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5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3-05-05 03: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1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1 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知识点2 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比较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 计数 ↓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取值为:取平均值) 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 1)

重捕、计数{ 捕获数N 2标记数N 0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公式为:N N 1=N 2

N 0

)

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

捕获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

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

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

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

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知识点3 比较“J”型和“S”型曲线

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

曲线模型

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

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

有K值,可在K值附

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

近上下波动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模型构建的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

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

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

—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

物成灾)。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2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特别提醒(1)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比较

①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

数)/上一次总数×100%=增长率,即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即曲线斜率),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

间。

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如一年内),由初数量N0增长到末数量N t,则这一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分别为: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 t-N0)/N0×100%(无单位);

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 t-N0)/t(有单位,如个/年)。

(2)对“λ”的理解:N 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

=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i1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