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个案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更新时间:2024-05-31 21: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节 个案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信度与效度是个案研究受人争议之所在,也是评价个案研究品质之所在。如何保证和提高个案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不能用传统的量化处理的手段来分析和判断个案研究的确信程度,而应采取新的标准与新的方法。

一、内在效度

内在效度处理的问题是研究者的发现与事实相符合的程度,即研究结果是不是真的捕捉到事实的真相和本事,真的观察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要提高个案研究的效度,一般采取以下五种措施:

1.三角检定法

运用多元的搜集资料方式,包括不同的资料来源(报章、官方文件、会议记录),访谈不同的人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学者专家),及采用不同资料的搜集方法(如访谈、观察、非正式讨论),来相互验证资料与实施的相符程度。

2.研究对象的检核

在访谈和观察之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讨论文稿及札记,最后的研究报告也请他们提供返馈建议,以确认能掌握被研究者所提供的经验和想法。

3.持续的观察

与被研究者建立信任、学习与合作的文化,在交往与研究中不断检视可能由研究者或研究对象所造成的误报或失真的介绍。

4.外在的审查

聘请具有个案研究知识与经验的专家进行审查,审查者应与这个研究无关,要审查研究的过程、诠释与结论,评断他们的正确性。

5.澄清研究者的偏见

在研究一开始的时候先澄清研究者自己的假设、世界观和理论导向,这是非常重要的,藉此读者了解研究者的观点、任何偏见或可能影响研究的假定。

二、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关心的是研究结果可应用到其它情境中的程度。个案研究的目的在深入了解一个特殊的例子而不是了解一般人共有的状况,因此,我们不能从单一的个案中作一般性的推论,这是个案研究的局限性之所在。但是,个案研究不仅能够为我们解决个别问题提供理论的视角与方法,而且也可为其它事件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启发,因此,有学者提出个案研究的外在效度不能用量化的可推广性来评价,而应用可转换性(transferability)来代替,并透过提供丰

富而详细的描述,以改善研究结果的可转换性。

三、信度

信度是说研究的可靠程度,亦即可以被复制的程度。由于社会科学中要研究的对象是流动的、多面向的、高度脉络性的,所搜集到的信息也高度依赖研究者的能力,因此,个案研究在教育中要达到传统上所谓的信度几乎不可能,因此有学者建议以可靠性(dependability)和一致性(consistency)来取代,也就是与其要求没有参与研究的人来得到相同的结果,不如希望他们能够相信研究结果是可以信赖的。有几个方法可以用来确保研究结果是可以信赖的:(1)研究者的立场——研究者应该解释研究背后的理论和假设,他对被研究对象的立场为何,如何选择对象的、以及在什么社会情境下搜集资料。(2)三角检定法——使用不同的资料搜集方法来检证。

综上所述,个案研究的品质判断标准与传统量化研究的判断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其改进与保证的措施与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

增进个案研究信度与效度的指针及方法

传统研究指针 内在效度 (研究的真实性) 个案研究的确信指针 可信性(credibility) 方法策略 长期驻场 持续观察 三角测量 同伴报告 反例探索 相对主观 受访者查证 外在效度(应用性) 可转换性(transferability) 丰富描述 在多重个案研究中使用复现逻辑 可信程度(一致性) 可靠性(dependability) 外在审查 使用个案研究计划书 发展个案研究数据库 客观(中立性)

验证性(confirmability) 外在审查 附:个案研究法参考案例

1.对小学高年级偏科学生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 2.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方案 3.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对小学高年级偏科学生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杨学

摘 要:通过对个案对象的家庭访问和成长史的追溯,分析出个案对象产生偏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指导。

关键词:个案研究;自信心培养;个案指导

案姓名:╳╳╳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7年6月27日(现12岁) 一、 问题简述

被试自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对数学和外语保持着浓厚兴趣,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对语文学习冷淡,学习成绩处在班级中等水平,语文学习继续有滑坡趋势。 二、 资料收集

1. 被试上幼儿园时老师发现被试聪颖、伶俐。汉字看一遍便能再认,这证明被试具有极强的学习语文的能力。

2. 被试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对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兴趣浓厚,学习语文轻松,但随着年级增高,课文难度加深以及作文的出现,被试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渐减。 三、 个案分析

