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父母如何与学校一起帮助孩子

更新时间:2024-07-01 00: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父母如何与学校一起帮助孩子成长

1、过有规律的生活(如按时睡觉、吃饭、接送孩子) 2、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先做到;所谓“言传身教”,身教的效果更大于言传

3、“伸展触角,与人相遇”,积极组织或参加学校组织的所有活动

4、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良好的关系。父母是老师最强大的联盟,“父母与教师间良好的关系对成长中的儿童的影响是令人惊讶的,这个领域就是家长能够有的最大影响的参与。家长支持教师,教师支持家长。日后,孩子在家或在校就都会感觉安全,因为他们的世界是衔接的。”

5、疼爱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当儿童发生冲突时,要帮助孩子辨明是非,划清界限,理清思维,并且重新和好。这样孩子能从当中学习人际能力,学习与人合作,成为世界、社会的建构者。

6、热爱问题,感谢问题,直面问题,问题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老师。0-6岁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人的成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是靠一个敏感期接一个敏感期的度过来成长的。每个敏感期儿童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透过儿童的行为,了解儿童的心理,满足儿童的需求,建构完整人格,是这个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1

7、走在个人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她们的生命都是精彩的,没有理由把每个人都打造成一个模式。 具体的配合 一、上学:

1、 准时送。8点之前一定要入园,8点之后,老师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没有时间解决分离焦虑。迟到,会打扰整个教学的流动,更会使迟到的孩子感觉到新融入的压力。 2、 希望大家只送孩子到大门口,不进到学校里面来。这样给孩子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可以相互交往、自由玩耍。成人陪伴,会对此造成一定的打扰。 二、放学:

准时接,既不过早也不推迟,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而有规律的生活可以帮助到孩子身心灵的健康。放学后,不能按时回家,会破坏孩子的内在秩序,也会给孩子造成委屈的感受;如果家长某一天不能准时接孩子回家,请提前和老师及孩子说好。另外,老师也需要在孩子上学前和放学后,做教学的准备工作或者是开会学习,也需要大家准时接送孩子,给予配合。

三、放学后的生活:

1. 对于年幼的孩子,需要过有规律的生活,越是年幼越需要,呼吸要平衡。那么在学校的生活和在家的生活也是一种节

2

奏、一种呼吸,孩子放学后,过家里的生活和他们在学校过集体的生活二者是一种平衡;孩子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需要度过一些平静的时间,如果一直和伙伴一起玩大运动量或兴奋的游戏,也是不健康的。因此,放学后回家是必要的。

2. 和同学约玩伴日,可以,但是不能每天都有玩伴日,玩伴日和独处日(或者叫做和家人相处日)也是一种平衡,不能全是玩伴日。另外关于玩伴日的“伴”有几个为宜,我个人认为一起玩的孩子不要超过3个,最好是一对一的,2个孩子一起玩,一方面是考虑到被访问的家庭的接待能力,另一方面是多个孩子一起玩还是在过集体生活就失衡了。 玩伴日的时候,被访问的家庭的成人就是来访孩子的临时监护人,那么就要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予以教导或表明态度。比如,来访孩子在家里随便打开抽屉或柜子等寻找食物,这时临时监护人就要告诉孩子,“如果你想吃东西可以找我要,做客人时是不可以随便打开主人家的抽屉的。”孩子的父母也可以在孩子去别人家玩之前,和孩子说,“你去小朋友家玩时,请你遵守小朋友家的规则。” 3. 在孩子的独处日(或家人相处日),孩子会不知道干些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成人来引导,来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比如一起做食物、一起到花园里散步、聊聊天,一起做家务,一起做手工,等等。相信孩子会很喜欢。当然,这需要成

3

人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有计划地做。

对于如何和孩子相处,幼儿园经过近十年的经验积累,收集整理了爱和自由及华德福学校的经验,制定了引导幼儿规范《亲师守则十章》,非常详细也非常清晰地阐述了,老师、家长和孩子相处时的原则。希望我们老师、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能共同以此来要求我们自己。 四、学习: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及活动 2、发现自我,发现儿童的学习

引导幼儿生活规范、亲师守则

在长期与父母一起工作的经验中,在诸多幼儿教育的工作事项里,我发现家长对家居的幼儿行为表现与生活规范最感棘手。家长常常提出类似的疑问:

? 我的孩子冷漠、没有同情心、爱告状或过度黏人,该如何是好? ? 我的孩子行为不礼貌、说不好听的话或打人、打架怎幺办? ? 我的孩子晚上不肯睡、早上起不来、怎幺办?

