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材料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18 21: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晨读材料: 第21期(1.10——1.15)

同学们:新年伊始,我们的晨读材料改版啦!将重点打造“一人一事一书一文”——“四个一”工程,请同学们踊跃提供你们喜欢的素材。

【本期人物】林徽因:万古人间四月天 【导语】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广识博学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令男人神魂颠倒的精神情人,一个令人如沐春风的知己朋友,更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妻子。一个美丽的女人流传下来的如果单纯是美丽,那么这种美丽难免单薄并苍白,一个有才华的女人流传下来的如果单纯是才华,那么这才华又与男人何异?而林徽因,却因为美丽和才华的柔美合一而流芳百世。正如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金岳霖所言:林徽因实属“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人物小传】

林徽因,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

在文学方面,她代表性的是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建国后,林徽因在建筑、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精华素材】

超越情感定义的精神之美

翻阅中国近代史,”才貌双全”一词用在林徽因身上,最恰如其分。而谈论林徽因就不能回避她生命中遇到的三个男性,她的丈夫梁思成、朋友诗人徐志摩和哲学家金岳霖。

林徽因,无疑是那个时代令男人们动容的精神情人!其中,大诗人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他公然在给梁启超的信中说,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这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林徽因对于诗人的感情是纯净而自持的,她虽然有着女性对于完美爱情的向往,但也对理想爱情与错综现实有着清晰而理性的认识。她在感情上并没有成为脱缰的野马,目光始终理性地长久地注视着梁思成。因此,在面对徐志摩和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美留学归来的金岳霖的情感,都没有动摇林徽因对梁思成的爱。

虽然与这几位文化名人结下的生死交情被传为佳话。但正如著名作家张洁说的那样,“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离不开梁思成,缺不了金岳霖,也少不了徐志摩。”作为女性,林徽因的一生是幸福美满的。在爱情上,她忠贞于和梁思成的溪水长流;在友谊上,她胸怀坦荡,和徐志摩、金岳霖诚心互助。凭林徽因绝世的魅力和杰出的才华,受到大家众星捧月般的爱慕,即使她也在这爱的漩涡中跟着打转,也并没有什么奇怪。但她能以坦诚的心很理智地把握住了自己,最终维护了丈夫和孩子,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女性的高尚情怀。他们彼此之间的敬重和理解,肝胆相照的情谊,是真正的君子风范,这一切故事背后都大写着两个字:人格。就连梁思成后来的妻子林洙也感慨地说:“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情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高度去观察去理解社会。”

【思路点击】:柏拉图说过“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爱是火,情如水,可水火无情,烧焦的湮灭的往往是失去理性的人。也如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爱情是理性的放纵,是伟大心灵的享受”。林徽因的爱情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她的无限理性和催人上进!她是大方的、是值得炫耀的、是引人尊敬的,这一切只因为她的专一和长情!爱情不是脱缰的野马,不能任它驰骋。人世间,除了爱,还有道义,还有理智。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理智、清醒、感性与理性、纯洁的爱、友谊、君子之交、人格等话题。

严谨求实让“美”立体地升华

如果说浪漫的文学艺术是林徽因身上的经线,那么严密的建筑美学则是她身上的纬线,两条线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同时具有科学家的缜密和求实精神。正如梁丛诫先生所言: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所以,一旦走出“太太的客厅”,离开典雅的艺术沙龙,林徽因便成为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工作者。她和丈夫一起远赴美国求学,创办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投身全国各地徒步考察,足迹遍布山西、河北、山东、浙江等十几个省份,200多个县,进行实地考古和调研,勘测了2000多处古代建筑遗存和早期造像石窟。很多埋没在荒野中的国宝级古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从此加以保护,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应县木塔等。她和丈夫还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这一历史文物瑰宝的重大发现,打破了日本人认为在中国早已不存在的断言。

林徽因的严谨求实的劳动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工作中精确的测量、分析和比较,历尽艰辛挖掘和保存,从而留下思维慎密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国建筑史》等珍贵的建筑学史料,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思路点击】: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细小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韩非子也说过:“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林徽因作为知性女性,仍保持着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治学态

度,她实地考察,精确测量,认真比较,科学分析,写出了珍贵的建筑学史料。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严谨求实、踏实肯干、合作双赢等话题。

顽强意志闪现绝代风华

在艰难的岁月里,林徽因以她那早已被医生宣布患有绝症的羸弱的身体,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陪伴

梁思成在当时极其落后的穷乡僻壤四处奔走,吃粗茶淡饭,住鸡毛小店,根据地方县志记载,去深山荒郊,

寻访那些早已被人们遗忘的荒寺古庙,那些古墓遗迹。

由于战乱奔波、长期辛劳,林徽因多年的结核病在她四十岁以后严重恶化,两肺布满空洞,肾脏被切除一侧。整个抗战时期,她和梁思成相当一段时间都蛰居在条件艰苦、几乎没有生活必需品的荒村,坚持做学问,呼吁文物保护。就是这样,林徽因拼着生命在事业之路上不止脚步地前行,“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诗人林徽因如此说,建筑学家林徽因也如此做!她在病魔的威胁中参与主持设计新中国国徽,那庄严的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穗融铸着林徽因永远流动的热血。为保护首都北京的古城墙、古城门等历史文化遗产,林徽因还与与梁思成一起上书国务院和市领导,陈词呐喊,殚精竭力,其爱之赤诚、痛之深切令人动容。面对即将失传的国宝工艺景泰蓝,林徽因拖着病体带领学生奔走呼号,亲临工厂作坊,使景泰蓝工艺得以发现、设计、制作并发展壮大。即使林徽因在病榻上,也通读了二十四史和各种建筑史资料,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用英文打字机撰写和绘制了《图像中国建筑史》。

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时期,她仍以科学家的顽强拼搏完成了生命的华彩乐章——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思路点击】:“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什么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爱迪生)。为了完成自己的事业,林徽因凭着坚韧的品格克服了遇到的重重困难:既要战胜自身的病痛,又要超越环境的制约,最终谱写出了人生华彩的乐章,也完成了自我的超越。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韧性、顽强的意志、信念、选择、耐住寂寞、践行合一、战胜困境、超越自我等话题。

不愿“独善其身”的守城人

林徽因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建筑学家,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为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解放前夕她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对我国的建筑教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解放后在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同时,她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认真地参加了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很有远见的总体规划草案;她还以极大的科学勇气和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抵制了当时来自各方面,包括来自“外国专家”的许多武断的、错误的意见,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

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新颖设想,林徽因认为,保护古建筑与新的城市建设及发展是统一的,有人把它看成是必然的矛盾,甚至是不可解决的矛盾,因此首先考虑“拆除”,其实我们应首先考虑如何想办法去“保”,想办法去解决矛盾而不是首先考虑“拆”,保护旧的是为了新建筑保存优良的传统。为此林徽因甚至对一位北京市的领导人说:“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要懊悔的,即使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而历史的发展也印证了林徽因的前瞻性的眼光。

【思路点击】:作为艺术家,林徽因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同时她又是孜孜不倦地探求怎样保护、吸取民族建筑艺术中最优秀的成分的。林徽因夫妇以羸弱之体为保护和抢救中国古建筑、特别是北京古建筑倾注了毕生心血,至今仍在北京和中国建筑界广为传颂,被中外学者誉为“中国建筑之魂”。1950年代前期的“北京城保卫战”他们虽然失败了,然而,历史将永远记载着他们的名字。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英勇奋战,中国知识分子将留下永远也洗不掉的耻辱。本文适用于良知、执着、信念、前瞻性、三思而后行、新与旧等话题。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真爱之绝唱

