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4-16 17: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文摘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 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对广大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研究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人从分析家庭教育的涵义、特点、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和 消极影响等方面着手,采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揭示现代家庭教育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 教育方面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克服消极影响的对策和方 法:第一、把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第二、不断更新家 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起。

每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理想信念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接受良好 的家庭教育熏陶的必然结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搞好家庭教育,搞好家庭教育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认识到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性特征,要充分借助学校教 育、社会教育的力量,真正建立起一个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全 方位的德育体系。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1 一、家庭教育的涵义和特点????????????????????3 (一)家庭教育及其特点????????????????????3 (二)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5 二、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7 (一)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子女的良好教育创造了条件??????7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逐渐形成????????????8 (三)家庭教育目的明确,方法趋向理性化????????????9 三、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12 (一)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12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够科学适当????????????????13 (三)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16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尚未形成合力?????????????18 四、克服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消极影响的对策??????19 (一)把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19 (二)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21 (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23 结 论????????????????????????????26 参考文献????????????????????????????27 附 录????????????????????????????30 后 记????????????????????????????31

引 言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为此,教

育部在 2004 年 3 月 28 日做出具体部署,要求以弘扬民族精神,养成文明习惯和诚实守 信教育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下简称《意见》)。全社会掀起了加强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高潮,尤其是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已经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 会生活和过去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出现 了一些需要研究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传统的家庭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理念、 方法和途径遇到了新的挑战。未成年人思想活跃、社会阅历浅,面对不良影响判断力和 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误入歧途;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西方腐朽 落后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低估;一些地方 滋生的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 影响;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也为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这些 都严重影响和腐蚀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一部分青少年有自私自 利、贪图享受、只求索取、不求奉献、盲目攀比等不良倾向。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 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并被称为“全球三大公害之一”,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局部地区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说:“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关 键在于家庭的教育。我们发现那些父母离异,或是遭受家庭暴力的小孩更易犯罪。预防 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配合”。众所周知的马加爵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 马加爵一案,影响之大,反映出来的问题之多,都是建国以来罕见的。作为青少年犯罪 的典型,马加爵案是值得我们反省和思考的。从该案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能只一味地重视 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我们也更应 该看到家庭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 子各种习惯的形成影响极大,要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每个成 年人都要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从生活点滴开始,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言传身 教,身体力行地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 一环境,家长是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系统工程,研究分析家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的新局 面,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3

一、 家庭教育的涵义和特点

2000 年 2 月 1 日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发表和 2004 年 2 月《意见》 的正式颁布,使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和改进家庭教 育的观念、方法和途径对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

形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道德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有 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及其特点 1、什么是家庭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给家庭教育下的定义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

觉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的教育[1]。它不是单独地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对 孩子有什么样的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文化、心理、 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家庭教育是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 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德是为人之本”。 家庭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放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在一个家庭里, 不仅要在文化修养、人格品质、相互关系、生活方式、语言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 默化的深刻影响,而且在内容上应侧重于对孩子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理 想信念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和全面性等特点。

第一、启蒙性。青少年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以及人格、品格形成的起点是从家

庭教育开始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 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得好,他就会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形成稳定的人格 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结果便会适得其反。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教 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并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们建立 得稳。”在他看来,儿童 6 岁以前的教育将为一个人打下人格、智力、体格的基础,并且 这个基础一旦奠定,“便不易改变,故不得马虎”。因此陶行知先生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 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启蒙作用。

第二、长期性。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 工作,一直在起作用,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教育中作用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了学 校教育。虽然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 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 还要大得多,深远得多。4

第三、感染性。正是因为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实施教育的主体是孩子的父母和其他 年长者,他们往往会在言行举止方面对孩子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父母与子女在家庭 中共同生活,朝夕相处,父母及长辈的言行示范,个别施教,都对子女有耳濡目染的感 染和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方式,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 强烈的多,深刻的多。

第四、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庭要管,学校不管

的家庭还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教育。 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它对一个人的影响 非常重大,因而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3、家庭教育的原则

根据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有关理论以及我国幼儿身心发展和个性、品德形成 的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要求,家庭教育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它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 的实际水平,做到量力而行,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如果 家长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只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急于求 成,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学习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第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身心发展的水平,确定教育内容 和教育要求,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孩子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要求成长。否则,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三、要求一致、协调配合的原则。它要求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使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按照统一的要求发展。否则,如果家庭成员在认识和要求上不一致, 这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和睦,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容易使孩子养成任性、是非不分、听 不进正确的批评、常常无理取闹等不良的品德和行为。

第四、寓教育于实践活动的原则。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课堂,参与家庭生活是孩子最 早的实践活动,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把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结合起 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 健康成长。

第五、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父母关心爱护孩子是人之常情,这种爱 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教育,就难以达到 最好的教育效果,但爱而不教,管而不严,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对孩 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第六、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的原则。青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很缺乏,时 刻需要父母的指点和引导。他们往往还喜欢模仿成年人,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仅 要重视对他们的说理教育,而且更要重视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把言传与5 身教结合起来,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崇高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七、亲和教育的原则。它强调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为青少年营造一种精神和物 质相互协调的良好的成长环境,使青少年充分体会到这个环境带来的爱、信任、温暖和 关怀,从而为其全面和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家庭教育的构成要素

在家庭教育构成要素的问题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的侧重点都有相似 之处,同时,都为我们正确地实施家庭教育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比 较普遍认同的是我国学者赵忠心先生的观点。赵忠心认为家庭教育的构成要素应包括: ①家长的自身素质,包括世界观、思想品德、文化素养;②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包括家 长对子女的热爱关心的程度和方式、家长对子女的期望;③家庭生活环境,包括家庭结 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方式;④家庭的社会背景,包 括家庭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区域及国度等。这一观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家庭教育涉及 的方面。

