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网上第一次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07 06:28:01 阅读量:1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判断题:

1、 精神文明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对 2、 《京都议定书》首次确定了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体指标,区分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过的不同义务。错 3、 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错 4、 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意味着先进的国家发展迟缓,而后进的国际可以利用“后发优势”赶上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打破原有的力量对比状况。对

5、 冷战相对热战而言,是指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政策和行为。对

6、 “尼克松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正式形成。错 7、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对 8、 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错 9、 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错

10、 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谋取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对 二、 单选题

1、 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遍的世界政治行为体是()

A 国际组织 B政党 C国家 D 跨国公司 2、 “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

A英镑在战后世界货币金融领域中的中心地位 B美元在战后世界货币金融领域中的中心地位 C日元在战后世界货币金融领域中的中心地位 D欧元在战后世界货币金融领域中的中心地位

3、 目前世界上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集团是() A亚太经合组织B 北美自由贸易区C非洲联盟D欧洲联盟 4、 迄今为止,世界经济运行最基本的主体依然是() A跨国公司B中小企业C国际组织D主权国家

5、1998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两国将致力于建立() A战略协作伙伴关系B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C全面伙伴关系D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6、1996年俄罗斯与中国建立了()

A战略协作伙伴关系B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C全面伙伴关系D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7、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

A 1945年5月 B 1947年5月 C 1949年5月 D 1955年5月 8、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

A 1947年9月 B 1949年1月 C 1950年2月D 1955年5月

9、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并为之奋斗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日本C 英国 D广大发展中国家 10、 在所有发展问题中,核心问题是()

A 西方国家的发展 B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东方国家的发展 D发达国家的发展

三、 多选题

1、 按照同国家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的程度,可将国家利益分为() A 生存利益B发展利益C军事利益D科技利益E国际联系利益 2、 区域集团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最显著的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在三大区域组织的发展,这三大区域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E非洲联盟 3、 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包括()

A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B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C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D美国主张世界政治多极化E美国无力建立它领导的单级世界 4、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主要标志包括()

A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B“经互会”建立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D北大西洋关于组织的建立E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5、 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包括()

A未来世界必须由美国来领导 B继续保持它在欧洲和东亚地区的主导权C使联合国成为实现美国利益的工具D与联合国建立平等合作关系E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

四、 简答题

1、 为什么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

(1) 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邓小平明确指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战略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胜利最可宝贵的经验之一,中国人民十分珍惜经过长期奋斗才获得的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国首创。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谈判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事业中相互同情、相互支持。

2、 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 第一,国际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

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

第二,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往往决定政府和领导人的更替,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

第三,经济手段日益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 第四,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第五,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主要内容。

五、 论述题

1、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哪些表现?

参考P27—29

(2) 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根源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结果是加剧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规律。“不平衡”既指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第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这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这种差距不仅是量上的,更是质上的。在新科技革命之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当发达国家利用科技革命的机会迈入到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阶段之后,二者之间的差距更扩大了。第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原因造成的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扩大,南北对立加剧。它将对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dar.html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网上第一次作业(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