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100篇

更新时间:2023-12-30 18: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典诵读 小古文一百篇 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dí。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

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 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 译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

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

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

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译文:

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译文:子[zǐ](夜十一点至一点)。丑[chǒu] (凌晨一点至三点)。寅[yín](夜三点至五点)。卯[mǎo](早晨五点至七点)。辰[ch?n](上午七点至九点)巳[sì](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午[wǔ](白天十一点到一点)未[wai](下午一点至三点)申[shēn](下午三点至五点)。酉[yǒu](下午五点至七点)戌[xū](下午七点至九点)亥[hài](晚九点至十一点)一白天加一夜晚,共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就是指这十二个时辰的。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长。半夜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白天是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注释】①伏:趴,脸向下,体前屈。②坠:落,掉下鱼缸里有一条金鱼,一只猫爬在缸边,准备把它(金鱼)吃掉,(猫)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急忙跳了出来,(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经 湿透了。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译文:

有黄猫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译文】

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译文:

嘴巴和鼻子争上下。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

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啊?”注释:

(1)居:呆在;(2)唯:只有;(3)乃:还;(4)尔:你;(5)观:仔细看;(6)当:担当;(7)居: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8)虽:虽然。(9)谓:对某人说。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译文:

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注释

1.心不在此。此:这里。2.决:一定3.心到最急。急:迫切、重要。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1.朗读句子,给每个分句各作一次停顿,划上“/”。 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疑渐渐释.解释方.始是学正读书无疑者.,,的人

3.朱熹在本文中说明,读书想有长进须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疑者须教有疑”,第二阶段是“有疑者,却要无疑”。(均用原文回答) 4.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 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1.补出文中A、B两处省略的内容。 A:李白B:老妇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未成.完成弃去.离开逢.老媪遇见方.磨铁杵正问之.代指老妇人欲.作针想要白笑其拙 .笨拙太白感.其意感动还.卒业回去

3.“铁杵磨针”的故事后成为一句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匡衡凿壁偷光.车胤萤囊映雪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 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以顽强意志战胜学习和生活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第五组智慧少年 18、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译文:

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象太重了)没办法(用秤)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聪,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1.补出文中省略的内容。 2.划分正确的停顿。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3处) 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2处) 3.解释下列文句中词的词义。 操之幼..子之(的)幼(年纪小) 水痕所至.至(到达) 复.称他物复(再)

4.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5.你认为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曹冲是一个聪明能干、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孩子。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只有积极动脑筋思考。我们才能想出好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 诸小儿:小伙伴们。多子折枝: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竞走:争着奔过去。信然:真是这样。 全文翻译:

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个真的是这样。 1.划分正确的停顿。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2处)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4处) 2.解释下列词的词义。 尝(曾经)游(游玩)唯(只)必(必定)人问之.之(..代指他不摘李子的理由..........).取之..之(..代指李...子.). 3.从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应该学会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4.王戎是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路边的李子很多,却没人去摘,所以王戎判断李子是苦的. 20、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

(1)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2)【光生七岁】司马光长到七岁。光,即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3)【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4)【《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 (5)【大指】大意,主要意思。指,通“旨”。 (6)【自是】自此,从此。 (7)【释】放下。 (8)【瓮】(weng)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9)【弃去】逃走。 (10)【迸】涌出。 (11)【退】回家。 (12)【了】了解。 (13)【于】在。 (14)【闻】听、听到。“闻”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①听,听到如本文中的“闻讲《左氏春秋》”。②听说,知道③报告上级④用鼻子嗅。⑥声望,威望。如《伤仲永》中的“不能称前时之闻。

(15)【破】打开,打破。 译文

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于《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那次以后京城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在图中,广为流传。备考训练

1.试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三处。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凛然如成人()(2)即了其大指() (3)群儿戏于庭()(4)足跌没水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读完《破瓮救友》,谈谈你从幼年司马光身上所获得的启示。 参考答案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1)好像;如同(2)懂得,明白(3)玩(4)沉没,淹没3.(1)从此,他书本不离手,如饥似渴的读书,以至于忘记饥渴冷热。(2)司马光拿起石头击破水缸,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4.①面对问题,我们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方法。②困难面前既要机智,又要采取果断的行动。破瓮救友故事道理告诉了我们做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同时也要向司马光学习。 2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译文: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第六组寓言故事 22、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简译]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2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古文译文

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古文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2、长(zhǎng)--生长,成长。3、揠(yà)--拔。4、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5、其家人--他家里的人。6、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7、予--我,第一人称代词.8、趋--快走。9、往--去,到..去。10、槁(gǎo)--草木干枯。11、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2、耘苗:给苗锄草13、非徒--非但。徒,只是。14、益:好处。15、子:儿子 24、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文言文翻译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字词翻译

(狐假虎威)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虎求百兽而食之)求:寻求,寻找。(子无敢食我也)子:你。无:不。(天帝使我长百兽)长(zhang):同“掌”,掌管。(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遂:前进,前往。(故遂与之行)遂:于是。(兽见之皆走)走:逃跑。(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备注

后来人多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带贬义。 25、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

闻:听说。反:通假字,同“返”,返回。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申:伸展,舒展。后作“伸”。 大行(háng):(1)大,通“太”,大行:太行山。(2)大:宽大。行: 道路。大行:宽阔的道路。

方:正在。北:面向北方。持其驾:驾着他的车。之:动词,到,,去。 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将:又。奚:为何。用:费用,钱财。御:驾驭车马。 者:,的人。

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 此数者:这几个条件。 恃:依靠,依仗。

广:使动用法,使,广大,扩展。 犹:犹如,好像。

王:统治天下数:多次,频繁 译文

“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

马虽然很精良,可离楚国越来越远。’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离楚国越来越远。’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近义词

背道而驰,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升山采珠。 反义词

如出一辙,亦步亦趋。 第七组神话传说 26、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翻译: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 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 27、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 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8、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

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④昔者:从前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 水。潦,积水。⑨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⑩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阅读理解 (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尾声:

借助神话解释了人类的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困惑,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赋予浪漫主义色彩。 小结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9、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译文:刑天和黄帝争夺神的位置,黄帝砍断了他的头,把他的头埋葬在常羊山。 于是他用乳头当做眼睛,用肚脐当做嘴巴,拿着盾和斧头挥舞着。 注释: 葬:埋。