(二)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链中重要的一环 人们常说:“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担负着帮助未成年家庭成员接受文 化生活知识、培养道德品质、熟悉行为规范、巩固和发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果, 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职责[2]。”儿童时期是人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是个人接 受的第一个教育历程。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至关重要,家庭成员的社会素质、身 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整个社会发展的程度,家庭文明程度决 定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现代家庭文明的建设对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先决作用, 其水平取决于家庭教育水平。尤其是青少年的可塑性最大,他们的心灵最早如同一张纯 洁的白纸,如果早期家庭教育良好,能抓住关键时候及时进行教育,容易取得较大的成 效,从而为青少年的将来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如果对青少年的早期家庭教育不 当,就会对青少年以后的教育和成长带来许多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2、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担负着教育好下一代,提高下一代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的历史责任。父母要以自己崇高的理想、良好的道德、健康的情趣教育和影响 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平等待人。 有人说:“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又是 未来家长的竞争”。这话虽不全面,但道出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马 克思也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革 命导师的教导十分深刻,作为家长必须以教育子女为天职,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家长。17 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格尔贝说,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国 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里。这都充分地强调了6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如果说家庭教育是教育之源,那么父母教育乃育人之本。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上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具体表现为:一是父母是第一学校的首任教师; 二是父母能天然地、连续性地教育孩子;三是父母具有亲情教育的优势;四是父母具有 及时“对症下药”的指导优势。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充分利用上述的优势,尽职尽责地 去呵护和循循善诱地引导、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未来可能就是一个天使,反之,可能 就是垃圾或者罪犯。在200年前的美国康奈狄克州,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纳赛·爱 德华,他非常重视利用血缘和亲情对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以后的八代子孙中 共出了 1 位副总统、1 位外交官、13 位大学院长、103 位大学教授、20 多位议员,并且 在长达两个世纪中,家庭中没有一个人被拘捕被判刑。同样在 200 多年前美国纽约州的 马克斯·莱克,他是一位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还开设赌场,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 他以后的十几代子孙中,有 7 个杀人犯、65 个盗贼、324 名乞丐,因狂饮死亡或成为残 疾者达 400 多人。这个例子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实践的借鉴。 3、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全面、深刻而持久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孩子是家庭的基本成员,是 家庭中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分子,他们从出生那天开始到长大成人,脱离家庭,走向社 会,几乎要在家庭中度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这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家庭对孩子不仅有 抚养义务,而且确确实实地构成了陶冶孩子情操、品德、性格、理想的关键场所,正如 美国学者帕金斯所说的那样: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相当一部分原因可以追溯到家庭。 据统计,在劳动教养的少年中,80%的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关。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造成 孩子的逆反心理;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形成孩子不健康人格;父母离异,使孩子的心 灵受到创伤;父母生活作风不正,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缺少交流与沟通,形成思想 隔阂等等。另一项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中独生子女占 80%、离异家庭的子女占 50%, 这说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和顺利成长至关重要。有教育专家 指出,畸形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将产生极大的扭曲作用,当他们自认为有 一点能力和力气的时候,就会将郁积在心中的不满和仇恨向社会发泄。这些都从负面说 明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二、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条件的普遍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 改观,重视教育的价值观念的普及,家长对教育的物质投入、情感投入都空前增加,家 庭教育在人的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尤其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 育中的积极作用也日益显示出来。

(一)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子女的良好教育创造了条件

1、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普遍提高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成果表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的素质状况对孩子的健康成 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党和政府采取了相应的积极措施,尤其是义务教育 的普及和扫除文盲的举措使众多的国民从中得到了好处。2004 年 9 月 28 日,新华网记者 吕诺的文章《从“代写书信”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显示:1949 年,目不识丁的文盲和半 文盲占我国人口的 80%以上。15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 1.6 年,相当于日本明 治维新前夕水平,低于美国和英国 1820 年的水平。而在 1999 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7.11 年,首次超过当时 6.66 年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7.9 年, 在农村为 6.9 年,在城镇已达到 9.4 年。现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鞍钢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博士熊义志在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一文中指出:在过去 50 年,在中国人类发展取得巨大 的进展中,教育发展做出了持续而重要的贡献。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 也自然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在 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 育水平。在北京,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怀孕时就学习教养孩子的科学知识。从孩子生 下来,就开始写孩子的成长日记,而且继续学习,不断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孩子健康 成长,她也不断增长知识,不断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后来在她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 “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观点得到了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陶西平先生的肯定和 赞扬。于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被广大家长接受,并成为一句家庭教育的名言。 2、家长的教育观念逐渐好转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第一、家长们与市场 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意识,即竞争意识、实力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等逐渐增强,并 且逐渐地在家教实践中体现出来。第二、转变了传统的的亲子观。更多的家长在教育子 女问题上坚持的是一种理智的、民主的教育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三、转变了传统 的儿童观、教育观。越来越多的家长既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成员来平等对待,尊重孩 子的人格、承认孩子的权力和地位,又自觉地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年龄特点, 开展适度的家庭教育,营造平等、民主、互助、友爱、真诚的家庭气氛。第四、转变了 传统的人才观,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更注重加强孩子在知识、智能、意 识、观念、优秀品质和健康身心等方面的培养力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更多的家 长,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方面也有了质的改变,这无疑是家庭 教育的积极方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3、良性家庭教育行为逐渐形成

现代家庭教育虽然只是在近二十多年来才新兴起来的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但经过 人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研究,已经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为家长们形成良性的家庭教育行 为和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家庭教育呈现出的家庭结构小 型化、家庭关系民主化、家庭教育启动早期化,以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等新 的发展趋势,使家庭教育目标比较明确,内容逐步深化和拓展。这使家庭教育方式和家 长的家庭教育行为都呈现出民主、科学的特点,家长不再将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来 对待,而是在良好家风的形成、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自尊心的形成、个性发展、父母 与孩子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进一步密切与学校的联系等方面都做 出了很大的努力,并逐渐克服了传统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和方式,这比以前都有所改 进,整体效果也显著提高,这一切都是值得积极肯定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逐渐形成 1、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富足,许多家长也十分重视教育子 女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家庭成员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个 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的人际感情关系。第二、加强要求,逐渐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生活作 息制度和行为常规。这不仅使全家人都能有秩序地生活,而且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 成和学会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第三、共同努力,创造 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并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为孩子创造了一个 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孩子受到了良好的品德熏陶和感染,促进了孩子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中央电视台第三套播放的《神州大舞台》节目已经让很多家长深受启发。第四、言传身 教,良好的家风逐渐形成。家长们追求理想、积极向上、团结、和睦、民主、平等,勤 奋好学、勤劳节俭、爱好健美、讲究卫生等风气逐渐形成,这对子女的家庭德育发挥着 越来越大的效能。

