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杀和捧杀

更新时间:2024-02-14 11:50: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文艺评论勿沦为棒杀与捧杀的工具

文艺评论勿沦为棒杀与捧杀的工具

文清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棒杀和捧杀、吐槽与点赞是当下文艺作品及文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和经受的洗礼。好的评论家必须经得起棒杀和捧杀的双重攻击;好的作品需要好的评论家的批评和激励;文艺繁荣需要健康、公正、客观的文艺评论家,而评论家需要建立健全道德观念、审美观念。

【关键词】棒杀;捧杀;道德标准、公信、健康、实事求是、市场检验、正知、正念、正能量。

2015年10月19日 ,中共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导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意见》指出:“评价文艺作品,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绝不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

学习《意见》,笔者尝试探讨一下文艺批评的现状。当前,我国文艺评论可以说是相当滞后,有良知、有正义感的评论家难有市场,文艺评论者不是被棒杀就是被捧杀,或者去棒杀、捧杀别人,还有的索性缴械投降,沦为金钱和权利的奴隶。

当评论成为棒杀和捧杀的工具,美、丑、好、坏就失去了道德的标准。评论的迷失直接导致文艺市场混乱,导致作品和人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各种乱象随之而来,文艺的精神追求就会失去目标。当我们的主流媒体充斥着金钱至上、权利为重的市场定律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几部好作品和几个人才,而是失去了整个文化的方向,失去了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根和魂!

文艺界不缺明晃晃的棒者,立场不同让对手埋葬在流言蜚语中的“文笔”,因嫉成恨、捏造是非攻击各界名流的“毒舌”,欺世盗名、偷梁换柱制造陷阱的“挖坑者”大有人在。文艺界也不乏赤裸裸的捧者,面对媒体镜头、面对大众永远是歌功颂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所有的“捧”都是为了藏在背后的“杀”做铺垫。但,无论是棒杀还是捧杀,其结果都一样——被杀。

近年来,全国各地电视台、网络机构、媒体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派生出各类选秀节目,伴随着节目也催生了一大批文艺新星和相关的文艺作品。这本应是文艺大繁荣大发展奏响的凯歌,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值得大书特书、全民庆贺的事情。然而,在这背后暗藏着的却是不正之风的蔓延、投机取巧的掠夺。即文艺作品的成功靠的不是自身的艺术魅力,而是靠人为的炒作、操作。一些人和机构为了得到大众关注,通过各种关系暗箱操作,雇请网络水军推波助澜,主办方也以出资率来决定出镜率,在各方复杂的利益关系下一拍即合,捧谁都可以寻找出一万种理由,封杀谁也可以制造出一万种理由,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急于利用文艺作品来扬名,也借此打造地方的文艺名片,文艺作品也成为“政绩工程”,甚至一些历史上的反面人物、小人物也拿来大肆宣扬,如西门庆、潘金莲之流都被“请出来”说事儿。这种方式在其他文艺种类中也呈泛滥之势。小到投资几十万元的一首歌、一本书,大到数千万数亿元的一部长篇连续剧、一部电影、一台实景演出。这其中不少是“属地”投资的作品,投资“属地”不按艺术规律来要求作品,而是按照政绩形象、宣传目标甚至是个人喜好来要求策划、编创作品。因此,这些作品由于先天不足,往往不易打造成能够留存下来的成功艺术作品,反倒是“庸俗、低俗、媚俗”及“物欲横流” “道德滑坡”等乱象混淆大众视听,导致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审美和价值取向混乱、迷茫??

文艺作品没有评论就等于失去了坐标,文艺创作失去社会言论监督功能就会迷失方向。

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能确保民族文化精神的火炬燃烧得更炽烈,能敦促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更清正。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也是文艺评论家的终身使命;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方式;坚持正确方向,体现时代要求,引领文艺进步,是社会主义文艺评论的基本职责。

文艺批评对文艺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到可以引导文艺发展的总体方向,小到可以对具体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创造一个优胜劣汰的良好环境。现在文艺界真正关心社会、关心文化而且还敢于坚守立场、直言不讳的学者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当下的文艺批评的确需要一种标准,文艺评论家应该用自己的思想和见识,介入到现实中,引领大众形成有价值的审美观。本来普通老百姓在很多方面就感到困惑,如果评论家和专家不肩负起自己的责任,那这种乱象就会更加无法控制、肆意蔓延。现在是网络时代,发表评论并不困难,这对进一步形成健康的批评风气,树立、引领新的标准导向具有积极的意义。时代呼唤健康的评论队伍,优秀的作品和人才需要正确的引导方向。若想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是好就说好,是坏就说坏,严守公正、坚守道德,用正义武装评论拳头,用良知重塑道德体系,用公信建立规范标准,开创良好的文艺市场规则。 当前文艺评论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对文艺作品及新人不能做出适当、中肯的评价

