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总结报告(修改1)

更新时间:2024-06-08 23: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语文自主预习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课题编号:142206)

结 题 报 告

“语文自主预习与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刘光远 固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刘广虎 李呈武 李秀侠 张 爽 刘陆平2016年6月

课题组成员: 胡国花

《语文自主预习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语文自主预习与指导策略的研究”是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立项课题。自2014年12月份以来,课题组人员认真学习自主预习相关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探讨自主预习方法策略,并初步完成了预期成果,现将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发?2001?21号)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0年7月29日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论述中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国家有关教育的政策要求我们,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自主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有独立驾驭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自主驾驭学习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不间断地培养。自主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也是合作交流学习的准备和前提,对语文学习十分重要。自主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预习,就能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课堂学习效率就高。因此,自主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作为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学习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养成,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语文教学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教师的,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久而久之,师生之间不能平等地交流,学生不再是能动的

2

“发展的人”,而成为失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被动接受学习的“知识容器”。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过于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不能表达,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进一步掌握课题研究前的本地语文教学情况,课题组设计题目,印制问卷,深入一小、二小、三小、四小、渠沟乡南黄垡小学、知子营知东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进行了梳理、分析,我们总结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语文教学几乎看不到学生预习环节或学生自主预习效果。教师说学生课下进行了自主预习,可是课堂上根本看不到学习效果,也看不到教师的预习反馈。

2.有的语文教学,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有自主预习环节,但学生只是没有目的的看看书,至于要预习什么,学生不清楚。

3.有的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自主预习方法的指导,自主预习效果比较差。因为学生没有很好的自主预习,所以合作交流环节出现了“假合作、假交流”的现象,降低了学习效率。

3

鉴于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致力于立足本地教师情况、学生情况和语文教学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学生的自主预习方法与教师的指导策略,以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自主预习

自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自己做主”。预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自主预习:是学生自己做主,先期的学习行为。我们研究的自主预习,是指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运用三步七字预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就学习阶段讲,是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前,进行的自我前臵学习。

(二)指导策略:

指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指示教导;指点引导。”策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有两个,一个解释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另一个解释是“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本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是指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程度,教师采取怎样的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预习。

三、本课题在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省内外有许多专家教师研究探讨预习,但专题研究学生自主预习的还比较少。就我们掌握的资料,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中,就强调结构化预习的作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主要涵义是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前学习教学内容,学生要进行结构化预习,通过《问题发现单》把不会的知识内容整理出来。同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结合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结构化备课。上课时采用的教学组织形

4

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下,教师或学生呈现问题,通过问题对话和问题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山西省太谷县创造使用24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阅读感悟环节,就是我们讲的自主预习阶段。24字教学模式强调学习关键在预习。“阅读感悟”环节,即学生自学新内容,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的过程。“自学检测”环节,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预习效果。通过组题检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预习环节,太谷的做法是将组题检测,但没有明确提出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和教师的指导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感悟到:有的自主预习理论性强,操作起来很难把握;有的实践性强,拿来就可以用,但很不系统,只对一个点,往往感觉单一,还缺少什么内容似的;有的做法不切合本地实际。因此,课题组针对本地学生实际情况,针对自主预习不同能力程度的学生,开展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方法以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以期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环节中,自主预习是可有可无,还是必不可少?学生自主预习,是在课前进行,还是在课上进行?学生自主预习,还要教师管理吗?如果需要,教师怎样“隐身”管理学生自主预习?带着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力求在研究过程中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学生语文自主预习和教师指导的路径,也想在这一领域有所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本主义的目的,

5

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得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创造充分信任他们和主动成长的自然过程,即不过多干扰,不揠苗助长或强迫其完成预期设计,不以专制的方式,而是以道家的方式让他们自然成长和帮助他们成长。马斯洛把完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通常人在低级需要获得满足后即追求高级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追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包括真理、新颖、独特、严密、简洁等。如果能实现这些价值,便可以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本身的情感和需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主张学习者与教育者分享控制权;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张共同承担;主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以这种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强调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目标的双重性,即情感发展目标和认知发展目标。在具体实践中,人本主义教学强调学习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比如自我决策、自我选择并实施学习活动、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爱等。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人本主义教学的目标则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皮亚

6

杰的理论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建构主义比较系统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包括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以及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学生自主预习的不同阶段,教师采取怎样的语文指导策略。

7

(二)通过课题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学生语文自主预习的方法。 (三)通过课题研究,探索语文自主预习效度评价的途径和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我们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前后,学生自主预习与教师指导情况调查; (二)学生自主预习的理论研究;

