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3)(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7-25 01: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2015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复习试卷

(3)

一、选择题

1.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肽酶 B.蛋白酶 C.脂肪酸 D.淀粉酶

2.关于ATP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中含有一个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

B.ATP脱去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就是ADP

C.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D.ATP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合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

3.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细胞质基质 ④ADP.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4.如图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CO2 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

A.a B.b C.c D.d

5.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6.在无氧条件下,高等植物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最后形成( )

A.CO2和H2O B.CO2和酒精 C.乳酸 D.丙酮酸和CO2

7.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以葡萄糖的消耗速率衡量)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8.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图中A处进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B.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O2来自于H2O

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图中B处进行,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D.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9.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图表示叶面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的关系,则当叶面积指数大约为多少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

A.2 B.5 C.7 D.9

10.图中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点相符的是( )

A.

B. C. D.

11.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A. B. C. D.

12.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唾液原液实验的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 )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稳定性

13.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在pH由5上升到10的过程中,淀粉酶的催化速度将( )

A.先升后降 B.不断上升 C.不断下降 D.先降后升

14.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 )

①第一阶段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A.②③②③ B.①②③③ C.②①③② D.③②②③

15.下列物质不能在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时产生的是( )

A.酒精 B.乳酸 C.丙酮酸 D.ATP

16.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17.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对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环的四个色素圈,排列在最外圈的色素所呈现的颜色及其吸收的光分别是( )

A.蓝绿光,红光,蓝紫光 B.黄绿色,红光

C.橙黄色,蓝紫光 D.黄色,红光和蓝紫光

18.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19.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分别用于( )

A.氧化O2和CO2 B.氧化CO2和O2 C.还原O2和CO2 D.还原CO2和O2

20.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将( )

A.全部用于生物合成等生理过程

B.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C.全部转移到ATP中

D.一部分供给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21.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

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2.荧火虫发光所用的能量直接来自( )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脂肪 D.ATP

23.下列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②酶在体内不能更新

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

④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⑥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A.①④⑤⑦ B.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②⑥⑦

24.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能够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A.[H]和ATP B.C5化合物 C.H2O和O2 D.O2和C3化合物

25.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 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s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二、非选择题

26.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24小时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 .

(2)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

(3)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中相关代谢速率的特点是 .

(4)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填“较快”或“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 .

(5)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 .

(6)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增多、不变、减少)

27.如图所示是一名学生制作的一个装置,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乙醇发酵的影响.瓶内含有悬浮在10%葡萄糖液中的2.5g酵母.

率 ,理由是 .

(2)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的反应式是 ,从表中可知,酵母菌参与乙醇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根据表中数据,瓶内的葡萄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 分钟.

2014-2015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复习试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肽酶 B.蛋白酶 C.脂肪酸 D.淀粉酶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本题是对酶的专一性考查.酶的专一性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脂肪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解答】解:A、肽酶催化肽链的水解,不催化蛋白质水解,A错误;

B、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B正确;

C、脂肪酸不是酶,C错误;

D、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不催化蛋白质水解,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对酶作用专一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关于ATP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中含有一个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

B.ATP脱去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就是ADP

C.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D.ATP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合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据此答题.

【解答】解:A、A为腺嘌呤核苷,其中含有一个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腺嘌呤),A正确;

B、ATP脱去一个高能磷酸键后就是ADP,B错误;

C、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C正确;

D、ATP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掌握其中各字母和符合的含义,同时掌握ATP和RNA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细胞质基质 ④ADP.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信息转化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同时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H],

同时生成少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合成大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因此c层中含有线粒体.

①动物细胞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c层加入丙酮酸后有CO2产生,因此c层含有线粒体,①正确;

②核糖体与二氧化碳的生成无关,②错误;

③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不产生二氧化碳,③错误;

④由于c层加入丙酮酸后有ATP产生,ATP合成需要ADP和磷酸,因此c层中含有ADP,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和不同阶段的产物,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对于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CO2 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

A.a B.b C.c D.d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据图分析,在a点时,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a﹣b段,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水果释放的CO2相对量减小;b﹣c段,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水果释放的CO2相对量增加.

