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两大政治体系的裂变

更新时间:2024-05-30 17: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 世界两大政治体系的裂变 ....................................................................................................... 1

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 2

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 5 门罗主义 .............................................................................................................................. 7 欧洲三次革命高潮 ................................................................................................................ 7 德国统一 ................................................................................................................................... 10 日本明治维新 .............................................................................................................................11 近代亚洲(17-19C中期).......................................................................................................... 14 近代非洲(17-19C中期).......................................................................................................... 15 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16 世界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 18

总体上 英国 德国........................................................................................................... 18 法国 ................................................................................................................................... 18 美国(1870-1914) ............................................................................................................. 20 俄罗斯Russia ..................................................................................................................... 21 日本 ................................................................................................................................... 22 19世纪后期的西方政治思想 见笔记 ................................................................................... 23

第四章 世界两大政治体系的裂变

世界两大体系

①维也纳体系:以欧洲均势为基础,以君主制为核心,试图维护欧洲秩序和欧洲统治地位的的国际关系体系。

②美洲体系: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它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19世纪20年代欧洲的“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为它插手拉美事务提供了时机。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但是门罗主义在运用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其侵略性,因此也可视为美国侵略拉丁美洲的一种政策。 地缘政治为纽带

维也纳体系瓦解 ?1848年革命 德国统一 均势被打破

美国 初期美国实力不强 西进运动 南北制度不同 无暇落实门罗主义 (泛美主义)就898与西班牙战

争,正式确立在美洲的霸权

一战后在军事上占第一位 二战后政治地位确立

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拿破仑 军事家 司汤达:“凯撒之后最伟大的人物”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拿破仑大帝” 拜伦:《拿破仑·波拿巴之歌》

暴君 吃人恶魔 科西嘉的怪物 一、拿破仑的崛起 1、雾月政变 1799 11 9

热月政变之后推翻了雅各宾专政,建立自己的政府,上台后曾经实行了先左后右的秋千政策(简:之前由国民公会统治 热月党人执政 实行秋千政策 )

1793-1795国民政府热月党人推行比较“右”的政策:

1)、取消1793年宪法,颁布新宪法,取消普选权限 又叫 共和三年宪法 规定了很高的资产资格限制 ,人

民群众失去民主权力。 2)、恐怖政策,镇压雅各宾派 解散巴黎公社 ;成立军事组织,禁止人民政治集会 由自由派贵族 大资产阶级掌权 3)、实行经济立法 取消最高限价法 致物价飞涨

→法国人民发起新运动 出现“平等派”比雅各宾派执政时期“忿激派成熟” 领袖“巴贝夫”(1760-1797)创立巴贝夫主义:

1)、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必须消除。 2)、建立平等共和国,实行共产主义。在国民公社中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人人无条件工作是基本原则,每个人有享受绝对平等的待遇,人人接受教育,全民武装。 3) 主张暴力革命(少数人密谋暴动)。武装夺权,建立贫民专政政权,最后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巴贝夫的伟大共享在于: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革命专政

局限:绝对平均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称其为“原始平均主义”只是空想。在当时资产阶级还未推翻封建阶级是超前提出的这些观点是不可能实现的。

热月党政府镇压 巴贝夫牺牲 1795热月党政府 →督政府

1795-1799,督政府,此时欧洲出现反法同盟开始进攻法国,很多地方出现了“王党复辟”,督政府采取“左”的政策 镇压王党叛乱 →法政局不稳

1798年出现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法国形式十分危急。时势造英雄——拿破仑

1799年雾月18日在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1815)拿破仑取消共和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5) 对雾月政变的评价? 二、政策 拿破仑的内政政策

制定两部宪法 共和八年宪法,共和十年宪法 不断改进

宪法规定由拿破仑掌握所有权力,实行终身制,有权任命接任者,取消人民选举权。到帝国时期则取消宪法。1807年以前的利民政策多,之后不利民政策多、 进步:

① 实行中央集权制,加强中央集权,大权独揽,强化国家机器,建立军事官僚体制。

由他亲自任命各省省长地方官员,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并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作为支柱,建立绝对忠诚的禁卫军,建立警察机构告密制度,使教会从属于国家国家成为资产阶级工具。 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扫除了封建割据残余 坚决镇压王党复辟