(三)学生自主预习初期,教师指导的方法策略研究; (四)学生自主预习中期,教师指导的方法策略研究; (五)学生自主预习后期,教师指导的方法策略研究; (六)语文自主预习教师指导内容设计的研究; (七)学生自主预习效度的评价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等。问卷调查法,自编《语文自主预习调查问卷》,对我县部分语文课堂进行抽样调查,为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做准备或提供矫正依据。访谈调查法,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从不同视角、不同感受,了解学生自主预习实际情况,找出课题研究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深入研究,扬长避短,优化自主预习过程,推动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进程中,随时查阅文献,了解教育发展与研究状况,全面把握研究方向。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按照行动研究的“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环节贯穿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及时收集阶段性研究结果,不断反思和总结研究的成败,注意发现成功的个案,树立样板,典型引路。

个案研究法:以个别典型的教师或某个语文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对

8

象,进行案例式研究。

叙事研究法: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了解教育和向别人讲述其所了解的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比较容易被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所掌握和使用,不像量化研究那样需要教师或研究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

八、课题研究过程

从课题研究申报到申请课题鉴定,课题研究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和初步研究阶段(2014.12――2015.3) 首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为保证课题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成立了以刘光远为组长,以刘广虎、李呈武、李秀侠、张爽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过程中,为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指导策略,经领导批准,课题组又充实了课题研究力量,吸收了刘陆平、胡国花两位老师参加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刘光远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具体负责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内容设计的研究、学生自主预习效度的评价研究和结题报告;刘广虎负责课题研究前语文自主预习与指导情况调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李呈武负责课题研究后语文自主预习与指导情况调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李秀侠负责学生自主预习初期阶段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刘陆平负责学生自主预习中期阶段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张爽负责学生自主预习后期阶段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胡国花负责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报告。课题组集中研究、针对性实践,集体观摩研讨,分工负责撰写研究成果。

其次,搜集相关资料,深入理论学习,进一步改变观念。走出去到山西太谷、山东杜郎口学习,扩大教育视野,丰富教育思想,拓宽

9

问题解决思路。

再次,确定研究对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教师指导自主预习和学生自主预习情况。

最后,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研究推进课题的具体措施。深入课堂作课、听课、研课,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第二阶段:深入开展阶段 (2015.4—2015.10)

一是深入学习,聆听谢德润主任课题专题讲座,把握课题研究方向。

二是深入开展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内容设计研究。研究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内容的范围、深度以及如何呈现给学生的方式。

三是开展自主预习方法研究。研究学生自主预习不同阶段的预习方法,如自主预习初期,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研究内容有具体的研究案例、研究结论及相关资料。

四是开展自主预习效度评价研究。研究教师如何通过自主预习效

度评价,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预习?

第四阶段:小结阶段(2015.11——2015.12)

课题组成员聘请胡国庆等专家指导课题,反思课题研究过程,小结课题成果,如调查报告、优秀案例、研究论文、阶段性总结报告;研究确定下一步研究重点。

第五阶段:完善提高阶段(2016.1——2016.5) 一是根据小结发现的问题,深入研究改进。 二是深入自主预习效度评价研究与实践。 三是深入进行自主预习设计研究。

第六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6.5——2016.6)

课题组认真总结三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梳理各种研究资料,成册

10

建档,迎接专家领导课题鉴定。

九、研究成果

经过三年来的研究,课题组完成了预期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探索出语文自主预习教师的指导策略 1. 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导性目标。

学生最初接触语文学习内容时,要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要求和单元学习重点,确定学生学习指导性学习目标,不能让学生学习无所适从、无的放矢、平均用力,所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导性目标。

2.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自主预习导学单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教师设计自主预习导学单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学生自主预习初期和中期阶段,教师设计的自主预习导学单是我们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方式。自主预习内容的设计要明确或暗含自主预习步骤,我们设计了三步自主预习顺序。第一步,初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认识理解文中出现的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步的重点放在字词认识、理解上,学生通过工具书可以人人达到目标,因此要求学生人人通过。第二步,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因生而异,鼓励完成更多的预习内容。鼓励方法:为学生创设机会,如讲给对子组同学听、讲给小组同学或全体同学听;遇到不会的问题不批评,反而鼓励加分,但不会的问题要记录在问题生成记录本上。第三步,三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手法。三读不是单纯第三次读,而是多次读,可通篇读、可重点读;可默读、可朗读、可对比品味读。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重点句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1

