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试验

更新时间:2023-12-06 03: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南科技大学

静态吸附实验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X 专业:X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

2012年12月26日

静态吸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吸附原理; 2、 掌握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方程。 3、 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以及原理。

二、 实验原理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e表示,如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用m克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溶质,被吸附的溶质为x毫克,则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qe即为吸附容量(吸附量)。

qe?xV(C0?Ce)? mm式中:qe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活性炭所吸附的物质重量,mg/g; x:被吸附物质重量,mg; m:活性炭投加量,g; V:水样体积,L;

C0、Ce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mg/L。 由吸附容量qe和平衡浓度Ce的关系所绘出的曲线为吸附等温线,表示吸附等温线的公式为吸附等温式。最常用的吸附等温式是朗格缪尔(Langmuir)模型和弗兰德利希(Freundich)模型。Langmuir方程是假设吸附剂的表面是单一、开放的,故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模型。Freundlich方程假设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吸附位点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吸附不受单层吸附的限制,可以用来描述不同体系的可逆吸附。

Langmuir:qe=qmaxbCe/ (1+bCe);Ce/qe=1/qmaxb+Ce/qmax(线性表达式)

(在坐标轴上,以1/qe(g/mg)为纵坐标,1/ Ce(L/mg)为横坐标,按静态吸附实验结果绘图,可得直线,纵坐标上的截距为qmax值,斜率为b值。)

xFreundich:qe=?KCen;logqe=logK+1/nlogCe(线性表达式)

m(在双对数坐标轴上,以吸附容量qe为纵坐标,Ce为横坐标,按静态吸附实验结果绘图,可得直线,纵坐标上的截距为K值,斜率为1/n值。)

式中:

C0是溶液的初始污染物浓度,mg·L-1; Ce是溶液中污染物的平衡浓度,mg·L-1;

qe和qmax分布是平衡吸附量和最大吸附量mg·g-1; b是 Langmuir模型常数; K和n是Freundlich模型常数。

1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假定吸附受扩散步骤的控制,且吸附速率与平衡吸附量与t时刻吸附量的差值成正比,其具体表达式为:

dqt/dt = k1(qe - qt) ;lg(qe - qt) = lgqe - (k1/2.303)t(线性表达式)

(在坐标轴上,以lg(qe - qt)为纵坐标,t(min)为横坐标,按静态吸附实验结果绘图,可得直线,纵坐标上的截距为qe值,斜率为k1值。)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假定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机理的控制,该机理涉及到吸附剂与要去除离子之间的电子共用或转移,其具体表达式为:

dqt/dt = k2(qe - qt)2;t/qt = (k2 qe2)-1 + t/qe(线性表达式)

(在坐标轴上,以t/qt为纵坐标,t(min)为横坐标,按静态吸附实验结果绘图,可得直线,纵坐标上的截距为qe值,斜率为k2值。)

式中:

qt为t时刻的吸附量,mg·g-1; qe为平衡吸附量,mg·g-1; t为吸附反应时间,min;

k1为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min?1; k2为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g·(mg·min)-1。

三、实验仪器:

250mL三角烧瓶(六个),甲基蓝,粉末活性炭,振荡器,分光光度计,漏斗,滤纸,PH试纸,玻璃棒,六个小烧杯,

四、实验步骤 (1)器材准备

将活性炭用蒸馏水洗去细粉,并在105℃温度下烘至恒重。 (2)标准曲线

配置不同浓度(1、2.5、5、7.5、10、15、20mg/L)的亚甲基蓝标准溶液各1000mL,在665nm的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得吸光光度值,绘制吸光度和亚甲基蓝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即标准曲线。 (3)吸附实验

在6个250mL的三角烧瓶中分别投加25、50、75、100、125、150mg活性炭,再分别加入25mg/L 的亚甲基蓝溶液100mL,测定水温,将三角烧瓶放在振荡器上以140r/min振荡60min,用漏斗和滤纸滤出活性炭。 (4)吸附测试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滤出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亚甲基蓝浓度。

(5)数据处理

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和去除率,以朗格缪尔和弗兰德利希方程的形式求出其吸附等温方程式。

五、实验数据整理:

1、实验数据记录:甲基蓝初始PH=7.5

亚甲基蓝初始数据记录 亚甲基蓝Co (mg/L) 1 -0.002 2.5 0.218 5 0.776 7.5 1.109 10 1.239 15 1.972 20 2.360 吸光度A

2、标准曲线如下图:

活性炭静态吸附数据记录 m(mg) A 对应的亚甲基蓝的浓度Ce PH xV(C0?Ce) , =71.2, =39.8, ?mm=29.7 , =23.8,=19.44 , =16.27 ;

25 0.9790 50 0.6580 75 0.2990 2.7 6.3 100 0.1010 1.2 6.0 125 0.0230 0.7 6.0 150 0.0030 0.6 6.0 7.2 5.1 7.0 6.5 3、计算:吸附量qe的计算,有公式 qe?去除率公式去除的浓度与初始浓度的比值,分别为:0.712, 0.796, 0.892, 0.952, 0.972, 0.976;

4、吸附等温线数据记录: 1/qe(y) 1/Ce(x) 0.014 0.139 0.025 0.196 0.034 0.370 0.042 0.833 0.051 1.429 0.061 1.667 吸附等温线如下:

六、实验结果分析:

吸附等温线表示了不同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吸附动力学可以直观的看出吸附反应是怎么进行的,可以看出吸附反应的速率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对速率影响的因素,同时也能研究吸附机理。

增加活性炭的投加量,就等于降低了平衡浓度。

实验结果受温度、PH值、振荡器的速率的影响较大,应该合理控制,不宜过大,但又要保证能够充分反应。

七、思考与感悟

通过实验更加感悟到了实验的精准性,活性炭的微量差就会导致不同的吸附等温线。当然,也得感谢整个小组的通力合作,才使得本次复杂的实验快速完整的完成了。在实验结束后,发现实验中的承装亚甲基蓝溶液的容量瓶内壁显蓝色,说明没有有效的清洗掉其中的亚甲基蓝。而在加入少量洗洁剂浸泡后,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还是不理想。建议实验室购买一定量的专用玻璃仪器清洗剂,防止因为玻璃容器的原因给以后的实验带来误差。

六、实验结果分析:

吸附等温线表示了不同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吸附动力学可以直观的看出吸附反应是怎么进行的,可以看出吸附反应的速率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对速率影响的因素,同时也能研究吸附机理。

增加活性炭的投加量,就等于降低了平衡浓度。

实验结果受温度、PH值、振荡器的速率的影响较大,应该合理控制,不宜过大,但又要保证能够充分反应。

七、思考与感悟

通过实验更加感悟到了实验的精准性,活性炭的微量差就会导致不同的吸附等温线。当然,也得感谢整个小组的通力合作,才使得本次复杂的实验快速完整的完成了。在实验结束后,发现实验中的承装亚甲基蓝溶液的容量瓶内壁显蓝色,说明没有有效的清洗掉其中的亚甲基蓝。而在加入少量洗洁剂浸泡后,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还是不理想。建议实验室购买一定量的专用玻璃仪器清洗剂,防止因为玻璃容器的原因给以后的实验带来误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ir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