这样文艺界便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让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让不好的作品相形见绌,对新生的艺术人才不能正确引导、客观评价。如不论人品如何,只要新人有“颜值”,就冠以“小鲜肉”或别的“美名”,狂刷“存在感”,对新人、对大众均缺乏真正爱护、指引的社会责任感。

2.无法应对新的文艺变局,无法对新出现的文艺现象做出分析与判断

当前文艺界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如天价演出费、出场费、润笔费,跨界大咖们的“天价书画作品”,电影“大片”横行,以及影视作品对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一夜成名、好逸恶劳的推崇,文学创作格局的分化与文学媒介的电子化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新的视野去观察、思考、判断。

3.“断代”现象严重,青年评论家很难成长起来

这与学院的知识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在学院的评价体系中,评论很难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当前的学术风气注重文化研究与文艺史研究,注重分析而很少下判断,这就使得很多青年研究者回避文艺界的现实,无法参与到当代文艺的现场中去。因此,青年评论家应该从严要求自己、更好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政治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等方面优化、强化自身素质。

4.评论不愿“得罪”人,评论方向都和“钱、权”挂钩

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评论家拿了人家的“劳务费”,自然不敢理直气壮地直言是非曲直。最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曾指出,“当下的文艺评论不能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失去了判断力和方向”。仲呈祥所指出的文艺评论问题其实由来已久。言不由衷的假话、不痛不痒的套话、无的放矢的空话、晦涩难懂的“行话”,甚至干脆失语,这些文艺评论中的不良现象,导致近年来许多文艺评论丧失了锐气,丢掉了责任,进而影响了文艺评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5.评论家本身的专业性不够,缺乏评论的高度

文艺评论需要极强的学术性、专业性和理论性,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建立科学的文艺评价体系,如何吸收借鉴国外文艺评论的优点,如何在市场经济极度活跃的环境中干净自省、客观评价,如何在互联网、新媒体无处不在的氛围里理清思绪、拓展思维,如何既要“hold住”纷繁的文艺现象,又要秉持评论家的专业精神等问

题,都亟须及早重视、尽快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意见》中也指出:“评价文艺作品,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绝不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所以,文艺工作者必须要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作品的好坏,不能仅看票房、收视率、点击率,更要看人民群众的口碑,要让人民群众点赞。让人民满意,既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点、出发点,也是文艺作品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

因此,文艺评论家亟须加强各方面修养,不仅应该具备理论与专业知识,也应该具备艺术敏感与判断力,以及参与当代文艺现场的热忱、责任感与公平心,这样才能对文艺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对新出现的文艺现象与文艺思潮做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够站在当代文艺的前沿,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贡献正知、正念、正能量的文艺评论,开创中国文艺的新局面。

篇二:从“捧杀”到“棒杀”

从“捧杀”到“棒杀”

资料图片 中国海军未来航母战斗群效果群

资料图:中国产枭龙战斗机

回眸2010

和平发展,中国给世界的回答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钱彤 李忠发 刘畅)2010年,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风云变幻。

“博弈”成了今年国际政治的热词,各国都在谋局谋势,力求占领战略制高点。

世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东方,善意的人们表示乐见中国发展,力求通过更紧密的合作获得共赢、多赢的成果。但无可否认,过去一年某些对中国发展的质疑也时有可闻。

世界在变,中国在变。面对林林总总的中国话题,中国给了世界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和平发展。

直面应对“中国焦虑症”

岁末,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家》发表了长达14页的封面文章,题为“中国崛起的危险”。贯穿其中的是对中国崛起和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所谓“不确定性”的焦虑。全文开篇引用了“卧薪尝胆”的典故,将一个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演绎成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质疑。年内,类似论调不时可闻,从“捧杀”的“中国独秀论”到“棒杀”的“中国傲慢论”“中国不负责任论”,不一而足。