3.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设计要渗透预习方法的指导 安排自主预习,不能单纯安排预习内容,尤其对初期自主预习的学生来说,给予自主预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使用“读、注、查、思、划、品、备”七字自主预习法,学习效果明显。

自主预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学生自主预习使用统一的痕迹,便于自我记忆、预习互查、小组评价和教师监督。

4.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设计要做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进行分层设计。 教师设计的预习内容要围绕学习目标,针对学习重点和预测难点,阶梯式分层设计。预习内容本着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积极性的原则,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前臵学习,为新内容学习做知识贮备,从而分散难点,分解重点。教师设计分层预习内容,就是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臵难易不同、循序渐进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教师有明确的最低要求,如:字词读音,释义等知识性问题要求学生自主预习阶段完成。激励学生自主预习更多的内容,我们运用的方法很多,例如,组织预习评价、让先学会的学生教还不会的学生、课上自主预习展示等都是很好的激励方法。通过这些激励方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愿望,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刺激学生的预习愿望。像这样的分层预习内容使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努力目标,激发了他们自主预习的兴趣。同时,预习内容设计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也便于教师的预习评价。分层的预习内容设计,为教师了解学生预习后的学习程度,选择恰当的学法指导做好准备。因此,科学合理的预习内容设计会使预习评价与新内容学习更加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让新课学习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从而打造良好的学习课

12

堂。

5.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设计要适当指引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教师设计自主预习内容的作用在于明确和引导。明确,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文本要学习哪些内容,学习到什么程度。引导,就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怎样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感受美鞭挞丑、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自主预习是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前先与新内容的接触学习,这种接触与通常的阅读有一定的区别,并不是一种随意的阅读,而是按课程标准的阶段要求进行的,有目的的情感体悟、能力提升、知识积累、素养培养的阅读活动。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自主预习内容设计均着眼于这一鲜明的学段学习要求,根据内容,设计分层题目,帮助学生达到学习要求,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才能逐渐提高。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或需增加阅读量的内容,教师可适度指导学生查阅哪些书籍?阅读哪个网站资料?展示自主预习效果需做哪些准备?等等。

6.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设计要注意学生的个体积累。自主预习内容设计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效益,至少和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课本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二是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体学习积累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也就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第一个因素更多的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决定的,而是否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是自主预习内容设计者能够指导的。例如:自主预习内容设计蕴含学习目标问题。作为预习内容,更多的应当关注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比如,进行了多少

13

读与写、听与说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多少课外知识拓展方面的阅读等,少一些刚性的、达成性的目标。再如:内容设计如果全部是教师整齐划一的要求,能体现学生个性自主的内容几乎没有,自主预习的效果一定就差。从形式上来看,全部是笔答作业或口头作业、动手作业,形式单一的内容设计,自主预习的效果也很不理想。 所以,自主预习内容设计,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

就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学习而言,自主预习内容设计考虑更多的是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学生自主预习是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和学生的阅读经验、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的教学指向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可否认,学生的语文水平各有高低,自主预习内容设计应该给学生有充分的照顾到不同水平的空间。例如:自主预习设计类似于注音义、查资料、划词句、备合作展示资料之类的内容,都不是整齐划一的要求,而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在自主学习阶段能达到什么程度尽量达到什么程度。如何促进学生学得更多更好哪?预习评价和展示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环节会激励学生主动学、学得好的。

7.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设计要有利于情感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预习内容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古语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明学习不能一味地自主学习,还需要合作学习。从这一点上讲,自主学习不是终点,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下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自主预习内容的设计要为进一步的合作学习做准备。首先,自主预习设计内容要作为一种“情感储备”。“文章不是无情物”,常常听有些教师说:“这堂课学生情绪上不来。”究其原因,学生的自由阅读空间不大,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如果自主预习时,学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接触学习内容,就有了与学习内容接触的第一感觉,带着这样

14

的感觉进入课堂,课堂的情绪可能会更充裕一些,会更易产生共鸣。其次,自主预习设计的内容,要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准备,这是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通过自主预习,学生可以凭自己掌握的一个问题教对学同学、教小组同学,遇到全班都需要教的话,可以教全班同学。如果自己方法独特,有创意,还可以同学展示后,就同一个问题,自己再饶有兴致地展示,师生都会看到你的“绝活”。要获得这样珍贵的展示机会,需要学生自主预习时,认真准备 “学习资源”才行。最后,自主预习设计内容要作为一种“学习能力”准备。学习自主预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需要教师指导到不需要指导的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过程科学、有效,学生才能学得科学、有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8.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设计要由教师设计走向学生自我设计