1. 被试母亲是某中学教师,父亲是某工厂基层干部,家庭经济较宽裕。被试父母晚年得子,又见儿子聪明、伶俐,便望子成龙。其母采用说服教育,其父则采取棍棒教育。

2. 被试上三年级后,拿到较长的文章总觉得自己将无法顺利读完,产生畏缩情绪,因此阅读题常出错。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管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自四年级起,便每天给被试布置一篇短文阅读(难度大于书本内容),其父看到被试成绩总不佳,动怒就是打,久而久之,不仅使被试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的阅读能力产生了怀疑。

3. 被试之所以数学、外语学得轻松,主要是因为被试对之充满自信,因此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得到父母的夸奖。这又成了被试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 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经分析,被试造成今天偏科的主要原因是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为了增强被试学习语文的信心,我对被试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利用闪光点迁移,产生自信

被试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偏科的典型。我首先找来被试与之谈心,了解他对学习的态度。我问:“你喜欢学习吗?”起先被试愁眉不展,过一会儿说:“喜欢,也不喜欢。”我接着追问:“你为什么说喜欢又不喜欢呢?”“我喜欢学数学和外语,每次都能考出好成绩,老师、同学都夸我。我不喜欢学语文,每次我都考不好,爸妈都责怪我,老师也很少表扬我。”我又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被试此时沉默不语。我告诉他之所以喜欢学数学和外语是因为他对这两门功课的学习充满自信,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还能主动做些课外题,而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就算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外阅读题,也是完全处于被动。听了我的分析,被试连连点头,我趁热打铁告诉被试,只要他能对自己充满自信语文一定会学的很出色。 2. 利用对比试验,培养自信

为了进一步巩固被试的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学习语文的信心,我对被试进行了对比试验法,让他看到自己确实能够学好语文。

我发现被试本学期第一单元语文考试中的阅读仅得了2分(本题共11分),我找到被试了解其失分的原因,原来是被试考试时,仅读了一遍短文便开始答题,作完也未检查,并未报得分的愿望,针对这一情况,在第二单元考试之前,我与被试约定如果对自己充满自信,拿到短文至少认真读三遍,再动笔,他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被试按照我交给的方法,阅读部分仅扣了2分(共12分),通过这次前后对照试验,让被试看到只要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讲求一定方法,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3. 家庭配合教育,激励自信

前面已介绍被试的父母由于教子过严,教法不当,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被试学习语文的自信。因此在被试对自己学习语文具有初步的自信心的时候,我对被试进行了家访,我把被试目前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现状进行了分析,被试父母听了大为震惊,当即认识到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自信,配合学校教育。家访十多天后,被试表现出对阅读有较明显的兴趣,日记中也提到父母怎样鼓励自己学习语文培养自信的。 4. 推选担任职务,强化自信

被试原先由于学习偏课,不能被同学推选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而担任班级重要职务。经过被试一段时间的努力,被试语文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一次评选中同学们推选了被试为学校的升旗手,从此事中,让被试认识到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称赞。 5. 采用激将法,巩固自信

研究到这儿本以为结束了,可是前不久被试的一次阅读作业正确率只达40%,原来被试听的表扬话多了有些骄傲,出现退步。针对这一情况我拿着他的作业严厉的说:“这难道是一名升旗手的作业吗?请拿回去重做一遍。”这回正确率竟达100%。在第二天的日记中,对自己的失误做了深刻的分析,并说了打算。(注意:使用此法仍要以鼓励为主,才能收到较佳效果。) 五、 个案指导成效

1.自从对被试进行试验后,被试学习语文的自信不断增强,学习成绩也在提高,最近连续三次语文考试取得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被试也渐渐成为同学、老师心中全面发展,很有潜力的好学生。

2.被试的偏科现象还会出现吗?我将继续跟踪调查,给予关心,即使再遇到反复,我也仍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引导他。

(资料来源:转摘自《心理健康教育》网www.njenet.net.cn,文章摘要和关键词是基于检索的需要由主讲教师所加)

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方案

梁万鹏

(广西百色市田林中学,广西田林 533300)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教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课题对瑶族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情况进行个案追踪研究,收集不同个案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分析,探索其个案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揭示其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关键词] 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个案研究;研究方案 1.课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有关“思维”的问题,历来是国内外学者普遍研究的主要对象。有些学者专门从事学科思维能力研究。奥加涅认为:“数学思维,??是由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数学用以认识现实世界现象的方法所决定的,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有人从理性认识的角度指出:“所谓数学思维,是指人类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广义的可理解为,包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又有人指出:“思维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带有共同性的思维能力发展特征。也有人指出个性思维能力与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关系,即受到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数学审美能力、数学自学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和促进。

