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十二五规划讨论稿
更新时间:2024-03-21 02: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发改委规划司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江北府办?2010?151号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征求《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基本思路研究》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我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已经完成,按照区政府安排,现将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于2010年7月23日前将纸质件(盖章)和电子文稿反馈到区发改委1506室。
联系电话:67706006 联系人:张亚南 电子邮箱:jbq125@163.com QQ:175791343
附件: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征求意见稿)
二○一○年七月十四日
关于“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几点说明
一、关于对“十一五”执行情况的评价
1、我们目前采用的仍是2009年的数据,希望各有关部门根据目前工作进展,预估截止今年底涉及本部门领域的指标完成情况。
2、对于五年来(2006—2010年)取得的主要成绩,请各部门酌情修改,原则上请不要过多增加本部分的篇幅。
二、关于今后五年我区的发展
1、请站在全区的高度和层面对我们提出的指导思想、发展方针、奋斗目标和空间布局提出意见建议。
2、请立足本领域、本区域发展重点,对“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方向、重点工作进行修改。
3、由于规划基本思路是对今后五年方向性、总体性问题的研究,因此除非特别重要,一般而言,具体项目不再这里体现。在下一步规划纲要编制中,将体现主要重点项目。
三、其他注意事项
本规划思路尚在征求意见阶段,请注意保密,不得对外宣传。
江北区“十二五”规划编制组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六日
决策咨询 注意保密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福卡智库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7月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的成果回顾 ............................................ 1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1
二、城建管理科学高效,城区面貌日新月异 ............................... 3 三、社会民生统筹发展,和谐社会扎实推进 ............................... 4 四、城乡统筹成效显著,服务三农持续创新 ............................... 5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的环境分析 ............................................ 8
一、“十二五”面临新机遇 .............................................. 8
(一)全球产业重构,赋予江北区跨越发展新优势 ........................ 8
(二)经济重心西进,赋予江北区合作发展新高度 ........................ 8 (三)两江新区规划,赋予江北区战略定位新格局 ........................ 9 (四)全面升级战略,赋予江北区资源整合新方向 ........................ 9 二、“十二五”面临新挑战 ............................................. 10 (一)组团发展水平失衡的压力 ....................................... 10
(二)投资驱动加速转型的压力 .............................. 10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压力 ....................................... 11 (四)资源承载潜力有限的压力 ....................................... 11
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 ........................................... 12 一、特征判断 ................. …………………………………… ………12 二、指导思想 .................................................... 13 三、发展方针 ........................................................ 13 四、奋斗目标 ........................................................ 14 五、空间布局 ........................................................ 16 第四章 “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 17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17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17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20 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加强民生保障 .............................. 22 (一)均衡发展现代教育体系 ......................................... 22
(二)加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 23 (三)完善社会公共卫生服务 ......................................... 23 (四)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 24
I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目 录
(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25 三、提高城建管理水平,加快城市有序更新 .............................. 26 (一)加强城市建设,优化城区环境 ................................... 26
(二)改善交通体系,打造效率江北 ................................... 27 (三)完善市政设施,保障城市升级 ................................... 27 四、推进聚商新潮行动,全面建设开放高地 .............................. 28 (一)聚商新潮行动,推动招商引资模式创新 ........................... 28
(二)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对外窗口功能加载 ........................... 29 (三)总部经济集聚,推动区域合作能级提升 ........................... 30 五、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率先实现城乡统筹 .............................. 31 (一)统筹城乡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31
(二)推进制度改革,创新行政体制机制 ............................... 32 (三)实施三大工程,增强城乡发展活力 ............................... 32 (四)抓好三大片区,打造统筹城乡亮点 ............................... 33 六、聚焦区块功能升级,加快组团融合发展 .............................. 33 (一)江北嘴中央商务区 ............................................. 34
(二)寸滩保税港区 ................................................. 34 (三)鱼复功能区 ................................................... 35 (四)五宝生态区 ................................................... 35
II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成果回顾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的成果回顾
“十一五”以来,江北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市级决策要求,积极应对抗震救灾和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在“五个重庆”的要求和 “1595”总体发展思路的指引下,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区GDP踏上300亿台阶,人均GDP跃上6800美元新阶段,大部分指标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其中多项指标在全市出于领先地位,城区面貌变化巨大,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江北区正大踏步进入发展阶段的新高点。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主要指标实现倍增,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截止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5.4亿元,年均增长16.1%,是“十五”期末的2.4倍,完成了从100亿能级向300亿能级的跃升。财政实力迅速增强,2009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37.1亿元,年均增长36.9%,是“十五”期末的3.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完成961.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7亿元,年均增长26.5%,是“十五”期末的2.8倍。
图1-1 2005-2009年江北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及增速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三次产业比例从“十五”期末的1.2:54.4:44.4调整到2009年的0.8:38.8:60.4,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得到巩固,其中现代服务业一举超过制造业,成为区域经济的第一支柱。
1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成果回顾
现代制造业能级不断提升,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6.2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汽车、电子电器、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楼宇工业快速发展,荣获“重庆市都市工业发展示范区”称号。服务业蓬勃发展,2009年实现增加值196.5亿元,完成商品销售额1000.7亿元,提前实现“千亿商贸大区”目标,成功创建“中国商业名区”。截止2009年,单位GDP能耗从“十五”末期的XX吨下降到XX吨。
图1-2 2005与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对比
20051.2 090.8%一产增加值比重44.4T.48.8%二产增加值比重60.4%三产增加值比重重点项目全面建设,产业布局加速优化。江北嘴中央商务区道路、电力等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中央公园建成开放,成功引进重庆银行、中石油租赁公司等10余家大型金融机构。观音桥商圈通过交通、景观、市容的改造整治,引聚了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再提升成效显著。寸滩保税港区一期封关围网,已形成28万标箱的年集装箱吞吐能力;港城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完成,以海尔为龙头的工业企业产值快速增长,已突破百亿能级。鱼复组团建设全面启动,果园港项目已开工建设。
内联外引纵深推进,“聚商新潮”成效卓著。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2009年引进内资项目1159个,其中大型项目46个,投资总额累计达104.3亿元。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达7.45亿美元,是“十五”末的15倍。外贸进出口逆势回升,2009年外贸出口12.1亿美元,是“十五”期末的2.5倍。正大踏步迈向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外向开放型经济的新阶段。
2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成果回顾
图1-3 2005-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及外贸出口情况(亿美元)
二、城建管理科学高效,城区面貌日新月异