? 我的孩子退缩、胆怯、没信心或爱批评、爱管人怎幺办? ? 我的孩子跟兄弟姊妹常吵架,该如何调解? ? 家长应如何对幼儿做常规训练?尺度如何拿捏? ? 家长应如何管教儿女?有没有比较好的处罚方式? ? 我的孩子很容易动怒以致于暴力,该如何处理?

4

? 为什么每次有客人来,或去人家作客,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 ? 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但回到家却胡闹、爱哭、偏食、不收玩具.......

期望解决父母的迷思与困扰,更为了大家都能深入了解孩子们的问题所在,我们开始探究一般家庭与园所生活的不同,家庭人际关系与园所人际关系的差别,以及环境差异对孩子的影响等,我也从国外华德福教育文献研读对幼儿生活规范的教导,最后,整理得规范十条,我引之为老师与家长间帮助孩子成长的共同约定~「幼儿生活规范:亲师守则十章」。 了解幼儿的行为与发展:

孩子犯错、不守规矩,一方面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正在成长,他的身体、情感与思想都尚未成熟,他无法自控、无法分辨是非,是他「不能」,不是他「不要」。父母应进一步了解需要引导或教导的是什么,需要帮助的方法是什么以进行辅导而不是责怪。

另一方面,孩子不守规矩,多半都是大人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也许有些父母初听时有错愕的感觉,但是,真的「只有问题的父母或师长,没有问题的孩子」!因为孩子生来是纯洁的,没有所谓的问不问题,孩子是被父母或老师安排着过生活的,孩子从现有的环境中成长、模仿、学习。

因此,面对幼儿违反常规,身为大人的我们,无须在幼儿的

5

意志力战场上与孩子硬碰硬;大人应尽可能储备儿童的发展与需求的知识,以便加添自己与孩子相处、共同成长的能力。若陪孩子长大的人越有深厚的育儿知识,越知道如何加强幼儿的主动性;如何减少幼儿的周围摩擦;如何在规范上帮助幼儿?等,就越能提供适合孩子年纪发展所需的游戏、故事及艺术活动等;那么,不管是幼儿个人的或幼儿与同伴间的不良行为,通常都不会有太大的困扰,即使有,也都能快速的改善。

因此,孩子犯错,除了要求孩子立即停止不良行为外,大人其实当深自反思!我们应自问自己做了什么,在环境里提供了什么,以致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我们能为他做什么,以改善问题?

唯有我们愿意全心力投入幼儿的工作,更深入的了解问题的始末,了解幼儿的发展与需求,我们才有可能因了解而对孩子释怀,耐心、体谅,甚至慈悲,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幼儿成长,才能说我们「教育」了他!

幼儿的行为以意志力、动作、游戏为工作中心。意志力的本质是本能、冲动、欲求、动力。

幼儿行为发展与规范应视年纪、关系、人格及性情 等而定。譬如:玩具应视年龄的发展与需求提供,收玩具也应视年龄的发展与需求要求。收玩具常常是幼儿、老师或家长的恶梦,其实,最好、最成功的游戏不一定需要很多玩具,反而以很少又很简单的玩具,却能使幼儿玩出很多想象力。最后幼儿还能有力气自己

6

完整的收玩具。有始有终的游戏过程更是孩子需要的经验。这种游戏最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因为孩子尽了情、尽了兴,又有成就感,是最健康的游戏。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孩子,他需要尽可能与不同年纪的孩子混合相处,与大人和孩子一起相处的经验,以利多方面学习

此外,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偶有纷争,其实也是很自然的事。孩子并非天生就具有与人分享或合作的社会能力,这些社会技能通常需要向周围人的行为学习,或经验累积而得之。 孩子不能与人分享不是自私,也不是小器,是因为发展,我们千万不能因此责怪他!例如:三岁的幼儿,「我」的概念才初形成,还没有反思的能力,所以对他而言,有理说不清的;而五岁的孩子已有足够的记忆能力和时间距离感,他较能透过模仿学习,较能掌握规范,较有是非对错感,因此简单、明白的语言就能与他有目标的沟通了。