【解答】解: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不利于蔬菜、水果的保质、保鲜,所以一般采用低氧(b点)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水果中有机物的消耗最少,就是CO2的释放量最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气浓度影响呼吸作用的曲线图,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另外注意水果保存的条件是低氧、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

5.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本题是无氧呼吸的场所,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人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人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葡萄糖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C、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C错误;

D、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反应物,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的特点,无氧呼吸的场所、反应物和产物,对无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是解对题目的关键,解题时主要审题剔除题干中的干扰因素,成熟的红细胞能运输氧气,但由于没有线粒体不能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6.在无氧条件下,高等植物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最后形成( )

A.CO2和H2O B.CO2和酒精 C.乳酸 D.丙酮酸和CO2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本题是对无氧呼吸过程的考查,在无氧的条件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产生乳酸.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或者是乳酸.

【解答】解:在无氧条件下,高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还有的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就是乳酸.

A、在无氧条件下,高等植物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最后形成的物质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因为二氧化碳和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无氧条件下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在无氧条件下,高等植物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B正确;

C、在无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正确;

D、丙酮酸不是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以与还原氢发生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和无氧呼吸的两条途径.对于无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其中C容易漏选.

7.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以葡萄糖的消耗速率衡量)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分析表格: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能量.由总反应可知,只有无氧呼吸时,产生CO2的量和产生酒精的量相等.a浓度时,产生CO2的量和产生酒精的量相等,表示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和c浓度时,产生CO2的量多于产生酒精的量,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浓度时,没有酒精产生,只产生CO2,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解答】解:A、a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没有有氧呼吸,A错误;

B、b浓度时,有3.25mo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有1mol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可见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小于无氧呼吸速率,B错误;

C、c浓度时,有3mo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有1.5mol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所以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C错误;

D、d浓度时,没有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表格,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和信息转化能力.要求考生识记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能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氧浓度为a、b、c和d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能利用总反应式计算出不同氧浓度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糖糖量,并进行判断.

8.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图中A处进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B.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O2来自于H2O

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图中B处进行,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D.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H2O→[H]+O2.暗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不需要光和色素,但需要多种酶、ATP和[H].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是:

CO2的固定:CO2+C5酶(﹣﹣→)2C3

C3的还原:C3+[H]酶(﹣﹣→)(CH2O)+C5.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粒中类囊体膜上,条件是必须在光下才能正常进行,A正确;

B、通过同位素示踪法,人们已经证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B正确;

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光的有无不影响暗反应的发生,C错误;

D、图示中的甲物质是葡萄糖,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是 CO2的固定:CO2+C5酶(﹣﹣→)2C3;C3的还原:C3+[H]酶(﹣﹣→)(CH2O)+C5,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光合作用的发生历程为线索来考查考生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与应用.每种细胞器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理过程中其结构与功能是高度的统一.

9.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图表示叶面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的关系,则当叶面积指数大约为多少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

A.2 B.5 C.7 D.9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叶面积指数在0﹣﹣9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在积累有机物;叶面积指数大于9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植物在消耗有机物.

【解答】解:叶面积指数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有关系.对农作物增产有利,应该是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

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最大,即农作物积累量最大,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10.图中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点相符的是( )

A. B. C. D.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C点,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而温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升高,细胞呼吸强度仍在增大,所以C点时的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比D点时的光照强度更为有利,在A点时,光照为0,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解:A、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在A点时,光照为0,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B正确.

C、细胞内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用于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植物即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A. B. C. D.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

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

总反应式:C6H12O66CO2+12H2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2C2H5OH+2CO2+能量(少量).试验刚开始注射器中乙组有氧气所以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甲组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少.总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不断增加.

【解答】解:AB、从图中看出,增长趋势是产生的CO2越来越少,这是不对的.因为无论是在有氧条件还是无氧条件下,都有利于酵母菌的生产繁殖,酵母菌越来越多,随着时间增长,单位时间产生的CO2也是越来越多的,AB错误;

CD、分解同样多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的产气量比无氧呼吸要多,所以甲脱气后进行无氧呼吸;乙不脱气应先进行有氧呼吸,其产气要快,产气量要比甲要多,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无氧呼吸还有一种情况,其总反应式为: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还有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12.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唾液原液实验的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 )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稳定性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本题是考查酶的高效性,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浓度不同,唾液在稀释后,酶浓度降低,但作用效果几乎不变,说明酶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即酶的高效性.

