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观察与表达

更新时间:2023-04-19 23: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观察与表达

——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重庆市云阳县沙沱初级中学万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等。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

本篇教学设计选题出自于第四单元写作的训练: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紧紧承接第二单元的写作:借物抒情,自然过渡到第六单元的写作:学写游记。

初中生以训练记叙文写作为主。由于在记叙一些重要的地方要加入适当的描写,以突出重点和中心,而对事物的观察程度就决定了学生描写生动传神功力的大小。

所以,要突出写作中描写的重要性和突破学生描写的难点,本课的设计针对性是很强的,也是对本单元写作的重要补充,它会有效地化解难度,降低坡度,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情分析:

初二下册的学生,通过一年半时间的写作训练,基本上能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叙述清楚,条理清晰。从平时看,流水账式的日记还多,内容空洞,缺乏生动细致的描写,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究其原因,学生的观察能力欠缺。

说到观察,大多能感知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三个方面,少数学生还能感知态势和光泽。有时候,虽然在表达中出现距离、方位、环境的内容,但说不出是事物的哪个方面。学生看到事物,产生了联想,但不知道联想的方向,不知道联想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抓住了事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描写感知的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和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知识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开发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以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可分为七类:情绪、热情、兴趣、动机、求知欲、道德体验、美的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

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教学重点:

1、眼睛能看到事物的哪些方面。

2、如何联想。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表达

教学准备:1、课件ppt。2、制作微课:如何观察事物。3、学生表演指导。

教学课时: 共需3课时。

(1课时指导,1课时写作,1课时评讲,本设计为第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写作指导

设计理念:

如今的孩子,有丰富的生活,广阔的视野。他们能快乐地游戏,能看到多彩的世界,然而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述某些内容的时候,却往往语不达意,显得苍白、干瘪,甚至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文章来。这种现象的成因之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知道观察的方法,不会联想,不知道怎么去联想,也不能准确地表达。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小游戏、小测试,用创设的情景,指导观察。力求让学生从游戏中,细细体察,把观察、感受、表达三者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并适时引导,提高他们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致,导入内容(5分钟)

1、师生问候,出示本课课题。

2、指一名学生表演,创设情景。

生:报告。

师:进来。

生:神色慌乱地走进教室,四处张望,发现走错教室。然后说:“走错教室了!”退出教室。

师:同学们,你在短短的10秒时间观察到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印像最深,玩得最快乐”,突然出现的情景和小测试,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表达和倾听的欲望。)

师:这位同学说到了哪些方面?(生自由评说)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动态情景,下面请按照要求观察一幅图片:《记忆中的那双手》。(出示要求:限时观察30秒;列出3-5个关键词,口头表达;限时表达120秒)

(设计意图:可能有学生表达能力强,但大部分学生很难用语言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准确地表述出来,通过多人补充,这样就引发了经历的快乐与表达的效果不一致的矛盾,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探究。)

师小结:是啊,很多时候,我们能很投入地生活,却没有用心地去观察、体会,不能用语言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像刚才几位同学,虽然他这次游戏玩得很快乐,观察景物比较细致,叙述也有条理,可我们却不能通过他的叙述完全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头脑中不能浮现完整的画面。这就是因为我们还不会细致地观察,不能准确地表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怎样细致地观察,怎样准确地表达。

(板书——观察、表达)

二、唤醒记忆,简单表达(7分钟)

师:宇宙这么大,世界如此精彩,世间万事万物怎么分类?(事和物)

师:物怎么分类?(植物、动物、景物、器物)

师:如何观察事物呢?(调动眼耳口鼻舌身心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进行描绘。)师:什么是特点?刚才观察的图片具有哪些特点?(独特、与众不同;黑、糙、辛苦)

(板书——有特点)

师:写作顺序有几大类?你们在刚才的观察中采用的什么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板书——有顺序)

师: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8种?(比喻比拟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夸张)

师:常用的10种表现手法是哪些?(铺垫悬念抑扬结合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前后照应借物抒情烘托渲染点面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板书:多手法)

师:景物描写的角度有哪些?(1.感觉 2.远近 3.高低 4.动静 5.虚实 6.正侧7.细节)

师:人物描写的角度有哪些?(1.外貌 2.心理 3.动作 4.语言)

(板书——多角度)

(设计意图:通过提示,唤醒学生回忆,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再现,学生在写作中自觉运用相关知识

