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历史悠久

更新时间:2023-09-27 17: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召县历史悠久,文明开发较早,古代文化灿烂。约五六十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南召猿人破洪荒立足中原,已群居于今县境云阳镇西北3公里的杏花山下,科学工作者考证,南召猿人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是国内... 南召县历史悠久,文明开发较早,古代文化灿烂。约五六十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南召猿人”破洪荒立足中原,已群居于今县境云阳镇西北3公里的杏花山下,科学工作者考证,“南召猿人”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是国内发现的七大古人类遗址之一。发掘出的猿人洞穴牙齿化石和遗物,、表明先民们“血缘群婚”、“穴居野处”,依靠“原始群”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使用砸击和捶击的粗糙打制石器,依山傍水过着采集和野猎生活。与杏花山遗址相毗邻的小空山遗址,是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遗址,洞穴内发现的一米厚残余烬层证实,先民们结束了“茹毛饮血”;食用火烤的熟食,标志着人类走向新的文明历史。县境内还发现有18处仰韶文化早期至龙山文化晚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标志着县境内史前文明传承不断,辉煌灿烂。

夏禹时县境属豫州之域。商世为谢国地。西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封申伯侯国,为申国地。东周庄王九年(前688年),楚文王伐灭申国,设申县,遂属楚之申县。周赧王十二年(楚怀王二十六年,前303年),韩取楚之宛北地区,遂属韩。周赧王二十三年(前292年),秦将白起攻取韩,遂属秦。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初置南阳郡,始置雉县。西汉、东汉因袭雉县。三国雉县属魏国南阳郡。晋时雉县属南阳国。南朝宋武帝废雉县;北朝北魏置武川、北雉二县,属荆州北清(一说北淯)郡;西魏又置向城县,雉阳郡领之。隋开皇初(公元589年)废雉阳郡及北雉,以武川为蒙州治;仁寿中改蒙州为洧州;大业三年(607年)改清州为洧阳郡,县境分属其武川、向城二县。唐武德初废武川,并入向城县;贞观六年(632年),向城县隶属邓州。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废向城,人临濑。宋、金、元皆未设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复置县,以“南召”名县。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南召,并入南阳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置南召县,属南阳府。民国2年(1913年)南阳府废,县属豫南道,翌年改属汝阳道;民国16年汝阳道废,直属河南省;民国21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7年11月4日南召解放,11月11日成立南召县人民民主政府,县城由云阳镇移至李青店,是南阳地区第一个新生的县级人民政权。

南召县是革命老区县。1928年7月开始有共产党人在南召活动。1930年建立南召县第一个党小组,年底建立南召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其后,扩建为中共南召区委、南召中心区委,1938年建立中共南召县委。1939年8月扩建为中共南召中心县委,下辖8个区委、一个直属党支部,党员900余人。抗日战争期问,中共南召地下组织与地方自治派结成牢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联合组建、训练和掌握了4000多人枪的抗日武装,建立起南召抗日根据地。期间,1938年8月,中共南召县委发起成立由中共骨干党员、自治派实力人物和国民党左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革命政权——“南召县工作委员会”,共产党和自治派实际掌控了全县的一切大权,成为中国共产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产物。国民党当局惊呼南召成了“小陕北”,李青店成了“小延安”,在李青店的现代中学成了“小抗大”。蒋介石亲自下令镇压南召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10月,国民党当局派军队和特务组织进入南召,制造了震惊中原的“南召惨案”,逮捕共产党员234人、进步青年125人,数十名革命者被枪杀或刑杀,南召人民为革命事业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南召党组织和革命人民不屈不挠地坚持革命,抗日战争后期在中共河南区党委和河南省抗日军的领导和支持下,成立南召县抗日人民民主政府。解放战争开始,陈(赓)谢(富治)兵团于1947年11月初解放南召后,以南召李青店为中心开辟伏牛山腹心区,南召人民为支援“豫西牵牛”作战及宛东、宛西战役和解放军渡江南下作出了巨大贡献。南召人民的革命斗争业绩将永远彪炳于青史。

