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证悟者丁愚人善知识修行问答录1
更新时间:2023-04-28 10: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大证悟者丁愚仁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老师对修心者的几点醒示
修心者,不可求利养,自给自足为上。
修心者,不可求人恭敬,没有先天的荣贵。
修心者,不可整天念叨弘法,净缘也可生非。
修心者,不可攀缘,不求人问法修行,更不会无事乱找人打发寂寞。
修心者,没有玄理和大智,忘记自己都难,做个傻子有何不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你不是谁的师傅,不必操心他人对错。
你不是菩萨,度生是了缘,到你家门口才开点口。
你不是万能的,不必事事尽美,决不多事也。
注:作者云:老师电话中唯一的嘱咐就是问一答一,没事装傻也无妨。老师一句不显露、与众平等,使我感受到修行无处不在。
2. 心是什么?---直面心性的指导
行者:老师,禅宗有这么一句话叫“悟后起修”,如果没有开悟的话,前面的修行不知道在修什么,没有一个落脚点,就是所谓的盲修瞎练。怎么样修行,我们才能够开悟或是明心见性?
- 1 -
愚仁:“不识自心,学佛无益”,六祖坛经也有一句话叫作“不识自心,修法无益”。所以“不识自心,修法无益”重点就是识自心,在这个修行过程中就是认识自己的心,所以从“心”上下手。
行者:从“心”上下手,什么是“心”呢?是我们的念头还是什么?那个“心”怎么样落到实处?
愚仁:什么东西都有两面性,心也不例外。心动就是念,就是不动心的用。我们把这个心的用当成自己了,也就是我们把自己的念头,把自己念的内容当成自己了,而忽视了自己不动的心。不动的心不应该是把你的念停下来,那个心不动,不动的心本来就存在,要认识到那个本来就存在的心。
行者:您的话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修行人,把这个心当成了我们的一些心念,心的意识,其实真正要修的,不是这个东西。应该是?
愚仁:认识那个不动的心。
行者: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把握住的是什么呢?这个念头,这个心识,这是我们容易把握的。那个不动的心,我们怎么样来把握它?
- 2 -
愚仁:如果是一体两面的话,有个动的心就有一个不动的心存在,那么动就成了不动的用。就像大海一样,有大海才有波浪,波浪才能显出大海来,没有波浪就是一个平面,所以说波浪是显示大海的,是大海的用。也就是你自己的思维活动,你的胡思乱想,这都是你自己的那个不动的心的用。我们平常人只是站错了位置,站在动上了,而没站在那个不动上。没把那个不动心当成自己。认识这个不动心,就是因为有个动,有个动就有个不动,从那个动上去认识那个不动。所以当你有了个动心,有了想法,这个想法不可能停住,就如同起了个波浪似的。这个波浪起来了,不可能在那儿不动了。念头也是这样,起了一个念了,不可能这个念起了放在这不动了,它肯定得灭。当这个波浪起来的时候,当这个念头起来的时候,下去了,灭了的那个瞬间就是那个不动的地方。所以说动的心起来之后再回到那个不动的地方,在不动的地方再起第二个念头,然后再回到那个不动的地方,因为这个动显示出那个不动的地方来,认识那个不动的地方,就是认识自心。
行者:那么这个开悟就是明白这个道理了?
愚仁: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仅仅是个明心。如果一个人修行过程中长期注意念起念落,念起的地方和念落的地方,说不定哪一天,你的那个意识就和那个念头起落的地方合二为一了。说个合二为一,这也是个方便说,好理解,实际上本来就是一个,用不着合。
- 3 -
因为我们长期生活在这个有的概念里,把它忽视了,所以说才有个合的过程。其实它就没有什么合与不合,它本来就该这样。所以认识它了,成为它,也就说是我们过去站在有上,我们成为有,我们再颠倒回来,我们成为那个没有,当自己是那个没有的时候,那种状态就叫见性。
行者:也就是说,我们要成为那个没有?