2、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家庭投入总量增加

我国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事业使更多的中国人获得了实惠,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走出 了困境,使得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而为孩子的成 长需要创造了条件。

据天津市城调队对 0 至 14 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的专题调查显示,天津市逾九 成的家庭把教育投入排在未来消费第一位,七成以上的家庭期望孩子将来的最高学历为9 大专以上,1/5 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调查显示,在家庭储蓄存 款中,专门用于孩子教育的钱占 33.9%,94.4%的家庭表示,今后为孩子投入首选教

育,47.5%的家庭为孩子选择食品投入,选择给孩子买衣服的有 36.3%,选择给孩子上保险 的有 26.8%。这一数据表明,天津市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调查同时显示, 七成以上的家庭期望孩子获取高学历。其中,44.7%的家长选择希望孩子在国内上大学; 14.5%的家长希望孩子读研究生或博士,以取得更高学历;11.2%的家长要送孩子出国上 大学、读研究生或博士[3]。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明,2004 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6.8%,这是 1997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 年。与此同时,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年增长率超过 20%。家庭的教育支出已经数倍于收入 的增长。另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止 2006 年上半年,中国城乡居民存款已有 15.3 万 亿元,子女教育已成为存款功能首选之一,有不少家长还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举债。家教 咨询热、请“家教”热,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补课班、辅导班热,出国留学热??。 而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一个孩子的成长乃至将来成功与否,与家庭教育的质量关系 十分密切。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高文化素质群体的家庭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子女受教育 的环境优势明显优于其他群体,起到了示范作用。其次的原因就是家庭受预期效益的驱 动,投资教育不仅能产生满足现实的家庭精神生活或个人心理需求的效用,还能在未来 为家庭或个人带来物质上的效益。当然,投资教育还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目标,从而 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教育这条相对公平的道路作为实现自我目标的途径。 (三)家庭教育目的明确,方法趋向理性化 1、家庭教育目的明确,人才标准正确

中国人历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家长们都着眼于 孩子的未来,把家庭教育的目标放在孩子的生存与发展上,普遍希望孩子成才,并且在 成才的标准上,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未来社会竞争对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据全国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东南沿海地区少年儿童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 题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选择“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五个供选择的条目 中占比例最高,达到 66.9%,主张道德是做人之根本的排在第二位。同时在调查中也显现 出一些值得肯定的观念:第一、许多家长和孩子不赞成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

法持否定的态度;第二、传统的家长制遭到家长们的否定,都主张建立两代人相互学习 的亲子关系;第三、超过六成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不只是家庭私事,而是主张“国家 或地方应制定专门的《家庭教育法》”;第四、八成半的学生家长都认识到掌握家庭教育 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教师和家长都应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参与研究家庭教育问题。” 总体看来,大多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是科学的、现代化的,并适合当今社会和教育的 发展趋势。在对青少年学会做人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对青少年学会学习的教育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不仅体现了家长在 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人才标准,而且也倡导了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10 主流方向,这是值得肯定和大力推广的。 2、教育子女的方法趋向理性化

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理性化趋势明显。 根据笔者的体会以及与众多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现:第一、对家庭 教育理论的学习成为家长们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家长通过报纸、电视、杂志和互联网 进一步了解了在不同时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懂得了儿童教育的方法和规律,从而 为科学、正确地教育孩子创造了条件。第二、对父母的职责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并努 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明白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而且更要重视对孩子 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三、进一步加强了与学校的密切配合。越来越多的 家长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 面也会主动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从而实现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 流,为更好地教育孩子奠定了基础。第四、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在尽 可能多地学习家庭理论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时刻注意用自己良好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为子女树立榜样,并且更多的家长在注意言教的同时,还更加注重身教的作用,并努力 使言教和身教并重,从而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辽宁省有个模范家长赵玉华, 家住岔沟农村,是个贫困的单亲母亲,靠种承包田和“年薪”100 元的村会计的微薄经济 收入,20 多年来省吃俭用订阅报刊读物,自己充电。白天劳作,晚上给孩子陪读、督学, 还重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她苦心培育双胞胎儿子阿东、阿风,从小学到大学到 博士研究生,终成“孪生博士”。阿东在国家海洋局,阿风在中国社科院,都从事科研工 作,工作都很出色。1999 年两兄弟接母亲到北京过春节,院、所领导专门宴请赵玉华, 钦佩她为国家培养了两个栋梁之子,赞誉她是“来自中国农村的伟大母亲”。 3、家庭教育内容丰富多彩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封建道德规范、伦理关系、知识结构等都在言传、身教 中传导给后人,这也构成了传统家教的基本内容。虽然传统的德育内容相对比较落后, 但在家庭教育中也包含了一些正确的因素和成分,中华民族的朴实、勤俭、忠诚、善良 及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都在熏陶和影响着青少年。

现代人的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已经摆脱了旧时那种传统教育方式而有 了全新的家教内容。一方面继承了历史上许多传统的、合理的、正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 方法,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在新的形势下创新的部分,因而使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显得丰 富多彩起来。其多样性主要是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内容体现在德、智、体、美、劳等 各个方面,具体地讲主要有文明礼貌教育、公共道德教育、品德教育、诚实教育、友爱 教育、同情心教育、纪律教育、勇敢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和幸 福观教育等。尤其值得欣喜的是,我国家庭教育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也吸收和借 鉴了其他国家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礼仪教育、自立教育、挫折教育、创新教育、家 务劳动教育、开辟第二课堂、青春期教育等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内容使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为具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可能。

