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后习题

更新时间:2023-12-09 08: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文字

第一节 汉字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简况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甲骨文2、小篆3、隶书 二、判断题:

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 ) ②实物记事同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 ) ③程邈是隶书真正的创始者。( )

④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义和音义结合三个阶段。( ) ⑤形声字的形旁并不表示形声字本身的含义。( ) ⑥音义结合的造字方法的能产性最强。( )

⑦甲骨文是一种相当原始的文字,仅具文字雏型。( ) ⑧从小篆到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的分水岭。( ) 三、填充题:

1、汉字是一种______体系的文字,每个字都是___、___、____三者的统一体。 2、______是象形文字的直接萌芽,是象形文字产生的基础。

3、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总称为_______;隶书、楷书总称为______。

4、甲骨文又叫____、_____、_____;金文又叫_____;大篆又叫_____;小篆又叫_____。 5、形声字的_____只表示形声字含义所属的意义范畴,也即形声字所属的义类;形声字的声旁所表示的音是形声字______之时的读音。 四、选择题:

1、“黑”字是个( )。

①象形字 ②会意字 ③形声字 ④指事字 2、汉字产生至今已有( )的历史了。 ①一万年 ②两万年 ③五、六千年 ④两千年 3、甲骨文最初出土于( )。

①河南安阳小屯 ②陕西周原 ③河南洛阳 ④山东溜博

4、隶书到了( )就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成为全国通行的主流字形。

1

①西周 ②秦代 ③汉代 ④春秋战国 五、问答题:

1、象形文字和记事图画有什么区别? 2、简述汉字结构的发展情况。 六、标点并翻译下面的短文: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抢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也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氏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玉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2、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刘向《说苑》)

2

第二节 汉字的造字理论——“六书”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 5、转注 6、六书假借字 二、判断题:

1、清代以后,人们对于“六书”的说法,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 2、古人是先定“六书”原则,然后再造字的。( ) 3、“婚”、“姻”、“拘”、“钩”都是形声兼会意字。( ) 4、“期胡朗朔”四字有相同的形旁。( ) 5、“联肘肚胆”四字有相同的形旁。( ) 6、“育肺胱脂”四字有相同的形旁。( ) 7、“腐腊腥腿”四字有相同的形旁。( ) 8、某字的假借义与它的字形结构有关。( ) 三、选择题:

1、最早提到“六书”的古籍是( )。

①《论语·学记》 ②《尚书·舜典》 ③《论语·季氏》 ④《周礼·地官·保氏》 2、古代有三位学者对“六书”的名称进行解说,即( )。 ①刘熙班固郑玄 ②郑众许慎司马迁 ③郑众班固许慎 ④郑玄班固郑众 3、下列四组字中组全是象形字。

①瓜相它水 ②肉舟耷虎 ③贫燕龟免 ④网豆贝自 4、下列四组字中( )组全是指事字。

①刃末本三 ②旦果水上 ③巢二立下 ④斤朿亦字 5、下列四组字中( )组全是会意字。

①果棘牧信 ②巢枣取武 ③友从看逐 ④旦珏品囚 6、下列四组字中,( )组全是形声字。

①牢涓祭邓 ②莫洛缸悲 ③淮汪贡斐 ④企洪病颖 7、在下列四组形声字中,( )组没有省形字或省声字。 ①考钩框砥 ②骞嫁贡湍 ③珊婚虹婢 ④娶深婿榆

8、在下列四组双音语词中,加点字都是假借字的一组是( )。

3

①明党恭敬容貌翁姑 ②皮韦权衡新旧宗族 ③乌呼难易依冯险阻 ④恐惧行来难易科则 四、说明题

1、说明下列汉字的构造方式。

交 男 臣 集 果 门 吹 炙 友 贝 册 甜 舀 保 车 界 调 血 旦 感 2、说明下列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结构关系及其本义。 背 妃 尝(嘗) 策 特 修 胡 戚 衷 五、问答题:

1、什么叫“六书”?具体说出“六书”的基本内容。 2、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各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3、你认为许慎以“令”、“长”二字作为“假借”的例子妥当吗?请说明理由。 六、标点并翻译下面的短文:

1、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命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2、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日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柳宗元《哀溺文序》)

4

第三节 偏旁、部首及其与字义分析的关系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造字部首 2、检字部首 3、独体字 4、合体字 二、填空题:

1、在《说文解字》中,独体字被称为“_____”,合体字被称为“_____”。 2、《说文解字》一书共收篆字_____个,共分_____部。 3、最早提出“部首”的,是汉代的著名学者______。

