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读书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03 05: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及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读书报告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本文是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学习,较系统的对该书的重要内容作出总结报告。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报告

正文:

环评导则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影响。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本导则的适用范围是对建设项目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和规划环评也可作参考使用。可知,主要是针对项目工程使用的。本标准主要是引用如下文件中的条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于那些没有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术语和定义,通过阅读对以下术语和定义有了新的认识。平常所说的一类功能区和二类功能区及对项目排放比较敏感的区域称为环境空气敏感区。这个定义给我们确定了所需要评价的大致范围。接下来是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的区别及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可分为电源,线源,面源,体源。通过对污染源和污染物定义的了解,对现实调查有了坚实的基础。再者是污染地形的定义,只有了解定义,才能在现场调查后确定是简单地形和复杂地形。还有就是对气象条件的定义的认识。通过以上的定义的认识,是后续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的基础。对于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互联网上有2种,一种是估算模式,另一种是进一步预测模式。前者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是利用预设的气象条件进行计算,后者是多源预测模式,适用单位比估算模式广的多,可以用于一,二级评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工作也可模拟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内浓度的分布,这两种预测模式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在网站上可以下载。同时也有大气环境保护距离计算的估算模式,目的是计算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第四部分是总则,主要介绍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是今后的工作的程序和目的的大致说明,步骤如下是调查,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议。工作程序主要分为三

个阶段,通过工作程序图,我们可以清楚明白各阶段需要做些什么,对环评工作开始了初步的认识。

第五部分是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按步骤首先是环境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而主要影响因子为项目排放的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其次是标准的确定。最重要的是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选取估算模式计算出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距离,然后按照其判据进行分级。最大污染物浓度重点主要

C掌握公式Pi?i?100%,还应注意有些评价等级的确定还需满足特殊的规定。

Coi第六部分是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于不同等级的污染源调查对象也不同,一,二级评价项目需要调查所有污染源,而三级只需调查分析项目的污染源。不同项目调查方法也不同,可以通过收集资料,也可通过现场调查和类比等等方法,哪些方法对应的项目是需要我们应该心里有数的。污染源调查内容一级和二级基本类似,二级可比一级从简。三级只需调查污染源排污概况。一,二级调查内容不仅需要调查概况对于电源,面源,线源,体源都有对应的调查内容,还有其他需调查的内容,比如建筑物下洗参数,颗粒物粒径分布。以此对污染物的调查和分析有了个大概的轮廓。

第七部分是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是对该项目现状的空气进行资料收集,监测和评价的过程。调查的原则是收集资料和现场监测,监测的方法首先应选用国家环境部门发布的标准监测方法。资料分析是分析长期浓度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和超标情况及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是对监测因子,监测制度和监测方法的理解,不同等级的所要工作内容也不同,依次从简。对于是用哪种方法,都有清楚知道,在此也赢注意调查与评价所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是以列表的方式计算出最大浓度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得百分百和超标率并评价情况和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以上可知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是收集资料,现场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第八部分是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其基本原则是与评价等级有关和地下复杂程度,污染物是否连续排放等有关。常规的气象资料包括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探测资料,各级项目都应收集评价范围内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对于评价项目气象资料调查要求根据、常规气象资料和高空气探测资料的情况掌握不同的要求,但一,二级评价的要求是相同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风玫瑰糖和主导风向。

第九部分是大气影响预测与评价,也是大气环评最重要的部分,其步骤为,确定预测因子,预测范围,计算点,污染源计算清单,气象条件,地形数据,预测内容和预测情景,选择预测模式,确定模式中相关参数,最后进行大气影响预测评价,前面做的每一步都是为最后预测影响评价做铺垫的。其中计算点中的预

测网格点设置方法是难点,需要重点理解。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是比较繁琐,应细心的去看,并记住其中的主要区别。当然最重要的是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通过预测模式进行模拟计算,叠加背景值,分析项目超标,持续时间等的等情况,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其解决方案,最后进行进一步预测和评价并最终给出推荐方案。

第十部分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这是环评中需要通过推荐模式中计算出对人们生活的一个防护距离,在其是不宜人类长期居住的。

最后一部分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是整个大气环评的尾声,是对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一个全面认识和建议改进方案。对项目选择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综合以上最后给出大气环境影响可行性的措施。

通过对大气环境导则的阅读,对大气环评有了个轮廓的了解,也对其步骤先后顺序有了初步的概念,要做好一个报告书,报告表是要对其进行全面理解。其中的每一点都是要重点掌握的,读完导则也对今后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对大气环评导则进行全面的阅读,接下来的是地表水环境技术导则。地表水最新的导则是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在1993年9月18号颁布的,并于1994年4月1号开始实施的。

