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测验介绍

更新时间:2024-06-03 22: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量关系测验介绍

数量关系测验是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速度与难度测验的双重性质。在速度方面,要求应试者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该测验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初中水平,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需要考生既快又准地回答出来,所以该测验就难在对规律的发现和把握,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知觉能力,还需要判别、分析、推理、运算的等能力的参与。

数量关系测验题的的解答要把握以下5个原则:

1、运算题尽可能采用心算 2、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去,待完成其他较容易的试题后,若有时间再回头攻坚。 3、数字推理题应从逻辑关系上把握,不能仅从数字外形上判断。

4、对于数量关系测验来说,速度十分重要,但必须要在准确的前提下来追求速度。 5、不少数学运算题可以采用简便的速算方法而不需要死算。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测试(一)

(共60题, 时限10分钟, 单独计时)

1——10题:词语个数对照。请将每道题所给的五个词与语表中的词相对照,找出被包含在语表中的词的个数,这个“个数”即为答案。如果所给的词没有一个包含的词表中,答案即为0。

思维 普遍 希望 建议

组织 浪费 期待 行为

探索 安全 态度 服务

(1)。研究教育行为考虑经济 [1] [2] [3] [4]

(2)。经济明确需要组织安全 [1] [2] [3] [4]

(3)市场建议价格发展动机

[1] [2] [3] [4]

(4)。希望事实浪费服务规则 [1] [2] [3] [4]

(5)。建议职位承担精神研究 [1] [2] [3] [4]

(6)。原则意见探索检查政策 [1] [2] [3] [4]

(7)。关系服务管理职位期待 [1] [2] [3] [4]

(8)。普遍超越思维建议安全 [1] [2] [3] [4]

(9)。核心重要历史希望理解 [1] [2] [3] [4]

(10)。环境困难组织鼓励机构 [1] [2] [3] [4]

11——20题:从所给的每两组字符中找出相同字符的数目。

(11)。KW首合 B目会WKM [1] [2] [3] [4]

(12)。PL丁B DLTJ巴Ⅱ [1] [2] [3] [4]

(13)。五不工了 王土士五工子 [1] [2] [3] [4]

(14)。JNXG TPGZJX [1] [2] [3] [4]

(15)。又分乒分 合分公又乓义 [1] [2] [3] [4]

(16)。ⅡBⅠ日 MBⅠ日ⅡⅤ [1] [2] [3] [4]

(17)。U木PZ 本UZDP干 [1] [2] [3] [4]

(18)。公又田石 叉由口会又方 [1] [2] [3] [4]

(19)。斤市TQ 只巾T斤丁O

[1] [2] [3] [4]

(20)。SBVN BTSYZM [1] [2] [3] [4]

根据下表回答第21——30题,字符替换核对。

B F Q W 2 6 7 9

南 上 白 大 人 合 又 日

(21)。B9F2 北日上人 [1] [2] [3] [4]

(22)。W67Q 大分叉自 [1] [2] [3] [4]

(23)。F29B 向日人下 [1] [2] [3] [4]

(24)。6QB7 合天又南 [1] [2] [3] [4]

(25)。9FW7 日上大又 [1] [2]

[3] [4]

(26)。26BF 大合南白 [1] [2] [3] [4]

(27)。BW9F 会大目下 [1] [2] [3] [4]

(28)。762Q 又合人白 [1] [2] [3] [4]

(29)。9BF6 日东上合 [1] [2] [3] [4]

(30)。Q7W2 叉百天入 [1] [2] [3] [4]

根据下表回答第31——40题,字符替换核对。

C E K S 3 4 5 8

工 主 正 右 斤 多 方 关

(31)。34ES 斤少主右 [1] [2] [3] [4]

(32)。CK85 王正并方 [1] [2] [3]

[4] [5]

(8) 指示 安静 依据 果然 重要 [1] [2] [3] [4] [5]

(9) 根据 世纪 同志 参观 测验 [1] [2] [3] [4] [5]

(10)主要 商量 宁静 考察 命令 [1] [2] [3] [4] [5]

