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年人

更新时间:2023-11-16 08: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话说-老年人[lǎo nián rén]

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 。2012年10月23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称,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值得各界关注。 1定义分类编辑 基本定义介绍

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认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退休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 根据年代年龄

所谓年代年龄,也就是出生年龄,是指个体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西方国家把45~64岁称为初老关爱老年人期,65~89岁称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老寿期。发展中国家规定男子55岁,女子50岁为老年期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45~59岁为初老期,60~79岁为老年期,80岁以上为长寿期。 也就是外国人所讲的oldman、oldwoman。 我国历来称60岁为“花甲”,并规定这一年龄为退休年龄。同时由于我国地处亚太地区,这一地区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因此,我国现阶段以60岁以上为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 就年龄阶段而言:45到59岁为老年前期,我们称之为中老年人;60到89岁为老年期,我们称老年人;90以上为长寿期,我们称长寿老人;而100以上称百岁老人。

由于全世界的年龄呈普遍增高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提出新的标准,将44岁以下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到59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的老年人,75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把9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寿老人。 根据生理年龄

所谓生理年龄就是指以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应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可分为四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岁~39岁为成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所以,生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但生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同的,往往也是不同步的。生理年龄的测定主要采用血压、呼吸量、视觉、血液、握力、皮肤弹性等多项生理指标来决定。 根据心理年龄

所谓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心理学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心理年龄是以意识和个性为其主要测量内容。心理年龄分为3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心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心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同步的。如年代年龄60岁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有四五十岁。 根据社会年龄

所谓社会年龄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起的作用越大,社会年龄就越成熟。

综上所述,年代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关系为:年代年龄受之父母,不可改变,但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却可以通过身心锻炼、个人努力加以改变,推迟衰老,弥补其不足。

2特征介绍编辑

一般来讲进入老年的人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特征。头发、眉毛、胡须变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部分老年人会出现老年斑的症状,偶见记忆力减退。 3各种别称编辑

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 老年人的走路姿势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七十为中寿。耄[mào]:民间有“人到七十古来稀”之称。 ◆77岁:喜寿。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8]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9] [10][11]中寿:指80岁以上。 ◆88岁:米寿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即得108岁。 乐观心态有益老人健康 注释 1、《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年老的。 2、《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3、花: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从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4、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5、杜甫有《曲江》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6、《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

7、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9、《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10、《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11、《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12、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13、《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4心理保健编辑

根据国内心理学研究机构进行调查发现,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有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心理障碍、焦虑障碍的分别占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四。人老了,包括大脑在内的诸器官的功能逐渐下降,这是自然规律,所以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是难以逆转的。 而因为对老年人的陪伴等心理健康关往不够,导致很多老年人会情绪低沉、心情郁闷。再加

上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消极事件”,如配偶去世,子孙辈工作不合自己的要求,晚辈对自己不孝顺,儿孙在外地谋生不能和自己朝夕相处,退休了昔日的同事、下属对自己日渐疏远等等原因,老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认为自己对社会已经没有贡献,而自己也被社会抛弃了一样,从而心理健康状态更加不良。 在一些人看来,老了老了就没有顺心的事情,怎么能够快乐起来呢?这是一种典型的把自己的心情归结于生活事件的思维方式,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按照这种考虑问题的路径走下去,则必然是“要想老年人心情好,心理健康,就必须让老年人避免碰到这些事情”。可仔细想想,这现实吗?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有偏差的思维方式。按照这种认识问题的方式,结论只能是“老年人的好心情、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只能靠别人给予,自己是决定不了的”。

而现代心理学的一种观点是:人们的心情不是直接由所谓的“消极事件”引起的,而是通过自己对这类事件不恰当的认识引起的。同样遇到这些事,认识不同,引起的情绪反应也就不同。社会不是为某个人而存在的,许多事情的出现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假如你改变不了这种现实,那么需要改变的就只能是自己的认识,否则就是“作茧自缚”,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健康的心理就不属于你了。

所以在这里,问渠心理网多建议老年人参加老年娱乐活动,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有精力,也可以进入一些非职业性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同时子女也要多关注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多陪伴老人,多与老人进行交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5身体保健编辑 寿命调查

美国保险公司对数百名年逾百岁的老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长寿者中很多是体弱多病的“老病号”,而那些平素表现健康、与疾病极少打交道的人却往往来不及步入长寿的行列,便离开人世。

为何说老人体弱多病者的寿命得以延长?

首先,通常体弱多病者大多蕴含一种求生欲望所赋予的本能,因自知有病,常能珍惜和保养自己的身体。长期调理得当,往往比那些“壮”而忽视自我保健的人更长寿;而自觉没病的人却容易麻痹大意,以致忽视了各种危险信号老年人

其次,体弱多病者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每“拼搏”一次,都可能为自己身体挣得一笔宝贵的财富。德国医学家研究发现,经常反复感冒的人比不常感冒的人往往少得癌症。感冒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较多的干扰素,还能激活某些免疫细胞。同理,体弱多病者在抵御其它疾病时也会产生这些效应,使之在突发疾病时能应付自如,尽量少出意外。

