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与各地经典阅读资料

更新时间:2023-06-06 07: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新综合性学习资料,各地经典集萃

1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网络团购是一种新兴事物。所谓网络团购,是指一定数量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组织成团,以折扣价购买同一种商品。网络团购实现了买家、商家和网站三方的互惠、共赢。在学校举办的“我眼中的网络”宣传活动中,你所在班级选取了“网络团购”这个主题,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9.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向大家介绍网络团购的优势。(每条信息不超过15个字)(4分) 【材料】

参与团购能够有效降低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在保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获得合理的低价

格。团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批发价格。通过团购网络,消费者可以将被动的分散购买变成主动的大宗购买;商家根据薄利多销、量大价优的原理,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所以消费者购买同样质量的商品,能够享受更低的价格。参与团购还能够彻底转变传统消费行为中,因市场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消费者弱势地位。在传统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商家单方面的宣传。通过参加团购,消费者能更多地了解商品的规格、性能、合理价格区间,并可以参考团购组织者和其他购买者对商品客观公正的评价,还能在网站提供的平台与厂家、商家直接对话,从而在消费过程中占据一定的主动地位。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10.网络团购服务了人们的生活,但它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有些人就对网络团购深感不满。针对以下采访记录,请你概括出人们对网络团购不满的四条主要原因。(4分) 网友甲:花300元 团 了三双鞋,收到货时鞋盒就已经面目全非,鞋与网上的描述压根不相符,连地摊上50元的鞋都比不上,更别提什么纯正牛皮了! 网友乙:2009年4月,在单位组织的团购活动中与某开发商签下了购房合同,约定的交房时间是2010年4月。但两年都过去了,开发商仍然没有交房。 网友丙: 团 了一箱果汁,打开后发现有两瓶的包装已经破了。想退货,商家却以包装打开为由拒绝退货;投诉网站客服,客服却说他们没有权利问责商家,这不明摆着在包庇商家吗! 网友丁:花了400元在网上 团 了一条两折的项链,没想到商场的同款项链原价也才410。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___ 原因三_______________ 原因三_______________ 11.网络团购存在的问题,团购网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网络团购的健康发展,请你根据上

述材料为网站提出两条建议。(3分) 建议一:①

2为了建立和谐社会,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学校开展“助人为乐”的大讨论,请你完成下列

任务。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指定任务。(4分) 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 集体不让座 ,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这件事的照片被网友发了出来,与另外一篇 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 的帖子,一同受到了网友的关注。 ①给这则简讯拟个题目: ②确定你参加讨论的话题: 10.上面提到的两篇帖子受到近2万名网友关注,主要有三种观点,你对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态度,说说你的理由。(3分) ①网友一说: 90后没素质。 ②网友二说: 让座不是义务。 ③网友三说: 学生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 答:

11.公交车上让座是一种文明礼貌意识, 但有时讲文明做好事也会招来麻烦。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4分) 材料一: 2006年11月20日,南京青年彭宇在公共汽车站扶起跌倒的徐老太,并送其到医院检查。

经检查,徐老太被发现已骨折,要花数万元医药费。其后不久,徐老太及其家人便咬定 救助者 彭宇先撞人、并要他承担医疗费。彭宇拒绝赔偿后,徐老太便向法院起诉,要求彭宇赔偿

各项损失13万余元。法院一审判彭宇赔偿45876元,彭宇不服上诉。在各方关注下,双方二审达成和解。

材料二: 1月1日,深圳罗湖区两名高三学生在路边看到一位老奶奶跌倒,满脸是血,路人见状,都不敢上去搀扶。他俩扶起老人,将老人送进医院包扎并垫付医药费。事情传开后,学校召开表

彰大会,奖励两人每人800元奖金。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也宣布给每人颁发1万元奖励慰问金。 ①读了这两则材料后你对“讲文明做好事”是什么态度?

②为减少做好事反遭诬陷让好人痛心的现象,请你向社会提出一条建议。

3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联合国确定2011年为“国际森林年”,旨在唤起人们的意识,促进在森林管理、保护和开发

方面开展全球性的活动,推进造林绿化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挥森林在促进经济社会

最新综合性学习资料,各地经典集萃

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准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中学生生态意识和对森林年活动的参与度。

9.学校分派给你的任务是活动中向大家介绍我国森林与世界森林相比的差距与优势,请根 据下面的材料,提取出相关的信息。(4分)

我国目前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其中人工林面积 0.62亿公顷,占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工林面积总量的50%左右,居世界首位。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我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发展中国家年均消失天然林1628.2万公顷,我国年均消失40万公顷。

答: 10.为了使宣传现场气氛热烈且主题鲜明,宣传部长要挂出条幅,请你根据材料并帮其补 全宣传语。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3分)

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肺”,森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维持改善环境;森林关乎水与湿地,让生存环境变得更好,维持生物界的生态平衡;森林可以抵御风沙,保护人类;我们人类离不开森林。

保护森林资源,

11.宣传现场提供了一个“建议栏”,建议同学们保护森林,请你参考下面的材料内容,向同学

们提出三条建议。(3分)

【材料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亿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材料二】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有284亿双一次性筷子出口,其中41%出口到日本,35%出口到台湾,各有10%出口到香港和美国。日本进口的一次性筷子99%来自中国,而且日本他们不一次性利用筷子,而是再回收加工成工艺品高价返销到我国。像一次性筷子式的利用,进一步加剧森林资源的消耗。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岁月河流上的码头》,完成第 15—17 题。(共15分)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彭程)

①一年的日子,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静静地流淌。每个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便是河流由上游至中游再到下游,次第流淌不息。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白山黑水。②对于这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岁月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

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因为它们的存在,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

③中国人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日,名气虽然不如它们,但每一个也都有着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④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这个时节,阳气荫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节日无疑是重要的。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⑤当岸边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娘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 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绵绵,系念依依。这其间的深情厚意,岂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能够表达和传递的?