二、字符替换

内 合 于 才 多 各 在 可 N 5 9 F S 2 P 3

(11) 各多合在 [1]S25P [2]25PS [3]2S5P [4]5PS2 [5]P2S5

(12) 内才可于 [1]FN39 [2]NF39 [3]3F9N [4]F9N3 [5]9NF3

(13)在各内于

[1]P29N [2]2N9P [3]N2P9 [4]9N2P [5]PN29

(14) 于多可内 [1]S93N [2]39NS [3]9S3N [4]9S3N [5]N93S

(15)才在合各 [1]P52F [2]5F2P [3]2FP5 [4]PF52 [5]FP52

(16) 多内可于 [1]SN39 [2]N39S [3]S9N3 [4]3NS9 [5]93NS

(17)各合在才 [1]PF25 [2]25PF [3]52FP [4]F25P [5]FP52

(18) 在内多可 [1]NS3P [2]NPS3 [3]PS3N [4]PNS3 [5]3PSN

(19) 可合才在 [1]3PF5 [2]5FP3 [3]FP35 [4]PF53 [5]35FP

(20) 各可内才

[1]3NF2 [2]23NF [3]N23F [4]2NF3 [5]F32N

三、字符核对

1 2 3 4 5

QWER ASDF ZXCV BHUI ZSER CFTR VGYU NHYT DHFU MJIK EDCF KIUY XDFE FHLS GOWB LJUE MKIJ HWUF WSDC IRYF

(21)ASDF [1] [2] [3] [4] [5]

(22)FHLS [1] [2] [3] [4] [5]

(23)IRYF [1] [2] [3] [4] [5]

(24)HWUF [1] [2] [3] [4] [5]

(25)NHYT [1] [2] [3] [4]

[5]

(26)MKIJ [1] [2] [3] [4] [5]

(27)FIJG [1] [2] [3] [4] [5]

(28)QWER [1] [2] [3] [4] [5]

(29)GOWB [1] [2] [3] [4] [5]

(30)DHFU [1] [2] [3] [4] [5]

四、同符查找

(31)HDIF KHFNGI [1] [2] [3] [4] [5]

(32)CDFG CFLKOI [1] [2]

[3] [4] [5]

(33)JUYH UHYXSW [1] [2] [3] [4] [5]

(34)SURT T%LOIK [1] [2] [3] [4] [5]

(35)KIUJ JISWCD [1] [2] [3] [4] [5]

(36)VM$G V#GLPO [1] [2] [3] [4] [5]

(37)&FUJ F&LMNJ [1] [2] [3] [4] [5]

(38)HY^F ^FN*GH [1] [2] [3] [4] [5]

(39)DERT LOIUJK [1] [2]

[3] [4] [5]

(40)J*ED J*EDGV [1] [2] [3] [4] [5]

五、数字定位

1 2 3 4 5

4987—5743 3254—4765 1486—2098 2431—3099 5865—6437 7335—8090 0137—1398 8126—8654 9011—9768 6549—7145

(41)3388 [1] [2] [3] [4] [5]

(42)5904 [1] [2] [3] [4] [5]

(43)5008 [1] [2] [3] [4] [5]

(44)1743 [1] [2] [3] [4] [5]

(45)9367 [1] [2]

[3] [4] [5]

(46)6186 [1] [2] [3] [4] [5]

(47)8623 [1] [2] [3] [4] [5]

(48)7455 [1] [2] [3] [4] [5]

(49)1089 [1] [2] [3] [4] [5]

(50)1997 [1] [2] [3] [4] [5]

六、数字核对

1 2 3 4 5

A724 15465 15654 15546 15456 15564 A427 18321 18231 18312 18213 18123 B329 15546 15456 15465 15645 15654 B923 18123 18312 18321 18231 18213 C578 15645 15546 15456 15645 15465 C875 18312 18123 18213 18321 18231

(51)A427.……18312 [1] [2] [3] [4] [5]

(52)C578.……15645 [1] [2] [3] [4] [5]

(53)A724.……15654 [1] [2] [3] [4] [5]

(54)B923.……18213 [1] [2] [3] [4] [5]

(55)B329.……15546 [1] [2] [3] [4] [5]

(56)C875.……18213 [1] [2] [3] [4] [5]

(57)A724.……15456 [1] [2] [3] [4]

[5]

(58)C578.……15456 [1] [2] [3] [4] [5]

(59)B329.……15654 [1] [2] [3] [4] [5]

(60)C875.……18321 [1] [2] [3] [4] [5]

1—5)题:数字推理

1. 2 3 5 7 11 ( ) A.12 B.13 C.14 D.15

2. 2 7 ( ) 32 52 A.14 B.15 C.16 D.17

3. -3 -2 1 6 ( ) A.8 B.11 C.13 D.15

4. 81 77 68 52 ( ) A.27 B.35 C.43 D.47

5. 65 35 17 ( ) 1

A.9 B.8 C.c D.3

(6—10)题:数字运算

6. (1.2)2+(1.3)2+(1.4)2+(1.5)2的值为 A.6.96 B.5.34 C.7.34 D.7.31

7. 如果n=15×26×28,则下列哪一项不可能为整数? A.n/21 B.n/35 C.n/39 D.n/32

8. 的值与下列哪个数最接近? A.10

B.10.1111 C.10.05 D.10.06

9. 将一个用橡皮泥做的长25cm、宽8cm、高5cm的长方体捏成正方体,则该正方体的棱长为 A.6.3cm B.10cm C.12.5cm D.15cm

10. 圆A的半径比圆B的半径长2cm,则我们可以肯定圆A与圆B的 A.面积之差为2∏cm2 B.面积之差为4∏cm2 C.周长之差为2∏cm D.周长之差为4∏cm

