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强化提升复习(真题体验、考点技法精练) 专题八 古

更新时间:2024-04-16 11: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

2018年7月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第4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基础题型与变形题型】 (标“*”的为本考点题。)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 韦 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 郭 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基本题型

*(1)【表现手法】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形题型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韦诗第一、二句是诗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展现,“挥袂”一词意为挥一挥衣袖,一个“客”字交代了诗人处于漂泊状态。

B. 韦诗“江南梦”三字独特,不言乡思而写江南之思,于不合常理中将常年羁旅奔波之痛展露无遗。

C. 郭诗第一、二句意思是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语言平易朴实。

D. 郭诗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热情待客,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景。 E. 两首诗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韦诗柔和婉约、缠绵悱恻,郭诗通俗易懂、平实质朴。 (4)【修辞手法】郭诗中“明月随船送到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方法】郭诗中“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在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抒情方式】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基本题型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形题型

(3)【修辞手法】“折寄遥怜人似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手法】这首诗以“书事”为题,既写梅又写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达方式】诗中“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两句,在描写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思立意】诗歌以“惆怅”构思行文,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挖掘与解题技巧】

考点精讲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题型一 修辞手法

基础知识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下面针对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 (一)比喻、夸张、对偶、比拟、排比、借代 类别 比喻 夸张 对偶 作用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使物人格化(拟人)或者使人物化(拟物),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更生动 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 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示例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赏析:梨花是洁白的,诗人把杨贵妃比作梨花,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成为仙子的杨贵妃的美貌,还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赏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之长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赏析:“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赏析:诗人打算去山里,春风通人性,特意为之吹停了下了很久的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饶有诗意,令人读来心情愉悦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 赏析:词中加点的这组排比句,展现了不同时刻的行舟之景,以及词人的心理感受,且语言节奏明快,流转自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赏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比拟 排比 借代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 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②排闼(tà):推门,撞开门。闼,宫中小门,泛指门。

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①②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淮山:淮河一带的远山。②淀:即“靛”,深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反问和双关 类别 设问 作用 开头设问,引入问题,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语意含蓄,发人深思,节省笔墨 示例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赏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 赏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道出了历史的残酷及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赏析:诗中“晴”为双关词,一方面照应第三句,说晴雨的“晴”;一方面又照应第二句,说情感的“情”,这是谐音双关 反问 双关 【针对训练】

3.??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 ①该词是作者中年退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阳关》:古琴曲《阳关三叠》的简称,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主要歌词。

本词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找出并赏析。要求不少于两种修辞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与解答技巧 一、审题规范

设问 方式 辨别 标志 审题 要点 1. 这首诗(词)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词)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 诗(词)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1. 题干中一般有“修辞”二字。 2. 题干中一般有“诗(词)句”“某句”“一句”等字眼,修辞是针对语句而言 1. 审准题干要求鉴赏的是修辞手法还是其他表达技巧,是一种还是多种。 2. 看诗(词)句中具体运用的情况和表达效果 二、答题规范

1. 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 2. 准确捕捉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比较隐蔽,要善于从只言片语中发现,答题 并准确判定是何种修辞手法。 要点 3. 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作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诗(词)句使用的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要尽量回答全面 1. 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答题 2. 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步骤1) 步骤 3. 结合诗(词)句说明修辞手法是怎样运用的。(步骤2) 4. 指出该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步骤3) 三、答题示范

例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审题 要点 由题干可知,答题范围是词的上片,首先要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干还要求指出修辞手法的作用(表达效果),说明在指出修辞手法的同时还要指出词句如何体现了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本词上片描绘的是,词人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手想牵挽住春天,向春天表示着无限的依恋;然而,春天略做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而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它要尾随春天而去,查看春的归处。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表达的情感 拟人。(步骤1)将杨柳和春人格化,(步骤2)表现了词人对春的依恋不舍。(步骤3) 步骤 演示 【针对训练】

5.[2013·安徽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秋斋独宿 [唐]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题型二 表现手法

知识储备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等。 1. 衬托

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式的表现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是用环境、气氛或其他条件做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针对训练】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登宝公塔 王安石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 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②筇(qiónɡ):竹杖。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一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比

