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复习重点

更新时间:2024-07-01 01: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城市的综合定义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2现代城市含义的三要素:

人口数量 产业结构 行政管辖的意义 3城市的特性

密集性 经济性 社会性 中心性 4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水平表现: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城市人口比重 产业结构 GDP 农业现代化 6.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中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 7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8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对象 :城市空间系统 9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内容

1.土地使用的配置 2.城市空间的组合

3.城市运输网络的构架 4.城市政策的设计和实施 10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0.1“田园城市”的理论特点

1城市与农村的结合 2土地的公有

3人口规模的限制 4开发利益的社会还原 5职业的自足性 6居民自由结合和协助 10.2田园城市的总体模式:

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呈圈状布置,田园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作为永久性保留的绿地。 10.3各田园城市的平面布局

田园城市平面呈圆形,由一系列同心圆构成,有6条达道由圆心放射出去,由城市中心向外

大致分8个圈层

①中央是一个(占地20hm2的)公园;

②沿公园布置公共建筑物,包括市政厅、音乐厅、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 ③公共建筑物外圈是(占地58hm2的)公园;

④公园外圈是一些商店、商品展览馆; ⑤住宅;

⑥(宽为28m的)林荫大道布置于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⑦林荫大道的外侧又是一圈花园住宅;

⑧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 11卫星城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1922年恩维将“田园城市”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卫星城镇理论。

卫星城镇理论的实质是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 12卫星城镇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卧城:子城距母城较近(16km),人们工作在母城,居住在卫星城。

半独立城镇:子城距母城30km左右,卫星城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然去母城工作。

独立的新城:子城距母城较远,卫星城具有新城的性质,规模较大,卫星城内部社会就业基本平衡。

13田园城市与卫星城镇理论的本质区别

田园城市是为星城镇的思想渊源,而且结构类似,但本质区别在于:

卫星城市中心城市与卫星城的规模、功能相差极为悬殊,是对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一种疏解手段;田园城市是一组中心城市与周边田园城市规模、功能相差不大的平衡组团。 14《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

1933年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保证居住,工作,游憩,交通4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认为绿、太阳、空间是 理想城市追求的目标。会议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产生了著名的“雅典宪章” 15马丘比丘宪章

1978年12月,一批建筑师在秘鲁的利马开会,对《雅典宪章》40多年的实践作了评价。 产生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认为,过分追求功能分区会牺牲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16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各国相继在城市规划中增加了环境保护规划部分,对城市建

设项目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 80年代,环境保护的规划思想又逐步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76年人居大会

(Habitat )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的概念。 ? 1978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在国际社会正式提出“ 可持续的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观念。

17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18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任务: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19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原则 2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原则

3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20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2 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3 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4 城市规划工作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5 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21城市规划的层面

1 城市发展战略层面: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 建设控制引导层面:(城市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2城市的系统构成,产业系统的构成

23城市用地概念

1 城市用地: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2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24工业与居住用地典型布置图

25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用地评定分类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质量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

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及可用于建设用地。 10%~15%

二类用地: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方能修建的用地,对城市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10%~20%

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一般无法修建,必须付以特殊的工程技术措施才能用作建设用地。>20% 26城市用地的分类 城市用地分为大类(10)、中类(46)、小类(73)三个层次 居住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用地 工业用地: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专用的铁路,码头等 仓储用地: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填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铁路用地,公路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市级区级的道路,广场,停车场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级区级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如建筑物,构筑物等用地 绿地: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特殊用地:军事用地,保安用地,外事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水域,园地,林地,村镇建设用地 27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 1 用地的组成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2 用地分类

一类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 28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 1)原则

? (1)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确定规划的格局与形态; ? (2)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 (3)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 ? (4)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

? (5)居住地区应具有社区的性质,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2)分布

(1)集中布置:当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而可以成片紧凑地组织用地时,常采用这布置方式;

(2)分散布置:当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受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走向与网络的影响,或城市总体布局为组团式布局时,居住用地可采取分散布置;

(3)轴向布置:当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区为核心时,居住用地或与产业用地相配伍的居住用地通常会沿着多条中心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布置,从而呈现轴向布置形态。 3)组织与构成 (多级序列) 29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上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有

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 (2)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

