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4:08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 高考思想政治考核表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考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必修一政治必背核心术语
1. 对价格起作用的因素,决定性因素,根本性因素是什么?p11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决定性根本性因素,同时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表现. 2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怎么提高消费水平?怎么提高生活水平?怎么改变民生?}p17 (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2)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①居民的当前收入影响消费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向
②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未来收入预期越乐观,居民的消费水平越高
③居民的收入差距大小影响消费水平,差距越大,社会总体消费越低 ,与消费水平成反向 (4)怎么提高消费水平?怎么提高生活水平?怎么改变民生? ①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 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未来收入预期 ③减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④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4.居民有哪些消费心里p19:
①从众心理(商家:利用名人广告效用) ②求异心里(商家:生产个性化商品) ③攀比心理(商家:产品创新,更新换代) ④求实心里(商家: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
5居民应树立哪些正确的消费观,保持那些正确的消费原则?p21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生产者应该怎么做?)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 ③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
7.为什么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生产多层次不平衡的状况决定的 ②是巩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
③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对于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生活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8.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9.公司成功的要素
企业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 ③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10.解决就业的措施p42:
①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就业邮箱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a.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b.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职业技能 11.劳动者应树立那些正确的就业观念p42: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2.劳动者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p44:
①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者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法律依据)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④受害者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维权途径)
13.选择投资必须坚持的原则p51: ①综合考虑安全性,收益率 ②坚持投资方式多样化,多元化 ③要根据实际情况
④既要考虑自身需要,也要考虑社会需要,利国利民
14.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
直接原因: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15.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必要性)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规则)的表现
③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16.如何实现分配公平p61:
①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因为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提高居民收入在过敏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
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的另一重要举措
17.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3?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a既要反对平均主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珠 b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18.国家财政的作用: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晚上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19.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p67: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0.调控的目标p84 ①促进经济增长 ②增加就业 ③稳定物价
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2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①推动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大法 23加快经济房展方式的具体措施 ①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②推进经济结构性调整
③推动城乡一体化 24 加快经济房展方式的根本途径p90: ①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④星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新工农,城乡关系 ⑤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税收
⑥加大长征税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贯彻科学发展观,筹城乡 2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
利:促进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实质: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弊: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也使发达国家的财富不断积累,一 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加剧 全球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6.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的迎接挑战
27.我国对外贸易必须坚持的原则:以智取胜,市场多元化 28.如何应对倾销反倾销和各种壁垒:
①要有规则意识,要有利用世贸组织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②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科技含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③实行以质取胜的市场多元化战略
④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绿色产品以应对绿色壁垒 ⑤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29.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③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④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看不见的手”
①市场经济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②市场调节的实现(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及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实现的。 ③市场调节的优点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能够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④市场调节的不足与弊端
不足: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也不能调节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物品的生产和流通。
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3)市场秩序
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①市场规则 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含义: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优点: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有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有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内在要求: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
(1)必要性:是促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于发展的内在要求。(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总体小康 标志: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 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全面建成小康时会的新要求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科学发展观
①第一要义: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内涵 ②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要求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③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①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②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金全球化 ③载体:跨国公司
含义: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作用: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机遇)
它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
间。
②消极影响(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格局严重。
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对策)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2、国际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
①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 ②地位: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③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④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①时间:2001年12月11日
②地位: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③意义: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对外开放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D、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必修二政治必背核心术语
第一卷:选择题必考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在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 4.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 听证会 6、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是村委会和居委会 ★7、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8(1)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表现在
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
(3)职能: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9、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0、人民代表的权利是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人民代表的义务:(1)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2)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要求;(3)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我国的根本制度,我国的政体。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点是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B、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C、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速运转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3、中国共产党
执政方式;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执政方式)、科学执政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地位:领导和执政
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1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
A、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关系。
B、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共产党领导
C、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E、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F、多党合作的地位: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C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16、人民政协的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和平。
17、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注意:和谐是新增的) 1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 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 20、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宗教政策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2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特点)?三者关系? (1)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三者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2、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3、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的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 24、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
★2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是国家利益是决定因素,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26、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27、(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2)、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的存在 (3)、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8、(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新特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9、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它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第二卷:大题必考
1、为什么在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2、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是什么?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必须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根据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我们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4)也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关心公民的政治责任感。 5.如何行使监督权?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6.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筹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7、政府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行政?
必要性:是贯彻依法治国战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意义:A、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权利和自由 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的权威 C、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D、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8、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基本要求是A、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B、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 C、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D、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9、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为进行监督?
