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08 23: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反思

一、教学环节多有新的突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更有利于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和落实三维目标。例如:

1.导入课,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快捷、醒目、信息容量大的优点,用一个视频一个问题,一瞬间来回穿越2500年左右的古今中外历史时空,直击本课重点知识和三维目标,把学生带进了探索知识奥秘的大学堂。

2.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别充当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先后阐述自家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贡献,经过师生互动、得出春秋战国时期诸百家争鸣概况(“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贡献及作用)的视频表,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

3.引导学生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主要思想的不同,以提高他们对课本知识进行概括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4.讨论题简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不放在本课学习开始时,而是放在四家代表争鸣后。主要是因为:春秋时期,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私学之风兴起,扩大了教育面,造就一批知识分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这样处理是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5.展三维目标的拓展,建立在学生已学过高中历史必修一、二册,对政治史、经济史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目的是锻炼学生把已学相关主题知识融会贯通、对历史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史实紧密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出自史实,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养成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不作无病呻吟。 二、教学既中重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导入课到新课教学、从三维目标的拓到课堂小结,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点拨和帮助的作用。可以说,教师捕捉到了能引起学生争鸣的历史问题,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成功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和个性发展,提高了课堂效益。 三、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适当引入材料,建构情景,提出问题,开展活动,采取多种方法,多样组合,精心设计问题,讲练结合,应用幻灯、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充分激活学生探究的热情,组织学生讨论,实行开放多元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答问中创新的火花和个性思维,给予肯定和鼓励,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有机整合已学必修一、二与新学必修三的相关内容,既重视知识结构的整合,又重视探究能力的养成。

四、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

这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都是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和提高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hg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