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方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34 50
更新时间:2024-06-20 10: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安徽省建筑工程地方标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J11684-2014 DB34 5005-2014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spun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
(报批稿)
2014年05月07日
2014-05-15发布 2014-07-01实施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安徽省地方标准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spun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
DB34 5005-2014
(报批稿)
2014年05月07日
主编单位: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4年07月01日
2014 合 肥
1
前 言
本规程是根据《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3年度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图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56号文)要求,由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和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34/T1198-2010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本规程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并进行了相关试验和理论计算,以多种方式征求全省有关科研设计、管桩生产、施工、监理、检测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图集,反复修改后经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程共分7章6个附录,其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地基勘察、管桩制作、规格和质量要求、管桩基础设计、管桩基础施工、管桩基础的检验与验收等。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调整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我省的适用范围; 2. 调整管桩生产相关原材料的要求;
3. 取消PTC、PHC(a)和Φ300管桩的相关内容; 4. 增加Φ450、Φ550和Φ700管桩的相关内容; 5. 调整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6. 调整管桩轴心受压强度设计时工作条件系数的选取; 7. 增加部分沉桩机械的选取。
本规程中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对条文和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反馈给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邮政编码:230001,E-mail:AHJKDJ@126.com),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安徽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 蚌埠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安徽省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 安徽省芜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安徽省铜陵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设计院 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总公司 合肥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合肥国仓管桩预制品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恒华管桩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郭 杨 杨成斌 陈芳斌 朱 华 吴春萍 傅国平 王祁青 王元曦 王章虎 何仕英 李 伟 孔令奎 杨少华 黄文斌 孙金标 吴春萍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钱力航 刘松玉 张 雁刘 超 曾新云 宣善宏 陈 巧 倪世元 崔 伟 汪岩松 吴国仓
朱兆晴 姚志钢项炳泉 王学松
李国方 陈万立 翟光南 柯宅邦
李 强 吴朝晖
3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语 ................................................................................................................................................ 2 2.2 主要符号 ........................................................................................................................................ 3 3 地基勘察 ................................................................................................................................................... 5 4 管桩制作、规格和质量要求 ................................................................................................................... 6
4.1 原材料 ............................................................................................................................................ 6 4.2 管桩分类 ........................................................................................................................................ 8 4.3 管桩构造要求 ................................................................................................................................ 8 4.4 生产工艺 ........................................................................................................................................ 9 4.5 质量要求 ...................................................................................................................................... 10 5 管桩基础设计 ......................................................................................................................................... 12
5.1 一般规定 ...................................................................................................................................... 12 5.2 桩基计算 ...................................................................................................................................... 14 5.3 构造要求 ...................................................................................................................................... 20 6 管桩基础施工 ......................................................................................................................................... 22
6.1 一般规定 ...................................................................................................................................... 22 6.2 管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 23 6.3 管桩的连接 .................................................................................................................................. 24 6.4 静压法沉桩施工 .......................................................................................................................... 25 6.5 锤击法沉桩施工 .......................................................................................................................... 26 7 管桩基础的检验和验收 ......................................................................................................................... 28
7.1 一般规定 ...................................................................................................................................... 28 7.2 施工前检验 .................................................................................................................................. 28 7.3 施工过程检验 .............................................................................................................................. 29 7.4 施工后检验 .................................................................................................................................. 30 7.5 工程质量验收 .............................................................................................................................. 33 附录A 管桩的规格尺寸技术参数表 ....................................................................................................... 34 附录B 静压桩机参数表 ........................................................................................................................... 36 附录C 柴油锤重选择参考表 ................................................................................................................... 38 附录D 管桩桩尖规格及构造图 ............................................................................................................... 39 附录E 静压沉桩施工记录表.................................................................................................................... 42 附录F 锤击沉桩施工记录表 .................................................................................................................... 43 本规程用词说明 ........................................................................................................................................... 44 附:条文说明 ............................................................................................................................................... 45