②制定拿破仑法典:分三卷 :民法、刑法、商法三卷三篇2281条,详细规定了财产私有制及小农所有制及其保护方法。

用法律形式保护大革命成果,维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受到资产阶级和农民的欢迎。拿破仑也破坏了封建制度,为西方各国效仿。

③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法兰西银行,建立资产阶级财政制度,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发展对外贸易 反动:

① 采取封建倒退政策,建立帝国,采取帝制,采用封建礼仪,恢复旧的等级制和贵族称号分封诸侯。 这些政策为后来封建复辟铺平了道路

②剥夺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

③对文化采用监督检查制禁止集会、游行继续

④推行《列霞佰列法》(法国大革命时期,立宪派制定)

拿破仑上台实行一系列内政政策,加强独裁,主要是源于他上台时期的解决内政外交的问题的任务。 三、 拿破仑对外战争

欧洲反法同盟的战争 争霸欧洲的战争 侵略战争 带兵镇压海地,侵略西班牙 葡萄牙 埃及 入侵埃及、叙利亚

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组织反法同盟,组织法国大革命进行。

拿破仑对外战争:拿破仑争取资产阶级来维护革命成果,进行对外扩张,称霸世界的一系列战争。 1、反法联盟战争

拿破仑在第二到第七次的反法战争中上台,

以1807年为界,之前的(2-4次)反“反法同盟”战争是为了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矛头指向欧洲封建势力。

拿破仑组织了农民为主的军队,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几年打败欧洲所有军队。

1804(二)在马伦革(意大利)战役打败了奥地利军队,以少胜多,决定战斗胜利。 1805(三)奥斯特里茨战役 1806(四)耶拿战役,

1807《提尔西特合约》是由拿破仑和沙皇签订的,两人瓜分了欧洲的土地,达到了拿破仑的事业高峰。 拿破仑不禁打败了这些国家的军队,而且在所到之地还进行了打击封建势力的改革,后来还废除了神圣罗马帝国,废除了一些旧有的封建制。 这时期拿破仑的胜利原因:

1) 此时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2) 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

3) 得到农民的支持

4) 拿破仑正确的战略战策,善于调用兵力,以少胜多

拿破仑控制了中、西欧,沙皇只控制东欧。拿破仑事业达到顶峰。

1807年以后,战争性质转变,由于法国的强大,欧洲其他国家势力的削弱,

法国资产阶级的欲望膨胀,资产阶级的掠夺,称霸开始成为战争的重要目的。另外,除了反对“反法联盟”的战争外,还进行了入侵西、葡、俄等的侵略战争。被侵略国家有复辟封建统治,称霸世界的非正义性,同时也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正义性,此时的战争性质也可以说是十分复杂。 英国这一时期采取“光荣孤立”政策,坐山观虎斗,避免欧洲出现法国这样的大国,沙皇俄国也参与其中。

1809(五)瓦格拉姆战役中,拿破仑在次获胜,拿破仑获大量领土、人口。 1812 进攻俄国,俄国进行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1913 (六)莱比锡战役中,被第六次反法同盟打得惨败。

1814 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上,路易十八复辟。

1815 拿破仑率领一干人马返回巴黎,受到人民热烈欢迎,3.20即位 1815年六月八日(七)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 6.22日拿破仑正式退位,被流放到南太平洋的圣海勒拿岛 (百日王朝)1821年死于此

四、法国为什么战败

1、民族矛盾是主要原因 拿破仑对所侵略之地进行了压迫、掠夺,导致了被征服地人民的不断法抗,消耗了法军力量。

2、连年的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税收增加,死亡100万人(血税),英国的海上封锁也给法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工商业遭到破坏。

3、拿破仑采取的倒退的做法,封建复辟开辟了道路。

4、法国的一个国家与欧洲众多国家作战的力量对比悬殊。

五、怎样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具有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拿破仑一生的早期是革命的(1795以前),1795-1807是以革命为主,也兼有反动。1807年以后是反动为主,革命是次要的。他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家,政治家。打击封建势力,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扩大大革命的影响,这是其主要功绩。但是他又发动侵略战争,采取许多倒退政策,这是其过。

雨果(法):拿破仑当然有污点,有过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依然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依然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

六、维也纳会议(1814/10/01~1815/06/09)

? 名称:处理战后国际会议, 除了土耳其以外所有的欧洲国家参战,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国际会议。(威斯特伐利亚会议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 俄、奥、普、英这四个大国操纵会议,其他代表是陪衬

? 会议内容:1)恢复了欧洲旧秩序 2)重新划分欧洲的地图 3)瓜分殖民地 ?

