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63 现代企业制度 论文 5月15

更新时间:2024-07-09 00: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外贸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问题

摘要: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种企业的产权组织形式的总称。入世后,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的机遇和挑战,得失并存,外贸企业应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一些问题,以及在如何建立现在企业制度上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目 录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 2

1.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变 ........................................... 2 2.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 4 3.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 5 二.外贸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 ........................................ 5

1.现代外贸公司制度的特点分析 ................................... 5 2.外贸公司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 6 三.外贸企业制度现代化的对策 ...................................... 7

1.国有外贸公司的发展对策 ....................................... 7 总结 .............................................................. 9 参考文献 ......................................................... 10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1.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变

1.1第一次“两权分离”:原始所有权与公司法人产权的分离。

众所周知,在原始所有权与企业法人产权分离之后,企业才获得了独立的法人地位,既可以大量募集社会股本,又可以有效经营风险,同时企业家阶层的社会职能也更加专门化。公司法人产权制度的建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公司作为法人,获得了与个人财产享有同等权利的法人资产,公司具有独立的资产所有权—财产物权(法人产权),由此公司法人全面获得了对公司资产的支配权(占有、使用和处分),摆脱了资产原始所有者的直接干预。其次,投资者的原始所有权体现为股权,相对于原始所有权而言,其权能被大弱化,财产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发生了分离。股东不能直接经营或鼾法人资产,只有通过股东(大)会维护出资者利益、通过选举董事会间接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以及凭借股权获得资产收益或转让股权的权利。如此一来,公司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相分离了;同时,所有权与经营权也自然随之发生了分离—这是前者分离的副产品。为什么国家企业缺乏竞争力?有人认为是“所有者缺位”。实际上大谬不然—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非常清晰,就是归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所有(实际上是全民资产)。从上述产权分离理论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在于投资股东的原始所有权与公司法人产权并没有真正、彻底地分离。不要说计划经济时代的“资产平调”、“关停并转”,即使在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国有资产的划转、企业并购中的行政依然十分浓厚,可以无偿、不经评估和公开竞价,即投资股东可以直接处置公司法人资产。同时却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剩余收益的索取权。近年来,虽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再强调要国企进行赢利分红,上述“错位”实在是令人费解。从宏观层次上来看,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中,资产或产权的交易环境和基础不具备(单一所有者主体),社会经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无从谈起,注定是“国不强、民不富”!没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从何而来?

1.2第二次“两权分离”是法人产权中控制权与经营的分离

显然,在原始所有权与企业法人产权完成第一次分离之后,必须对企业法人产权本身作进一步的分解与定位;产权功能本身的综合性和可组合性,也为第二次两权分离提供了可能性。许多人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视为第二次两权分离,实际上在完成原始所有权与企业法人产权的第一次分离时,经营权已经随

法人产权一起与所有权相独立了,怎么可能与所有权再分离一次呢?从历史上来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本身并非现代企业制度奠立之后才出现的。譬如,承包经营在我国唐代出现了,当时称为“买扑”,主要是官府对集市、码头或盐场等公众性比较强的经营场所,向民间资本开放予承包经营,到宋代甚至出现类似公开招投标形式的“封状”承包。另外,有限责任的经营形式也并非法人产权制度的发明,在莎士比亚笔下的东西方航海贸易活动中,西方合伙制企业就问世了。从系统角度分析,企业的产权制度与其管理运作体制是密切相连的。当原始所有权与企业法人产权相分离,从而也与企业经营权相分离之后,对法人产权及其经营权的有效监督制衡就成为当务之急,有必要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制衡权力的经营管理决策和监督机构,这就是董事会。董事会的问世是第二次“两权分离”的标志,它使得现代公司制度开始真正成型:法人产权中的控制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法人产权的占用与处分由董事会负责决策监督,法人产权的运营管理由经营班子承担,这样就解决了法人治理跌“大锅饭”问题。当然,董事会的民主制并不能保证它真正能实行民主,着急在于董事会的人员组成以及他们与资本的关系。不难看出,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视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不仅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也诱导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陷入“放权”(承包)的黑洞,以致付出了惨重的历史代价。

1.3第三次“两权分离”

