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法学复习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02 01:12: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竞争法学》期末综合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编 竞争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竞争法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竞争: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经营者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在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相互争逐的各种争胜行为,它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不正当竞争: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3.竞争法:指以市场竞争关系和市场竞争管理关系为调整对象,以保护公平竞争为主旨,以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核心内容的竞争实体性法律规范与竞争管理程序性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BC 2. D 3. AB 4. ABC 5. CD

三、问答题

1.竞争具有哪些作用?

(1)积极作用

第一,竞争有利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竞争促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合理流动并优化配置;

第三,竞争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2)消极作用

第一,竞争的结果会导致垄断的出现;

第二,竞争在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以一定的损失为代价;

第三,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贫富悬殊,甚至两极分化;

第四,竞争会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2.竞争法具有哪些作用?

(1)规范市场秩序

第一,竞争法对正当竞争行为和反竞争行为进行严格的区分,确立了反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

第二,竞争法对反竞争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第三,竞争法通过赋予执法机关以较强的监督检查权,强化了对反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从而减少了潜在违法者违法行为的发生,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形成;

(2)促进有效竞争

第一,通过对反竞争行为的有效规制而实现激励;

第二,通过对竞争者合法权利的有效配置和保护而实现激励。

(3)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二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法律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ABCDE 2.AB 3.CDE 4.ABC 5. ABC 6.C

第二编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四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不正当竞争行为: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

济秩序的行为。

2.反不正当竞争法:指调整市场竞争关系和与其有关的社会关系、制止以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主的市场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问答题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征?

(1)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违法性;

(2)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3)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民事侵权性;

(4)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性。

2.学理上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分类?

(1)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

(2)利诱性市场交易行为

(3)强迫性市场交易行为

3.我国立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分类?

(1)假冒或仿冒行为

(2)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3)虚假宣传行为

(4)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5)商业诋毁行为

(6)商业贿赂行为

(7)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行为

(8)公用企业滥用独占地位行为

(9)搭售行为

(10)低价倾销行为

(11)串通招标、投标行为

4.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

(1)损害诚实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损害用户或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3)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4)损害国家利益

5.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征?

(1)调整范围上采取了综合调整的立法模式;

(2)在规定多种救济方式的同时,侧重于行政执法机关的主动干预;

(3)集实体性规定与程序性规定于一体。

6.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问题

1.综合调整的立法模式日益显露出其局限性;

2.对实践中出现的、法律未曾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有效打击;

3.现行法律有关规定存在疏漏和不足;

4.行政强制手段不足,以致不适用竞争执法需要;

5.反不正当竞争法律体系存在相当程序的冲突,干扰了法律的实施效果。

(二)完善立法的途径

1.放弃“综合调整”而改采分别立法;

2.确立一个规范的“一般条款”;

3.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行规定;

4.强化行政执法手段;

5.对竞争法与有关法律进行清理和编撰。

第五章 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

一、名词解释

1.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指经营者采用假冒、仿冒、作引人误解的虚假标示或宣传等手

段,对商品或服务的事实进行虚构或者对其真实情况加以隐瞒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市场混淆和行为:指采用欺骗性手段从事市场交易,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相混淆,造成或足以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的行为。

3.欺骗性商业宣传行为:指经营者在商品上,或者以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产地等情况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问答题

1.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的特征?

(1)行为主体是经营者;

(2)经营者采取虚构和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手段从事市场竞争;

(3)直接侵犯了用户或消费者的权益。

2.市场混淆行为的特征?

(1)市场混淆行为必然涉及三方当事人及混淆行为的实施者、被混淆的经营者以及购买者;

(2)被混淆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商品或服务的特定标示;

(3)行为的目的是造成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混淆,行为的后果是已经或可能造成市场混淆。

3.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的市混淆行为?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4.欺骗性商业宣传行为的法律特征?

(1)宣传的内容涉及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产地等情况;

(2)宣传的形式包括“在商品上”、“以广告”或“其他方法”;

(3)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第六章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一、问答题

1.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有哪些?

(1)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2)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3)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律责任?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十三条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章 商业贿赂行为

一、名词解释

商业贿赂行为:指经营者为了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回扣:指经营者从自己的交易所得中返回部分财物给相对人的一种行为,形式上是经营者的一种让利销售行为。

佣金:指在市场交易中,中间人为委托人提供某种中介服务而获取的一种报酬。

二、问答题

1.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商业贿赂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2.回扣与折扣的区别?见教材第156至157页。

第八章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一、名词解释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晓、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二、问答题

1.商业秘密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1)商业秘密是一种知识信息,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具有非物质性;

(2)商业秘密具有可传授性和可转让性;

(3)商业秘密未获得传统的知识产权法的直接保护;

(4)商业秘密具有秘密性

(5)商业秘密具有价值性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哪些?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3.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第九章 商业诋毁行为

一、名词解释

1.商誉:指商品声誉和商业声誉的统称。

2.商业诋毁行为:指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

二、问答题

商誉具有哪些特征?