奥地利宰相梅特涅:“这个会议的真正目的是要战胜国家之间瓜分从战败国那里得来的赃物。”因此这次会议从性质上看是一场倒退的会议。

? 四个大国各有目的:

英:维护欧洲大陆上的均势,保持自己在海上的霸权,英支持奥地利 俄:想称霸欧洲,因此支持普鲁士以对抗奥利里。

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是日耳曼民族的,德在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后分裂成无数小国,其中奥地利,普鲁士最大,都想在德国统一中称霸。

法国是战败国,被其他国家瓜分,他利用其他国家之间竞争矛盾法国减少对它土地的瓜分,法国外交长塔列朗提出“正统原则”,要求肯定战前波旁王朝是正统王朝,恢复战前国土的权力体制和领土,这一思想因为迎合了各欧洲封建大国的要求,成了会议的指导思想。(WHY?因为战争中,许多封建国家受冲击,有资本主义改革的倾向,因此“正统原则”符合其要求)

会议中领土瓜分的焦点在:波兰-萨克森 这是波兰第四次遭到瓜分。(波兰与俄国之前是世仇,正如土耳其和俄国之间也是世仇,中国和日本也是世仇) 会议最终达成了一个总决议:

1) 确立了旧有的正统秩序,即封建王朝

2) 瓜分欧洲领土和各国海外殖民地,波兰被瓜分,俄国获得芬兰,比撒拉比亚,普鲁士获萨克森40%

领土 3) 建立德意志联邦(四个自由市,34个其他小国)成立联邦会议作为最高领导机关,由奥地利代表主持联邦会议,但是联邦十分松散,各邦享有独立主权。尽管如此,他朝统一方向迈了一大步。 4) 把法国的领土限定在1790的边界线范围内,法国以前侵占的土地都被瓜分,并赔款。

5) 意大利出于分裂状态且大部分地区被奥地利占领,奥地利也是意大利的世仇。

维也纳会议后,为了维护会议成果,防止再出现革命成果,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提出成立一个“神圣同盟”1815、9俄、普、奥发布宣言决定成立一个同盟,这个同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君主政治与基督教教义。为了担负起这个责任,俄、奥、普三国要有相互支援的义务。不久,除了英国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都加入了这个同盟。后来,英、俄、普、奥四国又在巴黎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明文规定同盟国的任何一方如收到法国打击,各同盟国将出兵相助。

1818年,法国在支付了战争赔款后也加入这个同盟,成了五国同盟。神圣同盟就由这五个国家组成,维也纳体系正式形成,即包括维也纳决议和神圣同盟,它标志一个新体系的形成。(在旧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法国争霸陆上,瑞典称霸北欧,荷兰称霸海上,哈布斯堡王朝主要在奥地利,霍亨索伦王朝在普鲁士),这个体系以五大国均势为基础,以君主制为核心。梅特涅为灵魂,俄国是强大的精神支柱,从性质上讲是反动的。 维也纳体系的发展:

1815~1830 “神圣同盟”支配了整个欧洲

1820~1830 镇压欧洲革命,但1825年在彼得堡开过会之后就不再开了 1830、7 七月王朝革命后,神圣同盟已瘫痪

1848年革命,神圣同盟已退出历史舞台(不是书上说的德国统一结束)

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

一、背景 1、政治

西属殖民地和巴西都是国王为最高统治者,在本地是总督代表国王进行统治,开辟殖民地就是想掠夺当地金银矿藏。在殖民地设立印人事务院为最高统治机构,总督时当地最高长官。在总督区还设检审庭,这个司法机构,检审官由国王任命,可以处理司法事物以及监督总督。 在殖民区还设置市参议会,负责立法,议员都是通过金钱买入。 2、土地制度及剥削制度

