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
更新时间:2024-06-18 02: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ESTC,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简称电子科大或成电(得名于原校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于195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三所院校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为中国最早的七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1956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编辑本段学校地址
沙河校区:四川省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 清水河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九里堤校区:四川省成都市九里堤北路15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首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 与哈工大、上海交大并列为“我国最早的七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 学校坐落于“天府之国”四川的省会,西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成都市。校园内树木葱绿,四季花香,环境优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 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1年,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的协议,学校进入了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建于1956年9月。它是在我国执行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对高级通讯技术人才的急需,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按照国务院\将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交通大学等校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调出,在成都建立无线电工程学院\的战略部署建立
沙河校区主楼
起来的。建校50多年以来,电子科大以由建校初期单一的电子学科,发展成为以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管文协调发展,居于国内前列、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大学。1955年3月30日,高等教育部党组织向周恩来总理呈送《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1955年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中提出:\将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交通大学等校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调出,在成都建立无线电工程学院。\月,国务院同意高等教育部的报告,并决定由高等教育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共同负责筹建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1955年7月21-28日,在北京第二机械工业部会议室,召开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的筹
备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以及下属秘书、基建、教务三个组,并从即日起开始办公。1955年9月19日,高等教育部以(55)工教字第1730号文通知三校及筹备委员会,业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校名定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简称\成电\)。1956年2月4日,中共四川省委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学院院址设在成都市东北郊府青路以东、沙河以西的保和乡地区。随后开始大规模基建工作。截止1
沙河校区电子通信大楼
956年9月初,教学主楼两翼和4幢教职工眷属宿舍15639平方米、3幢教职工单身宿舍15505平方米,以及教职工食堂1329平方米,均以竣工。1956年9月29日,主楼四周红旗招展,电讯园一片沸腾。下午3时,全校3000多名师生员工和来宾,沐浴在蓉城金秋的阳光里,在主楼东边体育场隆重举行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中国的科学巨匠,一代文学大师郭沫若手书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校名已经成为学校创建的象征载入史册。 1988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改名为电子科技大学,但学校的简称成电一直沿用至今。 2007年,8000余名同学正式入住电子科技大学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清水河校区,标志着电子科大正式翻开了新的一页。
编辑本段今日成电
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电子科技大学已由单一的电讯工程专业发展成为了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
清水河校区基础教学楼
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生(命)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被江泽民同志誉为“我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以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科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跨入新的历史阶段,学校综合实力、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迈上了新的台阶,相继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学校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先后成立了成都学院、中山学院,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以学生为本,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行主辅修制,双学位、双专业制,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实行“优秀主讲教师教学鉴定”和“专业基础课首席教授”制度,建立和完善以精品课程为重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历年来,该校培养的人才,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赞誉,中国深圳、美国硅谷……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IT领域一批以深圳华为公司董
沙河校区南门
事长孙亚芳、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TCL集团副总裁万明坚、网易创始人丁磊等为代表的杰出校友已成为中国IT行业中的佼佼者,引领着当今中国信息产业的新潮流。校园学术氛围营造和科学技术研究日趋深入,形成了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七五”以来,学校科研经费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不断递增,2005年达到3亿元。近年来,学校鉴定科技成果近千项,其中8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级成果奖28项,国内外专利200余项,部省级成果奖500余项,发表论文专著万余篇(部)。在2005年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学校进入2004年参加国际会议并发表论文数最多的前10所高校,名列第八。学校科研经费2007年突破5亿元。
清水河校区苗圃
电子科大以其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独特的专业优势,积极投入到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2001年首批获得“国家大学科技园”授牌,“国家集成电路成都设计产业化基地”也获得国家正式授牌。此外,学校还与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大型企业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联系,同23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同IBM、INTEL、MOTOROLA等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一流的联合实验室,多次成功主办颇具影响的大型国际会议,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经过2001年的充实调整和2005年的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大力倡导“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确立了“把学校建成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到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树立了将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建成“在电子