Contents
1 General Rules ............................................................................................................................................ 1 2 Nomenclature and denotation .................................................................................................................... 2
2.1 Nomenclature ................................................................................................................................. 2 2.2 Main denotation .............................................................................................................................. 3 3 Foundation investigation ........................................................................................................................... 5 4 Production,standard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pipe pile ....................................................................... 6
4.1 Raw material .................................................................................................................................. 6 4.2 Classification of pipe pile ............................................................................................................... 8 4.3 Detailing requirements of pipe pile ................................................................................................ 8 4.4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pipe pile ................................................................................................ 9 4.5 Quality requirements .................................................................................................................... 10 5 Design of pipe pile poundation ............................................................................................................... 12
5.1 General provisions ........................................................................................................................ 12 5.2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pipe pile foundation ............................................................................ 14 5.3 Detailing requirements ................................................................................................................. 20 6 Construction of pipe pile foundation ....................................................................................................... 22
6.1 General provisions ........................................................................................................................ 22 6.2 Lift,transport and stack of pipe pile .............................................................................................. 23 6.3 Connecting of pipe piles ............................................................................................................... 24 6.4 Construction of static pressure pile-sinking ................................................................................. 25 6.5 Construction of hammer pile-sinking ........................................................................................... 26 7 Test and acceptance of pipe pile poundation .......................................................................................... 28
7.1 General provisions ........................................................................................................................ 28 7.2 Test before construction ............................................................................................................... 28 7.3 Test of construction ...................................................................................................................... 29 7.4 Test after construction .................................................................................................................. 30 7.5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 33 Appendix A Table of product dimension and technical parameter ............................................................. 34 Appendix B Parameter table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pile driver ................................................................ 36 Appendix C Reference table of weight choice of diesel hammer .............................................................. 38 Appendix D Standard of pipe pile toe and constructional drawing ............................................................ 39 Appendix E Construction Record table of static pressure pile-sinking ...................................................... 42 Appendix F Construction Record table of hammer pile-sinking ................................................................ 43 Explanation to the use of word in the specification ...................................................................................... 44 Explanation to clauses ................................................................................................................................... 45
5
1 总 则
l.0.1 为了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基础勘察、设计、施工与检测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规范施工、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包括构筑物)的低承台管桩基础的勘察、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当建筑物高度大于60m时,应设地下室;当建筑物高度大于100m时,宜选用桩径不小于600mm的PHC管桩。
1.0.3 管桩基础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PHC管桩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spun high-strength concrete pipe pile
采用离心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环形截面空心桩。 2.1.2 PC管桩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spun concrete pipe pile
采用离心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环形截面桩。 2.1.3管桩基础concrete pipe pile foundation
由沉入土(岩)层中的管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建(构)筑物基础 2.1.4 填芯混凝土:filling concrete for pipe pile head
灌填在管桩内腔的混凝土 2.1.5送桩 pile following
打桩过程中,借助送桩器将桩顶沉至施工地面以下的工序 2.1.6收锤标准condition for stop hammering
为满足设计要求而制定的终止锤击施工的控制措施和条件。 2.1.7终压控制标准 condition of stop pressing
为满足设计要求而制定的终止压桩施工的控制措施和条件。 2.1.8桩身允许压桩力 allowable pressing force of pile