我们应让每一个孩子自己个别的引导我们,以适合他的方式帮助他。在史代纳教育里,我们强调色彩与性情有很紧密的关连,火相性情的孩子偏爱红色,土相的孩子偏爱蓝色,风相的孩子偏爱黄色,水相的孩子偏爱绿色。人的眼睛会制造相对的补色色彩,如果定睛于鲜红色,一会儿之后,立即转到另一张白纸上,我们会看到红色的补色~绿色。周围环境的颜色对孩子的性情有很重

7

要的影响,对于火相等不能安定的孩子可以红色围绕他,例如让他穿红色的衣服,因为红色的补色是绿色,绿色可安定孩子;反之,安静的孩子则需绿色或蓝色以得到活泼的红色。

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获得自我教育,我们真该对儿童心存感激呢!以下即是我们的幼儿生活规范~亲师约法十章纲要: 一. 爱 二. 以身作则 三. 规律的生活

四. 简单、正向、积极的语言

五. 教他,不要骂他;说故事,不要说教 六. 监控自己的情绪与动作

七. 除了规范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物品), 请给孩子自由

八. 若必要考虑处罚时,处罚必须与所犯的错相关连 九. 重视此时此刻,重视孩子的感觉 十. 亲师合一的幼儿生活规范 一. 爱:

温柔的对孩子说话;用心、认真的爱孩子,每个孩子一日最

8

少抱三回,行为困扰越多的抱越多?。史代纳说:「没有爱,没有一件事是可能的;有爱,什么事都可为。」

爱是一切学习的根本,特别是生命头七年,一个刻薄、不信任、缺乏爱心、言行不一的教育环境会使儿童的成长受阻,产生困惑、错愕、受寒的感觉;甚至导致他往后的生命、身体及道德失调、衰弱。

反之,一个对将来人生充满希望、信心、勇气十足的孩子,他会在未来热情释放生命活力与能量,能组织幸福美满的家庭,能淋漓发挥与生俱来的相信、模仿、创造及思想等特质能力。他能如此,原因不一定在他有物质丰厚的童年,不在他有金钱富裕的家庭,而在于他是否拥有温暖、和谐、富爱心的成长环境。 幼儿只有一次童年,教导幼儿是非常有求有偿的事,幼儿的未来发展决定于我们能否成功的导引他们经验生命的美好,是否能成功的减少他们对人性、人情上的不安全感与怀疑;。 宇宙天下,几乎所有的潜在生命都朝向阳光,有阳光,潜在生命就有孵化成真实生命的可能。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教育有爱,就如同潜在生命有了温暖的阳光,父母、教师的爱可以孵化出儿童的潜能。很可惜的,有一些老师或父母心底非常的爱孩子,但是他们选择严厉、冷酷的方式管教孩子,以致孩子感受到的只是他们的严寒,于是孩子害怕人、害怕做事,对人、对事很冷漠、没有同情心,甚至对环境产生相对的严厉敌对态度;或者反过来,

9

过度黏人或爱告状、爱哭??等都是爱领受不足的结果。

二、以身作则

我们从自己开始,认真的使自己成为「值得模仿的人」;同时用心以爱,以真诚,以参与,以喜乐工作的态度面对周围的大人、小孩与环境;努力将抽象的想法与概念转化成看得见的行为呈现。

幼儿阶段最大的学习本能就是模仿,我们可以从幼儿走路、说话、思想的发展观察幼儿的模仿本能。幼儿看到站立走路的大人,他就站立行走,如果婴、幼儿在森林里被动物养大,那么,这个孩子也就只会在地上爬;说话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孩子由台湾人养大,他就说台湾话,若同一个台湾孩子若交给美国人扶养,那么,即便他是台湾人,他也只会说美国话,不会说台湾话了;父母或师长如何思想,孩子也就如何思想,如果大人看不惯动作迟缓的孩子,孩子自然就会对慢动作的孩子骂:「笨蛋!」 模仿是幼儿自发意志的行为,是经由意志,展现他对世界讯息的反应。若能好好开发,模仿的意志力可以成为儿童未来自我创造的活动基石。所以,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如何善用模仿意志的力量,知道如何在幼儿意识较浅、较梦幻的时候,运用「活动,模仿与示范,规律与反复」的引导,影响、修正幼儿的行为,以使儿童身、心、灵发展健康。

10

有一天,有个孩子一直说脏话,因为我知道,幼儿园里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就和家长沟通才知道,爸爸有一次和人争执,不留意说出了,孩子一直模仿。。

