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建筑

更新时间:2023-12-27 12: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古罗马的时间表:

1.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两个新民族:埃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古人认为埃特鲁斯坎人来自东方的安纳托利亚,今天的一些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从起源看,他们似乎不是古意大利人,正如他们的语言也并非印欧语系一样,他们的文明混合了来自东西方的各种因素。著名的维朗诺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鲁斯坎人的最初发展阶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新领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进步。这片新领土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及亚平宁山区和第勒尼安海之间的沿海平原地区。埃特鲁斯坎人居住在独立的、强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间通常结成联盟。这些城邦最初由一个君主统治,后来变成通过议会和选举出的官员施行统治的寡头政治。埃特鲁斯坎人本来是农耕部族,拥有组织严密的军队,他们用这些军队来统治周边民族,同时他们也喜欢经营商业和从事手工业。托斯卡纳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区应该是埃特鲁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这片领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里最终建立了罗马城。因此,在埃特鲁斯坎文明鼎盛时期还只是村民的罗马人,与埃特鲁斯坎人的语言、思想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埃特鲁斯坎人对罗马文化向文明的转化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影响

2.公元前753年,传说古罗马人建城:这已经广泛地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尽管可能此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里。传统上,罗马人把罗马城的建立归功于英雄罗穆卢斯。他和他的孪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代。埃涅阿斯是希腊女神阿佛洛狄特(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的儿子,他在希腊人占领特洛伊城之后来到意大利。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这样描述这个神话故事:这对孪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罗马东南部阿尔班山区阿尔巴国的国王。国王邪恶的兄弟阿穆利乌斯将国王驱逐出境,还让国王唯一的女儿雷娅·西尔维娅做贞女以阻止她生儿育女(贞女是不准生育的),以防止国王的子孙报仇。但是雷娅·西尔维娅违背了他的约束,与战神马耳斯相爱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当这对双胞胎被遗弃在台伯河畔时,一只母狼哺育了他们,后来又被一位牧羊人发现,他的妻子将他们抚养大。长大后,这对孪生兄弟成为了绿林首领。在瑞摩斯被俘、带给国王阿穆利乌斯后,罗穆卢斯带领手下救出了他,并杀死了阿穆利乌斯。此时,孪生兄弟身世大白,他们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复了王位。兄弟俩离开外祖父,在被牧羊人发现的地方创建了自己的城市。在决定谁来做城市的主宰时,神谕告诉他们要由看到的预示成功的飞鸟来决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只秃鹫,罗穆卢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只秃鹫。后者的数字更幸运,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征兆的人。结果兄弟间发生了争吵,罗穆卢斯最终杀死瑞摩斯,成为新城的国王。他统治了很长时期,死后被接纳到诸神中,成为受人尊敬的战神奎里纳斯。

3.公元前3世纪:统一意大利,基督教开始传播:起初,共和国的战争大多是防御性的,但不久罗马人就开始控制周边领土来消弭遭受进攻的威胁。这样,罗马人占领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是地中海世界。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期间,罗马人逐步占领了所有拉丁人和埃特鲁斯坎人的领土。与此同时,他们受到了高卢人的挑战。这些高卢人系凯尔特人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侵入意大利半岛,在公元前387年占领罗马城,将其夷为平地。公元前295年,罗马卷入了与居住在亚平宁山脉的萨莫奈特人的战争,残余的埃特鲁斯坎人的城市、高卢人部落和一些反叛的意大利人的城市也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战争的结果是,罗马在公元前280年控制了意大利中部。罗马人继续南下征服了南部的希腊城市,在公元前265年控制了整个意大利半岛。

4.公元前1世纪:成为帝国罗马人精于管理被征服的领土,他们使用了开明与独裁相结合的政策。他们通常并不破坏被征服的城市,而是给与它们一定的权力。一些城市,尤其是罗马附近的那些城市,全部被授予罗马公民权。还有一些城市被授予自治权,而另外的则结成