桩身允许的最大竖向压桩力。 2.1.9 最大压桩力 maximum pressing force
压桩过程中压桩机能提供的最大竖向压力值。 2.1.10 配重 counterweight
为提供足够的反压力,附加在桩架上的重物。 2.1.11 试压桩 driving pile test
在工程桩大面积施工前,为检验压桩机性能、场地地基承载力、校核场地地质情况和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而进行的试验性压桩。 2.1.12终压力值 final pressing force
达到终压控制标准而终止压桩时的最终压桩力。 2.1.13. 复压 repeated pressing
静压桩施工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施压的作业方法。 2.1.14 稳压时间 duration time of holding pressing 2
在一定的压桩力使桩体维持基本稳定状态的持续时间
2.2 符 号
2.2.1 抗力和材料性能
Ec ——管桩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fc——桩身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u,k——边长为150mm的桩身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n——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的粘结强度设计值;
ft——管桩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wt——焊缝抗拉强度设计值;
fpy——管桩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py?——管桩预应力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y——填芯混凝土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Qct——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设计值;
Qp——桩身竖向极限承载力; qpa——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qsia——桩侧第i层土的摩擦力特征值;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Ha——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m——桩身的抗弯承载力特征值; Rta——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ce——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Gk——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Gpk——桩身自重标准值,地下水位以下应扣除浮力;
H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单桩的水平力; H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
M——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单桩的弯矩设计值;
Mx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于承台底面时,通过桩群形心的x轴的力矩;My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于承台底面时,通过桩群形心的y轴的力矩;Q——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单桩所受竖向力设计值;
3
Q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
Qi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单桩最大竖向力;
Q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
Qt——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上拔力设计值;
Rd——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Sd——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2.2.3 几何参数
A ——管桩桩身横截面面积;
Aj——空心桩桩端净面积;
Ap1——管桩空心部分敞口面积;
As——管桩内孔连接钢筋总公称截面面积; D ——管桩外径; d ——管桩内径;
La——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 li ——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 t ——管桩壁厚; up——桩身外周边长度; upn——管桩内孔圆周长;
xi、yi——桩i至桩群形心的y、x轴线的距离; 2.2.4 其它
n——桩基中的桩数;
?0——结构重要性系数; ?i——管桩抗拔系数;
?p——桩端土塞效应修正系数;
?si、?p——管桩第i层土(岩)的侧摩阻力增强系数、端阻力增强系数。
4
3 地基勘察
3.0.1 地基勘察应评价场地对管桩使用的适宜性,并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 3.0.2 标准贯入试验除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土层,包括全风化、强风化岩层,均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其中遇中密—密实砂层、硬塑—坚硬粘性土层、残积土层及全风化岩层时,宜沿深度方向每2m测试一次,拟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土(岩)层宜每1m测试一次;
2 在拟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土(岩)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当锤击数已达到50击而贯入深度不足30cm时,可终止试验,记录50击时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时的:
N?30?式中: N—标准贯入击数;
50 (3.0.2) ?S?S—50击时的贯入度(cm)。
3.0.3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静力触探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3.0.4 应对工程场地中的岩土层(含地下水)对管桩的腐蚀性进行评价。 3.0.5 拟采用管桩基础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1 场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2 对建筑场地中孤石、坚硬夹层、岩溶、土洞和构造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岩面坡度对桩端稳定性的影响的判断结论;
3 抗震设防区按抗震设防烈度提供的可液化地层分布和判定资料; 4 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或原位试验成果; 5 桩端持力层选择、沉桩可行性的建议; 6 管桩基础的极限特征值; 7 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 8 挤土效应评价; 9 施工注意事项。
5
4 管桩制作、规格和质量要求
4.1 原材料
4.1.1 管桩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R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4.1.2 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骨料
1)宜采用洁净的天然硬质中粗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为2.3~3.4; 2)天然砂的含泥量应小于1%,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应小于3%;
3)天然砂的坚固性以质量损失值计量应小于8%,人工砂以压碎指标计量应小于20%;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枝、塑料等杂物,有害物质最高含量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 砂中有害物质最高含量
云母(%) 1.0 轻物质(%) 1.0 有机物(比色法) 合格 氯化物 (以Cl离子计 %) 0.01 5)严禁使用未经处理的海砂,其它的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4684的有关规定。
2 粗骨料
1)宜采用碎石或破碎的卵石;
2)碎石的压碎值指标应小于10%,风化石等软弱颗粒含量应小于3%,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10%,含泥量应小于0.5%;
3)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且不应大于钢筋净距的3/4;
4)岩石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宜比要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20%以上,其它的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碎石、卵石》GB/T 14685的有关规定。
3 其他要求
1)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管桩,其所使用的骨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2)骨料不应产生碱集料反应,其膨胀率应小于1%; 3)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应大于0.3%。 4.1.3 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钢筋
管桩用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223·3的规定。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1.3-1的规定;基本尺寸应符合表4.1.3-2的规定。 6
表4.1.3-1 钢棒的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值(Mpa) ≥1420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Mpa) ≥1280 弹性模量(N/mm2) 2.0×105 1000h最大松弛值(%) 2.0 最大力总伸长率(%) 断后伸长率(%) 延性35 3.5 延性35 7.0 注:根据工程设计需要,经双方协商,可采用延性大于35级的钢材。 表4.1.3-2 钢棒的基本尺寸
公称直径 (mm) 7.1 9.0 10.7 12.6 14.0 基本直径及允许偏差 (mm) 7.25±0.15 9.15±0.20 11.10±0.20 13.10±0.20 14.15±0.20 公称截面面积 (mm2) 40.0 64.0 90.0 125.0 154.0 最小截面面积 (mm2) 39.0 62.4 87.5 121.5 190.2 理论重量 (kg/m) 0.314 0.502 0.707 0.981 1.209 允许最小重量 (kg/m) 0.306 0.490 0.687 0.954 1.184 2、箍筋
螺旋箍筋宜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中的甲级冷拔钢丝,其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碳钢热轧圆滑盘条》GB/T701、《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JC/T540的有关规定。当采用甲级冷拔低碳钢丝作螺旋箍筋时,其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1.3-2。
表4.1.3-2 甲级冷拔钢丝的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值标准值(Mpa) ≥550 断后伸长率A100(%) ≥2.5 弹性模量(N/mm2) 2.0×105 180°反复弯曲次数 ≥4 3 端板
端板钢材应采用Q235B,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建材行业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JC/T 947及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有关规定。
4.1.4 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4.1.5 外加剂应经过试验验证,宜适应蒸压养护,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 4.1.6 掺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改善管桩工作性能的掺合料,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中S95级的规定、《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中表1和行业标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JC/T950的有关规定