12

三、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

虽然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获得了许多良好的经验,并在实践中日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 多样化等都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来这样那样的一些影响,历史上产生并遗留 下来的一些腐朽落后的东西,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有其存在的条件,这些情况 也必然地反映到现代的家庭教育活动中来,造成了家庭教育中一系列负面影响。 (一)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1、重养轻教

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在刺激人们的物质欲望的同

时,也引起了某种物质主义的泛滥。在这种潮流中,有的家长特别宠爱孩子,唯恐达不 到孩子的要求,盲目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不少的家长有这样一种共识:我们过去吃 的苦太多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能让孩子受一点苦。再加上多年以来“再穷不 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也产生了误解。殊 不知,这种片面的关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大障碍,从而导致了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空 虚,道德理性的缺失。

优养固然重要,但如果只一味地重视优养,而忽视了优教,结果会适得其反。有些 家长溺爱、放纵孩子的心理严重,只会优养,而不懂如何优教,认为自己的孩子完美无 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爱,甚至淘气、说谎、打架、骂人都是可爱的,一味地 娇惯放纵,结果使孩子变得像“小皇帝”一样。有一句教育名言告诫说:“你知道用什么 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其实,现实生 活中这种反面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2、重智轻德

当前,虽然素质教育在不少有识之士的呼吁和努力下,终于被社会所理解和认同, 但是“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笼罩在家庭教育的四周。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开始就 注重于应试性,家长们最关心,也是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分数是多少,父母聚在一起 也常把孩子在班上、在年级总分排第几名作为炫耀的资本。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努力学 习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 考上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在寒暑假都请家庭教师给孩子“充电”。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 员关颖参与了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闲散未成年人犯罪 调查,通过对 2000 余名普通未成年人调查资料的分析比较认为,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是 当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重智轻德的教育价值观成为家庭教育中 比较普遍的问题,并在教育实践中也较多地体现出来。近些年来,社会上频频出现的家13 庭暴力案件,无论是父母指向子女,还是子女指向父母,也不论是父母杀死儿子,还是 儿子杀死父母,其矛盾的起因,大都是由孩子学习态度或成绩不好,被家长责怪引起, 而极少有家庭矛盾是因孩子的品德引起。 3、重言轻行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出生以后,最初接触的便是身边的父母,绝大多数 孩子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都是在父母身边度过的。父母的言谈举止会在不知不觉中给 孩子的人格、性格和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父母要想对子女的一生负责,就必须 在孩子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做孩子的楷模。父母高尚的品德、仁爱 慈善的言行,势必会在子女的心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定位。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并不能真正做到“言”、“行”

一致,导致不良结果的出现。据媒体报道,一家国际青少年研究所分别对美国、日本的 各一千多名高中学生,对中国大陆的 12000 多名高中学生进行了一项“最受你尊敬的人 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中学生最尊敬的人物前三名分别是:父亲、乔丹(美 国篮球明星)、母亲;日本中学生最尊敬的人物前三名分别是:父亲、母亲、坂本龙马(日 本著名的历史人物);而中国学生中没有一人将父母列入最受自己尊敬的人的前十名。虽 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传统习惯等因素有关,但这项调查结果仍让中国的父母们感 到震惊。他们在检讨自己的教育方法的同时,是否也该检讨自己的某些行为给孩子带来 的不良影响呢?

4、法制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化

为了规范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国先后颁布实 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等,从而使我们对未成年 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事实上,有不少家长在这方 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法制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的问题,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 个人的私事,不需要国家的法律法规作明文规定,也不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来强加干预; 少数家庭依然使用所谓的“家法”来管教和惩治孩子的不当行为;部分家长对有关的法 律法规和政策不学习、不了解,从而导致了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时随意性大、标准不高; 有的家长干脆放弃对子女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法定职责,从而造成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够科学适当

纵观我国现代的家庭教育,虽然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但对于具体的 家庭来讲,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家庭教育的方法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具体表现有: 1、保守型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思维、行动受到过多限制,活动范围狭小,接触的事物14 单纯,不与同龄人交往,容易使心理发生变异,形成孤僻、难以与人沟通和相处的性格, 这对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逐渐增多, 家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也在逐渐加强,甚至对孩子的活动时间、活动范围、交往对象等 都进行过多的限制。他们害怕孩子在外面接触坏人,染上恶习,害怕幼稚单纯的孩子交 友不慎受骗上当,害怕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等。由害怕、担心而形成 的保守型教育模式,对孩子加以更多地防范和限制,从而导致孩子见识少、视野窄、思 维慢、竞争力差等情况,甚至有的孩子产生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不愿与同学及陌生 人进行情感交流和协同合作,遇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不敢大胆主动地表明自己的意 见和观点。保守型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往往循规蹈矩,总会按照成年人的意志行事,从 而形成他们不能适应创新和竞争的社会需求。 2、放任型

放任型的家教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出现在以下几种家庭中:第一、有的家长是在改革 开放早期靠政策致富,现在经济不愁,吃穿不忧。自己现在都无所事事,更何况对孩子 的教育和管理呢?只有顺其自然,任其发展。第二、部分家长由于自己的温饱、住行都 非常困难,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 有一部分家长下岗后经商或外出打工,放弃了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把对孩子的教育交给 了自己的父母或雇来的保姆。第四、部分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和应酬,片面认为教育是学 校、老师的责任。这几种情况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江苏省盐城市 的实证调查材料显示,某小学 16 个班级中有 172 名学生缺乏父母的照料,这些学生大多

具有性格怪僻、相融性差、自我为中心的特征[4]。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境内的“小飞贼” 事件足以让许多的家长反思。孩子的父母在外做生意,不履行教育义务,把孩子送到外 婆家,由于外婆的宠爱,孩子则放任自由,夜间行盗,白天与“哥儿们”在一起挥霍, 成了当地有名的“小飞贼”。当把他捉拿归案后,他还以为自己“有本事”,是“绿林好 汉”等,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犯罪。 3、专制独裁型