同盟。不过,所有的城市都要向罗马缴税并派遣军队。另外,罗马士兵驻扎在部分被征服的地方,其军费由当地支付。在这些地方,罗马得到了实惠,士兵们获得了有价值的财物,并成为该地永久的军事居民。通过这种方式,罗马在被征服的每个地区都保持了一个永久的军事基地。为巩固这些基地,罗马人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筑路工程。他们修筑的道路质量高,笔直如线,甚至径直穿过山区,确保了士兵和供给可以快速地运抵反叛之地。通过实施授予被征服地区的权力和公民权结合在一起(或者允诺他们在将来有公民权)的政策,建立确保对于反叛地区快速严厉的反应通道,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上创立了一个持久的和平的帝国 5.公元4世纪,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东罗马发展为拜占庭王国,持续到15世纪中叶。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整个罗马的国教,所有其他宗教为异教。公元476年,权力从罗马人手中转移到蛮族军事首领手中,中世纪由此开始,西罗马灭亡。罗马文化为欧洲部族和东部的拜占庭人所继承。

二.历史背景

1.罗马早期政治是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他是大立法官、军队的首领、大法官和大祭祀长,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2.随着罗马权力和影响的增长, 财富开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贵族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的成员,他们控制着大部分的贸易、行政管理和军队,而且只有他们才能够进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选举为官员。平民主要是小农场主、劳动者和手工艺者,他们占人口的大部分,在政府中却几乎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3.随着领土范围的扩大,罗马人引起了北方强大的埃特鲁斯坎人的注意。公元前6世纪中叶,埃特鲁斯坎人攫取了罗马的政权。罗马人在公元前509年奋起反抗,推翻了他的统治。在王政时代,罗马极大地扩大了对周边领土的控制。建立王政的明确目的就是提供稳定和安全,而对周边领土的征服就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罗马人似乎对领土和财富并不特别贪婪;他们的征服主要为了防范周边民族对自己安全的威胁。

4.公元前509年共和国创立 。罗马人彻底摒弃了君主政治,建立了共和政体,这预示着罗马势力得到最大扩张时期的来临。罗马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统治。执政官执掌最高权力,由推举出来的两名贵族担当,一年选举一次。他们行使最高权力,创建立法,充任大司法官和军事首脑及大祭祀长,与罗马王政时代的国王一样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他们甚至像君王一样着装,穿着紫色大袍,坐在传统上君王使用的象牙宝座上。不过,他们的权力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他们只执政一年,以后供职于元老院;他们是两人执政,任何一名执政官都可以凭借简单的否决有效地阻止对方的行动或决定。这样,由于执政官没有太多的展示进取心、发挥创造性的机会,罗马政府趋于保守和谨慎。

5.有效的权势全部集中在贵族手中引起了平民的愤懑。自公元前509年共和国创立到公元前1世纪在凯撒手中结束,这两个阶级之间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具体表现为贵族对权力攫取不放,而平民也锲而不舍地追求社会和政治的平等。当时,平民生产食物并提供劳动,使得罗马经济得以发展,他们还是罗马军队的来源。可以说,离开平民,贵族就无法生存。公元前450年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就试图平息这两个阶级间的斗争。公元前445年,平民获得了与贵族联姻的权力;公元前367年,平民获得当选为执政官的权力,随后获得进入元老院的权力。公元前300年,平民获准参加所有等级的祭祀活动,这使得他们在宗教事务上与贵族享有同等的地位。公元前287年,平民大会的立法和决定被认定对所有罗马公民(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有约束力,这是平民最后在权力和影响上取得的最大胜

利。这些改革是在没有战争或流血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阶级间的争斗,却避免了内战的发生。

6.战争造成了巨大的财富不均。罗马城内的财富堆积如山,而成千上万依赖农耕为生的平民,其土地和房屋却被战争损毁。原本富有的人们又发了战争财,变得更加富有,他们把土地全部买下来,以至于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大庄园在罗马农业中居统治地位。这些大庄园为暴富的土地所有者拥有,由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后被带回意大利的无数新奴隶来耕种。与此同时,罗马社会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强加给战败国家的赋税和来自被占领城市的战利品,充溢于罗马的国库。在个人生活中,以传统农耕为基础的避免铺张浪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人们效仿古希腊时期,把奢华和美好当作地位的象征。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帝国是一架巨大的造钱机器,创建帝国是一件极其划算的事情。

