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8 02: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情感和艺术审美的魅力来拨动读者的心弦。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产生了众多的一流诗人及不计其数的传世佳作。面对这些作品,我们会产生体验的要求,品评的欲望,赞美的冲动和回味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鉴赏的过程。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这种鉴赏的能力,他需要培养。对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那么,小学生该如何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呢?对此,笔者从以下方面加以阐述:

1 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诗歌是由诗人写出来的,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与心态,而这种情感与心态与社会人生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学生对诗人的经历、处境、性格、修养以及诗人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认识,那么对诗歌鉴赏来说,必将有很大的帮助。苏教版第七册有《江雪》一诗,表面上看,这首诗可以当作超然物外的静物画来读,甚至与陶渊明、王维的山水诗有相似之处。然而,诗境是心境的体现,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归隐、王维仕途坦顺相比,柳宗元则是因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失败,从政坛的高峰突然摔了下来,不得已而戴罪南荒,心境自然不同。作此诗时,诗人刚历母丧,身边无一亲朋,悲苦孤独之情不免达于万千。将《江雪》四句诗的第一个字裁取相连,“千、万、孤、独”的苦闷悄然而出,越看越沉重。学生知道了这些,才能真正走进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

2 善于比较,知韵辨味

比较,对诗歌鉴赏来说,是普遍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比较,或判断孰优孰劣或领略各自风采,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欣赏作品,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陆游的“古人学问无遗力”、朱熹的“半亩方田一鉴开”,就很值得比较、玩味。从体裁看,前两首属于“边塞诗”,描写边寨风光、边庭战争、从军生涯,表现了英勇豪迈的气概,充满了乐观进取的精神。学习时,可补充阅读王翰的《凉州曲》、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更准确的感知边塞诗的特点。后两首则是典型的“说理诗”,前者通过古人做学问的情况和自己读书的体会,阐明了要获得真知必须亲自实践的道理;后者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自己读书的体会。学习时,可补充苏轼的《题西林壁》、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通过比较阅读,感知说理诗的特点。

学习这四首诗,还可以从整体上进行比较、鉴赏。前两首是唐诗,写得悲壮苍凉、哀而不伤,表现出了“盛唐气象”,体现出了唐诗“重情”的特点。后两首是宋诗,妙用比喻,阐发议论,尽显宋诗的“理趣”。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更能体会时代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鉴赏诗歌。

3 品读鉴赏,驰骋想象

康德说:“鉴赏是关联着想象力的自由的合规律性的对于想象的判定能力。”中国古典诗歌,短小精粹,言简意赅,要把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复现出来,读者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韩愈有诗一首《早春》,诗写早春,写乍暖还寒时的景色,抓住了最典型、最微妙的事物特征:蒙蒙的细雨,嫩嫩的草芽,而不是春意正浓、如火如荼的景象。学生如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浮现出这种美妙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mf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