随着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增强,自主预习已成常态,教师设计的自主预习内容会越来越不适应学生自主预习的需求,学生会自己为自己设计预习内容,以期达到自己预期的预习目标。这时,教师设计的自主预习内容只是起到“保底”的作用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预习内容。当学生完全能够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条不紊地学习,这有条不紊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的学习内容、方法和步骤,此时,学生自主预习的程度已经达到完全自主的程度,自主预习内容由心而生,就不需要教师的自主预习导学单了,也可以不需要学生自己写在纸上的预习内容了。

(二)探索出学生自主预习方法及在自主预习不同阶段教师的指

15

导方法

1. 学生自主预习方法

学生自主预习的初期阶段,教师的指导方法策略

刚刚接触自主预习的学生是一无所知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识字,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工作中,课题组研究用三步七字自主预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学生自主预习初期阶段,教师使用三步七字自主预习方法的指导策略

三步七字自主预习法中“三步”的意思是: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步: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第三步:三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手法。“七字”包括读、注、查、思、划、品、备七个字。

三步七字自主预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操作如下: 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注:初读课文过程中,借助工具书,在不会读的字上注音,在不理解的字词上或行末注解。

查:读课文过程中,借助图书、网络等资源查找、收集、整理理解课文相关的资料。为理解学习、合作展示做准备。

思: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划:用“_”划出体现文章脉络的词句,用“∽”划出体现主题思想的重点字、词、句。

16

③三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手法。

三读不是单纯第三次读,而是多次读,可通篇读、可重点读;可默读、可朗读、可对比品味读。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重点句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品:反复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和这样写的好处。

备:准备合作展示所需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料或生成的问题。

方法有了,怎样引导自主预习初始阶段的学生循序渐进地走上自主预习道路呢?

首先,我们通过自主预习导学单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自主预习目标和自主预习内容。自主预习导学单上的字,学生不认识,可以读给学生听;学习拼音后,可以加拼音,便于学生认读理解自主预习内容。如学习人教版第一册课文第一课《画》。要先明确学习内容:我们用两节课时间学习第一课《画》,第一课时自主预习,第二课时,展示学习。自主预习内容是第一课《画》,具体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 “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11个生字和“辶、忄”两个偏旁,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2.知道“远、有、来、白、高、笑、晚”和哪个词是意思相反的词。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画中的景色美。

其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自主预习。

继续以学习人教版第一册课文第一课《画》为例,阐释如何引导: 第一,要求学生,利用10分钟时间,初读课文,完成下面自主预习内容。

17

A.圈出不认识的字,对照上面的拼音拼读。

B.借助字典,在不理解的字词所在行的行首或行末用铅笔注解字义。

C.读课文过程中,可在书上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观察课文插图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

D.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利用10分钟时间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完成下面自主预习内容。

A.用“_”划出:远看看到画中什么?走近听听到什么?春天过去了,可还看到了什么?人走近了,什么还不惊慌?课文写画有从()处写,有从()处写。

B.用“∽∽”划出你认为美的字、词、句。

第三,用10分钟时间反复读课文,体会写《画》的妙处,完成下面自主预习内容。

反复品读课文中的“远看、近听、花还在、鸟不惊”等词语 ,准备和同学怎样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第四,用5分钟时间,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查。

指导学生:对照目标,自己可以任意抽5个字,看是否会读写,看课文后题目,自己能否会做?可自己查自己,也可对子组同学互助互查。

第五,5分钟时间,查漏补缺,准备合作展学

学生根据自查,补救学习或为展学做准备。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学准备内容:如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读音的?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写法的?你是怎样判断这个字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的?找一幅画或自己画一副画,对照画,我能说出课文内容等等。

18

第二课时,要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组内互查和教师自主预习评价,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做好自主预习评价单,学生做后小组间互查计分。为促进学生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自主预习评价要评价每一名学生自主预习的效果,但评价结果要按小组评价结果计算。自主预习评价后,再组织小组展示学习和质疑交流,深化拓展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主预习导学单,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师巡视,及时个别指导,指导内容主要是拼读、查字典、查找什么资料等?

