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理论基础知识

更新时间:2023-03-15 09: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

(讲课稿)

一、西方人口理论

西方的人口理论,是在西方文明大背景下从古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各家各派思想家关于人口问题的看法、主张、见识和学说的总称。这里讲的西方,指的是地理学意义上的西方即指欧洲和北美,而不是现代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概念。西方人口理论就是研究与探讨随着西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人口思想不断演变及其变化规律性的学说。

(一)西方人口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人口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时代。当时的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已开始从奴隶至庄园的经济管理和政治层面上考察人口问题了。在进入欧洲的封建时代之前,还有古罗马的法制实践家,在他们的立法执法过程中,阐述了对人口问题的深刻看法与见解。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口思想的萌芽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750至前14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包括该历史时期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古罗马时期(公元前509至47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是指体现在古罗马各种法典和法令中的人口观点与主张。

①古希腊时期的人口思想

1

古希腊从公元前750年形成各城邦国家的松散联合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人征服,在这个历史时期里,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其中,对人口问题论述较多的主要有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色诺芬、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著名思想家。

A、色诺芬的人口思想

色诺芬(约公元前431-前350年),出生于雅典富人家庭,接受过奴隶制贵族教育,是古希腊第一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前399年)的得意门生。他在其主要著作《经济论》和《财源论》中,都论述了颇为丰富的人口思想。其人口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男女婚配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种的延续与繁衍。因为“各种生物要传宗接代,他们就得结成婚姻好生儿育女;其次,这种结合为他们养儿育女提供了条件”。这是从经济上考虑,即解除婚姻当事人对其年老之后在生活支持上的顾虑。

第二,从维护贵族阶层的利益出发,主张国家应努力增加人口。色诺芬认为:“对于战争来说除了人口众多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更为有利呢?”

第三,主张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境外移民。

第四,把人口增加或减少作为奖罚,外迁和任免地方官吏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为扩大人口容量,需要促进工(矿)商业发展。 第六,从微观经济的角度,色诺芬认识到劳动人口与物的要素

2

之间需要形成适当的比例配置。

第七,色诺芬站在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为扩大国库收入来源,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奴隶而再出租给私营经济实体。

B、柏拉图的人口思想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和《法律论》中提出了颇有见地的人口思想,这种思想不仅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现代人口问题的研究,对缓解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之间业已存在尖锐矛盾不乏启迪意义。

第一,将人口划分为三个等级和阶层。柏拉图认为按照必要的社会分工原则,人口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和阶层:第一等级是执政者(政治家)和哲学家;第二等级是卫国者(或称护卫者)和武士;第三等级是营养供应者和民间艺人(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自由民)。从方法论上看,他概括的人口等级(阶级)和阶层分析是十分有价值的,这种方法对于透视诸多社会问题(包括人口问题)都是有益的。

第二,提出婚姻要以确保有素质良好的后代为目的。“女人应该在20岁到24岁为国家抚养儿女,男人应当从过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龄到55岁”。他认为,男女婚配选择不能以婚姻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必须服从于城邦国家的最高利益,“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量多结合在一起,反之,最坏的男人与最坏的女人要尽量少结合在一起。”

第三,提出对未成年人进行优育的主张。即对生下来就有缺陷

3

的孩子,要坚决予以处理。

第四,人口发展要有适度规模。 C、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出生于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御医。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在其《政治学》、《雅典政制》、《伦理学》等著作中,较充分地论述了独具匠心的人口思想。

第一,提出了城邦国家“二体系七业务”人口职业结构的思想框架。他认为,城邦的人口,应按国家必须的经济配备体系和国家赖以运行的军政体系来进行七种业务分工。

第三,他提出人类两性结合,不能以单纯的生殖和种的繁衍为目的,更主要的是人类为了人生各种目的而同居。

第三,主张人口要有适度规模。他认为,“一个城邦国家最适当的人口限度,是观察所能周遍而又是以达成优良生活的自给的数额”。

另外,亚里士多德关于提高人口素质,财产分配与人口增长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不仅有历史的学术价值,而且时至今日也仍富有实践意义。

②古罗马法典中的人口思想

通观古罗马的法典、法案,其人口观点与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结婚及其年龄要求。帝国早期的《结婚法》明确规