施行大土地所有制(监护制),在占领当地之后,国王将土地以一个部落为单位颁给下级军官、亲信、大臣。名义上是其监护,实际上对其进行统治,得到土地的人建立大种植园、大庄园、这些监护主对当地印第安人有行政、司法权,印第安人通过无偿劳动或地租为监护主劳动,这种制度下,土地不能转让分割,只能世袭(在欧洲实行长子继承制,限定嗣序法,保证大庄园不被破坏) 剥削制度:实行农奴制,印第安人向庄主交纳地租,不能随便离开土地

实行奴隶制度,在很多矿厂,大种植园里都实行奴隶制度,(有黑人和印第安人)美国一开

始是白奴,即契约奴,后来又使用黑奴。

还有一种奴隶制叫做“米达制”,也是一种徭役制,多在矿山实行,每年组织一部分青壮年去劳动,定期轮换,由于劳动繁重,条件恶劣,很多人死去。

仅西班牙就掠夺了250W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 1300~1400W印第安人死去

3、天主教会

天主教会是西、葡人对印第安人进行统治的精神支柱,使印第安人相信今生的苦难是为来世赎罪。 在殖民地监宗教裁判所,实行文化专制,思想专制。

教会还是最大的地主,通过收取土地,什一租来聚敛财富(信徒交纳10%的税)

4、经济政策

拉美殖民地被视为“聚宝盆”(市场,廉价劳动力)因此,宗主国不允许殖民地发展工业,只能生产原料。因此强迫殖民地实行“单一作物制”的农业。在工业上实行垄断制,在贸易上也实行垄断制,不许殖民地有自己的贸易制度。(西班牙实行双舰队制,即开放一个西班牙港口和两个殖民地港口,每年由两个西班牙船队来回航行一次,禁止殖民地同宗主国以外的国家直接贸易)

5、民族上

即使是殖民地,但也有一定发展。殖民地内部,18C之前,也会出现了一些工业生产,以满足日常生活。当然,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一些种植园主也同其他欧洲国家互相贸易往来中。因此在殖民地也产生了工商业资产阶级,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是后来拉美民族的领导阶级。

拉美民族:半岛人:(来自宗主国的白人约30W)

克里奥人:(土生白人,约300W,受半岛人歧视)

混血人:黑白,黑黄,黄白混血人,约500多W,多是自由农民,手工业者,小商小贩,有

一定自由但是不稳定

印第安人:约700多W 黑人约70W人,奴隶或农民

因此,受压迫的这些人她们在共同地域内生活,有着相通的文化,共同的心理素质,终形成了一个民族。 6、启蒙思想的影响

许多大庄园主大贵族的子女在欧洲学习,受启蒙思想影响,哥伦比亚人纳利诺,曾用西班牙语翻译《人权宣言》,智利人罗哈斯带回大量书籍,文献,就有《人权宣言》阿根廷莫利诺曾译卢梭书,乌朗埃(秘鲁)写了《秘鲁水星》,宣传启蒙思想,有许多海地人到法国留学,受启蒙思想影响,他们也是最初起义的。

拉美独立领袖米兰达,曾参加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后成为拉美独立的领导人。

7、客观形势的改变

A、拉美以北的美国取得独立,美国《独立宣言》传入拉美,极大的鼓舞,美国各人民也极力支持他们 B、西班牙、葡萄牙国力大衰,是欧洲经济比较落后,政治腐败,军事也比较弱的国家。

C、拿破仑战争给拉美人民独立战争以可乘之机,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占领拉美的殖民地,西葡都败下阵来,国王被抓或逃跑,无力管辖殖民地。 二、拉丁美洲革命的过程 至上而下的 葡萄牙革命

自下而上的 西班牙革命

1、海地革命:1791、8在卢维杜尔领导下起义~1804 其目标就是消灭奴隶制度,实现民族独立,打败了三个国家的进攻,尤其是法国。

海地革命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黑人王国,彻底废除了奴隶制,鼓舞了拉美人民革命斗志。

2、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10~1815 三个西班牙殖民地的地区发动,但三个地区快失败。

三个地区均进行武装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但除了拉普拉塔的政权之外,其余具备均被打败。 失败原因:1)土生白人为领导阶级,他们不敢发动人民群众,没有制定革命纲领。 2)各地区内部各阶层争权夺利,且三个地区之间互相不联系。 3)拿破仑战败,西班牙国王登上王位,派兵镇压美洲革命