回顾年内中国外交的一系列举措,了解和希望了解这个东方大国发展路径的人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美国就贸然出台举世哗然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上有形的、无形的保护主义措施也不时泛起。在20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和首尔峰会上,中国再次强调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加快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以推动世界经济尽早进入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在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时,中国明确表示“欧洲市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投资市场之一”,释放出强烈的支持欧盟发展的信号。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竞争委员阿尔穆尼亚表示,欧中双方的经济合作所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欧盟将以促进经济强劲发展为核心,从战略高度推进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在亚太国家推进区域合作的关键时刻,中国强调东亚合作要尊重东盟的主导地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同时宣布设立100亿美元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支持。东盟国家领导人表示,中国一直是东盟积极、坚定的伙伴。东盟方面愿与中方一道继续深化双方关系,促进东亚地区的和平、合作、发展。

——在“天安”号事件和朝韩炮击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后,中国斡旋各方,劝和促谈,苦口婆心,在“火药味”很浓的对抗性言论中呼吁有关当事方“坐下来”,发出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正义之声。

……

回顾全年中国外交,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认为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外交基础更坚实,外交形式更多样;同时外交环境更复杂,外交风险在加大。“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为外交提供了必要的、重大的保障。中国的发展也更为世人所瞩目。”

回到对“卧薪尝胆”的解读,美国哈佛学者保罗·科恩这样说:“今天的中国人把勾践看作不屈不挠和自我奉献的榜样……也就是说只有勇于牺牲和意志坚定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绝非权宜之计

2004年,中国播出了一部名为《大国崛起》的电视片。如果说,那部片子被西方视为中国“展示”大国雄心的“电视版”,过去一年则被不少外国评论家视为中国大国崛起的“现实版”。

按照西方既有的思维逻辑,“国强必霸”,后起大国一定会冲击既有秩序,成为现有格局的挑战者而非合作者。但西方又无法用既往的历史去判读中国的发展。中国无疑没有扩张殖民地的野心,不同于一战前的英国和德国;中国也没有输出意识形态的冲动,与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迥异。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意图于是成了个大大的问号。

“所谓中国的战略意图并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复杂、那么深不可测,好像我们深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野心。其实,中国的战略意图就是4个字:和平发展,即对内求和谐、求发展,对外求和平、求合作。”国务委员戴秉国的话以最直接的方式亮出中国的“底牌”。选择和平发展,源于中国对自身国情深刻认识:虽然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3800美元,世界排名在100名以后,甚至低于不少非洲国家;按联合国人均一天一美元的生活标准,中国今天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年还要解决2400万人的就业问题。此外,中国发展面临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作为一个国际贸易大国,虽然若干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中国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和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等等。

中国现代化之路,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遇到的经济、社会问题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最难解的课题,没有任何骄傲自大的本钱。”戴秉国说。

事实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的振兴完全可以通过平等有序、互利互惠的国际竞争与合作,不需要也不可能再走挑战国际秩序或挑战别国的老路。

中国不是既有秩序的挑战者。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

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当一些国家遇到困难时,中国尽己所能、施以援手。

7月以来,巴基斯坦遭受历史上罕见特大洪水灾害。中国政府相继派出两批国际救援队前赴洪水灾区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巴基斯坦卫生部长马卡德穆·沙哈布丁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你们送来了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最好的药品,你们的善良与无私给了我们兄弟般的温暖。”

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活动中,中国拥抱世界,交流互鉴。

历时184天,创纪录的246家官方参展者,7300多万参观者,上海世博会带来各个国家的自豪,带回去整个世界的精彩。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东方与西方再次邂逅与交融。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我们创建了一场全球参与的、各国和各文化之间交流的国际盛会。”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大国崛起》的学术总顾问钱乘旦认为,中国发展到现在,没有任何要挑战别人的意思。这位长期关注各国实力消长及其影响的学者认为,世界强国一般有四个特征:强劲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整合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结构;有吸引力的文化与精神特点;具备能够在全球施加的国际战略影响。“照此衡量,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中美应是合作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谈到2010年的中国外交,中美关系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奥巴马政府执政伊始,中美关系似乎摆脱了“先抑后扬”的怪圈,高开高走。但2010年全年,中美关系似乎麻烦不断,对台军售、会见达赖、谷歌事件、贸易摩擦、汇率争端……

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种种龃龉让关心中美关系发展的人们感到错愕,众多国际问题专家也感叹,中美关系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可为什么在这对跨越太平洋的大国之间建立互信却如此艰难?