(2)教师指导初级阶段自主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保护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探索。在自主预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凡是能积极、主动预习的学生,学习兴趣都很浓厚,求知愿望强烈,语文素养提高很快。因此教学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学习情感入手,培养保护自主预习兴趣。例如,学生回答自主预习内容时可能与众不同,甚至离题千里,我们一定要沉住气,听学生说完,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如学生的认识、情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引导,千万不要羞辱。还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当时不能准确回答,千万不要训斥责备,否则,学生会逐步“封闭”自己,不再主动预习,挫伤自主预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自主预习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自主预习氛围,真正给学生自主的预习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用自己的方式体会,自主预习才会发展,自主预习才会有“百人百个哈姆雷特”的效果,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

19

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搭建自主预习的平台,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从学生的角度,帮助需要教师帮助的学生,不要把自己的认识、理解、情感等强加给学生。

教师要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与之相应的好的教学方法。心理活动的规律告诉我们: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体的兴趣,并被作为重点对象去感知。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结论等会产生新异的刺激作用,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发现不同,搭建竞合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自主预习备展阶段,教师要注意观察备展学生所做的准备,发现与众不同的学习形式或方法。展示时,注意一定要给该小组展示时间,以激励该小组学生自主预习积极性,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小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的学习形式方法用得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学习效果就越好,学习能力越能在创新过程中养成。

②要尊重学生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以真情去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尊重关爱学生既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师德的核心。大量事实表明:如果学生对老师有好感,学生便对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就下功夫学好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因此,教师要主动建立情感沟通的渠道,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绪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尊重学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自主预习课上,教师要留足

20

学生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学生的童真天性就会自然绽放。展示自主预习效果,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尽情发挥,在共同提高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生命绽放的人生。

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评价。虽然自主预习的目标内容相同,但是不要强求自主预习的效果相同。例如:自主预习内容分层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达到的不同程度。这样,自主预习后,学生基本完成学习目标或生成问题,再有余力的学生还可读哪些推荐文章,做哪些事情。总之,一定要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差异。

③自主预习的时间问题

自主预习初级阶段,如何安排自主预习时间呢?自主预习初级阶段,因为学生不具备知识基础,也不具备系统学习能力,加上学生年龄特点,建议在课上进行,这样便于教师指导,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不良习惯的养成。课下是学生兴趣发展的空间,如果课上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下会主动围绕学习目标活动起来的。有的教师可能担心这样完不成教学任务,不用担心,自主预习四个单元后,可以采取单元整组教学,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开始还处于学习阶段,速度是很慢,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如果学生具备自主预习能力后,教材内容就只是学习的一部分了,学生涉猎的内容非常广泛,许多都不是教师能想到的。因此,建议教师在学生自主预习初期,在课上进行自主预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和习惯。

2.学生自主预习中期阶段,教师的指导方法策略

自主预习中期阶段,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自主预习能力,但还不能

21

完全自主预习,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自主预习中期阶段,学生一般处在义务教育第二学段,这时候的孩子思维模式开始转变,从过去直观、形象思维模式逐渐向逻辑、抽象分析转化,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深入思考。这一阶段学生自主意识加强,引导变得困难,身体发育方面差异性凸显,心理方面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由于知识积累,能力提高,以前看不懂、理解不了的概念,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自主预习中期阶段学生明显变化是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有自己不受成人控制的意识,叛逆思维出现。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语言发展水平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因此,自主预习要注重指导学生自我语文素养的养成教育。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像自主预习初期一样靠外界督促去学习,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但一定程度上还依赖家长、同学、老师的共同学习、帮助、引导和评价,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自主预习习惯还需教师的指导。

根据以上自主预习中期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自主预习指导。

首先,加强“三步七字”自主预习法中“注、思、划、品”的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标注理解、思考融入、划出词句、品味内涵,对学习自主预习、对文本理解,作用确实很大。阅读课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自己认为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标自然段、

22

意义段。在预习课文时,先叫学生用数字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号,再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围绕一个内容写,标为一个意义段。这样对课文的布局有个大概的了解,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便于生生、师生的沟通。如标注疑点难点“学生朗读课文时边读边想,用“?”标注文中不明白的地方,重点之处用“△”等符号。如注、划用不同符号、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勾画,便于学生交流、记忆、回顾。在品读重点字词、句子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便于生生交流和展示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其次,重视自主预习导学单的编写和学生使用。

自主预习导学单是连接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桥”,是学生自主预习用的“柺棍”,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助手,是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目标体现。有了自主预习导学单,自主预习中期学生的自主预习,目标才更明确。教学实践中,自主预习导学单除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外,还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的链接。内容设计一定要站在学生角度编写导学单,例如:我还不会读的字是什么,带拼音写出来。我还不会写的字是什么?在课文语境中我还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有哪些?品读课文,我还不明白的问题有哪些?我的

学习收获有哪些好词、好句,有什么感受?

