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童年经历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11 22: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童年经历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影响

作者:李晨冉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1期

摘 要:作为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活阅历,童年经历对对作家的审美追求、创作风格产生了深刻影响。余华的作品热衷于揭露与刻画暴力、苦难的主题和扭曲、虚伪的人性,结合他特殊的成长历程可以窥见其创作思想和审美倾向背后的深层创作动因。 关键词:童年经历;余华;深层创作动因

作者简介:李晨冉,女,蒙古族,内蒙古大学文新院现当代文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2

童年孕育了作家在最初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成为作家审美心理确立成型的最初动因。余华成长于柔软又潮湿的浙江海盐县,这个现代生活气息稍显滞后的江南小城为余华的成长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独特而丰沛的文化资源,他曾说“那里的每一个角落我都能在脑子里找到。”余华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常常出现潮湿、雨水、河流等水乡意象,例如《在细雨中呼喊》中的一段描写:“那时候是傍晚,一场暴雨刚刚过去,天空里的黑云犹如滚滚浓烟,我坐在屋后的池塘旁。”池塘、暴雨、潮湿等词语充满南方雨季水乡的气息,为故事情节增添了地域画面感,也为小说增添了很多美学成分。还有《兄弟》中:“然后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上午,宋钢跟在周游身后,走出了那家破旧的小旅店,他们走在湿漉漉的马路上……”都流露出南方水乡文化的影子,余华的童年经历有着强大的精神辐射力,这种潮湿的地域感是深深根植于余华的笔端的,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挖掘他创作背后流露的潜意识。

一、弱者胜利意识的不自觉暗示

余华的童年是胆小而又孤独的。在《最初的岁月》中余华说到:“在幼儿园,我也是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我的那些小伙伴都在一旁玩耍。”“哥哥经常玩忽职守,会突然忘记我,自己一个人跑到什么地方去玩耍了,那时我就会在原地等着他。”犯错时余华首选的方式是逃跑,然而胆小并不意味着内心的绝对软弱,根据弗洛伊德所说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超我”三重性,潜意识的本我与现实的自我常常是相悖的。余华在和哥哥闹矛盾时不是哥哥的对手,他便在哭泣中等待父母回来,再目睹父母惩罚哥哥,以达到内心的某种平衡实现另一角度的胜利。更有一次胆小的余华竟用球拍追打哥哥,把哥哥着实吓了一跳。可见余华的内心是有一种不动声色却威力十足的反抗意识的,在他以后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一种不自觉的弱者胜利的暗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为了寻求性格上的自我平衡,胆小的人内心往往更加渴望强大和胜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f0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