园所里打人、打架、没有礼貌、说不好听的话、爱批评人,或有情绪困扰的孩子,通常其父母多是倾向以批评、责骂或体罚面对幼儿常规的。大人以为体罚、责骂、批评可以制止幼儿的不当行为,没想到不但不能制止,反而让最具模仿能力的孩子学会了对人暴力、批评、说不好听的话?。若希望幼儿喜于美善,恶于邪恶;大人应先「以身作则」!大人必须是注重美善、注重情意,自爱、爱人的典范,大人必须自然的流露出积极、正向,安静、稳定的行为模范,孩子行为才能良好而稳定,因为孩子一直都在模仿我们!

儿童的行为反映出我们对他的教育与我们对自己的自我教育!好模范远比命令或指导重要,孩子通常多注意我们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们说了什么。一定要记得,真实的举动对孩子最有价值,在孩子面前,我们的一个每个动作都是很有影响力的。 三. 规律的生活

? 良好的人格、性情奠基于儿童时期规律、和谐的日常生活环境。园所的课程活动以规律与反复为原则;强调以规律、反复的生活健康幼儿的身体、培育幼儿清楚的时间感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建立幼儿坚强的意志力。

11

以幼教现场言,课程活动安排对幼儿的行为表现有很大的影响,教室内行为规范的问题,也多半来自课程的计划与经营。一个结构清楚的课程可以使幼儿一方面活动,一方面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幼儿就能因而比较安定,不容易产生焦虑或偏差的问题行为。反过来,如果幼童每天过的生活,进行的活动是不定的,幼儿就会兴奋、紧张或不知所措,甚至于无聊,这样,就容易引起问题。我们的身体需要稳定的呼吸维持健康的生命,幼儿的生活与课程也需要稳定、规律的活动维系发展。老师若了解规律的生活对幼儿的重要,懂得满足幼儿的发展与需求,知道引导幼儿的方法,做他们觉得有趣的事,幼儿就很少会发生问题。例如,课程安排中,一天至少一次规律的,如呼吸般的带孩子「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那么,幼儿的思想、情感及意志的能力就能稳定而活泼、有生气的开展。我们常看到一些在教室里很棘手的孩子,一到户外,他们就成了最健康、最快乐的好孩子。我们应该多提供机会,使他们经常体验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

在教育工作上,台湾父母最大挑战之一即是为儿女建立规律的家居生活。有些父母虽然准时下班,但是,回到家后还有事要忙,或者有好电视想看,等忙完或看完电视,已经很晚了,看着孩子还没睡,就开始生气或指责孩子吵闹要父母陪,不肯独自先睡。其实,一样的道理,真的不

12

是他「不肯」,是他「不能」!他还小,他是幼儿,他真的需要父母陪伴!而这些抱怨孩子晚上不肯睡,早上不肯起床的父母也常抱怨孩子不爱吃饭,或吃一顿饭吃好久,或边吃饭边看电视??

父母的角色的确难为!父母必须为孩子改变自己,甚至牺牲自己!尚未准备好作父母的大人总很难舍弃自己的角色,这些父母也许不自知,但他们总是爱自己的自我角色或工作角色胜过爱孩子的父母角色,他们先管自己的事,再理孩子的事。然而,可知道?幼儿的身体器官正在成长,他需要大量的睡眠。再者,史代纳说睡眠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之一,睡眠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情绪好坏;工作、学习以及思想能力灵敏与否,睡眠深深的影响我们的身心灵成长。当孩子没睡饱,他的情绪就容易产生吵闹、过动、爱哭?等困扰。常规训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规律的生活!从园所工作中,我们明明白白看见不规律生活加添在幼儿身上的困扰,我们很心疼孩子,因此特别就日常的上学困扰与家长共切磋:

1. 太早或太晚来园或离园,特别是迟到及晚归的孩子容易在群体中产生疏离感;

2. 迟到的孩子难以进入团体,难以专心学习。就团体动力发展而言,孩子每天入园都需要有暖身的时间,需要慢慢的开始与同伴交谊,进而形成团体。团体形成时,团

13

体自然会形成一股凝聚的力量。这时,想要参与团体的任何一个人就得多花力气才能挤得进团体;但是,一般迟到的孩子会比平常较没有力气,会变得不好意思,若再要他花力气,实在太难了;然而,不能进入团体的孩子,通常也就很难专心学习,因此,有些国外的华德福园所直接建议迟到的孩子那一天就不要来园所了。