【解答】解:A、对酶专一性的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或反应底物种类不同,与题干不符,A错误;

B、酶的作用具有催化作用,不具有多样性,B错误;

C、本现象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

D、本实验是自变量是酶的浓度不同,与酶的稳定性无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高效性,分析题干信息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13.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在pH由5上升到10的过程中,淀粉酶的催化速度将( )

A.先升后降 B.不断上升 C.不断下降 D.先降后升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淀粉酶的最适pH值近中性,在pH由5上升到10的过程中,淀粉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催化速度将先升后降.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4.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 )

①第一阶段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A.②③②③ B.①②③③ C.②①③② D.③②②③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三阶段是氧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

【解答】解: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氧气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

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有水生成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故选:A

【点评】对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5.下列物质不能在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时产生的是( )

A.酒精 B.乳酸 C.丙酮酸 D.ATP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本题是对无氧呼吸概念、类型和过程的考查,无氧呼吸有2种类型,一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另一种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不论那一种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解答】解:A、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A错误;

B、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最终产物是乳酸,B正确;

C、丙酮酸是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C正确;

D、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储存到了ATP,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氧呼吸的过程,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二氧化碳、酒精的检测方法,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对题目的关键.

16.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终将四种色素分离.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解答】解: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A正确;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B错误;

C、使用显微镜时,要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C正确;

D、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较强,能将DNA染成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7.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对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环的四个色素圈,排列在最外圈的色素所呈现的颜色及其吸收的光分别是( )

A.蓝绿光,红光,蓝紫光 B.黄绿色,红光

C.橙黄色,蓝紫光 D.黄色,红光和蓝紫光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1、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越快,反之则越慢.

2、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解答】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越快,反之则越慢.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所以排列在最外圈的色素是胡萝卜素,橙红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分析柱形图:氧浓度为a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没有氧气的吸收,此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解答】解:A、氧浓度为a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酒精,因此在a浓度下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故A错误;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8﹣3)÷2=2.5,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3÷6=0.5,可见该浓度下,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故B正确;

C、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最弱,故C错误;

D、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柱形图为载体,考查细胞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9.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分别用于( )

A.氧化O2和CO2 B.氧化CO2和O2 C.还原O2和CO2 D.还原CO2和O2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阶段中:水

(CH2O)+五碳化合物

有氧呼吸过程中: [H]和氧气;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

【解答】解:光合作用过程,产生的[H]来自于光反应中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中还原C3,C3是由CO2固定而来的;

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来自第一和第二阶段,在第三阶段中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因此用于还原O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够区分氧化和还原反应,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20.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将( )

A.全部用于生物合成等生理过程

B.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C.全部转移到ATP中

D.一部分供给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中的能量利用率 1mol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和体外燃烧都能释放出2870kJ能量,但是体内氧化分解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约38molATP),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式,以维持体温的恒定.葡萄糖有氧分解时,能量利用率为40.45%左右,还有59.55%左右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解答】解:A、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40.45%左右用于生物合成等生理过程,A错误;

B、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B正确;

C、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40.45%左右转移到ATP中,C错误;

D、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D错误.

故选:B.

【点评】要明确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没有全部储存在ATP,超过一半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对恒温动物的好处就是维持体温.

21.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

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2CO2+2C2H5OH+能量;

C6H12

2C3H6O3+能量

【解答】解:由呼吸作用反应式来看,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只有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2.荧火虫发光所用的能量直接来自( )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脂肪 D.ATP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解答】解:A、葡萄糖中的能量必需经过氧化分解,储存到ATP中,才能够直接用于生命活动,A错误;

B、磷酸肌酸也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但不能直接供能,B错误;

C、脂肪是生物体中主要的储能物质,不能直接供能,C错误;

D、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3.下列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②酶在体内不能更新

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

④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⑥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A.①④⑤⑦ B.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②⑥⑦

【考点】酶的概念;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

【专题】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等特点.