4

定:“男子25-60岁,女子20-50岁必须结婚。如不结婚,无权授予财产”。

第二,关于防止人口减少与激励人口增加的规定。《人口奖励法》载明:“对于结婚的人要给予奖金;生儿育女后要给予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补助金。”“无子女者只有权利将财产的一半传给继承者”。

第三,关于男子与女子平等和取消男性偏好的条款。《帕波法》规定:“无论市民妇女还是已解放的奴隶妇女生一女孩,此女孩将与男孩在法律地位等方面平等”。

③早期基督教人口思想

早期基督教对禁欲的宣传多少对当时的结婚率产生过影响,从而间接地作用于生育和人口增长。但是,越到后来这种影响变得越来越弱。教会关于禁止离婚和堕胎及反对避孕的主张,客观上最终得到了促进人口增长的效果。

2、中世纪欧洲的人口思想

欧洲中世纪(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用以表达从5世纪罗马文明瓦解到人文主义者正在参与的文明生活和知识复兴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思想意识形态的各个层面都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当时,人口问题通常是被视为宗教问题来进行考察和研究的。这一时期的主流人口思想是:

①早期的禁欲主义和贞操观念

依旧从教义出发,继续宣扬禁欲主义与贞操观念,还故意贬低

5

第四,人口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交换、消费有重要影响。

第五,劳动人口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口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道德风尚、社会心理状况对社会的安定产生重要影响。

3、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的存在和发展以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条件和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第一,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在阶级社会中,人口具有阶级性。如果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性去谈人口问题,人口就是一个抽象概念。

第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该社会的人口规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人口规律是人口相对过剩。

第三,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第四,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再生产的社会形式和生育观念。 4、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资资料生产的关系

社会生产之所以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资资料生产,首先因为它们都是社会存在、延续和发展的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其次,两种生产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最后,人类自身生产同物资资料生产都是同一社会生产方式制约下进行的。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统一于社会生产中,成为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16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这个对立统一体中物质资料生产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人类自身生产处于次要方面,但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两种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两种生产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其涵义是指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上按比例地发展。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这一各社会共有的人口规律,在人类社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资资料生产的比例、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原理,揭示了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体系中,两种生产的原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我们科学地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规律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指导和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武器。因此,两种生产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石。

5、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统一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作为经济要素的人,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既不能把人单纯看成消费者,片面强调“人口”,而看不到人是生产者,看不到人能动地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积极作用,简单地得出人口越多、消费越多的悲观结论,也不能只看到人是生产者,片面强调“人手”而看不到人的一生始终是消费者,片面地认为人口越多生产得越多,积累也越多,导致忽视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17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创立,是人口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把人口置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下予以分析,才第一次把人口理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使人口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真正揭示了人口发展规律。

第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具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人口理论总是反映一定阶级利益的,总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具有实践性。恩格斯在谈到共产主义社会有计划调节人口问题时指出:“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会自己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比我和您笨”。

(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指导思想 1、是指导中国人口发展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政府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人口的发展既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又同资源利用、

18

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我国人口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2、是中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核心和基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当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3、是批判资产阶级人口理论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口问题是社会问题,而一切社会问题的性质又是由具体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一切资产阶级人口理论都把人口问题说成是自然现象,把一切社会问题都说成是由人口决定的,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无产阶级失业和贫困的根源,只有推翻它,才能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创造条件。

4、是提高公民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人民群众中,尤其是在农民中“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旧的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要正确认识党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就要求我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人口知识,克服人们头脑中的旧观念、旧习性,使人们真正明白人口增长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理,这样才能以主人翁态度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

三、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人口思想

19

(一)毛泽东人口思想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在谈话和文章中对人口问题所作的一系列精辟论述,概括了他对人口问题的认识、态度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构想,表述了这位伟大领袖的人口思想。

1、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①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形成阶段

毛泽东人口思想起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针对当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中国革命的发生是因为人口众多,对土地造成了不堪负担的压力”等谬论,发表了《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基本动因是阶级压迫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篇文章的发表,是毛泽东人口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因为它表明了毛泽东开始关注对人口理论和人口实践的研究,并形成了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人口发展的理论思维。

②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全面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人口思想趋于成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这时,我国的生育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全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人以上),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明显。毛泽东在大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逐步拓宽了对人口问题思考与研

20

本世纪,劳动年龄人口一直两倍于美国人口总量,况且劳动年龄和国际接轨,逐渐延迟退休年龄,又可增加相当于日本人口总量的劳动力,再加上,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缺少的不是劳动力的量而是高素质的劳动力。