2 其他品种掺合料应根据使用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7
4.2 管桩分类
4.2.1 管桩按外径可分为400mm、450mm、500mm、550mm、600mm、700mm、800mm、1000mm、1200mm等。
管桩按有效预应力值大小可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其对应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别为4MPa、6MPa、8MPa和10MPa,其计算值的允许偏差不应小于各自规定值的-5%,其抗弯性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2.2 管桩的结构型式应符合图4.2.2的规定:
l1ll2l1t端板螺旋筋t预应力钢筋桩套箍Dt—壁厚 l—桩长 D—外径 l1—桩端加密区长度 l2—非加密区长度
图4.2.2 管桩的结构型式
4.2.3 管桩的基本尺寸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2.4 每节管桩的两端均应按注册商标(或厂名)、品种、规格、型号、壁厚、长度、执行的标准号进行标记。标记应位于距端头1000mm~1500mm处的管桩外表面。
标记示例:外径500mm、壁厚100mm、长度12m的A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标记为:
PHC 500 A 100 – 12 GB13476 注册商标
4.3 管桩构造要求
4.3.1 管桩钢筋骨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竖向钢筋应沿桩横截面圆周均匀配置,最小配筋率不宜低于0.5%,且不得少于六根,间距允许偏差为±5mm。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管桩结构配筋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2 螺旋筋的直径不应小于表4.3.1的规定;
表4.3.1螺旋筋的直径
管桩外径D (mm) 400~450 500~600 700 管桩型号 A、AB、B、C A、AB、B、C A、AB、B、C 螺旋筋直径 (mm) 4 5 6 管桩外径D (mm) 800 1000~1200 管桩型号 螺旋筋直径 (mm) 6 6 8 A、AB、B、C A、AB、B C 注:螺旋筋的直径不得有负偏差。 3 螺旋筋的螺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8
管两端2000mm范围内螺旋筋的螺距应为45mm;其余部分螺旋筋的螺距应为80mm; 螺距的允许偏差均为±5mm。
4.3.2 管桩预应力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应力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的规定; 2 用于特殊环境下的管桩,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4.3.3 端板焊接接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桩接头端板的宽度不应小于管桩的设计壁厚;
2 接头的端面必须与桩身的轴线垂直,其允许偏差应为±0.5%D(D为管桩外径); 3 接头的焊接坡口尺寸应按国家现行焊接规范执行。
4.3.4 管桩可不设端部锚固钢筋,当需要设置端部锚固钢筋时,锚固钢筋宜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或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701和GB1499.2的规定。 4.3.5 端板制造不得采用铸造工艺,严禁使用地条钢制造端板。端板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3.5的规定,且不得有负偏差,除焊接坡口、桩套箍连接槽、预应力钢筋挂筋孔、消除焊接应力槽、机械连接孔外,端板表面应平整,不得开槽和打孔。
表4.3.5 端板最小厚度
钢棒直径(mm) 端板最小厚度(mm) 7.1 16 9.0 18 10.7 20 12.6 24 14.0 28 注:根据工程设计需要,经双方协商,可采用其他材质和厚度的端板或机械连接套,但必须满足张拉应力要求。
4.4 生产工艺
4.4.1 预应力钢筋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应清除油污,不应有局部弯曲,端面应平整,同一节管桩中预应力钢筋长度的相对差值,当钢筋长度小于等于15m时不得大于1.5mm,长度大于15m时不得大于2mm;
2 钢筋与螺旋筋的焊接点的强度损失不得大于钢筋标准强度的5%;
3 钢筋镦头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90%。钢筋镦头制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镦头机》JC/T 966的有关规定。
4.4.2 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PHC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80。
4.4.3 管桩钢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模》JC/T 605的有关规定。管桩脱模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JC/T 949的有关规定。
4.4.4 混凝土配料应称量,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各种材料称量的允许误差为:水泥、
9
掺合料、水、外加剂±2%,粗、细骨料±3%。
4.4.5 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宜采用张拉力和伸长值双控保证预应力值。
4.4.6 混凝土布料应均匀,离心工艺成型应按低速、低中速、中速、高速四个阶段进行,混凝土应密实,壁厚应均匀。离心的成型过程应根据管桩的品种、规格等经试验确定。
4.4.7 当桩尖采用钢板制作时,钢板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有关规定,材料的机械性能不应低于Q235钢要求,桩尖制作和焊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
4.5 质量要求
4.5.1 检验应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的条件、项目、抽样与判定规则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的有关规定。 4.5.2 出厂检验的批量和抽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外观质量与尺寸偏差:以同品种、同规格、同型号的管桩连续生产300,000m为一批,但在3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300,000m时也应作为一批,每批随机抽取10根进行检验。
抗裂性能:在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2根进行抗裂性能的检验。 4.5.3 出厂检验时,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压蒸养护工艺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龄期为出釜后ld;采用其他养护工艺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龄期为28d。
2 检验混凝土质量的试件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或原材料发生变更时,应制作3组试件;
2)每拌制100盘或一个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应制作3组试件。其中一组试件检验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一组试件检验28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压蒸养护工艺时,检验出釜后l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另一组备用或检验管桩出厂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
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执行。 4 对于采用离心成型的混凝土管桩,可采用敲击听声法检测端板处的混凝土密实程度。 4.5.4 管桩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5.4的规定。
表4.5.4 管桩的外观质量
项 目 粘皮和麻面 桩身合缝漏浆 局部磕损 内外表面露筋 表面裂缝 质 量 要 求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5mm,且应修补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 磕损深度不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补 不允许 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 10
桩端面平整度 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断筋,脱头 不允许 桩套箍凹陷 凹陷深度不大于5mm,面积不大于500mm2 内表面混凝土塌落 不允许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6,且应修补 接头和桩套箍 漏浆 与桩身结合面 空洞和蜂窝 不允许 4.5.5 管桩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5.5的规定。
表4.5.5 管桩的尺寸允许偏差
项 目 l 端部倾斜 允许偏差 ±0.5%l ≤0.5%D 允许偏差 +5 -2 +7 -4 +20 0 +5 0 ≤l/1000 ≤l/2000 ≤0.5 0 -1 0 -2 正偏差不限 0 l≤15m 15m 11 5 管桩基础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管桩的选型应在综合分析下列条件后确定: 1 地上及地下管线、地下工程的分布,可能受打桩影响的临近建(构)筑间距和基础形式,施工机械进退场及施工作业运行条件,防振、防噪声要求等建筑场地地质与环境条件; 2 拟建建筑物上部结构体系、荷载大小与分布以及对基础沉降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 抗震设防要求; 4 管桩规格和型号、单节桩长、接头形式及供应条件; 5 沉桩设备性能及其对场地条件的适应性。 5.1.2 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性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管桩基础设计可分为表5.1.2所示的3个设计等级。 表5.1.2 管桩基础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 1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2 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或高度超过60米; 3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 甲级 4 对桩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5 对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物; 6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7 大跨度(≥60m)建筑 乙级 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1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2 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建筑与地基类型 5.1.3 管桩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组合及相应的抗力与变形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当计算桩基变形时,传至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桩基变形允许值; 3 在计算管桩基础承台内力、确定承台高度、配筋和验算管桩桩身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相应的抗力应采用承载力设计值。当需要验算承台和桩身变形、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5.1.4 在进行基础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或验算时,应满足下式要求: 12 Sd≤γ0 Rd (5.1.4-1) 式中:Sd——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Rd——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5.1.5 管桩基础设计时应根据承载力和变形控制的要求进行下列计算或验算; 1 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性进行桩基的竖向抗压或抗拔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2 桩身承载力验算; 3 计算承台内力并验算其承载力; 4 桩基沉降计算; 5 当桩端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和变形; 6 当使用条件要求限制混凝土裂缝时,应作裂缝控制验算。 