城市基础设施稳步改善,“畅通重庆”建设成绩显著。累计启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52项,预计2010年底完成建设43项,累计完成投资57.3亿元。“三横六纵十节点”的主干道路网络正加紧建设,鸿恩寺东部立交、五里店立交、石马河立交、朝天门大桥、建新西路三期、滨江路西段等多项工程已建成通车,城市节点正逐步打通。全面推进三级管网建设,已基本实现大石坝地区、华新街地区、石马河地区、观音桥地区等重点区域雨污分流工程。
城市更新平稳推进,“宜居重庆”优化建设。2009年完成危旧房改造78.4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8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72万平方米,直接惠及1.3万个家庭,新建廉租房3.5万平方米,全面覆盖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平方米以下的“双困”家庭。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北滨路沿线、观音桥片区以及海尔路沿线的高端楼盘相继开工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区域住宅质量,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生态环境大力建设,“森林重庆”成效卓著。空气二级质量以上天数比例稳定在80%以上,鸿恩寺森林公园开园迎客,铁山坪生态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90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126公顷。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清爽江北、清洁江北”行动初见成效。率先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区级平台建设,形成了具有江北特色的“两级平台、三个中心、两支队伍、两套机制”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完成了区管道路沥青罩面、建新东路、建新南北路沿线建筑立面整治、环卫设备设施更新、公厕改造、户外广告整治、城市道路及节点绿化、社区公园建设、灯饰工程、“无灯区”建设、背街小巷整治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项目,市容
3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成果回顾
市貌明显改观。
表1-1 “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成就
市政建设 “十五”阶段 人均道路面积5.2平方米 城市房屋拆迁380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XX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平方米。 “十一五”阶段 人均道路面积8.74平方米,较“十五”期末增长68% 预计完成城市房屋拆迁316.55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146.73万平方米。五年预计完成廉租住房保障8265户,建成经适房242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较“十五”期末增长2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01平方米,较“十五”期末增长126% 城市更新 生态环境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7平方米。 三、社会民生统筹发展,和谐社会扎实推进
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截止2009年,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十五”期末的XX增加到XX。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率全市领先,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学费全部免除,在全市率先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打造“国学江北”区域教育品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十八中等品牌学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科技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09年,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位列全市第一。倾力打造“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重庆奶业科技园”、“港城工业园区高新技术科技园”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有力增强自主创新载体。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投入使用,文化“五大工程”全面完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农村书屋123个,“唱读讲传”活动常态化机制率先推进。
“健康重庆”建设有序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试点任务,在全市率先推行“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卡制度”,率先施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2009年健康重庆17项指标完成或超过全市2012年目标,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服务站33个,市中医院建成使用,成功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达26个,健身路径31条,健身点89个,全民健身场地覆盖率达75%。
4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成果回顾
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坚持惠民生与扩内需统一,加大公共支出,强化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区2009年民生性财政支出达到23.4亿,创历史之最。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出台帮扶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政策。截止2009年,“十一五”期间共新增城镇就业17.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5%,低于3%的控制目标。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已征地农转非和超龄养老人员社保问题基本解决。“五大社会保险”任务超额完成,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切实改善和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平安重庆”建设不断强化。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干部大走访、大下访攻坚行动成效明显,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坚决“打黑除恶”,建成交巡警平台18个,校园警察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表1-2 “十一五”期间社会民生建设成就
“十五”阶段 双高普九达标率82.6%,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94.09%; 高新技术企业28家,产品99个,产值80亿元;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7.02岁,婴儿死亡率7.50‰,孕产妇死亡率32.61/10万; 体育设施面积XX平方米,全民健身场地覆盖率XX%。 “十一五”阶段 双高普九达标率XX%,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xx%; 高新技术企业XX家,产品XX个,产值xx亿元;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7.52岁,婴儿死亡率2.21‰,孕产妇死亡率27.05/10万,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3.5/千人; 体育设施面积XX平方米,全民健身场地覆盖率75%。 社会 民生 累计新增就业岗位7万; 城乡低保人均差补xx元/月,农村低保人均差补XX元/年;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XX。 累计新增就业17万人; 城乡低保人均差补提高到253元/月,农村低保人均差补提高到1380元/年;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95%。 四、城乡统筹成效显著,服务三农持续创新
农业保持平稳增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2009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444元,是“十五”期末的1.7倍,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新农村建设率先突破,五宝镇国土整治完成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74平方公里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城乡低保、救助、援助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2009年参保人数18.82万人,参保率达99.1%,全面完成35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投资900万元新建或扩建15个“千百工程村”公共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双溪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土地自愿流
5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成果回顾
转集中经营,引进城市资本5亿多元,投资建设了一批富有都市农业特色的项目。
积极落实乡镇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了一批年青后备干部和大学生到农村挂职锻炼。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64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400人,农民工培训8006人,成人学校开展种养殖技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00余人次。
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大力推进。截止2009年,共安置农村居民4256人,累计投入移民安置资金10757.7万元,各类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及库底清理、档案管理等工作全面完成。
图1-4 2005-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元)
“十一五”规划执行的五年时间,江北始终坚持二、三产双轮驱动发展方针,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始终坚持工作创新,通过实施头脑风暴、聚商新潮、效能提升、全员激励、防止贪腐五大行动,积极推进江北嘴CBD等九大工程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十二五”全面跃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也应看到,由于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制约,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内部存在着不尽合理等问题:现代服务业中传统物贸、房地产占比大,金融、专业服务业、科技文化创意等具有引领辐射作用的新产业仍有待加强。现代制造业中结构传统,对重点企业依赖度大,高新技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引领力量偏弱。二是在交通上跨区路网发展不畅,域内次级河流跨区污染难治理,都需要进一步与市级层面加强协调改进。三是与快速的经济发展相比,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与社会有待进一步协调发展,医疗、体育、教育等社会事业产业化潜力有待挖掘,区域各板块之间社会资源分布需要进一步合理化。四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等矛盾日益显现。同时,农村老龄化加剧等人口
6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成果回顾
结构变化使得资源配置不足与过剩问题同时存在,城乡发展的二元统筹问题有待彻底解决。
7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环境分析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的环境分析
“十二五”时期,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国内经济整体向好态势不变,进入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时期。为了确保强势的战略地位,发达国家保持战略版本不断升级、技术持续进步、标准不断提高、规则时刻更新,预示着全球发展模式面临深度调整,客观上对我国“十二五”时期的调结构、扩内需形成倒逼机制。重庆市也步入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重庆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在此背景下,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一、“十二五”面临新机遇
