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更新时间:2024-05-24 10: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目标

1、茶香四溢(一)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③茶叶有哪些品种?

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 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 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 ⑧饮茶有哪些好处?

(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三国前茶文化启蒙:有文献记载茶的制法和饮用。晋代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出现茶的诗词歌赋,茶被赋予文化的印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出现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形成礼制,民间出现斗茶。明、清茶文化的普及:茶类增多,茶具丰富,茶技有别,茶事、茶书、茶诗及绘画等丰富多彩。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茶具、包装精彩纷呈,茶博馆、茶艺馆不断增多,茶文化研究、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研讨层出不穷。 a.茶叶的种类。

茶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其他还有花茶、砖茶等。

2

我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十大名茶排名)。

b.茶叶的制作过程。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制作过程,采摘鲜茶叶后,主要是杀青、揉捻、干燥、加工成成品等。 c.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盅、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d.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有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包装、薄膜袋包装、纸袋包装等。 e.茶馆的环境陈设。

茶馆的环境陈设有不同的风格,主要有:传统风格、乡土风格、自然风格、复古风格、西洋风格、混合风格等。 f.饮茶的好处。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的作用。 4.发表感受。

通过学习,你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感想?

小结:(1)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为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2)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息。 5.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

3

1、茶香四溢(二)

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范作、搜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茶叶的历史,还欣赏了各种茶具和茶叶的包装,感受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还让同学们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同学们搜集的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茶叶包装袋等,都带来了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 (3)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

(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问:这些是什么? (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2.探究学习。

(1)了解茶文化卡片的设计要素。 提问:茶文化卡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4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茶文化卡片的组成内容。 ①文字。提问:文字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文字的内容与茶有关。一般可以写茶叶的历史、不同茶的特点、饮茶的好处、诗人写茶的诗句等。

②图案。提问:茶文化卡片上图案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图案的内容也与茶有关系。

③色彩。卡片、文字、图案都有不同的色彩。 (2)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通过欣赏讨论,我们了解了茶文化卡片的一些内容,有文字、图案、色彩等。下面我们来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①文字。提问:这些文字为什么有大小?都是横写的吗?是写满整张卡片的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字有大小,主题写大的字,内容写小的字。字的排列有横写和竖写,而且不是写满整张卡片的。留出一些空间,视觉上较为舒服。

②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有大有小,而且位置也各不相同,请同学在课件图片中说明。这些图案呈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摄影、绘画、纹样等。 ③色彩。文字、图案、卡片底的色彩非常丰富,如何使这些文字、图案更清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要注重色彩的对比。 (3)探究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①提问:这三张茶文化卡片的外形有什么不同?茶文化卡片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呈现各种卡片形状。 ②欣赏其他各种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茶文化卡片。 创作建议:

①可以根据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和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一张宣传茶文化的卡片。

②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本地茶叶的资料,设计一张介绍本地茶叶的茶文化卡片。 ③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

5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创作的茶文化卡片。

(2)学生自我评价:介绍自己设计的茶文化卡片,说说自己的创意及作品的创作过程。 (3)同学欣赏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茶文化卡片,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主要从茶文化卡片在造型、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学习。

课外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如茶马古道、功夫茶、茶艺表演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生活用品。 6. 相关资料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1)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的“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现在湖南的茶陵。三国魏代《广雅》中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2)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3)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6

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后来又出现了大量茶书、茶诗,如《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的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4)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外国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勃勃,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使得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也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6)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的年产7500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边正式开放;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州成立;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等。这些都以茶为载体,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全面发展。 茶的分类。

我国茶叶品种繁多,一般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和黑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9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居世界之首,绿茶贸易量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绿茶的基本工艺流

7

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两种,以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干燥依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分别称“炒青”、“烘青”、“晒青”。

红茶是一种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处理的茶叶,特别是经过发酵工艺,使茶叶的内含成分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构成了“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色。由于发酵后绿叶变红叶,故称红茶,又称发酵茶。我国红茶按制法和产品品质不同,分为功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黄的结果。黄茶依原料芽叶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白茶属轻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分为萎凋、晒干或烘干,主产于福建省。白茶常选用芽叶上白茸毛多的品种,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银白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醇。白茶因采用原料不同,分芽茶与叶茶两类。

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三省,其加工采用特殊的萎凋和做青的工艺,又应用绿茶的杀青工艺,是一种半发酵茶。成茶的品质风味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既有红茶的甜醇,又有绿茶的清香,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原料一般较粗老,加工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

8

2、年年有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画的鱼作比较。 (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 2.深入赏析。

(1)从陶盆上看出,三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2)欣赏实物——鱼: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 教师:看看,你比较喜欢哪条鱼的造型?和你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思考并评述交流。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条鱼之间有什么联系?(共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成果。