与林徽因终成眷属的是梁思成,梁启超长子。

林徽因与梁思成真正恋爱开始是在林徽因回国以后,他们常常选在环境优美的北海公园幽会,那里座落着新建的松坡图书馆,梁启超正是馆长,梁思成近水楼台。礼拜天图书馆不开,但梁思成衣袋里有钥匙。林徽因又跟随梁思成去清华学堂,看他参加的音乐演出;和他一起逛太庙。那段时光对于林徽因来说是灿烂温暖的。

没想到,加速恋爱进程的却是一场意外的车祸。 1923年国耻日,梁思成和弟弟思永骑摩托上街参加示威游行,摩托行到长安街被国务院权贵金永炎的汽车撞倒。思成满身是血,大伤了筋骨。林徽因着急慌神,亲人遭遇如此灾祸她还是头一次。梁思成住院治疗,林徽因每天前往服侍。恰值初夏时节,梁思成汗水淋淋,她顾不得避讳,每天都来安慰他寂寞的病榻,揩面檫身,打扇读书,无微不至。两人恋爱以来从未如此频繁亲密地接近,恋情经受惊吓、焦虑过后愈发显得甜蜜。

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重。一次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说出自己的苦恼——她同时爱上了金岳霖和梁思成,这让她极为苦恼,梁思成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告诉妻子: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也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林徽因梁思成仍旧跟金岳霖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林徽因梁思成有时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思路点击】:爱情,无疑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美就美在“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但丁语)。爱,真正的爱,是最纯真的感情,来之不易,也正需要双方彼此呵护。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不仅仅是志同道合,相濡以沫,更多的是超越夫妻间常见的相敬如宾,

他们毫无芥蒂,相互间彼此信任,真正体现出了一种“君子坦荡荡”的品格。爱是坦诚,亦是包容。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至真至诚无私无欲的人间真爱、坦荡光明的人格风度、相濡以沫、有容乃大等话题。

【升华评论】

据说上天对人是最公平的,给了你卓越的才,就不再给你倾城的貌;给了你才与貌,就不再给你无憾的情与爱,但对于林徽因这位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诗人、作家,美术设计师、建筑学教授来说却是个例外,她不但美貌绝伦、高贵脱俗,而且才情超凡、智慧过人,著名诗人徐志摩对她一生倾情,逻辑学家金岳霖为她终生不娶,建筑学家梁思成因他成就伟业。林徽因真可谓才貌情三者兼得,堪称女人的经典,凡间的精灵。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她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悟,来探索生活、事业、生命的意义和纯美,就如她的文章的字里行间里坦荡着真诚如浪浪天风的清雅之气一样,她的人生也展示出了一个睿智博学的知识女性更为丰富、更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经过沉淀之后的升华的人性光辉。

【各界热评】

★“中国一代才女。”(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徐志摩原配夫人张幼仪)

★“她很美丽,很有才气。”(著名女作家冰心) ★“绝顶聪明的小姐。”(著名作家沈从文)

★“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风格清新,一时无二。”(著名作家汪曾祺)

★“极赞欲何词。”(哲学界泰斗金岳霖) ★“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著名作家萧乾)

★“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想得益彰。”(作家文洁若) ★“她天生是诗人的气质,酷爱戏剧,也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是后者的得力协同者,实际上是他灵感的源泉。”(著名诗人,翻译家卞之琳)

★“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是围绕她转。”(林徽因的美国朋友费正清说)

【相关链接】

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高考范文】(2006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读??)

读你——林徽因

安徽一考生

读你,竟产生心痛的感觉。

秋窗的沉寂里,我用目光抚摸你的照片。

你秀雅宁和的面容透过纸面流动着四月阳光一样的诗意。你也许算不上美艳四射,可你内蕴深沉的目光

却让后世者遐思不已;你娇小柔弱,但你的名字却与力与美交融的建筑凝为一体;你的生命并不长久,可你如瀑的诗情却定格成永远的“人间四月天”??

为你横溢的才情,为你卓荦的人格,为你丰沛的情感,为你疾痛纠缠的病体,为你的爱与被爱??我的眼中有泪,当我读到一代诗人徐志摩写给你的《你去》,读到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见你挚爱的丈夫思成;我心底有泪,当我读到你把志摩失事飞机的残片珍存到最后,当我读到你离去后多年,爱你的金岳霖在北京饭店郑重聚友,说那天是你的生日??哦,

林徽因,我有心痛的感觉。我没有如你一样幸沐中西两种文化的阳光,没有你那宝石般璀璨的才华,我的生命里没有康桥的柔波,没有宾西法尼亚的青青校树,没有连天的烽火,没有创造事业的金秋一样的辉煌??客观地比较,你接近完美如皎月,我平淡平凡似苇草,我须仰视你,慕拜你,然而,我拂去你头上的重重光环,走进你不被尘埃污染的内心,你的笑容变得如此切近,你的渴望就在我心中冲撞!

我想对你说,你是幸福的。尽管疾痛缠身,尽管有战争岁月的的阴郁、悲怆,尽管生命只有五十一载,然你始终生活在爱的环绕里。有琴瑟和鸣、相扶相助、事业之旅一路同走的丈夫,有赤心耿耿、同忧共喜的朋友,情感的世界里夫复何求?而这一切皆源于你的智慧,你的操守。女人易在情感的世界里迷失自己,即便天才如卡米尔﹒克洛岱尔,聪慧如陆小曼。而你却拥有可贵的清醒,拥有不可摇撼的人生准则。你理性而智慧的选择使自己的人生饱满而沉静。如果我是你,我会做怎样的选择?是走向镂心铭髓的爱之盛夏,还是走向平和圆融的秋天?是会收取一世的浪漫还是会滑向可能出现的寂灭的深渊?无可设想,能看到的结局都写满了禅意。而我感动的你能拥有徐志摩、金岳霖两人的友谊。把不可实现的爱恋升华为纯挚、深沉的友谊,这其中需要怎样的智慧,怎样如砥的坦荡呢?上个世纪已背身而去,我追索的目光却定格于你。你是古典与现代凝合的精魂,你招展成女性旷野中的鲜丽旗帜,你回响成精神空谷中的一串清音,你是幽晦林中的一抹光,是时光之流上永不湮灭的笑容??金岳霖挽你的对联最深切:“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你自己的诗句最生动:

“灵魂舒展成条银河,长长流在天上一千首歌!”

风过留痕,对面楼前的一角草坪起伏、曳动如绸缎。曾经丰蕴过你生命的秋天,也如往常般走过我的窗前。

【精要点评】:这是一篇充满独特才情与万千感思的优美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构思精巧,选材(人)独特,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回眸过去,围绕林徽因的华丽背影,做到了用自己的“心”去品咋林徽因的文字与人生,感悟林徽因的才情和人格的伟大,从而抒发出自己的真挚情感。文章感情真诚,文笔优美,思路流畅,一气呵成,不失为一篇考场写人抒怀的佳作。

没有你的四月天 文/缪佳园

你用一身诗意写尽万古人间四月天,你用满腔灵气点燃了生命的奇迹,你用神来之笔诠释了女性最柔软最美丽的内涵,你就像那在黑暗的时代给予人们希望的曙光,如同你那诗意的名字:“徽”。

你早已离我们而去,但又似乎在我们身边。你的情感,你的文字,你的才华,衣裙淡漫,落了些笑在梦沿,晨风刻画,灵秀筑建,你是这样一个“徽”,宛如荷塘袅娜的白莲高贵典雅永久飘香,构筑了红尘里别致的四月天。即使没有你的四月天,我们也依稀可以听到那渔歌唱晚,在星辉斑斓里的放歌。