第二阶段:1816~1826 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阶段 中美洲革命

著名领导人:圣马丁:他领导革命,制定了比较好的策略,带兵翻阅安第斯山,到达智利,又从海上到达秘鲁,解放此地。

玻利瓦尔:1816,建委内瑞拉,穿越安第斯山,解放哥伦比亚,哥伦比亚是除巴西和阿根廷后的第三富裕国家。

1822,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聚首与瓦亚基尔(厄瓜多尔),两方面军队联合起来,共同反

抗西班牙军队,两人会面后召开了会议,但会议秘密至今不知。圣马丁后申明出走。、

1824 胡宁(乔)战役 阿亚库玛战役 西班牙在阿根廷的卡亚俄港投降,推翻了西班牙

的殖民统治。 3、墨西哥和中美的独立:1823 墨西哥爆发革命,推翻了伊图维德的独裁统治,受其影响,中美洲地区的五个国家相继独立。

成功原因:1)敢于发动群众,如解放黑奴,取消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分给他们土地 2)南部和中部的革命地区斗争队伍联合起来 3)1820年的西班牙内部爆发革命,无力外战

4、巴西的独立运动:巴西革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由国王联合大种植园主对巴西人民进行解放。

原因:1)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2)没有纲领 3)巴西的土生白人十分软弱,无法发动革命

革命后的巴西未立即进行革命,直至,1888年才废除奴隶制,1889年才建立共和国。 (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

总结:拉美革命就其性质而言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成果巨大,赶走法国、西葡。除古巴,波多黎各,圭亚那,加勒比地区的小岛被占领。共建立了17个独立国家,除巴西,海地都实行共和制。都废除了贵族和封建法制。都废除了封建奴隶制核对印第安人的封建剥削。农民摆脱了向地主,教会,国家无偿劳动的义务。另外都废除了限制各国工商业发展的制度。实现了自由贸易。是下了政教分离,天主教势力受到很大限制。

局限性:由于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当地白人,教会种植园主等地主手中,所以,在革命以后继续保留了大土地所有制,而且保留了大量封建剥削形式。农民彻底获得土地没有实现,导致这些国家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政治上不断出现独裁,军事上也常常出现政变。

门罗主义

1、背景

拉美革命与维也纳体系是格格不入的,前者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而后者建立了封建统治,因此神圣同盟决定武装干涉。沙皇、法、英 等都想进行干涉。沙皇已经在美洲进行了侵略,势力渗入到俄勒冈,阿拉斯加地区,英国也在经济上控制拉丁美洲。美国在建国后,实行“孤立主义”政策,鼓励欧洲,不介入西方势力。

1823年,门罗宣布要将“孤立政策”扩展到拉丁美洲,发表门罗主义,其包含三个原则: 1) 美洲体系原则,不许西方介入美洲

2) 互不干涉原则,美洲不干涉欧洲,欧洲不干涉美洲,包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 3) 非殖民原则,针对俄勒冈地区,不许英俄扩大北美殖民地 单个基本原则互相联系,因此将这三项原则也成为“门罗体系”,他的核心是同欧洲体系相隔绝,不仅是地理上的还有制度上的。体系具有防御性和进步性,在客观上维护了拉丁美洲的独立;门罗主义使用模糊地语言,道义的精神,民主的形式掩护了美国的想法(“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实际上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为日后美国在拉美建立霸权奠定基础。

玻利瓦尔的泛美主义

1815年在革命期间提出,西属美洲各国独立后应建立共和国联盟,1826年拉美国家召开泛美会议,但只有四个国家签订了谢意。

19C莫,美国将泛美主义和门罗主义结合在一起,但只是以泛美主义为表皮,以门罗主义为实质,为美洲体系建立基础。

欧洲三次革命高潮

一、第一次 1820~1830 1820年代的欧洲革命 1、背景

1)封建的政治制度建立起来了,但是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是不可阻挡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力可以创造出比封建生产力更高的利润)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矛盾还很严重。 2)欧洲许多国家的民族仍然受到压迫,而民族解放才能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3)许多国家仍然处在分裂状态,这使得国家没有统一的市场。 2、过程

1)意大利 爆发“烧炭党起义” 因意北部受到奥压迫,意内部出于分裂状态

2)希腊独立战争 1821~1829 受土耳其压迫,俄国帮助希腊抑制土耳其,俄国与土耳其宗教不一致 3)俄国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反对沙皇的农奴制