数量关系测验题型及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下)

4.平方型及其变式

例题:1,4,9,(),25,36 A.10 B.14 C.20 D.16

答案为D。这道试题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依此类推,得出第四项为4的平方16。对于这种题,考生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如: 10的平方=100 11的平方=121 12的平方=144 13的平方=169

14的平方=196 15的平方=225

例题:66,83,102,123,() A.144 B.145 C.146 D.147

答案为C。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因此空格内应为12的平方加2,得146。这种在平方数列的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可以被看作是平方型数列的变式,考生只要把握了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了。

5.立方型及其变式 例题:1,8,27,() A.36 B.64 C.72 D.81

答案为B。解题方法如平方型。我们重点说说其变式 例题:0,6,24,60,120,() A.186 B.210 C.220 D.226

答案为B。这是一道比较有难道的题目。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项为1的立方减1,第二项为2的立方减2,第三项为3的立方减3,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的立方减6,即210。

6.双重数列

例题:257,178,259,173,261,168,263,() A.275 B.178 C.164 D.163

答案为D。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奇数项数值均为大数,而偶数项都是小数。可以判断,这是两列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中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一个等差数列,偶数项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因此不难发现空格处即偶数项的第四项,应为163。也有一些题目中的两个数列是按不同的规律排列的,考生如果能判断出这是多组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的数列,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越来越难,因此,遇到难题时可以先跳过去做其他较容易的题目,等有时间再返回来解答难题。

《邓小平理论》第一章多选题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__________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产物 B、学习外国经验的结果 C、历史经验的总结 D、时代特征的反映

2、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______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D、《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发表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_______。 A、无产阶级政党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党的政治路线的核心内容 D、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的要点有_______。 A、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B、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坚持改革开放

C、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防止两极分化。

D、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它社会主义劳动者,并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因为_______。 A、它本身是这个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B、这一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重要观点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C、它对建设实践起着先导奠基的作用 D、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

6、基本路线中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内在联系是________。 A、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B、经济建设为核心,是主体,两个基本点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方向

D、两个基本点是确保经济建设中心的两个支柱,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政治保证 E、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7、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做到________。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两者统一起来 C、警惕和防止“左”右两种错误倾向 D、更主要是防止“左”的错误

8、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理问题上的教训是_______。 A、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一般原理教条化

B、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C、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模式忽视乃至否定社会主义 D、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多样性

《邓小平理论》综合测试(一) 单项选择题(在线测试)

一、单选题:

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现阶段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______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3.“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_____ 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

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C.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

4.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构想首次被写入党的正式文献是在_______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六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四大

5.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指______ A.各国同步地实现共同富裕

B.先是共同贫穷,经过努力进入共同富裕

C.先通过两极分化来刺激经济发展,最后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D.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6.“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指______ A.通过发动革命来推生产力的发展

B.当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推翻统治阶级的社会变革对生产力发展有重大作用 C.凡当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的时候,就必须发动革命,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以上均不对

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尤其是在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______的偏差 A.物质文明容易忽冷忽热 B.精神文明容易硬起来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容易忽冷忽热

D.物质文明容易硬起来,精神文明则忽冷忽热

8.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_______ A.重要基础 B.重要特征 C.本质特征 D.根本要求

9.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是_______

A.让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试验 B.让这些地区在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

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 D.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

10.搞好党的建设的最根本基础是_______ A.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

B.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C.加强党风建设,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 D.实现干部四化

《邓小平理论》第一章综合测试 多项选择题(在线测试)

二、多选题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味着_________ A.还有第二、第三生产力存在

B.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起第一位的决定作用 C.现代科学日益成为生产的主导 D.人文社会科学并不重要

2.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_________ A.解放思想、敢于实践 B.少搞争论、多干实事 C.否定阶级斗争存在论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内容有____ A.公有制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市场经济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因为______ A.它本身是这个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B.这一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重要观点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C.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

D.它对建设实践起着先导奠基的作用

5.关于改革的下列说法中,______是正确的。 A.改革是第一次革命的继续

B.改革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C.改革将使中国的面貌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D.改革是对社会根本制度的否定,必将引发激烈的阶级对抗

6.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______ 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做到________

A.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 C.警惕和防止“左”右两种错误倾向 D.更主要是防止“左”的错误

8.党的基本路线规定要把我国建设成为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经济发达 B.政治民主 C.精神文明 D.文化繁荣 三、判断题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A.正确 B.不正确

2.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A.正确 B.不正确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A.正确 B.不正确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正确 B.不正确

5.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同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一样的。 A.正确 B.不正确 四、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涵义是什么?