你仿佛是花神,是百花的归宿。你绽放了如金似玉的灿烂年华,孔雀翎羽一样锦绣而奔放的才思。没有任何一个文字能形容你,就像韶光中一缕淡雅的芬芳,暗夜里一首优雅的乐曲,是这样一个难以形容的“徽”。

徽,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我已经被你的思绪带向远方,飘向英伦,以及美利坚任何一个出现过你身影的地方。用力吸尽那花神的香气,希望和你共同享受世界给予的一切。梁先生说你急躁,说你反应极快。你在追赶什么,难道是上天给予你特殊的脚步去感受世界?你在抓住时光匆匆的身影吗?也许在我生命的每个角落也有花儿为我静静开放,也许我没有看见,但是幸运的是我曾陪着它们开放。我的生命虽然没有花香,但我庆幸自己拥有过迷人的春秋和冬夏。

恰恰也就是这样一个你,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容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我仿佛有些茫然,哪样才是真实的你,也许正如你所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夜夜的月圆,你是初放芽的绿,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别人说你是在眷恋摩,而我说这是你生命的坐标。所有的点都围着你旋转,你是这样的徽,是杜鹃花在夜里绽放的曙光。

你,是可爱的徽,活泼的徽,对待朋友、丈夫,和在内心时刻没有离开的摩一样。一个人完成我们所有人的梦想,让我怜悯着你的无奈和痛。你的诗意、美丽和哀愁,你用爽朗和活泼武装出一个顽强的徽,又有几个人能读懂你带着刺的玫瑰香呢,或许梁先生也不能吧。

你似乎就是四月天,这个温暖、充满着春意的季节就是花神的家,是希望,是爱,是暖,是在梁间呢喃的燕。没有你的四月天,仿佛缺少了动力的源泉,而我明白在没有你的四月天,一定要充满了诗意地继续,代你实现无数个花期的愿望。

【名家品评】

林徽因的一生是充满创造的一生,无论孤立地称她为“诗人”或者“建筑学家”都不足以构成她在历史上的独特位置。只有诗人加建筑学家才是林徽因。林徽因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曾于1924年泰戈尔访华之际,被当时的上流社会惊叹为“人艳如花”。如果不是生不逢时,如果不是多病,或许今人读到的会是一个真正的女诗人,一个近代建筑学家。

【盘点2010】10大网络流行语

给力,中国北方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11月10日,该词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更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转正”的标志。

鸭梨,“鸭梨”是“压力”的谐音。百度贴吧中某才子有意无意间将“压力”打成“鸭梨”,引得贴吧中无数人模仿。而“鸭梨山大”也逐渐走红。

神马都是浮云,“神马都是浮云”乃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而这一句式的流行则源于国庆期间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

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晚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宣告网络拼爹时代的到来。

非常艰难的决定,11月初的3Q大战想必不少人记忆犹新,此语便出自 11月3日晚《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信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随后网民开始模仿“QQ体”,并在几小时内便风靡网络。

蒜你狠系列,“蒜你狠”源于大蒜价格疯涨,甚至比肉、鸡蛋还贵后人们的无奈。而在“豆你玩”之后,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现状和群众的无奈和抗议。

围脖,“围脖”是微博的谐音,它从去年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于今年渐入佳境。微博表现出的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于当今的互联网生活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凡客体,“凡客体”本是广告商为某服装品牌设计的创意文案,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品牌个性。没想到,这一以明星效应为卖点的创意文案成了网友调侃的利器,网络上迅速出现了大批采用该文体恶搞明星及虚拟人物的帖子。

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校友,这是网友针对方舟子揭秘唐骏学历造假系列事件创造出来的流行语,泛指从类似美国西太平洋大学这样资质存疑的国外“名校”获得学位的学历掺水的人。

闹太套,黄晓明在演唱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时,由于对not at all的发音酷似“闹太套”而遭网友调侃,从此得名“闹太套”教主,此词也因此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

【风雅诗斋】

未 展 芭 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刘学锴)

【文言译吧】《严挺之传》

严挺之名浚,华州华阴人。少好学,资质轩秀。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号材吏。姚崇为州刺史,异之。崇执政,引为右拾遗。先天二年正月望夜,胡人婆陀请然百千灯,因弛门禁,又追赐元年酺①,帝②御延喜、安福门纵观,昼夜不息,阅月未止。挺之上疏谏,以为“酺者因人所制,命醵③为欢也,不使靡敝。今暴衣冠,罗伎乐,杂郑卫之音,纵倡优之玩,不深戒慎,使有司跛倚④,下人罢剧,府县里阎课赋

苛严,呼嗟道路,贸坏家产,营百戏,扰方春之业,欲同其乐而反遗之患”。乃陈“五不可”。诚意忠到,帝纳焉。

开元中,为考功员外郎,累进给事中,典贡举,时号平允。宰相张九龄雅知之,用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李林甫与九龄同辅政,以九龄方得君,谄事之,内实不善也。户部侍郎萧炅,林甫所引,不知书,尝与挺之言,称“蒸尝伏腊”乃为“伏猎”。挺之白九龄:“省中而有‘伏猎’侍郎乎?”乃出炅岐州刺史。林甫恨之。九龄欲引以辅政,使往谒林甫,挺之负正,陋其为人,凡三年,非公事不造也。林甫益怨。

(选自《新唐书 · 列传五十四》)

注:①酺pú:聚会饮酒。②帝:指唐玄宗李隆基。③醵jù:凑钱喝酒。④跛倚:指倦怠而不严正执法。

晨读材料: 第22期(2.21——2.26)

【本期书目】《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所创造的《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容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主要人物: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她们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之首,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舛,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延、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黛玉其实是仙草)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一说: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皎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洞无趣、毫无动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与幼弱。 三、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之一(与林黛玉并列第一),薛姨妈的女儿。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按宝玉的话就是“面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比如,《红楼梦》第38回,她就作《螃蟹咏》,对当时那些横行霸

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而她自己最喜爱的词曲,居然也是一首富于孤愤、反叛色彩的《山门?寄生草》!由于受程高本的误导,红学界对薛宝钗思想性格的认识长期偏离实际情况。比如,传统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但事实却是,在曹雪芹的笔下,宝钗恰恰因为自己的个性而得罪了家长!如小说第22回,宝钗就曾一首《更香谜》,引得贾政大为扫兴,以为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第40回,在贾母携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时候,宝钗蘅芜苑那“雪洞”一般 朴素的室内布置,又引起了贾母的大为不满,认为是在亲戚面前很扫了她的面子。贾母对宝钗,一则曰“使不得”,二则曰“不象”,三则曰“忌讳”,四则曰“不要很离了格儿”,五则曰“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全是清一色的负面评价。到后来,“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刻,贾母命自己所心爱的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与自己同坐主桌,却惟独将宝钗排挤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纹、李绮辈坐在一起。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宝钗在贾母面前由“受宠”转为“失宠”的重要标志。如果宝钗真是“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她何以会落到如此结果呢?可见,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钗恰恰是最不屑于玩弄什么“城府”,以讨好家长的人!正好,脂砚斋对于钗、黛写应制诗一事的评语也是:“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对弱者真切的同情,却对权势者“不屑”,这才是宝钗行事的基调。

【金陵十二钗判词】 其一:黛玉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其二: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其三: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其四: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其五: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其六: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梦黄梁。 其七:惜春。

堪破三春景不常,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其八:凤姐。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可哀。 其九: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其十: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十一: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慢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他言他语】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脂砚斋: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鲁 迅: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但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

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惟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 (《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

【红楼梦曲】

《终身误》 薛宝钗 林黛玉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林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照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经典素材】 黛玉葬花:

与黛玉同看《西厢记》,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黛玉同样引《西厢记》,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但由于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冷言冷语,对宝玉也心存误解,加上父母姐弟皆无的孤独,礼教规范与爱情要求的冲突,促使黛玉益发感伤。这一切,便形成了催人泪下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素材点拨:

喜欢《红楼梦》的同学常常把书中的诗句运用到作文中,令阅卷老师啧啧称赞。其实,《红楼梦》之所以被人称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书中诗词的丰富。《葬花吟》就是这样精美绝伦、内涵丰富的诗词。《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表现起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是寄有对世态炎凉、

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意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所在。 适用话题:

束缚、典型人物离不开典型环境、心迹、代表、个性等。

▲ 湘云醉卧;▲黛玉焚稿;▲宝钗扑蝶;▲元春省亲;▲晴雯补裘; ▲尤三姐自刎。

【高考范文】

水边的女人

我看见西子浣纱的涟漪,望见貂禅戏水的波澜,听到红袖拂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

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 “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是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 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柳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了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

但贾府并不是一个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觉得你在被束缚,被一堵堵围堤挤压着,仿佛就要成为一潭死水。你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 海堂诗社或许就是一次吧。

当你写下“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时,你的灵动已一览无遗地展现在那一尺白宣之上。然而,李执却依旧把胜者的皇冠戴在了那个只会写“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钗头上。不置可否,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的自重和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

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

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动和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

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永远的悔恨辞世,然而,如水的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和不可变更的志气。

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 汝——水边的女人...... 【点评】

本文真正要写的是《红楼梦》中的“汝”——林黛玉。黛玉“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这是“一泉清流”,但在贾府这“一潭死水”不能“任水自流的地方”,黛玉“被束缚”,被“挤压”,“已经头破血流”,面对封建的枷锁,世俗的偏见,她不服输,她“还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在灵动的水边,她写下了《葬花吟》,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智者乐水”,黛玉这位“智者”,这位“水边的女人”,为着“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将“一泉清流”,将“水的灵动”演绎到了极致。文中所引的诗句,信手拈来,活泼灵动。小作者在特殊的场合,特定的时间内,写出这样构思新颖,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实属难能可贵。

薛宝钗魂断大观园 2004年高考福建一考生

(从下面人物和文学形象中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伴着哀怨的泣声,宝钗从大观园门口缓缓走来。金钗银饰足显她的富贵,脂粉却掩盖不了她眼角的皱纹。

二十年如一日。往昔的青春容貌已不在,那微微闪现的白发便是最好的印证:往日热闹的大观园也是残败不堪,那满地的落叶便是极好的说明与诠释。

宝钗支开了丫头,独个坐在池边一块小石上。儿子如今是朝廷重臣,家道兴盛,早已另选他址建大院。而她,在费尽心血把儿子扶养大的同时,心早已变得空荡。

二十年的独守空房,几千个夜晚无尽的相思,都化作那滚烫的泪水,洗掉脂粉,那脸上的坑坑洼洼便是岁月的最好诠释。 泪落连珠子。

宝钗惨笑。一直以来多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世人皆怪她无情,害死了林妹妹,然而又有谁悲悯她二十年的孤寂昵?

多少个无眼之夜,多少次绣花针扎进她雪白的肌肤——那曾经令宝玉出神忘形的肌肤,又有多少回她梦中搂着儿子哭泣。一切的一切,在今天全部化为泪水。

宝钗擦了擦眼的泪水,头上的珠玉在风儿拂动下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只蝴蝶飞过,她举起扇子刚要拍下时,她顿住了。岁月不饶人,往日的情趣已无,甚至力气也用尽了。那春花少女赴蝶图早已在岁月的腐蚀下消失殆尽。

她痛苦地闭上双眼,想起小时候父母的教诲。封建礼教扼杀了她的天性,她不惜一切追求荣华富贵,她得到了,然而她又失去了。她不甘心,她的爱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她甚至间接逼死了疼爱的林妹妹。一切那么顺其自然,却又惹人心伤。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碧空中远远传来林妹妹的声音。宝钗吃惊地四望。难道幻觉吗?她再次坐下。如今她已无牵无挂,儿子事业有成。可她有无限的悔恨,到底她得到了什么?难道她也不过是贾家传宗接代的工具?想到这,她又忿恨了:为什么要她活在这个朝代,没有亲情,没有爱情。腐朽的王朝在堕落,儿子?她又惨笑。

急走几步,她忽然明白林妹妹当初的无奈。都是这个腐朽的王朝。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伴着惨淡的哀鸣,一阵水花溅起,一缕香魂随即消逝。 世人皆怪太圆滑, 哪知身世多浮沉。 香魂一断辞世去, 只怨朝代太腐朽。

【点评】

这是一篇精彩的故事新编。既是新编,自然无须拘泥于原书情节,但却也不能任意为之,违背人物形象的原有的个性特点。《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故事情节可以新编,但原著悲剧的基调却是不能丢掉的。薛宝钗是书中的悲剧人物,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在新编时就不能将她塑造成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新女性形象。但在阅卷时,笔者却看到了不少写摩登少女薛宝钗的网络奇遇、QQ情缘、从商经历等,这实际上是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误解,也是对作文创新的误解。本文的成功便是扣紧了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创造性地虚构了“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的悲剧情节,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腐朽的朝代。这既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原著创造性的再创作。文章以文末“世人皆怪太圆滑,哪知身世多浮沉。香魂一断辞世去,只怨朝代太腐朽”一诗为纲,着力刻画了薛宝钗悔恨、哀怨、孤寂、无奈的痛苦心理,为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的悲剧做好铺垫,从而揭示了悲剧的必然性以及悲剧背后的根本原因。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故事新编。

晶莹雪 寂寞林

(2005年福建省高考优秀作文 话题 :圆与多边形)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雨满面,又曾不止一次因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

知道雪芹先生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同为日月之精华的奇女子,在大观园中悲惨地结束一生。

记得曾看过很多关于钗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评论,觉得颇为愤慨。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因为她们让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美丽与气质。

一、大家闺秀篇

或许这个标题是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商贩小姐统一的评价吧。不错,宝钗是一位恪守封建礼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小姐,可正是她的沉稳与规范才让她令人刮目相看。小小年纪就能够处理好上下关系。老夫人喜欢,丫头们乐意,这样的好小姐上哪儿去找啊。

宝钗处事能力强却从不外露,仅是在凤姐儿生病的时候,她推辞不过,只好帮忙处理一些家事。可是从这对事情的处理中,便能看出她的睿智与过人之处。

其次,在大观园中要比的便是美貌与才能,这两样她都具备,此乃天下奇女子。 其实宝钗是规矩的,宽容的,她不介意一得一失。她有宽广的心胸,她敢于承担生活所有的不幸。宝钗啊,你就像是一个圆,毫无棱角可言,从不刺痛别人,又善于帮助别人,你的心胸是那么宽,你为人是那么好。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温和。 二、泪水长流篇

也许黛玉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双哭肿得像桃核一样的眼睛了,不知道这玉儿的眼泪为什么如此的多,哭得让人断肠。

在大观园中,这位恐怕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吧。由于家庭变故,从小寄居外祖母家的她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耻笑了去,正是这样,才使得她多疑、猜忌。然而在骨子里,黛玉有的是水一样的柔情。

对待自己的爱情,黛玉敢于追求,她愿意表露出来,希望宝玉能了解。在这一点上,她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打破了这些规矩。尽管她最后含恨而死,但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爱敢恨,敢突破,敢创新的奇女子。