操:手持,拿着。 干戚:干,盾;戚,斧 30、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舜(shùn),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 窳yǔ:1、粗劣,坏。

仓廪:储藏米谷之所;仓:谷藏曰仓。廪:米藏曰廪。

耕历山:在历山耕作。

渔雷泽:在雷泽捕鱼。陶河滨:在黄河边制作陶器。

译文: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尧于是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 库,还赐给他牛和羊。 第八组那些勤奋的人儿 31、欧阳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翻译】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画荻教子(huàdíjiàozǐ)是一个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是指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

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该成语于欧阳修有关。 注释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2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3孤:幼年丧父。4资:财务,钱财。5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6荻(dí):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7以:用??办法8书:写。9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10士人家:读书人家11或:有时。12因:借:??机会。13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14务:致力,从事。15文字:文章16资:财务,钱财。 32、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注释】

贾岛:唐朝诗人岛初赴举京师:贾岛当初到京城去考进士 赴举:参加科举考试 京师:京城(长安)

得句:想出诗句,一般指一句或两句又欲”推“字:又想用”推“字。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 吟哦:吟咏

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韩愈吏部权京兆:礼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左右拥至尹前:随从人员(拿下贾岛)带到韩愈跟前讶:对,感到惊讶 具对:全部详细回答 云云:如此

炼:锤炼,申引为反复思考 俄:不久

立马良久:让马站住很久 留连:舍不得离开 权:代理,,职务

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

第三节:指韩退之仪仗队的第三节 尚:还,仍然 已:停止

俄:不久,指时间短

神游象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神:精神游,离开象,眼前事物象外:现实生活,眼前事物之外 车骑:车马

辔:驭马的缰绳,这里指马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百姓 引手:伸手 遂:于是就 至:到某地 【翻译】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33、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34、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选自《元史?王冕传》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注释

(1)牧:放牧。 (2)陇:田埂。

(3)窃:偷偷地,暗中。 (4)辄:总是(常常)、就。 (5)或:有人;有的人

(6)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7)挞:鞭打。 (8)曷:通“何”,为什么。

(9)去:古义—离开,离去。今义:到。。。。。。去。 (10)潜:暗暗地、悄悄地。 (11)执策:拿着书卷。 (12)旦:早晨,天亮。

(13)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14)恬:心神安适。 (15)异:(意动)

(16)一词多义(之) ①父怒,垯之:他。

②执策应长明灯读之:无实义。 (17)“被”通“披”:穿戴 (18)亦:也 35、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余:我。嗜(shì)学:爱好读书。 (3)假借:借。

(4)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5)走:跑,这里意为“赶快”。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第九组听孔夫子讲课 36、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而:就(承接)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出自《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说:通\悦\高兴,愉快。 愠:恼恨,怨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②出自《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罔:迷惑,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③出自《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37、道与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这句话中 “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的人。齐:看齐。焉:于加之。

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思:思考,心里想。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 翻译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38、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儿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坦荡荡:坦,平坦;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忧愁的样子.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喻:明白,通晓,此处指使??明白。利:利益。于:对于。

义:道义。孔子说:“君子看重的在于义气,而小人看重的却在于利益。” 孔子说:“君子安详、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心情不得安宁。”讷读作na。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不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却不知所以然,岂不误了大事;而做事优柔寡断,机会必将贻误殆尽。“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篇。意为孔子说:“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39、意志和品质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注释】

(1)为山:堆积土山。(2)篑:音kuì,土筐。(3)平地:填平洼地。(4)覆:倾倒。 【译文】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注释】

1.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 平民百姓。男子汉3.夺:改变,换。4.志:(某人的)志气。 【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注释】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

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 磨,不至于改变初心。(1)雕:同“凋”,凋零。(2)然后:就。然,这样.后,之后. 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0、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2)无违:不要违背。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释义】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向孔子问什么是孝顺。孔子说:“对于父母来说,要时时刻刻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

【释义】子游(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就对他说:“现在我们所说的孝,最主要的就是能够赡养父母。我们知道狗或马都知道这个养,人若是不孝顺父母的话,那不就和它们(一般动物)没有区别了吗?” 子夏;孔子的学生。色:和颜悦色。难(nan二声):不容易。弟子:年轻人。服:做,操持。劳,劳作之事。先生:长者。馔(zhuan四声):食用。曾(zeng一声)是以为孝乎:曾,副词,相承,就,一说难道。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长期在长者面前保持和颜悦色是很困难的。长者有事,年轻人替他们劳动;有美酒好食时,让长者享用,就这些能以为是孝吗?” 第十组小故事里的大智慧 41、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

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 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 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 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 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注释

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子高:叶公的字。 钩:衣服上的带钩。 写:画。

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 “文”通“纹”。 以:在 闻:听说。

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户。 施(yì):延伸,同“拖”。 堂:厅堂

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 走:逃跑。

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是:由此看来。 好:喜欢。 夫:这,那。

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42、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 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 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 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 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2.欲:将要, 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衡量。用 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动词)8.之:代词, 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10.坐:通“座”,座位。11.至: 等到。12.之:到??去,前往。(动词)13.操:拿、携带。(动词)14.已:已经。(时 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革履。(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

在本文中同“操”。(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22.及:等到。23.反:通“返”,返回。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

散。25.遂:于是。26.曰:说。27.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28.无:虚无,没有, 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30.以:用。 31.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

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43、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

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 谓善鬻珠也。 字词解释

1.楚:楚国。2.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3.珠:珍珠。 4.于:向,对。5.郑:郑国。6.者:.....的人。 7.为:做,制造。8.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9.之:的。10.柜:盒子。11.薰:香草;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染。 12.以:用。13.桂:桂木.14.椒:花椒,香料。15.缀:点缀,装饰。

16.珠玉:珠子和宝玉。17.饰:装饰。18.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19.辑:同“缉”连缀。20.羽翠:翠鸟的羽毛。21.椟:盒子。 22.而:却。23.还:退还。

24.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 翠)。

25.可:可以,能够。26.谓:说,认为。27.善:擅长,善于。 28.未:不。29.鬻(yù):卖。 [1] 翻译

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 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 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44、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

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 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 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 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自相矛盾启示

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45、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翻译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

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 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3] 注释

(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

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 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3)使:让。

(4)必:一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

(6)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10)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廪食:官府给的粮米供奉。廪:粮食; 食:供养。(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 (11)以:用,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14)逃:逃跑。

(15)立:继承了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第十一组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 46、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全文翻译