“严是爱,宽是害”依然是中国众多家庭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他们望子成龙心切, 要求孩子的言行必须按成人的意志行事,稍有“越轨”,轻则训斥,重则体罚。2000 年 3 月 2 日 19 点 38 分,中央电视台的王牌栏目焦点访谈中名为“教子需有方”的访谈中, 分析了“清华学生伤熊事件”。可以说,除了用硫酸泼熊,刘海洋从小到大做的事情都是 按照母亲的意志完成的。他母亲说从刘海洋懂事以后,就没和母亲犟过一次嘴,没说过 一个“不”字。母亲严厉的管教使刘海洋对老师、家长的话言听计从,说让把错字重写 100 遍,他从不会想办法偷懒。唯一的一次“反抗”是在刘海洋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 喜欢生物,可母亲偏要他学计算机,并把孩子填的志愿涂了,孩子改了回来,母亲又改, 儿子又涂,最后母亲警告他再改就把志愿书给撕了,儿子哭着同意了。心理专家分析说, 可以肯定,刘海洋的人格缺陷很难修复,造成他存在人格缺陷的正是爱他如命的亲生母15 亲。20 多年来母亲用自己的意识代替儿子的意识,不尊重孩子,孩子只是一味地顺从, 没有自主的权利和机会,久而久之,便造成了人格障碍。另外,2000 年 1 月 17 日浙江金 华中学的“好学生”徐力,2002 年 4 月 6 日甘肃省景泰县春雨中学的“尖子生”齐刚等, 均因母亲专制独裁的教育方法而将母亲杀害。他们并不是不懂事,而大都是聪明的孩子; 这些孩子的父母,也不是有病,而大都是负责任的父母。这种双方理想相近可结局大相 径庭,甚至发生悲剧的现象,原因就在于父母采用专制式的家教方法,以过高的要求代 替教育,以打骂代替批评,其结果是把一位可能伟大的孩子养成了顽固、冷漠、盲从、 缺乏自信心、不诚实甚至残忍的性格。 4、简单粗暴型

简单粗暴型的教育方式在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农村更为普遍,“唯我 独尊”的家长作风仍然比较严重。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可以随意指 挥、打骂,孩子必须绝对服从。他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不打不成材”。这 种惩罚式的教育方法,不仅使未成年人身体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尊心、爱心 和自信心受到摧残。父子之间、母子之间,亲情的距离拉大,心理隔阂增加,使更多的 孩子在父母尖刻的惩罚中失去了同情心、爱心和宽容心,进而产生了排他性的暴力攻击 行为。据统计,90%的家庭教育中都有打骂行为,而孩子受到打骂的原因也大都是一些鸡 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吃饭较慢、起床后没叠被子、星期天早上睡一会儿懒觉、平时爱看 电视、节假日在家里没干家务等。部分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致使一部分孩子形成了 怯懦、孤僻的性格,有的甚至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16 岁的北京中学生小军因憎恨母 亲的打骂,残忍地将母亲杀害。小军生长在单亲家庭,恨铁不成钢的母亲经常打骂小军。 案发当天母亲的打骂激起了小军积淀心底的仇恨,愤怒的小军不计后果地把母亲杀了。 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了小军 14 年有期徒刑。打骂的初衷是为了孩 子好好学习,却因方法的简单粗暴,造成了令人痛心疾首的结果。 5、溺爱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家庭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宽裕,青少年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 越来越好,加上有些家长小时候受过许多苦,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总想在孩子身上进 行补偿,于是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对子女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甚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 否合理正当。笔者曾看到一幅题为《今天我值日》的漫画,感觉很有讽刺意味。图中画

的人物有孩子,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具体内容是孩子背着双手,昂 首挺胸,雄赳赳、气昂昂在前面阔步前进,而孩子的父母及其他长辈在后面一字排开, 并且每人手里都拿着孩子所需的物品:书包、劳动工具、衣服、热腾腾的饭菜等。看完 漫画我们也许会感到可笑,但其中所反映的家长及长辈们对孩子溺爱的现实则跃然纸上, 很能引人深思。

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结果却不一样。溺爱也是一种爱,但是一种偏执的 爱,是一种没有原则的爱。2007 年 1 月 29 日《家庭文摘报》“社会万象”栏目以一篇《武16

汉职场出现心酸一幕,儿子在家母亲冒雨代聘》的文章披露了这样一件事情:武汉市劳 动部门组织了送岗位到社区的活动,在硚汉水桥街营北社区有一位 47 岁的母亲李女士, 她向工作人员递交的求职表格上写的是“男,20 岁,应聘保安”。面对工作人员的疑问, 李女士坦言是代自己的儿子求职的。问及小伙子为何不来时,李女士迟疑了一下,说:“天 气不好,他刚刚起床,还在家吃早餐呢。”在现场先后有三位父母替子女递交求职申请表, 最后均被工作人员劝回。硚口区劳动力市场的一位工作人员感慨地说:“以往在一些招聘 会上,替子女求职的父母并不鲜见。没想到,现在劳动部门把岗位送到了门口,个别年 轻人宁愿在家玩,也不愿为自己的事出来打个照面,实在让人不知说啥好。”看到这样的 事情,善良的人总以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叹息了之。但我们是不是应该反过来问问 这些“可怜”的父母们,您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对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而言,这 真的是一份爱心吗?

(三)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营造一个互敬互爱、健康向上、和谐有序的家庭氛围 对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在新的形势下青少年成长所必需的家庭环境 的优化还在受到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着青少年健康的成长。 1、独生子女家庭的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越来越大,一项以大连市及其周围城区的调查结果

显示:独生子女家庭占家庭总数的 76.5%,有 2 个孩子的家庭占 15.5%,3 个或 3 个以上

孩子的多子女家庭仅占 8%[5]。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全国独生子女人数将远远超过 1 亿。 这些数据说明独生子女正渐渐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给家庭教育 带来新的课题。独生子女家庭一方面存在着优生优育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 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家长期望值偏高、缺少玩伴的家庭环境、家长过于娇惯等,从而使 独生子女在家庭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的影响。