曾经有一次,为了使家长有机会亲身体验孩子们的活动,我们特意举办了一次家长的游戏课程。首先,我们请家长玩半个小时的华德福玩具,然后,再与家长们进行经验分享与讨论。没料到竟然有一位迟到的家长说:「对不起,我因为迟到,我不知道你们要做什么,所以我没有办法参与。」迟到竟然不只使孩子,也会使大人无法施展能力呢!迟到了就真的很难参与游戏了!可是,幼儿必须透过游戏学习,没有游戏就等于没有学习了!

1. 陪伴孩子早睡,不过度随孩子的意愿行事,让孩子知道并学习早起上学、不迟到是父母与儿女共同的职责。 2. 不晚归是孩子学习「适可而止」的根本:上了一天课,孩子累了需要休息;如果孩子不回家,还想玩,父母、老师要帮助孩子「适可而止」以储备明天的精力。

3. 尽可能简单、平凡的生活,不要看电视、玩电动、不要到大卖场、百货公司。尽可能不要邀一群孩子来家里,或一群孩子

14

去别人家。孩子的稳定成长需要的是简单、平凡,不是兴奋、刺激的生活。

四. 简单、正向、积极的语言

对幼儿的违反常规大人应该做的事是:以简单的语言请他立即停止偏差的行为,并且,同时指引他做对的事。例如孩子走出团体的范围,只要走到他身边,也许牵着他的手,以温柔的声音,简单、清楚的告诉他:「请过来这一边。」说过之后,千万不可期望一次就成功,而是要一次又一次的告诉,反复的叮咛对建立常规是最基本的功夫。

语言(speech)与说话(speaking)在道德教育里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孩子说话的内容与方式显示出幼儿的人格,而他如何「被」说则是他人格形成的要素。如果大人经常指责、批评、管教孩子,孩子就容易造成退缩、胆怯、没信心或爱批评、爱管别人!因此,大人越能将说教、批评转换成好的指导语,对孩子越有帮助。孩子身边的大人一定要说适当的、正向、积极的话,除此,还需努力加耐心,加坚持才能建设自己教养的能力,也才能建立自己成为儿童的好模范。

五. 教他,不要骂他;说故事,不要说教

幼儿尚未发展「倾听」的能力。心理辅导员从来不对一个没有意愿坐下来倾听自己及别人说话的人谘商。如果大人对听不懂或「不能」听的孩子说理、说教,会形成「教导」儿童耳朵关闭,

15

使他学习「不专心」!

行为困扰的潜在原因多半来自说教,说教甚至还会造成智力早熟的困扰!大人过多的要求注意力、讲理、判断、批评、说教?等,往往使孩子内心经历不满,而在智力上提前早熟,以致偏离自然成长的路径,造成欲盖弥彰,不良行为的结果。 规范的学习,精细的规定或教条很难解决幼儿的问题行为 反而,如果能提供一个自在的,梦幻的环境,使幼儿有空间、时间与机会处于自己的世界里面的话,能梦幻自处的孩子通常都有很好的安全、安定的感觉。

对一个乖巧安静、不能自处的孩子,要教他,不要骂他!给予支持、鼓励,并教导他正向的表达方法及其它社会技能,使他能走向玩伴,进而能主动引发游戏。如果尚须口头指导时,应尽量简短、清楚且直接引导他向该做的事。一旦孩子能进入同侪,大人就要退开,他才能持续学习自我引导。

如果老师或父母对幼儿的问题行为不说教而改以说故事,例如兄弟姊妹的争吵,大人加些幻想,加些幽默,甚至加些动作,举出象征性角色,并呈现出偏差行为特质,再加上孩子听得懂的说明,编成矫正性的创意故事,对行为偏差的幼儿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一个故事讲完后不出几天,孩子就决定要修正自己的行为了,因为他不经意的发现事情的荒诞无稽,发现自己的问题,他也从故事中学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了。

16

六. 监控自己的情绪与动作:

家长应如何对幼儿做常规训练?尺度如何拿捏?为什么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可是回到家就变了个人似的很会找麻烦? 我们全体教职员努力、用心、认真的学习将「情绪的外套脱在园所外」。面对幼儿,我们小心的不做、不说也不想任何不值得人模仿的事。