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啊!山峰耸入云端,溪流清澈见底。 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薄雾将要消散,猿猴、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于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 1983年版。原文题为《答谢中书书》。本文为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谢中书: 指谢征,作者的友人。中书:官职名。这段文字是原信的一部分。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 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华阳陶隐居集》。

2.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四季。4.歇:消散。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 鱼。

7.欲界:佛家语。即指人世间。8.晓:清晨9.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10.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封康乐公,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 乐。

11.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2.俱:全,都。 13.跃:跳跃。 14.竞:强劲 15复:再。

47、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 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 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正值花草鲜艳美丽的时候,孩子们在村外放风筝,妇女们在开满 绚丽春花的庭院中荡秋千。有些小姐妹三五结伴成群到郊外踏青,在 水边寻找好看的花草。随处可欣赏桃红柳绿的美景,并且享受风和日 丽的天气。一年之中,要数春天是最好的时节了。 48、苏堤杂花

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sù,隔夜的)雾未散,杂花生树, 飞英蘸(zhàn,落花沾染水面)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览 胜者咸(xián,全,都)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杭州西湖苏堤,春天里,晨光刚露,夜的雾尚未散去,,树上繁花 盛开,飞落的花瓣溅落在碧波之上,花枝错杂相互掩遮,就像铺满锦 绣。前来欣赏美景的人都说,(这个地方的风景)一年四季都很美, 然而,春天的早晨最好。

49、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 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 玉系腰?者是也。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 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 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 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 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中说的“海涌银为 注释

1.浙江:就是钱塘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4.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5.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6.沃日(w?rì):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冲荡。

7.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 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 景象。

50、湖心亭看雪

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 定矣,余/挐(ráo,通?桡?,撑(船))一小船,拥/毳(cuì,鸟兽 的细毛)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hàngdàng,白气 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 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 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陶庵梦记》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

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 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 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是白茫茫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 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 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 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 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 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 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下册

第十二组动人的名字 51、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

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 ēi修筑河岸)九泽,度(du?)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 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经典史记》

尧、舜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家被淹,房 屋被毁。尧任用鲧来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把 洪水制伏。后来舜用禹来治水,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老百姓开通 许多州,疏通许多河道,修建许多湖,勘测许多大山,疏通河道,一 切顺其自然,13年里,没有发生过任何水灾。大禹的成功和鲧的失 败,就在于治法不同。

52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zài)。 火爁(là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骘 (zhì)鸟攫(ju?)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 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jì)州,积芦灰以止淫(yín)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h?),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览冥》 注解

1、四极废:天的四边毁坏了。上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支撑着天的柱 子。废是指柱子折断,天塌下来了。四极:指天的四极。

2、九州裂:指大地陷裂。古时分天下为九州,具体说法不一,一说为冀州、 兖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天不兼覆:天有所损毁,不能尽覆万物。兼:全部 4、地不周载:地有所陷坏,不能遍载万物。周:遍,全 5、爁(làn)焱:大火延烧的情景。 6、颛(zhuān)民:善良的人民。 7、鸷(zhì)鸟:凶猛的禽鸟。 8、攫:抓;夺。

9、于是:在这时(古今异义) 10、鳌:生活在海中的巨龟。

11、黑龙:水怪,发洪水危害人民;有人说即指水神共工。 12、济:救济

13、冀州:古九州之一,指黄河流域古代中原地带。 14、淫水:泛滥的洪水。 15、涸:干枯。

16、狡虫:指恶禽猛兽。虫,泛指动物。 17、故:原来(引申为:于是,所以) 翻译

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毁坏了,大地因此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也不能遍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能熄灭,洪水汹涌而不 能停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抓取老人孩童。在这时,女 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大鳌的脚来做撑起四边天空的栋梁,杀死 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得到了修补,天的四边支撑的柱子 摆正了,洪水得到了控制,冀州得到了平定。恶禽猛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活下

来了。

53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 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 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 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 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54、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

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逐废织纫。天帝怒, 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 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荆楚岁时记》 注释

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②劳役:辛苦操作。③织衽:织 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④涉秋:入秋。⑤髡:古 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⑥河鼓:星名,即牵牛。⑦汉:天汉, 即银河。⑧梁:桥。

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灵,天帝是上古传说中的帝俊或五天 帝之一)。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 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

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 他们一年相会一次。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 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喜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 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

55后羿射日

逮(à)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yà)貐(yǔ)、凿齿、九婴、大风、封希(xī)、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ch?u)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 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 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淮南子》 注释

(1)逮:等到。2)杀:晒死。(3)猰貐(yàyǔ):神话中的的怪兽,牛身而赤, 人面马足,或说是蛇身人面或龙首。(4)凿齿:神话中的怪兽,齿长三尺,如凿形,露在 下巴外面,能持戈盾等武器。(5)九婴:神话中的九个头的怪物,能喷水吐火。(6)大 风:神话中的风神,即风伯。一说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即大凤。(7)封豨(xī):大野猪。 (8)修蛇:长大的蟒蛇。(9)使:派。(10)诛:杀。(11)畴华之野:南方的泽地荒 野。(12)凶水:北方的地名。(13)缴:系着丝绳的箭,这里意谓用箭射。(14)青丘之 泽:叫青邱的大湖。(15)断:斩断。(16)洞庭:即洞庭湖。(17)禽:通”擒“。擒获。 (18)桑林:地名。(19)置:推举。 译文

等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枯死, 老百姓连吃的东西也没有。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

于是尧派后羿去为民除害,在南方的泽地荒野杀死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

东方的大湖青邱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 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后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欢喜,并推举尧为天子。 赏析

这则神话塑造了一位英雄——后羿的形象。作者的想象力极为丰

富,他想象天上有十个太阳。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上时的景象:草木 庄稼枯死,百姓无食可吃,猛兽祸害人间??百姓们遭受着天灾人祸, 凄惨之状难以尽述。就在这时,救星后羿出现了!作者把他想象得神勇 非凡:他下杀猛兽,上射太阳,救万民于水火。后羿射日的壮举,千百 年来为人们所称道。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要战胜自然、改造自 然的美好愿望。

第十三组可笑之人和可笑之事 56、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 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 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 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 果然。?——《明清笑话集》

火烧裳尾

裳尾:旧时人所穿衣衫的下摆。古代称下衣为裳 为:被 欲:想要 恐:担心 伤:损失 遂:于是 道:说 然则:那么 译文

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衣服的边角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 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 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衣服边 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

