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7

更新时间:2024-02-27 04: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7章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政府预算(government budget) 答: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政府预算是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预算收支的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公共财政的核心。

(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以年度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的;从性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政府集中支配的财力的分配过程;从作用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2)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为:①预测性。预测性是指政府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对预算收支规模、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做出事先的设想和预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本预算年度结束以前,都需要对下一年度的预算收支做出预测,编制出预算收入计划和预算支出计划,并进行收支对比,以便从宏观上掌握计划年度收支对比情况,进而研究对策。②法律性。所谓法律性是指政府预算的形成和执行结果都要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③集中性。所谓集中性是指预算资金作为集中性的财政资金,它的规模、来源、去向、收支结构比例和平衡状况,由国家按照社会公共需要和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国家全局整体利益出发进行统筹安排,集中分配。④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是指政府预算是各项财政收支的汇集点和枢纽,综合反映了国家财政收支活动的全貌。

2.预算赤字、预算盈余、平衡预算(budget deficit, surplus, and balance budget) 答:(1)预算赤字亦称“财政赤字”,指在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安排的经常性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预算中的差额。财政赤字有害或无害的问题,关键在于对赤字的弥补来源进行具体的分析。此外,对赤字产生的客观条件也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按照现代财政理论,如果为了某种宏观经济目标,比如为解决经济萧条、就业不足,或者为协调社会众多的经济关系、经济利益而由政府采取赤字财政,即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用得适当,是有积极作用的。当然,无论是哪种赤字,一旦发生了,总得弥补。财政赤字的弥补主要有发行货币和发行公债两种方式,也就是赤字货币化和赤字债务化。赤字货币化是指通过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来弥补赤字。具体有两种方式:一是财政部门向银行透支和借款,这会引起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二是中央银行直接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公债券或国库券,或者在公开市场上从公众手中买入公债券或国库券。赤字债务化指通过政府向非政府部门借贷来弥补赤字,即通过财政部向个人、企业、银行发行公债来弥补赤字。

(2)预算盈余指预算中存在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情况。预算盈余是一种预算不平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衡的状态,不过,它与预算赤字的不平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盈余表示财政宽松,赤字表示财政困难。严格地讲,预算应是平衡的,不仅在计划中是平衡的,而且执行中和执行后也应是平衡的。但在某些时候,适当地使财政收入的安排大于财政支出是可以的。这时,就会出现预算盈余。

(3)平衡预算指财政收支实现平衡的预算。20世纪30年代之前,平衡预算通常是指在财政结算年度内政府的收支平衡。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信守平衡预算的原则,主张实施健全的财政政策,而健全的财政政策的基础是保持年度预算的平衡。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打破了这一传统,提出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减少政府税收,增加政府支出,以赤字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在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了广义的或长期的平衡预算的概念,主张平衡预算不必以年度为限,而是可以通过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与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相抵消,在长期内实现预算平衡。

3.实际预算、结构性预算、周期性预算(budget:actual,structural,cyclical) 答:现代公共财政学将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进行了区分。预算的结构性部分取决于相机抉择的政策,例如确定税率、公共工程支出、教育支出或国防支出的规模。与此相反,预算的周期性部分则需要被动地取决于商业周期的状况,即国民收入和产出的高低程度。

实际预算是指既定时期内,实际支出、收入和赤字的货币数额。

结构性预算是指如果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上运行,政府收入、支出和赤字应该是多少。 周期性预算是实际预算与结构性预算的差额。周期性预算常用于衡量商业周期对预算的影响,包括商业周期对收入、支出和赤字的影响。

4.G和T对产出的短期效应

答:区分财政政策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在宏观经济学中,短期内需要考虑的是实际就业低于充分就业,也即实际产出不同于潜在产出的问题。这也就是凯恩斯的乘数模型所依存的世界。而在长期内,需要考虑的问题则是充分就业,此时实际产出将会等于潜在产出。这才是分析经济增长的基本框架。

在短期内,也就是在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往往会导致经济的扩张。较高的支出和较低的税率会增加总需求、扩大总产出、提高就业水平和加剧通货膨胀。金融市场对利率和汇率的各种反应,减轻了短期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

5.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内债与外债、税收扭曲、资本替代(long-run impacts on economic growth:internal vs. external debt,distortions from taxation,displacement of capital)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6.萨伊的市场定律(Say’s Law of Markets)

