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长亭送别能力训练同步导学 鲁人版必修5

更新时间:2023-04-22 23: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自读文本长亭送别能力训练同步导学鲁人版必

5

一、积累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筵.席(yán)玉骢.(cōnɡ)迍.迍(tún)

B.靥.儿(yè) 揾.做(wèn) 挣.揣(zhènɡ)

C.金钏.(chuàn) 余荫.(yìn) 蹙.愁眉(cù)

D.玉醅.(pēi) 白泠.泠(línɡ) 禾黍.(shǔ)

【解析】A.“迍”应读为chǎn。

【答案】 A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筵席煎熬栖惶亲眷B.蹙眉携手顷刻厮守

C.狼藉淋漓解剖讫今D.罗帏青鸾暮蔼胸臆

【解析】A项中的“栖惶”应改为“恓惶”。C项中的“讫今”应改为“迄今”。D 项中的“暮蔼”应改为“暮霭”。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别。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虽然眼底人千里,且________生前酒一杯。

②恨不倩疏林________住斜晖。

③遥望见十里长亭,________了玉肌此恨谁知!

④晓来谁________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干留瘦染B.尽挂减染

C.饮留消点D.尽挂消点

【解析】由炼字来体会曲词意境。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

B.白马将军杜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

....。

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

....,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

D.莺莺对感情是执著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

....。

【解析】B.破镜重圆,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后又团圆。这里对象用错。成语的

用心爱心专心 1

使用要注意切合语境,尤重对象。

【答案】 B

5.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是( )

①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②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③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④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①反问②夸张③借代④对偶B.①比拟②对比③借喻④对偶

C.①设问②对偶③借喻④夸张D.①比喻②对偶③借代④夸张

【解析】本文修辞因情随物而设,形象地表现人物心理。学习时应加以注意。

【答案】 C

6.下面一组句子中,属于化用或改自古人诗词名句的一组是( )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②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③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里成灰。

④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⑤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熟悉有关的诗词名句,注意语言积累。

【答案】 B

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①怨归去得疾.(病) ②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使,让)

B.①则索

..坐(这边)

..昏昏沉沉的睡(只要) ②小姐这壁

C.①我谂知

...状元及第(远胜过)

..这几日相思滋味(深切体会) ②煞强如

D.①也合着

...要吃(难道不想) ...俺夫妻每共桌而食(也合算着) ②眼面前茶饭怕不待

【解析】A项“疾”应解释为:迅速。B项“则索”应解释为:只好。D项“也合着”应解释为:也算是。

【答案】 C

8.下列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B.柳丝长玉骢难系

C.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D.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解析】D.阁,通“搁”,文中是噙着的意思。

【答案】 D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用心爱心专心 2

A.北雁南.飞B.伯劳东.去燕西.飞

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D.年少呵轻.远别

【解析】A项中的南:向南,名词用作状语。B项中的东,西:向东,向西,都是名词用作状语。D项中的轻:把……看得很轻,形容词用作意动词。C项中的微:小。无活用现象。

【答案】 C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却告了相思回避

..一个状元回来者

..B.挣揣

C.淡烟暮霭相遮蔽

..

..D.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解析】A项回避:古:告退。今:让开,躲开。B项挣揣:古:夺得。今:挣扎。D 项扶持:古:当心,留意。今:搀扶,护持,扶助。

【答案】 C

11.《长亭送别》节选自《________》,全名《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戏曲作家________。课文为第______本第________折,描写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王实甫四三莺莺送张生进京赶考莺莺在送别环境中的微妙心理

12.“碧云天,黄花地”,由________的《__________》一词中“______________”句脱化而来。黄花,指________。宋代女词人________《声声慢》中有写黄花的名句:____________。[耍孩儿]一曲中“比司马青衫更湿”一句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________》中的句子。“伯劳东去燕西飞”一句比喻________,语出乐府诗《____________》。

[二煞]一曲中“一春鱼雁无消息”一句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语出北宋词人秦观的《鹧鸪天》一词。“一春”这里泛指____________;“鱼雁”指________。

【答案】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菊花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琵琶行人的离散东飞伯劳歌长久没有音讯时间很长书信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_______。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3)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用心爱心专心 3

(5)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晓来谁染霜林醉(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3)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4)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5)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曲词,完成14~18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里成灰。

……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4.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描绘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解析】C.“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答案】 C

15.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里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时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用心爱心专心 4

【解析】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答案】 C

16.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解析】D.留恋美景显然不当。

【答案】 D

17.“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离别之愁”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解析】D.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

【答案】 D

18.试对《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关键是分析出化抽象为具体。

【答案】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

用心爱心专心 5

三、课外延伸

下边节选的是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崔莺莺夜听琴》里的三支曲子。第四折——听琴是写老夫人嫌张生贫贱,要赖掉婚约,张生痛苦万分。红娘为张生献计,让他在月下弹琴,以试探小姐情意。小姐晚上在花园烧香时,听到琴声,深受感动。读这三首曲词,回答19~21题。

崔莺莺夜听琴

□ 王实甫

【天净沙】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玎王冬?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①?