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

57、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suì)挺 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 其对立在此。\——《明清笑话集》 注释 俱:都 遣:派 市:买

值:适逢,恰好碰上,遇到 遂:于是 良久:很久 姑:暂且 之:到

谓...曰:对???说 将:将要 入:进 译文

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谦让于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

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恰巧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 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 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等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寓意

人与人之间,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相互谅解,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倘若使气斗狠,对谁也没有好处。

\子入城市肉\不能及时回家的原因是: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

良久。

《父子性刚》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

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 有宽大的胸怀。

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懂得谦让、气量狭 小、凡事斤斤计较的人。

58、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 ?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 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 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 也。——《缘箩山人集》 注释

(1)北人:北方人(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4)啖(dàn):吃(5)并壳:连同壳 (6)或:有的人(7)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8)去:去掉 (9)欲:想(10)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1)此坐:这是因为(12)强:硬要(13)而:却 (14)席:酒席(15)坐:因为,由于(16)以:用来 (17)其:这 句子翻译

1.北土亦有此物否:北方也有这种东西(菱角)吗?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变成知道的。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

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 长,补己之短。 正如孔子所说的:“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有的时 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聪明! 译文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 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

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

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 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59、活见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

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 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

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 觉大笑。——《古今谭概》 译文

有一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看见一人站在路旁房 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了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

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 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

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大家自己遇见鬼了。 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

中。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 相关解释

赴饮:去参加宴会 值大雨:遇到大雨 盖:古时把伞叫盖 撩【liáo】撩拨

偶不相值:正巧没有碰着。 愈益恐:更加害怕 炊糕者:做糕点的人。 亟:急迫的

俄顷:不一会儿。 踉跄:走路不稳 愕然:吃惊的样子 活见鬼道理

干什么事都不能疑神疑鬼,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60、虎与刺猬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luán, 切成块的肉),欲衔之。忽被猥(wěi)卷着鼻,惊走,不知休也, 直至山中,困乏而眠。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醒,甚欢喜,走至 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 避道!?——《启颜录》 ①大虫:老虎 ②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③橡斗:带壳的橡实 ④旦:早上

⑤遭:遇见,碰见

⑥贤尊:对他人父亲的敬称 故事内容

有一只老虎,想到野地里寻找食物,看见一只仰卧的刺猬,认为是肉丸子,准备咬它。 猛的被刺猬卷住了鼻子,惊吓得狂奔,不敢休息,一直跑到山里。老虎又困又累,不知不觉 昏昏睡着了,刺猬便放了老虎的鼻子跑了。老虎忽然醒来(发现刺猬没了)非常高兴,来到 橡树下,低头看见橡树的树果,就侧过身体在一旁对它说:“今天早上遇见了令尊大人,希 望公子暂且给我让让路!”

故事寓意

①遇事应该冷静应对,不能乱了阵脚。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分析,不要被表象蒙蔽。更 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待事物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可见我们遇事要分析研究,弄清究竟,三思而后行。

第十四组英雄的本色 61、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zh?ng)石没(m?) 镞(zú)。视之,石也。因复更(gang)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 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 射杀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1、镞:金属制作的箭头。

2、右北平:古地名,今河北境内。

李广出门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所以一 箭射去,石头吞没了箭头。于是,李广在原地多次重复射箭,但是箭 没有能够再次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 射杀了它。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李 广最终也射杀了它。 [苏教版第六册课文] 8李广射虎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

诗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

声音。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

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

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62、卧薪尝胆

吴既赦(sha)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rǔ)忘会(kuài)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ng)采;折节下贤 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史记?越王勾 践世家》

苦:劳累 置:放置 食:饭;食物 吊:悼念

赦:赦免坐;座位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 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 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 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 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 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 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 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63、祁黄羊举荐

晋平公问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 对曰:?解(xia)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 善焉。居有间(jiān),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 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 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 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答道:“解狐可以胜任.”平公说:“解狐 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 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 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 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 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 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 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 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 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 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64、公仪休拒收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shì)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 受。其弟子曰:?夫(f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fú) 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 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 鱼,我又不能自给(jǐ)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 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shì)也;明于人之为己者, 不如己之自为也。——《淮南子?道应训》

1.公仪休:复姓公义,名休。2.而:表承接,并且3.相:名词用如动词,做宰相。 4.子:对人的尊称5.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6.夫:句首助词,不译。(夫子嗜鱼而 不受者)7.即:如果8.下人:下,谦下,屈己尊人;下人,即迁就别人。 9.色:神色10.枉:歪曲。11.明:明白。12.曰:说。13.嗜:喜欢 14.夫:助词,用在句中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15..自给:自己供应。16.免:被革去官职。17.吾:我。18.虽:即使。19.恃:依靠。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很爱吃鱼,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送给 他,公仪休不接受。他的学生劝他说:“老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 的鱼,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 如果接受了鱼,就必然有低就别人的脸色;有了低就别人的脸色,就 可能歪曲违背法律;法律被歪曲违背了,宰相就会被罢免。虽然我喜 欢吃鱼,别人肯定不会长期供给我鱼吃,那时,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 己鱼吃;如果不接受送的鱼,宰相就不会被罢免;虽然不能吃别人送 的鱼,我能够自己长期供给自己鱼吃。”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 靠自己,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的道理啊!

65、曾参(shēn)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rǔ)还,顾 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 左上》

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 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 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2;彘(zhì):猪.3;适:到??去4;特:只.5;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6;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7;而:则,就.8;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9;烹(pēng):杀. 10;女:通“汝”第二人称。你,你们。11:反:通“返”,返回。12:止:制止。 13.曾参:孔子的学生14.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15.婴儿:小孩子

16.有知:懂事17.曾子之妻之市:之,到18.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 19.妻止之曰:之,他,曾子20.今子欺之:之,代词,他,代曾子之子 21.顾反:回来。反:通“返”,返回。

曾参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他的母亲就说;“你 回去吧,等我回来以后,给你宰一头猪吃。”

妻子从市集上回来了,曾子想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马上 阻止说:“

我不过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可不能跟小孩开玩笑啊。孩子小,把父母当作老师向

他们学习,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做母 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以后就难以教导他了。”于是 就杀猪做菜了。

第十五组聆听诸子的声音

66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

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道德经》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 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 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 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 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 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67、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 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 遥游》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