【解答】解:①由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①正确; ②细胞新陈代谢在不断进行,酶和其他物质一样在细胞内能进行更新,②错误;

③酶由最适宜温度,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甚至会失去活性,③错误;

④低温时酶活性降低,升高温度后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④正确;

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酶催化作用的机理,⑤正确;

⑥酶既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⑥错误;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⑦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概念、作用机理、作用特点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对于酶概念的全面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4.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能够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A.[H]和ATP B.C5化合物 C.H2O和O2 D.O2和C3化合物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能够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TP和[H],暗反应能够为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DP和Pi.

故选:A.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25.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 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s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然后再分析其它的物质.

【解答】解:二氧化碳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的是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二氧化碳含量由高到低时,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变弱,则这个反应的反应物C5化合物消耗减少,剩余的C5相对增多;生成物C3生成量减少,而C3化合物的消耗继续,故C3化合物减少.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本质是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光合作用的模式图进行相关生理过程的分析,分析外界条件变化的题目,关键要找到外界因素直接影响的反应开始分析.

二、非选择题

26.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24小时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 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

(2)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夜间温度较低影响了呼吸酶的活性 ;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吸收了部分的CO2 .

(3)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中相关代谢速率的特点是 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4)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较慢 (填“较快”或“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 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来源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

(5)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 高 .

(6)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增多 .(增多、不变、减少)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解答本题分析图乙是关键.玻璃罩中的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在有光的条件在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光合作用,此时光照强度、CO2浓度均会影响光合速率.图乙中,AC段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CO2浓度逐渐降低;但是在中午即EF段CO2浓度下降缓慢;到下午18点后,光合作用逐渐停止;并且H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说明CO2被用于合成了有机物.

【解答】解:(1)如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

(2)由于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二氧化碳都是由有氧呼吸产生,但是在凌晨2点以后,由于气温的降低,降低了有氧呼吸过程中呼吸酶的活性,导致二氧化碳产生速率减慢,所以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CD段与AB段相比,光合作用吸收了部分的CO2,所以曲线上升较缓.

(3)D点的含义二氧化碳浓度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所以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4)图中EF段CO2浓度降低很慢,说明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减少,光合速率减慢,很可能是中午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缺少CO2 .

(5)CO2将会在暗反应过程中参与CO2的固定生成C3,图中EF段CO2浓度明显低于DE段,因此EF段CO2的固定减少,导致C3减少,C5的含量增多.

(6)24点与0点相比,该玻璃罩内CO2浓度降低,其用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增多.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任选二点作答)

(2)夜间温度较低影响了呼吸酶的活性 光合作用吸收了部分的CO2

(3)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4)较慢 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来源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5)高

(6)增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解题关键是能根据玻璃罩中的二氧化碳量的变化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

27.如图所示是一名学生制作的一个装置,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乙醇发酵的影响.瓶内含有悬浮在10%葡萄糖液中的2.5g酵母.

(1)实验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 右 ,理由是 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了CO2,增大了瓶中气体压力 .移动的速率 逐渐减慢,直至停止 ,理由是 葡萄糖被逐渐消耗尽 .

(2)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的反应式是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从表中可知,酵母菌参与乙醇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是 35℃ .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发酵作用减弱 .

(4)根据表中数据,瓶内的葡萄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 4 分钟.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实验研究的是酵母菌酒精发酵实验,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时释放二氧化碳.无氧呼吸过程中,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发酵瓶内的气体会逐渐增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由表可知,从5℃到35℃,随着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但是温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酶的活性.

【解答】解:(1)据图示可知,实验装置为测定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右移动,理由是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了CO2,增大了瓶中气体压力.移动的速率逐渐减慢,直至停,原因是葡萄糖被逐渐消耗尽.

(2)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的反应式是:C6H12O62C2H5OH+2CO2+能量,从表中可知,酵母菌参与乙醇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是35℃,因35℃时反应完成时时间最短.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发酵作用减弱.

(4)根据表中数据,瓶内的葡萄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35℃时反应完成时时间最短,至少需4分钟.

故答案为:

(1)右 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了CO2,增大了瓶中气体压力 逐渐减慢,直至停止 葡萄糖被逐渐消耗尽

(2)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35℃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发酵作用减弱

(4)4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实验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明确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反应最快,低温和高温均会使酶活性下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fl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