虽然黛玉有时会有一些小性子,小心眼,但这始终无法抹去遮住和她独有的光辉。黛玉啊,你就像是一颗星,虽锋芒毕露,难免刺痛他人,可你是那么特别,与众不同。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气质。 三、合篇

无论宝钗,还是黛玉,无论是圆,还是星,她们各有各的光辉,各有各的美丽。宝钗的规矩——像圆;黛玉的新颖——像星。

我们看宝钗,也看黛玉;我们爱宝钗,也爱黛玉。我们要学做圆,也要学做星,闪耀独特的美丽光环。醉翁之意,不在山水之间也。

论金陵十二钗之钗黛

(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此二人原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佼佼者,却也是我按照自己的喜好难以取舍者。

黛玉是水,这已无可非议。既是从姑苏水乡走来的女子,既是为报甘露之恩的降珠仙子下凡脱胎,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无一不带着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

宝钗是山,这更是人所皆知。沉稳如她,守分如她,才情如她,根本不是普通的小山丘可比的。她仿佛是巍然耸立,顶上有着千年冰雪的长白山。她的柳絮词,更衬托出她的如山一般的沉稳;东风卷得均匀!便是如此飘无定所的柳絮,也被她写得如扎根于地一般,沉实稳重。贾母不也如此夸她么!

然而,黛玉有着她坚守的一面:对宝玉的爱情。关于爱情,我似乎还不能发表过多的看法,然而我相信,这种爱情,视肮脏的富贵官爵为泥土,不以违心的安分守时为前提。它建立在互相欣赏,心有灵犀的水面上,干净却缥缈。这是最大的喜剧却也是最大悲剧——没有功名爵位,没有门当户对,没有当时的社会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只有那单薄无力的爱情。于是,一切就像肥皂泡般,“啪”,破灭。

宝钗则不然,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看她的为人处事:和气里头带着刚强,则后句描述袭人的话用在她身上也很合适。她待人接物亲厚,无论谁她都一视同仁,在被人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这需要如海一般宽阔的心胸,如水一般轻柔灵活的心思。做人能做到这样,也算得一种境界——兼具山的沉稳和水的变通。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他看得到山水的好,看得到钗黛各自的美,却只选了一瓢水。要是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来,水固不可少,但少了山这种厚实的基础,水再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指缝间,一点点,一点点地掉落,无能为力。我知道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这种纯美如水的爱情,但是我觉得这太理想主义。也许,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是人最适宜的憩居之地,我这一生的志愿,就在打造这样的地方。

换句话说,我这醉翁,其意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于灵动稳重皆有之的修养上也。

【文言译吧】

答吕翌山人书

韩 愈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 .

晨读材料: 第23期(2.28——3.5)

【本期书目】《三国演义》

从高考阅卷的现场来看,《三国演义》作为作文重要的资源,也逐渐进入高三学子的视野。不少考生时不时地引入一些有关三国的材料来丰富自己的文章。那么,《三国演义》作为作文资源,如何开发使用呢?

一、用《三国演义》来论证说理 1、用三国的材料引出论点

考场作文,以三国故事为开头引出论点,能给人以形象鲜明,立论新颖之感。如: 刘备屈尊三顾寻访卧龙,孔明隆中对策纵谈天下。此后,刘备从亡命将军变为了一方枭雄,诸葛亮也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从占据荆、益二州到白帝托孤,两人肝胆相照,心神无二,被后世视为君臣信赖的典范。

《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之为“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人炎盛轨。”也许是因为历来英雄相惜,千古同慨,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感叹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然而,时至今日,每每读到《三国演义》中那段精彩的“三顾茅庐”,在慨叹的同时,又想到了另外一点——求贤之道。

(2006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

接着,点明古代“求贤的方式很多”,而作者只推重“刘备三顾”,并由此展开论证“善于发现人才,寻求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由于《三国演义》的情节和人物几乎是家喻户晓,因此,用《三国演义》的情节和人物引出话题或者提出中心论点,往往给人以厚重沉稳之感。

2、将三国材料当作论据使用

高考作文中缺乏论据,或者论据不足是一大问题。如果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事迹当论据使用,一定能增添光彩。《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战例和人物可作为论据用在议论文中。比如大家十分钦佩的赵云,七十岁跨马征战,于千军万马中单骑救主,一杆枪战曹兵无人阻挡,大将威风犹不减当年。赵云是忠心为主,纵使战死沙场,也绝无半句怨言。此外,三国中魏、蜀、吴各国是名将辈出,仅仅蜀国就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诸多大将,他们的事迹都可以作为材料进入作文,为论证服务。

二 、用《三国演义》来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是用旧瓶装新酒。用《三国演义》来故事新编,就是利用《三国演义》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三国演义》的细节里,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三国演义》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

用《三国演义》来“故事新编”要注意两点: 1、 一定要相当熟悉《三国演义》

熟悉原著是“新编”的基础。例如,要以“擒纵孟获”为背景以“远见”为话题进行“新编”,就要熟悉《三国演义》的情节:孔明一擒一纵孟获之后,孟获以泸水为天然屏障阻挡蜀军。马岱的追兵来到泸水边,因见水浅,“裸衣而过,半渡皆倒;急救傍岸,口鼻出血而死”。孔明唤向导问之,说,想要渡河,须待夜静水冷,饱食渡之,方可无事。如果以此事进行“远见”的新编,不了解这个情节,怎么可以呢?也就是说,新编出来的故事要与《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连得上。因此,“故事新编”,要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非常透彻,非常仔细。

2、 一定要有“新酒”

“故事新编”时不能简单地复述《三国演义》里的故事,不能拘泥于《三国演义》情节,必须要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酿造”。如果以2005年全国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题,来新编“孔明骂死王朗”这一情节,就要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核心,灵活地运用《三国演义》第93回里魏国司徒王朗随曹真迎战蜀军的材料。现代医学推测表明,王朗之死可能是先患病,在受到严重的精神刺激——诸葛亮的羞辱之后,引发了病症——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出血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新编时,可以从“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出发,首先抓住两军对阵前王朗的神态描写,来暗示他带病在身。再写诸葛亮骂王朗:“??汝既为谄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之后,再写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最后点明话题寓意即可。

“故事新编”也可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围绕话题,具体展示他们在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冲突等。

【人物素材】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安徽毫州)人。 (一)人物事略

1.滥杀无辜:董卓败乱朝纲,曹操带领儿个人逃回乡里,经过友人成皋吕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个儿子。夜晚听到他们食器碰撞的声音,误以为是想谋害自己,于是在夜里杀了他们。而且还凄怆地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由此可见曹操阴险冷酷的权谋。

2.生性多疑:曹操死后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一方面为了防止盗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邮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从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又如疑杀华佗。

3.曹操焚稿:《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出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

作,曹丞相盗为己能。”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

4.割发代首: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5.望梅止渴:曹操征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虚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军士听说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终走出了困境。

6.煮酒论英雄:一日,曹操与刘备边喝酒边评论天下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于是从容俯首拾箸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意即连圣人对迅雷烈风都会失态,我怎能不怕呢?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曹操于是不疑刘备。

7.裸足迎才: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跑出恭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一见,感慨万千。 (二)名家点评

(宋)苏轼: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是故有所重发而丧其功,有所轻为而至于败。(《魏武帝论》)曹操阴贼险艰,特鬼蜮之雄者耳。(《孔北海赞》)

(清)刘熙载: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艺概?诗概》)

章太炎:信智计之绝人,故虽谲而近正。(《魏武帝颂》)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昔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毛泽东:殷纣王(通常称之为“暴君”)精通文学和军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