就当前情况看,绝大多数学者对“思维能力”的研究都侧重于一般的、共性的、辐射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个别的、特殊的、有民族性的个案研究较少,少有人把“思维能力发展”这个问题切入到农村基础教育进行研究,更少有把“数学思维能力”与民族教育联系起来,对西部地区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缺乏。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1亿。他们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在全国各地,尤以西部地区为多。其中,田林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少、山、穷的县份之一,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地,由于历史及环境等原因,文化传统与外界有较大差异,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水平不高。很多人都明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其民族教育是在异质性很高的环境中进行教育,如采用国家统编的教材(汉语)。如何优先发展西部农村民族基础教育,如何正确认识本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间的关系,如何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又能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把握机遇,迅速改变少数民族的落后面貌,避免陷于固步自封的困境等,是少数民族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民族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1.2 研究意义

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就是发展教育。目前,东西部地区教育最大的差距在于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的差距主要在农村,即要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在本课题中,笔者将就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进行个案研究,做些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讨。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各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及个性特点各有差别,这一点在以不同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民族教育中显得更为突出。另外,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儿童全部使用汉语编写的全国统一教材,从小即用非本族语言,势必影响瑶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思维能力发

展的层次上看,能够合理体现瑶族高中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就是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这时候,笔者及时了解和研究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情况,探索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特征,揭示其中的规律,为全面地、系统地提高我区民族教育水平,提供切实可行的基础操作平台。这对于进行跨文化研究,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课题如获成功,对提高少数民族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边远山区农村高中教学改革、文化教育、民族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在实践上有效地改变当前我区少数民族教育落后的状况,培养少数民族合格的建设者,为促进其它地区民族教育改革创出新路子,树立模范,抛砖引玉,最终共同提高。指导性、实用性、针对性是本课题的主要特色。

2 研究的理论依据

思维的发展,同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发展一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带有共同性的发展特征,即思维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表现在:婴儿期主要是直观动作思维,幼儿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小学期主要是形象抽象思维,少年期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青年初期主要是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当然,思维的发展并不是截然分开没有联系的,而是过渡性、相近性、承上启下性、积累性和飞跃性的。

现代数学教学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到了相当高的地位,形象地把数学喻为“思维的体操”。著名数学专家奥加涅认为:“区别于传统的数学,现代数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数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思维发展状况很大程度在于数学思维发展情况,数学思维完全符合一般思维的特点。一方面,它是辩证思维,在于认识概念和关系的变动性、两重性、矛盾性、同一性、相互联系性及相互制约性,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另一方面,它具有自然科学所固有的许多性质,可以从解决科学问题的各阶段的技能方面来描述自然科学的思维,比如理解问题,准确地定义问题及与其他问题加以区分,研究与该问题有关的全部材料,构思求解步骤,进行检验性实验,选择最优解法,结论推广,等等。

3 对课题中“数学思维能力”内涵的界定和理解 3.1 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存的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数学思维从属于一般的人类思维,但在诸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思维是数学科学与思维科学高度融合的产物,数学思维是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一般说,数学思维就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更确切地说,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借助数学语言以抽象和概括为特点,对客观事物的数学结构和模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我们知道,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具备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这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它既包括抽象概括的能力,也包括观察、补给、类比、归纳的能力以及猜测、想象、反驳的能力。

3.2 数学思维能力因素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长期致力于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提出了数学能力包括一系列从最一般到非常特殊的因素:

(1)最一般的能力,包括勤奋、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工作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

(2)数学能力的一般因素,即广泛范围活动所必需的思维特征,如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等。 (3)数学能力的特殊因素,基本成分有:

1)把数学材料形式化,把形式从内容中分离出来,从具体的数值关系和空间形式中抽象出它们,以及用形式的结构(即关系和联系的结构)来进行运算的能力;

2)概括数学材料,使自己摆脱无关的内容而找出最重要的东西,以及在外表不同的对象中发现共同点的能力;