愚仁:明白这个地方就是明心,我是这个地方就是见性。明心见性本来是一,你明白这个地方,你应该成为这个地方,就是因为我们站在这个“有”上习惯了,当你明白那个地方了,但是你不一定站上,那个之间不一定是自己。
行者:我们怎么样才能明白那个念起之前、念落之后,去明心见性?因为我们念起念落,一直处在迷惑的状态当中,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而且有时也把握不准这个念起之前或是念落之后,这个过程也很短暂,通过一个什么样的修行方法让大家真正切实的体验到这个状态?
愚仁:只要注意你的念就行,念起念落。因为这牵扯到一个“知”,知道的知,知道自己有念。当自己知道自己有念的时候,你的念会自动断开,这是自动断开,并不是你有意识的让念停下来,没有意识,仅仅知道你自己有念,你的念基本上就自动断开了,但你的念自动断开的时候,它(自性)就瞬间显示出来了,当
- 4 -
然这个瞬间很短,在零点几秒钟,第二个念接着起来了,就把它覆盖了,所以你很快的知道自己又起了念了。这个念的内容你只要知道就自动断开了。我起念了,那个念的内容断开了,但是“我起念了”,这也是个念,如果你发现了“我起念了”这个念,我起了念了,也断开了,后面还有一个“发现”,“发现”也是个念。
行者:哦,这样反复的追踪。
愚仁:如果是后面的发现也没有了呢?只是个知道,这个时候很容易契入进去。
行者:也就是我们禅宗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还有一句话叫作“念起即觉”,开始不怕你不契入,也不怕你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只要你能够念起即觉,长期的这么下去之后,总有一天你会把这个地方真切地把握住,真切地体会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正体悟到自性。那么体悟到这个,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明心见性”?
愚仁:好像还有点欠缺,因为知道的这个“知”,还不是那个念与念之间,是知道的知。再说说这个“知”----你疼痛的时候你知道疼痛,那个“知”不疼痛;你烦恼的时候,你知道你烦恼,那个“知”不烦恼;你高兴的时候,你知道你高兴,“知”不高兴。所以你不管做什么,“知”他都存在,就算你证到明心见性,你证到佛的位置,你境界很高了,也有个知道你那境界很高了的
- 5 -
“知”存在,这个“知”成为这个之间,那是见性,变成那个之间。
行者:变成之间?
愚仁:对,变成那个念与念之间。说变成,也是个方便说。
行者:我们首先是观心或者观照念头的起伏,肯定会有念起念落,我们认识那个。从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契入点,这个“知”,只是个契入点,这个“知”当然也是存在的。“知”又超越了那个空档,在我念起的时候这个“知”存在,在念落的时候那个“知”也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动念的时候,我们就随着念头转了,空档的时候才给了我们个间隙,让我们亲自去体会这个“知”,当我们把这个“知”扩散之后,在念起念落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知”的时候,这个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吗?
愚仁:是,我们胡思乱想的时候,你“知”,胡思乱想的时候这个“知”变成了胡思乱想的内容,那就不“知”了,知道那个胡思乱想的内容了,你契入这个空性的时候,这个“知”变成空性了,或者是空了。我是那个空,我是那个之间,我是觉还是观照。行者:噢,“我”是念起念落的空档,本来就是“我”,就象一个清净的本体,就象一张纸一样。纸上的字也是在“我”这张纸上面呈现的。那就是用了。这就变成了所谓的动静一如。或者说念起念落,变成一体了。这就是所谓的大海或者说的波涛的概念。
- 6 -
愚仁:是的,这就是说在不动的心上起了个小波浪,就是你的思维。就是你的用。
行者:但是我们把握住这个波浪了,就忘知了大海,忘知了我们本来在海的基础上,这就是所谓的迷,对吧?