答:萨伊市场的定律简称萨伊定律,是由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伊,于1803年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观点。他认为,商品的买卖实际上只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在交换中,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了媒介作用,卖主得到了货币,马上又会购买商品,所以卖主同时也就是买主,供给者就是需求者;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不论产量如何增加,产品都不会出现过剩,至多只有暂时的积压,社会上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是相等的。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7.理性预期(前瞻型预期)与适应性预期[rational (forward-looking) expectations, adaptive (backward-looking) expectations]

答:(1)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之一,指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形成自己的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它的含义有三个:首先,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其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最后,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它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假设(其余三个为个体利益最大、市场出清和自然率),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2)适应性预期指根据以前的预期误差来修正以后的预期的方式。“适应性预期”这一术语由菲利普·卡甘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篇讨论恶性通货膨胀的文章中提出。由于它比较适用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很快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例如,某个时点的适应性预期价格P等于上一个时期的预期价格加上常数C以及上期价格的误差。

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济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了。适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8.政策无效性定理(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em) 答:政策无效性定理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基于理性预期和工资价格具有灵活性基础上得出的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命题。具体而言,政策无效性定理是指,如果人们能够做出理性的预期,并且工资和物价水平可以灵活变动,那么事先可以预见政府政策不可能会对实际产出或者失业率发生影响。也就是说,由于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往往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比如政府想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人们预期到政府将会这样做,就会让工资和物价做相应的增长,结果产出、就业和以前一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只不过是带来了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对实际不能产生任何影响。政策无效性定理意味着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产生实际影响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人们对政策感到出乎意外,并且引起他们的错觉。

9.实际商业周期,效率工资(real business cycle,efficiency wages) 答:(1)实际商业周期是仅仅取决于技术的变化,丝毫没有引入货币或其他需求方面的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商业周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周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经常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如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等。虽然冲击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它们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是有限的,要么使人们的偏好发生变动,要么改变技术状况(生产率),或者使可利用的资源发生变动等。

(2)效率工资是指满足效率对工资弹性为1时的工资,即工资增加1%,效率也提高1%时的工资,效率工资一般高于平均工资。

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雇主必须把工资作为刺激雇员努力工作的手段。雇员在工作时候的努力程度决定了生产和经营的经济效率,如果员工积极性高,则生产的效率就高,反之亦然;而雇员工作时的努力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雇员得到的报酬的高低。如果雇主给雇员支付的工资高于其他企业从事同种工作的雇员的工资水平,雇员就会认为自己的工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作是有前途的“好工作”,并为了保持这种好工作而努力工作,这就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根据这一理论,经济学家们得出结论,雇主除非迫不得已则不愿意降低员工的工资,因为这不利于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不但如此,社会上的工资水平总体上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高工资率还可以刺激产生高效率,效率的提高不可避免引起对劳动的需求的下降,从而社会上失业的存在就是可以理解的。效率工资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工资刚性的重要理由。

10.财政政策的李嘉图法则(Ricardian view of fiscal policy)

答:财政政策的李嘉图法则是由李嘉图提出的关于政府举债与课税的比较效应的假说。李嘉图认为,债务融资与税收融资对总需求的影响是一样的。这是作为一种理论可能性提出的,但他否定这一问题在实际上的重要性。1974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巴罗重提这一问题,并予以肯定。这一“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这时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民营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政府采取债务融资方法。在债务融资的情况下,民营部门和公众将购买的政府债券视为财富的一部分。其财富增加了,需求就应扩大。但是政府当年发行的债务必须在下一个年度或者未来年度偿还。偿还债务时政府又不得不增税。这样,前期的减税与后期的增税,对民营部门和公众来说并没有影响其持久收入,亦即并不会影响其需求。当减税时,民营部门和公众就会把削减的税收,即个人增加的收入储蓄起来,以便将来支付更高的税收。所以前期的减税与后期的增税对总需求的净作用为零。债务融资不过是延迟了增税。总的来看,前期的减税与后期的增税对总需求的影响是等价的;发行债券为赤字融资(债务融资),其与增税偿还债务(税收融资)对总需求的影响是等价的。国际学术界对这一“等价”问题至今仍有争议。

11.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答:需求管理是指政府通过调控总需求的形成条件,达到稳定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方式。政府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总需求相对于总供给而变得过大(产生通货膨胀)或过小(产生失业)的状况,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对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进行调节管理。需求管理的手段包括扩大或缩小政府消费与政府投资、扩大或缩小财政赤字、提高或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收、增大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或降低本国货币的汇率等。需求管理的正面效应是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维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其负面效应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过于频繁地干预,有可能妨碍市场信号的正常形成。