5.1.6 管桩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或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管桩基础工程,宜选用AB型、B型、C型管桩,不应选用Φ400以下的管桩; 2 抗拔桩宜选用AB型或B型、C型管桩; 3 甲、乙级工程,对于形体不规则和荷载较大的单项工程,宜选用较大直径的管桩。 5.1.7 管桩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表5.1.7的规定值; 表5.1.7 管桩的最小中心距 桩 基 情 况 独立承台内桩数超过30根;大面积群桩 独立承台内桩数超过9根,但不超过30根; 条形承台内排数超过2排 其他情况 注:(1)相邻桩的中心距指相邻的两根桩横截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2)D为管桩外径; (3)当采用减少挤土效应的措施时,相邻桩的中心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3.0D; 桩的最小中心距 4.0D 3.5D 3.0D 2 采用多桩或群桩时,应使桩承载力合力点与其上部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相重合; 3 同一结构单元应避免采用不同类型的桩; 4 硬粘土层中应适当加大桩距。 5.1.8 管桩持力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选择良好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2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应小于2D; 13 5.1.9 管桩基础承台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有关承台计算及构造要求的规定。 5.1.10 基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5.2 桩基计算 5.2.1 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较小的高层建筑物,桩径相同的群桩基础,单桩桩顶作用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Qk?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Fk?Gk (5.2.1-1) nFk?GkMxkyiMykxi (5.2.1-2) Qik???n?yi2?xi22 水平力作用下 Hik?式中: Hk (5.2.1-3) n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Gk——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Q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根桩所承受的竖向力; n——同一桩基承台中的桩数; Q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所承受的竖向力; Mx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于承台底面时,通过桩群形心的x轴的力矩; My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于承台底面时,通过桩群形心的y轴的力矩; xi——桩i至桩群形心的y轴线的距离; yi——桩i至桩群形心的x轴线的距离; H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力; H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单桩的水平力。 5.2.2 管桩基础的抗震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5.2.3 对于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抗震设防区桩基,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桩顶作用效应计算可不考虑地震作用: 1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力计算的建筑物; 14 2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 5.2.4 在非抗震设防区,单桩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Qk≤Ra (5.2.4-1) 2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式(5.2.4-1)外,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Qik max≤1.2Ra (5.2.4-2) 3 水平荷载作用下 Hik≤RHa (5.2.4-3) 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 Qik 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作用下单桩最大竖向力; RHa——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4 对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且水平荷载较大或水平位移要求严格时,应作桩基水平变位验算。 5.2.5 在考虑地震作用效应时,单桩承载力除符合本规程第5.2.4条的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1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Qk≤1.25Ra (5.2.5-1) 2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式(5.2.5-1)外,尚应满足 Qik max≤1.5Ra (5.2.5-2) 3 水平荷载作用下 Hik≤1.25RHa (5.2.5-3) 5.2.6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相关规定执行; 2 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根据原位测试法和经验参数确定。 3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时,宜按下式估算: 15 Ra?up?qsiali?qpa(Aj??pAp1) (5.2.6-1) 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up——桩身外周边长度(m); qsia——桩侧第i层土的摩擦力特征值(kPa),宜按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取值,如无当 地经验值时,可按表5.2.6-1选取; li——管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m); qpa——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取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5.2.6-2选取; Aj——空心桩桩端净面积(m2),对于管桩,Aj??(D2?d2)/4; ?p——桩端土塞效应修正系数,对于闭口管桩?p=1;对于敞口管桩:当hb/D<5时, ?p=0.16hb/D,当hb/D?5时,?p=0.8;其中hb为管桩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Ap1——管桩空心部分敞口面积(m2),Ap1??d2/4。 表5.2.6-1 管桩侧摩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qsia (kPa) 土的名称 填土 淤泥 淤泥质土 流塑 软塑 可塑 硬可塑 硬塑 坚硬 稍密 中密 密实 稍密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稍密 中密(密实) 中密、密实 中密、密实 — — 土的状态 — — — IL>1 0.75< IL≤1 0.50< IL≤0.75 0.25 注:1 选取qsia时,应综合考虑桩长、土(岩)的标贯值N、持力层岩土的性质、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终压 或收锤标准等因素; 2 对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土类,不计算其侧摩阻力; 16 3 N为修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 4 软质岩可取中~低值,硬质岩可取中~高值。 表5.2.6-2 管桩端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qpa (kPa) 土(岩)名称 桩入土深度(m) 土(岩)的状态 软塑 粘性土 可塑 硬可塑 硬塑 粉土 粉砂 细砂 中砂 粗砂 砾砂 角砾、圆砾 碎石、卵石 全(强)风化岩 强风化岩 — — 中密、密实 N>15 N63.5>10 N63.5>10 30 注:1 N为修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N越大,qpa取值越大; 2 粘性土、砂土及碎石类土中桩的端阻力特征值取值,应综合考虑土的密实度、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径比 hb/d(hb为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d为管桩外径),土越密实,hb/d越大,qpa取值越大; 3 当桩长≤20d且桩端进入N>50的非遇水易软化的强风化岩层,qpa可取高值。 5.2.7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通过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确定,试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相关规定; 2 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相关规定执行,并应满足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5.2.8 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应通过单桩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 2 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按下式估算: 1)单桩或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 Rta?up??iqsiali?Gp (5.2.8-1) 式中:Rta——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up——桩身外周边长度(m); λi——管桩抗拔系数,按表5.2.8选用; qsia——管桩侧表面第i层土(岩)的侧阻力特征值,按本地区实测值取值(kPa); li——管桩穿越第第i层土(岩)的厚度(m); 17 Gp——管桩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应扣除水浮力(kN)。 2)群桩呈整体破坏时: Rta?式中:ul——群桩外围周长(m); n——桩基中的桩数; 1ul??iqsiali?G'p (5.2.8-2) n' Gp——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标准值除以桩数,地下水位以下应扣除水 浮力(kN)。 表5.2.8 抗拔系数λi 土(岩)的类别 粘性土、粉土 砂土 λi值 0.70~0.80 0.50~0.70 5.2.9 管桩桩身结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管桩轴心受压时 Q≤?cfcA (5.2.9-1) 式中:Q——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 fc——管桩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取值; A——管桩桩身横截面面积; ?c——工作条件系数,取0.55~0.65,对于沿江等复杂地质条件地区宜取低值,对于其 他地质条件较好地区宜取高值。 2 管桩轴心受拉时 1)单节桩: a.当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时,应按下式计算: Qt≤fpy Apy (5.2.9-2a) 式中:Qt——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上拔力设计值; fpy——管桩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py——管桩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2)多节桩: Qt?0.8lwheftw (5.2.9-2b) 式中:lw——焊缝长度,lw=π(d1+d2)/2(d1为焊缝外径,d2为焊缝内径); he——焊缝计算厚度,he=0.75la(la为焊缝坡口根部至焊缝表面的最小距离); ftw——焊缝抗拉强度设计值,可取170N/mm2。 