幼儿规范的前提:不忘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幼儿的偏差行为,需要的是教导,不是父母跟他一般大小,一样生气的! 人的相处,感觉好坏是互动的结果。孩子有暴力或情绪化现象,很多时候是对某些情绪的学习与反弹。我们很难忘记一些我们看过的充满愤怒的眼神,我们也接触过全身充满恨的小小孩,这真是令人心痛!身为师长父母的应谨慎小心,时时提醒自己:规范幼儿,不能忘记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父母情绪能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影响

1. 孩子偶尔带学校的情绪回家,例新生来临或建立规矩时,请接纳。我们常接纳孩子从家里带来的情绪,请多爱孩子少对孩子过于严厉。

2. 不要问他一些对人或对学校怀疑的问题。请相信学校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受委屈,用平凡的心和态度面对。 3. 多反省

4. 尽量减少说「不」:当大人越少说不,越少打断孩子,幼

17

儿即可学习更多、发展更多的能力。然而,有些时候却必须绝对清楚的说:「不」,以使幼儿了解生活中有基本的法规需要遵守,不能任意独断独行。

另外,有一些父母认为上托儿所、幼儿园不过是玩玩而已,去不去无所谓。殊不知孩子一直在了解大人如何在宇宙间运作生命如果父母不负责任孩子如何学习负责,如果父母很小看一些生活所示,孩子如何能尊重生命的点滴?

七. 除了规范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物品),请给孩子自由

规范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人、不伤害物。

1. 当孩子想做的事会伤害自己,例如天气很冷,他却不肯在户外穿上外套。这种情况就不能给孩子自由。

2. 当孩子想做的事会伤害别人,例如吵闹、骂人或打人;所有健康的孩子都喜欢玩,也喜欢和别人一起玩。孩子需要了解,火爆攻击是不被接受的,绝不可危及他人的健康及安全。任何争吵,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受到照顾,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苦恼被接受,对于攻击的孩子,应立即带开,对于受攻击的孩子应及时予以呵护、安慰。一个经常攻击人的孩子,会发现自己不受欢迎,同侪的排挤反而会是幼儿更大的困扰,我们应与家长合作,对他做个别处理,以帮助他适切的转化内在冲突。辅导之后,老师应引导孩子了解:重新自我控制、勇于修正自己的能力是值得尊敬的。

18

3. 当孩子想做的事会伤害物品,例如乱丢玩具或拿蜡笔在墙上涂画,大人就应该清楚坚定的说「不」。

帮助孩子,与孩子站在同一边,大人应尽可能包容孩子,应尽可能使他拥有自我发展的机会与经验,尽量避免介入。大人不要轻易介入孩子,每一次要介入时,应先停下来想:此时,是否真的有必要介入?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若非得介入,应以游戏的方式进入孩子的沟通。因为,当孩子越沈浸在游戏中,就会越抗拒介入;当孩子能安全的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时,大人就不要急于介入,这样,其它在旁观看的孩子们,才能学习到正向解决争吵的方法。孩子必须学习不要老是由大人来教他们如何公平游戏、如何重整混乱。

尽量减少说「不」:当大人越少说不,越少打断孩子孩子,幼儿即可学习更多、发展更多的能力。然而,有些时候却必须绝对清楚的说:「不」,以使幼儿了解生活中有基本的法规需要遵守,不能任意独断独行。在在爱和自由幼儿行为规范中家里有三大规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人、不伤害环境。幼儿园有七大规则: 1、粗俗粗野的行为不能有。

2、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支配。 3、请归位。 4、不能打扰别人。

5、请等待,谁先拿到的谁先玩,后来的请等待。 6、请道歉,并且能要求别人道歉。

19

7、请说“不”。

爱和自由给孩子最大的自由,除非他们触犯七大规则。 八. 若必要考虑处罚时,处罚必须与所犯的错相关连: 家长应如何管教儿女?有没有比较好的处罚方式? 处罚的目的在于修正行为,不在「给你个『苦头吃吃』,看你下次还敢不敢!」修正行为不一定要『吃苦头』重要的是修正行为!