9

3.强调方法并设计鱼纹。 (1)比一比。

比较两组鱼在表现方法上的区别,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线描表现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以面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 (2)试一试。

运用变形、概括和夸张等方法,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并展示讲评。 4.吉祥寓意及同龄人作品欣赏。

(1)欣赏作品《连(莲)年有鱼》,知道谐音的用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 5.作业练习。

学生创作提示: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时期关于中国鱼文化的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激励学生课外去学习。 8. 相关资料 福娃贝贝。

2005年11月11日,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揭晓,五个吉祥物中,打头的是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看上去古韵绵长,温柔纯洁。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鱼成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背后,蕴藏着几千年来中国鱼文化的深厚积淀。 鱼文化。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涂红、穿孔的草鱼眶上骨,是鱼文化的最早实证;而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鱼图、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璜鱼图,则见证了中国鱼文化发展的早期高峰。

10

在中国鱼文化体系中,“自由”是当中一个强劲的音符。《庄子》中记有“北溟之鱼”,可化为直飞九万里的鹏鸟,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引用和向往。同样在《庄子》中,还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著名辩论。值得指出的还有鱼文化中的另一个强音——象征“吉祥如意”。在上古,鱼已成为瑞应之一。《史记?周本纪》上载有鸟、鱼之瑞。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鱼象征着美好的友情。元《西厢记》中唱道:“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鱼又成为爱情的寄托。 含有“鱼”的成语。

白鱼赤乌?沉鱼落雁?浑水摸鱼?临渊羡鱼?如鱼得水 鱼传尺素?鱼龙变化?鱼米之乡?鱼水和谐?鱼死网破 鱼跃龙门?鱼跃鸢飞?鱼鱼雅雅?鱼质龙文 圆形、方形纹样。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美丽的圆形纹样,如盘子、桌布、坐垫等。圆形、方形纹样是一种单独纹样,设计时可归纳为直立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同心式等多种。

11

3、节日的徽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节日文化、掌握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不同的节日徽标,发现其中的设计原理,尝试用手绘的形式设计一个节日徽标。 3.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设计节日徽标。 难点:设计有创意、有内涵的节日徽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范例、浅色卡纸。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说一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了解节日文化,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学生: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

教师: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会举办哪些庆祝活动?(中秋晚会、赛龙舟、迎新年庙会等)

教师:这些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就需要设计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徽标,寓意着对节日的祝福和对活动成功举办的美好祝愿。 (2)揭示课题:节日徽标。 2.探究方法,激发创意。

(1)分组研究徽标的要素有哪些?各个要素的作用是什么?徽标的外形设计有哪几种?徽标上的图案和文字有哪些编排形式?

(2)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徽标常见的外形有圆形、椭圆形。排版形式有环绕式、左右式、穿插式等。

12

徽标分为图案和文字两部分。图案必须简洁明了,富有寓意。 (3)教师以端午节为例,示范徽标图案设计稿。 讲解图案概括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对徽标的版式进行创意设计。 3.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欣赏同龄孩子的作品,启发创意思路。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为即将到来的儿童节设计徽标,要求简洁明了、主题突出、排版美观、合理且有创意。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交流欣赏,评述典型作业。 (2)评出最佳设计。 五、菜单式教学建议

●本课中的节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一类是校园节日,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等。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节日进行设计,如恰逢校园艺术节前夕,可以设计艺术节徽标;恰逢中秋节,可以为中秋节设计徽标,以此体现设计的时令性。 ●教学中,教师应示范设计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懂得绘制设计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设计的徽标设计成电子稿,运用于节日的各个场所,体现系列设计的理念。 六、相关资料 1.徽标的概念。

徽标是一种造型简洁、意义明确的视觉符号,一般是对设计对象的文字名称、图形或两者相结合的一种设计。

13

2.徽标的种类。

徽标可分为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

图形徽标是针对与主题相联系的事物进行设计,运用比喻或暗示的方法创造出富有联想、包含寓意的图形形象。

文字徽标是以含有象征意义的文字造型作基点,对其变形或抽象地改造,使之图案化。 文字、图案复合徽标指综合运用文字和图案因素设计的徽标,有图文并茂的效果。 3.徽标的功能。

徽标具有象征功能、识别功能,是某一形象特征、信誉和文化的浓缩,一个优秀的徽标设计能成为这一形象的代表,增强信赖感和权威感。 4.徽标设计的原则。

①徽标设计应简洁鲜明,富有感染力,且让人易于识别、理解和记忆。 ②徽标的造型优美精致,符合美学原理。

③徽标设计要注意通用性,应用时要保持稳定性和一贯性。 5.徽标和标志的区别。

徽标和标志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它们仍有区别。徽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某个国家、某个政府或某个组织,它要充分地体现某个国家、某个政府或某个组织的人文风情、特殊的位置、丰富的精神内涵。标志则多是代表着某个企业或某个产品。 课后反思:

14

4、安全标识

教学目标

1.掌握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了解它们的特征及作用。

2.识别常用安全标识,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呼吁身边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合理设计安全标识。 难点:设计的安全标识实用且美观。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绘制图案工具(画纸、记号笔、水彩笔或马克笔、水粉颜料),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并了解其中含义。

(教师)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教案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1)教师播放关于生活中安全标识的视频。

(2)教师提问: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给你们什么启示?

(3)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安全标识。它们用简洁的图案、色彩和形式来提醒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如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4)引出课题:安全标识。 2.分辨标识。 (1)课件播放。

学生观察这些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和形式以及张贴的位置。 (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 教师提问:安全标识的特点是什么?

15

学生回答:红色代表禁止标识,黄色代表警告标识,蓝色代表提示标识,绿色代表指令标识。图形简洁,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教师与学生交流。

(3)出示学习单和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提问:这些安全标识应该被张贴在什么位置?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该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举例说明,如校园内外应张贴什么样的安全标识?如当心触电、禁止喧哗等安全标识;当心触电的安全标识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既清楚又醒目呢?与学生分享交流:运用红色和向下转弯箭头及三角形边框的图案,并用文字加以说明。举例说明,如果运用其他颜色、图案、形状,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3)欣赏学生作品。

(4)要求:分组设计,每组设计一种安全标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蓝色和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 4.学生作业。 (1)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欣赏各组设计的安全标识作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设计多样的安全标识。 5.小结与拓展。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课外分小组把设计好的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的合适位置。 6.相关资料 1.安全标识。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安全标识。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标识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起到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作用。 2.安全标识分类。

16

国家规定了四类传递安全信息的安全标识:禁止标识表示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警告标识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指令标识表示必须遵守,用来强制或限制人们的行为;提示标识示意目标地点或方向。在民爆行业正确使用安全标识,可以使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提醒,以防止事故、危害发生以及人员伤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安全标识是向工作人员警示工作场所或周围环境的危险状况,指导人们采取合理行为的标识。安全标识能够提醒工作人员预防危险,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当危险发生时,能够指示人们尽快逃离,或者指示人们采取正确、有效、得力的措施,对危害加以遏制。安全标识不仅类型要与所警示的内容相吻合,而且设置位置要正确合理,否则就难以真正充分发挥其警示作用。

5、时钟造型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造型结构特征,将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进行创意设计。 2.欣赏具有创意的时钟造型设计,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寻找设计灵感来设计个性化的时钟。

3.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时、惜时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有独特功用的时钟。 难点:运用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设计制作独特的时钟。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时钟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时钟图片资料、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出示《水果时钟》作品,感受创作理念。提问:你看出它是什么了吗?这里面有哪几样东西?你是怎么想的?

17

(2)教师介绍《水果时钟》小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个水果闹钟,适合用在吃早饭的时候,那是因为这个闹钟看上去就会想吃;同时还是个小蜗牛的造型,告诉小朋友吃饭要像小蜗牛一样慢慢地吃。

(3)思考:这个闹钟适合哪类人使用?适合摆放在哪些场合? (4)分析时钟的基本结构:钟面、指针、时刻、基座。

(5)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师作品的设计构思,走近设计师,猜猜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思考:有没有特殊的含义?适合摆放在什么场合? (6)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设计师的作品。 2.尝试设计。

(1)教师出示练习题:以圆(部分)的变化图形为主体进行组合,根据科学的时钟构造理念,进行时钟造型的联想设计,创造出不同形态的时钟。 (2)教师提问:对圆(部分)图形为主体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重组? (3)欣赏作品,师生共同分析组合方式。 (4)学生分组讨论,展开科学的联想设计。

(5)教师请学生以圆(部分)为主体,展开它的变化图形组合,设计创造不同形态的时钟。

(6)欣赏构图草图样式。

(7)欣赏同学们的创意时钟草图,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相互简单评价。 3.提升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二:任选物品进行时钟联想设计,让它成为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时钟。

(2)欣赏同学创意作品。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各类富有特殊功能的时钟。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评价。

(1)同龄人之间相互欣赏作品,浅谈心得。

18

(2)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时钟群,评选出各种特色的时钟。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创意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 6.拓展欣赏。

(1)欣赏富有科幻色彩的时钟。

(2)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在以后的人生中应该合理地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道理。 7. 相关资料 1.格言。