的交通联系。

?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

分注意节约用地。

? (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

少市内运输。

30工业在城市中的布局位置

? 布置在远离城区的工业 ? 城市边缘的工业

? 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31工业用地布局与居住区的关系

? 平行布置方式:工业区和居住区相应呈带状发展,互不干扰,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

关系比较好。

? 垂直布置方式:工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所隔断;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远离居

住区而不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近一些,可以减少防护带宽度,节省建设费用。

? 混合布置方式:既有平行布置的优点,又有垂直布置的长处,是比较常用的布置形式。 32旧城工业布局存在问题

? 1)工厂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 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 ? 3)居住区与工厂混杂 ? 4)工厂的仓库、堆场不足

? 5)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

? 6)利用一般民房或临时建筑,不合生产要求,影响生产安全 33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

1)发展生产,充分利用与逐步改造相结合; 2)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3)工业改造必须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4)街道工厂的调整地点,要便于居民参加生产劳动,对外迁工厂的工人居住区和服务设施,必须妥善安排。

34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

1)留 2)改 3)并 4)迁 35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 1. 按性质:

? 行政办公类 ? 商业金融业类 ? 文化娱乐类 ? 体育类 ? 医疗卫生类

? 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 ? 文物古迹类 ? 其他类

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

? 市级 ? 居住区级 ? 小区级

按所属机构性质及服务范围:

? 非地方性公共设施 ? 地方性公共设施 36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 有重要地位的 ? 有大量交通集散的

? 建筑体型硕大、形象突出的 ? 有重要纪念价值的

37主要公共设施在用地选择上的要求:

? 符合公共设施本身的要求

? 城市规划对这类公共设施位置上的要求 ? 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 38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 (1) 城市公共中心系列 城市公共中心等级序列

(2) 全市性公共中心组织与布置的要求

1) 按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组合功能与空间环境。 2) 组织好中心地区的交通。

3) 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容与建设标准要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4) 慎重对待城市传统商业中心。 5) 创建优美的公共中心景观环境。 39仓库的分类

? 1.从城市卫生安全角度,按货物性质: (1)一般性综合仓库(2)特种仓库

? 2.从城市使用的角度,按仓库的职能:

(1)储备仓库(2)转运仓库(3)供应仓库(4)收购仓库 40仓库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1)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2)有利于交通运输

3)有利建设、有利经营使用 4)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

5)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

6)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应满足有关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 41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1)小城市宜集中布置在城市的边缘,靠近铁路车站、公路或河流。 2)大中城市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 42仓库用地规模的估算

? 1)估算近远期仓库货物的吞吐量

? 2)考虑仓库货物的年周转次数,估算所需的仓容吨位: 仓容吨位=年吞吐量/年周转次数

? 3)根据实际仓容吨位中分别进入仓库或堆场的吨位比例,计算出仓库用地及堆场用

地面积

库房用地面积=(仓容吨位×进仓系数)(/单位面积荷重×仓库面积利用率×层数×建筑密度) 堆场用地面积=[仓容吨位×(1-进仓系数)]/(单位面积荷重)×堆场面积利用率 仓库用地面积即为上述仓库用地面积与堆场用地面积的和。

43城市开敞空间的概念: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十分之一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者娱乐场所,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者不被利用的地域。

44绿地系统的形态构成

① 点状绿地 ②带状绿地 ③楔状绿地 ④环状绿地 45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通过城市道路系统来组织。 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 46我国的道路等级构成主要有三级: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的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线路,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米

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米 支路(街坊道路)是个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米 47根据道路的性质、区分功能:

交通性道路:解决城市中各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那个枢纽之间的联系。车速快,车辆多,货运为主,车道宽,行人少,两旁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生活性道路:解决城市各分区内部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需要。车速低,客运为主,行人为主,车道宽度稍窄,两旁可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和停车场地。 48交通性道路系统

主要任务: 把城市的大部分车流,包括货运交通及必须进入市区的市际交通,尽最大可能组织和吸引到交通干道上来,给生活性道路上增加安全、宁静,使交通性干道上的车流通畅、快速。

选线原则:小城市:一般可以从城市边缘呈切线而过 ;

大城市:可在居住区外、各片用地之间通过,尽可能减少交叉口 。 49城市道路系统的主要形式

a 环形放射式 b 方格棋盘式 c 混合式 d 斜线式 50铁路站场位置选择 1)中间站的布置

小规模城市:横列式布置 ,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客站与货场均布置在城市同一侧,货场接近于工业、仓库区,可站位于居住用地侧。 2)客运站的布置

