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1 考点过关1

更新时间:2024-01-31 05:45: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十一 考点过关(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组 鉴赏形象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概括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首先要明确其所写的对象是什么,该对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该诗歌的意义和作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什么。我们一看到“昭君怨”三个字,或许马上想到的是王昭君出塞,又马上联想到王昭君的悲和怨,于是在顺着这个思维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发现真有“雪”、“寒”等表现北方地理特征的意象,另外还有“倚栏干”、“几重烟水”、“京华”等表现王昭君思念故乡的词语,于是便马上把王昭君的悲和怨的形象特征答了出来。这是由于没有读懂诗歌而导致答题失误。

答案:这首词上片写春到南楼,时值元宵节。季节的变化,引起了游子的注意。游子如从睡梦中惊醒,独倚栏杆,心生悲凉。下片“莫把栏干频倚”,是因为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住了视线,虽竭力寻望故乡,却还是望而不见。全词通过描写异乡幽寂清冷的环境,塑造了一位孤寂无聊、思乡心切、思归情浓的羁旅者的形象。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3.(2010·长沙联考)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 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鹊 桥 仙

(宋)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的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红尘,追求高洁的境界。

4.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写到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

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5.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 调]

梧叶儿 嘲谎人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翁来大

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注: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

[正宫·醉太平]

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注:①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②刳:剔挖。 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嘲谎人》主要是用自我表演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讥贪小利者》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

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瓜田:汉初秦时被封作东陵侯的邵平,种瓜于长安东门。

简要描绘出曲中所塑造的“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目换了问法,其真正目的还是让分析人物形象。从题目点出的诗句可以看出人物已经两鬓斑白,他厌倦了坐舟坐车,即厌倦了官场,喜欢自由自在地弹琴读书,可是“为功名走遍天涯路”,他难以放弃自己的努力,满心苦楚,却又无可奈何。

答案:是一个浮沉宦海、倦于仕途,虽心系田园、难舍书琴、两鬓斑白却仍难功成身退、满心苦楚的封建老官吏的形象。

7.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浊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才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诗人内心流露出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答案:(1)清澈。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

(2)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做“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满载”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试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景物特点的把握能力。抓住关键词语,适当进行分析,把握“船”“明月”“平铺”“秋江”等意象特点,归纳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这两句写风未起时此地之景:湖光月色,交相辉映,月光平铺千里,舟行其间像是载满了一船明月。这是一幅秋天的丰收静谧图。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着

韩 偓[]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注:韩偓:晚唐诗人。

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后两句为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练的语言,用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

答案:作者在诗中描绘的两幅画都富有诗情画意,都是山水画,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江天广阔、村落连续不断的画面;后两句刻画了一幅山川寂寥、雪大船小的渔翁沉醉图。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和,夕阳萧鼓几船归。

这是一首写西湖诗的上乘之作。前两句都写了一些什么景色?后两句又写了一个什么场面?结合全诗赏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的前两句用“花开”“草长”“莺啼”“鹭飞”四个主谓短语,由植物写到动物,由静态写到动态,写了红花满树、黄莺乱啼、绿草繁茂、水平无波、白鹭低飞,一幅充满春天气息的画面。后两句以“风日”“人意”“夕阳”“萧鼓”刻绘了西湖游人的勃勃兴致和游玩时的欢乐气氛。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洞霄宫①

林 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1)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提到了“芭蕉雨”“枕上闻”,这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②生机活泼。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是活的景,一派活泼,一片生机。③强烈对比。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④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⑤俯仰相衬。“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之间何等空阔自然。

(2)结尾一联,用意点出题目的“宿”字。诗人虽未就寝,然而他已神往枕上的意境:雨打芭蕉的音响,枕上听雨的情韵。多么清幽而又闲适,浪漫而有诗意。

12.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 ①阿谁,即“谁”。 (1)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由诗中的“千万枝”可以看出柳树繁茂,“嫩于金色”写出了柳的颜色悦目,“软于丝”写出了柳的柔美,“荒园”“尽日无人”写出了柳的孤寂。

(2)后两句通过柳树生长之地荒芜冷落,暗示人才生不逢时,只好终日寂寞。 13.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祝。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②此句用宋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词意。③此二句化用《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

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者的形象。

14.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葡 萄

韩 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注:①支离:指葡萄藤不规则的攀绕状态。②倒复扶:将垂下来的藤条重新扶上架子。③马乳:马的奶头,这里比喻成熟的葡萄。④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这首诗塑造的葡萄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是典型的托物言志。诗人选用葡萄这一需支持扶架的事物以表述自己当时的心境。借葡萄“新茎”“半犹枯”,需“倒复扶”喻指自己仕途不顺,而“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更表明,若要得“我”回报,还需对“我”大加栽培扶植,表明诗人希望得到贵人相助的心理。这样联系到作者的身世,不难总结归纳出答案。

答案: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了作者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第二组 鉴赏语言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边事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首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认为这首诗首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断”和“倚”。(2)“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

好处地合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首句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了“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巧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行无题(百首选一)

钱 珝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前人认为,第一句中的“愁”字和第三句中的“疑”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真切地透露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意。(2)“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指庐山。近在咫尺,本应极易登临。但是将行遇雨,不能登山。“愁”字则透露出了诗人对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不禁使人浮想联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此隐身栖息吧。从而使读者产生联想,虚虚实实,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愁风月(生查子)

贺 铸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注:①熏麝:熏炉中的香料。②寒虫:蟋蟀。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指出“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两句中用得最精彩的两个字,并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焦”和“切”两个字。主人公本想点香吟诗以遣愁情,然而“熏麝”反而使心同香一样焦,吟诗声则与虫鸣一般凄切,极写心情之焦愁与凄苦。“焦”“切”语意双关,

触景生情,意趣谐和。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孳[]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

1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古木苍藤图

(明)蓝 仁

风云气质雪霜踪,独立空山惨淡中。 惭愧藤萝争附托,年年春色换青红。

第三句中,哪个字是关键字?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争”。形象地写出了藤萝以攀附为荣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其的揶揄、讽刺。 2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

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潮落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除此之外,这一“斜”字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把“两三星火是瓜洲”中的“星火”换上“枫桥夜泊”诗的“渔火”好不好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斜”字与上一句“一宿”呼应,描绘出行人那一宿羁旅愁思不曾成寐的情形,表述出“愁”的思想感情。

(2)不好。因为“江枫渔火”是近景,看得清;“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分明,只见星星点点,如何知是渔火,还是灯光?唯其如此,却更惹人想像。另外,《枫桥夜泊》用的是重笔,此诗纯用轻笔,两者也不同。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有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云自无心水自闲”是全诗的佳句,句中两个“自”字独具匠心,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句中连用两个“自”字,描绘白云自在地在天上飘荡,泉水自在地流淌,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诗人移情于景,景中寓情,准确地表现了自己恬淡和闲适的心情。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炼字,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能够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应注意体会感悟。淅沥的小雨好像丝网一样,想要将春网住,无奈落花遍地,又是在这黄昏时节,令人好不伤悲。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24.(2010·西安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

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掌握诗歌常用的各种语言风格及其特征;其次,要认真分析所考查的两联诗句,具体说明诗句具有的风格。

答案: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

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

或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每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

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晓行望云山

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题。答题时,宜先点明语言特色,再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杨万里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人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世界,用活泼的语言把亲身的感受生动而巧妙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如第二、三句把彩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

泼,很有情趣。峰是静的,云是动的,而作者却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oj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