(三)素材运用 话题1:规则

材料加工: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昔日汉人宽袍大袖,看上去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霸业。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褚于荒野之际,

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下的下级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一生不得称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说过秦以严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2002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何成方圆》节选) 话题2:宽容

材料加工:袁绍出兵讨伐曹操时,曾命陈琳草檄,陈琳才气横溢,义正词严。曹操看到后,大为震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头痛病也好了,他笑着说:“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袁氏亡后,陈琳被捕,曹操部下有建议杀陈琳的。曹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袁绍军队大败的时候,曹操的部队在袁的图书中,捡出书信一束,都是曹的下属与袁绍私通、图谋反叛的信。这时有人提议按信中人名一一核对,把这些人全杀掉。但曹操否定了这个意见,并且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即命人把这个“黑名单”付之一炬,不再追问。张郃天荡山失守,曹洪告诉曹操,认为张有罪,但曹操却说:“非郃之罪,胜负乃兵家常事耳。”曹操退守阳平关,派许褚接应粮草。许褚饮酒大醉,粮草被张飞夺去,自己兵败负伤逃回。曹操没有责怪他,白己承担了失败的责任,并令医生为许褚治伤。曹操曾派人招安张绣,张因过去与曹操有仇,杀了曹操的儿子,怕曹操不会容忍他。贾谢告诉他,曹操是个英雄,为了延揽人才,一定不会记私怨的。张绣遂即见操,拜于阶下。曹操把他扶起来,握着他的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并封张绣为将军。(《论曹操的用人政策》节选) 话题3:人才

材料加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中的这句诗可以说是曹操人才观最重要的体现。曹操身为一个领导者,对人才更是极端的渴望。

首先,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惟才是举,是曹操既出于他爱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形势所逼,三分天下,得人才者居之。

其次,曹操尊重人才,不苟求,不求全责备,这是他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种气度和自信。如果没有这种思想,曹操怎么能从一个逃难京官,从手下不过几个亲随,足下不曾有寸土,臼手起家做到扫灭群雄拥有北方天下?而他手下的谋臣猛将大多是敌人营中的人,或因某种机遇集合到曹操麾下,如程昱、许褚;或冲着他雄才大略,能治乱定天下的名声而来,如郭嘉、荀彧;或神往他轰轰烈烈,言必行战必克的实绩而来,如满宠、董昭;或被曹操击破营垒俘虏而来,如张辽、张郃;或从行伍之中提拨上来,如于禁、乐进。试想曹操如果没

有足够的人格魁力和博大的胸襟气度,怎么能够做到?

因为爱才,才会不顾众人反对,舍得放关羽回去。因为爱才,才会真诚录用曾经发檄文骂曹操祖宗的陈琳。因为爱才,才会在郭嘉病重时期百般照顾,怜惜他。(《由价值观的角度来谈曹操的爱才论》节选) 话题4:角度

材料加工:罗贯中笔下的《三同演义》中,曹操那阴险的心理令人生畏:在京剧中曹操那白脸奸臣的角色在众人心中早己根深蒂固,??声声笑里藏刀,总让人毛骨悚然。也许是因为他违背了传统的中庸思想,所以背上了奸诈、狡猾的恶名,引来千古辱骂¨ \论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么曹操到底是好是坏呢?引起了众人争议。 \周喻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不是曹操心软怜惜人才,收留了黄盖,怎会一失足成千占恨,上了周喻的当?

由此上溯,曹操有着一颗爱惜人才的心被世人公认。他不仅爱惜人才,自己也喜爱文学,足智多谋,文章朴实而不华丽,精湛而不罗嗦,使得千古闻名的《观沧海》流传至今,成为千古佳话。

也许因为他的善于用人,才智博学,使得他成为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使魏日益强大。 如果光说曹操善于用人,那我将会说\,他也有充满人情味的一面,好友去世使得家族破裂,惟一的女儿蔡文姬因父亲亡故被迫远嫁匈奴。为了替好友找到女儿,曹操千方百计,派使臣远抵匈奴,多次交涉,几经战乱,终于接回了蔡文姬,为好友了却了一桩心愿。怎么又不让人感动?古今中外,对于曹操众说纷纭,他也以自己独特一面向众人展现着自已,带上一份沉默,一份赞赏,静静地沉静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我们却应多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提笔论曹操》节选)

【高考范文】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04福建卷)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笑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世人口中的\奸雄\,戏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柯。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临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的,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切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己尽,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绳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同演义》,哪个人像曹操这样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亮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皑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父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 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事。

[原题再现]:2001年高考全国语文卷:

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健康、才学。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工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工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了水里。

“诚信”被丢掉了,引发你想到了什么?请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验、体会、经历,或信念、看法,也可以编寓言、故事。 [满分作文]: 赤兔之死(江苏考生)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

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原题再现]:2003年高考全国语文卷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剧) 时间:蜀后主建兴六年 地点:汉中孔明营帐内

剧中人物:蜀国丞相——孔明;蜀国参军——马谡;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高翔、魏延

以及武士数名。

布景:营帐正上方是孔明的桌椅,其上悬挂一横匾“执法如山”。其下左右两侧各四套桌椅,

桌上置有简陋酒器。营帐门口有四名佩刀武士把守。 开幕时,孔明手握羽扇独坐,马谡自缚跪于帐前。 '

孔明 (脸色铁青)大胆马谡,你失守街亭,折兵数万,该当何罪?你狂妄自大,不听王平

劝谏。你枉读兵书,脱离实际,违反军令罪加一等,当以军法处置!来人啦?? 马谡 (跪着,头触地)愚臣罪该万死! 孔明 (喘着粗气)来人啦!推出去!斩首!

(王平入帐,跪拜)

王平 丞相息怒,依微臣之见,马将军虽然失守街亭,但他为国忠诚,国难当前能挺身而出,

可亲可敬。马将军曾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街亭既已失守,不可追也,望丞相赦之死罪,让他带罪立功吧!

孔明 死罪已定岂得更改!明正军律,以服众人。拿下!

(子龙入帐,跪拜)

赵云 丞相执法如山,严明军纪,军营上下无不佩服。恳请丞相网开一面,我敢以性命担保

马谡决不会再犯此类错误。不以成败论英雄,念其前功,望丞相三思呀! 孔明 (苦笑)子龙居然也为其请命!退下!

赵云 论罪过,马谡有之,子龙、王平、魏延、高翔亦有之。 孔明 你等四人已尽犬马之劳,功不可没。而马谡自作聪明??

马谡 (猛抬头,额头已出血)丞相英明,马谡罪不可赦,我已立军令状,那就斩我全家吧! 孔明 (猛击桌子)马谡大胆,居然一错再错。街亭失守,你之过也,与妻子儿女无关,我

斩杀他们,何理之有?那我不成了天下罪人吗? (蒋琬急切入见,跪拜)

蒋琬 臣听说春秋时楚国大将成得臣,带兵同晋文公作战失败,楚成王逼他自杀;晋文公听

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在此关键时期,斩杀智谋之臣,难道不可惜吗?何况马谡与丞相感情弥笃。

孔明 孙武能制服天下,用法严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不严明执法,怎能成就大

业?马谡与我皆兄弟,但感情与军律等同吗?感情与军国大事能相提并论吗?马谡之妻子儿女,我会善待他们的。

马谡 (泪流满面)丞相英明,丞相之恩,我将来世相报。

孔明 我也有罪呀!不可饶恕的罪啊!我将请求陛下治罪于我,降官三级,以服众人??

