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考试名词解释2014

更新时间:2023-11-08 12: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位考试名词解释

1. 软X线摄影:是指应用40KV以下的管电压进行的X线摄影。 2. 造影检查:人工将能吸收X线的物质导入人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

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称为造影检查。

3. X线照片密度:是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程度。 4. 物体对比度:源于物体固有的差异称为物体对比度

5. X线对比度:透过人体组织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称为X线对比度。 6. 胶片对比度:X线胶片对X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称为胶片对比度。

7. 光学对比度: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之差称为光学对比度。

8. 人工对比度:采用人工注入对比剂的方法而获得人体内组织结构间的影像对比度称为人

工对比度。

9. 照射野:是指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被检体的曝光面。

10. 散射线:X线管发射出的原发射线穿过人体及其他物体时,可产生许多方向不定、能量

较低的散射线,主要由康普顿效应产生。

11. 螺距:等于X线管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层厚的比值。 12. 窗宽:是指CT图像上16个灰阶内所包括的CT值范围 13. 窗位:是窗的中心位置。

14. 部分容积效应:当扫描层面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重叠时,所测得的

CT值不能如实反映该层面单位容积内任何一种组织的真实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5. 周围间隙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两种相邻且密度不同的组织,其界面处的CT值不

能准确测得,因而在CT图像上,其交界部的影像不能清楚分辨,这种现象称为周围间隙现象。

16. CT平扫:是指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

17. CT增强扫描:是指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

18. CT延迟增强扫描:是指一次大剂量注射对比剂后延迟4~6小时后增强扫描,主要用于

肝内小病灶的检出。

19. CT血管成像:将血管造影和CT扫描两种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 20. 重复时间:从90°脉冲至下一次90°脉冲的时间间隔。 21. 反转时间(TI):从180°反转脉冲至90°激励脉冲的时间间隔为反转时间。

22. 时间飞跃效应:流动质子(流体)在成像过程中,因流入或流出成像容积而引起其信号

强度改变,称时间飞跃(TOF)效应。

23. 流空效应:快速流动的质子在成像层面内受到RF激励,但在相位重聚前流出成像层面

而未经历重聚相位,或流动质子在RF激励后才流入成像层面而未受到激励,这两种状态均无信号产生,在影像上表现为管腔内信号缺失而呈黑影,称为流空效应。 24. 包裹伪影:是指图像中出现所选FOV以外的解剖结构影像。

25. MR水成像:是指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具有信号强度高、对比大,

在暗黑背景中含液解剖结构如胆道、囊腔等呈亮白高信号的特点

26. 化学移位: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由于化学结构的差异,在相同强度的磁场中其拉莫尔频率

不同,这种频率的差异称为化学位移。

27. 各向异性:在人体生理条件下,水分子的自由运动受细胞本身特征及结构的影响,使其

在3D空间内各个方向上弥散运动的快慢不同,以至一个方向上弥散比另一个方向受更多的限制,具有很强方向依赖性,称之为各向异性。

28. 平均弥散系数:主要反映弥散运动的快慢而忽略弥漫各向异性,将各个方向的三个本征

值之和汇总后取其平均值,即得到每一体素的平均弥散系数(DCavg)

29. 电介质效应:身体中的水和大多数组织具有相当高的介电常数,使电磁辐射的波长和速

度都降低,产生电解质效应,引起RF分布不均匀。

30. RF屏蔽效应:RF场快速变化可感应出一种循环电场,当发生在高导电性介质中时,将

产生一种循环电流,反过来对抗变化的RF场,使其振幅降低,能量耗散,在图像上出现低信号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ku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