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 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 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 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

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波及千里远,然后拍 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 注释

(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之: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其:表推测。(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 风南行。徙:迁移。(7)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8)《齐谐》:书名。出于齐国,

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9)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 记载。(10)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11)抟(tuán):回旋而 上。一作“搏”(b?),拍。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 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去以六月息者 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 往南冥。以:凭借。息:风。

68、仁者爱人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

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 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 69、国之器用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 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嘴上能讲,又能身体力行,这是国家的珍宝;嘴不能讲,但有

实际行动,这是国家的重器;嘴上讲得很好,而行动上做不到,还是 能为国家所用;嘴上说得漂亮,而行动上则为非作歹,这种人,是国 家的妖孽。治理国家的领导人应该尊重“国宝”,爱护“国器”,任用 “国用”,除去“国妖”。

70、得道者多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 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 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 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

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 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 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 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 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第十六组重温儿时的故事 71、狐与葡萄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

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 无所不至。乃口是心非,自慰曰:?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 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 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意拾喻言》

从前有一只狐狸,看见葡萄长满了藤架,万紫千红,一串串的十分

可爱,看了很久,口水都流了出来,但无奈没有像猿猴那样的上树的 技术,不能吃到它。望了很久就生出怨气来,有了怨气就生出恼怒, 恼怒起来就生出诽谤的心思,没有它责怪不到的地方。于是口是心非, 自己安慰自己说:“像这样的葡萄肯定不是贵重的东西,不是什么罕见 的东西。何况它的味道又酸又涩,我从来不吃这样的东西。你们这些 庸俗的人才以它为食呢。”

像世上这般卑鄙的人,看见别人文才德行都很出众,自己考虑到 不能达到这样高的地步,反而诋毁交加,自己假装清高。唉,这就是 所谓的违背人的本性,违背自己内心的说法 啊。

72、鸦狐

鸦本不善鸣。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适有饿狐见之, 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 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

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狐则 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意拾喻言》

乌鸦本来就不善于鸣叫.一天,嘴里叼着食物在树上稳稳地休息. 正好被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了,想要夺走乌鸦的食物,却没有办法.于 是心生一计,对着乌鸦说:听说乌鸦先生的歌声像霓裳羽衣曲一样美 妙,特地来听听您唱一支仙曲,来清洁我俗不可耐的耳朵,希望你不要 推辞.

乌鸦信以为真,十分开心,于是张口就唱.他的食物就此落下,给狐 狸捡取了,狐狸对乌鸦说:将来有爱慕先生唱歌的,你千万别信啊,肯 定是有其他原因的.

俗话说:甜言蜜语必须提防 那是诱饵啊.

73、豺烹羊

盘古初,鸟兽皆能言。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豺欲烹其羊, 自念无以措辞,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此水,使老夫不能饮,该 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豺复责 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羊曰:?大王误 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豺则变羞为怒,责 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亦汝之罪也。?遂烹之。

谚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此之谓也。——《意拾喻言》 【译文】

盘古开天辟地初期,鸟兽都能说话。有一天,豺狼与羊在同一条小河喝水,豺狼想煮了吃掉 那只羊,自己心想没有(合适的)说辞(即理由),就强行责备那只羊说:“你把水弄混浊了, 使老夫我不能喝了,该杀!”羊回答说:“大王在上流,我在下流,即使我弄混了水也不妨碍 (您喝水)。”豺狼又责备他说:“你去年某日,说话得罪了我,也该杀!”羊说:“大王弄错 了,去年某日,我还没出世,怎么会得罪大王呢?”豺狼变羞愧为愤怒,责备羊说:“你的父

母得罪了我,也是你的罪。”于是就将那只羊煮了吃掉了。谚语说:想要加罪于人,不必担 心找不到罪名。说的就是这种事情啊。 【注释】 1、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首出创世的人。《太平御览》卷二引三国吴徐整《三五历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 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唐杨炯《浑天赋》:“盘古何神兮立天地,巨 灵何圣兮造山川。”刘半农《<瓦釜集>代自叙》:“不过中国文学上,改文言为白话,已是 盘古以来一个大奇谈。” 2、无以:没有办法。

3、措辞:本指说话、行文时选用词句。这里指理由、借口。 4、之谓:说的就是??。

74、鹿照水

有鹿饮于溪边,自照水影,见其两角峥嵘,甚为自乐,惟恨 四足轻小,颇不相称,甚不满意。正叹恨间,忽闻猎者带犬自远 而来,鹿急为奔避,幸得四足轻捷,猎犬追至,鹿则逃入竹林, 奈被两角阻挠竹上,欲进不能,卒之为犬所捕。鹿悔曰:?我尚 恨其脚小,而夸其角长,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丧吾命者,角也!? ——《意拾喻言》

一只鹿在溪边饮水,望着水里自己的影子,见自己修长而美丽的

双角,得意洋洋,可当见到自己细小的腿,感觉很不相称,甚为不满。 正当他叹恨之时,忽然听见猎人带着猎狗自远处而来。他转身拼命地 逃跑,幸亏自己的四脚轻盈快捷。猎狗追上来,鹿就逃入竹林中,无 奈美丽的双角被竹子卡住了,再也无法奔跑了,结果被猎狗捉住了。 鹿非常后悔:“我还恨我的脚小,而夸我的角长呢!不知道救了命的 是脚,丧我命的却我所最信赖和宠爱的角。”

这故事是说,美丽的东西不一定有用,甚至还会坏事,不美的东

西却在关键时刻有实用。

75、杉苇刚柔

夹岸相映:一边杉树参天,一边芦苇点水,杉苇朝夕相见。 一日,其杉讥诮(qiào)其苇曰:?看你体如柔丝,性如流水, 每每随风而舞,风东则东,风西则西,毫无刚气,何如我正直不 屈,岂不快哉!?苇曰:?刚柔各有所长。吾虽懦弱,究可免祸; 汝虽刚强,犹恐安身不牢。?

一日,飓风骤起,其芦苇左右掀翻,终无大害;而杉树早 已连根拔起矣!——《意拾喻言》

夹着河岸相映成趣:一边是杉树高耸参天,一边是芦苇轻轻点水, 杉树和芦苇朝夕相见.一天,杉树嘲疯芦苇道:“看你身体像柔软的丝 线,性格温吞如流水,总是随风而舞,风向东你便向东歪,风向西你就 往西倒,一点刚硬之气也没有,哪像我正直不屈,多么痛快啊!”芦苇 说:“刚硬和柔软各有所长.我虽然柔弱,却终究可以避开祸患;你虽 然刚强,却恐怕安身不牢靠啊.”