1)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2)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A 、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B、 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C 、才能更好地作出正确的决策 D、 才能真正做到对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10、如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
(1)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3)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政府自觉接受监督
★11、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
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12、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由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的。
(3)意义: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的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3.为什么必须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照耀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14.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P79
A、是适合我国的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 历史特点 和 现实情况 决定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5.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县长的宗旨的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6、如何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 (2)、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的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3)、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17、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内容是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必修三政治必背核心知识点
(注:标深红色的字体属于选择题和简答题一起考)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每个人的文化素质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应。 6.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7.文化具有双重性。
8.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
9.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0.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得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1.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12.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3.文化塑造人生: 文化的作用: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5.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16.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17.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8.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9.(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0.近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人口迁徙(主要),商业贸易 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以印刷媒体为标志
以大众传媒为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特点)
2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
22.(传播世界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组成部分) D传统思想的继承 24.传统文化的特点:A具有稳定性 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承性 D历史性
25.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6.对待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7.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8.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基础的必然要求。
29.(如何处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0.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方向)
B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
D教育方式的变革 3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作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面始终扮演着重角色,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从事文化创造。 3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33.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34.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5.创新文化:
表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6.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7.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够换发生机,才能够充满活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8.(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A.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民族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一个方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注:在答题时加上文化创新) 39.怎么做?
A.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
40.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41.建设学习型实惠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4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民族性 D.包容性。 43.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44.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5.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6.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7.我们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然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48.博大精深的文化
表现: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C.中华之魁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49.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活动,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50.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51.中华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
52.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3.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源流远长,博大精深,是因为它有包容性,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54.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55.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56.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57.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 58.爱国主义:
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B.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C.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解题提示:源流远长:指的是汉字和史书典籍
博大精深:指的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化,民族文化) (解题提示:自强不息:有目标 勤劳勇敢:无目标) 59.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A.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B.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D.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E.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60.怎么做?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的是要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作用。 B.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D.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61.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A.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B.个人:提高鉴别不同性质的文化能力 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62.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63.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面向广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为人民大众的听喜闻乐见(形式)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64.落后文化:
表现:以传统习俗的方式表现 措施: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者剔除 65.对待腐朽文化的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66.为什么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呢? A.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B.西方腐朽思想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冲突 C.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D.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 67.文化激荡
主导:社会主义文化
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6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7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7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根本任务:培养衣袋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72.怎么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要办好教育事业。(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E.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F.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73.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74.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75.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乐见闻的社会主义文化
76.越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越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的文化眼力,增强地址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77.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教育进行改造,腐朽文化要依法取缔(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78.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79.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8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8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
怎么做: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8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8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8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8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重点任务:诚信建设
必修四政治必背核心术语
A部分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变聪明的学问 5.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者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6.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7.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8.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
9.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10.我们即反对把哲学简单化,零散话,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11.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12.(注意)真正的世界观或方法论 1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A.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14.方法论是由世界观引导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15.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升华
16.哲学和具体科学两者的关系: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7.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都是整个世界,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18.具体科学:是解释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注意:总和为错误)
作用: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
(注意:不能加辩论二字;不能颠倒顺序)
20.哲学的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有同一性,不可知论无同一性) 2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22为什么?
A.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2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的 24..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A.古代唯物朴素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合理性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局限性是只靠猜测,无证据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本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 有机械性
局限性是它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待问题 (例如:看到什么就认为是什么)
C.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 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广大人们的利益 25.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
世界本原:意识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本原 主观精神 客观精神 26.从根本上讲,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就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27.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28.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选择题常见选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2.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3.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4.理说:气者,理之依也 5.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6.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的本原。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2.狄德罗:自然界是由由数目定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3.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质,是基本元素
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眼 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史拉:人是万物的尽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客观唯心主义 ①中外“神创论”: 宗教思想;封建迷信:命、天、上帝、神,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等 ②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④黑格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⑤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⑥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观点:“8”就是发:喜鹊报喜,乌鸦叫丧,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等等 29.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神精华?
