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文言文:《报任安书》(高三复习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24 03: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报任安书》(教案)

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执笔:钱国雷

【复习目标】:

1、梳理复习本文重点文言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及重要文言语句的翻译。

2、掌握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方法,把握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规律,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预习要求

明确复习目标;熟读并背诵课文;把下列重要字词句在文中用红笔划出,并熟记,准备检测。

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一)文言虚词

1.以

(1)及以至是 词性:副词 解释:通“已”,已经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词性:介词 解释: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词性:连词 解释:相当于“而”,来 (4)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词性:连词 解释:因为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词性:连词 解释:相当于“而”,表承接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词性:连词 解释:因而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 词性:动词 解释: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 词性:动词 解释:做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词性:动词 解释: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 词性:介词 解释:向、对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词性:介词 解释: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 词性:介词 解释:被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 词性:连词 解释: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词性:副词 解释:暂且 、姑且 (3)且西伯,伯也 词性:连词 解释:况且 (4)且负下未易居 词性:连词 解释:而且 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词性:介词 解释:比 (2)幽于圜墙之中 词性:介词 解释: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词性:介词 解释: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词性:介词 解释:对于 (5)无益于俗 词性:介词 解释:对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词性:副词 解释: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词性:副词 解释:才 (3)然后是非乃定 词性:副词 解释: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词性:动词 解释:是 6.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词性:代词 解释: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 词性: 连词 解释:然而 (3)阙然久不报 词性:形容词 解释:的样子 (二)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及以至是 “以”通“已” 解释:已经 (2)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 解释:剃掉

(3)被垂楚受辱 “垂”通“棰” 解释:杖,此指杖打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解释:磨灭、埋没 (5)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 解释:触碰、撞击 (6)其次体受辱 “诎”通“屈” 解释:弯曲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解释:都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 解释:散失

(9)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 “债” 解释:债务,此指“惩罚” (10)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 解释:法网 (11)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表现、表明

2.古今异义词 (1)所谓强颜耳

古义:厚颜无耻 今义:勉强装出笑容

(2)下流多谤议

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义:下游;卑鄙龌龊 (3)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立身处世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配偶

(5)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诚恳,恳切 今义:勤劳而踏实

(6)南面称孤

古义:面向南 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 (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落入,沉没 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

(8)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自己的内心 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3.词类活用 ①名词的活用。

(1)若望仆不相师 名词作动词, 效法、遵从 (2)刑不上大夫 名词作动词 施加??身上 (3)衣赭衣,关三木 名词作动词 穿 (4)孙子膑脚 名词作动词 受膑刑 (5)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名词作动词 囚禁 (6)太史公牛马走 名词作状语 像牛马一样 (7)倡优所畜 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那样 (8)见狱吏则头枪地 名词作状语 用头 (9)南面称孤 名词作状语 面向南面 ②动词的活用。

(1)太上不辱先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辱 (2)声闻邻国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听到 (3)故述往事,思来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思 (4)思垂空文以自现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流传下来 (5)且勇者不必死节 动词的为动用法 为??死 ③形容词的活用

(1)请略陈固陋 形容词作名词 固执鄙陋的意见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形容词作名词 富贵的人 (3)曷足贵乎 形容词作动词 尊重 (4)流俗之所轻也 形容词作动词 轻视 4.一词多义

(1)倾 权倾五伯(超过)

对此欲倒东南倾(倒)

(2)恶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憎恶)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嫉妒)

(3)穷 特以为智穷罪极(穷尽)

日暮穷途(尽头) 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 人穷则反本(处境困难)

(4)闻 声闻邻国(远播)

以勇气闻于诸侯(出名)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

朝闻道,夕死可矣(听到,懂得)

(5)务 推贤进士为务(紧要的事情,职责)

内立法度,务耕织(从事) 惟陈言之务去(一定,务必)

(6)略 略考其行事(简单) 请略陈固陋(大略,大致)

(7)幸 幸勿为过(希望)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亏)