公司控制权中决策权与监督权的分离。董事会制运作不久,人们便发现决策权和监督权均由董事会掌握本身带有许多痼疾:决定的意义在于寻求公司筹集资本的增值和效益,是一种进取的事务,监督是确保公司财产的完整性,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犯,是一种防御性的决定。显然,都很难在工作完美融合。为了对股东负责,施行监督,因此监督的对象应该包括董事会和管理团队的关键成员。显然董事会不能自我监督,由于实现过程中的董事会和经理的决策过程密切相关,个人倾向很容易代替工作决定。更重要的是,很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监督机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单独树立监督部门实现决策和监督,成为早期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探索方向,主要模式包括双监事会、监事委员会系统。在现代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建立监事会和监督董事会管理团队,称为“双轨制”或“双重委员会系统”,反之则称为“单轨制”或“单一委员会制”。就这样,现代企业制度经过三次连续不断的“两权分离”,在股份制产权结构之上,最终构成了决策权、监督权与经营权“三位一体、相互制衡”的权利匹配格局。至此我们可以明白,国

内企业不论是国有体制还是民营体制,为什么难以不断超越自我、保持基业长青?关键在于现代企业制度进化方面的普遍“欠帐”,未能建立起“三权分立”的公司治理机制。

2.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2.1产权清晰

所谓的“产权清晰”,主要有两层含义:(1)有特定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占有权利,包括使用、处置和福利等。(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应有明确的数字化计量。首先找出国有资产的物理形式的边界,如机械、设备、车间等;第二,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国有资产的权利形式(股票或债券、持有、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等等),净资产的总数扣除所有负债后的余额等等。

2.2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区分和识别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互有差别,股东根据其出资,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在其存在期间,由个人投资者投资企业法人财产有权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所有属性。运营商委托股东在一定时期内,对企业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进行使用并获得相应的收益的权利。劳动者有权和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保障。对应于这些权利是一种责任。严格意义上讲,责任还包括通常被称为风险的内容。权责明确除了明确所有者、经理、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也必须使相应的权利和责任相平衡。此外,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该建立相互依存和相互制衡机制,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的不同的利益主体,双方虽然互利,也存有不同甚至冲突。制衡需要明确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相互监督。

2.3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

(1)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改革以来进行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政企分开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应注意的是,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对其拥有股份的企业行使所有者职能是理所当然的,不能因为强调“政企分开”而改变这一点。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政府如何才能正确地行使而不是滥用其拥有的所有权。

2.4管理科学

“科学管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含义。在广泛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企业组织合理化的意义;在狭义上,“科学管理”的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和发展的科学管理、人事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等都是其内容,它的核心是激励和约束机制。要使“管理科学”,当然要学习、创造,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包括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式。

3.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1993年11月14日的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指出,当前公司系统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改变企业管理机制和增强企业活力。现代企业制度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二.外贸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的外贸公司,是指专门从事进出口流通的企业,不包括生产企业、外商投资的具有进出口权的企业,也不包括特殊涉外业务,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和其他服务贸易出口企业。本文指的是外贸公司包括了在计划经济时代,适应规则的垄断外贸外贸公司,也包括改革开放,具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建立的释放大量的对外贸易公司。由于历史原因,当前我国大部分外贸公司的性质是国有企业。

1.现代外贸公司制度的特点分析

很长一段时间,国有外贸公司总是扮演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角色,占据我国进出口总额主要份额。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专业外贸公司的市场份额逐渐侵蚀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性质的企业所占据。从2002年之后,外资企业的进出口数量和增长,大大超出了国有外贸公司,已成为对外贸易的领导者。作为外贸公司的流通型企业,生产型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商务部公布的2005 - 2006年“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名单,除了食品土壤畜牧生产可以满足国有外贸公司,其他几乎所有的生产企业都

“吃不饱”。

2.外贸公司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国有外贸公司存在很多问题,其内部的一些问题导致了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管理的需求。国有外贸企业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按照上级行政部门的指示进行工作。目前的操作系统还远未明确清楚产权、责任,单独的政府职能从企业管理、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上来说不能满足需要。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按照经营业绩进行奖励,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人才和客户资源流失。高层领导仍然是由行政机关任命,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组织部门,政府管理,这将完全决定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仍然由政府安排的管理操作,国有外贸企业没有真正区分政府职能和企业管理,导致企业的管理也不能进行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权责不能有机的结合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2.1 国有外贸公司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较低。