18 对两节及以上的管桩,应取按式(5.2.9-2a)、(5.2.9-2b)计算的较小值。 3 桩身受弯矩作用时 M≤Rm (5.2.9-3a) 式中:M——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弯矩设计值; Rm——桩身的抗弯承载力特征值。 管桩桩身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因符合下列规定: sin??t (5.2.9-3b) sin??sin???AprpM??1fcA(r1?r2)?fpy?(f??p0)Aprppy2???0.55?p0Ap?0.45fpyAp (5.2.9-3c) ??'?1fcA?fpyAp?0.45(fpy??p0)Ap?t?0.45(1??) (5.2.9-3d) 式中:?——矩形应力图中,混凝土受压区面积和全截面面积的比值; ?t——纵向受拉预应力钢筋面积与全部纵向预应力钢筋面积的比值; ?1——矩形应力图中,纵向受拉预应力钢筋达到屈服强度的钢筋面积与全部纵向预应力钢 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rp——预应力钢筋重心所在圆周的半径; A——管桩截面面积; Ap——全部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p0——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预应力钢筋应力; r1、r2——抗拔管桩截面的内、外半径(mm); ?——管桩预应力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py4 管桩桩身横向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V?式中:V——剪力设计值; t——管桩壁厚; I——管桩截面对中心轴的惯性矩; tI(?ce?2?tft)2??ce2 (5.2.9-4) S0S0——管桩半个圆环的面积对中心轴的面积矩; ?t——混凝土抗拉强度变异性调整系数,?t=0.7。 5 偏心受压的管桩,桩身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宜符合下列规定: N???1Afc??p0Ap??f'pyAp??t(fpy??p0)Ap (5.2.9-5a) sin??tsin??sin???AprpN?ei??1fcA(r1?r2)?fpy?(f??p0)Aprp (5.2.9-5b) py2????t?0.45(1??) (5.2.9-5c) 19 式中:ei——初始偏心距。 管桩桩身裂缝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时,应按下式计算: Qt≤σpcA (5.2.9-a) 式中:Qt——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基中单桩所受上拔力; b.当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时,应按下式计算: Qt≤(σpc+ft)A (5.2.9-b) 式中:ft——管桩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4.2.10 下列建筑物的管桩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 1 2 基础; 3 摩擦型管桩基础。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管桩基础; 结构体系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管桩 4.2.11 管桩基础沉降计算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管桩基础沉降变形允许值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执行,并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 4.2.12 管桩基础设计时,可结合本地区经验,采用桩、土、承台的共同工作原理进行设计计算。 4.2.13 当管桩桩周土体因自重固结或受开挖、受地面大面积堆载等因素影响时,应考虑由此引起的桩侧负摩擦力、不平衡推力对管桩承载力、沉降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应通过试验或计算确定。 5.3 构造要求 5.3.1 管桩顶部填芯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承压桩,填芯深度不得小于3倍桩径,且不得小于1.5m; 对抗拔桩,填芯深度应按计算确定,且不得小于3.0m; 对桩顶承担较大水平力的桩,填芯深度应按计算确定,且不得小于6倍桩径并不得少于3m,桩间应设置厚度为150mm的C15混凝土垫层; 2 管桩顶的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振捣密实,下封层不得漏浆; 3 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承台提高一级,且不应低于C30,填芯混凝土应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掺入微膨胀剂的混凝土。 5.3.2 管桩与承台连接要求: 1 管桩与承台连接时,桩顶嵌入承台深度不应小于50mm,且不应大于100mm; 2 对于承压桩,可利用桩的纵向钢筋或另加插筋锚入承台内。当采用桩的纵向钢筋直接与承20 台锚固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0倍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500mm。当采用插筋时,插筋作为连接钢筋的数量应根据桩径选取,钢筋插入管桩内的长度应与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相同,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应小于35倍钢筋直径,并应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的有关规定; 3 对于抗拔桩,宜另补锚固钢筋,其数量应根据计算确定,钢筋插入管桩内的长度宜与桩顶填芯混凝土长度相同,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应小于40倍钢筋直径; 4 截桩、接桩、不截桩桩顶与承台连接应按照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设计。 5.3.3 抗拔桩的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和连接钢筋总公称截面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a?Qt (5.3.3-1) fn?upnQt (5.3.3-2) fyAs?式中:La——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按计算确定且不得小于2.0m; As——管桩内孔连接钢筋总公称截面面积; Qt——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上拔力设计值; fn——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宜由现场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 可采用C30的掺微膨胀剂的填芯混凝土,fn取0.30~0.35MPa; upn——管桩内孔圆周长; 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5.3.4 管桩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根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3个; 2 桩的接头处的抗弯能力不应低于桩身的抗弯能力,接头强度不应低于桩身强度; 3 管桩的连接尚应符合本规程第6.3节规定。 5.3.5 5.3.6 抗拔桩宜选用AB型以上型号的管桩。 桩尖的选用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常用桩尖规格及构造应按本规程附录D确定。 5.3.7 在地下水、地基土对混凝土、钢筋和钢构件有腐蚀作用时,应采取防腐措施。 21 6 管桩基础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管桩基础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 l 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2 拟建场地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各类管线等有关资料; 3 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4 现场的试桩资料或附近类似桩基工程的经验资料; 5 管桩的产品合格证及质保资料; 6 沉桩机械的产品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桩机相关技术参数等。 6.1.2 管桩基础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 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图纸,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2 场地完成三通一平、排水畅通,并满足沉桩所需的地面承载力; 3 处理场内影响管桩施工的高空及地下障碍物; 4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管桩施工专项方案; 5 设置高程控制点和轴线定位点; 6 选定进场的沉桩设备,其性能应满足设计的技术要求; 7 对桩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 8 管桩及所需材料按计划分批进场且验收合格。 6.1.3 在对工程环境条件分析后确定桩基施工可能影响附近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正常使用和安全时,应采取有效的减少振动和挤土影响的措施,必要时应对建(构)筑物进行加固,对道路和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措施或增加隔离措施,并设置观测点进行专业监测。当在紧靠相邻工程的基坑边坡或围护结构的场地沉桩时,应考虑沉桩对其影响,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6.1.4 应根据设计要求、岩土特性、施工场地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沉桩机械,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于锤击机械: 1)桩锤应采用柴油锤、液压锤,不得采用自由落锤; 2)桩锤大小的选择应与桩径和沉桩难易程度相结合,配套使用,大桩应选用重锤; 3)桩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2 对于静压机械: 1)压桩机的每件配重必须核实,并将其质量标记在该件配件外露表面; 2)静力压桩机的最大压桩力,应小于桩机的自重及配重之和的0.9倍。 22 6.1.5 采用管桩的基坑工程开挖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坑开挖顺序、方法应与设计工况相一致;严禁边打桩、边开挖基坑。 2 基坑施工机械和运土车辆,不得挤推、碰撞或损坏已成管桩桩身。 6.1.6 管桩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规定的龄期后方可使用。 6.1.7 基坑开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 保持基坑围护结构和边坡的稳定,并做好监测工作,实施动态管理; 2 饱和粘性土场地的基坑,应在管桩施工15天后方可进行开挖。 6.1.8 除设计阶段已进行静载试桩以外,在正式施工前均应试沉桩。试沉桩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确定,并不少于3根。 6.2 管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6.2.1 管桩的现场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 2 管桩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程分类堆放,严禁混堆; 3 场地许可时宜单层堆放,需叠层堆放时,最下层宜按图6.2.1所示的两支点位置放在垫木上,垫木支承点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底层最外缘管桩的垫木处应用木楔塞紧。当堆放地基经特殊处理时,也可采用着地平放; 0.21l0.58ll0.21l 图6.2.1 两支点法位置(注:l为桩节长度) 4 管桩需叠层堆放时,外径为700mm~1200mm的管桩不宜超过2层,外径为400mm~600mm的管桩不宜超过3层。 6.2.2 管桩吊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桩出厂前应作出厂检查,其规格、批号、制作日期应符合所供工程的验收批号内容; 2 管桩在吊运过程中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受碰撞的桩应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3 管桩吊装宜采用两支点法或两头钩吊法,两支点法的两吊点位置至桩端的距离宜为桩长的0.2倍,吊索与桩段水平夹角不得小于45°。 4 在运输过程中的支承应符合本规程6.2.1规定,且应绑扎牢固。 6.2.3 取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23 1 取桩时应保证桩的完整性; 2 拖拉取桩时应时刻注意保持打桩机的稳定性。 