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国内自主招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赛评

更新时间:2024-04-06 18: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扩大国内自主招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是一个政策性辩题,要从需根解损四个方面入手。在我看来,需求分为考生和学校两个主体:

(1)学生:一部分同学严重偏科,无法通过高考考上理想的学校;另一部分同学高考失利,自主招生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扩大可以让更多这样的同学有机会。 (2)学校:许多非重点高校也想通过这一方式招到自己需要的学生。 根属性:现阶段自主招生对创新型人才的发掘不够。

我认为,两方首先要达成对需求、目的、标准及“扩大什么”的共识。 正方立论认为,

直接目的:发掘更多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 根本目的是要推动高考改革。

标准:是否有利于高考改革(个人认为范围过大)。

“扩大”体现在学校的增加、招生比例的上升(这里是应考人数的增加还是招收人数的增加没有说清楚)、专业的增加。

“扩大”的有利之处:满足了第一段所说的两个主体的需求。 反方立论 认可了目的,

标准:招收效果及是否有利于良性培养。 在“扩大”方面他们没有具体解释,

“扩大”的不利:标准大而化之,成本增加,对农村的孩子不公平、部分高校后续培养能力不强。

他们提出的方案是少数试点再逐步推广。 两方的立论我认为都有些模糊,问题:

正方:1.缺少对背景及需求的介绍,没告诉我们现阶段为什么要扩大,2.对于关键性的“精度”问题没有给解决方案,直到后面被对手质问才勉强作答。3.标准太宽泛。 反方:1.缺少对“扩大什么”的解释。2.缺少对不利之处的论证 总体来说,反方立论问题少于正方,因此本轮反方胜出。

在质询环节,反方提的问题目的是打“扩大”的范围,但正如评委所说,双方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作为一个基准,所以听起来仍然很宽泛。正方要求对“精度下降”详细量化,反方措手不及,准备不充分,因此质询正方更胜一筹。

在对辩环节,双方就精度问题僵持不下,但都没有给出具体形象的例子:如人数增加后,是否时间缩短,几个教授面试一个人,要像评委所说的那样进行前后比较。

在盘问环节,正方问到扩大非重点高校自主招生合不合理,我认为这一点比较难打,还没有想到应对方案。我认为反方应该规避这一战场,主要打“扩大人数”这一方面。反方的盘问有些混乱,沙子和金子的例子我觉得不切题,辩手的意思是最后学生都进了一所学校,上同样的课,并不能给自主招生过的同学以特殊培养。但没有表述清楚。本身自主招生招进来的学生就不会受到特殊培养,因此我认为在培育上讨论过多没有意义,反方应立足自己论中出现的替代方案,即不应急于扩大人数,要在各方面制度都完善、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觉得效果不错后再行动。要论证现阶段许多自招的负面新闻都是操之过急产生的。因此,盘问上仍是正方较好。

自由辩,反方认为许多政策执行力不够,需要具体事例支撑。这个点跳了之后,双方主打选育的问题。反方明显有些落后,其实他们可以像评委所说的那样质问现阶段扩大真的能多选到一些“好食材”吗,真正满足要求的是否还只有那么多呢?正方需要给出数据。

陈词环节,个人认为正方更好,他把战场清扫了一下,给观众清晰的思路。综合全部环节,

正方表现更好。

针对公平问题,我有一些我的看法。在我看来,自主招生有时的确有“二次高考”的作用。根据曾庆熹评委所说,经济基础较差的孩子就丧失了这个机会,的确有些不公平,单纯扩大人数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但可以通过贫困专项来补充。这里自主招生和贫困专项的人数就需要协调,因此这方面我认为要查资料。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需要查很多资料的辩题,只有认真准备才能基本应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mb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