7.贵族世家的才华横溢的统帅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年—前44年)。克拉苏、庞培和恺撒,这三人达成协议,建立了“前三头政治”,这标志着共和国开始走向灭亡 。恺撒在北部的法国、比利时和大不列颠南部打了大胜仗,但庞培则转而对抗恺撒,怂恿元老院反对恺撒,并将恺撒宣布为国家之敌。在强大忠诚的军队的支持下,恺撒于公元前49年攻入意大利,穿过意大利中部的鲁比孔河,一场新的内战开始了。公元前48年,庞培在希腊的法萨卢斯被击败,不久在逃亡地被埃及人暗杀身亡。公元前46年,恺撒回到罗马,授意元老院任命他为可以执政十年的独裁者。他被授予统治罗马国家的绝对权力,在任何实际需要时可以不受法律和宪法的约束。两年后,他被任命为终身独裁者,集各种权力于一身。恺撒的绝对权力,使他成为绝对统治者、古罗马皇帝、最高统治者,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君主。一些以罗马共和国为荣的罗马贵族,对他的权力极为愤恨不平。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盖尤斯·卡修斯·隆吉努斯和马库斯·朱尼乌斯·布鲁图为首的一群阴谋家,刺杀了恺撒。 8.恺撒收养的甥孙马可·屋大维(自称卡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屋大维)平息了内战。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屋大维继承了恺撒曾经拥有的所有权力,只是在形式上没有作任何关于共和国制度的改变。他确定自己为绝对的统治者,最初他自称为“元首”(罗马的首席公民,这个词就是现代词汇prince的由来),后来称为“奥古斯都”(威严或最高的)。在遗言中,他自诩完成了恢复帝国和平与秩序的使命。他把士兵重新安置在农田里,使第二次布匿战争以来平等拥有土地的梦想几乎变为现实。他将罗马军队由志愿军变成了常备队。这些军队遍及帝国大地,他们把罗马语言和罗马文化传播到欧洲和地中海地区。最后,奥古斯都开始了一个巨大的建筑计划,并充任艺术的保护人,从而使罗马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杰出的作家得到元首本人和其助手梅塞内斯的资助,这些人包括著名的维吉尔(公元前70年—前19年)、贺拉斯(公元前65年—前8年)和奥维德(公元前43年—公元18年)。他们在意识形态上进一步推动了奥古斯都的政治改革,其中维吉尔创作的罗马文学巨著《埃涅阿斯纪》是关于英雄埃涅阿斯创建罗马文明的史诗。奥古斯都还以赞助文学的热情同样慷慨赞助艺术和雕塑。他实施了包括巴拉丁山上的阿波罗神庙和其他各种神庙以及罗马广场等许多大型建筑。

9.公元14年奥古斯都死后, 罗马经历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从奥古斯都到图拉真时代(公元98年—117年),罗马统治了北非更多的领土、不列颠的大部分、德国的局部、东欧濒临黑海地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北部地区,帝国变得更加强大。在本土,罗马努力建立自己新的准君主统治制度。奥古斯都宣称自己为“罗马的首席公民”,他的继任者们则揭掉了虚伪的面纱,直接称自己为“恺撒”,用以表明他们的皇族血统。奥古斯都死后,罗马的政体更像君主制。尽管奥古斯都由元老院选举出来的做法依旧保持着,但事实上掌权的皇帝在死前就选好了自己的继承人。

10.在这一时期,与东方的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其贸易通道主要为“丝绸之路”。