(一)全球产业重构,赋予江北区跨越发展新优势
全球产业大规模分化整合,新技术革命可能出现重大突破,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由IT产业转向新能源产业和智能产业,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新趋势。“十二五”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向“调结构、促转型”。十一大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与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是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系统调整和增长替代。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推进“一带双环多点”的工业集中布局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江北区作为主城核心区,占据了重庆市的“黄金口岸”,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突出,在抢抓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争取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聚焦研发设计、营销策划、要素交易等产业链重要环节的对接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二)经济重心西进,赋予江北区合作发展新高度
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战略升级,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并将更加注重重点地区率先发展,更加注重增强西部省市自我发展能力。成渝经济区将成为国家新的重要增长极,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建设国家六大产业基地,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长江上游
8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环境分析
经济带加速融合发展,促进长江沿线市场体系形成和加速沿江生产要素的流动。
总体上,在区域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的切换过程中,优势产业的集群效应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业已形成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业研发中心,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的高精尖设计功能,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力的提升了自身产业的发展能级,还提升了经济发展的首位度,为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中,提前谋划战略合作“飞地”共赢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两江新区规划,赋予江北区战略定位新格局
两江新区为重庆的发展植入了突破性变量,拉升了江北区的战略位势。江北区除五宝镇外的九街两镇全部纳入两江新区的开发建设范围,整体定位于现代服务功能区,为实现城市功能的全面升级,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江北区拥有两江新区十大功能区的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寸滩保税港区和鱼复功能区三大关键性功能区,是两江新区中开放开发平台的集中区和战略核心区,更是两江新区中发展基础最好,最有条件先行启动的区域。作为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执行区,江北区“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将在立足两江整体发展的层面,加强整合内部资源,协调新区发展,为解决地域狭长、发展失衡、资源紧张等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还将代表两江新区,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和优秀人才,为实现全面升级,推进大服务、大基地、大平台建设的发展目标提供了新的高度。
(四)全面升级战略,赋予江北区资源整合新方向
“十一五”时期,重庆市完成了直辖十年的阶段性跨越,西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中央“314”总体部署和“中央3号文件”的相继出台,不仅为重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重庆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庆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江北区作为发展最快的中心城区,同样处在高速发展中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在科学分析,大胆决策的前提下,提出了“1595”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全面升级的发展主题,主动承接“重庆向北、江北向阳”的发展机遇,成为集聚市级重点发展平台最多的中心城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将进入实现“率先在西部实现全面小康”,大力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建成西部重要增长极的关键时期,这将为江北区提供增强实施“1595”总体发
9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环境分析
展思路的推动力,增强推进发展的内动力和提升对外招商的影响力。
二、“十二五”面临新挑战
(一)组团发展水平失衡的压力
江北区行政区划沿嘉陵江和长江岸线分布,地域狭长,从西至东先后跨越城市核心区、城市拓展区和生态保护区三大片区,其中的若干功能组团发展主题各异,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尚未形成区块融合联动发展。两江新区的开发建设,将江北区除五宝镇之外整体定位于现代服务功能板块,要求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辐射带动的现代都市服务功能体系。这既为统筹区块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为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整合资源,协调区块之间的发展要素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涉及资金投入、政策配套和社会维稳等诸多问题,不仅需要全区上下大力投入,真抓实干,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开固有路径,创造性开拓新的工作模式,突破地域、资源、体制等诸多限制,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投资驱动加速转型的压力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取得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拉动效应明显。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全面展开,江北嘴CBD、寸滩保税港区、鱼复功能区重大工程项目也将迎来新一轮投资建设高峰,投资拉动依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与两江新区其它板块不同,江北区区块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与功能加载,在提升区域发展水平,改善发展环境的同时,也势必带来社会管理成本、企业经营成本和资源要素获取成本的快速提高,进而加速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如果不能迅速形成社会创新氛围,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高速发展将很快迎来增长极限,甚至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发展风险。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由单一的投资拉动模式升级过渡到投资创新双轮驱动模式,在“调结构,促发展”的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快提升高科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促进企业重视培育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加快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加强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的叠加效应;迫切需要加快形成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
10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环境分析
制,围绕“三中心两基地”建设,建立新型的人才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压力
持续加大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落成,大大提高了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方面的软硬件水平。但是,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服务需求日益提高相比较,社会事业 “补课式”发展方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经济发展快,社会发展慢的新型城市二元结构,使得社会维稳工作压力加大。一方面,城市发展空间的持续拓展,使得新建城区与旧城改造后的老城区,同时面临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原本针对户籍人口规划布局的社会事业发展,难以解决老龄化、少子女化、新型城市化等所带来的社会新问题,也无法满足大量城市移民、产业移民和技术移民等新型城市公民,在就业、保障、服务等社会利益上的多元化诉求,对短时期内营造宜商宜居的发展环境,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四)资源承载潜力有限的压力
在“十二五”期间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资源要素和环境约束的严峻挑战。一是物理空间有限,土地利用供需矛盾突出。城市核心区的改造升级,城市拓展区的节约利用和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开发,都大大提高了招商引资项目的筛选门槛和经营成本,对加快由规模生产向精密生产,由园区经济向楼宇经济转变提出了紧迫的现实要求。二是大量人口导入,人口承载压力持续增大。预计“十二五”期末,区域常住人口将接近百万规模,大量产业人口的导入和新城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人口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复杂程度,对加快形成一套科学规划、管理高效、技术先进、响应及时的现代城市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三是发展低碳经济,加强综合治理的难度加大。随着“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的强势增长,东部新城鱼复产业基地的建设进程加快,科学预测未来五年的单位GDP能耗,年度节能降耗、二氧化硫和COD削减等指标变化趋势将直接影响“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同时,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全面启动,也势必加大跨越行政区划的流域治理、交通疏导、电力分配等城市综合管理的协调难度。
11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特征判断
“十一五”是江北区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全面跨越的时期,“十二五”则将是由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将出现新的变化。
表3-1 江北区发展阶段判断
判定指标 工业增加值占GDP(%) 人均GDP(美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农业劳动力比重(%) 工业劳动力比重(%) 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 城镇人口比重(%) 工业化前期 20-40 300下 10-25 80-60 8-15 8-20 10-35 工业化 中期 40-70 300-1500 30-60 32-20 20-35 20-35 35-50 工业化 后期 下降 1500-10000 上升 20-15 下降 上升 上升 后工业化 —— 10000以上 —— 10 —— —— —— 江北区 下降到33,后工业化 约6800,后期 60.4,后期 8.4%,后期 47.7%,中期 43.9%,后期 88%,后期 注:有部分数据引自2008年