(1)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3)莎士比亚: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4)鲁迅: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5)华罗庚: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6)高尔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2.诗歌。

(1)陶渊明《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文嘉《明日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3)文嘉《今日诗》: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6、家乡的桥(一)

教学目标

19

1.了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

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感知桥的结构。

(1)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桥包括桥栏、桥墩、桥面三个部分。 2.归类游戏,进行桥的认知。 (1)欣赏各种桥的图片,进行分类。

(2)试着说一说你归类的理由。(种类、外形、材质) 3.欣赏图片,感受泥塑零件的丰富性。 (1)教师出示任务:用陶泥塑造一座桥。

(2)学习运用泥塑零件,感受泥片、泥球、泥条的不同变化。

(3)运用大小、重叠、组合、刻画等泥塑方法深入学习泥片、泥球、泥条三大零件库。 4.图纸探究,感受泥巴零件的多样性。

(1)欣赏教师绘制的桥的图纸,找一找分别运用的泥巴零件。

20

桥墩——泥块 桥面——泥片 桥栏——泥条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运用泥巴零件更好地表现一座桥,并完成桥的小稿图。 (3)欣赏同学绘制的小稿桥。说说哪一部分设计得最独特。 (4)完善小稿。

5.分工合作,泥塑表现稳固桥。

(1)欣赏同学的泥塑桥,说一说独特之处。

(2)小组分工合作,选择最佳图纸方案,运用泥巴零件塑造一座稳固而独特的桥。 6.参观欣赏,相互学习。 课后反思:

7、家乡的桥(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

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21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回忆泥塑稳固桥的方法。 说一说塑造一座泥塑桥的重点。 (1)注重桥的稳固性尤为重要。

(2)桥墩应选择粗壮、坚实的泥巴零件。桥栏则应该选择小而细薄的零件。 2.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寻找“家乡特色”与“桥”的共通之处。 (1)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2)思考“桥”与“家乡特色”的共通之处。 (3)运用夸张、联想的方法。 ①观(事物特征)。 ②寻(局部特征)。 ③用(放大、缩小)。 ④加(排列、组合)。

3.以杭州的桥为例,探究设计方法。

(1)出示有杭州特色的图片,小组讨论,如何从特色事物中寻找灵感,设计创作一座杭州特色的桥。

(2)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座家乡特色的桥,完成创作小稿图。 (3)欣赏同学的图纸,说一说最吸引你的地方。 (4)欣赏同学塑造的家乡桥作品,寻找最巧妙之处。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欣赏展示,互评互学。 相关资料

22

1.桥的定义。

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称为桥。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 2.结构分类。

桥梁按照受力特点划分,有梁式桥、拱式桥、钢架桥、悬索桥、组合体系桥(斜拉桥)五种基本类型。

梁式桥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较浅处,由桥柱和桥板组成。物体重量从桥板传向桥柱。

拱式桥一般建在跨度较小的水域之上,桥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几个桥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桥中间的重量传向桥两端,而两端的则传向中间。

悬式桥是如今最实用的一种桥,桥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桥柱、铁索与桥面组成。早期的悬桥就已经可以经受住风吹雨打,不会断掉。 3.桥梁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太原的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所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的广济桥,明宣德十年(1435)所建。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桥——1946年瑞典建成的绥依纳松特桥,跨度为155米。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桥——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跨越但波尔河的水道桥,主跨为60.35米。

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西班牙的卢纳巴里奥斯桥,跨径达440米,采用了双面辐射形密索布置。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东起青岛主城区308国道,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路线全长新建里程约35.4公里,其中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总投资99.38亿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23

4.中国十大名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10公里,建于1189年,是一座联拱石桥,长约265米,有24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广济桥位于广东潮州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五亭桥位于扬州瘦西湖内。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的大小不同的桥墩;桥身为拱券形,由3种不同的券洞联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与亭之间用廊相连。

安平桥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六角五层砖构宋塔一座,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侧42块模仿板上刻有龙兽状浮雕。

风雨桥位于广西三江县程阳村边林溪河上。为石墩木面瓦顶结构。桥上建塔形楼亭5座,可避风雨。整座桥梁不用一根铁钉,精致牢固。

铁索桥位于四川泸定县的大渡河上,全长136米,宽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系在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其中9根并排着的铁链上面铺有木板,就是桥面,另外各2根在桥面两侧,就是扶手。每根铁链重约2000千克。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桥面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能发出奇妙的声音。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用白石建成,拱圈为蛋尖形,桥面呈双向反弯曲。桥身用汉白玉雕砌,两侧雕刻精美的白色栏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岛”的美称。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