⑦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这就是腊八节,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⑧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材,遮蔽了周遭街巷。这样的节日,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在计量时间的功能之外,还负载了灵魂的喜悦和哀伤,蒙披了一层温润柔和的光辉,仿佛月光笼罩下的一切。四季递嬗,岁月轮回,它们在时间的缓缓流动中闪现,使大地上飘荡着渺远的诗意。

⑨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让旅人暂时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⑩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参与了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代代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

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

最新综合性学习资料,各地经典集萃

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色,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同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15.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只选取四个节日重点描写。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16.文章第⑥段中“这其间的深情厚意,岂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能够表达和传递的”一句含义丰富,语气强烈,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7.阅读文章,说出题目中的“码头”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作者赋予了“码头”怎样的寓意?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150字左右)(7分)

答: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 蛰

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

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选自《时文热读》第3辑,有删改)

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 慢一点儿,别磕着!

答: ⒖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4分)

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

⒔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答: ⒕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个字左右)。(4分) 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最新综合性学习资料,各地经典集萃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 再,斯可矣 。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20.文章第②段中列举《论语正义》和《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注》中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⒗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5分)

答:

答: 21.对季文子的“三思而后行”,孔子主张“再,斯可矣”,本文作者是怎样解释孔子的这一主

张的?(3分) 三 思 而 行

答:

季羡林

22.文章最后说“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作者的依据是什么?(2分)

① 三思而行 ,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

答:

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 公冶长第五》: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母亲的病友名单

子闻之日:‘再,斯可矣。’ 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

朱成玉

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

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 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 许多书上还表

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

扬了季文子,说他是 忠而有贤行者 。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注》

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中说:有人劝恪 每事必十思 。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竞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 三思 。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 言思之多 ,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

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虑到。(见《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直到今天,仍然是 多思 。

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对象。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

答: 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 不肖子孙 ,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 肖

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 十思 ,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_galngertum,意思是 说干就干,不必思考 。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

最新综合性学习资料,各地经典集萃

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7.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

18.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 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1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 表达作用: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3分) 圆明园情结

临青

①在那个著名的园子里遇到它的时候,我正走过那荒废的湖,那曾经映着宫灯也映着战火、荡着笙竹也荡着枪炮的波浪已经萎缩,空遗那一片凹凸和陷落。草已经很绿,还有稻,而且茂盛,遮掩着湖心湖岸的废墟。那些木桥、亭桥、九孔桥在很久以前的战火中毁掉,只一座残桥还拱着它石砌的背,毁了半边,还有半边,撑到今天,接通着另一座园子的波浪,阴云沉沉,好像是宽阔的长袍下摆,正缓缓拂过这个以悲哀著称于世的园子,而那个穿长袍的巨人无法望见它的面容。我就是在寻找那个巨人的一瞬间看到了它,看到荒芜的湖边有一个情结。

②那其实是一棵树。曾经是树,现在只有根了。那园子里的树曾经都是很风流的,连同那能取走的都取走了,然后出现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里,成为人们惊叹的对象。这里只有根。它有许多根须,那根须足够粗壮,百年风雨陪伴它们从泥土里冒出来又往泥土里扎进去,翻来覆去缠缠绕绕。它像是死了,又仍然活着。有一条根须发出新枝来,很嫩,又很直,翘在那里,翘起一枝很绿的俊梢。它们死死活活缠在一起,缠成一个结。那是一个解不开的结。除非用火或者用斧,焚了它或者劈了它。看着它的时候我想,一个人经历了风流和劫难之后还会留下什么?只有陷落吗?或者只有荒废和悲哀?这里曾经陷落,长满野草和稻;经历沧海桑田,却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结,白鹭在空中飞,又在结上落下,叼它。白鹭年年来,年年叼,它叼得开吗?白鹭终于飞走了,它来它去,每一轮回的飞翔都把太阳和星星留在结上。

③隔着那片陷落,我不能触摸那结。也许当年有人要取它的绿荫,而它不给。也不走,就那么缠着、守着那一方泥土,不肯离去不忍离去不愿离去,就那么缠着,缠着它的风流还有劫难决不超脱决不化解,给这世界的淡漠与善于遗忘大写出一个死活不息的执拗。外面的世界很

最新综合性学习资料,各地经典集萃

精彩,人们都这么说,可是谁也不能肯定外面的世界有还是没有那一块可以托付终身的泥土。现在只有根了。土地骄傲,土地孕育了这么执拗的一个情结;只认可它只依恋它只陪伴它只为它存在。就是那种特别的女人,把心种在什么地方就不再离去,那地方辉煌也罢荒废也罢,它只为了自己那份情怀,只为它曾经付出正在付出还要付出,主要为自己的付出标定一个绝对长度,纳一双蹬倒山的大头鞋,走它只要活着就走、能走多久就走多久的旅程。

④它在阴云下缠绕着,无声无息。它在世纪的沧海桑田中缠绕着,无声无息。它在我所感觉的世界里缠绕着,缠绕着。我想那一定是个启示,从百年之前就开始书写,写过风流,写过劫难,终将又写复兴。

28.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圆明园中的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9.结合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要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30.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31.文章中多次提到“结”,请你联系全文内容简要谈谈文中中的“结”是指什么?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 你好——你好一 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 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 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 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 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b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 社会低保 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 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 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 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作者:从维熙。有删改)

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9.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0.“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11.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2.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i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