早在 1993 年,北京的孙云晓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中,报道了中、日青少年在 内蒙古共同举行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中暴露出来的中国孩子生存能力方面的诸多 问题。(1)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2)日本家长 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了发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3) 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中国的孩子却走一路扔一路。夏令营结束后, 日本社会普遍欣喜:“你们这代人不是我们的对手!”为此,孙云晓打出了一个个“沉甸 甸的问号”:“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要怎样培养孩子?”她思而忧国,向全国沉 甸作问:“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有识之士曾发出过“救救教育”、“救救孩子”的大声疾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 日,10 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现状并未发生脱胎换骨、今非昔比的根本改观。2004 年 8 月 12--17 日,中、韩、日三国青少年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再度在内蒙古举行。中 国孩子依然叫苦不迭,队伍中手机铃声不断,全部都是中国的孩子在向家长诉苦。17

2、问题家庭的影响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建成完整的家庭对子女的身心发展有良好的作用,父母之 间对子女带有差异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是相互取长补短的巧妙配合。这充分说明 了完整的家庭在对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再 加上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的影响,问题家庭、单亲家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活在这种 家庭中的青少年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心,过早地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 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这一切都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诱发了各种各样的心理 和思想问题。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中有近 1/3 的家庭属于残缺型的家庭,而且 刚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 14 岁未成年人中 59.5%的孩子属于单亲家庭。残缺型家庭是造 成犯罪低龄化的主要因素。据国家民政局统计,2002 年我国离婚对数达 117.7 万对,而 2003 年达 133.1 万对,比上年增加了 15.4 万对,增长率为 13.2%;新《婚姻登记条例》 大大简化了离婚登记程序,2004 年,我国离婚对数高达 161.3 万对,比上年增加了 28.2 万对,增长率更高达 21.2%。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不断产生,对 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 3、经济困难家庭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家庭 教育投入、医疗、住房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一些贫 困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受教育的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有的被迫中途辍 学,过早地涉足社会,或外出打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文化教育,他们中的很 多人进入了犯罪群体,直接危害社会。大部分能够勉强维持学业的孩子,因过分贫困不 仅影响了他们生活的质量和身体的健康,而且还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中 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拜金主义与物质至上之风不断蔓延,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城市的孩子 一个月要花掉 700 元左右,而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家庭月收入也不到 600 元。如此巨大的 反差,让一些孩子在同学面前相形见绌,抬不起头来。他们一旦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 就会想方设法与对方攀比,不惜铤而走险,最后陷入违法乱纪的泥潭。 4、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承担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老年政策研究”的调查:在城

乡被访的 20083 位老年人中,照看孙辈的比例达 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城乡 分别高达 71.95%和 73.45%。隔代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溺爱。由于祖辈对孙辈的过分崇 爱,往往姑息纵容、百依百顺。其消极的后果是: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 为所欲为。一般情况下,祖辈们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标准缺乏了解,凭自己陈旧的思想 观念与过时的经验去教化今天的孩子,在教养过程中往往感情大于理智,具有“无私” 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他们本着一定的补偿心理,不愿让孙辈们再吃与自己子辈们同样的 “苦”,结果却是害了孩子。此外,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思想仍在部分老人身上有一定 市场。18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尚未形成合力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更需要家庭、学校、 社会三个方面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但在现实生 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不能很好地一致 起来,经常会出现厚此薄彼的不良现象,从而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 响。

1、家庭教育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脱节

据《大河报》报道:河南省驻马店的一些中、小学生以及学前班的孩子,花钱雇人 充当“临时爸爸”,来应付教师对家长的“传唤”,以致使劳务市场出现了一群专门扮演

学生家长的人。对这种事情,很多人把责任归咎于学生身上,实际上我们应该思考一下 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学生请旁人去学校见老师,肯定有这样一个认识前提存在:教师不 认识家长!教师也不了解家庭!教师视域中的家长是抽象意义上的家长。这暴露出的一 个严重的事实就是,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变化或生活问题十分敏感, 经常到学校反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却很少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手段和途 径,在家不能有效地配合学校指导孩子的双休日学习和生活,使孩子五天来养成的习惯 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的教育责任就没有了,教育 的好坏全部是学校的责任,因此,往往对学校老师的联系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一 些家长由于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基本上处于一种放任的状态。 2、家庭教育与社会公民教育相脱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显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不 少家长在生养子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据对一些幼儿家长生育观点的抽样调查,家 长生儿育女是为了:增加乐趣的占 40%;实现自己理想的占 24%;为家庭争光的占 9%;养

儿防老的占 7%;传宗接代的占 5%;巩固感情的占 5%;另外还有 10%的家长对此没有任何

考虑。由此可见,家长初始的养育动机是很自私和盲目的。由于这种自私而盲目的养育 观,再加上受长期封建统治和小农经济固有的狭隘观念的影响,导致一部分家长持有这 样的错误观点,即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当作追求一家之利的工具。这种观点暴 露了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的观念,没有认识到子女是国家的公民、 社会的成员、民族的未来,而是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没有意识到教育子女不能只为 自己,而是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要 主动为社会进步服务,为孩子能更好地适应他们将面临的社会和时代服务。19 四、克服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消极影响的对策

《意见》的制定和发表,是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它是我 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献,为我们科学 地进行家庭教育,克服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消极影响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它使人们在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内容、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等方面 都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因而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影 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以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把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有人说:“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我想这

话对每个做家长的来说无异是金玉良言。那么,作为教育者也好,作为家长也好,我们 应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并尽力克服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消极影响, 便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笔者仅就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六年多的育子经历谈一 些自己的看法。

1、家庭教育要“育智”,更要“育德”

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智力投资的确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为子女将 来的就业选择奠定基础,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对于人才的培 养,必须树立“成才先成人”的教育观。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有德无才,难当大任; 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古训有“留物与子孙,未必黄金美玉;教子以义方,定当品 高学优。”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成人与成才,做人与做学问,孰先孰后,孰重孰轻,是 毋庸置疑的。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一个人的一生固然有一 定影响,但思想道德的好坏则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表明道德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非