也技能,达到熟能生巧,直至灵活运用。)

三、观看微课,突破难点(8分钟)

师:观看微课视频,复述观感觉器官眼睛能察事物的十个方面。

师:归纳的口诀是什么?(形色尽量大方,离书不要太亮。)

(设计意图:根据心理学的认知和记忆原理,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难以完整记忆的材料,加工成口诀,方便记忆,不仅记忆快,而且牢固。)

四:指导方法,触发联想。(10分钟)

师:在感觉器官中,心指的什么?(大脑)

师:大脑在观察事物中起什么作用?(想象联想思考情感)

师:联想如何分类?(类比对比接近关系)

师:可以从事物的哪些方面来展开联想?(形、色、质。)

师:从上面所有的回忆和学习中,我们小结一下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板书:多感官,多联想。)

(设计意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及时巩固和复习,知识的储备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观察与表达密不可分。前部分的时间主要任务是学习,后部分的时间是对知识的运用,做个知识的小结,会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师:我们根据上图和刚才学习的联想的类型与方向,请同学们展开丰富联想。

师:时间轴上向前推移、向后延伸,这双手有和变化?

师:在外形、颜色、品质上能想到些什么?

师:根据这些图片,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师:由外而内,由具体到抽象,我们可以联想到手的哪些作用?(上举提携指引寻找搬运搭建扼紧抚慰相握方向希望光明遮天蔽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最重要,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地方,由说到写的台阶设计有坡度,有梯度,衔接水到渠成,乐意说,让后将说的内容转化为书面语言,再加以线索串联,作文就化难为易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就是思维的成熟过程。说得顺了,写时就容易多了。)

五、练笔指导,拟写提纲(8分钟)

师: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联想,也能精彩地表述,你能把它写成一篇完整、优秀的作文吗?想一想,你通过此文想表达什么情感?即本文的主旨。(通过对劳动者(或者父、母)双手细腻的描绘,回忆他们曾经辛勤的付出,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大家都经历说的过程,然而,因为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感受不同,因此作文的内容和立意也会截然不同,此时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拟题,是又一次思维训练。)

师: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好?(总分总)

师:能根据你平常的写作习惯,给本文拟个提纲吗?(一、描写双手二、追忆付出三、叙议、抒情)

师:如果在细化,能拟出全文的框架吗?(出示框架提示)

第一部分:描写双手

1.(总起)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

2.(外形:形状、肤色)

3.(手掌:纹路、缝隙、茧疤)

4.(手指:指节、指肚、指甲)

5.(细节:裂口、胶布)

第二部分:追忆付出

6.(生活)

7.(工作)

第三部分:叙议、抒情、点题

8.(叙议)

9.(抒情、点题)

(设计意图: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提纲指导,可以表达得清楚明白,有内容可以写,有顺序地写,依葫芦画瓢,可能会局限一些同学的思维,但是,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会不拘一格,就如同美术老师教学生素描,老师画好了,学生最后的作品不会和老师一模一样的。)师:今天课后就写好这篇作文,老师看看哪些同学的作文能被老师选中作为以后老师教学的示范之作。

六、课堂总结,加深印象。(2分钟)

师:结合板书,我们一起来回忆今天学习的写作指导知识:如何观察与表达。

(调动眼耳口鼻舌身心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进行描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生活中说话是口若悬河,像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不绝,有理有据,但凡让这样的学生来写一篇文章,可能会空洞无物,语言索然无味。其实,缺乏的就是将口头语言转为书面语言的能力。我们每天面对大量的事物,如何抓住其特点,涌入的大量信息,如何筛选,是需要观察力和筛选能力的。有些事物,一晃而过,不着痕迹,为什么有人叙述得真切?除了个人兴趣所在,记忆量大而外,这与不同个体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写作之前对学生的思路点拨很重要,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很重要,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我就是想通过这堂课的设计来作个有益的尝试。

学生写作最大的障碍来自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因为习作是一项具定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

教学中我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都及时给予鼓励。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并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该好。让学生的热情也能水涨船高。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又给学生增加“营养”,用心评改,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有太多想说的话总想表达!不愁作文没有内容;有好多话,我不知道如何表达,不愁作文没有形式。总有一种形式是可以满足表达需要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因为容量大,时间有限,学生积极性高,能顺利的完成教学进程,但是,留白不够,有点牵着学生跑的感觉。今后在教学中,还得要少而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dm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