最后,体弱多病者不做力不从心的事,尽量避免生气,生活得比较安逸。这样,能量消耗相对缓慢,节约了生命能源。然而,一些一贯身强体壮者,盲目地认为自己身体好,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熬夜都无所谓,而且争强好胜,攀比心强,常追浪赶潮,到头来自食苦果。根据临床观察,确实有不少患者年轻时就体弱多病,或在迈入老年之前患过严重疾病,却相当长寿。尽管有研究证明,经常反复感冒能激活某些免疫细胞,但不是所有的体弱多病者都能长寿,这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对身体的影响程度。

体弱多病者更应该避免生气,的确会更注重保养自己。患者因为患病对生命更加珍惜,也会注意调理性情和饮食起居,收获了相对比较有质量的老年生活和更长的寿命。但到了老年期,经常感冒,多病体弱,常常是免疫力低下的征兆,还是必须引起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即使检查结果一切正常,也应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起居是否有不当之处,多加小心,细心调养,才能延年益寿。 保护听力 1、避噪音

如果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干扰。 2、戒挖耳

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

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鼓膜。科学的方法是耳道奇痒难忍时,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也可内服维生素E、C和鱼肝油,内耳发痒就可得到缓解。 3、谨慎用药

人到老年,疾病较多,老年人常常使用抗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不要一次过量,或者服用时间过长,可与其它药物交替使用,也可换用中药治疗。 4、经常按摩

老年人听力减退,与内耳血液循环减弱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局部按摩可增加血液循环,也可保持听力。按摩时可取翳风穴(耳垂后凹陷处)、听会穴(耳垂前凹陷处与翳风穴隔耳对称)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5~10分钟。 5、情绪稳定

人到老年要控制情绪,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神经营养障碍,出现听力锐减或耳聋。 生活方式

老年群体及其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内容包括老年人劳动职业生活、社会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家庭日常生活4方面。 老人参加活动有益身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心理的老化,必然导致产生各种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需求,满足其需求的生活活动模式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构成老年生活方式的特点:①逐渐从劳动职业生活活动中退出。这是老年生活方式最突出、最根本的特点。越到高龄期,这一特点表现得越明显。与此相应的是劳动收入的丧失或减少,从而需要依靠年金、保险、社会救济或个人资产等作为自己的收入保障。其数额一般都比以前有所降低,因而将使消费受到一定的限制。老年人的消费指向集中于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②社会政治活动明显减少,相应的是与社会接触减少,人际交往的频率显著降低,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与社会的脱离,于是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③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内容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从事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活动显著减少。老年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增进社会交往。其次,劳动职业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的减少,个人闲暇时间增多,使人们的各种兴趣爱好显著增加。④家庭生活活动成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家庭是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伙伴。因此,家庭生活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年生活的质量。⑤生活活动空间明显缩小。家庭成为老年人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家庭成员成了老年人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这将给老年人生活质量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社会的老年生活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社会具有敬老的传统,家庭意识较为浓厚,中国老年人绝大多数生活于家庭之中,普遍受到晚辈的爱护和尊敬,在家庭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

一、寻找精神寄托

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长期从事的工作、熟悉的集体,会感到空荡荡的。为此,老年人应当重新安排生活,寻找精神寄托,使生活过得充实而有乐趣。所以,老年人应培养幽默感,这样可为自己创造一个充满欢笑的天地。还应当走出家庭的圈子,扩大社会交往,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可经常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结识一些朋友,平时可以聊聊天、串串门,若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可以找朋友倾诉,使情绪得到发泄,恢复内心的平静。老年人的生活应有规律,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这对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心境都颇有裨益。 二、正确对待离退休

退休后,老年人应愉快地面对角色的变化,将退休看作是合理的社会安排,是新的社会生活的开始。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寻找新的社会角色。老年人更要扮演好在家 老年人切莫自我封闭

庭中的角色,与老伴要搞好关系,双方能够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三、念好“老”字经

老年期是人生经历的最终年龄阶段,无论生理特点还是心理特点,都与青壮年阶段不同,因此,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安度晚年,必须从“老”字出发,念好“老”字经。 老年人应保持乐观心态

①要知老:老年人必须承认自己已经老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量力而行,不要勉强,更不要好胜逞强,不要去做有害身体健康的举动;

②心不要老:就是心理上不怕老,不服老,要不断激发自己,战胜自我,始终保持年轻人那种雄心;隆志;

③要忘记老:就是不要让“老”字占据自己的头脑,要对生活抱乐观的态度,从心理上避免自我老化。

四、坚持健身运动

人的心理健康,是以身体健康为基础的,而健康的身体主要来自不断的健身运动。老年人最大的变化是从“多动”到“少动”,由于活动减少,不仅会加速机体衰老,同时也会导致心理衰老。因此,经常坚持健身运动,既是心理养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养生的有效手段。 老年人经常坚持健身运动有以下好处:

①能提高心脏的功能,加强心脏收缩力,使心脏输出血量增加,并获得充足的氧气,从而增加心脏的储备力;

②能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大肺活量,从而使机体获得更多的氧气;

③能增强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力,改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和人体素质;

④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健身运动是延缓心理衰老的有效途径。 五、勤奋用脑

人的心理活动是以大脑的生理状态为物质基础的。大脑老化是一个不间断的逐渐发展过程,坚持读、写、绘画和各种思维活动,是保持大脑活力的有效措施。经常思考问题,可使大脑皮层中主管思考领域的神经细胞之间形成新的联系,使思维活动更加敏锐灵活。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几点: 关爱老年人

一、感知觉尚好。稍有衰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 二、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 三、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四、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的梦常新奇有趣。

五、情感反映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oh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