4、在《说文解字》540部中,有______个部只有部首字,没有被统字。

5、在《说文》540部中,504个有被统字的部首,实际上都是偏旁中的_____,或者说_____。 6、《说文》540部的分部原则是“_____”,540个部首以“_____”字起头,以“_____”字终了。 三、选择题:

1、在下列四组字中,都是独体字的一组是( )。 ①乌手句牛 ②衣夯羊肉 ③易亦木且 ④斤本宗鱼 2、在下列四组字中,都是合体字的一组是( )。 ①冯呼采古 ②烘相易组 ③立分吾依 ④旦妖召字 3、《说文解字》的部首是以( )形体为依据分析归纳出来的。 ①小篆 ②金文 ③大篆 ④楷书

4、下列四组字中,( )组的字具有相同的部首。 ①冯冰笃蓝 ②偷他企相 ③昭明昌冒 ④恭惟想悍 四、问答题:

1、什么叫偏旁?什么叫部首?具体说说两者的区别。 2、简述造字部首和检字部首的异同。

3、简述“口、言、心”这三个常用造字部首所属的意义范畴,并举例说明。 五、标点并翻译下面的短文。

1、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为笃论(《新唐书·刘子玄传》)

2、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5

第四节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假借字 2、通假字 3、“四体二用” 4、古今字 5、异体字 6、繁简字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在假借义基础上形成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 ①莫—暮 ②然—燃 ③采—彩 ④景—影 2、下列例句中,不属于通假字用例的是( )。

①便要(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四时之日,亡(无)日休息。 ③取(娶)妻如何?匪媒不得。 ④蚤(早)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3、“泪”和“淚”是( )关系。

①古今字 ②通假字 ③六书假借字 ④异体字

4、《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王。”句中的“辟”和“僻”是( )关系。

①古今字 ②通假字 ③异体字 ④六书假借字 三、说明题:

下列几组繁简字原先字义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请说明它们的本义。 罢—罷谷—毂丑—醜修—脩 余—馀干—乾—幹后—後奸—姦 四、问答题:

1、简述古今字的形成情况,并举例说明。 2、简述异体字与古今字的区别。 五、标点并翻译下面的短文。

戴东原编修生十岁始能言就傅读书过目成诵塾师授以大学章句右经一章问其师曰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之子意而门人记之师曰此子朱子云尔又问朱子何时人曰南宋曾子何时人曰东周周去宋几何时曰几二千年曰然则子朱子何以知其然师不能答后读它经书一字必求其义塾师略举传注训解之意不释乃取许氏说文解字令自检阅学之三年通其义于是十三经尽通矣(《清朝野史大观·艺苑》)

6

第二章 词汇

第一节 古汉语词汇构成特点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语素 2、重言词 3、连绵词 4、合成双音词 二、选择题:

1、爪牙是( )。 A反义复词 B偏义复词 C同义复词 D变义复词

2、在下列四组词中,( )全是连绵词。 A望阳缤纷 B风水左右 C作息恭敬 D厉害恐惧

3、在下列四组词中,( )全是双声连绵词。 A栗列倜傥 B恍惚妖娆 C夭绍蓬勃 D留连徘徊 三、说明题:

说明下列双音词的类型,合成双音词要注明是偏正式还是联合式或附加式,连绵词则注明其是双声还是叠韵或非双声叠韵。

萧萧 天下 荒唐 朋友 爪牙 有忡 县长 仓促 莞尔 芣苡 喟然 寡人 夭夭 参差 缓急 离离 踟躇 仓庚 足下 婚姻 四、问答题:

试分析联合式合成词的类型,请举例加以说明。 五、标点并翻译下面的短文。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彊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人不食月馀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7

第二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四组词中,由古到今词义范围缩小的一组是___。 A金,匠 B瓦,臭 C子,好 D暂,宫

2、在下列四组词中,由古到今词义转移的一组是___。 A睡,谤 B脚,响 C足,府 D汤,涕

3、在下列四组词中,由古到今词义褒贬义发生变化的一组是___。 A贿,谤 B池,塘 C禽,子 D恨,病

4、在下列四组词中,由古到今词义轻重发生变化的一组是___。 A慢,快 B爪牙,锻炼 C贼,诬 D走,党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古义 2、今义

三、说明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演变的情况

1、走 2、塘 3、涕 4、菜 5、丈夫 6、百姓 7、感激 8、锻炼 四、问答题: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说明。 五、标点并翻译下面的短文。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8

第三节 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填空

1、叔的本义是____,寺的本义是____。权的本义是____,斤的本义是____。都的本义是____,错的本义是____。北的本义是____,慢的本义是____。

2、掌握词的本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汉字的结构和____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3、词义引申是产生____现象的根本原因。