悠久的历史文化熏陶下,南召县人才济济,人物风流。在当代人物中,有上世纪30年代奔赴延安的革命家、国家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袁宝华,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领导人赵延年,民主党派著名领导人彭清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有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中将常万全,原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副军长牛健,原国防科委26基地副政委(副军级)郭一萍,驻香港部队政委、少将王玉发,23集团军政委、少将张世显等。宗教界,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道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闵智亭。科技界,有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是金属选矿研究专家余永富,一位是石油化工专家袁晴棠;有被誉为中国当代毕升的汉字五笔字型计算机输入技术发明者王永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高级主管工程设计师邵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季德源,神舟飞船推进系统主任设计师、研究员、曾荣获航天部一等功臣的臧家亮,从事弹道式火箭研究的研究员张振广和弹道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总工程师任国民等。教育界和学术界,有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河南省副主委、河南省文学学会会长任访秋教授,台湾大学著名教授陈修武、香港大学国际知名教授罗梦册等。这些知名人物和旅居台、港、澳地区以及海外的千余南召人,为祖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南召的骄傲。、

南召县除史前文化遗址外的其它名胜古迹亦多,有的品牌颇高。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县境内以周家寨(古名金斗关)为代表的百余座关城和鲁阳关、云阳关、分水岭关、野牛岭关以及若干边墙等,绵延数百里,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考察后题字“长城之父”,国家文物及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考察后题诗咏赞。云阳镇内有目前唯一发现的“楚王行宫”遗址。豫西千年名刹丹霞寺迄今仍辉煌依旧,素有“八百里伏牛,五百里丹霞”之美誉。五朵山祖师庙与湖北武当山道观并称为“北顶”、“南顶”;位于云阳镇南的兴阳观也是有名道观。始建于明代的兴凤寺遗址,留存的石牌坊和高大石碑上分别镌刻“世沐天恩”、“御览”、“圣谕”、“敕赐”等字样,分明是一座皇家寺院。此外,县境内还有数处大型古冶铁、冶铜和铁矿古坑道遗址等。有名陵墓有汉代邓禹墓、李青墓、杜茂母墓,唐代王怀壁墓和云阳宋墓等。这些人文景观与规模宏大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为南召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南召历史文化概况

2010-12-14 09:55 (浏览量:701)

南召历史文化深厚悠久。早在距今50-60万年以前的更新世中晚期,中原人类的祖先——南召猿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延续发展,所呈现的独特丰富、详实的人文遗迹,在河南乃至国家的历史研究中占居重要的地位。

一、南召猿人遗址。南召猿人遗址的发现,填补中原历史的空白,是中原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多元起源说”的准确注释。为了解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的古环境、古地貌、古气候以及古生物、古动物、

古人类形成提供了详实佐证。南召猿人遗址位于县城东32公里的云阳镇李楼村杏花山脚下,是一处洞穴遗址,发现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包括有肿骨鹿、箭齿猪、箭齿象、中国鬣狗在内的一批动物化石。被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教授为代表的多位知名权威专家确定,南召猿人是较早的直立人,与北京人生活的时代相当,从而证明中原地区是我国有人类活动和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二、小空山旧石器遗址。南召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造就了南北文化兼容的特征。自远古至今,南召既是中原人类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文明历史的传承地之一。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小空山遗址到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存以及湖北屈家岭文化的区域文化交融,在南召都能够找到无可争议的确凿实证。小空山旧石器遗址位于南召县小店乡杜庄村小空山体间,分为上、下两个洞穴,发现有大量的石制工具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雕刻器、石球等以及用火痕迹,小空山旧石器遗址的确切年代距今约为3万年,从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由猿人、智人向现代人进化的文化发展链,是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起源的重要例证,构成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南来北往、东传西播的桥梁,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三、新石器时代遗址。古代人类从洞穴野居、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到修筑房屋、垦荒播种、驯化家畜,发展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从削石为器、狩猎捕鱼、采集火种、化生为熟、到精雕细磨,织网纺织、烧制陶艺,使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延绵不断,自成体系,南召县域内发现的大量新石器遗址就是最有力的佐证。城郊乡的董店寨上、榆树岭、二郎岗、庙坡,留山的亮马台、潘寨,皇路店的莲花池、李村,小店的竹园,南河店的王庄、娘娘庙,板山坪的小余坪,崔庄的观岭、白草岭等13处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出土的遗迹颇具特色。遗址大多在河流的两岸,构成了史前文化的一大亮点,更彰显了中原文化的渊源、博大和魅力。