信息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为将学校办成研究型重点大学,电
清水河校区银桦餐厅
子科大的建设发展将分两步走:一是在2016年实现学校的第一个跨越式发展,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二是在2036年实现学校的第二个跨越式发展,建成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沧桑巨变,风雨彩虹。进入二十一世纪,历经50载风雨磨砺的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已焕发勃勃生机。电子科大将秉承“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抓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科技强军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在以新校长汪劲松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电子科技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200余
电子科技大学 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均为全职),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长江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技基金获得者1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9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66人,博士生导师243人,教授340人,副教授453余人。 编辑本段办学条件 在校各类全日制普通学生29000余人,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00余人。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占地800余亩,清水河校区占地3000余亩(同时,成都市政府把清水河校区成灌高速一侧的
1200余亩的绿地交付电子科大使用和管理,清水河校区实际面积近4300亩) ,其中清水河校区将建设成为我国高校中第一座数字化校园。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签署重点共建电子科大协议;教育部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于2006年3月24日联合下文,携手共建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9月8日教育部与信息产业部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1月15日,教育部又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电子科技大学。
编辑本段数字化校园 电子科技大学和全球网络设备巨头思科联合,在计划于2008年9月投入使用的成都清水河畔的电子科大新校区的两千多亩核心校区建筑上全域覆盖无线宽带网。在如此大规模区域内实现无线宽带网络覆盖,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成都电信,思科等国内外企业合作打造了这一中国最大规模的数字化大学,网络总投资
银杏林
达数千万元,仅规划的无线网络接入点就达2000多个。目前该无线网络的建设已经完成了五分之一,在户外安装了400多个无线接入点,“基本能覆盖校园户外学生的所有休闲、学习场所,包括体育场、绿地等。” 该新校区全部建成后,5万学子每人将获得一个IP地址,可以在校园任何角落随时便捷上网,查自己所有的“一卡通”消费清单,并通过其退还书费等;教师上课的视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观看,学生可以用电脑在学校任何一处接入电信的IP电话,可以用低得多的成本和家里通话。
编辑本段著名校友
博导科研
刘盛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电子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林为干 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李乐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陈星弼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李小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五十周年校庆 李朝义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张景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魏正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卢铁城 196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 食堂餐厅 大学无线电定位设备设计与制造专业,原四川大学党委书记。 张煦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 王俊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4研究所所长 席 政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侦察与干扰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总装系统所所长。 胡爱民 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6所所长。 刘济东 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所所长 徐世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所所长,现在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声光电公司总经理 梁鸣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所长。 蒲含友 197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兵器工业第58研究所党委书记。 罗天文 198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研究所董事长、研究员。
党政官员
陈营官 原福建省省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宋绍华 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周子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总经济师、原来财务司司长 张蓉芳 全国青联副主席、国家体总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 杨国安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 主任委员 郝康理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 伟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 朱志宏 现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远辉 现为四川省德阳市副市长。 何健 现为中国共产党乐山市委员会常委、乐山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唐小我 现为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 曹国民 现为贵州省信息产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陈荣水 现为福州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 王吉来 国家计量局副局长。 贾同金 197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
企业领导
丁 磊:199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微波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网易公司CEO 万明坚:1991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原为TCL集团副总裁,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裁。现为国虹通讯董事长。 刘永言:197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希望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东升:199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 王凤朝:198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专用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亚芳:华为技术董事长。 邬 江:现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 肖 鹏: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通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黄卫刚:198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世鹤:196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信息部电信科学研究院副总工,大唐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 李正茂 198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 飞;198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TCL阿尔卡特有限公司CEO。 由于篇幅有限,不能完全列出。