4、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来看,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三种:____,____,____。 5、词义的引申主要有四条规律: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词的本义 2、词的引申义 3、词的假借义 4、直接引申 5、间接引申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词义,并说明使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节其流,开其源。(《荀子·富国》)

2、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三国志·蜀志·张裔传》) 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彼有遗秉,此有滞穗。(《诗经·小雅·大田》)

5、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6、臣民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礼记·檀弓下》) 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四、标点短文,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贾谊《论积贮疏》)

9

第四节 同义词和同源词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四组词中,( )组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程度不同。 A书,籍 B知,识 C击,攴 D贫,穷

2、在下列四组词中,( )组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主要是褒贬感情不同。 A锐,利 B畏,惧 C征,侵 D眷,惧

3、在下列四组词中,( )组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主要是行为方式不同。 A哭,泣 B躬,身 C适,往 D责,让

4、在下列四组词中,( )是同源词。 A看,望 B强,壮 C买,卖 D打,骂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同义词 2、同源词 三、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

1、击、攴 2、观、察、看、望

3、适、往 4、睿、哲 5、诛、弑 四、问答题。

确定同源词的条件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五、标点短文,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2、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此蛇辈约以十数(《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华佗传)》)

10

第六节 常用代词简介

一、判断题:

1、用于谦称的名词,如“妾”、“仆”、“臣”等,可代第一人称。( ) 2、“之”经常用作远指代词。( )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句中“焉”的用法相同。( ) 4、辅助性代词“者”和“所”都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

5、“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和“诺,恣君之所使之”两句中的三个“所”字用法相同,都表示动作的对像。( )

6、《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句中的前置宾语是疑问代词“何”。( ) 7、《山海经·北山经》:“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句中的“是”是代词,用作主语。( ) 8、《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其”的语法作用相当于“水之”。( )

二、说明下列短文中已标明号码的加点词的词类、用法:

1、上[1]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2],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①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②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③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④之所以⑤为陛下禽也。”(《史记·淮阴侯列传》)注:[1]上:旧专指帝王.此指刘邦。[2]不:同“否”。①陛下②臣③何④信⑤所以

2、昔人言[1]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2],而言者死。燕君甚怒其①使者,将加诛焉。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②急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彼自丧其③生,安能令君④不死也?”乃不诛。(《列子·说符》)注:[1]有言:原文作“言有”。[2]不捷:指行动迟缓。①其:②莫:③其:④君: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2、何为“无定代词”?举例说明。 四、标点短文:

1、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韩非子·说难》)

16

五、翻译下列短文: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袭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出袭发粟以与饥寒者。(《曼子春秋》)

2、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史记·张仪列传》)

17

第七节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感叹词简介

一、判断题:

1.介词“被”是由名词“被”引申虚化而来的。( ) 2、连词“而”、“以”通常只连接名词。( )

3、“姑、且、聊”都表示暂时让步的语气和情态。( )

4、古汉语表示结构关系的助词“之”,同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的用法完全相同。( ) 5、两个或三个句末语气词连用(如《孟子·梁惠王》:“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可以表示两重或三重语气。( )

6、《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句中“以”作连词用。( ) 7、《战国策·齐策》:“责毕收乎来何疾也”句中“也”表疑问语气。( ) 8、两个或三个句末语气词连用,其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 ) 二、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

2、扶苏为人仁,谓蒙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史记·李斯列传》)( ) 3、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淮南子·汜论训》)( ) 4、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

6、强奏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7、龟蛇同弗灵于狼也。(《中山狼传》)( ) 8、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 ) 三、标点短文:

1、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暗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梦溪笔谈》)

2、岭南气候不齐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日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然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弹寺扣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东坡诗话录》) 四、翻译下列短文:

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退。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

18

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后汉书·冯异传》)

2、有雪,勿令从风飞去。劳雪,今地保泽。叶又不虫。每雪轨一劳之。若竟冬无雪,腊月中汲②井水普浇,悉令彻泽。有雪则不荒。(《齐民要术》)

19

第八节 特殊的语序

一、说明下列各句加点数词的用法及特点:

1、一屠晚回,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

2、盖—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 ) 3、齐人三鼓,刿曰:“可矣。”(《曹刿论战》)( )

4、君既系狱??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 ) 5、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国语·齐语》)( )

6、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 7、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8、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踰者,峭也。(《韩非子·五蠹》)( )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谓语前置”。

2、何谓“宾语前置”,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四种情况。 三、标点下列短文:

1、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韩非子·难一》)

2、二匹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因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四、翻译下列短文:

1、故用兵之法,十则固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谋攻》)

2、大宗今封闭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条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资治通鉴·唐纪》)