3)用数字或其他符号来进行运算的能力; 4)进行“连贯而适当分段的逻辑推理”的能力; 5)缩短推理过程,用简短结构进行思维的能力;

6)逆转心理过程(从顺向的思维系列转到逆向的思维系列的能力); 7)思维的灵活性,即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到另一种心理运算的能力; 8)数学记忆力,这是一种对于概括、形式化结构和逻辑模式的记忆力; 9)形成空间概念的能力。 3.3 数学思维能力要素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最本质的特点,数学的抽象性导致了极大的概括性,抽象和概括构成了数学的实质,数学的思维是抽象概括的思维。因此,抽象概括能力构成了数学思维能力的第一要素,除此之外,还有推理能力、判断选择能力和探索能力。

4 课题研究的假说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教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普通高中教育中,瑶族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民族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呈现和遵循一定的思维发展规律。本课题对瑶族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情况进行个案追踪研究,通过观察、调查、

个别访问、谈话、测试等方式,收集不同个案资料,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做出合理判断,探索其个案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揭示其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5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5.1 目标

深入调查了解广西百色市田林中学瑶族高中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年龄横断测试方法,掌握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对瑶族高中学生进行个案跟踪记录,用联系的观点,把学校教育同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等联系起来,站在时代的高度,探索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特征,揭示当今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规律,为全面地、系统地提高我区民族教育水平提出切实可行、可借鉴的基础操作平台。

5.2 基本内容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实现,而且最终是以数学问题的解决为目的。正是数学问题的高度可靠、精确的特性,使得数学成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另外,思维的发生与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个性差异体现在个体数学思维品质上,即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目的性、批判性、创造性。所以,个体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水平很大程度决定其综合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以年龄横断测试方法为主、调查为辅,了解和掌握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

(2)对我校瑶族高中学生进行个案跟踪记录,收集、研究第一手资料,整理数据,并作统计分析。

(3)探索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特征,揭示当今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规律。

6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教材:广西教育厅规定统一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材,并参照新的课程标准和辅助资料(2003.3~2005.9)。

实验对象:2003年到2005年田林中学在校的瑶族高中学生。目前我校所有瑶族学生共85人,其中男生74人,女生11人。

6.1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为主,理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材料法为辅。

本课题以本区域瑶族高中学生为研究群体。通过“个案法”,采用问卷、个别访问、谈话等

方式,描述、评定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做好个案跟踪记录。

通过“思维年龄横断测试”的方法,在同一特定时间内,对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系统的测量与研究,掌握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及时了解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走访与瑶族高中学生密切相关的场所,积累原始材料,并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系统论观点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可以运用和遵循的规律性的东西,验证假设。通过跨文化研究,把学校教育同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等联系起来,努力探索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特征,认真把握和研究当今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规律。

6.2 课题研究步骤

6.2.1 课题立项申报(2002.10~2002.11)组成课题研究小组,选题、拟定课题以及课题的初步研究方案,完成立项申请书的填写,及时向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2003年2月28日,本课题被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为:2003B69,批准文号为:桂教[2003]6号。)

6.2.2 课题研究实施(2003.5~2005.12)

(1)通过调查等方式建立在校高中学生详细档案(家庭、学校、个性特征)(2003.3~2003.9) (2)每学期进行一次“年龄横断思维能力测试”,掌握瑶族高中学生和对照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逻辑性思维能力、非逻辑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第一手材料,并建立档案。(2003.3~2005.9)

(3)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个案跟踪取样。(2003.3~2005.9)

(4)3年后,与对照高中生进行综合比较,收集可用材料,采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2005.3.~2005.9)

(5)中期论证(2004.3~2005.4)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上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中期评估验收。

(6)结题鉴定(2005.9~2005.12)根据所收集掌握的材料,探索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特征,揭示当今瑶族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规律,组织区内有关专家对本课题进行鉴定。(2005.3~2005.9)

7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机构

本课题负责人:梁万鹏本课题组成员:黄红、闭祖干、陆汉锋课题组人员分工如下:策划、组织和主持人:梁万鹏理论研究:闭祖干数据汇总统计及评价体系:陆汉锋教学试验、调查、撰写实验调查报告、成果编写:课题组成员成果主编与审定:梁万鹏

7.2 时间保证

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成立总课题和子课题组。规定总课题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各子课题组活动与政治、业务学习相结合,原则上每周一次活动。