—— 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向投资创新双轮驱动转变。2005年至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962亿,年均增速27.6%,高出GDP年均增速11个百分点,投资驱动型增长特点明显。随着“十二五”期间重点工程的陆续建成,现代城市服务功能初步显现,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为区域产业带来结构性提升,城市发展动力将形成“产业推动创新,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 社会进步由全面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和谐社会转变。预计到“十一五”末,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等主要指标都将达到并超过国家小康社会标准。将在“十二五”前期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并率先进入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阶段。
—— 城市建设与管理由以建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十一五”期间,致力于城市改造与城市化的积极推进,城区面貌发生了重大改观。未来五年,仍将有东部新城等大量城市化建设的工作,需要城市开发建设方面稳步推进。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转变,城区规模扩张,人口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使得城市建成区的综合管理问题日趋紧迫,探索
12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将成为营造城市发展环境的新重点。
—— 对外开放由“重庆的江北”向“中国的江北”转变。“十一五”期间,江北区的高速发展已经奠定了重庆都市核心区的独特位势。“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的规划实施将进一步为江北区的战略升级释放发展空间,江北区担负的发展使命也将从市级层面上升为国家区域战略。因此,“十二五”将是江北区从“重庆的江北”迈向“中国的江北”的新起点,进而为今后跃升至“国际的江北”奠定基础。
二、指导思想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力争在落实中央“314”总体部署上取得重大突破。以全面升级为主题,以推进“大服务,大组团,大统筹”为主线,以两江新区开发为契机,以“三中心两基地”建设为平台,加快“五个重庆”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全面提高、城乡统筹全面突破,初步确立“重庆的浦东,中国的江北”的示范引领地位。
三、发展方针
—— 立足两江、服务西部、辐射全国:两江新区全面启动开发建设,为处在转型升级中的江北实现战略跃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的发展机遇。江北区“十二五”期间的规划发展,必须立足两江新区,站高一步,看远一点,从全局发展的角度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密围绕两江新区的功能定位与开发进度,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加强区域辐射能力,真正肩负起两江新区核心功能区“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使命责任,逐步确立国际大都市核心区的形象地位。
—— 有序开发,大胆开拓,全面开放: “十二五”期间的开发建设,是在资源约束和战略机遇同时作用下进行的,必须在全力抢抓机遇,落实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始终强调科学有序,集约高效。加大区内资源的系统整合,向存量要效率,向增量要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开放,充分利用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初期三到五年的时间窗口,加强对外交流,培育全球视野,引入国际标准,集聚要素资源,普及高新技术,强化公共管理,把城市功能完善、产业体系成熟的先发优势转化为制度创新优势,奠定江北“创新标杆”的先发优势。
13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 规划先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江北区“十二五”规划发展需要落实市区两级政府发展要求,协调两江新区开发进度,统筹区内组团资源整合,必须加强区域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执行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规划引领区域布局优化,统筹资源整合,监督项目落实的导向作用,进而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敏锐捕捉发展机遇的优势,在复合多元的发展环境中最大程度地抓住发展机遇。
—— 投资拉动,创新驱动,项目带动:随着鱼复功能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寸滩保税港区和旧城改造等重大工程项目深入展开,江北区一方面将进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的高潮期,投资还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功能转型升级也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必须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培育全社会自主创新的环境氛围,以科学谋划的重大项目为升级载体和试验平台,带动投资与创新双轮驱动模式的加速形成。
—— 统筹经济社会进步,统筹功能组团联动,统筹城乡均衡发展:江北区把全面升级确立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主题,就是既要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模式与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又要统筹区内不同组团的联动发展,实现组团自身功能升级与组团之间互通互联的全面融合;还要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时序,实现统一服务保障体系和特色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四、奋斗目标
江北区“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围绕全面升级的发展主题,率先成为重庆市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成为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发展先导区和创新示范区,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率先实现小康社会。
展望2020年的发展目标:全面打造三产联动,智慧增长,科学发展的竞争力新极点,发展成为重庆的支点,西部的门户,国际的江北。
—— 总体实力显著提升,全面实现五大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1%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市中心城区平均水平。基本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重庆新兴商贸中心、重庆最大的物流中心,重庆集约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总部企业的区域基地,率先形成引领两江新区开
14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发建设的创新示范效应。
—— 投资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自主创新,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0.8:38.8:60.4调整为0.5:41.8 :57.7,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5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1%以上;现代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3%以上。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初步形成投资创新双轮驱动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
—— 功能组团均衡发展,率先形成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全面完成“九大工程”建设任务,江北嘴CBD、寸滩保税港区、观音桥商圈、鱼腹功能区等发展组团的功能引领和产业承载效应全面显现,北滨路、铁山坪等区域建设的总部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五宝镇发展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加快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谐社会建设稳步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建立城乡资源双向共进的互动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基本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基本消除,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以内。
—— “五大行动”效果显著,内陆开放高地率先崛起。深入开展头脑风暴、聚商新潮、效能提升、全员激励、防治贪腐等“五大行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全民谋发展的创新活力,发挥奖优罚劣的示范效力,全面营造江北区率先发展,持续引领的环境氛围。依托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寸滩保税港区和鱼腹功能区等三大功能平台和开放窗口,率先形成立足两江、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内陆地区具有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开放高地。
—— 城市管理科学高效,全面领先“五个重庆”建设。围绕“畅通重庆”建设,加强区内道路交通网络、水利能源网络、城市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组织保障能力,区块发展失衡问题得以显著改善。围绕“健康重庆”建设,社会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拥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人均受教育程度等指标名列全市前列,实现城乡社会保障100%全覆盖。围绕“森林重庆”建设,城市形象得到跟本改变,森林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空气质量II级以上天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显著提高,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耗和COD、SO2、CO2排放持续下降。围绕“平安重庆”、“宜居重庆”为重点,全面推广城市网格化管理,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突发事件响应与处置能力大幅提高,
15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城市综合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五、空间布局
“十二五”期间,江北区将在承接重庆市级主战略,聚焦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高度,统筹区内空间发展布局。通过强化发展主题,优化服务功能,美化区域环境,系统整合区内资源,用多元复合服务功能的综合优势,克服空间结构狭长的地理劣势,形成 “一廊四区”的总体空间发展布局:
一廊:即在全境打造重庆市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功能走廊,发展成为代表城市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城市服务体系最完整、服务模式最现代、服务能力最高端、辐射效应最显著、要素资源最集中的现代都市核心区。
四区:即由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组成的中央商务区,实施优化开发,建成全市金融、商贸、文化发展等商务核心区。其中江北嘴片区全力打造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布局金融总部机构和高端服务机构。由寸滩、铁山坪组成的寸滩保税港区,重点布局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项目,建成具备港口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功能,以及政策优惠、模式灵活、通关便捷、服务高效的现代化保税港区。由郭家沱、鱼嘴和复盛镇组成的鱼复功能区,打造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家级物流节点的重要对接平台和港口物流集散地,以及寸滩港部分保税功能转移的主要承接地,重点布局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临港船舶制造基地。由五宝镇组成的五宝生态区,立足生态资源,重点布局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都市休闲旅游业。
16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第四章 “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为重点,不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抓住成为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板块的战略发展机遇,实现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现代化产业跃升,大力发展低碳节约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符合江北实际、在西部地区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1.加快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