最后,要注意及时反馈评价,正向强化。

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同学的交流、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及时地对学生自主预习情况进行反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对学生预习情况的评价,从内容上说,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导学单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上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看看预习导学单完

23

成情况,看看问题生成笔记本上的问题等内容,进行学生自主预习评价。从自主预习评价人来看,应先家长、学生,再教师。还有评价方式方法,在后面预习效度评价部分还要详细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自主预习中期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自主预习时间问题

自主预习进入中级阶段,学生有了一定基础,文本内容也越来越多,自主预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生涉猎面越来越广,时间需要也越来越多,因此,自主预习时间要根据文本情况、学生情况,灵活掌握。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根据自主预习单自主预习;可以根据课前自主预习情况,上课再给一部分自主预习时间;也可以课上进行。

②要保护学生的学生兴趣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斯金纳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 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又称消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与学生多交流,交流预习中的疑惑、收获,让学生在谈话中体会预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从谈话中获悉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测知学生对新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可根据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内容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才觉得自主预习学有所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

24

生学习兴趣。

③评价要客观及时

自主预习评价主要评价课本标记情况和自主预习预习单完成情况,评价要客观及时,并给预习完成好的学生、小组进行班级交流、质疑纠错的机会,以促进学生更好的自主预习。

3.学生自主预习后期阶段,教师的指导策略

学生自主预习后期阶段,是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能够自主有效地进行预习,基本养成自主预习习惯的时期。这时,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了。

首先,自主预习导学单引路,自主预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一阶段,教师设计的自主预习导学单只是起到“保底”的作用。为更大可能地适应更多学生,让更多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地自主预习,教师设计自主预习导学单时尽可能分层次进行,预习效果也不做统一要求,把重点放在自主预习组内互查、组间评价和展示预习效果上,通过他评和展示激励学生自主预习。

其次,明确自主预习最终目标是: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

随着预习的深入,学生自己对自主预习内容提出更高目标,学生按照自己的目标进行预习。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导性学习目标,可以给学生指出关键要预习的地方,可以提供具体的评价拓展内容,可以做到“预习内容问题化,关键内容具体化,课后练习预习化”,但关键是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预习,明确学生自主预习最终目标是: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

最后,为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做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后期阶段的重点应放在“品、备”两个环节上,教师指导的重点也应落在这里。

25

指导方法策略应在自主预习效度评价、合作学习、展示学习等环节上下功夫。例如:让学习预习内容方法独特的学生或小组展示,让有不同见解的学生或小组阐释等等,这些做法会激励学生自主预习阶段认真预习,想尽方法学习的,因为他们时刻有“备”的想法。

学生自主预习后期,教师的指导方法策略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自主预习时间问题

自主预习进入后期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预习能力,基本养成了自主预习习惯。自主预习内容越来越多,自主预习方式方法也因生而异,家、学校、图书馆、微机室等自主预习地点也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自主预习宽松的环境,不做统一要求。时间可由学生自己根据预习内容、自己情况,灵活掌握,但一定要注意明确给学生自主预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完成时间。

②回归学习目标,提升预习的有效性

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学生的自主预习、合作学习都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因此,教师指导要时刻在把握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这个中心进行。

③要尊重自主预习的层次性

所谓自主预习的层次性,简单讲就是自主预习 的差异。我们努力促进学生发展,但一定要认识到学生自主预习的差异性。体现在思想认识、预习设计、预习完成、评价反馈等等方面。例如在预习的设计上坚持分层设计预习内容,尊重个体差异性,不强求完成程度。

(三)探索出自主预习效度评价的做法

精妙的预习评价内容和形式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预习兴趣,而且能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进行巧妙评价,更能不落痕迹地因材施教、自然地引入学习。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使用自主预习评价单的

26

方式,评价学生。编制自主预习评价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学段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使用自主预习评价单,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能有效地评价学生自主预习情况。实践证明,自主预习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评价从时间上看,可分为课前评价、课堂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他人评价包括家长评价、同学评价(包括对子组、组内、组间等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

1.自我评价

自主预习评价首先要学生自我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会自尊、学会学习和学会竞争储备。

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形式。它属于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评价不仅能够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极大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由于自我评价的功能发挥是以正确地认识自我为前提的,为了充分发挥它的积极功能和作用,就必须注意正确地评价自我。

自我评价对人生价值选择有重要的影响。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生在世对于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满足。人生的社会价值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生在世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满足。社会是由人和人的实践活动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个人。就这一点讲,学生是个体,共同学习的人,包括教师构成“学习的小社会”,即学习集体。自我评价往往折射出学生对人生自我价值和学习价值的认识和态度。从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来说,没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不可能的。因为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会导致主体不正确的自我追求,导致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不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不能做

