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近代史题目

更新时间:2023-05-17 02:13: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东南大学近代史考试复习

论述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新中国道路的?

:(1)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里诞生和进行革命的,加之长期处在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因而如何建设一个马列主义的政党便成为一项“伟大的工程”,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2)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必须做到普遍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第二,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实现思想上建党的好方法和好形式。1942年延安整风开整风之先河。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而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任务。方针和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团结———批评———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延安整风是全党范围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是思想建党原则的新发展。第三,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第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3)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员成分主要来自农民的情况下,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成功地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在今天这些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了加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任务,而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而毛泽东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对于党在新的时期如何保持并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何更好地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3/4 中共二大确立的革命纲领是什么?为什么一大的不适合中国?关于二大的纲领,共产党的领袖,陈独秀,王明,毛泽东是如何实践的?

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王明:提出了“左”倾政治纲领。与资产阶级完全敌对

毛泽东:提出革命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为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不能同时进行,也就是说,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合并在民主革命任务之中一起完成;中国革命必须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中共一大的革命纲领为什么不适合中国

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基点。当时过早地在中国提出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革命任务。因为脆弱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中华民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不复存在,当时中国仍是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

5、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

东南大学近代史考试复习

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6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及比较

1、第一次:革命统一战线

(2)原因:①一战后列强加紧对华侵略,五四运动促使民族意识觉醒。②必要性:中共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③可能性: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④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3)过程:①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合作。②1924年国民党一大,合作正式形成。③1927年四一二政变,初步破裂;七一五政变,完全破裂。

(4)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5)重大事件: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如黄埔军校建立,国民会议运动等。②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如五卅运动,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等。③促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如两次东征,革命革命政府成立等。④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如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上海解放等。

(6)参加阶层: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7)破裂原因:①中共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②中共对军事工作缺乏重视。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④两党政治理念上的根本不同。⑤共产国际指导失误

(8)合作教训: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②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支持武装斗争。③必须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9)合作功绩:①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②扩大了中共的影响。③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

2、第二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意识再次被激发。②中共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及时调整策略,促成了合作。③抗日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特别是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的推动。④英美在华利益及国民党统治受到日本威胁。

(3)过程: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通电全国。②中共由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③《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中共合作提出。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促成合作初步形成。④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9月合作正式形成。

(4)方式:党外合作(双方各自有军队和政权)

(5)重大事件:①太原会战中的两党合作。②中共开辟敌后战场,从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抗战方针。③国民党由防御阶段的积极抗战到相持阶段的消极抗战。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中共为维护统一战线的斗争。④1944年夏的局部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⑤1945年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合作表面维持。⑥1947年春,国民党关闭和谈大门,合作完全破裂。

(6)参加阶层:全中华民族中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极少数的汉奸卖国贼除外)

(7)破裂原因:①直接原因是蒋介石奉行专制、独裁、反共的政策。②根本原因是两党政治理念的根本不同。③日本投降,主要矛盾发生变化。④美国势力介入中国内政(扶蒋反共)。

(8)合作教训:①全民族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是最主要的教训。群众运动必须有革命武装的支持和中共的领导。②民族矛盾的尖锐以及中共的成熟领导。③统治利益是国民政府参加抗战与发动内战的根本原因。④美国支持取得重大成果是外部原因,也是合作破裂重要的外部原因。

(9)合作功绩:①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4)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

东南大学近代史考试复习

(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2)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3)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

(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

(5)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者是党外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即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两党都承认的正式的政治纲领。

(6)合作的阶级基础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7)中共对领导权的态度和斗争策略不同:前者不重视甚至放弃领导权,以退让求团结;后者坚持领导权,以斗争求团结。

(8)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后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一)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1.三种政治力量。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上述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3.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8共产党怎样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经济文化比俄国更为落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并经过不断地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斗争,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开辟了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然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特道路。这样的理论和实践,不仅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而且发展了列宁关于经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民主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其次,由于是“新”民主主义,就与旧民主主义有着本质区别,而与社会主义有着特殊联系。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所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这个革命发生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但早已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东南大学近代史考试复习

第二,这个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第三,这个革命的客观要求,“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是“又恰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大的道路。” 关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在毛泽东领导制定的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中得到了集中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归纳起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包括如下方面:它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它的主体是人民大众而不仅仅是无产阶级;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它的前途和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停留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更不是资本主义。

9近代史即为“学习西方的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各个阶级力量为探索中华民族的出路,曾先后学习不同的外来文明制度,请阐释其过程。

天平天国——农民阶级——学习基督教平等的思想,与儒家思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说相结合,形成了太平天国的独具特色的平均思想。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日本自上而下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中下层——学习法国美国民主共和,分权与制衡的思想,建立民主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启蒙运动,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开启民智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克思思想,学习苏俄的工人阶级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学习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欧美的市场经济体制

简答: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

东南大学近代史考试复习

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从此,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5.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及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的演化?

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巨大影响,制约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革命不是人为制造的,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现象。

5.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

6说明抗日战争时两个战场的形成原因互相关系和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亚洲战区最大的陆地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战和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构成了我国抗击日军的基本作战战略;形成原因:国民党军队是国家的主要武装力量,人数,武器,补给方面都可以与日军进行大规模作战,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任务很明确,就是死守国土,这样必然与日军发生大规模会战,逐步形成了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当时并不是我国的主要武装力量,内战,长征,使得共产党军队遭到很大的损失,到达陕北的红军加上留在南方的红军也就数万人,和几十万侵华日军硬拼硬显然不明知,但把这数量不多的部队渗透到敌后去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运动战(游击战),而且能得到沦陷区老百姓的支持,不断的壮大自己,逐渐形成了敌后战场。作用和关系: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相辅相成,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发挥主要作用,消耗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阴谋;

东南大学近代史考试复习

敌后战场在抗战中后期起到了关键作用,牵制了大量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有利的配合了国民党军队正面的作战,不断发展壮大,到后来,实力几乎已经可以与日军进行大规模决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是互相存在的,抗战初期,没有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的顽强抵抗,敌后战场的开辟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是正面战场的激烈抵抗,使得日军在中国两头不能相顾,后方空虚,敌后战场才得以开辟;抗战中后期,正是敌后战场的巨大牵制作用,极大减轻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作战的压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7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及完成的时间,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头。它的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强烈的爱国主义导致了这场由学生发起进而发展到全国各阶层的抗议运动。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毛泽东等12 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8.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kz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