8、生长的植物

教学目标

1.尝试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式。

24

2.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黑白纸版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3.体验纸版画创作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态。 难点: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纸版画的形式大胆地进行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

(教师)范作、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有机玻璃板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欣赏教室生物角中摆放的植物,说说了解到的植物的相关知识。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培养热爱大自然之情。

(2)介绍自己喜爱的植物。(名称、形状特征、作用)

(3)揭示本课学习任务: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生长的植物。 2.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6页的一组植物图片,感受植物勃勃生机之美。 (2)讨论、交流:仔细观察各种植物,说说它们生长时的形状特点。

(3)引导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6页画家王琦的木版画作品《古墙老藤》,说说各自的感受。

(4)说一说:画家采用了什么艺术形式来表现老树和老藤? (5)欣赏优秀的纸版画作品《生长的植物》。 (6)想一想:这幅作品是采用什么形式表现的?

(7)学习教科书第17页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①用厚纸板剪出植物各个部分的造型,逐层粘贴在底版上,做成有凹凸效果的模板。

直观性示范,解决教学难点。

25

(提示:植物之间前后穿插的关系要交代清楚哦!) ②均匀地在原纸板上滚上油墨或刷上墨汁。

③覆上宣纸或较薄的白纸,用力按压,直到油墨或墨汁清晰地吸附到纸上为止。 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④完成作品。

(8)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欣赏多幅优秀的表现植物的纸版画作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纸版画的创作手法与特点。 3.实践创作。

(1)学习建议: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态。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并提醒在使用剪刀时的安全性及教室卫生。 4.展示评价。

(1)互相交流自己创作纸版画生长的植物的体会。 (2)对同学的纸版画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5.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形式创作的生长的植物,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尝试创作。 1.王琦1988年作的《古墙老藤》。

《古墙老藤》中的老树,躯干苍劲,枝条茂密,穿插流畅多姿,刀法得心应手,构图极为丰富,显示出了作者创作态度的严谨和木刻技艺的超群。生命是畏惧苍老的,但苍老却又意味着久经沧桑、丰富成熟。树是如此,人也一样。苍老往往是缺乏美感的,然而苍老的生命却是经过锤炼的,个性是坚毅的。它宛如夕阳,无限美好,甚至能焕发出生命的第二青春。作者刀下的老树古墙,不正是生命青春的再度显现吗?尽管难以断言其立意有自况自勉的情味,但其赞颂苍劲之美、成熟之美的意欲,却是分明可见的。

2.植物的相关资料。 (1)岁寒三友。

26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被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2)梅兰竹菊。

对于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3.花语。

玫瑰:美丽纯洁的爱情。

康乃馨:伟大、神圣、慈祥的母亲。 橙红玫瑰:初恋的心情。 红康乃馨:祝母亲健康长寿。 白玫瑰:纯洁与高贵。

粉康乃馨: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 粉玫瑰:初恋,特别的关怀。 黄康乃馨:长久的友谊。 黄玫瑰:歉意。 白康乃馨:纯洁的友谊。 红玫瑰:热恋,真心实意。 百合花:百年好合,心心相应。 红掌:大展宏图。 火百合:热烈的爱。

金鱼草:有金有余,繁荣昌盛。

27

9、爱书藏书

教学目标

1.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来历、特点及其作用。 2.学会用绘画或纸版画拓印等形式制作藏书票。

3.在藏书票的创作、设计过程中体会艺术创作的快乐,提高审美能力,养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藏书票的构成及制作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用吹塑纸板印制或直接绘制。

难点:设计出新颖、独特、富有特殊含义的藏书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藏书票制作材料、用品。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藏书票实物展示。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喜欢看书,并且老师把自己喜欢读的书都好好地珍藏起来了。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想知道爱书人是怎样做的吗? 板书“藏书票”,引出本课内容:爱书藏书。 2.艺术探究。 (1)看一看。

①了解藏书票的来历,介绍藏书票的知识。

(出示课件: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是“刺猬藏书票”)

28

教师进行简单介绍:全球最早的一张“刺猬藏书票”,制作于1450年左右,现存于德国伊格勒,故又称“伊格勒藏书票”。此书票为木刻制版,图中是一只口衔野花的刺猬,在落叶上向前徐行。上端绸带上有一行“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德文,意思是告诫读书者切勿盗书,以免被刺猬刺痛了手。

教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藏书票开始传入中国,很快就和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不少书画文人对藏书票特别钟爱。这一枚藏书票就是1935年发表的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之一——关祖章藏书票。(课件出示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 “关祖章藏书票”是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画面上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翻箱倒箧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和卷轴,书籍上还标有“书林”、“易书”字样。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教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案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 ②探究学习——分析藏书票的特点。