有一天,狂风突起,芦苇左摇右晃,终究没有受到大的害;而杉树却早 就被连根拔起了!

第十七组爱上四季 76、春

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 百鸟和鸣,千花竞发。田峻(jùn)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 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矣。——《明文精选?闲赏》 〔注释〕

①首四时:(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地一个季节. ②苏万汇者:使万物恢复生机.

③气暖则襟韵舒:天气转暖使人们的胸怀和神情舒展.

④日迟则烟气媚:太阳照射时间长了,原野上烟气蒸腾,十分好看. ⑤和:用声音来应和. ⑥竟:争着.发:开放. 翻译:

(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地一个季节,使万物恢复生机的是春天啊.

(春天)天气转暖使人们的胸怀和神情舒展,太阳照射时间长了,原野 上烟气蒸腾,十分好看.百鸟用声音来相互应和着,千花也争着开放.

77、夏

溽(rù)暑蒸人,如洪炉铸剑,谁能跃冶(yě)?须得清泉万

派,茂树千章,古洞含风,阴崖积雪,空中楼阁,四面青山,镜 里亭台,两行画鶾,湘帘竹簟(diàn),藤枕石床:栩栩然,蝶欤 (yú)周欤,吾不得而知也。——《明文精选?闲赏》

闷热的夏天简直像炼铸宝剑的大火炉,谁都跑不掉。唉,让我闭 上眼睛,我妖到这样的地方去:汩汩清泉,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清 凉无比;空穴来风,阴涯积雪,暑气全无;我在四面青山环抱处,搭

一空中楼阁,我在粼粼如镜的湖面上,搭一亭子,盖上幔子,挂上竹 帘,置一石床,枕着一个藤枕入睡。哎呀呀,太惬意,太惬意!这莫 不是真的?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不得而知,不得而知了。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 ①

,隐几熟眠开北牖 ② 。 日午 ③

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④ 。

注释: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

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 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 用的石臼。

78、秋

金风瑟瑟,红叶萧萧,孤燕排云,寒虫泣露,良用凄切。可

爱者:云剑长空,水澄远浦,一片冷轮,皎皎碧落间,令人爽然。 南楼清啸,东篱畅饮,亦幽人行乐时也。

银蟾皎洁,玉露凄清,四顾人寰(huán),万里一碧。携一二 良朋,斗酒淋漓,彩毫纵横,仰问嫦娥:?悔偷灵药否??安得 青銮(luán)一只跨之,凭虚远游,直八万顷琉璃中也。——《明 文精选?闲赏》

寒虫:多指蟋蟀。泣露:滴着露水。良用凄切:又作“良有凄切”,良,很;很是凄 切。浦pǔ :指池、塘、江河等水面。冷轮:冷月。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 碧霞满空,叫做“碧落”。后来泛指天上(天空)。银蟾:月亮。玉露:指秋露。南朝 齐谢朓《泛水曲》:“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 唐杜甫《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 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水浒传》第三十回:“炎威渐退,玉露生凉;金风去暑,已及深 秋。” 王大觉《题顾悼秋悼秋盦图》诗:“帘外银河淡,琴边玉露清。”彩毫:画笔;彩 笔。亦指绚丽的文笔。唐温庭筠《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青銮: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 北周庾信《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鸾。” 唐李白《凤凰曲》:“ 嬴女吹玉 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琉璃:佛教认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 身。在所有经典中,都将“形神如琉璃”视为是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东方琉璃世界系药师佛

的净土,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佛的简称。

秋风萧瑟,落叶萧萧,大雁南飞,蟋蟀滴露,这大约是秋的凄冷的一面。但 是,也来看看秋的这一面吧:天高云淡,水天一色。到了晚上,一轮冷月,皎皎 然挂于澄澈的夜空,绝美。南楼清谈吟诗,东篱畅饮欢聚,也算是有兴致的人游

玩的最佳时节。月光皎皎,白露晶莹,在秋的夜晚,仰望天空,万里一碧。邀三 两个好朋友,畅快淋漓地饮酒、吟诗、作画,笑着仰望那轮明月:“嫦娥啊,看 到我们如此洒脱快意你是否后悔吃了仙丹?”恍惚间,仿佛飞来一只青鸾,哈哈, 乘上去,扶摇直上九天,遨游在那澄澈明净的天空。

79、冬

冬虽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装点春色;又感六花飞絮,满

地琼瑶。兽炭生红,蚁酒凝绿;狐裘貂帽,银烛留宾;在尾兔毫, 彩笺(jiān)觅句:亦佳事也。至如骏马猎平原,孤舟钓浅濑(là i):豪华寂寞,各自有致。——《明文精选?闲赏》

冬天虽然酷寒逼人,但是也有梅花和青松,为肃杀冬季装点出

几分春色。还有飞花轻絮一般的雪花飘落,将大地铺设如白玉世界, 这时候,你可以围着火红的炭火,喝着新酿的碧绿美酒;穿着暖和的 皮毛衣帽,留好友一直畅饮到深夜;用秋冬兔子长毫毛制成的好笔, 在彩色笺纸上构思诗词妙句,,都是很有趣的事情。如果能骑着骏马 到平原上去冬猎,或者驾孤舟在浅滩急流处垂钓那就更有情趣。或动 或静,或豪华,或寂寞,各有各的情致啊!

80、雪

天公翦(jiǎn)水,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

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均,匀也;洞窗掩映,明也。宜 长松修竹,老梅片石;怪石崚(líng)嶒(c?ng),深林窈窕;寒江 远浦,断岸小桥;古刹(chà)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簑垂钓, 骚人跨蹇寻诗;小酌清谈,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 把盏;老僧对坐,韵士闲评;披鹤氅(chǎng),纵步园林,御貂 裘,登临山水。如此景况,何必峨嵋千尺?——《明文精选?闲 赏》

天公动动剪子,宇宙瞬间处处飞花,静心感受,它有四种美:悄 然落地,寂寂无声,静;轻轻沾衣,纤毫不染,洁;高下平均,不多 不少,匀;茫茫一片,互相掩映,明。以雪为背景,再看那苍劲的松 树,修长的翠竹,嶙峋的怪石,独放的寒梅,真是好景致!远看,苍 茫的江面,寒气袅袅;近看,古老的堤岸,宁静的小桥。还有,山腰 的古寺,幽深的小径。这一切,在这雪中,何其美哉!老人披着蓑衣, 寒江独钓,文人约三两好友骑着毛驴寻梅作诗。或者喝两杯小酒,话 话家常,或者来了兴致,仰天长啸,吟诗作对。江上有一条小船,船 头茶灶飘烟座上轻盈女子,把酒助兴,老僧对坐,韵士闲评,如此雅 致心情,披上鹤氅,穿上貂裘,园林里去赏雪,山水间去流连。这种 风情,这种美丽,何必一定要到峨眉山!