(8)师 若望仆不相师(听从,遵从,效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 或师焉,或否焉(从师学习)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以??为师)

(9)安 安在其不辱也(怎么)

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安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适,安逸) 沛公安在(哪里)

(10)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看重)

重为乡党所笑(深深地) 重于泰山(重量大,与轻相对)

(11)辱 其次不辱身(使动用法,使??受辱)

曩者辱赐书(谦辞,降低了对方的身份,使对方蒙受了耻辱)

(12)顾 念父母,顾妻子(顾及,顾虑)

拔剑四顾心茫然(视,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三)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判断句)

译:因为我平素立身于世的职业使人们有这样的看法。 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被动句)

译:至于为义理所激发而死的人就不是这样了。 3、与蝼蚁何以异? (宾语前置句) 译:同死去一只蝼蛄、蚂蚁有什么不同呢? 4、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状语后置句) 译:文章不能在后世显露。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

5、藏之名山。 (省略句) 译:把它藏在名山之中。

6、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固定句式) 译:恐怕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二、质疑答疑,师生讨论。 三、反馈训练

教师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P184-186,高频虚词“以”“乃”“且” 学生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P108-111,高频虚词“以”“乃”“且”

四、重点突破: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观点态度

考点指向: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题类型:

①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表现)××人××特点的一组的是 ②下面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或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③对××话或××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较少出题)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读懂文言材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理,准确地把握文中所写人物的语言、行为举止、性格特征,所表达的志向主张、思想感情等信息,并根据题干要求,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 (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 (3)反映人物才智或道德情操的; (4)展现人物性格的;

(5)非传记体文本中反映事物特征的(2012福建卷)3、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如何筛选文中信息

1. 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

在做此题时,由于已完成了前面几道文言试题,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不妨在做题前再浏览一遍文章,目的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时,阅读浏览的环节是人物及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同事件的各自情况等等,力求从总体上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不同人物的言行、观点,为筛选有效信息打下一个可靠的基础。

2. 看清题干,理解题干中概括性论断的含义

这一点,关系“筛选”的方向,是做题时首先要注意的。在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句大多数恰恰是应被排除的选项。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

3. 明确筛选指向

一般关注以下几点:①人物:谁,一个还是几个;事件:什么事;观点:主张什么;事理:说明什么;②指向:是哪一方面的思想性格或行为特点;③角度:是“全都表现(说明)”还是“没有表现(说明)”还是“分别表现”;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谓“表现”一般是直接表现,而不包括侧面衬托;④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

【点评】此题只要读懂文章内容,掌握命题人设置“陷阱”的常见方法,解答此题难度不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⑴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⑵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第⑴句注意关键点“检束”、“徒”的翻译即可;第⑵句注意关键点“治官”、“无”、“苟简”、“更”的解释和“所创立”句子翻译即可。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提炼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解析】解答此类题要做好两点:一是要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需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谈欧阳发治学的主要在一、二节,要筛选相关的关键词,如“刻苦于学”、“无所不学”、“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等,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即可。 附:翻译

老人家姓欧阳,名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欧阳修的大儿子。他为人纯真朴实,不欺骗人,表里如一,清静寡欲,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只是专心一意爱好礼义,在学习方面很刻苦。胡瑗掌管太学,号称大儒,用法律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候他的父亲欧阳修已经显贵,他年龄已15岁,就拜胡瑗为老师,恭谨温顺,谨小慎微,又完全能够讲解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年长以后,学问大有长进,他不钻研科举方面的文词,只研究原始宇宙立“道”方面的原理,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学问他没有不研习的。他研究学问不致力于抄袭掠取他人的成果来应付眼前的需要,一定刨根究底,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论定编次,分门别类,对某一问题的考证一定要有所得,获得的结果一定能够得到运用。唉!他的志向太宏大了。然而他与别人不随便合流,论辩事理时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即使)遇到权贵也不稍微屈从退让,关键之处一定表明自己的想法,因此也不肯轻易尝试显示自己所拥有的看法,人们也很少能真正了解他。他去逝了,现在眉山的苏轼哭他,认为他得到了他父亲欧阳修的学问,与汉代蔡邕、晋代的张华属一样的。