愚仁:是的。
行者:一旦认识之后不管你在清净的状态还是在有念的状态,都是在我本性里,在那个“知”的基础上,那么这样才是真正的所谓的明心见性,所谓的开悟?
愚仁:是的。
行者:象您开头说“不识自性,学法无益”。就是说我们知道自性了才知道怎么样用功,怎么样修法,才能知道修法的真实意图。在这之前都属于盲修瞎练的过程,属于摸索、探索的过程。我们泰山禅院主要是用这种理念来指导修学的人,这个方法直接从心入手,八万四千法门也是从心而起,契入自性。老师,在我们这里百分之八十的修行人身心都有所转化,都从负面的情绪或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也有很多的人当下明心见性。那么见到空性或者说明心见性只是知道下面怎么修了,刚才说它不是成就,可能与成就者差距还很大,只是迈出第一步,那么修行人在迈出第一步以后怎么样再往下修?或者说禅宗有保任的说法,那么他是不是属于我们开始知道这个之后,就开始保任了呢?我们知道这
- 7 -
个空性和修心后,以后怎么样扎实的走下去,最终能够成为成就者,真正的证悟?请老师给我们开示一下。
愚仁:如果说保任的话,只能说是个方便说,你本来是大海,你不可能再保任大海去吧?你本来就是,用不着保任。所谓的保任是什么呢?让自己的波浪再少起点,不要让自己住在波浪上,而忘失了大海。所以说自性本来就是你,空性本来就是你,你住在空性上不被自己的念头牵走,这就是个保任。时时注意自己不被念头牵走就可以了,起心动念是个用,自己的思维活动、念是自己的工具,自己拿自己的工具来使用并不为过,我利用我自己的思维活动去想点事去,这有什么不可以呢?注意不要让自己的“知”随着思维的那个内容走了,这就是所谓的保任。保任的内容就是去欲望,因为有欲望才使自己迷失,如果没有欲望呢?你很清楚你是自性,你很清楚你是大海,你不会迷失方向,就是害怕有欲望,有欲才有念,欲念覆盖本性。
行者:因为人的欲望生起来的贪嗔痴慢、杀盗淫妄?
愚仁:是的。
行者:如果去掉欲望的话,心清净了,少欲,人就更容易回归自性
愚仁:是的。
- 8 -
行者:念头少了之后,念与念之间的空隙就大了,自然的那东西就展现出来了。
愚仁:是的。你的角度站在自性上了,站在空性上了,那个念就成了一种工具,你的念头起的再大也无所谓,只要不迷失就行。行者:但是我们刚刚学的人想要不迷失很困难。
愚仁:是的,很困难。因为他还有自我,还有我的利益,我的说法。最大的一个弊病就是想度众生,你明白了,你就想把明白的东西说给对方,那么这个想就是个妄念。你不认为别人比你差,你不会给他说。这就有了一个高低不平了----我比你强,我才和你说。
行者:很多学佛人可能会是这样的,看了几部经,读了几个禅宗的语录,就感觉自己明白了,然后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自我的一种表现欲,要去度化众生,其实他自己并没有真正的修到无欲的这种状态。愚仁:是的。
行者:或者说清净心在他那里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生起来,这样的话反而会成为一种障碍。
愚仁:是的,度众生就成了一个最大的障碍。所以六祖明白了之后,潜藏了十五年。所以说他没有欲望,把这些欲望磨没了。
- 9 -
行者:没有欲望,出来之后,大家认识到他了,才请他来说法,他受请求才有说法这个因缘,所谓的佛法是有求必应。从他的心来说,他的心是清净的,他并没有要主动去度众生这个愿望。
愚仁:对,所以佛祖的三藏十二部经,没有一部经是不问自说的。都是问出来的。
行者:那是因为众生有求,所以佛祖就有应。
愚仁:是的,这里还牵扯到一个机缘的问题,也就是说你来问你不明白的那件事,我只能和你说你问的那件事。打个比方,如果有人问你一了,你就说个一就行,不要牵扯二,因为他不需要二。行者:是的,因为他的水平只到一这个水平。
愚仁:对,你说二,一方面是他听不懂,另一方面他反感,我问的是一你给我说乱七八糟干嘛?当你把一给他解释清楚的时候,他从一衍生出二来了,他又对二感兴趣了,他又问二,你再接着和他说二。在没问之前不要说。
行者:噢。
愚仁:问一说一,问二说二,这就是对机。对机很简单。
行者:老师,有一个人看佛祖的肉身像,看完以后,他就不停的想吐,这是怎么回事?