1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组合(fiscal-monetary mix)

答: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变化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在紧缩其中一项政策时,放松其他政策,保持总需求不变,从而总产出不变。基本的思路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需求管理中可以相互替代。尽管可以采用不同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来稳定经济,但它们对于产出的结构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改变税收、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政府可以改变企业投资、消费、净出口和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采购等各个组成部分占GDP的比重。

13.固定规则与相机抉择(fixed rules vs. discretion) 答:(1)固定规则指货币当局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稳定在一个确定的数值上的货币政策。这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美国货币主义学派极力提倡的货币政策。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联系,人们的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和实际经济增长保持一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也应当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保持稳定。弗里德曼提出,按平均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唯一的最佳选择。也有一些学者对单一规则提出修正:①应规定货币增长率的目标幅度,而非单一数值指标;②随时测算货币流通速度,据此调整目标值;③建立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实际收入增长率之间的非线性模型,以取得比线性关系更好的效果。货币主义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以相机抉择的反周期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而突出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变动是货币因素造成的,必须运用货币政策来消除。而货币政策的落脚点不在于控制银行信贷利率,而是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市场经济本身是稳定的,不需要政府干预,只要维持固定的货币增长率,就会消除通货膨胀和经济的不稳定性。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英国、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中,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被广泛采用,并坚持了十余年,对解决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的滞胀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单一规则所依赖的经济环境非常严格,即使是精确测算的货币政策,也会产生政策效力递减的趋势。实际上各国货币当局仍多以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2)相机抉择指政府进行需求管理时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灵活地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搭配。根据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在决策速度、作用速度、预测的可靠程度和中立程度这四方面的差异,相机抉择一般具有三种搭配方式:①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相搭配;②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③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或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实行相机抉择的目的在于既保持总需求,又不引起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14.设定通货膨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ng) 答: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

(1)政府或中央银行宣布,货币政策将努力使通货膨胀率接近在某一数量目标上。 (2)该目标通常是一个范围,而非绝对的价格稳定。一般地说,政府规定一个惯性的或基准的通货膨胀率,例如剔除多变的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并剔除造成价格上升的税收因素的消费价格指数(CPI)。

(3)通货膨胀是中期和长期内首要的或压倒一切的政策目标。但是各国通常会为短期稳定目标留有余地,特别是有关产出、失业率、金融稳定及汇率的短期目标。这些短期目标承认供给冲击会影响产出和失业率,因此为避免过度的失业损失和产出损失而暂时地偏离通货膨胀目标,也被认为是可取的。

15.到达技术可能性边界并推动其向外移动(reaching the technological frontier vs. moving it outward)

答:“到达技术可能性边界并推动其向外移动”是指政府采取一系列鼓励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使企业的生产达到最优状态并推动潜在产出不断增加,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际不断向外推移的过程。

16.凯恩斯的企业精神(Keynesian enterprise spirit)

答:凯恩斯的企业精神是指企业为取得经营成功,由企业的领导者,根据本企业历史的优良传统和适应客观现实的需要,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倡导而形成的支配企业内部绝大多数职员的一种稳定的主导意识。

二、问答题与计算题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1.债务和赤字容易混淆,请解释以下问题: (1)预算赤字导致政府债务增加; (2)削减赤字并未减少政府债务;

(3)削减政府债务要求预算出现盈余;

(4)在1993~1998年,尽管政府赤字降低到零,但政府债务依然显著上升。 答:债务是一个存量概念,而赤字是一个流量概念,每年赤字的积累形成了债务。 (1)预算赤字增加,该赤字必须加到债务之中,从而使新的债务累计量增加。 (2)如果政府成功地削减了某一年的赤字,这不会影响到该前一年的债务量。 (3)如果政府削减债务,预算出现盈余,则意味着债务的减少。

(4)预算赤字可以削减,但是只要在某一年中仍然存在赤字,则债务存量依然会上升。

2.政府承诺以及政府债务可能产生替代效应。因此,如果政府承诺在未来给予工人更多的社会保障福利,工人是否会觉得自己更富有了?他们是否会因此减少储蓄?资本存量最终是否会变得更少?运用图形说明这一问题。

答:政府的承诺会使工人们感到更富有了,于是他们将花费掉大部分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储蓄。如图17-4所示,储蓄的减少会导致资本供给的减少,使资本供给曲线SS左移到S?S?,从而使实际利率提高。实际利率的提高会使企业减少投资,最终使资本存量从K减少为K?。