20

第九节 特有的句式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判断句 2、被动句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译文:

1、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察今》)( )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 3、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世说新语·方正》)( ) 4、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其众。《赤壁之战》)( ) 5、操军破,必北还。(《赤壁之战》)( )

6、五人者,盖当蓼洲用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 三、标点下列短文:

1、汀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两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水经注》)

2、竹之始生,一寸之荫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免起鹃落,少纵则逝矣。(《东坡文集》卷四十九) 四、翻译下列短文:

1、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鮓饷母。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世说新语》)

2、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尹文子》)

21

第四章 训诂

第一节 古注的类型和编排体例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传 笺 正义 集解体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的注解类型是义疏体。( )

2、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 ) 3、《十三经注疏》本中的《礼记》是郑玄注,孔颖达疏。( )

4、晋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与汇集众说的“集解”名同而实异。( ) 5、《经典释文》的作者是唐孔颖达。( )

6、章句体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 ) 三、填空题

1、在《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___的《毛诗故训传》,东汉___的《毛诗笺》,唐___的《毛诗音义》,唐___的《毛诗正义》。 2、章句的意思是___。

3、不仅注释原文,同时也解释注文的注释方式叫___,也叫___。 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___。 四、选择题

1、下列古注属于章句体著作的是( ) A.《淮南子注》B.《孟子集注》 C.《楚辞章句》D.《广雅疏证》

2、《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周易正义》的作者是( ) A.何晏B.孔颖达 C.郑玄D.杜预

3、何晏的《论语集解》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 ) A.传注体B.章句体 C.义疏体D.集解体

4、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 )

22

A.传注体B.义疏体 C.集解体D.音义体 五、问答题

1、“疏”与“传”、“注”在训诂上有何不同?

2、阅读《诗经·魏风·硕鼠》一诗的注疏,回答问题:利用注文解释“硕鼠”、“贯”、“女”、“顾”、“适”的意思,并指出是谁的解释。

23

第二节 古注的内容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句读 翻译 推因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古注只训释词义。( ) 2、古注的中心任务是解词。( ) 3、古人没有语法。( )

4、反切法是汉字的注音方法。( ) 三、填空题

1、古注的注音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切产生于____时。 3、翻译包括____和____。 四、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合理注音方法。( ) A.反切 B.直音 C.纽四声法 D.叶音 2、《尔雅》是解释的专著。( ) A.词义 B.音 C.字义 D.形体 五、问答题

1、古注的内容有哪些?各举例说明。 2、古代注音法有几种?各举例说明

24

第三节 常见的古注术语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曰、为、谓之 2、如字 3、浑言、析言 4、斥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术语“谓”一般放在被释词的前面,而术语“谓之”一般放在被释词的后面。( ) 2、术语“读为”“读曰”一般用本字说明假借字,“读若”“读如”一般是用来注音,但两者界限并不很严格,有时,“读若”“读如”也用作以本字说明假借字,“读为”“读曰”也用来注音。( ) 3、“曰”“为”“谓之”是用来注音的术语。( )

4、“之言”“之为言”是声训的术语,被释词和解释词之间不仅有意义上的联系,而且也有语音上的联系,或同音或双声叠韵。( )

5、术语“辞”是古人用来解释虚词的术语。( ) 三、填空题

1、校勘学上常用的术语:“衍文”用来指____,“脱文”专指____。 2、“一声之转”是指____。

3、术语“属”“别”用来表示事物的种类,____强调事物之间的共同性,又叫____。____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 四、选择题

1、下列古注术语,单纯用于释义的是( ) A.曰、为、谓之 C.谓之、谓、之言 B.貌、谓、犹 D.读为、读如、曰 2、可以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术语有( )

A.谓之 B.读为、读曰 C.读如、读若 D.一曰 3、下列用作声训的术语有( )

A.之言、之为言 B.一曰、读曰 C.如字、词 D.一声之转

五、问答题

找出《诗·邶风·柏舟》古注(括号中的话)中的常用训诂术语,并说明其作用。汎彼柏舟,亦汎其流。(毛传:“兴也。‘汎汎’,流貌。柏木所以宜为舟也,亦汎汎其流,不以济度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毛传:“‘耿耿’,犹‘儆儆’也。‘隐’痛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毛传:“非我无

25

人争奔走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21.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令之死。曷为与仁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战国策·赵策》)

31

第四节 工具书

一.填空:

1.汉语字词典排列汉字的方法有__、__、__。

2.按四角号码检字法,“端”的编码是__;“烙”的编码是__。 3.古代字典辞书常用的注音方法有__、__、__、__。

4.《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经学家__,《说文解字》正文__卷,叙目__卷,收字__个,重文__个。根据__的形体构造创__部。部首排列据形系联,始__终__。对字形结构分析以__为指导原则。

