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复习世界历史常考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4-04-16 07: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中考复习世界历史常考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部分

主题1 史前时期的人类

1、人类的形成:约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祖先是非洲南方古猿。 主题2 上古人类文明 2、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国王陵墓,权力的象征。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印度形成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3、西方文明之源是古代希腊。古代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扩大了公民权利,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主题3 中古亚欧文明 4、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学习中国唐朝,孝德天皇大化改新,过渡到封建社会。 5、中古欧洲社会: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主题4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6、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阿拉伯数字由古代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传播。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重用,其口述《马可波罗行纪》记录东方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促发了新航路的开辟。

7、古代世界的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到2世纪,帝国达到最大规模。 主题5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8、古代世界的文字: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创造。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汉谟拉比法典使用楔形文字刻写。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秦朝统一,推行小篆。 9、世界三大宗教: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尊称“释迦摩尼”。认为一切苦源自欲望。中国白马寺、印度那难陀寺、日本唐招提寺。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创立基督教。圣诞节、公元纪年、《最后的晚餐》,巴黎圣母院。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经典《古兰经》,信徒穆斯林。麦加大清真寺。 10、古代世界的科技和文学:阿基米德发现杠杆、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荷马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的重要史料。《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世界近代史部分

主题1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文艺复兴:14-16世纪,兴起于意大利,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先驱但丁,作《神曲》。达芬奇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这些作品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为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新航路开辟: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哥伦布到达美洲,认为是印度,所以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首次完成环球航行。使世界连为一体,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1689年,议会为限制王权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4、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结束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是开始标志。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转折点。华盛顿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签署《独立宣言》;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制政体;1789年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5、法国大革命:序幕是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宣扬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794年,处死罗伯斯庇尔,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6、拿破仑帝国:1804年建立,拿破仑最大贡献是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利益。 主题2 第一次工业革命

7、工业革命:17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

1

业开始。1785年,瓦特发明改进蒸汽机,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大工业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8、工业革命的影响:创造巨大的生产力,开启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主题3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9、三角贸易:体现性质是中程(非洲–美洲)。最早经营者是葡萄牙人,后主要经营者是英国人。影响:给非洲带来巨大的灾难,掠夺的财富运回欧洲,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0、“日不落帝国”:18世纪后半期,英国号称。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海外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主题4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诞生 11、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2、巴黎公社:1871年,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主题5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3、美国南北战争: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1861-1865年,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废除了奴隶制,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2年,林肯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赢得世人的尊重是因为他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1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引发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5、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都面临严重的危机、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都改变了土地制度。

16、西方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英国和法国是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是独立战争,俄国和日本是改革。 17、日本对外战争: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 主题6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代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美国、德国领先于其他国家。1879年,“发明大王”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带动石油和汽车产业的发展。1885年,发明汽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主题7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一战前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使得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同盟国指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核心是德国;协约国指英国、法国、沙皇俄国,核心是英国。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开始。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转折点。 主题8 科学与思想文化 20、启蒙运动:法国伏尔泰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为法国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社会进步。

21、著名科学家:牛顿:17世纪,天文学的万有引力定律,数学的微积分,力学三定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达尔文:1859年,著《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了相对论,由此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22、文学艺术成就:德国贝多芬:1804年作《英雄交响曲》歌颂拿破仑,标志着其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梵高:荷兰画家,代表作《向日葵》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2

世界现代史部分

主题1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军舰阿芙洛尔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打破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2年,苏联成立,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变成强盛的工业国。1936年制定苏联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4、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严重弊端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成为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主题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中国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一战后的世界格局:1919年巴黎和会(操纵国英法美)和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操纵国美英日)后,世界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指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指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对中国问题的规定表明“弱国无外交”。 6、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法西斯势力猖獗。各国应对措施:德国、日本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安全与和平的主要因素。

7、罗斯福新政:1933年。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影响:为以后应对经济危机提供典范。 主题3 第二次世界大战 8、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1938年,德意英法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斯大林领导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粉碎德军“天下无敌”神话,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联盟的成立。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之中。1945年2月,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9、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交战的军事集团:一战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二战是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同盟国。战争性质: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挑起国和战败国都是德国。影响: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都改变了世界格局。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启示:预防突发事件带来灾难性后果,加强合作因对共同面临的问题,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主题4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0、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一片繁荣。七十年代受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八十年代调整经济政策,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九十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独立战争实现国家独立、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障碍;利用科技革命成果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罗斯福新政等改革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1、欧洲走向联合:19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成员国使用欧元,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3

12、战后日本的崛起:重要原因是美国的扶持。197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80年代中期,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进入90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日益膨胀。战后日欧经济发展的原因,都得益于美国的扶持(实行马歇尔计划)、依靠科技进步、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劳动者素质高。 主题5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3、苏联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没有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开始,先后以经济、政治为重点,最终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5、改革归纳:改革的启示: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有坚强的领导。改革性质:奴隶主阶级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地主阶级改革,中国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失败的改革:戊戌变法、戈尔巴乔夫改革。

主题6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16、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印度领导人是尼赫鲁。

17、运河主权的收回: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18、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争夺圣城耶路撒冷。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冲突,即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 主题7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9、冷战政策:1947-1991年。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主要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49年成立)。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着两级格局的形成。冷战(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的原因是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0、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在世界新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实力。世界格局的历史演进:工业革命后,西方先进,东方落后。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二战后,形成两级格局。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联合国,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面发挥主导作用,中国1971年恢复席位。 21、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向: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突出表现是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应对全球化措施: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制定防范风险的政策,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主题8 现代科学技术

22、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使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方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的克隆技术尤为突出。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3、三次科技革命归纳:时间:18世纪中期-19世纪、18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源国:第一次,英国。第二、第三次,美国。主要标志:改进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化时代。新能源:煤炭,石油、电力,原子能。重大发明:第一次,珍妮机、火车、轮船。第二次,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三次,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克隆技术、手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第二次,同盟国、协约国形成。第三次,多极化趋势。24、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利用不当,会带来环境问题,用于犯罪和战争则加大其危害性。 25、现代世界的文学和艺术:德莱塞著《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格尔尼卡》抗议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g4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