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

更新时间:2024-04-14 05: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

张永存

摘要:由于目前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偏

差,家长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子女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消极和抵触情绪,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力,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缺失和断层。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 传承; 断层

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家庭教育是家庭中每个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其他成员对个体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父母或长辈对子女的影响。不过单就本文主题来讲,家庭教育则是以父母或长辈对子女的影响为主。所以,以下就从父母、长辈对子女的影响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向来叙述。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载体。家庭的社会功能除了繁衍后代、绵延种族这一人口再生产的功能能之外, 就还要承担促使其成员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因此, 只要家庭存在, 家庭教育就会存在。而父母或长辈本身就是一种传统,一种一代与另一代之间的传承。可以这样说,父母或长辈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传统文化载体,因此,由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稳定和长晚辈之间固有的文化传递性,家庭教育成为了一个传统文化传递与传承的重要环节。在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 虽然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三类教育都确实同时在进行着传统文化各个要素的传承,但却各有侧重。而家庭教育, 自教育形态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分化之后, 其职能似乎更

趋向于日常行为教化, 这一点, 不管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对子女“自律、责任、社交、服从”的强调, 还是犹太人的母亲在孩子懂事时就让他们去吻《圣经》上的蜂蜜, 抑或如今美国的父母令其子女从事做饭洗碗、洗衣扫地等家务, 都足以表明其传承都是最直接、最简单、和倾向于行为方面的。由于家庭教育的简单性和直接性以及行为倾向性,可以说,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是深刻的和长远的。

当前许多子女并不知道传统“五伦”, 亦不懂得“尊亲莫大乎孝”这一道理, 在父母生日、传统节日时鲜向自己的父母慰长道暖, 却能为一网友奔赴千里之外, 不仅将自己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几经遗忘, 还对中国传统家庭亲情伦理观念大加挞伐, 昔日那种强烈的家庭荣誉感和一体感早已荡然无存。可以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灵魂的归宿,家庭观念应该是一种很强烈的思想支撑。其次不少家庭中的子女缺少生活理想与目标, 意志薄弱、毅力不足, 一事当前, 以利己和眼前得失为重, 缺乏社会公德和品格修养, 同情心和责任感差,而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盲目的“国际性”特征。再次, 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许多子女在父母的娇溺宠惯下, 不仅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处处依赖他人, 而且生活杂乱无章,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缺乏最起码的生活技能与劳动习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对子女的上述行为, 许多父母不仅不以为然,还有意袒护。这样做的后果无疑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记重击。第三,家长的传统家庭教化意识淡薄。长期以来, 中国传统家庭教化都十分重视环境对子女的影响作用和家长对子女的教化责任, 由此“,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的故事才会至今传为美谈, 而“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亦几近家喻户晓。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这种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认同并予以践行的家长教化及责任意识, 随着现代进程的纵深推进已愈发淡薄,现代许多家长似乎已自觉不自觉地将教化子女的责任推向他人,加之, 家庭教育社会化和学校教育的制度化、终身化, 使得家长将教化子女的责任推向学校和社会。家庭教育所固有的教育和传承功能正在被不断弱化和代替。第四,长期以来, 中国传统家庭教化在教育内容上重视亲情伦理之孝悌为先、生活习惯之克勤克俭、个体人格养成之重志尚谦, 在教育方式上强调总体原则之严慈相加、具体方法上之深入实践、率先垂范。然而, 上述传统家庭教化内容及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似乎已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 部分曾被认为是传统美德的东西也遭到了不应有的“扬弃”。再加上许多家长并未认识到自己身体力行的模范作用,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格特征等方面本身也存有不良习惯和行为, 导致子女在家中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产生诸如拜金主义价值取向、反社会倾向。

既然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如此重要, 那么, 如何加强其传统文化传承功能呢? 转变家长对家庭教育文化传承的认识, 拓展家长的家庭教育文化传承时空内容观,必须做到家庭教育的“终生教育”。 细化家庭教育文化传承内容, 锁定传统礼仪礼节及自立能力的养成,应重视对儿童进行“孝道”的熏陶, 使其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也要从小培养自立的理念,树立自理的意识和培养自立的能力,要教育子女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使子女

形成不恃门第、自食其力的思想, 培养其独立生活、学习、交往的能力。还要培养坚韧的品质和受挫的能力,放手让子女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感受挫折, 通过真实的挫折及其感受来提高其耐挫、抗挫能力。否则,当子女进入到社会环境中,往往容易因迷茫和不能承受而走极端。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以身作则。只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对传统东西的尊重和兴趣,才能激发子女的热情和意识。父母要做到身教先于言传和言传身教相结合,搞好家庭氛围,让子女在生活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蕴涵,培养子女对传统的理解,而不是象某些信息载体宣传的那样,只是一味的对“封建”东西的批判和摒弃。培养子女的判断力和理解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缺乏对事物最起码的分析和判断,盲目排斥传统文化而追随外来文化。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在家庭教育充当传统文化传承重要角色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改变某些大众媒体的宣传和社会主流意识,让“理智”回归主流,否则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会出现更多的错误、缺失和断层。

参考文献:荣中奎:《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张洪文:《论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李盈:《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ln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