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
更新时间:2024-02-11 17:1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中国梦学习材料(一)
“中国梦”学习材料
----江油市长城实验学校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翻印
一、**九提中国梦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是中国新任****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 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及“中国梦”,40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012年11月29日,中共XX****带领新一届XX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二、中国梦的时代解读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称。也正因如此,**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对每位中华儿女,都有殷切的期望和嘱托。他还用了“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 1
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三、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四、中国梦的三大动力源
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 所谓“共同支点”,首先应考察梦想的动力源。既然是一个梦想,那么它必然是关乎人们尚未实现但又在努力争取实现的事情,并由此催生强烈的奋斗动机和动力。
2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
五、中国梦的富强三部曲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能否发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能否找到摆脱绝对贫困、摆脱极端落后的面貌,实现小康水平、小康社会、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之路,历史给予回答: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显示了中国先衰落后崛起、先挨打后自强的历史轨迹,也为实现21世纪“中国梦想”奠定了历史的大台阶。
进入21世纪,中共XX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警示与内涵
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强国才能富民,国强是民富最根本的安全保障,民富则是国强的内生动力。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七、 “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实干兴邦
3
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不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求真务实。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让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杜绝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
勇于攻坚克难。“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善于开拓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梦”是以开拓创新为支撑的梦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13亿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事物、全新探索、全新实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也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
八、中国梦的影响意义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条康庄大道,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中国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实现“中国梦”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已经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式演进提供了新范式。
4
篇二:2015——2016学年 政治学习材料
第一次:
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
即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三颗心:事业心、责任心、平常心。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
一、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教书育人既是一个职业又是一个事业,因为我爱这个工作,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所以我会尽我的所能把他做到最好最好。记得有的学生在作业本里夹着小纸条对我说,老师你不要管那些不听话的学生了,有时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我看了给他回了一张小纸条,我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即使不是质的飞跃总会有量的改变,我不要求百分百的平等,我只要求用我百分百的努力换回学生哪怕一分的成绩我也知足了。
二、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有了事业心,一种很自然生成的责任心时刻都在召唤、约束和激励自己。与年岁相当的同志一样,竭尽全力地坚守重心中的那一份承诺;和那些脚踏实地的骨干教师一样,竭尽全力去履行我们庄严的宣誓。有了这份责任心,对工作不管份内份外,都能千方百计努力完成任务,力求完美;有了这份责任心,就能以诚相待,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地向新老师学习交流;有了这份责任心,也能经常为了工作与主管领导推心置腹地交流、探讨,因为从没为个人的利益提过半个字,所以即使看法相左,也敢直言陈词;有了这份责任心,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就会一视同仁,洒向学生都是爱。
三、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大多数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催人泪下的豪言壮语。而正是这平平常常,陶冶了情操,换来了心中的平静与踏实和工作的得心应手。 对人,以诚相见,平等相待。我们一向认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资历长短,不论年序长幼,人格皆平等。故对同事、前辈乃至职工、都同样尊重,对他们的工作心存感激,对新教师热情扶持,从不责备求全。就连平常开会学习,无论领导或普通老师的发言,我们都认真倾听,从不旁若无人地聊天说话,这一份看似平常的尊重,使自己从别人身上学得了很多,以平常心对人对己,以真诚去善待同志,尊重他人,方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对荣誉,自有一颗平常心,头脑也够清醒。面对各种荣誉,我们知道个人的努力的背后,更有一大群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的同志们的帮助与扶持。荣誉的获得既是对个人努力的肯定与认同,也是激励机制的需要,没有什么太了不起!知识分子有强烈的成就感,我也没有达到淡泊名利的高境界,但对荣誉并不刻意地去追求,也从没有为此而盛气凌人,而是一如既往。荣誉使自己责任感更重,对自己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对地位,从不为此烦恼,还是一颗平常心。我们知道,无论处于那个位置,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无愧于心,也无愧于民族与国家。绝不是有了一个职位才能证明自己有水平、有能力,做好一个普通教师,同样有尊严。自尊自强,就会心里踏实,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只不过比别人先走一步,多出一份力,多为别人想一想,多奉献一份精力,但我们却觉得越来越有精神,干得更欢更自在潇洒。
也许会有人问:你追求的是什么?无庸赘言,作为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追求的,是壮丽事业中的自我价值,是一颗平常心在平凡工作中不平凡的生命价值。心是平常的心,工作是平凡的工作,但请记住:绝不平庸!“春华秋实时,长河落日圆”应是完美句号的内涵和意境。
第二次: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十不准”
一、不准向学生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教育方针的言论观点。