(大哭不已)推出斩首! (众人痛哭流涕)

幕下(伴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满分理由\\\\发展等级:考生个性特点:书读得多,读得细,善于观察人并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文化背景分析:历史知识,剧本的写作知识,缺一不可。

建议: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本里都有戏剧单元,学以致用,不妨实践一下所学文体的写作。

[原题再现]:2005年高考全国语文卷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满分作文]: 蜀殇(四川考生) 皆因汝忘却前人之事矣!——邓艾语 (一) 刘备既亡,后主刘禅继位。

丞相诸葛亮常以先主遗言戒之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且言于后主曰:“臣常思先帝创业,历百战千难,方有今日。望陛下继先帝遗德,勤俭仁善,仁义布施,体恤臣民,休生养息,勿忘昔日之苦矣!”后主答曰:唯丞相之言是听也。 于是,君臣勤勉,蜀中安定,国家殷富。 丞相遂议征魏之事,建安末,出于祈山。 (二)

丞相伐魏,途中卒逝,匡复汉室乃成遗梦。临终言曰:“今匡复大业未成,实乃臣之憾也。吾死,恐无人再展此志。蜀中地虽偏僻,然四面险阻,陛下若不忘先帝昔日之艰,勤俭躬谨,尚可自守无碍。望陛下戒之,慎之!”后主然:“诺!”

自是后主常以先帝、丞相昔日创业之艰诫己,罢后宫,留正宫,俭以养德,修身养性。蜀中百姓皆安。数年后,蜀中粮草殷实,兵强马壮。大将军姜维代丞相之职,亦自勤谨。吴、魏无力吞蜀。

(三)

又数年后,权贵黄皓用事,上媚后主以声色,下搜百姓之脂膏。又适逢蜀中大旱,到处荒芜零落,民面有饥色。

有老臣进言曰:“忆昔先帝创业之时,举步维艰,臣等跟随先帝。后幸遇丞相,方有创业之基。今陛下忘先帝、丞相临终遗言乎?”后主闪烁,顾左右而言他。黄皓亦为顾掩盖。蜀中人心渐变。

(四)

蜀末,魏将邓艾率部避剑阁姜维,越秦岭而入蜀中。

蜀中之人以为天兵忽降,纷纷归附,旦夕之间,成都已下。后主从黄皓之言,自缚请降。时多有老臣大呼曰:“吾等追先帝以谢罪矣!”自刎者众。 邓艾问后主曰:“汝知何故亡国耶?” 后主惭而不能答。

邓艾曰:“皆因汝忘却前人之事矣!”

[评语]:此文改编三国历史故事,模仿传记的形式,用蜀国灭亡的历史来准确地诠释了什么是“铭记与忘记”,以及“铭记与忘记”有什么历史意义,立意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文章构思巧妙,思路清晰,文言文语言运用能力较强。

【文言译吧】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④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⑤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⑥。’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⑦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②衣焦:衣裳皱缩不平。申:同“伸”,伸展。③大行:大路。④将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

《齐桓公好服紫》

齐桓公好服紫①,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②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③。’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④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⑤,境中莫衣紫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齐桓公:字小白,春秋五霸之一。服紫:穿紫色衣服。②管仲:字夷吾,齐桓公相。③臭:音xiù,气味。④郎中:官职名。文中代齐桓公周围的人。⑤三日:几天。

晨读材料: 第24期(3.14——3.19)

【如何处理材料作文的材料】

材料作文是这几年的热门考试题型,它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在作文要求之前有一段材料,材料和作文要求之间有着内在紧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不同于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与话题之间关系较为松散,有时只是起到引出话题或帮助理解话题的作用,行文时材料可用可不用;材料作文的材料与作文要求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它是作文审题立意的唯一依据,材料不可或缺。

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五点认识。(为了区别于文章中运用的其它材料,以下将作文试题中提供的材料称为原材料。)

一、材料作文的原材料要尽量运用。原材料是文章主题的生发点,是主题提炼的依据。学生作文无论提炼什么样的主题,唯一而合法的依据只能是原材料。没有了原材料,作文就

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行文就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行文时使用原材料,能提醒学生正确地围绕材料,确定合乎要求的主题,较好地规避不必要的失误。

二、原材料要作为新信息出现。许多考生,在行文中,往往使用诸如“读了上则材料”“通过这则材料”等语句,而对原材料本身则只字不提。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首先,原材料既然是观点的触发点,那它理应是文章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不能一笔掠过。原材料自然镶嵌在文章中,文章读起来才浑然一体,给人思维清晰而缜密的印象。其次,须要指出的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文章一旦完篇,它就应是一篇独立的文章,如果原材料不作为新信息出现,会使读者一头雾水,无法理解文章。因此,在平时作文以及考试中,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相当必要。阅卷教师是特殊的读者。阅卷教师在评阅试卷(包括高考阅卷)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只见学生的文章,不见试题中的原材料。(答题卷与试题卷是分开的,阅卷教师只能看到答题卷。)原材料作为新信息出现在文章中,便于评卷教师更好地思考文章是否合乎题意,从而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题,不致误判。

三、要在恰当的地方运用原材料。原材料究竟该在什么地方使用,没有一定之规。一般来说,求稳的作文大多在开头运用原材料,以便顺畅地得出主题,组织文章。当然,在文章的中间甚至结尾都可以运用原材料;这样运用原材料,可以让原材料成为观点的支撑和佐证,使文章显得活泼,不落俗套,收余味无穷之效,有时还能画龙点睛,发人深省。究竟在文章的哪一处运用原材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审题能力不强的同学,为避免离题,可尝试多在开头部分运用原材料。审题能力强,而行文缺乏创意的同学可尝试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部分运用原材料,以使文章富有灵气,摇曳多姿。

四、对原材料的运用要有所取舍。有些材料作文的原材料较短,有些材料作文的原材料较长。无论是较短的原材料还是较长的原材料,都可能有多角度的多元解读。因此,考生在运用材料时,首先应准确审题立意,确定自己审题的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审题方向,来运用材料,对材料进行取舍:提取有利于支撑自己文章主题的原材料而舍弃与自己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原材料。对于较长的原材料,尤其要大力进行取舍,否则,原材料在文章中的比例过大,必然影响结构的安排及主题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对原材料的运用要有所取舍,并不是对原材料进行断章取义。

五、行文时对原材料要展开解读。原材料是审题立意的根据,但原材料本身并没有直接明示主题。在试卷评阅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考生在引用原材料后,就直接拿出了自己的观点,而这个观点是怎样得出的,与原材料之间有何联系,不得而知。这是材料作文行文中一个常见的错误做法。因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既显得唐突无根据,也让阅卷老师一头雾水,难

以理解,很难打出满意的分数。明智的做法是:正确运用原材料后,用简洁的语言对原材料进行解说,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将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也就是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有了这个过程,不仅审题立意有了依据,不易出现偏差,而且给人思维严谨缜密之感,从而得到满意的分数。

当然,对写作而言,如何处理材料作文的材料,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但这个技术问题的准确把握,却是作文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考作文终极素材】 1、排比比喻名人列举组段法:

李清照的眼中青春是倚门而嗅的梅子;蒋捷的眼中青春是登楼而聆的雨声;苏轼的眼中青春是墙外传来的笑吟;杜甫的眼中青春是随风而舞的柳絮??这青涩、懵懂、单纯、颠狂的东西,让来者为之期待,让去者为之流连。

当荆珂刺秦王的举动不再悲壮动人,当谭嗣同放弃鲜血而在戊戌变法之后同康有为一起出逃,那么青春是深藏心底的许多热血将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坍塌陷落,永垂不朽的辉煌梦想同样会因此而黯淡无光。继而代之的是野草,是恐慌。野草虽不能燃烧,恐慌却能蔓延万里。

只要心灵不老,只要思想年轻,青春就不会离你远去。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科学家王选年过六旬,仍是计算机研究领域的一棵不老松;季羡林有颗平和,年轻的心,这就是他长寿的秘诀。

年已老迈的曹操,不以晋身立命为念,仍然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 忧心忡忡的苏洵借“六国”旧事,向当权者提出了“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的警策;

民族英雄岳飞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实现着最悲壮的抱负:“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屈子忧愤却始终坚守一方净土而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他们都具有“青春“。

2、“是不是” 排比比喻组段法:

青春是不是李后主对着雕栏玉砌、晓风残月时,苦慨自是人生常恨水长东的无比懊悔。江流石转,涛声依旧,风过云往,草木一秋。政治上的李煜是失败的。图享安逸、过度淫奢

的生活,才导致了南唐江山在其手上的断送。青春碌碌一去不复还,而换来的不仅是晚年的无限困惑和哀愁,更是其青春手卷上一段凄苦难诉的空白。

青春又是什么?