5.《说文解字》四大家是__、__、__、__。 6.《方言》全称__。最早的注本是__。

7.中国第一部语源学词典是__,作者__。释词的最大特点是__。

8.《广雅》作者是__时的__。清儒__为之作__,对之词语进行考释,用__方法,突破了__的限制。

9.《康熙字典》共收字__个。按__部首排列。对之校正的有清儒__的__和近人__的__。 10.阮元主编了一部大型工具书__。广泛收集唐以前经、史、子、集及各种古注材料,是汉唐文字训诂的总汇。 二.选择

1.中国古代第一部词典是__

A.《说文》 B.《尔雅》 C.《苍颉篇》 D.《方言》 2.现存最早的给《尔雅》作注的是 A.郭璞 B.马融 C.郑玄 D.扬雄 3.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是__

A.《尔雅》 B.《方言》 C.《说文》 D.《康熙字典》

4.“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与豆同意。凡皿之属皆从皿,读若猛。”这是__中的内容。 A.《说文》 B.《尔雅》 C.《方言》 D.《康熙字典》 5.目前较流行的《说文》是__ A.大徐本 B.小徐本 C.许慎原本

6.研究《说文》最全面、最丰富的资料汇编是__

A.段注 B.《说文通训定声》 C.《说文解字义证》 D.《说文解字诂林》 7.中国古代完整保留至今的最早韵书是__

32

A.《声类》 B.《韵集》 C.《切韵》 D.《广韵》 8.研究中古语音最重要的材料是__

A.《切韵》 B.《广韵》 C.《中原音韵》 D.《平水韵略》

9.被王引之盛赞为“展一韵而众字毕备,检一字而诸训皆存,寻一训而原书可识。”的书是__ A.《经籍纂诂》 B.《经传释词》 C.《词诠》 D.《康熙字典》 10.研究上古汉语虚词用法的专书是__

A.《经籍纂诂》 B.《经传释词》 C.《词诠》 D.《康熙字典》 三.判断

1.中国古代第一部方言学著作是《方言》,作者东汉扬雄。( ) 2.《广韵》206韵被称为“诗韵”。( ) 3.《切韵》按193韵分卷。( ) 4.《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 )

5.《辞源》是一部古汉语学习和研究的专门工具书。( )

33

古代汉语第一章参考答案

第一节 汉字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简况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用金属刀具刻画在晒干了的乌龟腹甲和牛羊鹿肩胛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殷商王室用来记录占卜吉凶之事的,因此,又叫“卜辞”或“殷墟卜辞”,也叫“契文”。甲骨文是一种相当发达的文字,它的结构,包含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具刻在坚硬的甲骨上的,因而其笔划多为细而长的“瘦笔”。甲骨文的形体尚未定型,异体字很多。 2、小篆:小篆又叫“秦篆”,本是秦国使用的文字,是在籀文的基础上发展、简化而成的。秦始皇统一

全国后,以小篆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形,废弃了通行于其他地区的异体字(如六国古文等)。小篆笔划圆匀,粗细一致,结构比籀文简单。

3、隶书:秦代规定以小篆为标准字形,但由于篆体字书写较困难,秦始皇允许当时官府里专司抄录的吏役用“隶字”抄写公文。隶书在形体上与小篆的结构、笔势大不相同,它把小篆圆匀宛转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折的笔划,又把小篆一些复杂的笔划加以简化,并打破小篆原先的字形结构,使一篆变数形或数篆变一形,使小篆丧失了原先的形象性。由于隶书字形简单,书写方便,大大便捷了人们的掌握使用,因此,到了汉代,它就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成为全国通行的主流字形。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三、填充题: 1、表意、形、音、义 2、记事图画 3、古文字、今文字

4、卜辞、殷墟卜辞、契文、钟鼎文、籀文、秦篆 5、形旁、初创 四、选择题:

1、② 2、③ 3、① 4、③ 五、问答题:

1、答:记事图画并不记录语言,并无固定的读音和相对固定的形体,也不代表一定的词句,所以它还不

是文字。不过,记事图画已经是象形文字的直接萌芽,是象形文字产生的基础。记事图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表概念逐渐固定,图形线条逐渐简化,形体相对定型,成了形象化的符号,而且同语言里的词发生了固定的联系,并被赋予一定的读音,成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只有到这个时候,它才同“记事图画”产生了质的差别,真正变成了文字。早期的象形字之所以具有浓厚的绘形

34

意味,是因为它们都是由记事图画发展而来的。

2、答:汉字是一种以象形字为基本构字部件的表意体系文字。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和音