编辑本段学校领导
汪劲松
校长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 男,汉族,1964年生,
汪劲松
四川万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1986年获机械制造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1年先后获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至1998年赴美国密西根大学机械系作访问学者。曾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机械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务处长、教务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院长。2004年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09年6月,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装备及技术、数控系统绿色制造、特种移动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做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先后承担了近4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多次主讲研究生课程。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三届GM中国科技成就二等奖,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选,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发明类)一等奖,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
王志强
党委书记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主管干部和党的建设工作,分管学校办
王志强
公室、组织部。 1958年2月出生,陕西省洋县人。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在四川省攀钢钢铁研究所、冶金部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工作。1991年调入国家教委,先后任成人教育司综合处副处长,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主任。1998年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后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办公室主任。在国家教委和教育部工作期间,发表文章20余篇,参与了一些重要文件和法规的起草工作。1999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德州A&M大学、德州高教局、教育局研修半年。
罗佳慧
党委副书记 主持学校纪委工作,主管纪检、监察、审计、统 罗佳慧 战、离退休、档案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审计处、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档案馆。 女,汉族,195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教授。1982年元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后获工学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3年8月以来,历任信息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2003年1月任校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2007年1月任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先后承担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部统编规划教材和高等学校工科电子类规划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
王亚非
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保卫和共青团工作,分管学生工作部(处)、保卫部(处)、武装部、校团委王亚非,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1983年毕业于 王亚非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激光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后分别获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物理与器件专业硕士学位和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1995年以来,先后担任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校人事处处长、校学生工作部部长。2007年6月任学校党
委副书记。主要从事电磁场与波、微波声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获成都市高校优秀教师和电子工业系统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李言荣
党委副书记 主管宣传、人事工作,分管宣传部(新闻中心)、人事处。 男, 1962年7月生,四川省射洪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言荣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技术首席专家,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共十七大代表。2001年11月任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院长,2003年1月当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2009年10月任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于1992年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博士学位,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曾留学德国和美国。主要从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承担973、863、自然基金、预研等项目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二等奖各2项,发表刊物论文200余篇,主编《材料物理学概论》、《电子材料导论》和《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
编辑本段专业设置
院系所(及其编码)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01 本科: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 研究生:光学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 电子工程学院 -002 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磁场与无线电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 研究生: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003 本科:微电子技术、固体电子工程、应用化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学; 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应用化学、 物理电子学院-004 本科: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真空电子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 研究生: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 光电信息学院-005 本科: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技术; 研究生: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06 本科: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研究生: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自动化工程学院 -007 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环境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 研究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验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