四、楚长城遗址。南召是楚国重要战略疆域,为楚争霸中原,利用随地可取石材,在绵延不断的崇山峻岭上构筑壮观的长城防御体系,使楚国军队依仗特殊地理环境,进可作为前进基地,退可作为天然屏障,为楚国的发展壮大,富国强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南召的楚长城遗址使整个楚长城的集中体现,因为国家长城专家罗哲文、郑孝燮等一致认定:南召楚长城是楚长城全线中保持最为完整、建制最完善、规模最大、连线最长、特点最突出的标本性遗址。被称为“长城之父”。国家性质的长城资源调查正在实施,使楚长城认定为“国保”,并最终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指日可待。专业人员通过十年的跋山涉水、艰苦努力,目前在全县发现的楚长城遗址达1599处,遍布全县11个乡镇,最具代表性的是板山坪镇华山村周家寨遗址, 2003年周家寨等19处重在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汉代冶铁遗址。东汉时期的南阳作为东汉王朝的陪都,是当时经济、文化中心,冶炼技术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特别是水排鼓风技术在冶炼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冶金行业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南召县现在发现的冶铁遗址就有南河店的沙堌堆、银沙岭,太山庙的下村、太山庙,小店的拐角铺、小空山、铁楼垛等10余处,而在最兴盛的宋代,据传从演艺山铁矿山沿空山河到鸭河口就有72盘炼金炉。从矿石开采、冶炼提纯、水陆运输等形成庞大的产业群体,有力支撑了封建王朝的国家经济。

六、南召柞蚕。植桑养蚕在南召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夏代时期,南召丰富的山场蚕坡面积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存于皇后乡七里台学校院内的清代蚕坡章程碑,详细记载了南召发展蚕业生产的历史以及保护蚕坡的规定,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蚕业生产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南召的柞蚕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年产柞蚕7万担以上,被称之为“召半省”,占河南省柞蚕生产的一半以上,一化柞蚕被国家授予“原产地”标识,被中国特产经济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手工丝织地毯产业的

迅猛发展,使南召成为全国重要的出口基地县,带动了缫丝、织绸、丝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发展起10万的产业大军。

七、南召中药材。南召境内植被丰富,南北植物汇集,是河南省的中药村生产基地,贵重的木本药材有辛夷、山茱萸、杜仲、山楂、银杏等,其中辛夷是南召的一大优势,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是南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八、南召宗教。南召也是民族宗教大县,全县除汉族外,另有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2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镇相对集中,与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南召县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五教俱全,形成了各自的区域和活动范围,依据国家宗教政策和协会管理,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10处。佛教在南召发展可追寻到唐代,中原八大名寺之一丹霞寺,始建于唐长庆年间,兴于宋、毁于元、复于明,位于河南省级森林公园内,寺前九龙河环绕流过,寺后大蟒垛气势磅礴,寺左青龙山拔地而起,寺右白虎山如猛虎雄居,寺东卧佛山宁静致远,寺院内外,古柏参天,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每至旦暮,峡谷中轻雾弥漫,紫气缭绕,霞光映照,为南召古八景之一。

九、丹霞始祖。特殊地质地貌,80年代被专家们发现后,命名为丹霞地貌。中国丹霞地貌研究会会长、广州中山大学教授黄进先生考察丹霞寺后,欣然题写了“丹霞始祖”,确立了南召在丹霞地貌学术研究中的地位。

十、道教圣地。五朵山是中原道教圣地,素有“北顶”之称,与南顶武当山齐名,传说是真神祖师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k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