因此,绝不能借口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来否定我国原来人口政策的历史功绩,必须辩证地、历史地评价我国严厉的人口政策。我们必须尊重这样一个事实: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长远的适度人口基础。

(三)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必须着眼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人口与经济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持续紧张的状况也不会根本改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要实现资源开发零增长、环境污染零增长,基本前提条件应该是实现人口零增长。

因此,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必须着眼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个战略目标,必须统筹解决当代人口与未来人口、出生人口与老龄人口、家庭人口与社会人口、人口流动与人口分布、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等一系列人口问题。“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是基

41

于我国人口问题暂时解决增量之后进行人口政策调整的一个必经阶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口结构,保持合理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改善家庭结构,适当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但生育水平长期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基于对对我国人口长期的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一定会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适时出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也可能经过长期实践之后进一步出台适当的鼓励或再抑制政策。

当前就是要认真做好“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与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政策的统筹衔接,为下一步进行人口政策的调整完善预留好对接匹配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一五年六月

42

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中国更快发展起来,我们的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

4、人均论——必须把人均指标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人口思想中强调要用人均标准来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效果。邓小平指出,要想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就必须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均经济的占有量水平。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国情和人口的严峻形势,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具备人均观念,充分发挥人口的“分母效应”,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把人口增长速度降下来,从而实现人均国民经济占有量的不断增长。

5、素质论——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邓小平指出,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用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料生产的人。在今天,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变革都非常迅速。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邓小平还特别强调提高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他指出“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邓小平的人口思想为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途径。并为开创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坚

26

定的理论基础。

(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人口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毛泽东、邓小平人口思想的同时,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

1、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要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满足当代人发展要求的同时,必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持续发展。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把解决人口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2、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早在1989年江泽民就指出“11亿人的吃饭问题,只有依靠我们自己采取正确方针,进行持久努力,不能依靠任何别人替我们解决,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个最基本的国情”。要把解决人口的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考察和处理,“应当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自觉地坚持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

3、坚持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第一,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要重视人口素质。

第二,要把实行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建

27

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提出了要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必须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第四,人权最根本的就是人的生存权,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对世界稳定与发展的贡献。

第五,控制人口是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第六,加快人口的合理化流动和城镇化进程。

第七,加快依法治理人口问题的步伐,200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八,加强人口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多次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作为计划生育主人的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国情,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人口问题的方针政策,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的理论,促进人

28

的全面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新世纪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新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人口科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激增。就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注意到人口问题时,北京大学名誉校长、教授、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马寅初先生(1882-1982)首先在1957年7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关于节制人口问题的提案,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后来,《人民日报》以人大代表发言的形式全文发表。《新人口论》共分为十部分,主要包括:

①我国人口增殖太快 ②我国资金累积得不够快 ③我在两年前就主张控制人口 ④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

⑤我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和马尔萨斯是不同的 ⑥不但要积累资金而且要加速累积资金 ⑦从工业原料方面着想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⑧为促进科学研究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⑨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⑩几点建议

29

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指出,人口多,资金少是我国一个很严重的矛盾。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要保住这个大资源,去掉这个大负担,办法是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他建议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新人口论》还分析了我国人口发展的状况,他认为由于新中国解决了失业、灾荒、饥饿和瘟疫等一系列问题。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其次,他认为人口增长过快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矛盾,一是同加速资金积累之间的矛盾;二是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三是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四是同发展科学事业之间的矛盾。他认为提高人口质量主要是“提高知识水平”。对于控制人口数量,他认为第一步要靠普遍宣传,破除“早生贵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封建残余思想;第二步,修改婚姻法,实行晚婚晚育,男子25岁,女子23岁结婚较为适当;第三步,实行经济措施,少生有奖,生三个孩子的征税,生四个孩子的征重税等等。

《新人口论》发表后,由于其中观点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人口不断增长是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的教条不一致,冲破了“人口多就是好”、“人多力量大”的思想束缚,引起了学术界的一场争论,争论后来超出了学术领域,马寅初被围攻、批判。随着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有人指责马寅初提出的“新人口论”是配合右派分子向党进攻。1958年4月,北京大学党委决定对马寅初进行批评。5月陈伯达在北大点名批判马寅初,要他做检讨。以后,全国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f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