二、不准坐着上课,不准带手机、寻呼机进课堂,严禁酒后上课,不在教室内吸烟,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误课拖堂、擅自停课;
三、不准讥讽、歧视、侮辱、体罚学生。
四、不准无教案和用旧教案上课,敷衍作业批改。
五、不准打扮怪异和穿拖鞋、背心进课堂上课。
六、不准有偿家教和上班时间擅自到校外兼课。
七、不准索取学生钱物或接受家长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
八、不准打牌赌博、酗酒衅事。
九、不准去歌厅、舞厅、酒吧等到场所参与违纪违法或有损教师形象的活动。
十、不准参与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
第三次:
提高师德修养师德风范
1、一个忠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两个服从:服从大局、服从领导
3、三个热爱: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
4、四个关系:家务与工作的关系、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关系、吃亏与便宜的关系、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的关系
5、五个自觉: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共事、自觉创新
6、六个意识
1)师表为范―――师表意识。
2)德育为首――-育人意识。
3)容人为怀―――胸襟意识。
4)教学为主―――课堂意识。
5)质量为上―――质量意识
6)自省为本―――自省意识
第四次:
学习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文件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4.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5.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进创新。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1.强化师德教育。
2.加强师德宣传。
3.严格考核管理。
4.加强制度建设。
四、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
1.要将教师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各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
3.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
篇三:学习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论文题目: 有 效 的,才 是 最 好 的 ——对数学学习材料选择与处理的思考
姓名: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江小学 孟阳燕
联系电话: 7833555
——对数学学习材料选择与处理的思考
有 效 的,才 是 最 好 的
[内容摘要] 学习材料作为学生探索活动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学生探索活动的有效性。教学中不同的材料或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截然不同。本文试从笔者自己的视角出发,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谈谈如何选择有利于学生思维投入的学习材料,怎样正确使用学习材料,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有效探索,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关键词]学习材料 合理选择 正确使用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人脑对外部数学材料接受、分析、选择、整合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身,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需要的学习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学习材料是否有效,我认为不在于材料的新旧或数量的多少,而要看能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各方面有没有获得充分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的老师如何合理地选择学习材料,怎样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探索,是必须加以关注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学习材料
合理选择学习材料不仅要从知识系统出发,更要关注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创设问题情境,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准备状态。但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公开课中),老师们比较关注材料的新(新颖)、奇(奇特)、趣(有趣味性),往往会忽视学习材料的数学味,忽视数学的本质,在看似“热闹”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觉得选择学习材料既要关注现实性,又要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既要体现适度的开放性,又不宜过分繁杂。
1、学习材料要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现实背景出发,用奥苏贝尔的话来概括——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起点来准确定位学习材料的思维含量,尽可能把思维含量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材料才最具探究价值,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断:
[A教师]
(1)课件动态出示小鱼图(小鱼由6个△组成),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第一句6的乘
法口诀。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6的乘法口诀。
(3)根据小鱼图探究6的另外几句乘法口诀,并逐句理解其中的意思。
??
[ B教师]
(1)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
根据你的经验猜猜《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根据学生反馈把6的乘法口诀展示出来。
(3)让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句或几句口诀想办法进行验证。(可采用画图、举实例等
方法,在这过程中理解含义。)
??
比较两位教师的学习材料,A教师提供的材料中生动的课件、精美的画面确实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我们静心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再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许多学生已经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几句或全部。而老师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装作不知道,一切从零开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知识老师把它看成一块独立的知识,然后进行精心地包装,却不知在华丽的背后已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案例中B教师根据能学生的认知特点,没有过多的做作,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引入新课,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生的思维领到最近发展区,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因此,我认为学习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让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和现实背景零距离接触。花哨、华丽的未必实用,有效的才是关键。
2、学习材料要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层层深入
一种学习材料呈现出来后,能够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深度数学联想的,那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材料。因此,选择学习材料还应考虑如何使学习活动层层深入。
[学习材料一]
(1)出示一张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纸。
(2)估计10平方分米有多大,从生活中找找面积大概是10平方分米的物体。
(3)在生活中找找能用平方分米来测量的物体。
[学习材料二]
(1)出示一张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纸。
(2)2平方分米有多大?用手比画。
(3)4平方分米呢?8平方分米呢???在我们教室里你能估计出哪些物品表面的面
积?