以打造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为导向,立足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板块建设,全面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战略,通过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商贸服务、物流服务、房地产、专业服务、休闲健康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推进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式发展,构建“创意江北、创业江北、创新江北”,实现“商聚江北、才聚江北”。
以金融服务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升级,强化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与互动,发展高效率的价值发现机制和投融资流水线。以规模驱动和创新引领为发展原则,通过激活金融功能,塑造金融风貌,主打金融品牌,尽快形成金融机构齐全、业务结构合理、后援服务完备的现代金融业务体系。
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生态资源和商贸产业基础,强化现代商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先导地位,以丰富功能、提升能级,以拓展优势、促进消费,加快商贸经济现代化、国际化进程。通过积极引入国际商业组织运营商与顶级商业品牌,观农贸保留交易定价功
— 17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能剥离实体批发等行动来提升商贸层次,形成集聚效应,使区域商贸功能更加完备,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更强,形成与相关行业综合配套协调的大都市核心区现代商贸体系。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和政策优势,围绕口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都市配送三大物流重点发展领域。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优化物流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金融,探索建立满足货主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的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系统,建立面向资金流的物流融资、物流结算,面向物流的质押监管、价值评估,以及面向信息流的供应链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系统。
调整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适度扩大商业、商务地产供应量,增强房地产业对高端服务的载体功能;优化房地产开发布局,着力打造功能完备的新兴居住区;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突出房地产综合开发效率;加强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规范和完善房地产市场,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范围,促进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依托两江新区建设与城市功能提升需求,围绕汽车、装备制造和能源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软件开发、营销策划等领域为核心,以法律诉讼、财务审计、管理咨询、规划设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等领域为支撑的多元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智慧型专业服务业集群。依托 “三中心两基地”建设要求,大力引进服务外包品牌企业,加快形成信息外包(IPO)和流程外包(BPO)等业态配比合理,辐射效应彰显的专业服务外包集聚区。发展会展经济,为两江产业交易提供平台,召开两江论坛,发挥引资、引智、引企的核心平台作用。
落实“五个重庆”的人文环境发展目标,加大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建设,整合资源,提炼主题,形成以大型主题休闲娱乐服务集聚区为载体,以大型文化主题娱乐活动为平台的现代都市文化休闲服务体系。倡导科学的生命健康理念,形成以大型医疗服务机构为核心,以专科保健疗养服务为辅助,汇聚国内外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领域现代服务资源的先进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为优化现代服务业布局,合理规划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根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条件不同,现代服务业将重点布局于“三心、一带、四区”,共同打造重庆市现代服务业走廊。
— 18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表4-1 江北区现代服务业各功能分区发展重点
功能分区 三心 一带 区域范围 以观音桥商圈为核心的商贸中心 以江北城CBD为核心的金融中心 以寸滩港为核心的物流中心 北滨路沿线产业带 石马河、大石坝聚集区 港城工业园区 预付功能区 铁山坪生态区 主要业态 重点发展业态符合的BLOCK商贸生态社区 重点发展金融创新服务与要素市场和专业服务集聚区 重点发展以保税物流为核心的口岸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物流金融 重点发展研发创意产业和时尚休闲产业 重点发展休闲健康产业,建设石马河居住新区 围绕工业产业基地建设需要,配套发展专业服务业 结合东部新城开发,配套发展专业服务业、会展产业 适度开发低密度生态商务、休旅设施 四区 2.推进先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做强和做高并重,努力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能级,完善产业链,建设两江新区工业发展的先行区。以建设重庆集约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三高一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性、低碳无污染)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先进制造业提升战略。
充分发挥现有工业基础优势,巩固壮大汽车制造、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物流装备、船舶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信息、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包括汽车发动机、配件、整车和车辆设计在内的汽车产业链,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着力扩容达产,完善配套,产品由传统家电向智能电器升级,产业链向电器设计、物流配送等延展。轨道交通同步建设发展整车与零部件两个体系,完成生产、创新、服务三个平台建设。努力发展与口岸物流所配套的集装箱、港口机械等物流装备制造,形成西部物流装备集群。着力提升船舶制造技术水平,重点发展内河集装箱、滚装运输船。发挥工业设计、精密塑胶加工等方面优势,努力承接发展信息产业中的工业设计与零部件配套产业。
以两大园区为载体,面向两江新区 “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定位,注重区内区外整体产业链的衔接分工,形成先进制造业垂直分工的核心产业区。
— 19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港城工业园形成以电子电器、精密塑胶、智能设备、船舶制造为主的产业基地;鱼复功能区形成以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为核心的大型装备产业基地,同时应充分体现未来产业导向,引进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平台。
3.培育现代化生态休闲农业
依托五宝地区山水相依的特色区位优势,立足城市需求,引进高端生态有机农产品,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开发,大力发展城市休闲旅游,打造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依托双溪村“田园牧歌”都市农业示范园,加快大双溪片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鼓励现代科技企业型与休闲体验型的都市农庄集约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都市休闲旅游精品。
加快与城市需求密切相关的花卉苗圃、观赏鱼类、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的开发生产。结合土地流转开发,引导资本参与开发生态环保的农产品深度加工项目与绿色生态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城市观光型农业,开发特色花卉、瓜果、渔业和特色农家餐饮,为城市游客提供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系列服务。大力发展互动绿色体验型农业,开辟契约式认购、自助式生产和定向型种植相结合的参与互动新模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大力发展低碳集约经济
以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为重点,寻求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寻求集约化发展模式,努力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发展新能源产业为核心,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充分结合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设,推广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并以工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示范,以点带面实现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低碳排放。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重点,以循环经济试点为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企业清洁化生产,积极
— 20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推动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型农业发展。根据区域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完善土地供应方式、优化用地结构,对可供开发的土地进行功能调整;提高工业楼宇品质,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入驻企业质量,产能淘汰升级,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实现集约化发展。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吸引各级各类研发机构落户,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计划,扶持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设计和产业化。加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三区联动”(城区-园区-校区),完善产学研联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助推产业升级。
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充分落实两江新区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创新科技投融资机制,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基金。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予以税收、土地和房屋租赁等优惠,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创新项目,在项目审核、土地利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
完善自主创新的平台体系。积极推进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建立科技创业多元投资平台,多种方式引进创投公司,促进创新项目转化。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交易平台,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健全产学研合作信息发布与对接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人才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优势,促进产学研三方合作共赢。