他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死了,朝廷下诏书要求确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襄拿不定主意不能解决,正要上朝,就召见他询问相关制度,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陈襄就上奏朝廷,采用他的建议。当时朝廷正下达司天监讨论古代占问天象的书是否相同,将调和综合为天文之书,长时间不能完成,而陈襄正总管这件事情,就推荐他负责修订。他推求、考证正确与错误,采纳、舍弃、比较、排序,书写成后,朝廷下诏收藏于太史局中。

他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写成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等,没写完的书还有十多部。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

他的夫人吴氏,是过去的丞相吴充的女儿,被朝廷封为寿安县君。有一个儿子,叫欧阳宪,担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他被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他父亲欧阳修的墓旁,他的儿子欧阳宪来请求我为他父亲写此篇墓志铭。

过关检测

(书面印发,学生自主完成,巩固强化语言梳理成果) 一.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 A.曩(nǎng)者 阙(què)然 囹圄(líng yǔ) B.倜傥(tì tǎng) 愤懑 (mèn) 放失(shī) C.缧绁(léi xiè) 闺閤(hé) 剌(là)谬 D.强(qiǎng)颜 将相(xiàng) 愠(yùn)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蝼蚁 槛井 震恐 文史星历 B.文采 诎体 发愤 王侯将相 C.缧绁 钳奴 绳墨 义气用事 D.鞭箠 枝体 辞令 权倾五伯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B过:责备 ) A.下至于兹(现在) 不逊(不谦虚) B.若望仆不相师(怨恨) 幸勿为过(过错) C.弥甚(更加) 若有所亡(失) D.累百世(积累,经历) 曼辞(美好) E.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 F.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看待 ) A.吾视其辙乱 B.窥镜而自视 C.子孙视之不甚惜 D.瞋目视项王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思垂空文以自见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

C.放失旧闻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E.则仆偿前辱之责 F.及罪至罔加

6.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B.倜傥:古今义同,指洒脱,不拘束。) 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恨私心有所不尽 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

7.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 C.仆,自称的谦词;D.下愚,谦词,愚昧无知。)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8.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B.①定语后置,②③④⑦⑧被动句,⑤宾语前置 ,⑥固定结构 )

①无兄弟之亲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④下流多谤议 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⑦重为乡党所笑 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9.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D曼辞以自饰:用美妙的言辞粉饰自己 )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 跟蝼蚁(之死)有什么不同?

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译: 所以,对士人来说,即使是在地上画一座牢狱,那情势也必不肯进去;即使用木头制成狱吏的模型,那种虚拟的审讯也绝不可对答,拿定主意在受辱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译:我虽然怯懦,想苟活偷生,但也懂得舍生就死的道理, 何至于甘心落入绳捆索绑(监狱)的侮辱之中呢!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译: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美化,用傲慢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也不会相信, 恰恰是自取侮辱罢了。 二.阅读课文第4、5两段,完成1-6题。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失:散失,散乱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失去 2.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D为:对 )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D会:适逢)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 ⑥俱会大道口 ⑦会其怒 A.①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⑦

4.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B被动句,A 定语后置句,C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D 判断句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洎牧以谗诛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据原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 “不以为辱”不符合文意。)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着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着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着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6.联系上下文,指出“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句中“此”指代的内容。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辱,岂有悔哉。

三.把文中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他们)运用死节的地方(所追求的)不一样。 2、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以不勉励也。

对大夫不能用刑,这是说士大夫的节气不能不勉励保持(士人不可不保持自己的节操)。

3、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梳理

一个人不能早在遭到法律制裁之前就自杀。 4、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况且勇士不一定为名节而死,而怯懦的人仰慕道义,则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

5、《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们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出来的。 6、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想要用来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通由古至今的历史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学说。 7、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我难道会后悔吗? 8、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怎么能够自身引退过山居穴处的隐士生活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l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