常重要的,并且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面对未来快节奏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 会生存,良好思维、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将使青少年更有准备去挑战未来并终 生受益。列宁说:“只有那些已经深入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习惯的东西,才能算做已经达 到的成就。”黑格尔认为,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这不能说它是有德 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它是有德的。青少年这些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家庭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以德为先 的家庭教育思想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可、所接受,这无疑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在具体方法上,家长要遵循子女的生理、心理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可 以从提高道德认识做起,也可以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特别要注意保护并培养子女青少 年时期那种同情心、正义感、荣誉感等道德情感,还可以从形成道德行为的习惯开始,20 或者同时并进,互相促进,逐渐培养孩子的高尚道德品格。 2、家庭教育要重视青少年科学人生观的形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和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但是如果没有优秀的 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不打自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科学人生观的教 育和形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决定着青少 年能否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否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融入 到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科学人生观的教育和引导十分必要。 然而,目前一些青少年的确缺少了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不少青少年崇尚拜金主义, 丢失了“自强”、“自尊”、“自爱”、“自立”的传统美德,他们只讲实惠,不思进取奉献, 有的青少年甚至为贪图享受铤而走险。在道德观念上,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 淡漠;在生活方式上,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为此,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需要社会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而且更需要家庭教育在青少年 成长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尤其是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要以身作则, 在一言一行中为子女做出表率,要在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责任感、自立自强等方 面倡导主流的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收到理想的效果。 3、家庭教育要树立培养青少年成为合格公民的理念

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人如果脱离了与社会的联系,必将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人。这对于家长来 说树立培养青少年成为合格公民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基于青少年目前的状况,家庭教 育应在加强青少年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和诚信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社会公 德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家庭美德的教育等方面做起,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 机会,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使在常人看来有些 抽象的道德教育理念逐渐成为青少年的自觉性行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青少年成为 合格的社会公民,就需要特别加强对子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和引导,这也是符合我 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 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杠杆。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 善恶、美丑观念,对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培养青 少年的家庭美德方面,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套节目《一鸣论道》栏目有不少的反面例子, 其中饱含了父母的辛酸和众人的鄙视。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也是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 的一则公益广告,当“妈妈,洗脚”的童音进入耳孔时,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会自然涌出

强烈的感动;当看到辛劳一天的孩子的妈妈用手捋一下零乱的头发,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后,我敢说,天下所有的父母会因自己拥有这样的孩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当听到婆媳21 二人相互关切的对话后,我们又有谁能说这不是我们家庭生活中最美妙的图画?另外, 家长以实际行动争做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公民如果能落到实处,那么,对青少年的道德教 育的效果也将会更加明显。

(二)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李岚清同志指出:“家长必须了解现代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家庭教育 应当由经验教育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孩子怎样做人转变,由简 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在家庭教育 中必须对现代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观念和人才观有更多的了解,不仅要转变家庭教育 的观念,而且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1、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树立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顾秀莲在 2002 年 5 月 18 日由教育部、全国妇联、团中央联合组织的更新家庭教育 观念巡回报告团首场报告会上指出,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提高 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6]。家长的教育理念,主宰着家庭教育的 各个方面,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父母,首先要明确家庭教育的方向与国家 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 观。

当今的儿童是整个人类的希望和未来,我们要遵照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号召, 将家教作为整个教育的一部分,努力学习,认真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更新家庭教 育观念。在亲子观方面,要破除把孩子作为父母私有财产的观念,从根本上铲除这种观 念赖以产生的基础,确立“为国教子”的理念,培养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在评价 观方面,要破除单纯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全面关怀孩子的身心健康,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观方面,要破除过 度的单向传授和灌输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亲子互动的家庭 教育形式,构建教学相长的家庭学习氛围;在人才观方面,要破除“升学=成才”的人 才观念,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尊重个性差异, 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社会化;在发展观方面,要破除“智育第一”、“分数至上”的狭隘 发展观,以人的发展为本,强化人文关怀,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在 学习观方面,要破除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习观,注重施加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教育 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在育人观方面,要破除以 说教为主要方式的家教方法,树立言教与身教结合并注重身教的教育理念,促进认知和 情感的统一,注重榜样的力量和感受、熏陶的育人功能;在成才观方面,要破除把学校 视为培养人才唯一渠道的观念,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在民主 观方面,要破除家长制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和正当权益,以民主、平等的 心态和对话、交流、商量的方式教育孩子,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在主体观方面, 破除单纯以家长的意志塑造和要求孩子的观念,尊重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权,保护孩22 子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身心的自由发展。

2、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不仅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还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

和艺术。方法得当,艺术高明,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 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教育子女 能力:第一、根据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选择和使用教育方法。教育的方法一定要与教育 的目的匹配,教育方法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同时教育方法必须与教育内容相协调。我

们要分析教育内容的性质、结构、特点以确定选择什么教育方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既 应有总体目标,也应有具体目标,每次教育内容不同,选择的方法也就应该不同。第二、 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年龄特点等选择和使用教育方法。同时,要尽量选择 那些有知识性、趣味性、自主性、竞争性和新异性的方法,以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第 三、根据家长本人的特点选择和使用家庭教育方法。家长的气质、性格、知识能力、兴 趣、爱好以及家长的责任感、教育科学素养及其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机智也对教育方法有 制约作用,因此选择家庭教育方法要充分发挥家长的长处,以求达到最佳效果。第四、 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任何的教育方法,甚至 象暗示、解释、谈话和公众影响等,我们通常认为最通行的方法,也不能说是永远绝对 有益的、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必然成为最坏的方法。没有任何一种十全十美的 方法,也没有一定有害的方法[7]”。因此,运用教育方法要尽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不断 提高自己教育子女的能力。

