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课题方案

更新时间:2023-11-16 15: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晋城市城区养成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

《中小学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城区养成教育课题组

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础性、最关键性的环节。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内容,就是真正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有然”。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和情操,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并使一个人终身受益。为此,为了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帮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根据市教育局的课题方案,针对全区的实际情况,区养成办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

1

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中小学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的研究》课题作为全区在养成教育工作方面的总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不断推进全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我国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交往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国民素质与人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受到关注。国民品德和行为习惯,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优良的传统美德,这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的民族力量。我们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克服和改变我们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今天,国际交往给了我们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了我们新的挑战。中国对外开放越广泛,良好习惯的养成变得越发紧迫。

然而,就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学生普遍的实际状况来看,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身习惯、卫生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我们对养成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抓起,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

2

把人格培养变成了知识教育,而导致造成不良的教育后果。在学校教育中,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重智育,轻德育;把人格培养变成了单一的知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过分的溺爱,致使不少青少年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做事不认真,半途而废,缺乏奋斗目标和责任感。例如,就我区实际情况来说,随着城区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市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来务工人口的增加,导致市区内学生人数不断攀升。由于学生家长成分复杂,职业的不同和文化层次的高低,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学习习惯不端正,性格不开朗,体育锻炼不主动,人际交往缺礼貌,言行举止欠文明,不讲卫生,行为散漫等。另外,现在学生中多数为独生子女,这些学生的特点是:有的是受家长过分的保护,有的是受家长过分的溺爱,有的是受家长过分的放纵,有的是受家长过分的期望,但这些独生子女大多数得到的是过分享受,许多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娇生惯养成了对独生子女教育的主旋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被家长淡化甚至放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尤其对基础薄弱、习惯较差的学生还不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进行养成教育,因而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强行灌输、拔苗助长、过度训斥、情感冷漠、甚至排斥的现象。校内外育人环境有待改善,学生中现已养成的

3

良好行为习惯有待提升,学生中不规范的行为习惯急待疏导矫治,现实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从规范行为习惯养成做起,培养良好品德和整体文明行为习惯。因此,结合全区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育人目标,制订《中小学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看,在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关于少年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少年儿童道德发展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如瑞士学者皮亚杰的少年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理论,着重研究了少年儿童认识问题。又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在国内也开始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关注,众多的实验群体分别从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研究。养成教育的研究是对深化我国的养成教育进行了更为积极的、有效的探索,对于提高养成教育的科学水平,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但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操作或更深的层面上,如何进一步构建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何从深层次上去解决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许多实践问题,如何长期的有效的坚持下去,扭转养成教育

4

长期被动的局面,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城区开展“中小学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主要依据以下基本理论: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论述。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发展论述,关于人性形成、人格形成、习惯培养方面的论述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三个代表”思想中关于创造先进文化的论述,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对公民的知识、道德素养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中外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都对人格、人性和人的行为习惯养成作了大量研究,他们形成的理论成果和现代脑科学关于人脑潜能开发研究等方面的成果,都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依据。

3、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他们梳理总结的习惯培养的规律和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经验,也是我们的依据和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中最为基础、至关重要的基本要素,只有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对于广大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我们选定《中小学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长期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从青少年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来探讨和研究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原理、方法和途径,这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追求“高、大、全”的弊端,而且也符合青少年心身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长期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的改进。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将通过“实践、研究、提升,再实践、再研究、再提升”的不断循环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丰富和发展关于养成教育理论的研究。为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新活力,为学校德育、家庭教育提供新平台和新观念,

6

为全区养成教育的深入推进在重点、难点上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2、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开展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研究,为建设立体化的、特色化的、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提供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3、探索出一条科学可行的养成教育新路子。促使广大少年儿童养成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带动学校管理水平和家长满意度指数的提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2008——2010),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1月—2008年6月。主要工作:区教育局成立课题领导组、课题研究指导组(设在教育局养成办),出台课题研究指南,确定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为实验校。各实验校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全面启动工作。各学校尤其是市级实验校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探讨青少年行为习惯的时代性,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开展研究前的各种数据资料,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初步拿出养成教育阶段达成目标计划。区课题组对各学校进行第一次中期检查和评估指导。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主要工作: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计划,落实教育要点,开展系列活动:根据

7

实验目标体系,对学生逐步实施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确立特定对象进行跟踪研究,并根据反馈信息对训练内容与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以期最佳效果。有计划地进行家长学校活动,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学校养成教育情况,组织研讨、学习,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每学期召开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由点到面地推广成功经验,以深化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主要工作:全面总结推广。认真、系统的整理实验过程材料、典型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形成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形式:

1、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个案集、论文集。 3、实验报告、研究报告。 4、图片、声像资料。 六、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为确保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开展,各单位要建立课题研究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为开展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1)领导保障。校长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第一责任人。各校校长要用课题聚合大家的视点,构建起学校开展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共同体,促进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从任务取向提升为价值取向,形成人人搞研究、人人出成果、人人在提升的新局面。

8

(2)组织保障。各学校要成立养成教育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及子课题组。教导处、教研室要认真梳理区级、教办级、校级、班级课题,在各级课题研究的每一阶段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指导、有检查、有总结,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3)人员保障。各学校要把敬业爱岗、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科研水平、教学理念新的骨干教师充实到学校总课题组中,加强区子课题的研究力量。

(4)经费保障。各学校要做好相应的经费保障,满足各级课题研究正常开展必要的财力需求,充分保护广大教师开展科研的积极性,推动各级课题的顺利实施。

(5)制度保障。各学校要建立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推进制度,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将个人切身利益与开展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成效挂钩,为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md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