欣赏藏书票,提出问题:藏书票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a.以方形为主,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 b.图案简洁美观,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

c.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还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

d.多选用版画形式,便于拓印。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新作品以及学生作品,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与观察,比较、分析,便于学生理解藏书票的结构特点。) ③欣赏后,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a.藏书票的设计要有图案和文字(板书)。

29

b.图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藏书内容,藏书者的兴趣、爱好等,构图上力求简洁明了,内容上讲求主题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含义。

c.文字可以用中文、英文、拼音等书写,包括设计者的姓名或“××藏书”等内容,文字简短含蓄。

d.每一枚藏书票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并向学生介绍这一拉丁语的意思:我的藏书。(板书:藏书票的组成:图案、文字、EXLIBRIS) ④人们为什么用藏书票来作为自己藏书的标记?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讲出藏书票的欣赏价值、装饰价值、促进阅读的价值等。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通过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组织学生讨论,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特点。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印一印。

直观演示藏书票的制作。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教师讲解藏书票的纸版画的制作方法(随机出示课件,展示纸版拓印的技法演示): ①画稿、雕刻。

先在卡纸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画出藏书票的外框,在合适的位置写上“XX藏书”或“XX之书”和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字样。 ②上油墨。

吹塑纸上在印版处涂上油墨。(也可在彩色颜料中加入几滴洗洁精,利用滚筒滚均匀,上色进行彩印) ③覆盖后背面用力磨压。

将图画纸覆盖在印版上,拓印出作品。

④小心揭起,签上印数、姓名和时间,完成作品。 (3)赏一赏。

30

我们认识了藏书票,欣赏了优秀藏书票作品,也了解了藏书票的不同制作形式,印的种类有粉印、油印、胶印、水印,刻的种类有橡皮刻板、木刻板、金属刻板等。那同学们想不想动手为自己设计一张藏书票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创意,然后找几个同学一起来交流。

①确定藏书票主题。通过集体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可根据什么确定自己的藏书票主题。如依据书的内容、个人喜好等。

②说说自己的藏书票的主题,准备用怎样的构思来表现主题,并用铅笔尝试几个小构图,教师对比点评修改后确定构思构图。

设计要求: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图形简洁、构思新颖或能代表自己的个性爱好。 ③学生选定创作构思构图,用色彩进行描绘或尝试吹塑纸板印,教师巡视指导。 3.评价。

(1)各小组选出几幅藏书票参加展示。 (2)作业点评:

①自评:设计者说出作画意图及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并说明原因。 ②互评:学生依照评价标准评判作业。 ③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3)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藏书票草稿进行适当修改。 4.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藏书票的设计和制作,请同学们回去以后选几本自己喜爱的书,精心设计适合它们的藏书票。并把设计好的藏书票贴在你心爱的书上,让它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漂亮。让我们做一个读书、爱书的好少年。

10、奇妙的点彩

教学目标

31

1.初步了解点彩绘画艺术特点,简要分析点彩画的基本原理,掌握点彩画的基本技能。 2.在欣赏分析名家点彩画作品的过程中,研究点彩画的各种画法,大胆地尝试,并创作一幅有趣味的点彩画作品。

3.体验和感悟点彩画的艺术之美,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白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完成一幅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铅画纸等。 (教师)画在透明塑料片上的黄色色点苹果、画在铅画纸上的蓝色色点苹果、课件、学生作业、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铅画纸等。 教学过程

1.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变魔术。先出示苹果教具:蓝色色点苹果和黄色色点苹果。将它们叠在一起,请学生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奇特的现象。(变出了一个绿苹果)

(2)共同探讨,寻找谜底。把苹果依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仔细寻找看到绿苹果的原因。(当我们从一定的距离去看这些紧挨在一起的黄色小点和蓝色小点,我们的视网膜就产生了一个调色反应,所以我们看到了绿色)

(3)这个变色魔术老师是从一位大师那儿学来的。他就是点彩派画家修拉。今天我们跟着修拉一起走进《奇妙的点彩》。 2.了解大师,欣赏名画,探究方法。 (1)修拉和点彩画派的出现。

修拉,法国画家,点彩派的创始人。修拉受画家保罗?西涅克邀请参加了印象派,在他们的影响下修拉开始对光与色彩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印象派的用色方法不够严格,调色中出现了不透明的灰色。于是他尝试着将物理学上色彩分解与综合的方法运用到绘画中,提出了分色主义的理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他发现,两种不同纯色的色点并置堆积在一起,在一定的距离内就会产生一种比用笔调出的更明亮、更