【调笑令】莫不是梵(fàn )王宫夜撞钟?莫不是疏竹潇潇曲槛(jiàn)中?莫不是牙尺②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③?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结丝桐④。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yónɡyónɡ)。

【注】①帘栊:帘子和窗栊。②牙尺:用象牙装饰的尺子。③漏声长滴响壶铜:计时的铜壶滴水的响声。漏声,铜壶滴水的声音。壶铜,铜壶,用铜制造的一种漏壶。漏壶是古代用滴水的方法计算时间的器具。壶中盛水,水由壶底小孔一滴一滴漏出;壶设刻度浮标,以此计时辰。④理结丝桐:即弹琴。丝桐,古琴以蚕丝桐木做成,因而以丝桐代称琴。理结,有抚弦、揉弦之意。

19.这三支曲子是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描绘琴声的?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为了表现张生所弹的琴声,作者用了许多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声音来加以描绘,从而把琴声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答案】用比喻描写琴声。在三段曲词中用了十二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比喻,把繁弦异响写得淋漓尽致。

20.琴声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结合二人当时的处境以及所描绘的琴声的内容来分析。

【答案】张生以琴诉情,莺莺听琴神会。通过琴声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了张生“离恨千端,闲愁万种”的情绪;表现了莺莺“怨天公,裴航不作游仙梦”的心境。

21.请分析曲词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爱心专心 6

【解析】要结合比喻排比本身的特点以及曲词的表达效果来分析。

【答案】语言特色在于巧用比喻和排比。比喻中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气势,使感情表达得充沛、完整。比喻不仅做到了以声喻声,而且还做到了以形拟声,变听觉为视觉,使抽象的感情变成可睹可触的事物,概念变成令人可感的实体,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深化了作品的意境,增强了琴声的艺术感染力量。

四、走近高考

22.将下面的曲词改写成现代诗歌。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改诗运用联想、想像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改变了原曲意象。原曲只有“车”“马”,改诗则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简练而形象,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原曲“杯盘狼藉”,改诗“酒杯横睡”,更具愁绪、更具人情;原曲有“落日”,改诗则“落日也随他而去”,夕阳竟随着张生的离去而沉落,可谓精彩之笔。优秀的改写必须凭借卓越的联想力、想像力,才能够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缘于原诗又高于原诗,创新意象、丰富意境。而在改写过程中,借助修辞手法可以较容易地把古诗变成符合现代审美情结、极具表现力的现代诗。

【答案】转眼间已是酒杯横睡/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载着我的留恋相背而行/落日也随他而去/怎知他今宵酒醒何处/我在梦里寻他/可怎能寻觅

2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问题。

在重庆库区,国家决定初步纳入规划保护的文物点为754处,到目前为止,510处地下文物,已开展工作的项目仅42处,不足10%;已经完成发掘面积4.85万平方米,不足发掘总面积128.76万平方米的4%。地面文物244处,由于规划滞后,文物搬迁选区选址工作举步维艰,至今搬迁工作无法实施。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移民迁建区的施工建设与开发,大量古墓葬、古遗址、古居民、石刻等遭到破坏,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事件屡有发生,也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这段文字的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抓住主要事件,语言简练形象。(2)分清楚文章的层次。第一层是说文物保护已开展工作的、已发掘的、搬迁选区选址等方面的工作的情况,第二层是说文物遭破坏、盗掘的情况。

【答案】(1)重庆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步履维艰

用心爱心专心7

(2)文物发掘进展缓慢,文物搬迁无法实施,破坏盗掘文物现象严重。

2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叨叨令

□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这一题考查诗歌形象中的意象。能力层级为E级。曲中出现了不少意象,其中“溪”与“流水”较为接近。错填“溪”说明考生对“温润柔美”不太了解,因为溪形态多种,这里没交代其具体形成。而“流水”,作者明确点出“清如玉”。第二空:答“青山”的考生,属审题不细,因为“青山”并不能给人以“飘逸渺远”之感;答“红尘”的考生,则不单审题有问题,对意象特征也不熟悉,因为红尘作者并未直接写,更无遑说到“飘逸渺远”之感了。(2)这一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中,作者借“流水”“白云”等景物表现对周遭优美环境的喜爱,以及希望像白云那样不受拘束的隐逸之情。

【答案】(1)流水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用心爱心专心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nv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