对比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手法。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李约的《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因春旱而祈雨的看似热闹的场面,实则内心忧虑,唯恐天不下雨;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热闹情景,在嬉笑中“犹恐春阴”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的生活场面、不同的思想感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力。 【针对训练】

8.??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惜琼花 张 先

汀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

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8. 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象征

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物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象征体,目的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石灰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它处处以石灰自喻,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针对训练】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注]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为分宁县县令时所作。 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渲染

渲染原是国画中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技法,后成为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铺叙或烘托,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烘托

与渲染不同, 烘托多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比兴

“比”,包括的面较宽,就如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不是单纯的比喻。如《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比喻的修辞劝诫女子不要沉溺在爱情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则比喻女子容颜变老。“兴”就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作用是使语言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若把情感寄寓在意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意象中受到感染,会产生韵味无穷的效果。比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舍弃“雎鸠”这一形象,诗歌就毫无意味可言了。

比兴经常一起用而不分彼此,只要用了比或者兴,就可以说用了比兴手法,不要做单一分析。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总之,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针对训练】

[2014·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 (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

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虚实结合 “虚”是指现实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它包括梦幻之境、已逝之境、未来之境;“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相生,人们常以此来描述虚实之间的关系。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是回忆中的景物,是虚景,“朱颜改”是实景;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即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实景是“尽荠麦青青”,通过描写昔盛更显出今衰。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石州慢 张元幹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消肌雪。孤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下阕进行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与解答技巧 一、审题规范

设问 方式 辨别 标志 审题 要点 1. 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 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3. 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 4. 试分析本诗使用的表现手法。 5. 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1. 就整首诗而言,常考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反衬、象征等。 2. 题干中一般有“表现手法”“表现方式”等字眼 1. 审题干。题干一般以“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直接提问,其变体是“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等。 2. 注意辨析是何种手法,明确鉴赏的范围、对象

二、答题规范

答题 1. 注意题目设问。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等要点 答题 步骤 同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常常指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想象等。 2. 恰当运用鉴赏术语。鉴赏术语包括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名称,还包括其表达效果和作用的一些固定说法,鉴赏时说规范的“内行话”,就会事半功倍。 3. 关注表达效果。辨明了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就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揭示诗歌表达的情感 1. 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 指出手法。(步骤1) 3.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步骤2) 4. 写出运用这个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步骤3) 三、答题示范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黄幾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 ①黄幾复:与黄庭坚少年交游,当时在南方做官。②治病不蕲三折肱:蕲,通“祈”,求。此句称赞黄幾复有治国救民的才干,有政绩。 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审题要点 步骤演示 题干指出了答题区间,即颔联。作答时先回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步骤1)再结全诗句分析,(步骤2)然后回答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效果。(步骤3) 对比。(步骤1)上句追忆了当年相聚的欢乐,和下句描写与友人久别的凄凉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步骤2)突出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关切之情。(步骤3)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夕九江官舍 欧大任

饯岁浔阳馆,羁怀强笑欢。 烛销深夜酒,菜簇异乡盘。 泪每思亲堕,书频寄弟看。 家人计程远,应已梦长安。

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三 表达方式

基础知识

诗词中主要运用抒情、描写、记叙、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情、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一)抒情手法

即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抒情手法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指作者在其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诗直接抒发了作者蔑视权贵之情。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年少行四首(其三)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借助具体的人、事、物、景来抒情的手法,具体可分为:

(1)托物言志。指作者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起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中。如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该诗就是通过描写蝉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怀。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叫作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以下四种:

①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

③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这种抒情方式是古代诗歌最易出彩也是最容易考查的点,考生应该熟练掌握。

④以哀景衬乐情。这一类比较少见,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人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沥的夜雨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难料,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情。

以上四种情与景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可以看作正衬,后两种可以看作反衬。

【针对训练】

[2013·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 张 炎

①②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

③④

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古讽今。即借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现实,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代的人和事,实则抒发自己对人或事物的认识。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 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②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③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

诗人看似怀古,却另有其意。其弦外之音是什么?请做具体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典抒情。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针对训练】

[2014·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 李 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l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