难道青春不是恺撒大帝和成吉思汗那萧萧铁骑下为民族而战的荣耀?恺撒的青春是艰苦的,二十出头,便早早接下了统领全国、征服欧洲大陆的重担。成吉思汗又何尝不是,从当年稚嫩的铁木真到显赫千载的铮铮男儿,从种族仇杀的经历到后来事业的闯荡。这一例例的艰辛,一幕幕的充实,换来的不正是各自青春手卷上他们那最浓重的血汗和努力,当然,更是对他们奋斗青春,拼搏青春的赞颂和肯定!

青春还是什么?

青春不正是奥运赛场上的健儿们为国争光的无比骄傲!在你为比赛助威呐喊时,在你为冠军欢呼雀跃时,你是否想过他们光辉背后那段鲜为人知而叫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年逾四十的老将王义夫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青春无止境。不善言辞的他,毫无保留地将人生中黄金般的青春都倾注在了自己的事业、深爱着的祖国和那最崇高的奥林匹克运动上。他的身后,是一群群继往开来的后继者。他们年轻,他们青春,他们正准备用这巨大代价,去实现心中理想、去诠释人生价值、去在各自的青春手卷上,书写下最灿烂的一页。

青春是什么?是虚度后的懊恼?是奠基后的荣耀?还是成功后的骄傲? 青春到底是什么?也许这并不需要太多的诠释。时下而言,“怎样勾勒青春”才是青壮年们当头需直面的难题。相信如果把缤纷多彩当作目标,把荣耀骄傲当作动力,加之脚踏实地的努力,未来的那本青春手卷一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3、引用组段法: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借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人蒋捷一生听雨的情形便如此了。夹着爱雨或恨雨的情絮,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苍凉辛酸。而我们要做的,便是不再重演历史。这样,在我们年老的时候,可以无憾地对儿孙们说:“这一生,我没有白活。”

4、并列比喻成章法:

青春,集合了各种的花的优点而成为百花之首。

向日葵。青春像一枝精力旺盛的向日葵,永远迎着太阳灿烂地开,灿烂地笑,把青春的

省略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托着那张稚气未脱的脸好奇地盯着那个与自己拥有一样灿烂颜色的太阳,努力地获取太阳所给予的一切能量,它希望有一天能像太阳一样魅力四射。

莲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青春是最自然的、最纯洁的美。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以最简单的颜色诠释着美的含义。它会调皮地滴下一滴露,让水面泛起微微的涟漪,它也会大方地让青蛙把它作为栖息的场所,它还会善解人意地开在人们需要它做背景的时候。它带着碧绿的叶子静静地开在一方小小的池塘里,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娇艳欲滴的样子煞是惹人怜爱。

桃花。自古以来,桃花一直是青春的代表,因为它开在早春,开在一个有柳有草的和谐的气氛中,又因为桃花绯红的颜色像极了少女的脸色,所以桃花更是青春柔美特点的展示者。微风轻拂,桃花片片,林黛玉为花自飘零而潸然泪下,她哭着葬下花瓣,何尝不是葬下一段美丽而娇弱的青春?

昙花。如果说世界因为有了残缺才有完美,那么青春正是像昙花一样美丽而短暂才让人心怡。昙花一现,花开花落,稍纵即逝,让人苦恼,让人遗憾。假如昙花四季常开,它便会被埋没在百花园那成千上万的花朵中,因为是唯一,所以珍惜!

向日葵的灿烂,莲的高洁,桃花的诱人,昙花的短暂,完美的组合成了我们正在拥有的如花青春。

5、列举材料排比法:

青春,有《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情,有《命运交想曲》的坚毅,有《高山流水》的高洁,有《好汉歌》的豪气。春是什么?

我带着疑惑和期待来到了汨罗江,那波涛滚滚的江水响起了三闾大夫的“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愤怒和悲哀;

我从田园经过,只听从靖节先生园内传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 在乌江畔,芦花飘荡,乌鸦悲鸣,杜牧“江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萦绕在我耳边,久久不散;

颇许感动的同时又为那风波亭上“壮志饮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所震撼; 扼腕叹息之余我来到了郁孤台,秋风萧瑟,一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又夹杂着丝丝的愁;

我带着忧郁想返回两千年后,然而此时我在监狱外听到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放。

就在时间空间切换的一刹那我彻底彻悟了青春的真谛。

6、形象再现历史人物法:

忽然就想起一个人,一个面容清瘦,卷曲头发的奥地利人,一个三十五岁就撒手人寰,连遗体都丢失在贫民坟场的人,他的名字叫做莫扎特。他是音乐史上神圣的大师,没有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会忽视他。莫扎特一生都很艰难,残酷的现实带给他沉重的悲怆,而他的辞世也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一代大师竟然在贫民坟场消失了。然而,就是这样的莫扎特,留给我们的音乐却奇妙得不可思议。无论是《丘比特协奏曲》,还是《帝王交响曲》,所有的主题在他天才的手指下,流淌出的都是天真,明朗,和如同水蓝色天空一样的轻盈透亮,带着仿佛永远不会衰老的活泼灵动,充满希望与向上的朝气。

渐渐读懂了李清照的婉约;朱自清的柔美;李白的豪放;鲁迅的犀利。

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独一无二的,如凡高的向日葵,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当然还有我们朴素的青春,它是亮丽的绿色元素,每个人都这样说。当澄明的双眼在疲惫里韵然,我们便开始在一棵初冬的洋槐下沉吟着岁月无声流动的诗句,为昨夜那颗闪烁已陨落的流星。

青春对每个人多少有些残酷。张爱玲写道:“Beverley Nichols有一句关于诗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里睡着月亮光’。我读到它就想到我们家楼板上蓝色的月亮,那静静的杀机。”

严子陵,这位富春江上最伟大的隐士,面对现实的黑暗从容地选择了幽远宁静的富春江。尽管光武帝三顾茅庐,也不能激起他对仕途的兴趣,他完全明白官场的尔虞我诈是不能使自己获得超越的。

于是,他把爱倾注于富春江的山,富春江的水,还有富春江的白雪。他一人独钓寒江的情趣竟是如此高雅,他俨然成了一座永不融化的冰雕,深情地拥抱着这美丽的富春江。 也许正如诗人西川说的那样:

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超越世俗尘网的严子陵让后人无比地怀念。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李叔同,一个演绎了从绚烂至平淡的文艺大家,从风流才子到洋学生,从洋学生到教员,一路走来尽是风光无限。特别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更把他推向了极致。然而,他不要这般辉煌,他只想保持平淡。于是,他出家成了弘一法师,把后半生倾注于佛学,努力弘扬佛法,阐释着平淡人生,坚守着善行善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i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