(1)从存在的形态来看,商誉处于一种信息状态;

(2)从表现形态来看,良好的商誉具有完美性和创造性;

(3)从使用价值的实现来看,商誉的效益必须通过中间媒介;

(4)从商誉的载体来看,它是一种综合的抽象。

第三编 反垄断法

第十章 反垄断法的一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垄断:指应受法律规制的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的经济垄断及其他限制竞争的行为。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 2.ABCDEF 3.ABC

第十一章 滥用经济优势行为规制

一、名词解释

1.垄断状态:指一种在相关市场中因企业占据市场支配地位而致使在相当的期间内产生市场弊害,应受反垄断法处罚的姿态。

2.垄断化:指企业在相关市场上故意取得和维持垄断力量,或图谋垄断,应受反垄断法制裁的“行为”。

3.垄断力的滥用:指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力,并在一定交易领域内实质性限制竞争,违背公共利益,应受反垄断法规制的行为。

4.滥用经济优势行为:指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的企业限制市场竞争,应受反垄断法规制的不当行为。

5.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指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不合理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损害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应受反垄断法规制的不当行为。

6.滥用交易中优势地位:指虽然不具有市场结构意义上的支配地位,但在特殊的交易环境中享有优越地位的企业,不合理地利用其地位限制竞争,应受反垄断法规制的不当行为。

二、不定项选择题

1.D 2.A 3.BC

三、问答题

1.滥用经济优势行为的特征?

(1)滥用经济优势行为是单个企业实施的行为;

(2)滥用经济优势行为是具有经济优势地位的企业实施的行为;

(3)滥用经济优势行为是具有经济优势地位的企业实施的不当行为;

(4)滥用经济优势行为是具有经济优势地位的企业实施的应受反垄断法制裁的行为。

2.滥用经济优势行为的违法构成要件?

(1)违法者具有特定的身份;

(2)违法者必须有滥用行为;

(3)必须造成了较大损害后果。

第十二章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规制

一、名词解释

1.联合限制竞争行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企业联合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决议,密谋或联合一致的行为共同限制市场竞争,对经济发展具有或可能具有不利影响,应受反垄断法规制的行为。

2.横向限制竞争行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竞争关系的市场主体,以契约、协议或其他方式之合意,限制彼此之间竞争的行为。

3.纵向限制竞争行为:指同一行业处于不同经济层次上的企业之间通过协议或其他共谋实施的,旨在限制下游企业所在经济层次上的竞争的违法行为。

二、问答题

1.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特征?

(1)联合限制竞争行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企业联合组织共同实施的行为;

(2)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参与者保持独立的人格,其实施联合行为的目的是“协调”彼此的行为;

(3)联合限制竞争行为是具有限制竞争的目的或效果的行为;

(4)联合限制竞争行为规制的法律价值在于合同自由与贸易自由的衡平。

2.纵向限制竞争行为的特征?

(1)纵向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是具有纵向关系的企业;

(2)纵向限制竞争行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参与实施的;

(3)纵向限制竞争行为对市场竞争的损害具有双重性;

(4)纵向限制竞争行为的实施手段主要是协议;

(5)纵向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具有复杂性

第十三章 企业合并规制

一、名词解释

企业合并:指一个企业通过取得其他企业的财产、股份、订立合同以及其他方式,从而能够对另一个企业放回支配性影响的行为。

二、问答题

企业合并的控制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1)合并前申报;

(2)需申报的合并规模;

(3)审查期限

(4)违反申报义务的法律后果

第十四章 行政性垄断

一、名词解释

行政性垄断:指国家种类行政机关(国务院除外)滥用行政权力,排斥、限制竞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关系的一种非法行为。

二、不定项选择题

ABCD

三、问答题

1. 行政性垄断具有哪些特征?

(1)行政性垄断是除国务院之外的国家各类行政机关;

(2)行政性垄断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不是一种市场行为;

(3)行政性垄断的动机与目的比较复杂;

(4)行政性垄断经济性垄断的危害性更大。

2.行政性垄断的成因?

(1)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是行政性垄断产生的根本原因;

(2)法制不健全是行政性垄断产生的重要原因;

(3)地方保护主义势力与部门保护主义势力对行政性垄断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行政权力本位思想、人治思想、地方(部门)保护主义思想等是行政性垄断产生的思想根源

3.针对我国大量存在的行政性垄断,你认为应当如何进行法律规制?

(1)规制行政性垄断的宪法对策:

第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行为的监督;

第二,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2)规制行政性垄断的行政法对策:

第一,加强行政组织法的建设;

第二,完善《公务员法》,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第三,修改《行政诉讼法》,将抽象性行政行为纳入审查范围。

(3)规制行政性垄断的经济法对策:加紧制订《反垄断法》,明确行政性垄断的含义、执法机关及其权限和违法责任等。

第四编 竞争法的实施

第十五章 竞争法的执行机构

一、名词解释

1. A

2. ABCD

第十六章 竞争法的救济程序

一、问答题

简述我国竞争法的救济程序(行政救济程序)

(1)立案与管辖

(2)调查与检查

(3)强制措施

(4)行政处罚

(5)行政复议

(6)送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g9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