图17-4 政府承诺社会保障福利增加对资本存量的影响

3.假设政府举借外债,并将这笔资金花费在如下项目上,考察这些政府计划对政府债务、该国资本存量以及实际产出的影响:

(1)钻探用于出口的石油的资本(如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所为); (2)养活本国人的谷物(如21世纪初尼日利亚所为)。

答:政府举借外债对经济的影响关键取决于所借的款项如何使用。如果直接用于消费,则资本存量不会增加,从而未来的产出也不会增加。如果政府将其用于投资,则会增加一国的资本存量,从而增加一国的实际产出。

(1)资金用于增加一国的资本,该国的资本存量将会增加,实际产出也会增加。 (2)资金直接用于消费,从而该国的资本存量不会变化,实际产出也不会增加。

4.利用图形说明:

(1)在存在巨额政府债务及没有巨额政府债务两种情况下,消费和净出口的路径。 (2)在平衡预算和政府财政盈余两种情况下的消费路径。 答:(1)相对于没有政府债务的情况而言,在存在巨额政府债务的情况下,收入将降低,导致消费的减少,进出口也将减少。在存在巨额政府债务及没有巨额政府债务两种情况下,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消费和净出口的路径如图17-5所示。

图17-5 消费和净出口的路径

(2)相对与平衡预算而言,预算盈余将导致债务的不断减少,对于低的债务国而言,则意味着更多的国家资源投入到了资本领域,而不是政府债券。高资本存量会促进产出增长,并增加工资和每个人的消费。在平衡预算和政府财政盈余两种情况下的消费路径如图17-6所示。

图17-6 平衡预算和政府财政盈余下的消费路径

5.回顾文中参议员的争论,分别解释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哪一个参议员是对的? (1)大萧条时期政府扩大军事开支。

(2)20世纪60年代早期充分就业情形下,政府降低税率。 答:(1)大萧条时期政府扩大军事开支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大萧条时期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失业率很高,如果政府扩大军事开支,在短期内将降低失业率。因此,这个议员的建议是对的。

(2)20世纪60年代早期充分就业情形下,政府降低税率不是一个好主意。在充分就业情形下,降低税率在短期内将导致通货膨胀,在长期内将阻碍经济增长。因此,这个议员的建议是错的。

6.假设有人提出货币政策应当设定一个严格的年通货膨胀目标,例如,对于消费者物价指数为每年2%。关于这一政策有哪些支持和反对的不同观点?具体地,当受到显著性的供给冲击,导致菲利普斯曲线上移时,考虑达到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所面临的困难。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要求在5年内实现。试比较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与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

答:(1)支持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的人们认为,一个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可以提高效率,并使得不必要的收入与财富再分配达到最小化;有力且可信的降低和稳定通货膨胀的承诺,可以改善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目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标会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反对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的人们认为,严格的通货膨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才能实现,主要代价就是失业的增加,这意味着产量的损失。

(2)严格通货膨胀目标的好处是它能使公众确信政府是严格反通货膨胀的。但是一旦人们觉得通货膨胀难以忍受时,他们的行为(例如工资要求)就可能发生改变。预期和消费者行为是反通胀的基本要素。能够逐步实现的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相对于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而言,将给予人们更多的时间去接受和适应政策的变化。

7.政治候选人曾提出以下政策,以加速近年的经济增长。试定量解释每一政策对潜在产出增长及人均潜在产出增长的影响。如果可能的话,请给出未来十年内,潜在产出增长及人均潜在产出增长的估计值。

(1)削减联邦预算赤字(或增加盈余),削减(增加)额为GDP的2%,同时以相同百分比提高投资与GDP的比率。

(2)增加联邦政府对研究开发费用的补贴,增加额为GDP的0.5%,并假设这笔补贴将会使私人研究开发经费等额增加,且研究开发的社会收益率4倍于私人投资的社会收益率。

(3)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削减国防支出,削减额为GDP的1%。 (4)减少移民的数量,从而劳动力降低5%。

(5)增加对人力资本(包括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投资,数额为GDP的1%。 说明:本题的部分结果可以用DRI模型求解,本题答案只给出定性解释。 答:(1)根据数据资源公司(DRI)模型,削减赤字的减少,同时投资会增加,出口有可能增加得更多。GDP会通过乘数效应而增加。由于无法知道赤字的减少如是何实现的,因此难以估计GDP增长的大小。随着总产出的增加,人均产出也会增加。

