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1-15 07: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新密市来集镇郭岗小学

王亚莉 2012 年 8 月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

暑假我认真读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仔细看看封面,悟书名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顿悟:师道就是老师说,第一个道是说的意思,第二个道是路径、方法的意思。为师有道,道在何方?本书立足教师成长,荟萃一线教师精彩评论和教学随笔,审视教育本真,解读教师生命状态,分享教师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为师之道,更是为师之德!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好。媒体不断爆料老师怎样体罚学生,形式五花八门别出心裁,这类老师把学生当成他的私有财产,没有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这些老师不配当老师,没有师德。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你施暴的地方。

读了此书我也深深的感悟到教育的希望在于我们每位教师的成长,离开了教师,任何制度、观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我们教师用来工作的工具是:知识、能力、道德、态度。所以,作为教师,还应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不断的学习储备各种知识,时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首先得使我们的知识不老化,所以得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满足已有的那点滴学问。因为学生可以原谅一个吹毛求疵的老师,但不能原谅一个无知无能的老师。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条源远流长的河的演变,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知识追求的觉醒。只要还在教学岗位上,就要不断的追求。 读书,才会有

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读书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个有主见有内涵的现代人,读书仍然是必由之路。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慢慢养成读书的习惯,先从改变自己开始,把自己塑造好了,才有资本去改造教育 。

师道,实乃“学”之道。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卢梭的儿童本位再到杜威的“儿童中心说”,无非是向我们厘清一个事实,教育,必须回到“以人为本”上来。《师道》所选的大多数文章,就是站在“学”的立场上来阐述为师之道的,如《我们的“维生主义”》、《炫耀自己,还是“以生为本”》等文,这些文章不仅对“以生为本”进行了科学诠释,并辨析了操作的误区。《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就是基于对“教”中心的课堂反思而碰撞出来的智慧花火。这个“学道”,不仅仅包括如何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还包括如何定位教师自身的角色,做课堂上第51名学生,做终身学习者的问题。

师道,亦是“变”之道。当下教育存在不少“痼疾”,许多老师动辄口诛笔伐,而后自暴自弃,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十分消极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但对教育有害,对自身的发展更是有害无益。林金炎的《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改变了,你才有可能,也才有能力去改变你所要改变的东西。”是的,要影响别人,你先得改变自己,做一个积极的不满者,正如谢云老师的文章题目《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我们先营造“自己”的春天。

师道,体现在细节中。教育无大事,同样无小事,教师的一言

一行,处理问题的态度、方法,均会对学生发生影响。因而,真正的教育一定发生在细节当中。一个教师和家长常用的教育方法“对比”,使用不当,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慎用对比》一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例子给读者阐释了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告诫老师们要明晰使用的动机与方法。这些来自于教育实践的文章,读来颇受启发。

读完此书,我发现教育真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我们始终明白一件事情,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在每一个机会面前尝试与思考。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他们的专长。

来集镇郭岗小学

王亚莉 2012 年 8 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ij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