32

纯净的色彩。于是他便不再在调色板上调合颜色,而是直接运用原色小圆点进行作画。成功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安涅尔浴场》、《马戏团的一幕》、《喧闹》等,这些图画被称为点彩画,修拉也成了点彩画派的创始人。 (2)重点欣赏《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教师简要介绍《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画中画了些什么?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②画中橙色的裙子、绿色的叶子、紫色的影子,主要是由什么颜色的小点点组成的? ③整幅图画带给你一种怎样的美感? (3)体验与尝试。

用修拉的方法来画一个你喜欢的物体,如一顶小帽子或者一把小雨伞等。(利用小号画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色点密密地点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体验变色的魅力) (4)简要介绍另一位点彩派大师保罗?西涅克,欣赏其作品:《圣特罗佩港的出航》、《小镇海滩》、《大运河》等,体会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5)分析比较《纳蒂布港》与《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不同。

色彩方面:没有修拉那么严谨,必须用原色进行绘画色彩。西涅克的画色彩很亮,基本不采用黑色。

点的形状和数量:不像修拉那样必须用很小很小的小圆点,比较多地采用马赛克形状的大点进行作画,画面更加追求一种明快轻松的光色效果。 (6)小游戏。

玩一玩:你能用你手中的笔来画出多少种不同形状的点呢? 说一说:这些不同的点,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探讨与思考。 课件出示一些同龄人的点彩画作业,讨论:

(1)你最喜欢哪一幅的内容?可以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2)这幅点彩画的主体不是很明确,谁可以想办法,怎么修改一下?(先说一说,再改一改)

33

(3)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点彩画? 4.作业的要求及注意点。

(1)要求:用点彩画的方法创作完成一幅作品,或者把课中的小练习进一步加工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2)注意点: ①主体物要画得大。

②轮廓线的点的色彩要和底色有明显的对比。 ③颜料宜厚不宜薄,尽量不要往颜料中加水。 ④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要紧密。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展示评价。

(1)在黑板上展示出学生作品,谈谈哪件作品是你喜欢的。 (2)选择几张特别好的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3)选择一些问题比较明显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7.课外拓展。

欣赏了解后印象派及代表画家的经典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 搜集学生优秀的点彩画作品,布置点彩画作品展。

11、落日

教学目标

34

1.观察落日美景的色调特点,掌握暖色调的相关资料。 2.欣赏落日美景,用暖色调表现观察到的落日美景。

3.学会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日落时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难点:用暖色调大胆地表现观察到的落日景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教师)多媒体课件、画纸、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欣赏落日的图片,说说带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2)揭示课题:落日。 2.欣赏感知。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落日美景。

(2)观察日落图片,找寻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3)思考:你还发现了哪些日落时的色彩?

(4)欣赏英国画家透纳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落日的好方法。

(5)小知识: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称为色调。描绘落日景色的画面因大量的红色、黄色、橙色等而显得十分温暖、热烈的色调,我们常称之为暖色调。 (6)学习水粉色表现落日美景的方法。

(7)学习用水粉、油画棒这两种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落日的绘画技法。 (8)欣赏同龄人作品,拓展创作思路。 3.尝试创作。

35

(1)作业建议:观察日落时的色彩变化,选择喜爱的工具,用暖色调表现一幅落日美景。

(2)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视频的演示学画。 (3)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落日”绘画作品展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用暖色调表现了自己对天空落日的独特感受展开评价。 5.课后拓展。 相关资料 1.日落。

日落是指太阳徐徐降下至西方的地平线下的过程,亦即是夕阳时分,而确实的定义为日面完全没入地平线下的时间。日落是一昼夜十二时中的第9个时辰,指下午的5至7时,地支命名是未时。日落时分,太阳的光线角度低,光质柔和并且呈现出暖色调,整个画面充满诱人的魅力。观赏落日与观赏日出一样,需选择地势高、视野开阔的位置,且正好朝西。这样登高远眺,落日美景方能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2.水粉干画法。

水粉干画法是相对于湿画法而言的,它是在吸收油画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底层色干了之后,根据物体结构,一笔一笔覆盖上去,因此整幅画面没有那种渲染、晕化的视觉效果,较柔和处也是靠色块的过渡来衔接的。这种画法笔触明显,修改、加工、补充、调整也容易,还能表现出油画般的浑厚。 3.水粉湿画法。

此法与干画法相反,用水多,用颜料少。它吸收了水彩画及国画泼墨的技法,也最能发挥水粉画运用“水”的好处,用水分稀释颜料渲染而成。它的色彩借助水的流动与相互渗透,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制造这种湿效果,不但颜料要加水稀释,画纸也要根据局部和整体的需要用水打湿,以此保证湿的时间和色彩衔接自然。这种画法运笔流畅自如,效果滋润柔和,特别适于画结构松散的物体和虚淡的背景以及物体含糊不清的暗面。