- 10 -
愚仁:他看了之后,和佛祖的肉身像的清净的场契入了,他自己也处于那种清净的状态,他身体不适应这种状态,就有了身体反应。不光有往外吐的,还有浑身打哆嗦的,有的经脉有过电的现象,有能见光的、害怕的等多种现象出现。
行者:契入到一块了,很不适应。
愚仁:是的,是因为他自己那个清净状态。当他有这种反应的时候,他从那种清净状态里马上回来,著在他这个身体上了,刚刚契入接着就著上了,这回契入没起作用。
行者: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是吧?
愚仁:对。
3.丁师修行问答集-之《佛陀的证悟》篇
行者:丁公,请您来介绍一下当年释迦牟尼佛,从出家到证悟这个整个的过程,他证悟了什么?他要表达的精髓又是什么?让我们2500年后的学佛人,对佛陀有一个全面的彻底的从本质上的了解。
丁师:其实都是好意,为了美化佛陀或者是尊重,尊重释迦佛,给他安上的一些很辉煌的事迹,其实当时不是这么回事。
行者:也就是说,现在的佛教所流传的很多是对历史的一种美化、演绎,那释迦牟尼佛,他原来的形象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 11 -
丁师:咱不说是查历史,用咱这个识性想一想就想出来了,当时的释迦牟尼佛还是个王子,他接替他爹的位子是个必然。他必须得接受他爹的位置,但在没接受之前,他发现他的臣民,在煎熬在受苦。
行者:也就是说,从生老病死等,他在进行深刻的反省。
丁师:是,也就是说在这种苦中度过一生,说实话他心里有点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好象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如果他当了皇上,他管了国家的时候,他的臣民再这样苦法,他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国王或者是不合格的领导人了。
丁师:一开始,他不是想的生老病死,他想的是叫老百姓能够从痛苦中摆脱出来,他想找一条能够让老百姓摆脱出痛苦来的路。他想着打下这样的基础,找着这样的路。他当了家的时候,他好按照这个路去教化他的臣民去,他在寻找一个解脱路,这才出家。所谓的出家,那是出走,他是到家调查民情,因为宫里就他自己,可能和现在的独生子女一样,挺娇,不敢叫他出门,所以他才偷走,偷偷出来以后调查民情。
行者: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偷出来是因为父王叫他出来的时候也不放心,不让他出去,他就只好偷跑。
丁师:只有偷跑出来,他当老百姓的时候,他才知道老百姓苦在哪里,他才能找到解脱路。
- 12 -
行者:那可不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在6年的苦行当中,这个阶段?
丁师:这个不是,他是在寻找解脱的路,才发现六道,外道。这个六道他都学完了,但仍然没解脱痛苦。
行者:释迦牟尼佛从宫廷出来之后首先是拜访了各种修学的法门,当时的各个方面的大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没有得道?
丁师:是,六个外道他都学了,而且学的很到家,比那些六道师都强。但是他的痛苦仍然没解除,他的烦恼仍然存在,他发现这是不究竟的东西。
行者:6年的苦修是怎样的过程,怎么个心得?