中小城市:位于市区边缘 大城市:位于市中心区的边缘

51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铁路网的的尽端,有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路线组成的整体,叫做铁路枢纽。 52.港口与工业的布局关系 岛港 内港

53岸线的类型与分配 深水深用,浅水浅用, 统一规划,各得其所 。 54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净空限制

55 A可以,b不可以(与城市相交),c不可以(正

好穿过城市)d e可以

56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57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体现主要城市职能

a 动态过程,建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b一段时期内具有稳定性。

58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按服务对象分类:

a基本职能: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 b非基本职能: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 59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1)依据:

a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 b城市基本要素中的主导要素。 (2)方法: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为主。 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方法:

a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b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 c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

60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和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61.城市人口的变化

(1)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自然增长率??1000??? 年平均人数(2)机械增长: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机械增长率??1000??? 年平均人数(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 期末人口数年限人口平均增长率??1 起初人口数62.城市人口规模估算 (1)职工带眷系数法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系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职工带眷有关指标

(2)递推

1.单身职工 40%-60 % 带眷职工比:独立工业产城镇采用上限,靠近旧法

2.带眷职工 40%-60 % 城采用下限;迁厂采用上限,新厂采用下限,建我国

3.带眷系数 3-4,1-3 成后采用上限,单身职工比相应而变化。 西部

4.非生产性职工 10%-20 % 带眷系数:双职工比例高的采用下限,比例低的某城

采用上限。 市从

1985—1990年城市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9.6‰,机械增长率为16.1‰,从1991—1995年由于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6‰,由于西部铁路干线的建成,国家开发中西部的政策,使城市机械增长率提高到24.3‰,1995年的人口达到88.72万人。由于育龄妇女年龄段人口正步入高峰期,今后10年内生育率将会回升,参照前10年的自然增长率取后5年的自然增长率为7.0‰,而机械增长率还将保持24.0‰的水平,用递推法预测城市未来5年的人口数。

88.72×(1+7.0‰+24‰)5=103.35万人 63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次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发展的主题 6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核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改善和保护人类美好生活极其生态系统的计划和行动的过程,使多个领域的发展战略的总称。

65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和门槛理论

城市环境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下的城市环境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的最大容纳量。

城市合理规模:合理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门槛理论:是对城镇与工业区发展规模进行经济论证极其基本建设投资量分析的一种理论 66城市形态:是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67城市结构: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68 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 集中紧凑 分散疏松

集中紧凑:各项主要用地布置比较集中

? 适用:中小城市用地规模不是很大

? 类型: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环状 分散疏松:各项主要用地成片或分组

? 适用:规模较大城市

? 类型: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散点式 69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

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3 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类别 占职工总数比 备注

4 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70城市内部结构:指城市自身、内部表现出来的特征,通常反映在城市用地的功能结构、产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往往也是城市问题的集中表现,矛盾的焦点所在。

71城市外部结构:指引起城市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外部因素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可能条件,也有利于明确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72搞好城市内、外部结构协调的途径

? 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部;

? 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 ? 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

? 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建设政策。

73城市下部结构:通常是指城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74城市上部结构:除基础设施外的其他城市建设。 75搞好城市上、下部结构协调的途径

基础设施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发作用。 基础设施能力的分布要结合城市远近期发展。 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 注重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

结合城市特点合理部署高层建筑,力求做到市内能源、交通负荷中心与供应设施的强度相适应。

保持合理的建设投资比例。 76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

公共领域 非公共领域 (主导作用) 77城市建成环境的演化 城市发展周期 生长期 成熟期 城市发展方式 新开发 再开发 城市建成环境演化方式 向外扩展 内部重组 78再开发的时机

城市建成环境再开发时机取决于(既定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如果(潜在的)地块价值相对上升和(既定的)建筑物价值相对下降,则再开发时机趋前;反之再开发时机滞后。 79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1)法律规范的制定2)法律规范的执行3)法律规范的遵守 (4)确立和完善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 80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内容

1.设定权利和设定义务 2.撤销权利和免除义务 3.变更法律地位 4.确认法律事实 5.赋予特定物以某种法律性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fy.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