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008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 研究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精密仪器及机械、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009 本科: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生:应用心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数学科学学院-010 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研究生: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经济与管理学院 -011 本科:工商管理类; 研究生:区域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新兴技术管理*、信心管理与电子商务*、金融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012 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行政管理; 研究生: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国际政治、应用心理学、传播学、行政管理 外国语学院 -013 本科:英语、日语; 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016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示范性软件学院 -023 本科:软件工程; 研究生:软件工程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024 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 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 -025 研究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026 研究生:通信与信息系统*、密码学 东莞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027 英才计划实验学院 该学院为管理机构,挂靠教务处 体育部 国际教育学院
独立学院 成都学院 中山学院 说明: ①带*的学科表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②所列举的专业仅供参考,因每年招生政策会有变化,具体情况请咨询学校的招生部门。 ③专业设置没有包含应用型硕士、工程硕士、MPA、EMBA、MBA等。
编辑本段学生荣誉
近年来,该校学生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比赛并获殊荣:学生建模
队获2004年“美国数学建模竞赛ICM”特等奖;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该校学生共获得8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在全国525所参赛高校中名列前茅;在2007年进行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共有来自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767所高等学校、6935个代表队计20805名同学参与,该校勇夺全国第一; 在2009年进行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沈军、袁德生、陈
虹佐获得该项赛事唯一的特等奖——“NEC杯”,同时我校参赛学生还获得了6个全国一等奖、6个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在全国790所参赛高校、7422支参赛队伍中,以13个全国奖项总数再居首位。 学生辩论队获得在新加坡举行的200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学生艺术团在四川省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六个一等奖,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艺术表演类3个一等奖,艺术作品类(摄影)2个一等奖,在全国校园歌手大奖赛中获唯一金奖。该校罗象宏、舒培哲、黄海波同学于2008年4月获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第31名(亚洲第9,中国第7)。在2009.10月结束的第34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比赛中,电子科技大学ACM代表队UESTC_floyd战队不负众望,勇夺雅加达赛区冠军。也使电子科技大学提前获得代表亚洲参加将于2009年举行的第34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的资格。CG三剑客在学生艺术团队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创业务实,勤恳学习,在周围引起了较大反响。《神话金沙》原创动画工作组在成都市政府项目中表现优异,将成电艺术带向另一个高潮。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科学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中国和全球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高速发展,急需大批高级科技人才。由无线电技术系、通信工程系、信息系统工程系、宽带光纤传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抗干扰通信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及信息系统研究所组成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集中了电子科技大学相关专业的优势力量,汇集了通信与电子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等五个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电子通信和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内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基地。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的前身是电子科技大学建校初期的无线电零件系。学院现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
弼教授领衔的包括12名博士生导师、26名教授在内的雄厚师资力量,与国内外相关公司、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广泛的联系。目前,学院设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拥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和“信息材料与元器件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单位。学院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四个博士点和“应用化学”硕士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工程)、应用化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微电子学5个本科专业。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目前,各类毕业生供不应求。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是电子科技大学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学院。学院由微波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电子实验中心及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组成。学院有属于国家重点学科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个搏士点以及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博士点,并设有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28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24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63人,90%以上的青年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在校各类学生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46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学院有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属于211工程建设的雷达探测与成像研究中心、电子侦察与干扰实验室、多媒体与HDTV技术实验室、军用微波毫米波及测量技术实验室、电子实验中心、微波工程实验中心等从事教学、研究、开发、设计的单位及多个教学实验室和捐赠实验室,现有价值70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由计算机工程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软件系、计算中心以及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系统与软件技术研究所组成。她是国内高校首批创立计算机学科的单位之一,既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进行科学研究,承担工程任务的重要实体。学院在西南地区,乃至中国计算机界享有盛誉。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电子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及应用四个专业。具有目前信息产业部和西南地区唯一的计算机的应用博士点和部级重点学科;设有两个博士点、四个硕士点,并建立了四川省第一个计算机学科重点实验室。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现有博导11人,教授21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及高级试验师)35人,在校博士生和研究生500余人,本专科学生2400余人,学校一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各种层次的科技人才。在博士、硕士和本专科学生教学方面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综合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在就业也人才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院科研实力雄厚、硕果累累。 