在上述材料选择中,[材料一]中“1平方分米”到“估计10平方分米”,材料梯度跳跃性太大,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从生活中去找”开放性过大,学生很难从某个方面去思考。对交流反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而[学习材料二]中的材料梯度十分恰当,有力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还渗透了一些倍数的思想,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对平方分米的理解。“在教室里寻找”也体现了学习材料适度的开放性。
二、正确使用学习材料
合理选择学习材料为凸现学生的数学思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如果学习材料使用不当,依然难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学习材料的内涵还需要我们老师去挖掘、开发,同时还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及时渗透。
1、用活材料,挖掘其内涵
我们要抓住学习材料中的契机,注意挖掘蕴藏于材料内的有用信息,给学生提供更优化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新课程实验教材三年级“两位数的口算”配有一幅主题图,在两次教学中我对这幅主题图采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第一次处理]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生1:我发现小朋友在买玩具。
生2:玩具柜里有三种玩具,小火车是44元,小轿车是25元,小客车是38元。
生3:小男孩指着要买一辆小火车的一辆小轿车,小女孩要买一辆小火车和一辆小客车。 师:怎样才能知道小男孩和小女孩分别应付多少钱呢?
学生说出算式: 44+2544+38
接着学生计算并说算法
??
[第二次处理]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生:??
师:如果让你挑选两种玩具,你会选择哪两种?要知道该付多少钱。应怎样列式?生1:我挑选小火车和小轿车,算式:44+25
生2:我会选小轿车和小客车,应这样列式:25+28
生3:我选小火车和小客车,算式应该这样列:44+38
??
同样一幅主题图,由于两次处理得不一样,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次对学习材料的使
用,虽然很顺利地得出了算式,引出了课题。但我对主题图的处理缺乏创意,过于简单,没有挖掘出主题图的真正效能。第二次我改图中两位小朋友买玩具为学生自己选择买玩具。这样一来,变成让学生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使学习行为因需要而产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创造了选择的机会,能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使问题更具开放性,学生可在多道算式的对比中更好地理解算理,较好地发挥了主题图的效能。
2、用活材料,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正确使用学习材料,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找规律”一课的应用练习安排:
[教学实践一]
(1)小朋友在排队伍,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男、女、男、女??)
(2)园林工人在种树,你发现这些树木的规律吗?
(杉树、松树、松树、杉树、松树、松树??)
(3)观察图片是按什么规律贴的?
(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形、圆形、正方形、圆形、圆形、圆形? ?)
[教学实践二]
同时呈现上述三组学习材料,让学生任选一题,观察其中的规律,并把发现的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在交流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策略。有学生用文字(男、女)来表示(1)的规律,也有用数字来表示的(1、2、1、2??),也有用符号来表示(2)的规律△○○△○○??,甚至有小朋友创造性地使用了字母来表示(1)的规律(A、B、
A、B??)
[教学实践一]中老师这样的练习设计安排,从形式上、内容上看层次清楚,但从数学思角度分析却几乎是在同一层面上展开的,是同一水平上的思维活动。[教学实践二]从表面上看,教师仅仅将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作了改变,其实这一改变不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了有序思考的方法,而且恰当地渗透了符号化的数学思想。在我们很多教学中,有时只要做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从老教材到现在的新教材,学习材料一直是我们最关注的部分之一,面对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科技,学习材料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数学是门严谨的科学,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善于在异彩纷呈的学习材料中选择有利于学生思维投入的学习材料,并且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教学设计》第9期 、第10期 山西教育报刊社
正在阅读:
学习材料02-11
总商会大厦及住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06-23
20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12-03
CC301参数定义文档12-20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06-08
关于我爱你的句子10-04
全乳添加小麦粉对荷斯坦公犊牛的生长和饲料消化利用的影响06-10
《人口与人种 1》说课稿07-24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5Ourschoollife知识点及练习仁爱版02-02
名人名言的经典语录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