规范的目的在于引导儿童健康的情绪、道德、精神与思想发展,引导儿童「正当行为的责任感」,引导儿童成为独立自由的个体。

如果幼儿不能负起正当行为的责任,处罚就成为手段,但是如果只是处罚,或只是宣布一个孩子作错事,这样,很少能真正帮助孩子。处罚绝不能伤害到孩子的心,处罚必须具有使幼儿『好起来』的特质,处罚的目标应是弥补错误、修正行为,比如东西砸坏了,那么,修理就是方法,如果一个孩子伤了另一个孩子,那么,一定要帮助他看到自己的错,然后寻求补救,也许需要向对方道歉,也许需要安慰对方,也许双方都需要道歉与安慰。 九. 重视此时此刻,重视孩子的感觉

为什么每次有客人来,或去别人家作客,孩子特别不听话? 处理幼儿常规切勿在事后幼儿早已忘记时再处理,一定要在

20

发生问题行为的当时作修正或帮助。如果选择事后处理,只有说故事那一方法可行。有些父母很顾颜面,不在人前责骂孩子,但是回到家就算总帐,给孩子好看,使得孩子总处在莫名的惊恐中,情绪慌乱,时好时坏。也有父母白天不动声色,到了晚上,孩子要睡觉了,再对孩子「吾日三醒吾身」,告诉孩子他今天的第一错是?,第二错是?,第三错是?,弄得孩子每天都带着我错、错、错的自我概念进入睡眠。到了第二天,孩子就真成了很会做错事的错人了!

教育孩子是何等神圣、重要的工作,与颜无关,如果我们很清楚如何处理幼儿常规,如何帮助孩子修正他的偏差行为,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别人如何想我们或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并不责骂,也不对我们的孩子做人身攻击,侮辱孩子的人格;在孩子犯错的当时,我们只有很简单的必要的指导语,温柔而坚定,例如告诉孩子:「请不可以那样做,或那样做不礼貌,我希望你?。」 十. 家庭、学校,父母、师长合一的教导

如果我们不尊重学校就是教导孩子不尊重学校。

如果我们与学校对立就是教导孩子与学校与人对立,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合一孩子。将来要进入社会要与人和谐相处进而发展自己,他需要合一的能力与信念。

结语:幼儿生活规范与教师的道德能力

21

真教育不应是知识的填塞,而应是「人的学习」的教育。我们帮助孩子,孩子也帮助我们,经验、领悟助人与被助都是同等重要的学习。只助人,不愿被助就不能谢天;只有被助,太依赖就不能自我负责。父母师长唯有觉醒、坦然面对自己与孩子在教育上的相互关系,不自以为是,也不莫衷一是,孩子才能成为自由的人,才能远离常规的困扰,而真正的教育也才能从而落实。 史代纳教育着重道德教育之初应先修三个主要美德:感恩、爱和责任。在需要帮助的幼儿面前,我们应思想真诚,心怀感恩,并且更进一步,时常表达对人、事、物的感恩之情,例如在日常饮食,在欣赏大自然时,对造物者道谢?。当幼儿的周围环境、大人都是感恩与爱的表达,孩子就会开始模仿,孩子的常规就不致离谱。甚至,孩子成为人的责任就自然的展开了)! 因此,相对于教导或处理幼儿的行为规范,大人应先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处事与为人,或者更贴切的说,大人应先处理好个人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类高尚的心灵思想与执行的意志交互而成的作品;道德系于人心底层深处,没有行动就没有人知道,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必须透过身教、榜样和日常的生活,才能由内而外呈现道德的美。但是,道德的呈现并非自然发生的,而是需要倚靠教育!道德的过程需要学习,如何结合思想及意志的力量需要学习,如何成为富涵道德生命的个体更需要学习。如果教育能真正落实道德,以道德启发、开展幼儿的生活过程,那么,很多常规的问题即能自动消弥,现代社会的问题与病兆也会自然

22

消失。

希望成为人类老师的人应是一个愿意追求真理、追求灵性成长的老师,同时,他绝对是一个愿意无私奉献自己,为人类服务的人。在教育儿童之先,史代纳认为教职的道路即是灵修的道路,每一位教师均应学习灵修,灵修其实也即是道德训练。 史代纳对道德发展要件提出他个人的看法:

1. 放弃对人的论断和批评,改以成熟、尊重、敬虔及奉献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2. 发展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表达自己无惧、勇敢、热爱工作的态度。

3. 冷静、耐心、坚持。

4. 克服自夸,发展稳定、有良知的个性。

5. 无论高兴与否,均保持镇定、安静的脸,且仍对世界怀抱积极、正向的态度。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jy.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