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书评

更新时间:2023-04-24 09: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书评

1.作品介绍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

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

它是美国心里医师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

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正如《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2.内容启示

(1)自律

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

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既然人生注定苦难重重,那么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寻到适合办法去克服它。作者认为解决人生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自律,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

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有拖延工作恶习的财务分析师,每天上班时,在开始的一个钟头,她先把容易的或喜欢的事情先做完,在剩下的时间,她总是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结果她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反思自己的做事方式,也是缺乏“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在上班时间,我总做一些轻松容易的事情,那些较棘手的工作总留到最后时刻完成。结果呢,我每天必须把工作带回家,甚至熬夜才能完成。问题降临,必然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承担程度较重的痛苦,尽可能早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承担责任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能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人生而有趋利避

害的本能,这也是导致我们贪图安逸,逃避责任的原因。这本书中用到两个心理学名词——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它们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其表现刚好相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认为所有的错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患有人格失调症的人却不愿承担责任,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旁人。很多人都在逃避问题,不想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认为问题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然消失,但是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问题不去解决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也不会减小,反而可能会跟着下一次类似情况出现而更加严重。人生一世,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法逃避的问题。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曾说过:“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因此,当问题来临时,我们要勇敢去面对,勇于承担责任,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

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道理很明显,然而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地图,而是一直沿用原有的地图。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去捍卫过时间而陈腐的观念,却不去考虑如何更新旧的地图,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自我约束机制。生活中最恰当的例子就是生气,不会

生气的人会任人摆布,容易被人忽视。经常生气的会使别人感到厌烦,很难与你相处。这就应了易经中非常重要的理论物极必反:世界万物不能发展到极点否则就会向反方向发展。另外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而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加痛苦。

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的冲动。真正的爱,是自我决定和选择,

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真正付出爱的人,会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且会帮助对方与自己一起成长。

(2)爱

“爱”,则被定义为:“人类心灵进化的原动力”,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而言之,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首先,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爱的努力,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样获益。父母爱他们的子女,必须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且要采取谨慎、积极的态度。他们也要允许子女指出自己的错误。同样,夫妻双方要成就幸福美满的婚姻,也要敢于直面冲突和矛盾,彼此成为最好的批评者和建议者。这种原则,对于友谊同样适用。

但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常常被我们解读为“爱”,这是完全错误的。例

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并非完全出自于爱,而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欲;一段感情结束以后,被抛弃的一方,痛苦万分,甚至打算轻生。其实二者的关系已经背离爱的本身——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而他们口中的“爱”不过是过分的依赖感,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完善的意愿。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人。父

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真正让孩子懂得什么事自我完善,在推动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的进程中,我们终归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并不是两条并行不悖的轨道,相反会越来越近。

作者并没有就此展开什么是爱,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释什么不是爱。坠入情网不是

爱,它是我们被自我界限之外的人或事物吸引,暂时扩大自我界限。过度依赖不是爱,过度的依赖只会让关系变为寄生,自己是寄生者,对方则是寄主。一味的自我牺牲不是爱,表示很爱自己孩子的父母通常会包办孩子所有的大小事,像保姆一样兢兢业业的照顾好孩子的各个方面,哪怕自己下班回家很辛苦,也会因为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很多事情都不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将本该属于孩子自己动手的那部分掠夺。因此,爱不是无原则的接受,也包括必要地冲突、果断的拒绝、严厉的批评。

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的冲动。真正的爱,是自我决定和选择,

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真正付出爱的人,会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且会帮助对方与自己一起成长。

3.总结

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能亲眼看见身

边心智不成熟的人是如此之多。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

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有很多人是心理健康的,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者干脆是躲避自己必须

面对的问题,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虑,没必要形而上地去进行自我剖析。但对于这种必须了解自己才能心安理得的生活的人来说,这本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心理剖析的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对自己进行的剖析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少走弯路,过好以后的生活,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jx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