2018年四川省招警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2.6)

更新时间:2023-12-16 23: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四川省招警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2.6)

四川招警考试行测考查内容有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招警行测题]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①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_着却是一股青春的气息。

②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③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星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萌动 调剂 地久天长 B.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 C.萌动 调节 山长水远 D.涌动 调剂 山长水远

2.①一个人的一生有没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不是由自己的主观愿望来评定,而是由社会根据这个人一生的言行客观________来评定。

②1927年的时候,我党是幼年的党,对于蒋介石的反革命突然袭击毫无精神准备,以致人民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跟着失掉了,人民________了长期的灾难,光明的中国变成了黑暗的中国。

③1854年,他率领八千多沙俄侵略军闯入黑龙江,猖狂________我国内河主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成果 遭受 侵略 B.后果 受到 侵犯 C.结果 遭遇 侵略 D.结果 遭受 侵犯

3.笔名满天下而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的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儿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颐养天年。

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二、数量关系

5.(100+99)×(100-99)+(99+98)×(99-98)+(98+97)×(98-97)+……+(2+1)×(2-1)的值是( )。

A.9999 B.10100 C.10000 D.5050

6.甲、乙、丙、丁、戊五个人的收入依次成等比,已知甲的收入是3000元,丙的收入是3600元,那么戊比丙的收入高多少元?

A.700 B.720 C.760 D.780

7.对正实数定义运算*,若a≥b,则a*b=a;若a A.2 B.4 C.8 D.1

8.七个人排成一竖排,他们的平均身高为172cm,已知前四人平均身高为170cm,后四人平均身高为173cm,则第四个人的身高为( )cm。

A.168 B.170 C.172 D.174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萌动”含“开始”之意,“涌动”有“大量、大规模”之意,依照语境“夏天的枫林”,应该用“涌动”;“调剂”是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地调整,“调节”是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按照②的语意应选“调剂”;“山长水远”用以比喻道路遥远艰险,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

山一样永远存在或恩德深厚,“地久天长”意思是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多指爱情)。依照语境用“山长水远”。故选D项。

2.【答案】D

解析:“成果”是指工作或事业的收获,是褒义词;“后果”是指坚持不正当做法以致得到的不好的结局,是贬义词;“结果”,没有好坏区别,是中性词,从①的语境看,应填“结果”,排除A、B。“遭遇”多作名词,“遭受”只能用于不幸或不利的事,由②中“灾难”可知,应选“遭受”;且只有“侵犯”才与“内河主权”相搭配。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4.【答案】A

解析: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与文段语意不符,可改为“一清二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p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