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
的经验和认识成果
30.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3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A通过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 想目标
32.真正的哲学不等于科学的哲学,科学的哲学等于真正的哲学 33.马克思哲学的产生:
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条件:A.马克思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前提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C.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 唯物主义
3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A.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的与辩证法有机结合
B.实现了唯物辩证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36.马克思主义的成果: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设社会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7.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世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客观的。
38.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9.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40.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1.人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的基本要素:地
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4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44.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45.哲学上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6.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47.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8.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49.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
50.运动的特点: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51.静止的特点: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5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53.只承认相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4.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 55.原理: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56.方法论(怎么做?):
A.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7.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A.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58.意识:
本质:客观存在大脑的反映
是什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事物都有反应特性 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
59.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60.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61.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6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63.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64.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各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65.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66.意识活动的特点: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67.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68.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69.每个人的意识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是无限的
70.意识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71.意识的能动作用:
A.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自觉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E.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F.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7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是物质的反映)
B.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依据: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二提倡二反对,即:
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我们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我们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志意主义
我们要反对片面强调的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遁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3.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必须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74.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75.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76.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及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规律制约的,具有客观性
77.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78.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践活动
7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0.(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客观事物自身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就是实践
82.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83.方法论要求:A.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B.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C.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4.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85.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中??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中??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常见选择题选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竹外桃花三两1.吃一堑,长一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智 2.纸上得来终觉2.学然后知不足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书到用时方恨3.近水知鱼性,少 近山知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1.是骡子是马,1.精通的目的全拉出来遛遛 在于应用 2.真理无价宝,学以致用 实践里面找 2.造烛为求明,3.路遥知马力,求知为运用,学而不日久见人心 用如同耕地不播种,4.事实甚于雄辩 终无所获。 86.真理的含义;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87.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8.真理的属性;A.客观性(基本) B.条件性 C.具体性 89.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90.真理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91.真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9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是具体的
93.认识是一个过程;A.认识具有反复性 B.认识具有无限性 C.认识具有上升性、前进性 94.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整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终极真理为错误) 95.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6.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97.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 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98.(注意: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这句话是错误的) 99.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联系的特征 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 相对应的方法论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
我们要反对片面强调的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遁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6.实践的特征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在实践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其实践的过程以及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个人孤立活动的,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7.在《生活与哲学》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认识论”或“有关认识的观点”或“追求真理”进行论述的?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 B.认识具有上升性、无限性和反复性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E.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8.在《生活与哲学》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实践与认识关系”进行论述的?
A.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导入歧途;要求我们要重视实践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9.真理的特征
A.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的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
C.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0.认识的特征以及方法论
A.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实践再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B.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C.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D.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1.联系的特征以及方法论
A.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
点看问题
B.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来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
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B.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C.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D.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3.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A.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B.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C.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4.在《生活与哲学》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进行论述时? A.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B.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在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C.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
D.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
1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
A.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D.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16.唯物辩证发展观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这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
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要求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D.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E.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F.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17.用矛盾有关的知识点回答问题
A.矛盾既对立又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E.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F.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把握本质和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 G.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8.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B.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19.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20.如何实践人的价值?
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1.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B.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因时而异),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
C.我们要自学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 D.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22.(补充)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 本书知识点考点布局
一、辩证唯物论: 二、辩证认识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的特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相关知识点 真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
三、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否定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的主体
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四、历史唯物主义
正在阅读:
高考思想政治复习资料03-08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订阅号的区别08-10
H7N906-25
件数单位代码09-11
诚信故事稿《华盛顿和樱桃树》08-18
JAVA练习题d402-01
人教版 阅读理解1(含答案)12-31
职协周年庆策划08-23
你的无奈,我懂作文600字06-28
- 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车型与VIN代号对照表
- 第2章服装原型及原型制作
-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经济户口管理办法及四项制度
-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试题2
- 传感器综合题答案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硕招生人数及学费
- 初三新编英语教材下册
- 公司庆中秋、迎国庆联欢会客串词
- 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材料
- 2006年GCT英语模拟试题(三)及答案解析
- 经济法概念的早期使用
- 我爱做家务课堂教学设计
- 学校安全工作月报表、消防安全排查表、消防隐患排查台账
-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
-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 2018年天津市高考文科试题与答案汇总(Word版) - 图文
- 铁路论文
- 2017年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考试时间及地点
- 1.111--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起爆点主图 注意买入 拉升 逃顶源码指标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
- 复习资料
- 思想政治
- 高考
- 高中生物高考总复习资料
- 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素材
- 高考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 2013年广州二模作文评讲资料(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 高中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讲义
- 云南成人高考2016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部资料)
- 上海高中高考历史终极版复习资料(完整版)
-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非常推荐
- 高中化学.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中学化学常见药品素材选修讲解
- 2018年高考名校化学冲刺资料汇编
- 2017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押题专练)专题19+无机化工流
- 2018届浙江省基于高考试题的复习资料——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 高中物理必修2 一轮复习详细资料第4章 高考热点探究
- 高中英语语法复习(全套)配套练习答案最新高考英语专题复习精品资
-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世界古代史通史资料(超强)
- 最新高考英语专题复习精品资料—语法复习五:强调句、It的用法、
- 专题2综合题题型与突破(高考押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
-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 最新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精华版)
- 高考专题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押题专练)高考理数二轮复习精品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