这条商路沿用了几个世纪,从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大夏直至中国。公元前1世纪,老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抱怨, 每年与印度、阿拉伯和中国(赛里斯国)的贸易要花费至少一亿塞斯特斯(古罗马的货币单位)。中国《后汉书》记载, 公元166年罗马皇帝安敦(即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派遣使臣到达中国境内。根据一段史料记载, 罗马人一直想直接与中国人贸易,但为安息(帕提亚人)所阻, 因为安息人要保持自己在丝绸贸易上的垄断地位。这段记述为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发现所证实。这些考古发现包括在楼兰和河南发现的埃及衣物和罗马玻璃器,在远东的其他考古发现也间接证明了这点,如在越南南部俄厄发现的马可·奥勒留时期和安东尼·庇护时期的罗马硬币以及同时出土的一面中国汉代晚期铜镜和各种印度文物。 11.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混乱、内部分裂、经济崩溃和外族入侵后,戴克里先登基(公元284年—305年在位)。作为一个性格坚强和讲求实际的士兵,他认为帝国太大难以用一个中央机构管理,决定将其一分为二。西半部由同僚马克西米安努斯统治,政府所在地在罗马;他自己统治东半部分,以土耳其的尼科米底为中心。这是一项英明的决策,再佐以其他改革措施,帝国统治得到了稳定。戴克里先是第一个敢于打破罗马传统的皇帝。他将权力东移,在土耳其的尼科米底进行统治。他吸收了东方的君主制思想,给自己冠以“君主”的头衔。他借助于地球和芒冠这种权力的象征和自己那目光严厉、表情冷漠的全身正面肖像来强调皇帝神圣的天性,使皇帝的形象得到广泛宣传。

12.公元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努斯隐退后,这种苦心经营的制度立即崩溃。君士坦丁(公元306年—337年在位)夺取政权。像戴克里先那样,他最初只统治帝国的一半(西部),到了公元324年,他却再次将帝国合二为一。同时,他在自己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建都,该城原是古罗马城市拜占庭,现在称伊斯坦布尔。像戴克里先一样,君士坦丁受到东方生活方式和君主制观念的影响,他宣布帝国的统治为世系制。他是第一个皈依基督教的皇帝,促使这种信仰尤其在帝国的东部广泛流行。基督教不得不从一个犹太人的、反政府的、包含许多抵触行动的宗教转变为一个国教,用以服从仍然具有神圣特性和绝对权力的君王利益。相应地,君士坦丁于公元325年在尼西亚召集了一个基督教主教大会,确立了基督教的正统地位

13.公元4世纪,罗马进入政权更替和内乱频仍的历史时期。公元4世纪末,狄奥多西(公元379年—395年在位)掌权,罗马重新统一在一个皇帝之下。狄奥多西宣布基督教为整个罗马的国教,所有其他宗教为异教。公元410年,日耳曼的一个部族西哥特人迫于匈奴人的追逐迁徙至意大利北部,后来占领并洗劫了罗马。从公元451年到453年,罗马土地被匈奴首领统治。公元455年,又一蛮族汪达尔人占领了罗马。公元476年,奥多亚克废除罗马皇帝后自立为帝,权力从罗马人手中转移到蛮族军事首领手中,中世纪由此开始。罗马文化为西部的欧洲部族和东部的拜占庭人所继承,他们使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政治模式、社会结构、艺术和思想得到了不朽的延续。

三.古罗马的社会文化背景:

1.共和的中后期罗马已经非常强大,并在此期间接纳了希腊文明。

*表面上出现了尚希腊主义(模仿希腊),而实际上统治阶级的 骨子里厌恶希腊文化(希腊注重自由,而罗马强调集体)* 2.罗马帝国强调的是“集权”,并由此产生的“次序”,在建筑中多有反映。

*罗马人不象希腊人酷爱哲学,他们更注重技术;

*罗马人在征服其他民族的同时产生了“上等人”的自豪 感,其建筑也表现的华丽、壮观、大尺度;

*罗马是泛神论,早期的神无形象,后来学习希腊,同希腊神的形象成为一体。 3.建筑的演进:

*伊特鲁里亚时期(BC.8-BC.2):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罗马共和盛期(BC.2-BC.30年):BC.146年征服希腊,承袭了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

*罗马帝国时期(BC.30-AD. 476):BC.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到AD.180年为兴盛时期,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广场、神庙等等。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

四.古代罗马建筑技术——(一)拱券技术

1.拱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十字拱、穹顶 。十字拱体系出现后罗马的拱技术才算是成熟了。

2.在此之前,建筑主要都是梁柱结构,由于材料本身的制约,难以营造出大空间;拱券的出现,使得加大建筑内部空间成为可能,内部空间也开始成为建筑的主角。 3.标准的古罗马券结构:

拱心石、楔石 KEYSTONE - 拱或者穹窿的中心石

楔型拱石 VOUSSOIRS - 制拱的石头 (通常用 砖砌 或者 楔形石) 檐口 IMPOST - 拱墙的突出部分 (通常情况下模制)?