36

12、夜色

教学目标

1.了解绚烂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掌握冷色调的相关色彩知识。 2.感受夜色所带来的美妙,用生动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 3.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夜色所带来的美好与绚烂,能运用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夜色的美感。

难点:构思夜景,用各种冷色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夜景照片、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

(教师)视频、多媒体课件、摄影作品、自制色标卡、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夜色,体验夜晚所带来的美妙,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教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泛谈感想,“走”入学生当中) (2)展示照片——城市的夜景,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高楼大厦……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去生活、去热爱。当最后一轮夕阳归落,夜幕降临,灯火斑斓,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披上了别样的色彩…… (3)板书课题:夜色。 2.深入感知。

(1)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同一景色的白天与黑夜。 了解白天景色与夜色的异同。

37

(2)组织“找不同”游戏,展示另一组同一景色白天与黑夜的摄影作品。 要求:

①看谁找到的色彩不同的地方最多。 ②看谁找出最多的色彩。

分析夜晚色彩、明暗对比规律:将学生找到的色彩书写在黑板上,并贴上相应的色标卡。(板书:色调、冷暖) 设计意图:

a.了解更多夜晚景物的特点,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创作资源。

b.找出能表现夜晚的色彩,使学生了解夜晚色彩的特点,了解光赋予美丽的色彩,为学生表现夜景打基础。

(3)探索明暗色彩规律。(板书:明度)

教师:天空、背景色与前景色有什么不同?如果背景换成浅色,这些明亮的色彩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多媒体演示黑背景与白背景上相同的色彩对比效果。 总结:深色的背景可以衬托浅的色彩,使它们显得更加明亮。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析表现夜晚的颜色特征,引导学生感悟暗色与亮色的互相衬托作用,学会使用亮色与暗色的衬托方法。

(4)欣赏油画作品《夕星》,师生共同感受画家笔下夜色的魅力。 ①教师简单介绍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

②多媒体展示油画作品《夕星》,请学生从色彩、表现内容、技法上谈谈对这件作品的认识、理解。

教师:这件油画作品,从色彩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面是什么色调的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现技法?有何艺术特色?

小结:作品倾诉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依恋。蓝灰的色调、平衡的构图、细腻的笔触、寂静的表现素材,皆描绘出作者对生命的淡淡伤感。淡雅、静寂、清澄,空灵而又富有东方文化的诗韵,净化着每一位观者的心,这正是东山魁夷的心象风景画。 3.实践探究。

38

(1)展示摄影作品《城市的夜晚》——找灵感,寻创作。 教师:遇此夜景,你如何表现? 学生找灵感,谈构思,教师小结: ①画面如何构图; ②画面用什么色调。

③如何选择适合表现内容题材的表现方法。

(2)展示步骤图,教师示范创作《城市的夜晚》。教师示范,点到为止。 小结:

用油画棒加水彩的画法。

①用浅色油画棒画景物、灯光、星光等。

②用水彩(深色、冷色)画天空、远景、大面积近景。 ③调整、修改画面。 ④用较厚的暖色画亮光。

设计意图:学习教科书中创作的表现方法,丰富创作手段,启迪学生如何创想、创作。 (3)引导学生欣赏自己准备的夜色照片。(逐步挖掘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能力) 教师:这是哪儿的夜景?照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如何表现此夜色? 小结:画面内容组织和表现方法。 4.作品欣赏。

多媒体展示优秀儿童画作品。(引导观察、分析:表达内容、表现方法、色彩运用、技能技巧等) 5.创作表达。 (1)临摹教科书范画。

(2)根据教科书照片内容进行写生创作。 (3)根据记忆想象,构思夜景,表现美丽的夜晚。

39

要求:

①构图饱满,形体概括。

②设色大胆,能表现出夜色所具有的独特韵味、色彩效果。 6.作业点评。

(1)请学生集体欣赏夜景图,体会由每位同学作品汇集而成的集体大作品中产生的作用,感悟作品的整体美感。

(2)欣赏夜景图,用优美的语言对集体汇集的夜景作品进行描绘。 (3)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个人作品。 7.课后拓展。

(1)用冷色调表现不同的景物。

教师:除了用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你觉得还能用什么表现方式和材料来更加完美地诠释夜色的美?

(2)陶冶情操,情感教育。

播放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万物苏醒的视频,进行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乐观进取的情感教育。

教师:黑夜是黎明前的沉默,是每一个生命成长的积淀,是人类精彩的历练;没有困难、没有挫折,何来成长?何为成功?同学们,让我们在美好的夜色中,以饱满的姿态迎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课后反思:

13、亭子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g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