(2)政府对研发补贴所带来的研发投资的增加,将会增加投资需求,技术进步也会导致潜在产出增加。因此,该政策将导致潜在产出和人均产出的增加。5%的研发支出的增加,将产生5?4?2%的社会收益回报率。经过10年,总产出将增加?1?2%??1?21.9%。 (3)国防支出的减少,将导致政府购买支出的减少,通过乘数作用,将导致产出的下降。但是,需要知道政府将削减的国防开支用于哪些方面。如果国防支出的减少是用于削减预算赤字的,那么净效应将是扩张性的。但是如果削减的国防开支用于其他方面,则净效应为零。

(4)减少移民的数量,从而劳动力降低5%,这将使潜在产出减少,但是人均产出可能会增加,可能会减少,也有可能会不变,这取决于总产出减少的比例与人口减少比率的大小。

(5)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将会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劳动要素的生产率,使潜在产出以及人均产出增加。

8.凯恩斯写道,“如果财政部用钞票塞满旧瓶子,并将其埋入废弃的煤矿,然后留待私人企业将这些钞票再次挖掘出来,则社会的实际收入可能会在不造成更多失业的情况下大为提高。”(英文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129页)试解释在萧条期间,凯恩斯关于相机抉择的公共项目的效用分析为什么可能是正确的?精心设计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怎样才能在生产出大量有用物品和劳务的同时,获得与上述情况类似的效果?

答:凯恩斯关于相机抉择的公共项目的效用分析是正确的,因为,在萧条时期,经济中的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这时,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扩大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发展。只要经济中闲置的资源未能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则公共政策就会发挥作用,经济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10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将扩张。

政府可以实施减税政策,同时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同时避免货币发行过多引起通货膨胀加剧。此外根据供给学派经济学的观点,减税有利于提高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总供给增加。如图17-7所示,经济中的初始均衡产量为Q0,减税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实施以后,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右移,从而使均衡产量提高到Q1,但是价格水平却没有多大的提高。

图17-7 减税的经济效应

9.凯恩斯主义者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会预测下述各因素对价格、产出和就业变动产生什么影响?在每一种情况下,如非特别提到,均保持税率和利率不变,

(1)大幅度削减税收; (2)利率大幅下降;

(3)一系列创新活动使潜在产出增加10%; (4)出口突然增加。

答:各因素对价格、产出和就业变动产生的影响如表17-1所示。

表17-1 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下的政策效应

10.有难度的问题(关于理性预期):请考虑一下理性预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1)假设政府提出临时削减200亿美元税收,持续期为一年。采取适应性预期方式的消费者可能会认为,可支配收入每年会增加200亿美元。根据第7章的简单乘数模型,这会对消费支出和GDP产生何种影响?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2)接下来,假设消费者的预期是理性的。他们理智地预见到税收削减只持续一年。考虑到“生命周期”,他们认识到自己终生的平均收入每年只会增加比如20亿美元,而非200亿美元。那么,这类消费者会做出什么反应呢?接下来,请分析一下理性预期对临时性税收削减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3)最后,假定消费者行为符合李嘉图法则,则税收削减对储蓄和消费有何影响?试解释(1)、(2)、(3)中讨论的模型的区别。

答:(1)根据适应性预期,每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会通过乘数作用,导致收入的多倍增加,消费者预期可支配收入每年会增加200亿美元,则总的消费支出每年将增加(200MPC)亿美元。其中MPC为代表性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

(2)根据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的消费只会增加(20MPC)亿美元。理性预期降低了临时性税收削减政策的有效性。

(3)根据李嘉图法则,削减税收对消费没有影响,人们将增加储蓄,以支付政府未来的征税,从而将完全抵消掉减税的激励作用。

不同模型的区别在于假定人们对于征税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即人们的预期和对减税意义的理解具有差别。

17.3 考研真题详解

1.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是相机抉择?请说明理由。[中国人民大学2006研] 答:(1)关于货币政策应该是按照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经济学家们各持己见,没有统一的看法。其分歧在于规则和相机抉择各有其好处。