因为过多的行政干预,国有外贸企业未能形成独立,建立真正的市场管理理念。因此,在市场多年来,也有一些企业由于落后的企业管理理念、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原因被市场淘汰。在人才管理,例如,许多外贸企业职工培训不定期,不注意知识的更新,尤其是业务骨干职工很多外贸业务人员只擅长操作传统的技术含量低、标准化的产品,对于一些新开发的产品,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特别是需要良好的售后服务的,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很难操作。因此,由于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导致好的业务骨干严重的缺乏。

2.2 大多数外贸公司缺乏实体企业的支持,没有自主品牌。

许多国有外贸公司处在中间人的立场,没有自己的实体企业。出口外贸公司只能寻找制造企业,通过收购,最终出口海外市场。因此,国家放开进出口的权利后,一些自主品牌或熟悉生产型企业的国际市场,持续改进的能力,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不再是满意和外贸公司合作,往往直接面对外国客户,直接向国际市场。

2.3 习惯于享受国家的特殊和优惠政策,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过去,国有外贸公司借助对外贸易权利这一优势发展进出口贸易。一些公司需要进口或者出口,由于没有获得对外贸易权,只能委托外贸公司代理。与此同时,国家专门从事的一些商品和许可证业务,也使国有外贸公司享有某些特权。在这种情况下,享受特殊政策的外贸公司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当我们解除控制

对外贸易之后,随着国家在加入WTO,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外贸行业的竞争加剧。外贸公司已经失去了国家保护和优惠政策,国有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4 外贸企业与国内供应商的关系松散。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国有外贸公司是国内供应商和国外客户之间的联系纽带,但它的长期供应商不能与外国客户资源相比,往往导致交易的双方地位不平等,国有外贸企业的过程中试图压制供应商产品价格,对外则增加产品的价格,国内供应商和更深层次的外贸公司之间的规模和价格有差距。国有外贸公司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供应商选择和培养,未能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它们之间的生产关系相对脆弱而松散,约束性和合作性都不强。

三.外贸企业制度现代化的对策 1.国有外贸公司的发展对策

1.1调整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虽然在一开始进行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时,国有外贸公司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模糊的产权结构和不合理的关系,以及业务活动由当地政府干预过多,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仍是主要原因。加快国有外贸公司的制度改革,产权改革应该放在第一位。学习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理顺关系,简化组织和加强管理创新。形成有效的人员和管理制度,形成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国有外贸企业的组织结构、系统和管理原计划经济的原型,必须通过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消除不利影响,使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尤其是中小型外贸公司,发挥小企业的灵活的特点,面对市场的变化,可以快速高效地制定应对策略,在面对客户和产品特点,配合不同的人员组合团队,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提高运营效率。

1.2 调整经营模式树立核心竞争力

1.2.1 合理定位,寻找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

可以利用并购手段形成一个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对外贸易公司。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快速推进,兼并和收购(并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市场地位,降低企业成本,规模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的战略选择。外贸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目前,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外资的大规模进入,许多行业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外贸行业改革的深层结构的问题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建立自己的供应基地,这是出口的外贸公司保留客户和

降低成本的基本办法。使用诸如收购或参股的方式,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出口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外贸公司,有自己的工厂,可以使用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提供基本的保障意识,对于即将出口的产品,还提供了方便的统一包装和物流。如果我们能够与国内著名的品牌密切合作,加强品牌效应,从而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对外贸易公司的业务专长,支持和引导各地知名品牌建立出口一站式服务体系,使其共同获得利益,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调整经营结构,多种贸易方式并存。