6.3 管桩的连接 6.3.1 管桩的连接可采用端板焊接法,接头强度不应低于桩身强度,焊条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Q235钢部件的手工电弧焊焊条应采用E4303,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的规定;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丝采用ER50-6,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碳钢焊丝》GB/T8110的规定,二氧化碳气体应符合现行化工行业标准《焊接用二氧化碳》HG/T2537的规定。 6.3.2 采用端板焊接接桩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和《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桩时下节桩的桩头,宜高出地面1.0m~1.3m; 2 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中心线允许偏差为±2mm。接桩就位纠偏时,不得用大锤横向敲打; 3 管桩焊接前应先确认接头部位是否符合要求,上下节桩端板表面应用钢丝刷清刷干净,坡口处应清除油污和铁锈,并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4 接桩焊接宜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由两个焊工沿桩周对称进行。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周边对称点焊4点~6点,待上下节桩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当坡口宽度为12mm时,焊接层数宜为二层,当坡口宽度为17mm时,焊接层数宜为三层。内层焊完后应将焊渣清理干净,方可施焊外层;焊缝应连续、饱满,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 5 雨天焊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二氧化碳保护焊尚应采取防风措施; 6 二氧化碳保护焊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沉桩。 6.3.3 管桩需截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截桩后管桩的质量。截桩应采用锯桩器,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截桩。 6.3.4 灌注桩顶填芯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浇灌填芯混凝土前,应将管桩内壁浮浆清除干净,并采用内壁涂刷水泥净浆、混凝土界面剂等措施; 2 填芯混凝土的托板宜采用4mm~5mm厚的薄钢板,并通过端板用钢筋与托板焊接定位,托板与管桩接触周边缝隙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漏浆; 3 填芯混凝土的深度及强度等级应符合本规程第5.3.1条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4 6.4 静压法沉桩施工 6.4.1 压桩机的型号和配重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根据试桩资料等因素选择。在没有规定要求的情况下,可根据本规程附录B选择压桩机型号。 6.4.2 沉桩场地应满足压桩机接地压力的要求,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压桩机的稳定。 6.4.3 沉桩顺序应符合下列原则: 1 空旷场地沉桩应由中心向四周进行; 2 某一侧有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应由该侧向远离该侧的方向进行; 3 根据桩型、桩长和桩顶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先长后短,先大后小; 4 根据建筑物的设计主次,宜先主后次; 5 沉桩机运行线路应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6.4.4 管桩沉桩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首节桩插入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0.5%; 2 压桩时压桩机应保持水平; 3 宜连续一次性将桩沉到设计标高,中间停顿时间宜短,应避免在接近持力层时接桩。 6.4.5 沉桩过程应完整记录,记录表格式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 6.4.6 压完一根桩后,若有露出地面的桩段,应先截桩后移机,严禁用压桩机将桩强行扳断。 6.4.7 沉桩过程中出现压桩力异常、桩身漂移、倾斜或桩身及桩顶破损等情况时,应查明原因,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6.4.8 终压标准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承载力、设计标高、桩型等综合确定,应通过试桩静载试验确定终压力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在无试桩终压力与静载试验资料的情况下,终压力不宜小于2倍特征值。 6.4.9 PHC桩桩身允许抱压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Pmax?0.45(fcu,k??ce)A (6.4.9) 式中:Pmax——桩身允许抱压压力; fcu,k——边长为150mm的桩身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ce——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 A——管桩桩身横截面面积。 6.4.10 PHC桩顶压式桩机的最大施压力或抱压式桩机送桩时的施压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Pmax?0.5(fcu,k??pc)A (6.4.10) ' 式中:Pmax——顶压式桩机的最大施压力或抱压式桩机送桩时的施压力; 6.4.13 终压后的管桩应采取有效措施封住管口;送桩遗留的孔洞,应立即回填或覆盖。 25 6.5 锤击法沉桩施工 6.5.1 桩机的选择应满足打桩施工的设计技术要求,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6.5.2 锤重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岩土性质或根据试桩资料选择,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根据本规程附录C选用。 6.5.3 打桩顺序应按本规程6.4.3条的规定执行。 6.5.4 管桩打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桩锤和桩帽与桩圆周的间隙应为5mm~10mm; 2 桩锤和桩帽(送桩器)与桩顶面之间应加设弹性衬垫,衬垫厚度应均匀,且经锤击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在打桩期间应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和补充; 3 首节桩打入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0.5%,桩锤、桩帽或送桩器应与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 4 宜连续一次性将桩沉到设计标高,确需停锤时尽量减少停锤时间; 5 沉桩时,桩顶应有排气孔,当管内充满水时应先排水后才能继续施工,管内大量涌土时也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6.5.5 打桩过程中出现贯入度异常、桩身漂移、倾斜或桩身及桩顶破损时,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6.5.6 打桩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记录表格式应符合本规程附录F的规定。 6.5.7 收锤标准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承载力、设计标高、桩型、耐锤性能等综合确定,并应由设计单位根据施工单位的试沉桩结果提出收锤标准。 6.5.8 锤击法施工时的最大打桩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Pmax?0.7Afck (6.5.8) 式中:Pmax——锤击桩施工时的最大打桩力; A——管桩桩身横截面面积; fck——桩身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6.5.9 对于PHC管桩,锤击法沉桩每根桩的总锤击数不宜大于2500击;入土深度最后1m的锤击数不宜大于300击。 6.5.10 在布桩密集时,可采用―引孔助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引孔的直径、孔深及数量应由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通过现场试验后确定; 2 引孔宜用长螺旋钻干作业法或其他适宜本地区使用的方法;引孔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0.5%; 3 引孔作业和打桩施工应密切配合,随钻随打,引孔和打桩应在同一个工作台班中完成; 4 引孔中有积水时,宜用开口型桩尖。 26 6.5.11 收锤后的管桩应采取有效措施封管口;送桩遗留的孔洞,应立即回填或覆盖。 6.5.12 对老粘土、密实粉土、粉质粘土分布地区,且布桩较密时,应进行施工监测,当发现群桩上浮时,应采取复打(压)等处理措施。 27 7 管桩基础的检验和验收 7.1 一般规定 7.1.1 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应进行桩位、桩长、桩径和桩身质量的复检。 7.1.2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单桩承载力检测。 7.1.3 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的检验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前检验、施工过程检验和施工后检验。 7.2 施工前检验 7.2.1 管桩进入工地现场后,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和检测: 1 管桩产品合格证及规格、型号的核查; 2 管桩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的抽检; 3 管桩端板连接部件的抽检; 4 管桩结构钢筋的抽检; 5 管桩堆放及桩身破损情况的检查等; 6 审查施工单位申报的施工方案,提出审查意见和要求。 7.2.2 管桩进入工地现场后,其规格、型号以及质量等级的核查,应按设计图纸以及本规程第4章的要求,对照产品合格证、运货单及管桩外壁的标志,对其规格、型号以及种类逐条进行检查。 7.2.3 运入工地的管桩,应按本规程表4.5.4和表4.5.5的要求,抽查管桩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抽查数量不得少于2%的桩节数,且不得少于2节。当抽检结果出现一根桩节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应加倍检查,若再发现有不合格的管桩,该批管桩不准使用并必须撤离现场。常用管桩的单节长度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检查。 7.2.4 当管桩采取焊接接头时,应按本规程表4.3.5的要求和现行行业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JC/T 947的有关规定检查桩套箍和端板的质量,重点应检查端板的材质、厚度和电焊坡口尺寸。抽检端板厚度的桩节数量不得少于2%的桩节数量且不得少于2节;电焊坡口尺寸检查应逐条进行。凡端板厚度或电焊坡口尺寸不合格的桩严禁使用。端板的材质检查可先查阅管桩或端板生产厂家所提供的材质检验报告,有怀疑时可在工地上随机选取2~3个端板,送到具有金属材料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若检测不合格,该批桩不得使用。对接桩时使用焊条等材料应进行检验。 7.2.5 管桩结构钢筋抽检的主要内容应为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和直径,螺旋筋的直径、间距及加密区的长度,以及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每个工地抽检桩节数不应少于2根。 28 7.2.6 管桩的拖拉和起吊应进行旁站监理,在管桩起吊就位前,应认真检查管桩在运输、装卸、拖拉过程中有否产生裂缝,严禁使用有裂缝的管桩,每根桩施工前应检查裂缝。 7.2.7 对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每种规格桩,对每一工地,每施工5000m应送单节管桩至有资质单位进行破坏性试验,主要检验本规程7.2.5条规定的内容及桩的抗弯性能,应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试验方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执行。