3、加强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的亲子游戏

亲子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加强对子女 的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利于子女形成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孩子形 成独立的个性,使孩子更有幸福感、感恩心和怜悯心。同时,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 也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2007 年 1 月起,河南省许昌市妇联、许昌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积极组织开展“快乐妈妈读书会”活动,向许昌市的广大母亲发出倡议,倡导妈妈们多 读书、读好书,力争多掌握一些科学的教子方法。这两个组织定期组织会员参加相关活 动,使他们在共同读书的过程中,帮助母亲们解决自身成长、教育子女等方面的问题与 困惑。据许昌市妇联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母亲们应少打场麻将,少 看会儿电视,少逛次街,少拉次家常;多读本书,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做到“四少两 多”,和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这项活动赢得了许多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不少市民都 发自内心地感慨:“参加了‘快乐妈妈读书会’,我们一起读家教方面的书,交流教育孩 子的经验,真是获益不少!这样的活动应该多搞!”这说明亲子交流不仅有益于孩子,也 有益于家长。

4、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23 和上进心。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正是部分家长对孩子给予 了过多的、无原则的爱,才导致了各种各样家庭悲剧的出现。这些教训很值得家长们进 行认真的反思。

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父母对孩子自觉的感情流露。但作为父母,单纯 地爱孩子是不够的,在关心、体贴的同时,还要客观分析孩子的思想、心理与学校协作 配合,讲究策略、方式,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父母对子女要平等相待, 多一份体贴,少一些斥责,多一分爱护,少一分冷淡,多一分理解,少一些专横;家庭 成员之间形成亲密、鼓励、支持的氛围对培养孩子乐观、向上、自信的性格非常重要。 在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父母给孩子一个亲密的拥抱、一个幸福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 神、一次倾心的交谈,甚至是一次适时的批评,都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关注他、爱他, 从而使孩子经常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真正的爱。

然而,关爱不是溺爱,家长不能助长子女在生活上的过分追求,更不能让其感到生 活上的高消费是好成绩的回报。父母的爱应该靠给孩子温馨的、做人的真谛、自我锻炼 的环境、克服困难的勇气、正当高尚的人生观来体现。“真心的爱就是用全部精神培养他 们有耐劳作的充沛的精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和能在新潮中闯荡不被淹没的力量。”这是鲁 迅先生给普天下父母的忠言,务必铭记,值得深思。

(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努 力形成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1、学校家庭结合,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 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深刻 揭示了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家庭与学校结合、沟通的现状,以及 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和体会,认为应从三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第一,学校及 老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对学生进行家访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并与学生家长联系的 重要形式,也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延伸手段。同时,还要召开家长会、采用书面 的形式与家长联系、电话联系等有效的方法与家长积极沟通。第二,家长要采取积极的 态度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家长要主动到学校了解学校对孩子教育和要求。及时参加 家长会、按时到家长学校听课、接待好教师的家访等。家长要主动地经常地向老师了解 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与老师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方法,尽量和学校 保持一致。第三,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教育子女积极参加学校所开展的一些临时 性的教育活动,使子女得到良好的锻炼。

2、学校社会结合,教师走进社区,优化德育氛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

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还未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状态,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学24 校和社会相脱节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要真正达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致,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接触社会,使孩子在 接触社会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接受社会的积极影响,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从而真 正变得成熟起来。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努力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和 纽带。第二、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间和学生的社会化过 程中,社区成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载体之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可 根据当地的特殊情况与学校结合开展一些道德教育活动。比如:可以建立德育教育基地, 开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博物馆、公园、英雄人物纪念碑、纪念馆等,向中小学生进 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利用家长学校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学者等对家长和孩子进行有针 对性的教育;可以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 第三、加大教育机构的社区宣传力度。“社区文化、社区性格、社区环境、社区教育与社 区组织,从不同途径对家庭教育产生影响与制约作用,对少年儿童的社会化发挥重要作 用[8]。”我们教育机构和学校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社会宣传,可以利用公共的 节假日上街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甚至 是青少年学生的班主任等义务为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咨询。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报纸、 电台、电视台开辟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题栏目,定期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第四、净化社会 德育环境,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可以使青 少年“扬其善”,相反则会“助其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并动员全 社会的力量,开展持续不断的净化网络和社会环境行动,切实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 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密切配合学校教育,从而使学校教育的作用达到最优化。 3、家庭社会结合,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儿童由家庭负责,或者也可以说由父母负

责。不过家庭集体的教育,不能凭空造就儿童,仅凭有限的家庭影响或有限的父亲训诫, 还不够成为造就未来的人的资料,只有多种多样的苏维埃现实生活,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资料[9]。”因此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密切结合的问题便摆在了众人的面前。第一、重视家

庭教育的学科建设,加强家教理论的研究和宣传推广。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应对在家庭教 育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对家庭教育中的难点、 热点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使家庭教育理论不断地有新的创建和发展。第二、完善机制, 切实加强教育和指导,不断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开办家长学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解决 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个别问题,而是从根本上提高家长的素质[10]。”家庭教育管理部门 要和学校、社区等方面积极配合,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充分发挥 其作用,教育和引导家长加强学习,掌握良好的方法,努力与子女建立起一种平等的、 相互理解和尊重的亲子关系。还要努力做一名研究型家长,对教育的规律、自己的孩子、 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教养方式等进行研究,不断地学习 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正确面对和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25 第三、教育父母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承担对未成年人的德育职责。我国《宪法》、《义 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为家长对 孩子依法施教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了解这此法律既能增进家长的教育孩子的义务 感和责任心,也有利于促进家长形成更加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结 论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需要具有敢于竞争和挑战的素质良好的劳 动者和科技人才。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有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优秀接班人。家庭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事业 的三大支柱之一和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的奠基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之分、基础工程 的优劣之别,将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是树人的工程,它是漫长而艰巨的,是科学而艺术的,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培养 参天大树的绝佳园地,只要我们的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树立科学而先进的育人观 念,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我们的孩子就会健康成长,就会成为社会的栋梁 之材。

希望不远的将来,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正确,按家教规律办事、科学施教 的家庭越来越多,教育效果越来越好;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投身于家教研究,提出系统 的家教理论、家教方法;科学的家教观念和先进的家教方法将为广大家长所接受并逐步 普及,家长可以随时向专家请教,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言传与 身教相结合等将成为家长们的自觉行动,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教育和引导未成年 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 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提倡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

一 当今社会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普遍现状分析 二 落脚在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关系 三 分析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

四 如何在家庭教育方面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p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