近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大量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和纵向科研项目,以及地方、行业性横向项目。多次荣获国家、部省级奖和国际博览会金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千余篇学术论文;编写学科专著、教材和书籍近百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主要的科研方向有:开放系统及集成技术,实时系统技术,多媒体技术,大型网络与通信技术,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容错并行处理等。学院实验设施精良,有完善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与网络环境。学院网络与校园网,国家教育与科研网CER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相连。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实验合眼就环境。除系,所实验室外,学院具有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应用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及通信重点实验室》,和两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实时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虚拟现实技术重点实验室》。学院与IBM和Intel公司合作建立了IBM计算机科技中心,Intel教学开放实验室。计算机学院培训中心是Microsoft、Novell、SCO、Compaq、Imformix、IBM、Lotus、
Cisco等全球著名公司授权的计算机技术高级培训中心,也是美国Sylvan Prometric授权的考试中心,是西南地区最具规模的计算机培训中心。学院在学校向建设成为国内外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指引下,团结奋进,努力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成为一个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学、实验和科研基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动化工程学院
自动化工程学院重组于2001年,其前身为自动化系与高能物理研究所测控专业。学院办学实力雄厚,现有测控技术及仪器、自动化、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4个硕士点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个博士点,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均为部重点学科。现有教职工100余名,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现有博士生、硕士生、本专科生等各类在校生2300余名。学院下设八个实验室,其中与全球著名企业联合设立了电子科大-美国NI联合实验室、电子科大-日本三菱电机单片机实验室、电子科大-美国HP联合实验室:“211”工程重点投入近500万元建设了电磁测量学科基地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智能自动化实验室、智能传感器实验室和微机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电磁测量学科基地实验室和虚拟仪器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重点支持项目。自动化工程学院科研项目硕果累累,仅“九五”期间从事国防预研、军工型号、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金、重点实验室基金,企业横向技改项目等课题研究近40项,总经费达2000万元。近两年科研形势良好,每年科研经费到款均在1000万元以上。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机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均与社会主要的经济领域关系密切。已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工学硕士授位权和“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机械方向)工程硕士授位权。全系有教职工85人,其中正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近30人,在校本科生800多人,研究生100余人。完成的项目中有50多项获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等奖励,著书20余部,国际国内发表重要论文数百余篇,在机电一体化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光电信息学院 光电信息学院成立于2001年11月15日,是以原光电子技术系(始建于1956年)为主体,合并原应用物理研究所部分人员组成。光电信息学院现有4个专业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工作活跃,科研成果显著,学生工作有特色,毕业学生受欢迎,学院居于电子科大主力地位。学院的前身光电子技术系始建于1956年,最初名为电真空系(电子器件系),1983年更名为光电子技术系。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 光电信息学院现已发展为两个系-光电子技术系、光信息科学与显示技术系。涵盖四个本科专业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含双学士学位专业)。横跨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光学等学科,以上学科均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光电信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4人、其中博士导师9人,副教授及高工28人、讲师及工程师23人。 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68%。光电信息学院在四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不断突破传统领域,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素质教育,形成了治学严谨的教学作风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学成果丰硕,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多人次在中国电子设计竞赛、数模竞赛和全国英语四级统考中取得优良成绩。学院已
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博士后5人、博士生50余人、硕士生400余人、本科生5000余人、专科生近2000人。毕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光电信息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科研一直保持着自身的优势和高水平的特点,科研成果显著,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光通讯、光纤传感、激光技术与器件、光电测量与信息处理、新型显示、光电成像、新型敏感材料与传感器、集成光学、微波声学等。在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新型敏感材料与传感器、激光与光电工程、显示技术与光电成像、光纤通信、光集成技术等学科更具特色和水平。90年代以来,完成科研任务180余项,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部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2项。发表论文近10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50余本。
应用数学学院
应用数学学院是中国六个国家级工科数学基地之一,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备的教学与科研基础设施。专业教学按理工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又着重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学建模、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以及科研等应用型技能和能力。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专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可从事基础数学理论的研究、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应用维护等较宽领域的工作。本院现有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等三个硕士点,毕业研究生主要在IT行业供职或在大专院校任教。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系1982年建立的管理工程系。经过近20年建设,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新兴技术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等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硕士(MBA) 等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任职资格审定权,其中管理工程学科点是四川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招收工商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本科生,其中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还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 人文社科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现设有三系两所六中心:行政与政治管理系,下设政治教育中心,行政管理中心;法律系,下设行政法中心,民商法中心;信息管理系,下设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中心,电子传媒与艺术中心。