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山雨欲来”--夹浦中学 刘传营

更新时间:2023-06-10 12: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雨欲来”

——认识备课和上课的关系

长兴县夹浦镇中学

刘传营

这是一节关于初一美术13册课本中《鸟语花香》的“造型·表现”课。

下午第二节我上完初一(1)班的课后,正被一群学生围着,他们在追问刚刚结束的这堂课关于中国水墨画技法的问题,面对如此好学的学生,我不禁沉浸于为他们解答疑问之中。突然,一阵刺耳的铃声响起,“不好”,我猛得想起,这时我应该在初一(2)班上课了,急急得拿起教具,飞一般地冲向2班教室,一进教室,我发现学生已经在那边静静地等我了。我匆忙地在讲台上摆放着我的教具,突然,我的手一歪,把旁边的墨水打翻了,墨汁洒在了洁白的宣纸上。一下子,我愣住了,下面传来一片哗然声,看着这张被墨汁浸黑的宣纸,突然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措,毅然把这张纸拿了起来,对同学们说:“现在这张纸还有用吗?”学生们纷纷讨论开来,其结果是建议我干脆扔了重新换张新的纸。我并没有对此做出评价,笑而置之,而是亲手在这张“废纸”上稍作修改和添加,然后展示这张作品,底下一片的惊叹声,在坐的学生无不惊叹教师的绘画技法和机智,还饶有兴趣的给我的水墨画取名《山雨欲来》。我随后鼓励学生说,这并不是老师水平有多高,而是今天的所用绘画工具跟以往有所不同,我想你们这在样的工具上画画,可能就有很多同学达到像老师这样的画面效果。教师这样的鼓励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并让学生在纸上涂抹一番,借此机会师提出了问题:

1、你觉得今天所用的纸张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2、水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经过一会儿的尝试绘画,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今天的纸张特别薄而且柔软,吸水性很强,就像一块海绵……水就像调和剂,起到了渗化的作用……我对学生的这一回答予以了肯定。接下来的上课内容学生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下,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体验水墨的韵味。这一堂课可以说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引领学生在自由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和自由创作的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的课题是《写意花鸟》,谁知道中国水墨画?请谈谈你的感受?”这是我备课中预设的问题导入,当前两个班级我问完同样的问题后,学生各个正襟危坐,没有一人举手,无疑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正当我为这种导入犯愁的时候,却因一次意外的过失而改变了我导入的尴尬,由此我不禁想到了很多……

其一:关于课堂教学在我看来是师生在特定情景中的交流与对话,上课是动态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设(备课)考虑不周全的情况,所以我总是要求自己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再认真,强调充分预设,尽可能估计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和问题,特别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因为涉及到教学对象的多差异性、教学内容的多灵活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课堂的预设犹显重要。

其二:从辨证地角度来看,备课和上课应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共存。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备课),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情境、任务、评价等诸多方面。而在上课过程中则必定存在各种变数,此刻教师必须坦然面对课堂中的偶发性,积极应对课堂中的意外或问题,而非完全照搬预设,课堂才有弹性和活力。这势必要求我们教师具有把握课堂的应变能力。只有上课没有备课的课堂教学如打无准备的战役,那种所谓的上课实质上是放弃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只有按部就班的跟着预设(备课)走而不知道随着课堂的动态变化而生成新的教学思路,不仅会严重影响师生的应变能力,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实行新课程标准,就即要切实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有预设没有动态生成的僵化局面,又要对只求动态生成忽视预设的现象引起足够的警觉。

其三:我又想现实中的一些所谓的天衣无缝的公开课,那些甚至连师生的一言一行都在课前进行精心设计和排演,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握和预料之中的公开课。在我看来:这样的课即便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力,也不可能迸发师生多大的生命活力,因为教学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反观我们的课堂,可以发现,那些长于预设(备课)的教师往往能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一些突发事件,把这

些突发事件反而转化为教学的有利因素,然而,当类似的意外出现在一些缺乏准备的教师面前时,他们往往手足无措,往往被这种意外打乱。相比之下,两者之间既是预设水平高低的差距,也是动态生成(即应变)能力大小的差距。

由此观之,课堂教学中预设(备课)和动态生成(上课)的辨证关系应该是:如果说没有预设的教学可能不是好的教学,那么过度预设,缺乏动态生成的教学肯定也是不好的教学。预设再充分,备课再仔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退一步说,即使教师能够预设到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切,也没有这个必要,如果预设没有适度的弹性,就不会给生成留下一定的空间,这样的预设就会扼杀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而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更应该认清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能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处理课堂,真正的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f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