(2)固定货币规则是指货币当局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稳定在一个确定的数值上的货币政策。这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美国货币主义学派极力提倡的货币政策。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联系,人们的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和实际经济增长保持一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也应当保持稳定。货币主义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以相机抉择的反周期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而突出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变动是货币因素造成的,必须运用货币政策来消除。而货币政策的落脚点不在于控制银行信贷利率,而是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市场经济本身是稳定的,不需要政府干预,只要维持固定的货币增长率,就会消除通货膨胀和经济的不稳定性。政府干预反而有可能造成宏观经济的波动,带来经济的不稳定。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凯恩斯主义的一种实施总需求管理、根据经济运行的波动情况而机动灵活运用的货币政策。一般依照逆向规则实施,即当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需求,以消除失业;反之,则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这种货币政策曾长期作为西方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依据。但这种政策未能考虑政府决策的局限性,对公众预期、货币政策时滞和人的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估计不足。

可见,固定规则和相机选择都有各自的优越性,货币政策究竟应该按照固定规则还是按照相机抉择目前仍然处于争论之中,尚无定论。

2.凯恩斯主义的减税与供给学派的减税有什么本质区别?[清华大学2011研]

答:虽然在政策建议上,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都主张减税,但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凯恩斯主义是站在总需求的角度主张减税的。凯恩斯主义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萧条,而刺激总需求的最有力、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其中减税就是财政政策手段之一。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供给学派则是站在总供给角度主张减税的。供给学派认为不是需求决定供给,而是供给能够创造需求,而刺激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税率,因为累进税制的高税率政策会严重挫伤企业主的经营积极性,使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劳动者工作热情低落,从而使生产和就业停滞,并由此导致“滞胀”。只有大幅度减税以增加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进而促进储蓄和投资,刺激工作和经营积极性,才能使生产率提高。

3.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增加的长短期影响有什么不同?[中国人民大学2011研]

答:(1)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增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因此短期货币供给增加有效。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货币是中性的。

(2)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费雪交易方程Py?MV,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以及物价水平P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的话,增加货币供给M是可以增加实际国民收入y的。在长期中,增加货币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物价水平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实际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实际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是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因此交易方程中的y和M无关,而V在长期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增加货币供给只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增加货币供给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假如货币当局宣布打算增加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率水平上不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抵消。这样,经济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上,因此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4.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大基本阵营。前者包括传统的古典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真实周期学派等。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这两大阵营的对立和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70年代的“滞胀”都对当时的“主流”思想和学派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引起它们的对立学派的复兴,进而成为经济思想史上的转折点。试简要说明思想史上的这两次变迁过程,在学习经济学的方法论方面,这段历史对你有什么启发和帮助?[复旦大学2010研]

答: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70年代的“滞胀”挑战了当时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并且成为了经济思想史上的转折点。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凯恩斯经济学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70年代的滞胀结束了它的独舞。具体而言:

(1)第一次变迁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居于正统地位、起着支配影响的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坚信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上自由竞争总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市场出清的均衡状态,因此不可能发生普遍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理想的均衡毕竟未能经受住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考验,面对长期的萧条,面对近40%的社会生产力损失,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既在理论上难给予解释,又在政策上无法提出解决的措施。新古典经济学濒临崩溃的边缘,这被公认为是经济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危机。

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正是当时西方经济理论危机的产物,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和主张,因而被称为“凯恩斯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革命”。

(2)第二次变迁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大量失业与剧烈的通货膨胀并存的“停滞膨胀”。滞胀的现实从经验上动摇了占据统治地位的凯恩斯主义,使各种反凯恩斯的学派得到了发展的机会。这些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

这一大批发展起来的古典主义相关的学派主要包括:以哈耶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奥地利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以卢卡斯等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科斯、诺思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等等。与凯恩斯革命一样,这一次的经济学理论革新也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次关键的转折点,为经济学理论注入了丰富的血液。

(3)两次变迁的启发和帮助 ①在方法论上,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的宏观经济问题,开创了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凯恩斯还将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密切结合于一体,从而克服了传统经济学在分析过程中运用的“二分法”的不一致性。

②在理论上,凯恩斯反对萨伊定律(属于古典经济学),萨伊定律认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需求是供给的函数。凯恩斯从理论上推翻了这种观点,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地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由于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收益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的作用,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必然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从理论上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和非均衡趋势。

③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自由放任”,凯恩斯反危机政策有三个特点: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是其前提;财政政策是其重心(财政政策最重要,货币政策也重要);举债支出是其手段。

从这两次经济学理论的变革中,可以看到,经济学的理论往往与现实经济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想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必须紧密联系现实世界,从现实世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理论中追求解释现实世界的观点,只有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才是经济学的正确学习方法。

另外,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勇于打破以往权威的观点和论断,要带着批判的精神去学习;最后,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不应只停留在模型上,而应该为现实所用,能够指导现实经济的运行,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dl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