3.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试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简述题:

1、答:(1)它是总结我国和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产物。社会主义诞生后,

曾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有力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但由于社会主义都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也遭受到严重挫折,甚至出现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情况。实践要求总结社会主义的经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2)当代国际形势的发展所形成的时代特征,是这一理论形成的国际背景。本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成为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诊断,阐明了争取较长时间和平环境,进行国内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须抓住机遇,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提出科学的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其它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只有全面地把握这两层含义,才能同“左倾”和“右倾”的错误路线划清界线。

3、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不能抽掉其中任何一项,也不能使它们的关系错位。经济建设是核心,是主体,“两个基本点”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上基本点”才有坚实地基础和正确的方向。

“两个基本点”是确保经济建设中的两大支柱,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动力和政治保证。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把两个基本点等同起来,更不能用一个基本点取代另一个基本点。

五、论述题:

1、答: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有所突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变成现实,初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对建设社会主义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未能全面正确地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解决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前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变化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科学判断,为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奠定了科学基础,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4)邓小平理论总结近二十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总结国际经验,第一次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2、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多年来经验的总结。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人后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行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测试题(二) 单项选择题(在线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A.运动的绝对性 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实物性

3.列宁对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存在性 B.物质性 C.意识性

D.真理性

5.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辨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6.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 A.静止是运动的相对状态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 A.抽象思维 B.直立行走 C.手工分工

D.制造劳动工具

8.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 A.概念、判断、推理

B.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C.客体、主体、客体

D.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 )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辨证唯物主义

10.“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是( )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意志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人的感觉的组合 E.绝对精神的产物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E.物质和运动都是实体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静止中包含运动 D.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E.运动和静止不同时存在于一个物质中

4.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论点是( ) A.一切物质都有意识

B.意识的产生是纯生理的过程 C.意识是人脑客观建构的产物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5.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超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E.意识同物质的作用是等同的

6.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7.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 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E.一种天赋的观念

8.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 A.主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重复性

E.不可重复性

9.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 A.改造客观规律 B.改善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

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 E.消灭或创造客观规律

10.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 A.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转化而来 B.高级运动形式中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C.高级运动形式不依赖低级运动形式 D.低级运动形式也不依赖高级运动形式 E.二者之间是等同的

三)判断题

1.意识是大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A.正确 B.不正确

2.静止就是不动 A.正确 B.不正确

3.世界统一于存在 A.正确 B.不正确

4.意识是人脑机能对客观存在(物质世界)的反映 A.正确 B.不正确

5.哲学上的物质就是实物 A.正确 B.不正确 四)简答题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说明运动和静止的涵义及其辨证统一关系。

3.简述运动的规律性。

4.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5.简述高级运动和低级运动形式的关系。

(五)论述题

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 四、简答题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世界中的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2)物质也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想象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因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答:(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事物处在暂时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A、运动和静止之间相互依存:没有静止,即没有事物相对稳定性阶段,事物就不可能运动、发展,运动就没有主体,因为运动存在于静止中。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也离不开运动。 B、运动和静止之间互相渗透:运动寓于静止之中,运动时也包含静止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二者互相渗透。

C、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二者之间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如果夸大静止,否认运动,就会陷入形而上学不动论;如果夸大运动,否认静止,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规律和消灭规律。规律之所以是客观的。首先,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必然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因为规律是物质世界本身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其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史、社会史、人类社会实践,都证明了规律的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虽各在具体特点,但规律有着共同特点:A、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是物质运动中的一定如此的趋势、必然联系。因而规律是持久的、稳定的。B、规律具有普遍性,它是千差万别事物中的共性,因而它普遍存在。C、规律具有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规律就会重复出现并发生作用。

4、(1)意识的起源: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几十亿年的历史。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了人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由此可见,先有物质世界后有意识,意识依赖物质世界。 (2)意识的本质: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子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子,就不可能有意识。

B、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的物质世界,就不可能有反映者的意识。因此,意识依赖物质的人脑,依赖物质世界提供意识的原材料,意识依赖于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3)意识的作用:意识具有主体自觉能动性,即它具有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意识对物质世界有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对象是物质世界,它受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制约。因此,意识的作用依赖物质,统一于物质。

5、高级运动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1)区别:二者在本质上各有自己的矛盾特殊性。

(2)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由低级运动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形式包含低级运动形式,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3)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高级运动形式是由低级运动形式转化而来的,它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低级运动。

五、论述题:

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

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辩证关系: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义: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B、它对四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l1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