丁师:所以到最后,他在苦修林里采取了一个苦修的方法,想着找到这个解脱路。他是用的减食法。第一餐饭吃三千粒,减到6年之后成了一天一粒米啦、一粟米了。
丁师:一开始他并没想出家放弃这个王子不干了,不是这么回事。他是想找到个解脱路,然后更好的为臣民服务。他是这样的心。但是,出来这几年一直没找着解脱路。到了苦修林过了6年坐下来的时候,他才发现,压根就没有解脱的路可走。
- 13 -
行者:也就是说他拜访了各种的外道,而且把外道最高的法都修完了,又经过艰苦的苦修,到达了苦修的顶点了,都没找到解脱法门。
丁师:所以他认为,压根就没有个道可成,没道可成,没法可修,什么都没有。他提出这个见解来的,跟他一起来修行的那五比丘就反对,他们经过一场斗争,争论。争论之后那五比丘继续修人家的,他们不是采取饥饿法,人家采取的是其他形式,人家离开他了。因为他认为没法,没有什么法可学,也没什么道可修。
他这才放弃修行这条路。他是真真正正的想放弃修行这条路,这才离开那个苦修林。和那五比丘争论了一番,都走了,他也就走呗。在这个时候,书上说的那个牧羊女给了他羊奶,救救急,饿昏了,低血糖,坐那儿6年想起来走走,肚子没食,一头摔那就起不来了,没人管他就起不来了,幸亏这个放羊的给他点羊奶,人家放羊的也没吃的啊,就撸点羊奶给他喝,恢复了体力才离开这个苦修林。
离开了这个苦修林,他蛮想着走出这里去,到了山上,越过这座山就走出去了。可不过呢,他这体力有限,走过现在的所谓的菩提树,实在走不动了,就在那停下来了,想等人来(给他送饭)。那时候人也少,像这样的地方三天五天十天八天不一定来个人,所以他呢,就在那地方等着呗。这时候也巧,来了个打柴的,拾柴的,在印度那个时候,见了出家人就得布施,不管什么东西。
- 14 -
行者:打的是吉祥草是吗?
丁师:恩,后来叫它个吉祥草,实际上就是软草。人家弄捆软草倒他跟前,抽出绳子来走了。他饿了,发现有人来了,他想着说我饿了,给我点吃的。这个“我饿了,给我点吃的”,还没来得及说出来,人家解开绳子走了。
丁师:人家走了,眼看着一顿饭走了,和人家说清楚了,人家没饭的话可以回家给他拿点饭去,也饿不死他。但是没来得及说,人家走远了,他又喊不出声音来,自己没力气,说不出话来,喊不出声音来,所以瞪着眼看着人家走了,他只好把那些草铺铺坐下。
行者:开始打坐?
丁师:这个地方要是说开始打坐还是有点虚,其实就是坐那了。他并不是“我要修行,我要盘腿,我要打坐”。
行者:噢,不是那么回事?
老师:恩,不是那么回事。他已经放下了,他没什么打坐了,如果当时真的是在那打坐,那也是一种习惯,也不是坐那修行。
行者:书上和传说当中都说了,他喝了羊奶,然后到了什么河里洗个澡,然后坐到吉祥草上,书上还说,“若不证悟,不起此座”有这个说法?
- 15 -
丁师:这是后来人为了美化他,加上的,
行者:那原来他?
丁师:没发这个誓言。
行者:也就是说他喝了这个羊奶之后,洗没洗澡不清楚?
丁师:应该说过了河就算了,他没力量洗澡。
行者:他过了河,走到河的对面去了。
丁师:是的。
行者:丁公,请您来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释迦牟尼佛这个证悟的过程,让我们能够对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有一个清晰地这个本质的认识?