7.3 研究资金保证

本课题研究启动后,学校将给予相应数额的配套资金。具体包括报刊、档案、文献、稿件抄录、誉印、复印、翻拍、翻译费用,购买最必要的图书资料费用,国内调研差旅费用,印刷补助费用,研究成果出版前稿件的打印费,各种会议费用等。

7.4 资料设备保证田林中学有较充足的参考资料,可以利用田林中学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验室、校园网络(正在建设)等电教设备进行本课题研究。

8 预期的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论文结集、论著出版; (2)音像制品(刻录课件光盘); (3)总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资料来源:《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王娟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所小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描述,试图从经济与文化、教师素质以及行政部门的管理等三方面来分析现象背后的事实,希望以此能够寻找到解决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影响因素;个案研究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我国在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在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也都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而且,各地实施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城市的中小学校。但是,要在更高程度上取得共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还须进一步努力。尤其是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校,由于受社会、历史、经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任务还很艰巨。

一、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

笔者在参加“加快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步伐的研究与实验”的研究中,经常深入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某乡的一所完全小学(甘沟小学)调查、了解情况,进行研究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在各种经费的支持下,校舍环境有所改观,增加了近千册图书,有了一间像样的图书室,还配发了一些教学仪器、体育器材、手风琴、电子琴等。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学校的教学状况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这尤其表现在课堂上。

1.学校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

甘沟小学的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全县的统考,统考的课程就是语文、数学两科(学区内其它的)所学校都一样)。课程表的设置为:上午全部是语文、数学,而且有两节连在一起的大课;下午是音乐、体育、美术、自然、社会等科目。据学校的校长讲,之所以上午全排成语文、数学,一是整个学区都这么排;二是“上午的时间让娃们耍掉,太可惜了”。校长也认为除了语文、数学,其余的课程都无关紧要。而且,就我所观察到的,尽管课表上安排了音、体、美、自然、社会等课,但是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副科”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缺课,有时甚至仍然是被教师用到语文、数学两科上,或用来补课,或用来作习题课。

由于缺乏音、体、美方面的专业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用书及教学用具,这类课堂上,教师的随意性很大。学校里只有一名教师是美术专业的,但由于他还要包班上其他的课,因此,也不能充分发挥其美术的专业性。音乐课上,孩子们学的都是电视连续剧中的主题曲。而自然、社会等课,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念书,包括念实验。

2.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教师的课堂教学,给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当时是冬天,外面正下着雪,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初冬》。老师在讲台上讲生字、组词,然后是念课文,“初冬的山上,雾像薄纱一样,??”,

边重复地念几遍,边自顾自地往下念,直至结束。从孩子们似懂非基础教育研究懂的脸上,我感觉到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雾像薄纱一样”是什么意思。而事实上,甘沟小学所在的地理位置,正是在盘旋的山脚下,山上的雾一年四季都会有。教师没有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整堂课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几个生字。这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生学会学习这些原则是不一致的。这种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注入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完全依赖于教科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在组织当地教师到省城兰州观摩优质课后进行座谈时,老师们除了对优质课教师新颖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等表示赞赏之外,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师生关系问题。有一位老师讲到:“我的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我从中可以找出许多原因,如自己在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方面比较差;课堂上只是我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但是通过这次观摩教学,我才真正找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或者说,我找到了种种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以前的教学是‘恐惧教学’,总是板着脸进入课堂。提问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的从不表扬,错误的则大骂‘你这个笨蛋’,导致学生见了我,就象老鼠见了猫一样??”的确,在这所学校,不够宽松的师生关系,亦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所学校生活、研究的每一天里,看到最多的是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或蹲、或坐在校园的各个地方,有的高声地读着课文,有的小声地在背,还有的手里拿着小棍在地上默写生字。学生通过背诵记忆知识,通过做题来强化解题方法,既没有联系生活实际,也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同时对所获得的知识也不能灵活应用,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

影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素质教育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试图从经济与文化、教师素质以及管理者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济与文化方面

积石山县地处高寒阴湿地区,山岭交错,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经常发生自然灾害,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居民包括汉、回、保安、撒拉、东乡等民族,少数民族大都信仰伊斯兰教。甘沟村是乡里最穷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有12个社,分布在两条大沟和周围的山上。全村共有342户人家,人口1714人,女性886人,其中少数民族1503人,女性777人。耕地面积1768亩,人均年纯收入380元,人均占有粮食94公斤。!学校的学费,每学期每个学生平均为70元,一学年就是140元。而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比较宽松,每个家庭平均有#个孩子。