政治学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学研究人员65人,教授8人,副教授25人,硕士18人,博士4人,教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3人。学院现设有三系两所六中心:行政与政治管理系,下设政治教育中心,行政管理中心;法律系,下设行政法中心,民商法中心;信息管理系,下设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中心,电子传媒与艺术中心。政治学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学研究人员65人,教授8人,副教授25人,硕士18人,博士4人,教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3人。经过十六年的建设,学院形成了踏实、严谨的治学作风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目前,学院中层干部平均年龄38岁,在院长祝小宁教授带领下,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努力开拓,共创人文社科学院新的辉煌。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设有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外语教育研究所、英语系、日语系、研究生外语教研室、大学外语部,面向全校开设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五个语种各层次、各类型外语课程。现有教职工近百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0人。外国语学院设有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外语教育研究所、英语系、日语系、研究生外语教研
室、大学外语部,面向全校开设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五个语种各层次、各类型外语课程。现有教职工近百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0人。新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12个,有近800个座位,有150台微机连网的网络外语教室和外语自主学习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有本院自己的外语图书资料室。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包括:1.应用语言学与教育技术学研究;2.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理论研究;3.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4. 社会语言学与语用学研究。英语、日语本科专业培养外语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有一定创新能力,掌握科技、外贸、管理等方面相关知识,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有较强择业竞争能力和从业适应能力的高级外语专门人才。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成果显著,曾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曾两次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外国语学院还办有第二学位英语本科专业、远程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成人教育英语本科和专科,以及英语高教自学考试助学班、对外汉语教学班等。 外国语学院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颇具特色,有一支水平较高的电子课件开发、网络课程教研师资队伍,目前电子科技大学大学英语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以及英语专业的多门课程教学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外国语学院学术空气浓厚,教师积极撰写学术论文,承担教学科研项目,编写教材,从事翻译创作。近年来正式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编写出版教材和译著50余部,参与“九五”、“十五”重点国家级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出版大学英语电子教材1部。 外国语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正不懈努力,为电子科技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物理电子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组建于2001年,是由电子科技大学高能电子学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应用物理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中国电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所、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中心组成的学科群。物理电子学院建院宗旨:当今世界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为了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物理电子学院将充分发挥各系所优势,促进学科交叉与联合,加快提高物理电子学院学术研究水平,加速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时形成和拓展一些新的学科生长点,发挥学科群体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突发猛进的背景下参与世界竞争,发展社会竞争力,进而实现民族的振兴。物理电子学院位于电子科技大学著名的科研楼,是来校者必访之地,是电子科技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群体优势显著,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地位的科研队伍。有以中科院院士刘盛纲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以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33人、副教授46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强大师资阵容。形成了高水平的物理电子学科群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在相对论电子学、高功率微波电子学、自由电子激光、空间光通信及光信息处理,激光大气传输、计算机电磁学、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超宽带电磁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学院内学术气氛浓厚、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物理电子学院目前承担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和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计划项目、中央各部委和省市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学院教授自行选择的创新研究项目。在多项重大项目支撑下,已取得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已取得重大成绩,现已成为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前沿学科的重要研究基地。学院各系所一直与国内外保持着广泛的学术联系与交流,与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及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许多高校著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学术交流。目前已举办过四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多次主持召开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国际学术交流频繁,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地位。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物理电子学院的学术实力和学术地位。物理电子学院现设2个本科专业,应用物理专业(光信息科学与光通信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有物理电子学、光学、无线电物理,有权授予硕士学位