义结合三个阶段。(1)表形阶段:表形阶段的汉字,主要是直观描拟外物的具体形象的象形字,它们有的是直接从记事图画脱胎而来的。象形字数量不多,大约只有几百个。如“兔”、“龟”、“人”、“刃”等。(2)表意阶段:有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用象形、指事难以造字,人们就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形成了会意字,汉字进入了表意阶段。“友”、“步”、“林”、“比”等字,都是会意字。(3)音义结合阶段:音义结合阶段的汉字,是指由表义的形旁与表音的声旁组合而形成的形声字。形旁所表的“义”,并不是形声字本身的含义,而仅仅是形声字含义所属的意义范畴,也即形声字所属的“义类”;声旁所表的“音”,是形声字初创之时的读音。如“江”、“河”、“湖”、“泊”等都是形声字。 六、标点并翻译下面的短文: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

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抢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氏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玉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译文:楚国的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它去献给厉王。厉王让玉匠来鉴别,玉匠说:“这是石

头。”厉王认为和氏欺骗他,就把和氏的左脚砍掉了。等到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匠鉴别,玉匠又说:“这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和氏欺骗他,就把和氏的右脚砍掉了。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和氏抱着他的玉璞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哭出血来。文王听说这件事后,派人去问他是什么缘故,并且说:“天下被砍脚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和氏说:“我不是因受刖刑而悲伤,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宝玉却把它说成是石头,明明是诚实正直的人却把他说成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就让玉匠剖开那块玉璞,果然得到了一块宝玉,于是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2、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默

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刘向《说苑》) 译文:有个客人去拜访一家主人,看见主人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灶旁还堆了许多柴草。客人就对主人说:“你要让烟囱拐个弯,把柴草搬的离灶远点;不然的话,是会失火的。”主人默默地没有回答。过了没几天,他家果然失火了。乡里邻居同情他家赶来救火,总算幸运,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家

35

杀牛摆酒,宴请帮忙的人,那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被请到上首的座位,其余的人也按着出力的大小依次排定座位,可是却没邀请那位建议改装烟囱、搬开柴草的客人。假使从前主人听了客人的劝告,就用不着破费牛和酒,最后也不会有这场火灾了。

第二节 汉字的造字理论——“六书”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象形:“象形”是一种造字方法,许慎认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造字

法的特点是直观摹拟人眼能够看见的、有具体形象的外物。象形法造出来的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体,一种是合体。独体如“日”、“月”等字,合体如“眉”、“箕”等字。

2、指事:“指事”是一种造字方法,许慎认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造字

法的特点,是以“象形”的手段,来表示比较抽象的概念。指事造字法在具体运用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抽象的标记符号造字,如“寸”、“朱”、“立”等字;另一种是用纯粹的抽象符号造字,如“上”、“下”等字。

3、会意:“会意”是一种造字方法,许慎认为“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造字

法的特点,是把有关联的两个或几个字形放到一起组成新的字形,以强调显示出新造字所要表达的概念(其中有许多是抽象概念)的意义。会意法所创造的新字,就其结构而言,有同体组合(如“友”、“从”等)和异体组合(如“牧”、“莫”等)两种情况。

4、形声:“形声”是一种造字方法,许慎认为“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造字

法的特点,是强调显示出新造字的读音,用这种方法所造的字,都是音义结合的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的,如“江”、“政”、“罪”、“圆”等字。

5、转注:许慎认为“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转注”也可以说是一种造字方法,

但是这种造字方法只是为了适应词的读音分化的需要,为分化出来的新音另造新字。由转注创造的新字,和老字虽然读音不同,但表示的含义相同。用转注法新造的字,按照其字形分类,在《说文》中与原先的老字属于同一个部首,新、老二字在读音上有联系,含义又相同,可以互相注释。“考”和“老”就是新字、老字的典型例子。

6、六书假借字:这是一种用字之法,许慎认为“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的原

则是“依声”,即根据音同或音近的关系借用某字。因此,某字的本来意义与它被借用后所获得的假借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也就是说,某字的假借义与该字的字形结构无关。在古汉语中,六书假借字是很多的,大量虚词是用假借字表示的。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36

三、选择题:

1、④ 2、③ 3、④ 4、① 5、③ 6、③ 7、④ 8、② 四、说明题:

1、交:象形男:会意 臣:象形集:会意 果:象形 门:象形吹:会意 炙:会意友:会意 贝:象形 册:象形甜:会意 舀:会意保:会意 车:象形

界:形声调:形声 血:指事 旦:指事 感:形声 2、背:从肉,北声。本义:脊背。《说文》:“背,脊也。” 妃:从女,己声。本义:配偶。《说文》:“妃,匹也。”

