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域经济现状与发展对策

更新时间:2023-10-25 16: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滨海县域经济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 要: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兄弟先进县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加快滨海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明确发展方向,抓好项目建设,培育支柱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词:滨海县;县域经济;港口开发 一、滨海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滨海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市内兄弟市县相比,无论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财政收入,还是从人均指标来看,还存在一定差距。 1.经济比较分析

(1)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2011年盐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570元,大丰市为49242元,分别是滨海县25005元的1.54倍、1.97倍。县域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同其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也同县域的幅员和规模大小有关,并不能完全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现阶段却比较能够反映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2)从收入水平看,2011年盐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510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511元。滨海县分别为16879元、9197元,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最高的亭湖区相比,分别相差13.5%和27.4%;与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最高的东台市相比,分别

相差12.5%和237%。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指标,分别为全市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二,差距较大。

(3)从地方财政收入看,2011年盐城市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3278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盐都区为4812元,滨海县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730元,为全市倒数第一。与前二者相比相差1548元和3028元,差距1-3倍。 2.产业比重分析

按照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情况分析,滨海已经由“一二三”成功向“二三一”转变,同时开始向“三二一”迈进。第一产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第二产业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迅猛。三次产业总量与比重的构成及特点,主要体现如下: (1)第一产业的绝对额持续稳定增长,但比重不断降低。第一产业由2007年267000万元,增加到2011年448100万元,增长了67.8%,但相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来说,速度明显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逐渐减小,由2007年的24.7%,下降为2011年18.82%,下降了5.9个百分点,形成的增量少,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及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皆呈逐年下降之势。滨海县与全面小康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第一产业的比重超过了8%,还未达到全面小康要求。

(2)第二产业的发展支撑并主导着gdp的增长。2007年—2011年,第二产业增长了127%,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5%左右的高速增长

状态,占gdp的比重连续稳定,由2007年的42.8%到2011年的44.10%,五年占gdp的比重一直在44%左右,说明滨海县经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二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主导地位。 (3)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具备对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的冲击力。2007年-2011年,第三产业增长了157%,年增长速度稳定在30%以上,占gdp的比重也稳步上升,由2007年的32.5%上升到2011年的37.08%,年平均增幅一个点。三产对gdp增长贡献率维持在36%左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居于5-6之间。 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决于第一、二产业对服务业的需求,取决于第二产业能够为第三产业提供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这反映滨海县域产业结构层次较佳。目前,滨海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刚刚开始发挥出来,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是大有潜力的。总体分析,滨海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下降趋势已形成,随着惯性力的作用,下降趋势会加速;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连续五年在高位徘徊,拐点即将出现,下降苗头显现;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每年上升1个点,在未来5-7年间,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会超过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产业比重将会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 3.存在问题

在看到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滨海

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十二五”滨海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较低。2011年盐城县市中,gdp总量最大的东台市达到447.92亿元,滨海县仅有东台市的1/2多;工业增加值最大的东台市达到142.82亿元,滨海县(86.89亿元)仅相当于东台市的2/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大的东台市达35.92亿元,滨海县仅相当于东台市的2/3。经济总量小,经济的活跃度就低,经济扩张的能力就弱。

(2)经济增长粗放,科技含量较低。目前,滨海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基本上是建立在新建企业的基础之上。这导致互不相干的企业聚集在一起,表面上是一群,实际上是各自一族(尤其是县工业园南区),产业的关联性低,产生不了产业聚集效应。即使现有园区产业的关联性较高,因企业小,科技含量低,也产生不了产业规模效应。企业小,行业分散,导致企业一方面没有能力搞科研,没有力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不是依靠科技进步,不是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量、提高企业效益,而是依靠拼资源,赌市场。这种情况反映的是机械式的扩张,粗放型的增长。

(3)工业发展存在一些缺陷。在目前滨海县域工业的发展中,有不少现象值得深思。一是工业集聚区没有实现产业链式延伸、企业集群有机组合、资源循环利用。由于土地资源等的制约,一些工业

集聚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因一墙之隔就断绝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部分原本由于生产场地小满足不了自身扩张而进驻工业集聚区的企业,以后的发展依然成问题。二是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规模企业集中度低。2011年,全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2家,比2010年增加25家,其中大中型企业20家,比2010年增加11家。全县域规模工业企业集中度低。三是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群,大多数产品是基础性的、原材料性的成熟产品,缺乏科技含量,缺乏终端产品。四是产业集群规模小、数量少。 二、加快滨海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面对滨海县域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应确立“做稳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区、沿海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四大主体产业区”建设,着力构筑临港产业区框架,在临港区域形成产业集聚格局,推进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江苏沿海煤炭、石化、电力等能源业基地。

1.明确发展方向,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力

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上述“四大主体产业区”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首先要充分认识本地县域经济的客观环境,认真分析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科学定位本县域的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方向;其次,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相关引导政策,切实加以贯彻实施,并要保持政策的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n0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