前三部分是对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引用标准及术语符号进行了限定及说明。由于符号很多,且比较容易混淆,需要在具体情况加以区别,并明白其含义和单位以便于更好的去记忆。

第四部分是总则,是对评价等级的说明和一些需要执行本标准的项目加以说明,对于低于三级地表水环境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可不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只进行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和地表水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图,当然这个程序图是本部分的重点,是对地表水环评工作程序的具体了解。

第五部分是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分级。有了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程序图,明白了具体步骤,接下来就是每一步骤的具体情况。首先是评价工作分级,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水域规模及水质要求,在按照判据分级表确定其评价工作等级。地表水和海湾的评价判据是不同的,在我国由于地区特点不同可作适当调整。

第六部分是环境现状调查,其调查范围包括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此区域内进行的调查,能全面说明与地面水环境相联系的环境基本状

况,并能充分满足影响预测的要求。其范围可根据各个水的排污量得表确定。调查时间应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初步确定调查时间,具体的如调查表确定。对于水文水质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和水域的规模决定,不同的水域的调查原则也不同,需要重点区分。现有污染源调查,首先应对污染源进行分类,分为点源和非点源。都以收集资料为主,非电源一般不进行实测,点源在必要时候进行现场实测,污染源资料还需整理与分析,找出相互矛盾和错误的资料,并予以改正,在对数据进行表格记录。污染源调查完,接下来是水质调查,主要采用现有的数据,选择水质参数,分常规水质参数和特征水质参数,特征水质参数在特征水质参数表可以查询。选择好水质参数后确定采样断面和方法,这些都需要重点记忆。对采样的水样,不同等级的水样需不同对待,对于一级水样,应每个采样点的水样都需要分析,且不能用混合样。河口,湖泊,书库,港湾,不同水域的采样点布设,采样方法是不同的,且对待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了资料和水样,最后就是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包括评价的原则和评价依据及水质参数值得确定。有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及推荐和多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和推荐。

第七部分是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首先是要知道其原则,也就是影响预测的前提。明白了原则后是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通过评价范围内所受的环境影响来全面反映项目对该范围内地表水的影响。对于有重要的影响点也需布设预测点。布点结束后是预测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地表水影响的时段。后是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是根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等确定的。根据上述原则可确定ISE的值,该值越大说明影响越大。由于水环境地形和污染源地形相对较复杂,在预测时应相应的简化成规则的图形。可将相应污染源简化为点源,面源,排放扣简化为连续或非连续恒定排放。各种点源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一般原则主要是针对,持久污染物,非持久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和废热。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段和上游段,混合段可依据其估算公式计算得。对不同类型混合段,都有其估算模式。每种都需掌握,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湖泊水库数学模式及其推荐都要和河流的区别开来。对于面源的预测也是要记住相应的预测模式。

第八部分是评价建设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是评定于估价建设项目各生产阶段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是环境影响预测的继续。评价范围与影响预测范围相同,确定原则与调查的原则相同。 其次是需要收集基本资料,比如水域功能等,及一些标准也是评价的依据。各种评价方法及推荐也是需要懂得的。最后是小结的编写,包括概要,工程分析,建议等。最重要是做出结论和正负面影响,并推荐一些方法和措施,因而做好一个完整环评。

通过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阅读,明白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大体

内容,也区分了其和大气环评的不同。

3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由环境保护部与2009年12月23日发布的,并于2010年4月1日开始实施,是比较新修订的导则。规定了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适用于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其术语和定义都只适用鱼本标准,要用深刻的理解,比如什么是环境噪声,敏感目标等。贡献值是由建设项目自身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背景值是不含建设项目由自身声环境影响的环境声级。预测值是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的叠加。一些符号的意义需要逐个理解,并根据具体实例进行记忆。

第四部分是总则,明确了基本任务,分析声环境变化和影响程度,提出合理措施,降低噪声到允许范围,提出优化选址和合理布局的建议。接下来就是确定评价范围,可按评价对象分和生源类型分等。后是声源评价量,包括声环境质量评价量,声源源强表达量和场届,厂届,边界评价量都是需要重点了解的,从中得意区别。有了前面这些基础,接下来就是工作程序图的认识和对短期,中期,远期分别做评价。