完善自主创新的人才体系。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以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以行业英才为骨干的创新创业人才梯队。搭建包括资源信息对接、人力资源服务、投融资、法律咨询市场调研的一整套“助才平台”。优化人才集聚和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人才引进、培养、奖励、交流等一系列鼓励机制,给予高层次紧缺人才安居、医疗、子女就学、个税优惠等方面的优惠和便利。
— 21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加强民生保障
在经济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按照“上档提速、务实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社会事业建设步伐,着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完善公共服务,扩大就业,创新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体制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以及住房双轨制改革,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社会保障需求的服务体系,将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均衡发展现代教育体系
“十二五”期间,率先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加快“五个校园”建设步伐,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优化教育布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育特色教育品牌,同时加大教育投入,实现教育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的倾斜,缩小地区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合理布局学校布点,将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小区建设规划,保证学校设施建设与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突出特色教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化“阳光教育”和“国学江北”工程,努力打造成为教育事业的知名品牌。坚持教育质量为核心,抓好艺术科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依法规范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积极鼓励民间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推进“五个校园”建设。推进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基本消除安全隐患;以学校运动场地建设工程、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工
— 22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程和标准化食堂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健康校园”建设;以数字化图书馆、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网络安全体系、数字化服务平台、无线网工程等为重点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推进“绿色校园”和“人文校园”建设。
(二)加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科研总部和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集聚度,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战略,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持续永久动力。
——以激发全区科技创新活力为战略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题,开展全员激励行动,以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为主线,通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努力打造西部一流的科技对外开放合作的高地。
——大力推进四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为核心,打造“重庆研发设计集聚区”;大力推进“重庆奶业科技园”、“港城工业园区高新技术科技园”、“复盛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的建设。
——以增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扩大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为重点,创造科技实力新优势,扩大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引进科研机构入住江北,增强对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吸引力、聚集力;加大招商引“智”力度,依托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大学生创业园等基地,吸引国内外人才来江北创新创业。
(三)完善社会公共卫生服务
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推进“健康重庆”建设工作。将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做强做大专科医院的品牌效应。注重将政府投资和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有效结合,建立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向产业化转化的发展趋势。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积极
— 23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相关的健康服务产业发展。
——抓住优势资源,做强专科医院,推进中西医协调发展,打造医疗资源的特色牌。江北区既有部队、市级、区属西医院,也有重庆市中医院、区中医院等医疗资源,中西医互相取长补短,都有各自优势。“十二五”期间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作用。
——优先发展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完善三级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网络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健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共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标准化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加强农村卫生基础工作,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再培训、再教育的方式,充实医药人才后备军;建立医药卫生信息共享系统,逐步形成中心医院、专科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镇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力争通过发展精品和特色文体事业推进城区软实力的提升,积极培育文体事业品牌,增强“宜居重庆”建设的凝聚力。注重推进文体事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转化为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替代性产业。
——加快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协调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设任务;推进洋河健身中心改造工程,建成石子山体育公园;继续大力推进健身步道、健身长廊、农村健身场地、社区健身场所“四大健身工程”,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条件。
——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围绕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重大事件策划开展主题文体活动。因势利导组织公园文体活动,大力开展社区广场文化活动,精心打造“观音桥广场文化之声”城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其成为有全国性影响的广场文化文化活动,在全区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保护开发地域历史文化,打造一批重点历史文化项目。大力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 24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发掘保护地域文化遗存。打造一批重点历史文化项目。
——创新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积极培育各类文化创意产业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放宽投资领域和市场准入条件,建立信息互动平台、教育培训平台、展示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鼓励支持各种资本投资兴办“专、精、特、新”文化创意企业,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群。
——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体育产业品牌。依托观音桥商圈浓厚的时尚文化和庞大的时尚经济,打造“重庆时尚文化大都会”。依托江北城CBD大剧院、科技馆及开发利用徐悲鸿旧居、纪念馆等,打造“重庆高雅文化体验区”。依托辖区内学校、企业等网络动漫资源,打造“重庆数字娱乐开发基地”。依托北滨路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亲水资源,规划建设创意设计、文学艺术、生态休闲、时尚娱乐等创意产业,打造“重庆创意大道”。依托江北中医康复保健大楼、石子山体育公园、洋河体育中心及十大生态公园,发展中医保健、体育锻炼、运动健身、心理调理等健康文化产业,打造“重庆健康运动产业先行区”。
(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率先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标准。探索建立符合农民工需求的工伤和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健全低收入群体临时救助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协调发展、互为补充、供求平衡、价格平稳的住房供给体系。
——推进就业水平提高。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创业导师指导、对口扶持、政策引导和创业项目引导,提升创业成功率,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教育,提升在职人员的就业能力和职位匹配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扩大宣传教育,改变就业意识,推动基层就业岗位和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开展就业援助,研究解决城市拆迁居民和“农转非”人员再就业问题。
——调节收入分配。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改善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探索调整政府、企业、居民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 25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的比例,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的目标。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城乡社保标准均等化,逐步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规范企业的保险征缴,全面提高各类保险标准;积极实施新农保试点工作,完善拆迁户和“农转非”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实施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加强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防治贪腐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大力整治公共复杂场所、城乡结合部等治安乱点;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排查,促进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消防、危化、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即排即治,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增强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提高城建管理水平,加快城市有序更新