4)法国 1830年七月革命 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七月王朝,是金融大资产阶级进行控制 5)比利时 八月革命 宣布脱离荷兰的控制

6)西班牙革命被法国镇压

7)1832 英国议会改革 英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阶级。英国议会

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但是无产阶级未获得选举权,后来无产阶级通过宪章运动获得选举权。

3、总结

革命的范围是欧洲,规模并不大,大多数国家失败了。规模不大时因为没有发动群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权,但革命成果还是比较大的,希腊、比利时、法国成功,使“神圣同盟”瘫痪,冲破了欧洲的正统秩序。对欧洲的封建统治阶级诗歌沉重的打击,并为1848年大革命做了准备。 二、第二次革命 1848 是近代史最大规模的革命 1、背景

总背景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具体到各国:

法国:工业革命正深入进行 大资产阶级,封建势力仍掌控政权[大资金融,大商业资产阶级;小资,包

括知识分子 破产会转变成无产阶级;中资 工业资产阶级)] 德国:分裂的政治状态 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之间的矛盾 德国经济发展没有统一的市场 奥地利:奴役了很多东欧国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内部的资产阶级

英国:英国内部的大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掌权,工业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后出现)要求获得选举权,他们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获得胜利,但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仍无选举权,因此他们推动英国政治民主化。 2、过程

·法

1848,二月革命揭开序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推翻七月王朝

工人阶级举行六月起义,要求夺权,很快被镇压,大资产阶级联合众多贵族参与小资产阶级、反动市民推举路易·波拿巴担任总统。12月份通过再次的“雾月政变”,路易·波拿巴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这是资产阶级专制统治。 →由此可见,法国大革命走的是一条下降的道路。 ·德

1848三月起义,德国资产阶级软弱与封建阶级妥协,一方面召集资产阶级在法兰克福 召开制宪会议,另一方面在六月镇压工人阶级。十月份王党势力开始反扑,恢复旧政权。 【法兰克福制宪会议】

在德国统一问题上,分成三派:

① 大德意志派:由普、奥为主,普鲁士掌权统一德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② 小德意志派:排除奥地利,只由普鲁士掌握政权,建立君主立宪制。

③ 民主派:由无产阶级建立共和制

最终宪法还是尊重了小德意志派的意愿,统一后的德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由普鲁士帝国政府负责帝国的外交和军事。每个邦国都有各自的内政和主权,原来的王国、公国、侯国、自由市都可以选出一定的人员组成帝国议会,但是议会的权力很小。全国发行统一的货币。

但封建阶级阻碍德国完成统一,1845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组成了护宪运动,但很快遭到镇压,法兰克福议会解散了,德国革命失败了(1849)

·其占国家的革命也由于沙皇俄国出兵也失败了

·英国的宪章运动是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争取选举权力的民主运动。 ·总结: 特点:

1) 是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革命,几乎各个国家,各个国家之内的各阶层、党派都卷入了革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2) 同以往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资产阶级的革命大大减弱了,(资产阶级利用工人阶级,而不是像之前

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同工工人阶级的联盟,资产阶级利用完工人阶级后就将工人阶级抛弃)

而向封建阶级妥协,因为惧怕无产阶级力量强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而德国的无产阶级“出世更晚”是新鲜力量,资产阶级不仅面对着这些“无产阶级”力量,而且还面对着沙皇俄国这个封建大反动势力,德国资产阶级前怕狼,后怕虎更加软弱。

3) 沙皇俄国在革命中扮演了镇压革命的侩子手的角色,是欧洲最反动的堡垒。 后两条是1848年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意义:

1)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的残余,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正统秩序被打破,东欧和俄国的农奴制已经处

于被废除或瓦解的状态。奥地利在革命中势力大大削弱,有利于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另外,农奴制的废除也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进一步发展。

2) 无产阶级得到了锻炼,接受了教训,破除了对资产阶级的幻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理。 3) 1848年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阶段,马恩亲自参加了这次革命,并在失败后总结了经验,

写了很多著作,如《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848~1850年的法兰西资产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 a、 要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 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同盟军

c、 要不断进行革命,无产阶级首先要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领导权,建立政权,然后马上进行社