尝(嘗):从旨,尚声。本义:品尝,辨别滋味。《说文》:“尝,口味之也。” 策:从竹,束声。本义:马鞭。《说文》:“策,马菙也。” 特:从牛,寺声。本义:公牛。《说文》:“特,牛父也。” 修:从彡,攸声。本义:整饰,整治。《说文》:“修,饰也。” 胡:从肉,古声。本义:兽颔下垂肉。《说文》:“胡,牛颔垂也。” 戚:从戉,尗声。本义:斧,古代一种兵器。《说文》:“戚,戉也。” 衷:从衣,中声。本义:里面贴肉穿的私居之衣。《说文》:“衷,里亵衣也。” 五、问答题:

1、答:汉代班固、郑众、许慎三人对“六书”名称都有过解说,虽有差异,但基本上是一致的。许慎在

《说文解字?叙》中不仅指出“六书”的名称,而且分别给它们下了定义。他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清代以后,人们对于“六书”的名称,一般采用许慎的说法(只有“形声”一名有时也称“谐声”);而对于“六书”的排列次序,则采用班固的说法。这样,对“六书”的名称和次序,人们就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说法,即:(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6)假借。“六书”指的是汉字的造字理论。

2、答: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的。形旁即意符,它只表示一个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表

示大的义类概念,而不表示该形声字的确切含义。例如,以“水”为形旁的字,都与河流或流淌于河流之中的液体即通常的“水”的意义有关:“江”是长江,“河”是黄河,“淮”是淮河,“洛”是洛河,“洪”是大水,等等。声旁即声符,它表示一个形声字初造之时的读音。凡声旁相同的字,古代的读音都相同或相近。如“江”、“虹”、“空”、“缸”、“项”、“红”、“邛”、“肛”、“贡”、“杠”等

37

字,都从“工”得声,古代音同或音近。

3、答:不妥当。许慎所引“令”、“长”二字,是“县令”、“官长”之类的意思,但这些意义仅是“令”、

“长”二字本义的引申,而非假借。“令”的本义是“发号也”,即发布号令,由此义引申为发号令的人,如“县令”即是。“长”的本义是头发长,引申为长短的长,又引申为生长、成长,又引申为年龄大、辈份高、有权威的人,如“家长”、“族长”,再引申为“官长”。因此,现代学者在谈到“假借”时,几乎没有人以“令”、“长”为例的。 六、标点并翻译下面的短文:

1、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

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命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译文:齐孝公侵犯我国(鲁国)北部边境,僖公派展喜去犒劳齐国的军队,让他向展禽请教。齐孝公还没有进入我国国境,展喜就前去跟随他,说“我们国君听说您亲自出动大驾,将要光临鄙国,真是屈辱了你。鄙国君派下臣我来犒劳您左右的办事人员。”齐孝公问:“鲁国人害怕了吗?”展喜回答说:“普通的小人害怕了,有地位的君子并不害怕。”齐孝公说:“你们鲁国人的房屋象悬挂的罄一样,空无一物,野地里连青草都没有了。象这样贫穷,还依靠什么而不害怕呢?”展喜回答说:“依靠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做周王室的得力大臣,在左右辅佐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盟约,上面说:‘今后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侵犯伤害!’这个盟约就放在盟约府里,由太师掌管着。因此,齐桓公就曾集合起诸侯,解决他们之间的不和,弥补他们之间的裂痕,把他们从灾难中挽救出来,这就是发扬过去先望的职责呀!到了您即位后,诸侯寄希望于您,说:‘他会遵循齐桓公的功业的!’敝国因此不敢保城聚众。人们说:‘难道他继承王位九年,就背弃先王的遗命,废弃固有的职责吗?这样,他怎么对待他的先君呢?齐孝公一定不会这样。’人们依靠这个而不害怕。”齐孝公就撤兵回去了。

2、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

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日:“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柳宗元《哀溺文序》) 译文:永州地方哪个的人都善于游泳。有一天,河水暴涨得厉害,有五、六个人乘一条小船,横渡湘江。38

渡到河中间船破了,几个人都弃船游水。其中一个人竭尽全力的游,也游不了多远。他的伙伴们说:“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为什么落后在后边呢?那个人说:“我腰里缠着一贯钱(古代千个铜钱为一贯),很重,因此落在后面。”他的伙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那个人不应声,只是摇头。过一会儿,那个人更疲倦了。已经游过河得人站在岸上,有喊又叫道:“你太愚蠢了,太不明事理了!你自己都要淹死饿,还要钱干什么呢〉”那个人又摇摇头,就淹死了。我为这个人感到悲哀。而且类似这种情况,难道不会出现那些为了更多的钱财而淹死的大人物吗?于是我写了《哀溺》。