第五部分是工作等级的划分,划分的依据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功能类别,建设前后声环境变化程度,和影响人口数量共同决定的,可将等级划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详细评价,二级一般评价,三级简要评价,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分级。

第六部分是评价范围和基本要求,根据不同评价的范围依据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每个等级的基本要求是不同的,每一个要求都是值得注意的,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更好的确定评价等级。

第七部分是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首先要先了解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包括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都对声波传播有所影响。主要调查内容有声环境功能区别,敏感目标,现状声源。调查基本方法有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确定了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就需要做出具体行动现状监测,布点原则需面对具体情况有不同的布点方法,在执行的时候还要满足一些监测执行标准,例如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等。根据现场监测的数据分析,以图表结合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和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的主要种类和敏感目标超标达标情况,并给出超出噪声范围内的影响人口数

量,这些都是现状评价内容。

第八部分是声环境影响预测,有了现状调查的评价,后续就是需要对其进行影响预测,首先是确定影响预测范围及其原则,其次是收集资料,如声源种类,数量和空间位置等的声源资料,及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这些可以通过收集得到。有了这些,就要按预测步骤进行预测,建立坐标系确定各声源坐标和预测点坐标,并根据具体情况简化成点源,线源,面源。根据已收集的资料算出衰减量等。声级的计算需根据具体公式进行计算,也是需要逐一理解和区别的。完成了预测计算,就要对典型的建设项目进行预测。不同的噪声源预测内容也不相同,工业噪声预测,公路城市交通噪声预测,铁路噪声预测施工现场噪声预测所需的要预测的东西都类似,如工程参数,声源参数,声传播途径,预测范围,预测评价量,内容都应所处产生噪声环境不同,而内容不同,也是环境工作所要加以理解和认识的。

第九部分是声环境影响评价,首先是标准的确定,根据声环境所处的状况确定其所运用的标准。评价的主要内容应按其标准执行,分别要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量,这些是评价的基本。如进行评价边界噪声评价时,新建的以贡献值为评价量,改进的为叠加值作为评价量,确定这些都有不同的方法。而后是确定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的分析包括建筑物名称,数量人口数目等。通过分析,重要是知道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是按照分析的原因进行对策建议。

第十部分是噪声防治对策。通过了方案确定,现状调查,影响分析,找出方法,最后理应是防治政策,才能真正的防治噪声的产生及减少。防治包括自身防治和外界途径防治,根据其具体情况主要有从声源上和传播途径来防治,不仅需要有技术的要求,还需要管理的完善,才能真正降低噪声,以达到标准的要求。通过典型项目的噪声防治,以达到对声环境影响评价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一部分是声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要求,也需我们简单的了解,明白其在规划环评中的作用。还有就是声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的编写要求,也是需要重点认识的,是专题报告编写的完整所需要知道的。

通过对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深刻阅读,也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更重要的通过以上三个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解,有了更深的概念。

4生态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最后一章是阅读生态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本导则是由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发布,并于2011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

首先是对本导则适用范围的一个限制,主要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还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最后还列出一些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三部分是适用于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主要是区别几个生态影响的区别和一些敏感区的区别,以便于更好的理解后续的内容。

第四部分是总则,顾名思义是规章条例最前面的概括性条文。本标准的总则有评价原则,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评价工作范围,生态影响判定依据。评价原则是坚持重点与全面想结合的原则,既要突出评价项目所涉及的重点区域,关键时段和主导生态因子,又要保存不同时空尺度上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还有就是坚持预防与恢复相结合和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评价等级划分是根据工程占地范围和不同敏感区所确定的。确定了等级就是确定工作范围,是充分反应生态完整性还包括来了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生态影响判据主要是指在政策,背景值咨询意见的一些所需遵守的。

第五部分是工程分析。首先是分析内容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项目组成,占地规模等,其次是分析的重点,这些需要重点重视。

第六部分是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是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环评工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值特征和主要生态问题。根据不同等级,所需调查要求也不同。当然内容也不同,为生态背景调查,和主要生态问题调查。调查结果后就是生态现状评价,前提是满足一些规定,而后是评价内容的确定。

第七部分是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应与现状评价内容相对应,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和受影响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功能选择评价预测指标。其次是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根据生态特性,分别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与评价。

第八部分是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补偿和替代方案。首先是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只有在这些原则下才能给出其替代方案和生态保护措施。在结论与建议,是从生态影响及生态恢复,补偿等方面,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提出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环评导则的认真学习,对环境影响评价规章、内容等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本次学习只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学习的一个开端,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深刻、深层次的进行学习,相信会在这方面的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hf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