丁师:这个,你想想啊,他放弃修行了,起码是法放下了。
行者:法执放下了。
老师:是的,他在那坐着,连续坐着一两天他没动,他想等一口吃的,有个人再给他送点吃的。唉,有口吃的就可以啦。所以说,没有其他的要求,都放下了。要如果两三天之后,他没有,没人给他送吃的,那么他很自然的就想到,再有一天吃不上东西,就被饿死了,他不可能想不到他要被饿死了,这时候饿的他也挺难受的,这样的苦,这样的挨饿,在这个荒草野地里,来人的可能
- 16 -
性也不大,最后坐这两三天之后,他连自己的生命也放下了,死了就死了吧,不要再挣扎了。
当一个人放弃自己生命的时候,自自然然的闭上眼躺那里,唉,死了死了吧,这是很自然地现象。当他自自然然的闭上眼,死了就死了吧,不再恋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他就处于一种大定状态。行者:也就是说万缘放下。
丁师:对,万缘放下了,什么也没有了,他这一放下之后呢,大脑停止思维,没有思维活动了。
行者: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欲望和追求了,彻底没了。
丁师:是,彻底没了。彻底放下了,彻底没有了。思想上就没有任何思维了,当没有任何思维了的时候,什么思维都不存在了,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那么这时候这个思维功能发生转变,一个转化,它由逻辑思维改变为图像思维,他进入了幻化期。咱现在一些老人,临死之前,和一些过世的人说话,唠嗑。嘟嘟囔囔和谁,您大爷来了,其实他大爷死了好几年了,他大爷来和他说个什么事,他二大娘和他说的什么事,其实那都是死了的,他把他这样的逻辑思维变成了图像思维,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
作为一个人来说,根本的地方就是食欲和淫欲。食欲已经是没法满足了,没人给他送饭,他知道不行了,但是他的淫欲心还没有
- 17 -
去掉,所以说他的淫欲心化现出来几个魔女,书上说的那个魔女来扰乱他。
行者:噢,这么回事,书上说是为了破坏释迦佛证道,魔王派来的魔女来扰乱他?
丁师:这个时候他的本质的东西出来了。所以说来了几个女的,什么都没穿来调戏他。这个拽拽耳朵,那个拧拧鼻子,连跳带蹦的,这个时候他还没忘了他是个修法的人哩。他说给人家,良家妇女不能这样,回家好好地过日子去,要修善不要修恶。在幻化里还没有忘记教育别人,教育别人也体现了,人教育别人是一种天性,都想着教育别人,不想着教育自己,在这里,在他身上也体现出来了。
行者:没打动她的心。
丁师:没打动她的心,这样的幻化他不再管它了,这样的幻化突然间消失了。消失了之后他还不适应,当时,哎?跑了,哪去了?当回来不管它的时候,自己保自己命的念仍然还有,他的幻化并没结束,但是他内心深处,还是想活着的想法并没去掉。
所以来了个魔王要他的命,要杀他要砍他,你还修道人呢,我叫你修,一刀就劈过来了,这样的幻化过程就是在内心深处,自己还想活过来的这么一个念,才有这样的幻化呢,他在潜在意识里,真正的意识里他已经放弃生命了,别人杀他他就不害怕了,但是
- 18 -
他骨子里还是想活下来。所以说,他虽然没害怕,但他仍然幻化出危害他的生命的镜头来。
行者:所以说他对生命的俱生我执还是存在的。
丁师:对。这个镜头一来,后来被称为成为魔王的,一刀劈肩过来了,一开始就是“完了”(这个念)刚出来,刀已经过去了,没事,第二个念头就是“没事”,刚想着这个没事,人家那个速度很快,第二刀接着横着过来了,照着自己的脖梗。
行者:又来了一刀。
丁师:又来了一刀,这个和没过去一样,他没有感觉到,这一没感觉到接着生出来第三个念“他杀不了我”,“他杀不了我”这个念刚产生之后,第三刀接着过来了,斜肩又来一刀,这一刀过去之后,他杀不了这个话才说出来,你杀不了我,第二刀他就应该说出来,他反应慢了,所以人家第三刀杀完了,他才说出这个话来,魔王看看他那个刀真杀不了他,气的他跺跺脚一歪身子没了,这时候他才知道这是我做的梦吗,他意识到他的幻化。
行者:噢,这时才回到现实,刚才的一幕一幕都是在幻化当中出现的。
- 19 -
老师:恩,当时咱恐怕还不知道这叫幻化,他已经回到现实了,他琢磨琢磨,是真来人还是假来人,是真有人杀还是假有人杀他,他搞不清楚真假。
行者:和实际的境界他已经分不清了。
丁师:恩,分不清,身体弱到一定程度了,这个情况下,他清醒不了多长时间,他还是出于一个昏迷状态,很快他就进入了梦境,幻化状态里边。这个时候魔鬼不来找他了,那些男女也过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执着也没有了,那是真正放下了,来杀就杀吧。他内心深处的东西也放下了。
行者:对法执、生命、包括淫欲也放下了。
老师:对,这些都没有了,生命没有结束,幻化没有停止,他继续幻化,这时候幻化出来的都不是这些内容了,幻化出来是自然界,幻化出来满天星辰,这就是书上说的夜睹明星。
行者:那夜睹明星是怎么回事?