第三节 偏旁、部首及其与字义分析的关系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造字部首:造字部首专指《说文解字》的部首。《说文》一书以小篆为标准字形,收字9353个。《说

文》共分540部,它的540个部首是根据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归类而概括出来的,绝大部分都是独体字,只有少数合体字。

2、检字部首:检字部首是指明清以来的大型字典(明人梅膺祚的《字汇》和清代官订的《康熙字典》)

中通用的214个部首。这些部首是为了查检汉字、方便使用而创立的。它们所依据的字形,不是含有较浓的图画意味、基本上能反映造字意义的小篆,而是基本上丧失了形象性、由“点横竖撇捺”等笔划组成的楷书。因此,它们同《说文》的540个部首有很大的不同。)

3、独体字:是指那些单独成字的结构形体,它们不可拆开分析。例如,“日”、“月”、“山”、“水”、“火”、

“天”、“木”、“人”、“手”、“口”、“刀”、“牛”、“羊”、“末”、“本”、“刃”、“亦”、“旦”等字,都不能拆开分析。一般来说,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

4、合体字:是指那些由若干个字结合而成的结构形体,它们可以拆开分析。例如,“初”、“分”、“看”、

“休”、“采”、“林”、“淼”、“诂”、“江”、“灼”、“吾”、等字,都能拆开分析。拆开之后的每一个分体,都可单独成字。所有合体字都是会意字或形声字。 二、填充题:

1、文、字 2、9353、540 3、许慎

4、36 5、形旁、意符 6、据形系联、一、亥 三、选择题:

1、③ 2、① 3、① 4、④ 四、问答题:

1、答:“偏旁”是从分析具体汉字的结构角度所提出来的专门属于。“偏旁”是专门针对合体字而言的:

合体字左边的分体叫“偏”,右边的分体叫“旁”。“部首”是在字典中就它所统属的字而言的。在古代的许多字典中,在形体结构上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的若干个字,被归为异类,称作一个“部”;每

39

部中排在第一个的字,就是该部所有字在结构上所共有的那个组成部分,这个字就被称作“部首”或“部首字”。偏旁是就一个个具体的合体字的结构而言的,合体字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称偏旁。偏旁中的形旁,同字义分析有直接关系;声旁,纯表音的与字义分析无关,兼表义的与字义分析有关。而“部首”就是它所在的那一部所有字的“头”。

2、答:一般来说,检字部首是对造字部首加以简化、归并之后产生的。把214个检字部首和540个造字

部首相比较,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有的部首,是从《说文》直接继承而来,保持了《说文》部首的原貌。这些部首仍能表示其所统之字

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因此,它们应当是所统之字的形旁。

②有的部首,是将《说文》部首归并而来,归并之后基本上不影响字形结构的分析。这些部首基本上都

是其所统之字的形旁。

③有的部首,是将《说文》部首归并而来,但归并之后打乱了字形结构的分析。

④有的部首,虽有其字,但意义不明。检字部首虽然在查检汉字时,比造字部首简单方便,但是,如果

要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并进而掌握其字义,则必须以造字部首为依据。 3、答:“口”的本义是“人所以言食也”。

口部的字主要有四类:①跟“口”有关的器官。如“噭、喙、吻、喉”等等。②跟“口”有关的行为。

如“吞、咽、含、吮、喘、呼、吸、吹、哼、叫、呻、吟”等等。③象声词。如“呱、啾、咳”等等。④跟言语有关的事。如“命、问、唯、咄”等等。

言部的字,主要有三类:①与语言有关的动词。如“语、谈、谓、请、谒、许、诺、讽、诵、读、训、

诲、譬、谆、谋”等等。②与语言有关的形容词。如“谨、信、诚、诈”等。③与语言有关的名词。如“诗、誓、话”等等。

心部的字,主要有两类:①关于人的德性和品质。如“性、慎、忠、惇、慷、慨、愿”等等。②关于人

物的心理活动。如:情、意、志、念、怡、怀、想“等等。 五、标点并翻译下面的短文:

1、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

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为笃论。(《新唐书?刘子玄传》)

译文:刘子玄(刘知几)负责编修国史的工作将近三十年,官位虽然几经变动,但负责修国式这个职务却一直没改变。礼部尚书郑惟忠曾经问他:“自古以来有文字才能的人多,有史学才能的人少,是什么原因呢?”他回答说“研究历史的人要具有三个长处:才能、学力、胆识。三个长处都兼备的人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所以有史学才能的人少。只有学历而无才能,就好象愚笨的商人,拿着好多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oy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