的学科有物理电子学、光学、无线电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有物理电子学、光学、无线电物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生源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很好。21世纪是电子信息的时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正日益全面地深入到国民经济、国防和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并将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既是发展和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历史机遇,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面临的严峻挑战,物理电子学院师生将继续发扬电子科技大学的优良传统,为建设一流的电子科技大学、一流的物理电子学院而努力奋斗,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基础,整合校内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物理学的相关师资,在2001年11月组建的一个新学院。当前,生命科学正展现出21世纪领头学科的风采,本学院的组建标示着电子科技大学在新领域的一个新起点。学院现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位权和生物物理学硕士授位权。开办有“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士班。学院设有“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下辖3个实验室:神经信息科学研究室/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智能信息处理(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省)重点实验室、生物物理与生物电子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科学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中国和全球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高速发展,急需大批高级科技人才。由无线电技术系、通信工程系、信息系统工程系、宽带光纤传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抗干扰通信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及信息系统研究所组成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集中了电子科技大学相关专业的优势力量,汇集了通信与电子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等五个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电子通信和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内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基地。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22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25人,及一大批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年轻讲师,现有在校博士后3人,博士生63人,硕士生397人,本、专科生2248人。多年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所属各单位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完成了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项目,在国内外的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了相当数量的学术专著和教材,部分科研成果通过学院所属的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技术发展公司,转化为产品,为中国电子科技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编辑本段录取规则
以中国普通高考成绩为依据,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学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10%以内。 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的考生。在学校第一志愿录取未满额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志愿考生,依次类推。执行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加、降分政策。按照加、降分以后形成的特征成绩进行录取和安排专业。对进档考生专业安排,实行专业分数级差办法,专业志间的分数级差不超过3分。专业志愿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安排其他录取未满额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同等条件下,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以培养电子信息拔尖人才的“成电英才计划”实验班,将在四川省、重庆市高考录取中择优录取部分考生。招生条件:第一志愿报考电子科技大学(报考专业:电子信息科学类)且高出当地重点本科线90分以上(不含加分)。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执行《普通高等学
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国防生按相关体检标准执行。新生入学后进行体检复查,凡体检不合格者或体检中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国防生的录取按教育部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取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的专业安排,以自主选拔录取实施方案为准。
【摘要】2009~2010学年度,“我心飞翔”小队利用寒假时间积极开展了“南强学子母校行”寒假招生宣传活动。整个活动,从前期的志愿报名、准备面试、参加专业培训;到中期的筹划准备、交流联络、与学校沟通协商;最后到现场演讲、经验交流、收集整理材料??经历几许,收获几许,“事非经过不知难”,历经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增长知识、加强交流??我们的所学将会令我们受益匪浅。
一、活动概述
本次“南强学子母校行”寒假招生宣传活动是厦门大学统一开展的寒假实践活动。其主旨是弘扬爱校精神,积极宣传推荐母校,同时也让在校学生深入社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我。
去年寒假期间,学校招生办与校团委联合举办了本科生回高中母校开展招生宣传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学生踊跃参与,真情投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鉴于去年取得的优秀成绩,2010年,来自全国各地200所省级重点高中的约500名本科生利用寒假返乡时间携带我校的招生宣传材料回到各自高中进行宣传,通过拜访高中母校校长、教导主任;在校园张贴海报、举行应届高中毕业生座谈会、讲座、
分发我校的宣传材料等方式向高中母校的应届毕业生介绍我校的优势特色、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奖助学金、自主招生等信息和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厦门大学。
整个活动从组织报名、面试选拔、集中培训、联络组队到与母校联系协商、组织筹划,一直到最后的资料整理与总结交流,活动环节完整细致,活动组织井然有序,活动收效明显,到达了前期所要求的宣传效果。
二、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旨在弘扬爱校精神,积极宣传推荐母校,同时也让在校学生深入社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我。
三、活动目标
1、弘扬爱校精神,宣传厦门大学及其招生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同学报考厦门大学,扩大厦门大学在本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通过本次活动,全面系统地增加对厦门大学校史校情的了解,了解学校,热爱学校;
3、通过本次活动,深入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包括交流沟通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达到提高个人素质、全面培养能力的目标;
4、回报高中母校,为母校学生带来最新最详细的招生政策资讯,为他们的志愿报考提供帮助。
四、活动形式与内容
经过事先的讨论与筹划,本小组开展活动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一)活动指导思想
1、在活动总体协调上遵照学校的安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适用一些合理有效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
2、联合来自母校的几位大一同学联合宣传,团队内部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目标准确,计划周详,各人工作平衡有序;
3、与高中母校密切联系,尊重其意愿,协商一致; 4、高度关注安全问题,做好队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二)活动形式
1、经过团体协商以及与母校高中的联系沟通,有以下情况需要考虑:
(1)高三年级将在1月25日至1月27日进行市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并将于29日左右放寒假,准备筹划时间较为紧张;
(2)大致的宣传计划已经与校方协商好,详细的流程问题亟待协商解决;
(3)高三年级有着紧张有序的复习安排,为了不打扰学生的正常作息和复习秩序,校方建议将宣传面缩小为班级,宣传时间定在1月27日下午;
2、具体形式与内容
(1)活动整体方面遵循学校的安排,拜访高中母校校长、教导
主任,积极与校方联系商讨,与校方就宣传方式、时间、地点等达成一致意见,取得校方支持,例如校方承诺将由老师在校内进行提前宣传等;
(2)在校园张贴宣传海报,提前进行宣传,扩大受众群体(如老师、家长及外校同学),吸引感兴趣的同学参加;
(3)活动当天在相关场地周围张贴具体活动海报,在学生上下课的走道内张贴自行设计制作的醒目地标;
(4)举行应届高中毕业生宣讲会,分发厦大的宣传材料等方式向高中母校的应届毕业生介绍厦大的优势特色、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奖助学金、自主招生等信息和政策:
A、在宣讲会中,将准备厦大明信片、书签等小纪念品以有
奖问答的方式赠送给现场同学。以此来较为长久地扩大对厦大的宣传力度;
B、准备与厦大相关的视频(如“世界著名大学——厦门大学篇”)、图片(自己拍摄的校园风光、学校生活)等,对厦门大学的办学特色、校史校情、校园环境等方面做较为直观的介绍; C、通过PPT、电子书等方式,由参加本次活动的志愿者们
分别对厦大的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奖助学金、自主招生、学校生活、学生工作、工作机遇等同学们感兴趣并且对大家有实质性效用的信息和政策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D、请参加本次活动的志愿者们发表自己半年(一年半)来
的切身感受和体会,结合本地同学的实际与同学进行交流沟通,
回答同学的疑问;
E、在宣讲会接近尾声时,留下志愿者的联系方式,以提供
后续更为详细的信息帮助;
F、活动过程中跟踪拍照,活动结束之后拍摄一些校园景色,
并与校领导合影留念;
G、后期整理相关的活动资料,总结经验教训。
五、活动经验教训总结
总结这次回校宣传活动,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不足,这都是需要我们总结反思的。
经历过这次活动,我们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首先,这次活动大大地增加了我对于母校厦大的了解。在以往,对于母校的历史、校情,我所知不多,甚至在有些方面一无所知,自己对于厦大了解不多,这也促使我不断地加强对校史校情的了解,而这次借助回母校宣传的机会,我对于厦大的理解加深许多。在整个活动期间,我利用书籍、网络等查阅了大量关于厦大的资讯,对校史校情更为熟知。
其次,为厦大的招生宣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饮水思源,作为一名厦大学子,如何回报厦大,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而这次活动就给了我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自己通过在高中母校进行招生宣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厦大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更多的优秀学生知道厦门大学、了解厦门大学、报考厦门大学。本次活动通
过现场宣传的形式,直观具体地介绍了厦门大学的校史校情,使广大同学们对厦门大学有一个良好的印象。虽然,我们所做的宣传工作还远远不够,但是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宣传,厦门大学——这个南方最美丽的学府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优秀学子的目光。
第三,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事非经过不知难”的道理。整个活动,从最开始的报名、面试、培训、招纳队员以及与母校取得联系等前期工作一直到讨论、实行,材料整理等后续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渗透着我们的汗水,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挑战。无论是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还是策划组织能力,在这次活动中都有明显的提高。 有利于发展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地和对象,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下,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对象,学生也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自行组织活动,要独立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了课堂教学的太多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往往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敢于开拓、敢于创新。
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在活动中,我们要同各种各样的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这些人中既有活动伙伴,又有社会群众和指导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学会如何与同学分工合作,与老师、群众配合学习;如何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融洽的与他人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实践活动也正成为我们修养品性的好环境。积极参
加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最后,这次活动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实践则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让我们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在与社会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现实的活动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有利于增强我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回校宣传活动使我们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类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活动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当然,在整个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挫折,在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
首先,在活动的策划与准备过程中存在不足。在实际筹划中,我们没有详细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日程,以致与学校取得联系之后,才具体知道开展活动的时间与形式。在与校方取得联系方面有所欠缺,不够及时具体。
其次,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与其他小队取得联系,所以不能就一些宣传的具体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缺乏相互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还有一点就是,没有充分考虑好现场应急方案。例如,在宣讲会
现场,相机电源不足,一些比较好的镜头就没能捕捉到,这不仅成为一个遗憾,也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回顾起来,本次活动让我们收获很多,也让我们成长很多,我们非常庆幸能够成为本次活动的一个小组,能够为母校作出贡献也是我们的荣幸。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锻炼的机会,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多多把握这样的机会为母校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感谢与期望
这次活动,从最早的报名面试,一直到最后的材料整理,一路走来,感动几许,有那么多的人需要感谢。感谢校领导给予我们这次活动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感谢相关的老师,你们给予我们活动的指导与培训,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感谢母校的领导和老师,你们给予我们活动以支持与鼓励,让我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活动;感谢各位队员,你们让我们这个小队充满希望与活力,一起完成这项活动??
感谢你们,因为有你们,我们才有这么多收获,我们才会更加勇敢地飞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学校能够更多地举办如寒假回校宣传这一类高质量的实践活动,能让我们更加自信地成长,更加完善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饮水思源,放飞梦想!
正在阅读:
电子科技大学06-18
微观经济学模拟题10-18
应用数理统计练习试题及答案09-23
动力分场机械操作规程04-10
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教学资料(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11-04
我爱我家作文250字07-06
灯光音响舞台机械施工组织方案204-13
《自动雷达标绘仪》复习题06-0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大学
- 电子
- 科技
- 2014年新人教版春二年级下册教案
- windows 2008 mscs+sql+oracle - 图文
- 山东会计继续教育题库
- 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研究
- 开题报告书格式说明120601- 副本 - 图文
-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弊大于利--四辩总结
- 焊接品质保证书 焊接作业指导书
- 入工商联申请
- muse2.7使用教程
-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 数据结构练习题
- 《三一企业文化》培训课程 - 图文
- 国家电网审计知识点
- Altair 手机的使用方法V0.2 - 图文
- 透析中恶心呕吐的应急预案
- 播音主持 即兴评述与指定稿件 考题
- 基督徒的侍奉(唐崇荣)
- 新版深圳牛津版七年级英语下期末测试题(B)
- 2012高考物理 实验题预测八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21120
- 室内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