要在全面提升城市建管速度和水平的过程当中,成为两江新区城市风貌的集中展示区。推进“畅通重庆”和“森林重庆”建设进程,立足两江新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江北的区际交通集散功能;积极培育城区服务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完善现代服务业走廊的各种要素平台建设,增强对新一轮发展战略的承载能力。
(一)加强城市建设,优化城区环境
以建设“宜居城区”作为 “十二五”期间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积极改善市容市貌,加强城区景观带的形象功能提升作用,积极培育宜商宜居的综合性发展环境。
——坚持以提升城市魅力和优化宜居环境为目标,深入推进城建管理工作,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启动绿色照明节能工程,开展“碧水行动”和“宁静行动”,将江北建设成城市靓丽、环境优美、居住适宜、文明开发的“魅力之都、宜居之城”。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清爽江北、清洁社区”综合整治大行动为突破口,按照景
— 26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观大道的标准建设重要城市主干道,使城市形象发生根本性改观;加强环卫设施布点规划,建成现代化的环卫设施体系,逐步建成完善的资源回收系统,基本形成能满足城市功能需要的垃圾转运系统,生活垃圾处理逐步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继续深入推进旧城改造工程进度,加快推进城市拆迁,完成商圈内危房拆除;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面貌。
(二)改善交通体系,打造效率江北
“十二五”期间,区内交通体系重点解决五里店和观音桥两大“堵点”,通过区内交通管理功能提升增强红旗河沟的公交集散功能;区外交通体系则立足两江新区,加强与沿江两岸区际交通设施的联动建设进程,率先推进“畅通江北”建设。
——加快重点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商圈南、北立交工程等“三环十射”道路体系建设和五里店片区的节点改造工程,增强发散型射线道路,建立地下集散通道,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加强与渝中区、沙坪坝区过江交通联系,打通断头路,强化道路功能。
——加快优化重要节点的交通组织。要加强对观音桥商圈核心区、红旗河沟、五里店等城市枢纽节点的交通组织方式的研究,完善滨江路沿线路网及立交体系;科学设置公交场站,优化整合公交站点,合理引导过境车辆,减轻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加快交通管理标准化和系统化建设。集中排查城市主要干道和重要支路的道路标志标线,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道路导向系统;加强东部片区与核心城区的交通联系,建立东部新城到达核心城区的便捷快速通道。
(三)完善市政设施,保障城市升级
立足“两江新区”的功能布局要求,优化区内水、电、煤、气的管网布局,加强旧城改造和产业新城建设过程中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力度,以“千亿工业大区”的建设目标要求,切实保障配套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比例。
——优化电网资源布局,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大对鱼复五地区电网布点投入,提高输变电能力和质量。
— 27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改造天然气管网,合理布局天然气调压、配气场站和CNG加气站,增加供气总量,扩大供气范围,推进现有输气管网向城市重点拓展区延伸,不断提高供气质量,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供水设施建设中,坚持将改造现有供水设施与新建供水工程相结合;供水设施建设与配套管网建设相结合;逐步提高城市公用水厂供水能力,减少自备水厂总供水能力。改造现有水厂和输水管线,完成城区供水旧网改造和新网建设,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提高饮用水质,满足辖区市政供水。
——排水设施建设。加快污水管网建设,逐步改造不合格的管网。完善五大流域内的三级排污管网骨架,实现三级排污管网与主干管网的对接;根据开发建设需要延伸支线排污管网,消除污水收集、处理盲点。加快对中心老区域雨污合流管线的改造,提高对排水设施的管理水平和加大疏浚、维护力度,基本实现雨污分流。
四、推进聚商新潮行动,全面建设开放高地
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和区委十届六次全委会精神,抢抓寸滩保税港区、内陆开放高地、两江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区委、区政府科学谋划的“1595”总体发展思路,深入开展“聚商新潮”行动,实现“招商引资”向“聚商选资” 的转变,促进发展内涵由“重数量、重速度”向“重质量、重效益”的转变,以新的理念确定新的目标,以新的机制落实具体责任,以新的思路完善可行措施,以新的办法优化软硬环境,率先建成“立足两江、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内陆开放示范区。
(一)聚商新潮行动,推动招商引资模式创新
江北区要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要依靠存量企业的常规发展,更要依靠增量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只有在理念和机制上改变传统招商引资工作的旧有模式,才能突破阶段发展高位的制约瓶颈,以超强度聚商、大力度开发确保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升级。通过全面开展“聚商新潮”行动,力争在到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30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突破300亿元,签约引进项目250个以上,签约项目金额突破500亿元以上。
— 28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 建立决策高效、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完善“聚商新潮”行动的领导机构,充实“聚商新潮”行动办公室的工作力量,树立“人人都是聚商环境,人人都是聚商主体”的意识,明确各单位点对点工作人员,建立全区聚商选资工作网络和信息网络,组建聚商工作专业队伍。重点强化谈判、公关、情报收集能力强,国际经济、金融、涉外法律等方面知识丰富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研究制定聚商选资引荐人奖励办法和聚商责任部门工作考核办法,丰富聚商选资的激励内容和手段,强化对投资者、代理人和责任部门的激励力度。
—— 营造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聚商氛围。以江北在区位、交通、政策和产业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基础,通过“聚商新潮”行动,进一步改善投资服务环境,健全聚商激励机制,充分突出政策优惠和综合优势的叠加效应,打造聚商选资的核心竞争力。启动“年年有主题,季季有会展,月月有推广”的宣传推广计划,通过有主题、有重点、分阶段的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活动,全面提升江北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开放程度,全面提高江北区域发展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集中全区力量宣传营销江北品牌。
—— 建立覆盖广泛、信息准确的聚商网络。坚持以“五大功能定位”为导向,重点围绕现代制造业、商贸、物流、金融等产业和总部经济开展聚商选资工作,全面搜集各行业世界500强、全国100强和重庆50强等高端投资者信息,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确定年度重点聚商对象。主动加强与各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国内外高端投资者、投资中介机构等的联系。指导、协助园区、商圈、街镇及“九大重点工程”等主要聚商平台建立各自的聚商客户群和聚商代理人网络。广泛收集聚商项目信息和资源信息,建立我区聚商信息数据库,并实现数据库上网动态管理。加强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前沿趋势跟踪研究,找准国际国内投资偏好,围绕九大重点工程建设超前包装一批优质、大型项目,动态保持项目金额1500亿以上。
(二)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对外窗口功能加载
两江新区作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将全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和涉外经济,成为西部对外开放发展最快的地区。江北区全区除五宝镇外被整体定位为现代服务功能区,拥有江北嘴CBD、观音桥商圈、寸滩保税港区、鱼复功能区、
— 29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观农贸批发市场等众多市级重点工程,是两江新区中开放开发平台最集中的区,是两江新区的战略核心区,更是两江新区中发展基础最好,最有条件承接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品牌效应,推动区域内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
“十二五”期间,江北区在大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着重提升对外窗口要素资源配置的功能加载,由对外开放平台的资源大区,升级为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配置大区,抢占要素交易市场的制高点,成为内陆区域生产要素配置中心。依托江北嘴CBD建设,强力推进现代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培育私募股权交易市场、信贷二级交易市场和能源环境交易市场。依托观音桥商圈的“再规划,再定位”,积极培育法人消费市场和高端个性化自然人消费市场,打造区域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个人财富管理中心,区域高端职业教育(EMBA)中心和区域奢侈品发布交易展示中心。依托观农贸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区域农业要素交易市场,重点推动大宗农畜产品的远期合约交易、集合订单交易和电子拍卖交易,在重要优势品种上形成区域性定价权。依托寸滩保税港区建设,积极培育供应链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区域大宗商品分销中心,及仓单交易与质押等领域的供应链金融衍生服务中心。依托五里店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和鱼复功能区建设发展,积极培育区域知识产品集散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
(三)总部经济集聚,推动区域合作能级提升
江北区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的聚集效应已初步显现,总部经济数量放量增长,为江北区在区域合作中占据高端,集聚优质资源,辐射区域发展奠定了先发优势。“十二五”期间,在继续加大江北嘴中央商务区、观音桥商圈和港城工业园三大总部聚集区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快北滨路沿线、铁山坪生态区两大新兴总部聚集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国际国内500强企业总部入驻江北,努力把江北建设成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的中国第二总部、西部第一总部聚集区。
—— 规范认定体系,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建立分类指导原则,按照总部经济的发展能级、职能范围和业务特点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设计认定办法和扶持政策,加强总部经济备选企业的长期跟踪服务,把企业需求及时转换为扶持政策。加强总部企业认定工作的全程动态管理,简化认定审核流程,实行企业自愿申请、社会公示、政府审核与
— 30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动态评估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全部申办手续由政府部门免费上门代办。
—— 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奖励办法,针对不同总部经济类型,确定不同的激励重点。针对以全面管理决策企业发展为重心的全国总部、区域总部和投资总部,在提供现金奖励、土地出让金和房产契税抵扣等一次性奖励的基础上,加大提高企业长远发展能力的支持力度,确保企业融资渠道畅通,优先提供土地增资扩产,优先享受优惠政策试点,优先合作发展重大项目等。针对运营总部则强调一次性奖励和长期激励并重,重点加大对总部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长期有效激励比例。针对生产总部对物理空间和产业配套环境的要求,加大产业园区整体配套招商能力,围绕生产型总部企业发展产业集群,为总部企业提供长期发展必需的上下游产业链条。
—— 依托产业优势,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由区领导亲自挂帅,有选择性的对接总部经济企业,依托江北区“三中心两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投资型总部经济,吸引境内外企业集团投资公司设立区域投资总部;大力发展营销中心型和研发中心型的运营总部经济,吸引大型企业集团设立区域管理总部,大力发展仓储分拨和集中采购中心型的运营总部经济,重点打造以第三方物流运营企业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生产制造型总部经济,积极吸引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生产基地。积极鼓励本土企业集团走出去,通过跨区域、跨国界的整合运营,发展成为江北区自有品牌的全国(全球)总部。