27

出正确的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自我评价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帮助人成为社会人,有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使社会充满正能量。

自我评价会促使人们进行自我验证,从而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提供动力。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一旦人们有了自我评价,就会努力确证自己的自我评价的正确性。特别是当自我评价是否定性的时候,以及跟维护肯定性的自我评价的愿望相冲突的时候,人们就会进行自我校验,就会想方设法通过实例证实自己的能力来减少对自我评价有威胁的各种负面影响。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恰恰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学生正是在这证实的过程中,处心积虑、不断学习,发现特异,创造新奇的。自主预习过程中,学生甚至认为:那些维护自己的自我评价的人是自己的朋友。有的学生之所以愿意跟那些让自己并不快乐的人竞争辩论,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自我评价是正确的。

自我评价有较强的自我完善作用。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提高,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形象管理。为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形象,学生会经常自我检查、自我评估,并有意识地向同学争求关于自己的印象。也就是说,学生经常运用自我提高机制来完善自我,例如经常听到学生问从老师办公室回来的同学:老师说我什么了?这也反映出,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是孤立的,而是跟他人的评价密切不可分的。善于自我评价的人会利用他人的评价来反思自己、修正自己的评价,并努力争取让他人对自己获得更高的评价。而这恰恰为他人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自我评价是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过程。学习目标,既是自主预习的依据,也是自我诊断的依据。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目标的指导,学生通过主动对比学习目标,及时进行自我诊断,以自我评价的结果来指导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调节和控

28

制自己的行为偏差,最终提高学习目标的实现水平。这正是自我评价功能的体现。

2.他人评价

他人评价是为学生自主预习创造的一种外部环境,虽不是自主预习的必须,但对学生的自主预习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人不只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大自然创造了人,但发展和形成人的是社会。一般情况下,社会环境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同时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环境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孟母择邻而居”的故事,说明周围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历来重视对所处环境的选择,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人们的这种想法做法,正是认识环境对人有一定作用的结果。

自主预习也是如此,他人的自主预习评价就是要求教师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环境。

自主预习只有要求不行,必须加强评价。有评价才有落实,有评价自主预习才会成为自觉行为,不然学生的自主预习积极性会相对削弱。

(1)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是学生自主预习阶段,借助家长实现预习评价目的的做法。家长评价受学生、家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评价效果差异较大。如果自主预习地点在家、家长具备相应素质、家庭环境允许,家长评价还是效果不错的,否则,家长评价效果会减弱。

家长评价是对自己孩子的自主预习效果进行反馈检测,所以,一般表现为单向评价,互动效果差,时间久了,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预习兴趣。

29

(2)小组内评价

小组内评价一般先对子组评价,然后就生成问题,对子组间互评互学。

对子组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结成的基本学习组织,一般由2-3人组成。学生在自主预习、自我评价后,对子组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互查互评。对子组评价后,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就对子组生成问题相互学习、相互解决。小组内评价,旨在互评互学,重在查漏补缺、相互学习,因此,小组内评价,教师不评价学生个人,但组长要有评价记录。小组内评价,需要小组学生在一起共同实施,因此,适合在校内进行。

(3)组间评价

组间评价是指将小组所有成员的工作看作一个整体来评价。组间评价是组内评价的延伸。组间评价认同的不是个人的表现,而是整个小组共同的成就。因此学生个体的表现,直接影响小组的成绩。小组要千方百计地促使小组成员表现优秀,学生个体也不愿给小组抹黑,从而促进学生互帮互学。

我们采用组间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小组成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这样的评价,对于形成小组成员的集体合作学习,促进小组每一个体的自主学习是十分有效的。

组间评价旨在促进小组间的竞争与小组内的合作,因此,依据学习目标,组间要进行预习评价,并要进行小组计分。这样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4)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自主预习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调节、检查等功能。由于教师不是评价学生自主预习唯一的主体,所以运用方法要有所不

30

同,但不论用哪种方法评价,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成长。

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它能够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不断进取的信心,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呵护、关怀、接纳和尊重。不经意间的一点关怀,都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改变他们的生活和自主预习态度,甚至改变他的人生命运。但是如果评价不当,会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为自己事事不如人,处处是错误,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特长及好思好问的天性,甚至会扼杀一个乃至一批人才。从此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评价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老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评价,尽力做到恰如其分,有利于学生成长。

教师评价一般在组间评价和小组展示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结论除成绩、评语激励外,更多的应寓于“点滴”之间。也就是说多一点关怀、多一个微笑、多一句体贴的话语、多一个抚爱、佩服的动作等。