桥台 ABUTMENT - 拱墙的一部分,起平衡拱的重力作用 (推力) 中心点 CENTER - 拱的中心点 跨度 SPAN - 拱开间的宽度

基部 HAUNCH - 拱墙主要平衡推力的部分 冠部 CROWN - 拱的顶部

古代罗马建筑技术——(二)其他技术

1.建筑的基本用料:灰浆。罗马的建筑者掌握很多种建筑材料和建筑手段,最典型的便是源于波佐利的灰浆,这种灰浆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天然水泥,可以使灰泥和混凝土的强度与现今产品所达到的强度相似。这种灰浆可与石料配合用于填充外墙,也可如现今的混疑土那样大片使用。

2.石砌墙技术。是用体积均匀、表面经过加工的方形石材砌墙。这是一种高质量、高机械强度的砌法,不过由于其造价高,仅用于最重要的建筑物。

3.陶土砖:为一种沿袭美索不达米亚传统的陶瓷砖,因其造价低廉、易于建筑而被广泛使用。在罗马,作为结构用材的砖必须用敷面加以掩盖。

4.模制材料的使用。由此产生出另外两种建筑技术:粗石墙砌工(使用板模技术的混凝土)和带草的土坯砌工(直到几十年前仍在使用的土坯墙,即用未烧过的粘土砌的墙)

五.古代罗马的柱式

1.古罗马的五种柱式:塔斯干,多立克,爱奥尼 科林斯,混合式。 多立克柱式比希腊的多立克多了柱基

2.罗马的柱子主要用于墙体装饰:线脚普遍增多,装饰性更强;各种柱子的比例相对接近,柱子的性格减弱;罗马人并不注意希腊柱子的含义 六. 柱式和古代罗马建筑的矛盾

1.柱式是石头的梁柱结构,和罗马人大型公共建筑常用的券拱结构之间存在着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再严格要求柱子的比例关系,而是把它们作为一种装饰构建来用。因此,产生了券柱式、叠柱式和巨柱式三种解决方案

2.券柱式:就是在墙上或墩子上帖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

3.叠柱式:底层用塔斯干,第二层用爱奥尼,第三层用科林斯,第四层用科林斯的壁柱。上层的柱子轴线比下层略向后退,显得更稳重。

4.巨柱式:一个柱式贯穿二层、三层。这种做法基本不顾及比例。 七. 古罗马的建筑——罗马帝国广场群

罗马广场群的演变清晰反映了罗马从共和制过度到帝制,然后皇权一步步加强的过程。 1.罗曼努姆广场(Forum of Romanum):共和时期建造,有着典型的共和时期特点,完全开放,建筑类型多,各种建筑独立性较强。长115米,宽57米,完全对公民开放,是举行选举、演说、辩论,交易、祭祀,甚至国葬、示威的地方。

2.恺撒广场(Forum of Caesar) /(Julius Caesar ):共和末期凯撒专权后修建,其特点是:①一个封闭的,按照完整规划建成的广场,小店铺、小作坊没了(共和),后半是围廊式的维纳斯神庙(恺撒家族的保护神),广场倒成了庙宇的前院。广场中间立着恺撒的铜像,广场成为恺撒个人的纪念物;②第一个封闭、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中心的新形制,广场上的建筑失去了独立性;③恺撒广场宣告罗马共和制的结束和帝国时代的来临。 3.奥古斯都广场(Forum of Augustus):奥古斯都击败了共和排的反抗,建立了个人独裁。他的广场的特点是①只保留了讲堂(共和),进一步去掉了钱庄;②庙宇是纪念战神的(奥古斯都的本神),围廊式,高台上,完全控制了广场;③广场周围的墙体完全把广场和城市隔开了;④标志着罗马帝国终于建成这一重大事件。 4.图拉真广场(Forum of Trajan):图拉真真正统一了罗马全境,他汲取了东方君王的习俗,建立了一整套体制,几乎把皇帝宗教化了。①广场的型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纵深布局;②广场平面呈矩形,长宽约90×120米,入口为一凯旋门,左右两端各有一半圆形的次广场,末端是图拉真巴西利卡。广场中央(纵横轴线的相交处)立着图拉真的骑马铜像 ;③出主次和层层深入的空间使广场具有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 。