虽然名义上是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公司,但事实上,在为数不多的公司同时进行进口和出口业务。进口主要是代理的国内企业,它并没有真正进口销售。虽然出口,但大多只做一般贸易,很少从事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虽然早期喊的口号是真正的国际贸易,但仍然在做做转口贸易,实现一定规模的国有外贸企业少之又少。同时,这也表明,虽然旧的国有外贸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但仍有许多新发展,扩大生活空间。因此,国有外贸企业应不再局限于自己在一般贸易,外贸公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局限于一般贸易进口,进口或进口与国内贸易相结合,或通过进入时间早,有更多的客户信息等优势做转口贸易等,努力扩大加工贸易出口业务等,加工贸易的发展在我们的年度出口增长中占了很大比例,加工贸易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如果我们的国有外贸公司可以努力在加工贸易上下功夫,结合进出口贸易,也会有一个突破。努力地调整业务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生活空间和时间,让它成为大中型国有外贸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2.2努力提高企业各方面的竞争能力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如前面提到的,在2005 - 2006年发布的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商务部列表中,除了食物外土产品和动物产品的进出口公司外,其他几乎所有的生产企业都存在问题。传统的进出口公司几乎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因此,国有外贸企业改变了中国出口很长时间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缺乏有影响力的独立的现状,逐步完成低附加值产品到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化。外贸公司处理公司内部情况分析,全面、客观地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寻找机会,加强品牌创新,注重品牌建设,以增强其竞争力。目前,外贸公司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大部分出口产品定牌加工。决定一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度除了资本、技术和管理,品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接受国外客户的特殊处理,不仅经济效益差,缺乏发展潜力。因此,由低附加值出口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以品牌管理为中心,建立自己的品牌,建立产品的

形象和声誉,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

国有外贸公司在原来的进出口业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很多外贸公司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做进出口业务的代理业务,因此,事实上,许多客户,包括外国和销售渠道都在用户的手中,我国入世后,我们解除外贸控制,外贸公司管理优势的丧失,使许多用户直接代理业务操作的,所以加强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赢得客户优先级应该是外贸公司。外贸公司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应该提高服务质量和自己的能力,注重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功能。新形势下,有新问题,更有经验的外贸公司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能力,赢得市场和利润。

重视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以有效的团队和凝聚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国有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面对各个方面的竞争,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尤其是既懂外语和商业,又有技术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过去,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工资的问题。但是在新形式下,只有一个高薪水是不够的。外茂公司的发展前景,工资福利制度,企业的培训系统,和领导沟通渠道,甚至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未来的人才去留。因此,外贸公司建立一个动态的激励机制,创新企业和用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建立高效的团队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尤为重要。

总结

中国国有外贸公司有着时代的印记,其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从一个垄断时代到获得对外贸易权限再到逐渐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法律规定的市场操作,暴露出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缺陷,比如国家管得太多了。但是,随着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使对外贸易环境逐步走向公平、自由、竞争、有序的形势,国有外贸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获得了历史性机遇。国有外贸公司作为一个商业组织,不仅对外贸易公司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其长期从事国际市场的发展并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规模,这对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秩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国有外贸公司也有很多缺点,这是计划经济遗留的痕迹,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我认为,国有外贸公司的未来是一个真

正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一个竞争状态,逐步实业化、规模化,它将朝着多样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建议国有外贸企业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战略增值环节,成为整个价值链管理和集成核心。因此,国有外贸企业应当从企业内部管理三个方面出发,用贸易创造服务,用增值服务来构建核心竞争力。

总之,国有外贸企业现在在过渡时期,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随着市场化的程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外贸公司的未来发展是光明的,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晏维龙.交换、流通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Li & Fung 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香港 Li & Fung 集团的实践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魏涛.我国大型外贸企业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段金锁.国有专业外贸公司发展问题探讨[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5]孙天夫.浅谈国有外贸公司的和谐企业建设[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9). [6]陈旭.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发展探析[J].科技资讯.2007,(7).

[7]吴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外贸公司的根本出路[J].深化改革.2005,(1). [8]魏伟 熊涓. 浅析我国国有中小外贸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业研究.2004,12.

[9]盛宇华 潘持春.供应链管理及虚拟产业链[M].科学出版社,2004. [10]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

[11]吴海霓.加入 WTO 与专业外贸公司发展战略[J].财经研究.2003,(1). [12]文小玲.我国专业外贸公司发展模式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8,(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k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