教师评价是为了解放学习者,让学生快乐学习;缔造学习者,让学生学会学习 ;促进学习者,让学生全面发展 ;激发学习者,让学生体验成功 ;激励学习者,让学生感受学习幸福。但不能仅仅为了“赏识教育”而“赏识教育”,要通过横向、纵向多方位的比较展示和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能够让学生更准确的认识自己,从而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要求规范行为,行为养成习惯。自主预习过程中,不断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断组织他人评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让学生在自主预习、预习评价、合作展示的道路上,演绎“自学激发自信、自信孕育成功、成功激活快乐、快乐促进自学”

31

的生命成长吧!

十、研究的成效

三年来,在各位领导和众多老师的支持下,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自主预习作为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使学生较好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前提条件,对新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更容易,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特别是对新内容理解慢的学生扭转学习被动局面更有益处。对新内容理解慢的学生,主要原因是基础不牢,能力训练时间短。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进行自主预习。自主预习的优势在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都由学生自主决定。因此,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果明显上升。

2.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要学生“乐” 而学之,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导学单的形式,努力将预习内容具体化,知识内容趣味化,拓展内容兴趣化,激发起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兴趣。

32

指导学生“三步七字”自主预习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学习大门的钥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质疑、查资料、找依据、备展示等预习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一方面对学生说明进行自主预习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主预习的信心。预习评价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预习评价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预习,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成功后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在失败后汲取教训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促使学生不断地开展学习。也只有这样,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

3.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需要人的终身学习。因此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还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预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找到了学生语文自主预习的路径,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的能力,对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如“注”“查”的方法,不仅引导学生找到借助工具解决问题的一条路径,还在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自主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注重自主预习的指导,将学习前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

33

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方面

1.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传统教育观念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动的、权威的地位,学生则是被动的、从属的。这样的教育观念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前臵,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发展,自主预习起到了关键作用。自主预习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获得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情感体验。

2.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课程标准,学习了关于教与学关系的理论和新时期的研究文章,学习了自主学习、预习、评价的有关理论和新的见解文章。阅览了大量的教育报刊、杂志,丰富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开展行动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试验、总结、反思、再试验,再总结,在这反反复复的学习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不断积累经验,专业成长。其中李秀侠老师撰写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自主预习》获河北省第十届教育教学征文贰等奖,刘光远老师撰写的《关注生命,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获河北省教育学会一等奖,刘广虎老师撰写的《初探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获河北省第十届教育教学征文一等奖。

三年来的课题研究,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成长、精神成长,还是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注入了无尽的动力,师生必将受益匪浅。这种受益是终身的,因为课题研究不仅仅让我们收获了大量的自主预习案例与反思,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自主预习方法和习惯、收获了遇到问

34

题敢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

十一、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课题研究由于受主客观条件限制,特别是受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限制,有的点还需深入研究:

1.课题组研究的“三步七字”自主预习方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预习,特别是注意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新方法,及时研究、总结、推广,促进学生自主预习的深入发展。

2.还需进一步研究自主预习导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努力形成一套分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自主预习内容、方法指导的资料。

(二)今后的设想

1. 认真学习自主预习理论,多深入语文课堂,多和师生交流,不断改进自主预习指导方法和策略;加强行动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感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完善自主预习方法。

2.吸引爱好研究语文自主预习的老师参加到自主预习研究队伍中来,集思广益,研讨、实践自主预习方法,编写语文自主预习导学和教师评价资料,为学生更好的自主预习,提高自主预习效果,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新教育》:新教育/朱永新著.-修订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7;

【3】《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卢志文著.

35

–江苏:译林出版社,2013.9.1;

【4】《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路径》:赵小雅.《中国教育报》第122期.2011.12.30;

【5】《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中国教师报》第3版.2013.9.11.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6】《反思“有效教学”的技术化倾向》:叶波.《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33卷第6期(总第356期).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

【7】《课堂评价策略》:课堂评价策略/覃兵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8】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江平主编.-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9】《高效课堂八讲》:高效课堂八讲/刘金玉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10】《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综合实践/徐立峰著.-北京:龙门书局,2010.5。

【11】《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张四保主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3(2013.4重印)。

36

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语文自主预习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课题编号:142206)

研 究 报 告

37

《语文自主预习与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刘光远 课题单位:固安县教育局 课题组成员:刘广虎 李呈武 李秀侠 张 爽

刘陆平 胡国花

2016年6月

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jx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