五、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率先实现城乡统筹
在全面提升城乡统筹改革速度和水平的过程中,力争成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先行楷模区。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紧扣中央3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1595”总体发展思路,以统筹城乡改革总揽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为主线,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一)统筹城乡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之间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和形态建设等方面
— 31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的一体化进程,率先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和机构建设进程。
——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专项规划,实现城镇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形成完整、科学、实用的城乡规划体系;
——打破城乡边界,城市功能和城市形态向规划区外辐射,统筹布局公共事业布局;制定农村地区建设管理办法,组建市政监察队伍,进行全过程、制度化监督管理。
(二)推进制度改革,创新行政体制机制
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效能提升。在推进土地流转、国土整治、集体林权改革、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率先试水,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积极发挥五宝镇作为重庆市城乡综合改革试点镇的先行先试优势。
——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转让、抵押等流转行为的具体实施办法,以五宝镇为试点逐步推广,推动城乡土地管理制度并轨,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同质、同价、同权;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在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林地流转新机制,加快构建林业产权和要素市场,试点公益林管理和补偿机制,试点政策性森林保险,形成林业发展良性机制。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着力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率先实现城乡居民享受无差别待遇,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探索本市区外农民工在江北落户的政策。
——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无差别待遇,推进鱼复五农民工实作培训基地、五里店创业培训基地和石马河现代家庭服务业实作基地建设;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体系建设,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创建市级示范乡镇文化站,加强人才引进和留用工作;构建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确保统筹城乡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三)实施三大工程,增强城乡发展活力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巴渝新居建设工程和产业培育工程三项工作,推进农
— 32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民集中居住,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同时注重对接市级战略部署,培育城乡发展的产业支撑,真正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城乡发展带来的持续增长优势。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唐凤公路主线建设,完善农村地区三级路网,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升级改造,探索统筹城乡水务管理新机制。全面实施农村电力增容改造,推进天然气进村工程。
——实施巴渝新居建设工程。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进程,将场镇和集中居住点打造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和谐安定”的宜居村庄,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
——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对接两江新区进行配套产业布局,发展“高、新、精、特”产业,培育和引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至5家,以双溪村为龙头,带动五宝乡村旅游及御临河景区建设,打造“锦绣江北”。
(四)抓好三大片区,打造统筹城乡亮点
加强五宝片区、双溪片区和铁山坪片区三大片区建设,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创新。打造城乡发展的亮点工程,积极培育五宝为集生态旅游、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等为一体的生态主题风情镇;提升双溪片区的品牌影响力,走精品发展路线;打造铁山坪为重庆休闲度假高地,通过三大片区建设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创新。
——抓好五宝片区建设,把握五宝成为城郊型新农村示范的机遇,整合市区镇村各类资源和力量,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开展土地流转、农民变市民等试验。立足整体规划、整体包装、整体打造,建设“生态主题风情镇”。
——抓好双溪片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品质和影响力,依托奶牛迪斯尼乐园、完善旅游设施,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业态,培育精品路线,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亮点,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抓好铁山坪片区建设。以关注孤残儿童为主题,全力抓好铁山坪爱心庄园项目建设,将其打造为重庆市近郊休闲度假高地。
六、聚焦区块功能升级,加快组团融合发展
紧紧抓住建设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板块和“五个重庆”的历史机遇,通过“一廊四区”
— 33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的空间发展战略打通交通、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流的节点,加快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区内组团之间,以及城区之间交通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注重基层干部的岗位交流,加强优秀人才流动,科学制定干部考核制度,鼓励形成信息共享、项目统筹、发展共赢的合作机制。
(一)江北嘴中央商务区
围绕建设成为重庆新兴金融中心、重庆新兴商贸中心的目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探索在现代高端商务区和现代商贸中心区进行公共管理和交通组织的新模式,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环境友好、服务便捷的低碳商务商贸区,成为江北区发展之核。通过城市空间、服务设施、资源平台的整合,融合生活与创新功能,成为高品位的重庆新生活之地。
加快推进江北嘴CBD工程,发展金融要素市场创新金融工具,将江北嘴CBD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加快推进观音桥商圈再提升工程,重点发展时尚商业、现代商务、贸易流通、休闲娱乐和都市旅游等五大功能,打造观音桥“重庆名片、城市客厅、市民乐园、消费天堂”的知名品牌。加快推进北滨路沿线开发工程,立足两江新区城市风貌的集中展示走廊建设新兴总部集聚区与新生活休闲区。
(二)寸滩保税港区
围绕建设保税港的契机,充分利用集制造生产与物流港口为一体的便利条件,进一步发挥产业联动效应,加强与东部新城和两江新区其他产业基地的对接融合,形成“口岸拉动、工贸推动”的发展局面,不断提升寸滩保税港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效应,支撑和带动两江新区的高速发展。
加快推进寸滩保税港区工程,高质量地完成区内开发建设任务,建设一个产业高度集聚、业态比较丰富、贯通港空、辐射内陆,与国际、国内市场密切关联的保税物流枢纽。加快推进港城工业园工程,积极推动港城工业园现有重点企业增能提档,更加注重工业楼宇的集约化利用,适度发展信息服务外包(ISO)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总部经济。加快推进铁山坪生态区工程,打造包含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生态保护等多功能服务的
— 34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近郊生态休闲型省(市)级森林公园,积极开发建设生态园林型总部基地。
(三)鱼复功能区
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与先进制造业物流节点的重要对接平台的目标,通过产业载体的建设打造以汽车、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引聚企业,整合产业先进制造业发挥重点项目的联动作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新做高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水铁联运的便利优势,通过果园港的功能建设来实现对鱼石产业带快速发展的助推作用。同时,秉承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念打造生态、环保、节能、自然、和谐、宜居的新生活之城,以宜居宜业为魅力引聚人才,建设产业与人口可持续繁荣的新城区。
(四)五宝生态区
要以重庆示范镇改革试点为抓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发展以生态制造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为特色的新型都市农业,以生态休闲特色为依托建设新型城乡统筹示范镇。
主题词: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 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
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7月14日印发
— 35 —
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体思路
近郊生态休闲型省(市)级森林公园,积极开发建设生态园林型总部基地。
(三)鱼复功能区
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与先进制造业物流节点的重要对接平台的目标,通过产业载体的建设打造以汽车、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引聚企业,整合产业先进制造业发挥重点项目的联动作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新做高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水铁联运的便利优势,通过果园港的功能建设来实现对鱼石产业带快速发展的助推作用。同时,秉承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念打造生态、环保、节能、自然、和谐、宜居的新生活之城,以宜居宜业为魅力引聚人才,建设产业与人口可持续繁荣的新城区。
(四)五宝生态区
要以重庆示范镇改革试点为抓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发展以生态制造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为特色的新型都市农业,以生态休闲特色为依托建设新型城乡统筹示范镇。
主题词: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 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
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7月14日印发
— 35 —
正在阅读: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讨论稿03-21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08-26
儿科实习指导 - 图文02-02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汇编 - 图文12-14
教学模式改革案例分析(烹饪)09-22
日语日常生活常用单词04-27
日本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05-25
国内无线路由器对比04-28
沉降观测方案--(中铁六局) - 图文07-0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意义总结10-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讨论稿
- 规划
- 十二五