丁师:他就是在那里坐着,处于幻化状态,这个时候他没我了,彻底放下了就没我了。有我的时候有我的思维,没我的时候没我的思维。没我的时候就不会向外发射脑电波,没有脑电波的发射,那么他就是全然的接收。
行者:能够接收什么?
- 20 -
丁师:全面接收周围的一切信息。
行者:那也就是说全面接收宇宙的信息?
丁师:哎,是的。他接收宇宙的信息了,他首先看到的是满天星星。当他看到满天星星,赞叹,万里无云,星辰很亮的情况下,他赞叹今天真好,星那么大,那么亮,今天天气好啊。当他赞叹这个天气好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看,往上看的时候,突然发现整棵树盖得严严的,一颗星都看不到。当他看不到星的时候,他突然间从那个幻化里回到现实中来。
行者:又产生思维了?
丁师:哎。对。一颗星都看不到。这时候他才生疑。刚才我没睡觉,我没睡着,我怎么看到满天星?菩提树,这棵树盖得很严实,很严,一颗星都看不到。刚才我怎么看得那么清楚?”他自己就生疑。因为他已经肚子里没食物了,尽管这样思维,也不会思维多久。他慢慢慢慢又进入那种冥冥定定的、没有思维的状态。行者:念头动了之后又恢复到平静了。
丁师:哎,又恢复到平静了。恢复到平静之后,他又二次看见的满天星星。当他又看到满天星星的时候,在他的念里,在他的思维里,就产生了一个念头:我又看见星星了。我又看见满天星辰
- 21 -
正在阅读:
大证悟者丁愚人善知识修行问答录104-28
不应该取消国企在能源行业的垄断地位11-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05-07
2022-2022年小学语文鲁教版《四年级下》《第二单元》《7 落花生04-06
生活格言02-08
项目管理实验报告10-02
《古兰经》中英文译本第87 章至尊大意04-12
《数据库》考查11-22
2016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06-09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修行
- 愚人
- 问答
- 知识
- 工作计划书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_034文档
- 高三冲刺高考励志主题班会教案
- 2018年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803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2018年东南大学540法学综合3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吉林省2017年上半年主治医师(计划生育)中级技师职称考试试题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新】
- 070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轴齿制造中心二号生活间工程施工
- 云南省2016年下半年农村信用社招聘: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 银行客户经理年终工作总结
- 《三字经》全文-拼音版
- (企业管理手册)ERP客户关系管理实训指导手册(第版)(精品)
- 2015年广西玉林市事业单位招考职位表
- 2020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证券投资分析(第二套)
- 三氯化磷及亚磷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法人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任命书
- 农村水改工作总结三篇.doc
- 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点与典型题例
- 中石油华东《发电厂电气设备》2018年秋季学期在线作业(一)
- 华润电力渤海新区2X350MW热电工程招标文件
- OnlyLady美容评测实验室 JUST BB油菜花水保湿滋养水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