管桩所用预应力钢筋和螺旋筋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检查时一般可查阅钢材生产厂的产品质量报告及管桩生产厂的抽检报告,有怀疑时可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7.2.8 常用桩尖的检查和检测,应对桩尖的钢板厚度、桩尖尺寸、焊缝质量等按照本规程附录D进行检测,每栋建筑物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2个桩尖。 7.2.9 对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乙级的工程,在施工前进行试桩时,应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与检验,并做好相关记录。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应按国家相应规范进行,并应压至破坏。当拟采用高应变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验收检测时,应先对试桩进行高应变检测,再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并压至破坏,取得可靠的动静对比资料后,方可在验收检测中实施高应变法。对比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当预估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7.3 施工过程检验 7.3.1 沉桩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和检测: 1 桩的定位及压桩就位前的复测; 2 打(压)桩机具的检查; 3 桩身垂直度检测; 4 桩接头焊接质量检测; 5 收锤(终压)监控; 6 沉桩记录的审核; 7 桩挤土效应监测; 8 沉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 9 基坑开挖和截桩头的监督等。 7.3.2 桩位经施工单位放线定位后,监理人员应对桩位进行复核。在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桩位标记的保护,防止桩位标记发生错乱和移位。对于大承台群桩基础四周边缘的基桩,宜待承台内其他桩全部打完后重新定位,再沉桩。 7.3.3 桩身垂直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首先应检查第一节桩定位时的垂直度,当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时,方可开始打(压)桩; 2 在打(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保持送桩器和桩身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29 3 测量桩身垂直度可用吊线锤法,需送桩的管桩桩身垂直度可利用送桩前桩头露出自然地面1.0m~1.5m时测得的桩身垂直度作为该成桩的垂直度,但深基坑内的基桩,应待深基坑土方开挖后再次量测桩身垂直度作为该桩的桩身垂直度; 4 沉桩后的最终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7.3.4 沉桩记录应齐全、真实、清楚,经监理等人员签名确认后,方可作为有效的施工记录。 7.3.5 桩挤土穿过或进入密实的砂土、密实的粉土或超固结粘性土可能产生挤土效应造成桩身上浮时,应监测单桩沉桩完成时的桩顶标高和全部工程桩沉桩完成后的桩顶标高,监理单位对该项监理应旁站。 1 沉桩过程中,对工程桩总数的20%(先沉桩施工的三分之一抽取30%,中间沉桩施工的三分之一抽取20%,最后沉桩施工的三分之一抽取10%)进行单桩沉桩完成时的桩顶标高(单桩沉桩完成时立即测量桩顶标高并记录)和全部工程桩沉桩完成后对先前测量过桩顶标高的桩进行复测并记录,计算前后标高差; 2 当发现桩顶上浮超过20mm时,应对全部工程桩进行复打(压),并对总桩数的20%(抽取方法同上)进行单桩复打(压)完成时和全部工程桩复打(压)完成后的桩顶标高测量并记录,直至复压后本次桩顶上浮量小于10mm。复打(压)施工终锤(终压)标准可与沉桩时相同或复打(压)到初始标高。 3 在深厚饱和软土中沉桩,当布桩密集又无经验时,尚宜在施工过程中监测桩顶的水平位移,监测数量不应少于6根。 7.3.6 沉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沉桩过程中,应根据本规程6.4.4条的规定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监控沉桩顺序; 2 沉桩挤土可能危及四周的建筑物、道路、市政设施等,沉桩时应监测四周建(构)筑物和工地现场土体的变化; 3 大面积群桩基础或挤土效应明显的管桩基础工程,应设置观测点监测打桩对周边建(构)筑物和地下工程的影响。 7.3.7 沉桩完成后,应检查基桩管口及送桩遗留孔洞的封盖情况。 7.4 施工后检验 7.4.1 施工结束后应对桩进行下列检验: 1 截桩后的桩顶标高; 2 桩顶平面位置; 3 桩身的完整性; 4 单桩承载力; 30 5 对桩身抗压强度出现争议时的全截面抗压能力检测。 7.4.2 截桩后桩顶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允许偏差为±10mm。 7.4.3 设计标高处桩顶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3的规定。 表7.4.3 管桩桩顶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 项 目 柱下单桩 垂直于条形桩基横向轴的桩 单排或双排桩条形桩基 平行于条形桩基纵向轴的桩 承台桩数为2~4根的桩 周边桩 承台桩数为5~16根的桩 中间桩 承台桩数多于16根的桩 周边桩 中间桩 注:D为管桩外径。 ±D/3或±150两者中较大者 ±150 ±D/2 ±150 ±100 ±100 允许偏差值(mm) ±80 ±100 7.4.4 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的验收检测,其桩身完整性等级分类应符合表7.4.4的规定。 表7.4.4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桩身完整性类别 Ⅰ类桩 Ⅱ类桩 Ⅲ类桩 Ⅳ类桩 桩身完整 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分类原则 管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PHC桩,对于甲级设计等级的桩基,抽检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设计等级的桩基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2 柱下单桩承台的桩应全部检测,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3 抗拔桩、以桩身强度为设计控制指标的抗压桩、超过25层的高层建筑基桩及倾斜度大于1%的桩应全数检测; 4 锤击法沉桩的管桩,锤击总数超过2000击的,应全数检测。 7.4.5 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现裂缝和缺陷的永久结构的抗拔桩或以承受水平力为主的桩应判为Ⅲ类或Ⅳ类桩; 2 桩身的混凝土受损及桩身出现斜裂缝或垂直裂缝的受压桩应判为Ⅲ类或Ⅳ类桩; 3 桩身出现轻微缺陷的受压桩宜先判为Ⅲ类桩,最终判定桩的类别时,应挖开浅部的缺陷进行检查核对,结合低应变波形判别评价。挖开检查时,当裂缝长度小于桩截面周长的1/3且为水平裂 31 缝时,可将相似波形的桩改判为Ⅱ类桩。挖开检查困难时,应结合桩顶偏位、桩身倾斜率、孔内目测、岩土工程条件及施工情况等综合判定,仍有疑问时,应判为Ⅲ类桩; 4 应查明缺陷位置与桩身接头位置的关系,谨慎判定桩身接头附近的缺陷性质。确认接头焊缝质量存在轻微缺陷时,对受压桩可判为Ⅱ类桩,当接头附近桩身存在缺陷时,应按本条第1、2、3款要求进行判别。 7.4.6 对于采用封口型桩尖且接头为电焊焊缝的管桩,当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其桩身完整性,对结果有疑问时,应采用孔内摄像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应按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基桩孔内摄像检测技术规程》CECS253相关规定执行。 7.4.7 对低应变检测中存在缺陷的Ⅲ类、Ⅳ类桩均应进行处理,并应进行桩身倾斜度及桩位偏差的检测。考虑地质情况、沉桩施工情况、基坑开挖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利用和处理方法。以桩身强度为设计控制指标或受力较大的Ⅲ类桩经处理后应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以确认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单位工程处理后的Ⅲ类桩数超过50根时,试验数量取处理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单位工程处理后的Ⅲ类桩数少于或等于50根时试验数量不应少于2根。 7.4.8 对桩身浅部存在缺陷的管桩,可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开挖检查处理,截除缺陷以上的桩身,再次进行低应变及桩身倾斜度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接桩处理。 7.4.9 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承载力验收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下列桩基工程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在同一条件下检测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 1)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在施工前未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的管桩; 2)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在施工前未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的桩基,或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单桩设计承载力较大或工程桩数量较多的管桩基础。 3)当挤土效应影响邻桩承载力或施工出现异常情况的管桩基础,检测数量不少于3根。 2 下列情况之一的管桩基础可采用高应变动测法对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验收检测,在同一条件下检测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1)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在施工前已进行过单桩静载荷试验并有对比经验的桩基; 2)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属于本规程第7.4.9条中第1款第2项规定范围以外的桩基; 3)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桩基; 4)作为桩基静载荷试验的辅助检测。 3 下列情况之一的桩基不得采用高应变动测法对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 1)已确认或有证据怀疑因挤土效应出现桩身上浮且未经复压的管桩基础; 2)检测已认定为Ⅲ类桩、Ⅳ类桩或经工程处理后的Ⅲ类桩、Ⅳ类; 32
正在阅读:
安徽省地方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34 5006-20
那件事让我很难忘作文800字07-14
2022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解读 重要.pdf04-16
市场营销学(第三版)吴建安第13章05-29
格氏反应基本要求、反应后处理及注意事项11-01
2010届高三数学步步高(理)第四编 三角函数及三角恒04-27
新建铁路新乡至月山铁路新建第二双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05-03
整机检验规范最新 - 图文11-03
全球十大酒店集团及旗下品牌08-3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管桩
- 安徽省
- 预应力
- 规程
- 混凝土
- 基础
- 地方
- 标准
- 技术
- 张法
- DB34
- 50
- 我运动我健康演讲稿
- 教材解析 - 必修2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 石脑油烃类组成
- 高起专 网络教育计算机基础1考试试题及答案
- 管理人破产程序工作文书样式(试行)
- 机电与自动化专业STM32简介Introduction-of-STM32大学毕业论文外
-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净额清算业务指南
-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 中 期 报 告
- 2018-2019襄阳市考小学毕业小升初模拟数学试题(共2套)附详细答案
- 图书馆新生指南
- 牙医细数关于牙齿37个小秘密
- 甲醛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 关于印发《哈尔滨铁路局轨道车管理办法》的通知(哈铁总函
- 审查指南(2010)5.10
- 公关策划方案范文(试题一)
- 2012学年“温岭市中小学生智能培植与展示系列活动”之 小学语文
- 我的情绪我做主
- 市场调查与预测 重点 知识点 考试题
- 火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2004年报批稿)
- oracle练习-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