平心静气地看,中美关系在双方努力下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胡锦涛和奥巴马已在多边和双边场合7次会晤,遇到重大问题保持着频繁的热线联系。明年初,胡锦涛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国家元首任内两次对美进行国事访问尚无先例。

年内,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京成功举行。争吵声不断的中美双边贸易仍旧在今年前11个月达到3468.9亿美元,同比增长30.2%。双方在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有序推进。中美在全球性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了有效沟通和协调。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峰说:“中美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国利益泾渭分明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他认为,美国需要理解中国今天国内转型和变化所带来的问题的多样性。双方在制定政策时应具有长远、战略性眼光,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美国参议员克里斯·孔斯认为,美国人夸大了中国的实力,或许是将中国的潜力当做了未来。因此,全面而非片面评估中国十分重要。

按中国人的说法,很多事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对美国来说,不能指望国务院负责接触,而五角大楼释放的信号却是围堵和遏制;不能为了迎合国内政治需求,把中国当成选举政治的“替罪羊”,将失业高企的责任推给中国,同时把人民币升值当成解决两国贸易问题的“万灵药”;更不能在要求中国加大军事透明的同时,却将53艘快速攻击潜艇中的31艘和3艘俄亥俄级核潜艇部署到太平洋地区,还在高敏感地区频繁举行军演……

所幸的是,在岁末寒冬的12月,一些消息让人们看到中美关系有望在新的一年到来前取得更为积极的进展。

——7日,中国高铁驶入美国市场。美国通用电气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投资5000万美元,共同促进高速铁路及其他轨道交通技术在美国市场的推广发展。

——10日,延宕很久的中美军事交流开始提速,两国国防部第十一次防务磋商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商定,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将于明年1月访华。

——16日,中美商贸联委会结束时达成突破性协议。美联社评论说,会谈成果“将令美国电脑软件开发商、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和牛肉生产商等众多企业获益”,涉及领域“是数任美国政府难以解决的难题”。

“近来,很多人说中国变了,变得强硬了。也有国人认为美国对中国更强硬了。但中美两国总体战略方针都没变。从美国看,与中国多方面利益交织,缺了中国不行。从中国看,我们大方针并没有改变。”秦亚青说。

“中国正寻求实现最大经济实力的最短途径。这并不是说他们抱有帝国野心,他们确实没有,只希望确保国家安全稳定。他们正在这么做。”

篇三:不捧杀不棒杀,细数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创业者们

龙源期刊网 .cn

不捧杀不棒杀,细数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创业者们

作者:李雷

来源:《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5年第04期

“想怎么活就怎么活!这是无所畏惧的时代,一切都是自由的。”

——《黄金时代》

在很多人看来,201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如“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智能家电元年”“在线教育元年”“互联网金融元年”……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高速增长道路上狂奔30多年后,如今中国经济亟待转型升级。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于是,2014年被誉为“中国创业元年”以及“创业最好的时代”。

在过去的一年中,一批“90后”创业者闪亮登场,在原本由“大叔们”把持的创业红海中野蛮生长。当然,“大叔们”同样“有志不怕年高”。既然无所畏惧,那么创业趁现在。

下面,本文将按照不同年龄段,分别为您解析在过去的一年中曾风头无限的从“90后”到“20后”的创业者:

“90后”:脸萌郭列

行业领域:社交软件

严格地说,出生于1989年的郭列并不属于“90后”。但无论从整体创业团队,还是创业风格来看,郭列都符合标准的“90后”特征:好奇心强、高智商、个性张扬以及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等。去年,定位“90后”式亚文化的趣味拼脸软件脸萌一夜爆红。

2014年6月间,脸萌在QQ、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人人网等社交软件上刷屏式显现,据称李开复等大佬纷纷使用,创业者郭列与脸萌名声不胫而走。

但如今,脸萌又何在?各大社交软件与网站上的“脸萌热”正在逐渐褪去。脸萌似乎也没有摆脱魔漫相机、疯狂猜图、Flappy Bird等社交软件“火一把就死”的魔咒。

点评:脸萌的兴衰不仅再次验证了社交拼图软件昙花一现的宿命,更反映了当下“90后”兴趣创业在“轻模式”领域的可能性,而其特殊的身份又进一步推波助澜,如马佳佳、余佳文等。但脸萌的没落表明“90后”在创业经验与产品打磨方面仍需时日,切不可盲目捧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eh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