第十八组学习这件事儿 81、奕秋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

然也。——《孟子?告子》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 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 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 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秋:弈:下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通:全。之:的。善:善于,擅长。

使:让。诲:教导。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大雁) 援:引,拉。将至:将要到来。思:想。

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曰:说。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矣:了。弗: 不如。

82、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g?u)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

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 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yǎ)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

末倒眥(zì),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 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间,浸大也;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 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fǔ) 膺(yīng)曰:?汝得之矣。?——《列子?汤问》 译文:

甘蝇,是古代善于射箭的人,(只要他)一拉弓肯定野兽趴倒鸟掉 下。(他的)弟子名叫飞卫,拜师甘蝇学习射箭,后来超过了他的师傅。 名叫纪昌的人,又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的功 夫,然后才可以谈得上(学习)射箭的事。”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他的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用眼睛紧盯着织布机 的踏板。两年以后,就算是锥子尖抵到眼皮了,(他)也不会眨一眨(眼)。 (他)把这事告知飞卫。飞卫说:“还不行,必须学完看以后才行,(炼 到)看小的东西就好象看大东西,看极其微小的东西好象很显著的东西, 然后再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的毛绑着虱子挂在窗户上,面向南面望着它,十天之内, 逐渐看得大了;三年之后,(他看那虱子)就像车轮一样大了。(再) 用眼睛看别的东西,都像山丘一样了。于是用燕国的牛角做的弓,北方 的蓬竹做竿的箭射那虱子,(箭)穿透了虱子的中心,但是悬吊它的牛

毛还不断。于是(纪昌)把这事告诉了飞卫。飞卫跳起来拍着胸脯说: “你学成了啊!” 【注释】

[1]彀(g?u)弓:把弓拉满。 [2]眥(zì):同“眦”眼眶。 [3]县:通“悬”。 [4]牖(yǒu):窗子。 [5]簳(gǎn):箭杆。 83、蜀鄙(bǐ)二僧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吾 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 (bō)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 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而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清?彭端淑《白鹤堂诗文 集》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 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 几年想要买舟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 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 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 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 个和尚么? 84、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 曰:?暮,何不炳(bǐng)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shào)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孰与昧(mai)行乎??

平公曰:?善哉!?——西汉刘向编《说苑?建本》)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 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

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 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 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85、教学相长(zhǎng)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

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 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 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 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第十九组智慧小故事 86、歧(qí)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小家童)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xī)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 符》 译文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率领他的朋友,又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 子说:“唉!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因为)岔路 很多.”(杨子的邻居)不久就回来了,(杨子)又问:“找到羊了吗?” (邻居)回答:“丢掉了.”(杨子)问:“为什么羊丢了?”(邻居)回 答:“因为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的脸上现出忧伤的样子,一整天都没有笑过。 解释

杨子:对杨朱的尊称。杨朱,战国时哲学家。歧路:岔路;小道。 亡:丢失。获:获得,得到。党:朋友,有交情的人。竖:小童, 小听差,这里指的是杨子的仆人。岐:岔开的。奚:怎么。因岔路太 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用法偏正式; 作谓语;比喻事理复杂多变。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有的人在学习、工 作或社会生活中迷失了正确方向。 87、破釜沉舟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 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shāo)利,陈馀(yú)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zang),烧庐舍,持三日 粮已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 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卿子冠军,叫宋义,在项梁死后,他曾是楚的上将军(全

军总司令);对救赵的态度犹疑,被项羽杀死。②当阳君,就是黥布(也 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最后被刘邦杀死。③蒲将 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④釜甑,炊具。釜(fǔ),锅。 甑(zan?),陶制的蒸饭用具。⑤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全是章

邯的部下。⑥甬道,通道。章邯为了把粮草顺利地运输到前线,筑成 一道两边有墙壁拦护的通道。 【参考译文】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 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 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 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 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 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 俘虏了王离。 88、惊弓之鸟

更(gēng)羸(l?i)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

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 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nia伤病)也。?王曰:?先生何

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chuāng)痛也; 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 飞,故疮陨(yǔn)也。?——《战国策?楚策四》 【注释】

(1)异日:往时,从前。(2)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3)京台:高台。(4)谓:对? 说。(5)引:拉。(6)虚发:只拉弓不放箭。(7)下鸟:使鸟落下。(8)然则:既然如 此。(9)乎:吗(10)有间:过了一会儿(11)孽:通“蘖”,病,孤独。(12)何以:就 是“以何”,凭什么、怎么就。(13)徐:慢慢地,缓慢。(14)故:原来。(15)未息:没 长好。(16)去:消除。(17)引:展翅伸长(18)故:所以。(19)括号中的“发而”两字 是根据文意补充的。(20)陨:从高处坠落。 【译文】

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 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 羸说:“能。”过了一会儿,有一只雁子从东方飞来。更羸不用箭,拉了一下弦,大雁就从 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解释说:“这是一

只有伤的鸟!”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么知道它有伤?”更羸回答说:“它 飞得慢,鸣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 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 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成语释义】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也作“伤弓之鸟”。同“惊 弦之鸟”。这里的“惊弓”是倒装的,其意思是“为弓所惊”;之:结构助词“的” 。它启示我们

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 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 89、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

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 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 而折其髀(bì)。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 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 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译文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 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

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 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 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

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 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注释

①塞上:长城一带

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 信活动。 ③亡:逃跑

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⑥居:经过 ⑦将:带领 ⑧富:多 ⑨髀:(bì)大腿

90、扁鹊见蔡桓(huán)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小病) 在腠(c?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 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 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 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大病)在肠 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 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 理,汤熨(wai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 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中医 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 已逃秦矣,桓侯遂死。——《韩非子?喻老》 注译:

1.扁鹊(biǎnqua):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 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 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 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

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 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

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

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 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u)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 诸侯王称寡人。

7.好(hào)——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 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还(xuán)——通“旋”,旋转,掉转。走——跑,逃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a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 热敷。

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用针刺治病。

14.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 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 说话。

18.索——寻找。 19.遂——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28.故——特意

29.居——过了小结: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 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 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 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

恐怕要更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医生喜欢给没病 (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 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却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 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 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侯后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 (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 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 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第二十组颜氏家训 91施则奢,俭则吝

孔子曰:?奢则不孙(xùn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nì ng)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 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 可矣。——《颜氏家训》节选之一

【注释】[1].孙:同“逊”恭顺。固:鄙陋 [2].周公:名姬旦。周文王之子。 【译文】 孔子说:“奢侈就显得不恭顺,俭朴就显得鄙陋。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 孔子又说:“假如有一个人有周公那样好的才能,但只要他既骄傲又吝啬, 那其它方向也是不足道的。”这么说来就应该节俭而不应该吝啬了。节俭, 是指减省节约以合乎礼数;吝啬,是指对穷困急难的人也不救济。现在肯 施舍的却也奢侈,能节俭的却又吝啬,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 俭而不吝啬,那就可以了。 【评语】

祟尚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俭朴之人却往往失之吝啬;乐善好 施,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好施之人去往往失之于奢侈,我们应努 力培养一种“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的完善品格。

92人在少年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xiá),熏渍(zì)陶染,言笑

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 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 慎交游焉。孔子曰:?无(wù)友不如己者。?——《颜氏家训》节 选之二 注释

①神情:思想情操。 ②与:结交.

③款狎(xia)不庄重的亲近。 ④熏渍(zi)陶染:熏陶感染。

⑤操履:操行。 ⑥艺能:技能。

⑦鲍鱼之肆:出售咸鱼的店铺。鲍鱼:咸鱼,其气味腥臭。肆:店铺。 ⑧是之谓:即“谓是”,宾语前置。说的就是这个。是:这个。 ⑨但:只。 君子慎交译文

人在少年时期,思想情操尚未定型,受到与他亲近的朋友熏陶感染,言谈举止,即使

并不是有意向对方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相似起来,何况操行技能等明显容易学 习的方面呢?因此,和品学兼优的人在一起,好像进入种满芝和兰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 自己就会变得芳香起来;和坏人在一起,就像进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发出腥 臭。墨子曾对被染上颜色的素丝发出感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德才兼备的人对于结交朋 友必定很谨慎啊!孔子说:“不结交和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 常有!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很可贵了。

93古之学者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

(yua)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 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 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氏家训》节选之三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 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 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 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1.学者:求学的人。学:求学。 2.以:用来。 3.但:只是。

4.说之:向他人炫耀夸说(shuō)自己的才学。 5.行道:实行主张。

6.利世:造福社会。利:有利于。世:世间,此指社会。 7.修身: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8.进:进仕,做官。

9.者??????也:表判断(夫学者犹种树也)。犹:好比,好像。 10.玩:赏玩。

11.华:同“花” 花朵。 12.登:同“得” 摘取。

13.其实:它的果实。其,它的,代树的。实:果实。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涵义

答:春花虽艳丽但终不成果,而秋实才是真正的成果。同样,讲论文章虽热闹但不是 终极目的,只有在修身利行上多下功夫,才能使自己具备美好的德行。

94人生小幼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 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 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

坎壈(lǎn),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 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节选之四

15.专利:专一而敏锐。16.已:同“以”,以后。17.思虑:思想。18.散逸:分散。 19.固:通“故”,所以。20.早:尽早。21.机:时机。22.诵:背诵。 23.《灵光殿赋》:东汉文学家王逸的儿子王延寿所作。灵光殿,西汉宗室鲁恭王所建。 24.至于:到。25.理:梳理,整理,此指温习。26.犹:仍然,还。27.废置:搁置。 28.荒芜:荒废。29.然:然而。30.坎壈(lǎn):困顿,坎坷。31.晚:在晚年。 32.不可:不能。33.自弃:自暴自弃。34.幼:在幼年时。35.如:像。 36.老:在老年时。37.秉烛:拿着火把照明。烛,火把。秉,持。 38.夜:在晚上。39.行:行走。40.贤:胜过。

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之后,思想分散,所以需要及 早教育,不要失去学习的机会。我七岁的时候,诵读《灵光殿赋》, 到了现在,十年梳理(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诵 读的经书,废弃放置了一个月,就到了荒废(的地步),然而人困难 坎坷,壮年时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还应当在晚年学,不可以自 暴自弃。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时学习的人,像在夜里 拿着火把走路,仍然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95名之与实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 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 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 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 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gān)浮华之虚构, 非所以得名也。——《颜氏家训》节选之五

名与实的关系,好比形与影的关系。德艺周厚,那名就一定好; 容貌美丽,那影就一定美。如今不修身而想在世上传好的名,就好比 容貌很丑而要求镜子里现出美的影了。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 名。忘名,就是体道合德,享受鬼神的福祜,而不是用来求名的;立 名,就是修身慎行,生怕荣誉会被湮没,而不是为了让名的;窃名, 就是外朴内奸,谋求浮华的虚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 第二十一组明清小说 96游大明湖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 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 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 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 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 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 上头的一个千沸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 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 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 子,实在奇绝。

老残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甚么游人??看了一会

儿,回转身来,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 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道:?真正不错!?进了 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绕着曲折的回廊, 到了荷他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 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 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 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 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 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 了鹊华桥畔了。 ——《老残游记》 97洪教头招惹林冲

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肩下。 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当,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酒食果品海 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 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 ?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快抬一张桌 子。?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 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 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 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 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 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 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 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 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就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 ?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 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 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 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 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 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 ?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 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 林冲使棒。——《水浒传》 98武侯弹琴退仲达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 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 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 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 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 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

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 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 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 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 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 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 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 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 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 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 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三国演 义》

99刘姥姥进大观园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 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像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 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 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 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 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 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 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 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 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 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都 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 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 替他姊妹换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 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 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抓得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 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 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 要抓得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 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 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 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 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 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 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 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 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 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

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 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 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 儿夹在碗上。——《红楼梦》 100猴王出世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 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 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 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 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 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未;捉虱子, 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 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一群猴子 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 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

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 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 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 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 一名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王遣入仙宫。——《西 游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o1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