因此,供孩子上学就成为一个家庭里很大的一笔开支。面对这样的经济条件,很少有家庭会同时供所有的孩子上学,而且相应地,一个家庭也不可能为已经上学的孩子再投入更多。

家庭里,男人出外打工挣钱、做买卖,女人在家干农活、看孩子,是典型的家庭分工形式。一些家里让孩子在学校里念上两、三年,“眼睛睁开,到城里打工能认识男、女厕所,做小买卖能算来帐,不要叫别人给哄了,就行了”。家长们的态度就是这样,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更是这样。男孩子可以到山里去挖药材、放羊,年龄大些的可以到外面去打工、做买卖等;而女孩子则多是在家里,帮家里干些农活、照看弟妹们。另外,该县的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清真寺随处可见。每一座寺里都设有经学堂,有阿訇教孩子们念经。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家里只要交一些粮食供给寺里的阿訇,就可以送孩子到寺里学经。 2.教师素质

甘沟小学共有)位教师,他们的基本情况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甘沟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还是比较年轻的,除一位代课教师外,其余教师的教龄也不算短了,学历达标率为67%,。甘沟小学共有5个年级,每个年级1个班,再加上1个学前班,共6个班。每位老师带一个班,除了语文、数学外,其余所有的课都由班主任上,而且,基本上每位老师都兼任着至少两个班的语文、数学。学校共有学生143人,生师比为23.82:1。从教师的工作量来看,老师们的确是非常辛苦。当我问一位教师:“工余时,最想做的是什么?”这位教师说:“我们老师最想的就是休息。”当地的代课教师一月只有一百零五元的工资,相对于公派教师来说,代课教师的工作量也绝不轻松。尽管学校也添置了一些必要的教学设施,如前面提到的体育器材,音乐课上也可以用电子琴或手风琴,自然课上也有一些简单的实验用具,但是这些器材并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有些甚至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自己不会用,像电子琴、手风琴、实验仪器等;其次,学校本身不积极,教师们都忙于自己的日常工作,没有太

多的精力来熟悉这些。

我们在甘沟小学做参与式教师培训时,教师们对参与式的方法也都很感兴趣,但是大家对参与式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如何应用还是有一定的疑问的,诸如课堂上有那么多活动,如何维持课堂纪律?教学内容能完成吗?教师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等等。而且,正如当地教师所说的:“我们自己从小到大受的都是传统教育,这些年来一直都是这个教法,因此,改起来比较慢。”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仅表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很单一。我们的培训结束之后,有部分教师尝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方法。但是由于“比较费时间,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课堂乱”等原因,使得这些教师不能够坚持下来。但我想,教师的素质较低,不仅仅与教师自身有关,与教师的周围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上级领导不支持、不理解,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小学教师,每天要承受繁重的工作,一部分教师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因此,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推行的过程中,只有在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教师———最终的教育实践者才能真正地放手去干,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

3.管理者

甘沟小学所在的县是积石山县。2000年初,该县教育局出台了“末位淘汰制”,旨在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以适应西部大开发中对人才的需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以每学期期末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各学区的教育质量和学区领导的业绩;每个学区则以一个学校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该学校的教学质量、校长和教师的业绩。在全县的数学、语文两科的统考中,成绩排在“末位”的学区,学校和班级都会“责任到人”地遭到“淘汰”。教师为了免遭“淘汰”,都要让孩子们拼命地做题,对那些所谓学习不好的学生,甚至有个别教师会劝其回家。这种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不仅不利于教师尝试教学革新,反而是加剧了学校的“应试教育”。在我们与当地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教师都提到了该县的“末位淘汰制”。可见,这种制度对该县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建议

1.改变教育部门领导干部的教育观念。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加强对教育理论、教育政策的学习,使其能够正确把握国家推行的教育改革方向;同时组织其走出去,对实际的教改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有助于其获得感性的认识,帮助其制订出与国家的教育改革相一致的教育行政制度,以确保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2.尽管政府财政困难,但仍需增加教育投入。同时应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使得教育投入能真正发挥效能。

3.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使其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实践的。

(资料来源:《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年第2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is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