八.古罗马其它著名建筑—万神庙(Pantheon)

1.万神庙(潘提翁神殿):是罗马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其平面与剖面内径都是43.3m,顶部有直径8.9m的采光口。

2.万神庙穹顶部分下厚上薄,下面后5.9米,上面最薄处1.5米。为了平衡侧推力,墙厚有6米。万神庙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 古罗马其它著名建筑—竞技场 (Colosseum )

1.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是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 。 2.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 。

古罗马其它著名建筑—卡拉卡拉浴场( Baths of Caracalla, ) 内空间流转贯通丰富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古罗马其它著名建筑——巴西利卡(Basilica)。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型,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长方形内部空间的由几列纵向的柱列分成纵向长条状空间。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作业: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希腊建筑艺术的比较

2.券柱式:就是在墙上或墩子上帖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

3.叠柱式:底层用塔斯干,第二层用爱奥尼,第三层用科林斯,第四层用科林斯的壁柱。上层的柱子轴线比下层略向后退,显得更稳重。

4.巨柱式:一个柱式贯穿二层、三层。这种做法基本不顾及比例。 七. 古罗马的建筑——罗马帝国广场群

罗马广场群的演变清晰反映了罗马从共和制过度到帝制,然后皇权一步步加强的过程。 1.罗曼努姆广场(Forum of Romanum):共和时期建造,有着典型的共和时期特点,完全开放,建筑类型多,各种建筑独立性较强。长115米,宽57米,完全对公民开放,是举行选举、演说、辩论,交易、祭祀,甚至国葬、示威的地方。

2.恺撒广场(Forum of Caesar) /(Julius Caesar ):共和末期凯撒专权后修建,其特点是:①一个封闭的,按照完整规划建成的广场,小店铺、小作坊没了(共和),后半是围廊式的维纳斯神庙(恺撒家族的保护神),广场倒成了庙宇的前院。广场中间立着恺撒的铜像,广场成为恺撒个人的纪念物;②第一个封闭、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中心的新形制,广场上的建筑失去了独立性;③恺撒广场宣告罗马共和制的结束和帝国时代的来临。 3.奥古斯都广场(Forum of Augustus):奥古斯都击败了共和排的反抗,建立了个人独裁。他的广场的特点是①只保留了讲堂(共和),进一步去掉了钱庄;②庙宇是纪念战神的(奥古斯都的本神),围廊式,高台上,完全控制了广场;③广场周围的墙体完全把广场和城市隔开了;④标志着罗马帝国终于建成这一重大事件。 4.图拉真广场(Forum of Trajan):图拉真真正统一了罗马全境,他汲取了东方君王的习俗,建立了一整套体制,几乎把皇帝宗教化了。①广场的型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纵深布局;②广场平面呈矩形,长宽约90×120米,入口为一凯旋门,左右两端各有一半圆形的次广场,末端是图拉真巴西利卡。广场中央(纵横轴线的相交处)立着图拉真的骑马铜像 ;③出主次和层层深入的空间使广场具有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 。

八.古罗马其它著名建筑—万神庙(Pantheon)

1.万神庙(潘提翁神殿):是罗马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其平面与剖面内径都是43.3m,顶部有直径8.9m的采光口。

2.万神庙穹顶部分下厚上薄,下面后5.9米,上面最薄处1.5米。为了平衡侧推力,墙厚有6米。万神庙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 古罗马其它著名建筑—竞技场 (Colosseum )

1.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是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 。 2.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 。

古罗马其它著名建筑—卡拉卡拉浴场( Baths of Caracalla, ) 内空间流转贯通丰富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古罗马其它著名建筑——巴西利卡(Basilica)。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型,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长方形内部空间的由几列纵向的柱列分成纵向长条状空间。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作业: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希腊建筑艺术的比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hs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