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 三、第三次高潮:民族民主运动 (1850~1870) 1、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深入进行,英国已完成,法国也接近完成,德国、东欧国家也在深入进行,甚至连沙皇俄国也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欧洲已经普及了,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潮流。各国国王或沙皇也依靠资产阶级的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也废除农奴制,完成国家统一(德意美),进行国会改革(英)等。 2、过程

·英国的自由主义运动

1) 主张自由贸易,取消关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其他国家并不同意,因为英国商品物美价廉,有很强大竞争力。

2) 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统治

3) 自由主义理论产生(与封建主义思想相对)将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反暴政论”

转变成指导国家决策,经济发展的主流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李嘉图 马尔萨斯 亚当斯密 ② 法国贡斯当的自由主义理论,英国边沁的功利主义 ③ 法国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俄国1861年改革

1、 背景: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被英、法、土耳其、撒丁、打败了暴露出俄国的落后→农奴制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度(工厂里也是农奴工作),阻碍了俄国进一步发展。

俄国采用“赎买”的正常废除农奴制,但实际上,地主将最好的土地都割去,被称为“割地”地主

不仅得到大量土地而且还从农奴身上搜刮大量财产,这也使得俄国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普鲁士也采用“赎买”政策废除农奴制,它产生了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土地贵族,即“容克贵族”,但俄国未产生容克贵族,而且还比较落后。)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还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给了农奴很大的自由,开辟了市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俄国封建贵族和大资产积极还是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俄国还是需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德国统一

一、背景 1850~1860年的德国

政治:反动势力回潮:恢复了封建王朝,废除了革命时期的宪法。但向资产阶级做了让步,普鲁士众议

院按纳税多少选择议员,因此出现了容克贵族(主导地位)和大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经济:资本主义还在继续发展: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普鲁士道路”的一种体现。

在1848年革命中曾废除部分农奴制。

·1850年颁布《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允许农民用赎买的方式来赎掉封建义务,但价格是货币地租的十八倍,许多富裕农民就通过赎买变成了自由农民,还有一些农民在赎买之后破产了,成了无产阶级。因此,不仅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而且获得了许多劳动力。

·地主、自由农民等都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生产。许多有落魄农民转化成的无产阶级也进入工厂工作,这些都促成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从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经历了100多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民破产,受到经济掠夺,付出代价。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不管怎么样,还是促进了德国向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在50~60年代,工业发展比较计迅速,20年时间翻了两番,这主要是由于1848年革命的进行以及农业资本主义化发展。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面临两个障碍:

a:德国是分裂的,未完成统一。没有统一的货币和市场,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的发展,且在国际上

当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受到损害时,没有一个能保障他们利益而强大国家。 b:在对外扩张方面,在国际尚处于不利地位,(土地都被瓜分完毕)封建因素已经成为一个次要障碍。 文化:德意志的文化还是没有分裂的,文化被各邦的人认同,人们都认为是德意志民族的。 二、统一的两条道路

1、自上而下的道路:通过战争有普鲁士来统一德国。

国内:

·普鲁士的经济在权的是最发达,全德最发达地区—莱茵区就在普鲁士,以普鲁士为中心,联合周

边地区建立起了关税同盟,实行统货币一、关税。而奥地利相比起来则实行封建农奴制,资本主义经济更是薄弱。

·普鲁士一直奉行“军国主义”(克莱塞维茨《战争论》是德国军事理论家,法国是约米尼) ·在普鲁士,大资产阶级、容克贵族已经参政,而奥地利却没有自查阶级参政。 国际: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普鲁士站在俄国一边,而奥地利则站在英法一边,一次俄国支持普鲁士。 2、自下而上的道路:通过人民革命统一德国

随着德国工业上升,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60年代初成立了一个全德工人联合会,他的领导是拉萨

尔。 【拉萨尔】出身犹太富商家庭,也参加了1848年革命。

政治上:他不主张通过革命,而是通过议会道路。只有争夺了普选权才能使无产阶级取胜。

经济上:提出“铁的工资规律”工人工资要围绕一条直线上下波动,工资要满足工人最低生活需要,不

会有太大增长。人口多,则工资下降;人口少,则工资增长。因此他否定了工人贫穷是资产阶级剥削造成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p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